《练习3》教案设计(整理13篇)由网友“威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练习3》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练习3》教案设计
《练习3》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海带有指定偏旁的字。
3、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4、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5、照样子,修改病句。
6、熟记8条成语。
7、通过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光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看看这3个字是什么结构。
(3)从笔顺规则来看,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怎样?
(4)在书写时,你认为哪些地方该提醒大家注意?
(5)教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边说边书空。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1)请同学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端正。
(2)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
(3)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练习。
二、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读一读。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3、引导学习其他的偏旁。
4、练习
(1)学生字自己的书上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请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试读6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
(2)集体读一读,教师指导。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语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
瞬息万变万里长城
*通过,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结合词语,理解词语中的“万”。
*小结:这两个词语中表示数量的“万”并不是指“一万”。
*让学生用笔画出其他词语中表示数量的词,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
(5)小结: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分辨,揣摩,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读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两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茫茫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导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增添感性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我们以前学的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练习
4、反馈
二、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例句:
*讲解修改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指名读改过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
(2)出示第一个病句
*轻声读一读。
*找一找,这句话有什么毛病?
*思考:毛病找到了,该怎样修改呢?
*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让学生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凭借语感检查是否正确。
(3)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找(找出句中的毛病);三思(思考如何改);四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五再读(读改过后的句子,检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恰当)。
3、练习
(1)让学生用以上的方法步骤练习修改两个病句。
(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反馈
(1)评议
(2)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同学进行订正。
(3)朗读修改以后的句子。
三、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8个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练习读
(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第七题
1、谈话,揭示课题
2、自由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4、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5、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6、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7、根据发言,进行指导:
(1)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8、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9、请几组学生表演每幅图遇到的情况。
10、小结,启发学生出题,根据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也可以进行表演。
11、总结谈话:我们平时遇到难事应该多商量,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篇2:《练习3》优秀教案设计
《练习3》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词语。
2、能区别同音字,意思相近的词,学会词语搭配得当,连成句子。
3、能用形容词把句子写具体。
4、能读懂一段短文,理解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词句练习。
2、难点:阅读训练。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词语。
2、区别同音字、近义词。
二、教学过程:
1、自学1―4题。要求:
读懂每题的要求,再练习,困难处打上“?”
2、检查讨论:
第一题:
(1)指名读及时评价。
(2)打出正确词语投影,自我校对。
(3)评价。
(4)重点指导:“簇”、“肃”的笔顺。
第二题:
(1)读“再、在”,再读词。
(2)从词语中强调“再”的意思。
(3)读“生、洋”再读词,让学生用这两个字再进行扩词。
(4)作业。
第三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检查,选择结果。
(3)说说为什么这样的理由。
第四题:
(1)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异同。
(2)检查试练情况。
(3)补充练习。
2、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句子,不前后句子连起来。
2、能用形容词把句子写具体。
3、读懂短文,理解内容。
二、教学过程:
1、自学第5―6题,要求理解题目再独立练习。
2、检查讨论。
第五题:
(1)指名读连好的句子,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2)用上“因为……所以……”把前后两个句子连起来。
(3)读连好的句子。
(4)补充练习。
第六题:
(1)说自己的答案,错的及时纠正。
(2)讨论:
A、同学们发表意见是怎样的?
B、小亮是怎样改正作业的?
C、雷锋叔叔是怎样为人民做好事的?
(3)讨论,读读句子。
A、加了这些形容词,句子有什么变化?
B、这些形容词后面常常带什么字?
3、阅读短文。
(1)方法:一读(默读),了解大意。
二读(带着感情读,边读边思边划)
三读,读出感情。
(2)明确要求(读思考题)
(3)自学。
(4)检查,讨论。
①灯光太微弱了吗?意思是什么?
②“……不觉得你是在燃烧自己吗?”意思是?
③为什么不作回答?
④交流、讨论:你喜欢萤火虫吗?为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4、作业:
(1)读一读5―7题。
你知道哪些小昆虫有萤火虫的品质吗?模仿上文来描述一下。
赠送一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同音字(或音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
3、能再合适的位置添加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4、能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的连接起来,组成句子。
5、能读懂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完成习题。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同音字(或音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
教学过程:
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校对,然后当堂订正。
二、第2题。
先理解“再”、“深”的意思,然后填空。
校对,把易错的词抄写几遍,强化记忆。
三、第3题。
轻快――轻松、突然――忽然
四、第4题。
回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一般方法。选择句意时,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理、比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再合适的位置添加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具体。
2、能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的连接起来,组成句子。
3、能读懂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完成习题。
教学过程:
一、第5题。
1、看懂要求,连线。
2、读连好的句子。
3、拓展练习。
二、第6题。
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注意“地”的用法。
三、第7题。
1、自由读,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
2、讨论文后第1题。
3、说说读了短文后,萤火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结合问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
篇3:练习3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略)
二. 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
“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
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
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
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
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
变调规律。
篇4:练习3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
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 周一 二十一 百里挑一
一夜 一册 一遍 一阵
一把 一年 一顶 一根
一心一意 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篇5:练习3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
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篇6:练习3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
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篇7:练习3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
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
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
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
“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
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
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
的鼓舞、激励)
篇8:练习3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
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 反馈。
3. 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
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练习3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练习3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
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
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篇10:《练习3》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反馈。
3.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篇11:练习3
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对归类简体字,读一批繁体字。
3、将句中加点的词 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4、将关联词语分别用到3个句子中。
5、熟记12个成语。
6、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7、写毛笔字:“土”、“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写字;2、熟记成语。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师:第三单元几篇课文学完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些习题巩固一下,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得更好。
2、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明确要求。
(2)指导。
①指名读,②生细细观察每个字的起笔、主笔,③学生找出难写的字,说说难在什么地方,④师指导写“唯”、“装”。
(3)练习
学生描红,师及时小结,学生再仿写。
(4)反馈
3、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①分别读出左边简化字。
②一一对应真情为之后再读。
③让学生观察相对应的繁简字,说说它们的异同。
4、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指名读。
②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词 。
③比较改后与之前的异同。
④能否将“认真”改成“认真认真”,为什么?
⑤教师归纳做题方法。
(3)练习。
①让学重用 上面的方法做并验读2、3句。
②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1)读简体字与繁体字。
(2)读读书中第3题。
2、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明确要求。
(2)指导。
①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②请学生思考:“天气冷”和“爷爷晨练”这两个关系。
③哪一组关联词语符合这样的关系。
④考虑放在什么位置。
⑤指名读,检验。
⑥教师归纳方法:一分析,二选择,三读句。
(3)练习。
让学生用上述方法自行练习下面两题。
(4)反馈。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①让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可查字典。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理解意思。
(3)练习。
①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②同座位练习背诵。
③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①指名读。
②集体齐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1、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背诵成语。
2、教学第6题
(1)审题。谈话揭题,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2)指导。
①你们经常看的节目有哪些?
②其中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
③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不同之处?
④指名汇报。
⑤当时的情景怎样?你自己根据回忆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一下。
⑥指名说,或小组推荐。
(3)练习。
学生列写提纲,学生按提纲的内容及顺序准备说一段边疆 话。
指名汇报。
3、教学第七题
(1)出示带有“土”、“牛”偏傍的字。
(2)指导书写。
(3)练习(师指导)。
(4)反馈(师评点)。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一个习作,一个练习。《天游峰的扫路人》通过描写作者偶遇扫路人以及与扫路人短暂的交往,表现了扫路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钱学森》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冲破阻拦回到新中国的经历,赞扬他为我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显示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怀。
《海天骄子》歌颂了新一代中国军人的风采。看图作文要想象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练习有8道题。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2、学习本单元34个生字,其中12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柏耀平成长为“海天骄子”的历程,学习他勇攀科学高峰,不断进取的崇高精神。
篇12:练习五3
练习五3
教学内容:p47——48第10——13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基本上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7.10
独立完成后评讲。
小结(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p48.11
引导看图,找出数学信息。
分析每小题,指出必须找出合理的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二、课堂练习
1、某城市六月份的降水量是42毫米,七月份比六月份少了14毫米。六、七两个月一共降水多少毫米?
2、狗的寿命大约有,马的寿命大约是狗的2倍,大象的寿命大约比马长6年。大象的寿命大约有多少年?
3、一班收集了69节废电池,二班收集的是一班的3倍,两个班一共收集了多少集废电池?
4、卡车有34辆,客车比卡车多17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4倍。轿车比卡车多多少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思考题
1、p48
出示第一组的三道算式,引导观察并研究同一道算式中各部分的数之间以及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后再尝试着按规律接着往下写。
第二组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找规律填数。
⑴1、3、9、27、、()
⑵1、2、3、5、8、()、()
篇13:练习3[第九册]
总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
具
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 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 读句子,理解语意。
(3) 选词填空。
(4) 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 :《作业 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 :《作业 本》第5题。
教
学
后
记
★ 教案检查评语
★ 优秀教案评语
★ 教育随笔检查评语
★ 小学作业检查总结
★ 教案:条目式教案
【《练习3》教案设计(整理13篇)】相关文章:
英语教学检查总结报告2022-12-26
小学体育教案评语2023-05-23
教学材料检查总结报告2022-11-03
微格实验-导入技能微格教案2022-06-03
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2022-12-31
小学数学三年级《练习课》教案2023-02-10
微格教学教案2022-09-02
练习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2023-11-01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2022-12-16
Heroes--Super hero教案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