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9-11 08:13:56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共20篇)由网友“isee”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1: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3、使学生能正确地用除法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利用除法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只要有小动物搬新家,就会给其他的小动物发请柬,让它们到自己的新家去做客。今天是小兔搬新家。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兔是怎样搬家的呢?

生:想

师:好呀,我们就一起走吧。

二、探究新知

1、师: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森林。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在草地上有兔子。(我看到草地上有12只兔子。)

师:说得不错,小朋友猜一猜,它们在干什么呢?说什么?

生:小兔们在商量怎样住新房的问题。

2、解决小兔安家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帮助小兔们解决住新房问题吗?

生:想

师:可是,应该怎样解决呢?我们先听听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吧。

(① 让学生读出笑笑和淘气的对话。内容:笑笑说:“有4间房子,每间住几只小兔?” 淘气说:“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几间?”)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笑笑和淘气的建议,帮助小兔们解决问题吗?

(② 学生小组组讨论)

(③ 反馈)

师:你们想好怎样帮助小兔解决问题吗?(让学生说一说)

生1:有4间房子,每间住3只小兔。因为12÷4=3(只)

生2: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兔,需要2间。因为12÷6=2(间)。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帮助小兔解决解决了问题。如果老师也来考考你们,你们也能解决吗?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的意思)

生1:有2间房子,每间有几只小兔?

生2:有3间房子,每间有几只小兔?

生3:每间有3只兔子,需要几间房子?

生4:每间有2只兔子,需要几间房子?

④学生小组讨论

⑤反馈

生1:有2间房子,每间有6只兔子,因为12÷2=6(只)

生2:有3间房子,每间有4只兔子,因为12÷3=4(只)

生3:每间有3只兔子,需要4间房子,因为12÷3=4(间)

生4:每间有2只兔子,需要6间房子,因为12÷2=6(间)

3、解释运用,开拓创新

师:同学们,小猴也要考考我们。它说:如果每间房子可以住5只小兔,3间够住吗?

生1:我觉得够住。因为每间房子可以住5只小兔 ,5×3=15(只),3间就可以住15只小兔。小兔一共才12只,所以够住。

师:你们真棒!我相信,小兔们在大家的好建议下,一定能安排好住房子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兔开门(练一练第1题)

2、小兔的礼物(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又一次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小兔安了家,找了钥匙。说说除了这些以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篇2: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数量关系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3、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对口诀,说乘法除法算式

二、创情境

1、在森林里有一群小兔子,它们要搬新家,我们一起去看看(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请你根据图上信息,编一道应用题

3、独立做,然后讲题

4、汇报:学生列式讲题,说明式中各数分别表示什么?

5、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总数相同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问题不同分的方法不同,算式表示的含义不同。

6、出示书上表格,你能说出什么?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然后反馈。对数——找规律

三、仿型练习

课本第83页第三题

四、练习

1、课本第83页第四题

2、课本第83页第五题,反馈,说出你是怎么填的。

3、比赛:贴出12朵花,全班分三组,第一组派人分花,第二组列算式,第三组口答算式意义,每做对一次得10分,比一比哪组得分多

4、检测:内容见检测本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3: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比较抽象,但我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进行了各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出示主题图后;

师: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生说)

师:这里不仅快乐多多,还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记录解决问题的算式)

然后小组汇报.......

这一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当学生发现算式的共同规律是:同数相加时,我就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用同数连加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一个小组有几个小朋友?2个小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名回答列式)

师问:你还能从身边发现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联想到了很多,有的说:我们坐的凳子4条腿,2个凳子一共有几条腿?有的说吃饭的时候一个人用2根筷子,那么一家三口人一共用几根筷子?还有的:教学楼一层有4个教室,那么3层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能用到同数相加解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了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3、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在“画设计图”这个环节,我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为小动物的家设计栽树方案,怎样栽小树既整齐又美观?这样设计,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总之,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兴趣,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唯一感到不足的是:面对学生的激情洋溢,教师的评价语言有点匮乏,着也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标,争取今后的教学中,我能以亲切的教态,丰富的语言,走进学生们的中间,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伙伴,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

篇4: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

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

一、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 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一地量,老师也一一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 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一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 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 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篇5: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115页例5、例6、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和练习三十一第1-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同学认真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1-7

12-9

10-6

11-2

10-8

12-3

16-8

11-5

14-8

14-9

2.笔算:(指名板演)

以上两组练习,可同时进行。笔算题订正时让同学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是退位过程,必要时,教师可作补充。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十几减几的口算和退位的笔算减法,今天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5:

(1)板书例5

(2)掌握拨珠方法,初步感知算理。

引导同学借助例5计数器图,分组讨论在计数器上试拨,并要求同学边拨边说拨珠方法。

同学分组讨论、试拨。

教师巡视,重点协助有困难的同学。

引导同学汇报、讨论、试拨的情况。

个位:个位上的1减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作十,也就是从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在个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11个珠合起来是11个珠。现在个位上是11,用11-7,在个位上拨去7个珠,还剩4个珠,即:11-7=4。

十位:刚才,从十位上退1还剩2,用2减9不够减,从百位退1作十,也就是从百位上拨去一个珠,在十位上拨上10个珠,10个珠和原有的2个珠合起来12个珠,现在十位上是12,用12-9,在十位上拨去9个珠,还剩3个珠,即:12-9=3。

百位:刚才从百位退1还剩3,即百位上是3。

根据同学回答情况,教师适时纠正或适当引导补充并拨珠。

让同学再完整地边说边拨珠。可采用自身拨自身说,也可采用同桌同学互相说互相拨的形式,使同学掌握拨珠方法,初步感知算理。

(3)指导用竖式计算,明确算理。

引导同学观察例5虚线框内的竖式,分组讨论并试算。

考虑“该怎样用竖式计算?”

同学分组讨论、试算。

教师巡视。假如发现有问题,教师可深入到有困难的组参与讨论。

引导同学汇报各组讨论的结果。

个位:个位上的1减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作10,当作10个1和个位原来的1加起来是11,用11-7=4,得数的个位上写4。

十位:刚才从十位上退了1,由3变成了2,十位上用2减9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作10个十和原有的2个十和起来是12个十,12个十减去9个十是3个十,即得数的十位上写3。

百位:刚才从百位退1,百位上由4变成3,即得数的百位上写3。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适时纠正或适当引导补充并和时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

让同学借助板书再完整地叙述计算过程。

教师讲述:以上我们用竖式计算了431-97,竖式中清楚地表示了各位上的数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计算的思维过程,这样写起来不太简便,(画虚线框),我们能否用上节课学的知识简写竖式。

可以让同组同学互相商量,也可以让同学自身想(但要给同学考虑的时间)。然后引导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教师板书:

3.和时反馈,强化算理:

先让同学互相说说算理,再进行计算。

4.教学例6:

(1)板书例6

5120-3826=

先让同学观察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和十位,发现这两位都不够减。教师引导同学利用例5的计算方法,说一说怎样计算。(根据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板书:

再让同学观察百位和千位上数的特点,留给同学自身算,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和时解决。

引导同学明白:

个位: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10+0-6=4得数的个位写4。

十位: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10+(2-1)-2=9得数的十位写9。

百位: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10+(1-1)-8=2得数的百位写2。

千位:5-1-3=1,得数的千位写1

指名完整地口述计算过程。根据同学口述,教师板书。

个位:10+0-6=4

十位:10+(2-1)-2=9

百位:10+(1-1)-8=2

千位:5-1-3=1

最后让同学看竖式和各位上的计算过程,自身再说一说算理。

5.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第1题后3小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同学完成在投影片上。利用投影订正,并让同学口述其中两题的计算过程。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分组练习,指定两名同学完成在投影片上。订正时,教师强调,做题时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三、巩固发展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2.选择正确答案:

3.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将错误改正

4.计算:4763-965=

5.小竞赛:

竞赛方法:根据题中□的多少,由每组的同学接力完成,每人一次只能填写一个□,假如遇到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后面的参赛同学要马上改正,但只能填这个改写的□,不能再填其它的□。

四、全课小结

师生一起小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

五、安排作业

练习三十一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table]

篇6: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同学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引导同学经历探索、发现、发明、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同学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同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发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公开课教案】

1、(由课前“考眼力”游戏中,不见了三角形导入)三角形躲到哪儿去了?哦!它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你找到了吗? (斜拉索和桥面形成三角形,桥柱和桥面形成三角形。)

2、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举例)

3、请同学们自身想方法利用老师准备的资料做一个三角形。

4、展示作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在汇报摆三角形时,说明每条线段都必需首尾相接,才干围成三角形。

5、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来,教学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下面的同学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呢?请你们结合刚才做的三角形,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6、我们知道了这些三角形的特征,那么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点评:从课前的“考眼力”游戏自然导入所学新课内容,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让同学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动手做三角形等活动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接着通过观察、指一指、数一数、说一说使同学进一步体验三角形的特征,形成概念,最后在判断中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特征。]

篇7:小学数学二年级公开课教案

【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是在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减运算,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并且对于简单的加减混合的应用题有一定的练习基础,因此,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景应用连减或者分步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连减问题。本课中,要通过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算法进行择优选择。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出现错误。

【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在实际的运算中实现算法的优化,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连减的不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特点灵活选用计算方法,实现算法的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海宝)对,它就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20的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来展示各国的技术和商品,而且有异彩纷呈的特色表演。这是中国馆、以色列馆、波兰馆……。你们想去参观吗?淘气和笑笑也准备去博览会上长见识。不过,他们在去之前,先来到了菜地里,准备选一些优质的白菜运往上海世博会的餐馆里,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提供绿色、健康的食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运白菜的数学问题。(板书:运白菜)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情景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都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谁能把这些信息完整的说一遍。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把这道题完整的叙述一遍。

师:你们会列式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谁来说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同时板书:

850-288-256850-256-288850-(256+288)

师:这道题先算什么?850-288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得出来的结果是什么?

第二、三个算式方法同上,说明算理。

师:同一道应用题我们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请同学们把你刚才列的算式用脱式计算出来,并列出竖式。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在这里我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叙述数学信息,用完整的话来叙述题意。通过学生列式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解决“运白菜”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2、比较。

(1)比较850-288-256和850-256-288。大屏幕出示:

讨论:①比一比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想一想这个算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同桌两个先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相同:①得数相同;

②三个数相同;

③每个算式中都有两个减号,它们都是一个三位数连续减去两个三位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三位数连减。(板书课题)

不同:在实际计算时,第1道题先减288,再减256,而第2道题先减256,再减288。

师:通过对比,你觉得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说一说哪两个算式相等?

师:你说的真好!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先减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同时板书:850-288-256=850-256-288

(2)比较850-256-288和850-(256+288)。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两个讨论,交流。

相同:得数相同,三个数相同。

不同:在实际计算时,第一个算式先减256,再减288;而第二个算式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它们的和。

师:通过对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它们的和,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同时板书:850-256-288=850-(256+288)

师小结: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同一个问题我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三位数连减即可以按照原有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也可以用总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还可以先把后两个减数相加,再用总数减去它们的和,这三个算式是相等的。请同学们把这个等式读一遍:850-288-256=850-256-288=850-(256+288)。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850-288-256=850-256-288=850-(256+288),从而掌握三位连减的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436-179-36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那么同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吗?这道题你会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要求脱式计算。

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对采用竖式计算的学生集体订正。

436-179-36436-179-36436-179-36

=257-36=436-36-179=436-(179+36)

=221=400-179=436-215

=221=221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师:比较这三种算法,你觉得哪种算法更好?为什么?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436和36这两个数的尾数都相同,先计算436-36可以得到一个整百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计算436-179-3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解答,通过比较算法,起到了优化算法的目的。】

出示:436-142-58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先想一想怎么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再进行计算。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

师小结:看来一道题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前,先仔细观察,然后根据算式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436-142-58这个算式的特点,先优化算法,在进行计算。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明确思维的顺序,先观察算式,思考最优算法,然后再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2、师:老师这还有两道题,你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吗?

学生试算:1000-225-168368-(168+127)

大屏幕展示学生的算法,指名说理由。

【设计意图:有的算式没有明显的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计算;而有的算式有明显的特征,要求学生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最优算法,来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连减,三位数连减有多种算法,但是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这样能够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好速度。

师:你觉得这节课谁表现的最好?你想夸夸谁?有谁想夸夸自己?有没有人想夸夸老师啊?你知道这节课老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认识了你们就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我想课上到此时,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今天到底学会了什么;通过谈收获,使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我还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自评的评价方式。】

篇8: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的例6、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 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探究新知

(1) 感知线段的特征。

① 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

② 看看线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③ 出示拉直的绳子。

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④ 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

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2) 完成“做一做”

(3) 找线段

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

(4) 连线段、数线段。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5) 量线段长。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篇9: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优秀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7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

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 巩固量线段的长度。

① 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

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② 演示,直观感知。

③ 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

(2) 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① 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

② 演示,直观感知。

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 点。

③ 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画线段

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篇10:数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教材第19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初步掌握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角尺、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东南西北”和数对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

篇11:数学公开课教案

【 新知识点】

众数

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 教学要求】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 教学建议】

1 .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和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同学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同学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 .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防止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防止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同学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只要让同学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

3 .注重对同学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让同学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发明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同学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同学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考虑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篇12: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篇13: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4以内的数量。

2、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春天背景图一张,1个春姑娘,2朵花,3只小鸟,4只小白兔,1―4的数卡,三只礼品盒(内有二个娃娃,三本图书,四只乒乓球);幼儿人手一份1―4的点卡。

活动过程

1、看一看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来了(出示背景图),我们来看一看有几个春姑娘(1个),一个春姑娘的好朋友是数字1(师出示数字1)。花儿也开了,(师出示花)我们来数数有几朵花,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2朵),2朵花的好朋友是数字2,(师出示数字2),小鸟也飞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小鸟,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3只),3只小鸟的好朋友是数字3。(师出示数字3),小白兔也到草地上来做游戏了,数数有几只小白兔(4只),要求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4只),4只小白兔的好朋友是数字4。(师出示数字4)

2、摸一摸

师出示三只礼品盒:“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三只礼品盒,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盒子里是什么?”。“来;自。屈;老师;教。案;请个别幼儿上来触摸感知,其余幼儿一起验证。

3、动一动

游戏:听音找点卡。

师:老师为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份点子卡片,请小朋友竖起耳朵听仔细,老师拍了几下铃鼓,你们就找出几的点子卡片。

4、结束活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师:当听到‘天黑了’,请小朋友看清老师手里的数字,就找几个好朋友变成石头,这样老狼就不会抓到了。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教室内、家中4以内的物品,巩固按物数数的方法,并说出总数。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能感知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结合生活经验,感知4以内的数量,通过游戏使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和按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

篇14:数学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物体排序。

2、会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活动过程,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教具:PPT课件,音乐。

学具:长条纸若干,每张纸上分别用不同颜色的花粘贴(绘画、印画)2组规律,各色花若干,颜料,瓶盖,蜡笔。

三、活动过程:

(一)春天的礼物。

1、师: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花园里游玩吧。(PPT出示花园的场景及欢快的音乐,边唱边跳进入)花园里有好多花啊!春天真美呀,我们坐到小椅子上去休息一会吧。

2、师:这是春姑娘送给我的礼物,花环,好看吗?(PPT出示)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花环上都有些什么呢?(师出示花环)花环上有些什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谁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样排队的,先是XX,再是XX,原来它们是一个隔着一个,一一对应排列的。

5、师:这里还有一条春姑娘送的花环哦,这个花环上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呢?谁来说说它们是怎么排队的?猜一猜虚线圈里应该是什么花呢?

(二)做花环。

1、师:今天,春姑娘也请小朋友来帮她做花环,好吗?老师在每桌上都为小朋友准备好了做花环的材料,第一组我们可以用小花粘贴,第二组可以用蜡笔给小花涂色,第三组可以用瓶盖印画花环。

2、师:小朋友每人取一条做花环的纸条,先要找出上面花的排列规律,然后才能制作哦,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花环,开始吧。

(三)我们真美丽。

1、师:做好花环的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也可以和客人老师去说说你的花环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队的?

2、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花环是按什么规律来做的?(展示给大家欣赏下)

3、师:小朋友制作的花环真漂亮!现在请小朋友带上我们漂亮的花环一起到花园里跳舞吧。

篇15: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

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

2、物质准备:PPT课件、彩色纸条、吸管、木珠、线等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

1、观察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

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

二、初步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

(一)探索递增规律排列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 ABB 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

(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

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 ABBBB 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

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习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员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

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

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

2组:用两种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手链。

3组:两种形状的木珠制作项链。

操作要求: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可以按照这种逐一逐一增加的递增方法,或者逐一逐一减少的递减方法,也可以同时有递增又有递减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奖品,好吗?

(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

结束语:让我们把作品拿到区域里,在分区时,再和同伴一起来分享欣赏,好吗?

五、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将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练习按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家里或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

篇16: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2、3的相邻数,感知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2、能发现相邻数的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初步发展推理能力,进一步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人手一份操作学具(小企鹅4个、冰房子1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出示课件并播放PPT1。

1、师:今天极地世界来了几位新成员,可热闹啦,他们身穿黑色燕尾服,走起路来摇又摆。会是谁呢?

来,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拍4下把他们请出来1.2.3.4。

播放PPT2出现4只不同的企鹅。

2、师:有礼貌的孩子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副班老师拟音:小朋友你们好。

3、师:咦,一共来了几只企鹅?你是怎么数的?

4、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清楚地表达。

(1)师:仔细看,他们都一样吗?

幼:围巾的颜色不一样。

师:恩,观察的真仔细。

(2)师:我最喜欢戴红色围巾的企鹅,她的名字叫小红,你最喜欢哪一只企鹅?她的名字可能是……

师:大家都举手,既然大家都想说,那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小结:现在一共来了4位新成员,她们是小红、小黄、小蓝、小绿。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掌声欢迎。

师:欢迎来到极地世界,现在请欣赏捉鱼大赛。

二、引导幼儿感知多1少1的关系

1、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谁捉了几条鱼”,感知数物对应。

(1)师:哇,捉鱼大赛开始啦,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比赛情况?说清楚谁捉了几条鱼。

PPT3出现小红、小绿、及鱼和数字。

1条鱼用数字1表示……

谁多谁少?2比1多1,1比2少1。

(2)师:接着出场的是小黄,注意听“小黄捉的鱼比小绿捉的多一条”那小黄捉了几条呢?

PPT4出现小黄。

幼:3条

师:比2多1就是三条,那三条鱼就用数字3表示。(出示数字3)

(3)师:最后出场的会是谁呢?他可是捉鱼高手哦,小蓝捉的鱼比小黄还要多一条,那他捉了几条呢?

PPT5出现小蓝。

幼:4条

师:都同意吗?我们一起来看,(拍手)1、2、3、4一共有四条,真的太棒了,掌声送给自己。比3多1就是4,四条鱼就用数字4表示。

2、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相邻的规律,感知相邻多一少一的关系。(出示PPT6)

(1)师:注意观察,小鱼是怎样排队的呢?

幼:一排一排的

师:恩,排的很整齐,那每一排的数量一样么?

幼:一排比一排多。

(2)教师手势引导,幼儿观察对比。

师:我们来看,相邻的小鱼,2比1多1,1比2少1;3比2多1,2比3少1;4比3多1,3比4少1。

师小结:小鱼越来越多,按1条(我们一起说)2条3条4条,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数字是按1234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且我们发现,相邻的小鱼,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一,前面的数就比后面的数少一。

三、找邻居

1、师:吃完小鱼,他们准备回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冰屋。

播放PPT7出现5个标有数字的房子。

2、引导幼儿表达完整句。

师:小黄住进了1号。谁住进了2号?说完整哦。

谁住进了3号?——注意看哦。

这是什么符号?认识么?——他的名字叫问号,那问号代表什么意思呢?

有人住进了4号吗?注意看,谁住进了5号房?

3、引导幼儿说出怎样才算是邻居。

师:那你觉得谁和谁是邻居呢?谁和谁是紧挨着?

幼:……

师:恩,小黄和小红紧挨着,原来挨的最近的就是邻居。也就是说1号和2号是邻居。

4、师:那你能找到你的邻居吗?看一看,你的两边,找到你的邻居,抱一抱。松开,再来找找,还有别的邻居吗?要紧挨着哦。

小结:小朋友都找到了邻居,好开心呀。那2号房有几个邻居呢?除了1号还有(3号)原来2号有两个邻居是1和3。

四、学习2、3相邻数

播放PPT8出示小粉。

1、师:接着看,咦,她是谁?

副班老师拟音“刚刚我迷路了,不记得我的房子是几号了?”哦,原来小粉刚刚迷路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吗?

师模仿饲养员说“你是2号的邻居”。

2、师:2号的邻居是几号?

幼:1、3

师:2号的邻居有两个,是1号和3号?那小粉到底住在1号还是3号呢?

师:因为1号已经入住了小黄,所以小粉就住在3号。

播放PPT9,小粉进入房子。

3、师:现在有4只企鹅回到了家,那4号会是谁的家呢?

播放PPT10,小蓝进入房子。

4、找2、3的邻居。

师:现在5只企鹅都回到了家,他们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找邻居。注意看,我的手可是有魔法的哦。(出示PPT11,使用荧光笔工具画圈)

2的邻居是1和3。

圈出了小红,和小红紧挨的有2个,他们是……和……也就是

接着看,圈出了小粉。伸出你的小手,我们帮小粉找找邻居,和小粉紧挨的是……和……也就是3的邻居是2和4。

(2)师:请把冰房子罩在2号小企鹅身上,两只小手指着它的邻居,我们要大声告诉小企鹅,2的邻居是1和3,3同样。

小结:好了,请你把小企鹅的邻居整理好。

播放PPT12,出示数字相邻数表格。

结束:

师幼总结:我们发现,每个数字都有2个邻居,而且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一。

像2的邻居是1和3,1比2少1,3比2多1,3的邻居是(2和4)

那4的邻居是几和几呢?小朋友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一下,摆摆数字卡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篇17:数学公开课教案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乘法》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但都在千以内。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有可能超越1000,因此本单元只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四方面内容,具体见下表。

口算

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

非整十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估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解决实际问题

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全单元内容分成五段编排。

第69~72页教学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第73~80页教学“倍”的概念,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81~85页教学个位向十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86~90页教学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91~93页单元复习。

1?让同学在实际的情境中,通过自身解决问题感悟算法。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同学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口算表内乘法。教材充沛注意“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同学提供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同学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建模、优化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算理,获得算法。

(1) 几十乘一位数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内容,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必需能口算几十乘一位数。第69页例题中3头大象运木材,每头运20根,用图画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并引起同学对乘法的回忆。在列出算式20×3以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同学都有自身的算法,或是把3个20连加得到60,或是从6堆直观判断一共运了60根,也会有同学通过2个十乘3得6个十来计算,或从2×3=6类推出20×3=60。教材预计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快说出一共运了60根,但会有相当多的同学并不清楚自身是怎样算的。所以,组织同学交流算法,一方面使同学仔细地想一想自身的算法,另一方面使全体同学都能理解后两种算法。因为后两种考虑对继续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影响很大。

同学从多种算法中选用比较好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试一试”20×8的积超越100,假如仍然进行同数连加或从一共几堆想一共几根会很麻烦,假如想2个十乘8或从2×8=16类推就很方便,这是教材为同学主动优化算法发明的一次机会。第71页“想想做做”第1题设计了三组口算题,每组的上面一题是表内乘法,下面一题是相应的几十乘一位数。比较同组两题间的联系,从上面一题类推出下面一题的得数,是教材又一次引导同学优化自身的算法。

(2) 一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教学也充沛利用直观情境图启发同学考虑,第70页例题特意把两只猴各有的14个桃分装在两个篮子里,其中一篮放10个,另一篮放4个,而且2个放10个桃的篮子上下对齐,放4个桃的篮子也同样摆放。这样,同学很容易看出两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也容易理出自身的思路。例题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是看图说得数、理思路。要舍得花时间让同学整理、表达自身的考虑: 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然后把20和8合起来是28。教材重视整理、交流思路,为继续教学竖式计算做准备。第二步是建立竖式的模型。把考虑的步骤与过程用竖式的形式出现。这样,同学不只学到了笔算方法,而且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不是机械地接受竖式,而是有意义地建构。教师在这里的任务不是展示和讲解竖式,而是和同学一起建构竖式,明晰竖式中每一步的计算内容。第三步是简化、优化竖式,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这是在同学理解竖式的结构、计算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先算4乘2得8以后,再把10乘2得20的“2”写在十位上,既表示它是20,又同时完成了20加8得28这步计算,使竖式计算既快又方便。不能让同学误解为这又是一种竖式,要充沛体会是已有模型的进一步简化、优化。

(3) 第71页“试一试”让同学计算3×21,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在写竖式的时候,把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就能应用例题里习得的算理和算法。教材还告诉同学“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这是因为同学尚未认识乘法交换律,也不会计算3×21这样的竖式。让同学再乘一遍,再次体会乘的过程,初步学会竖式的写法、乘的顺序以和积的定位。

(4) 在能够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口算。本单元要求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每步乘都不需要进位的),教材让同学在能够笔算之后主动地口算。练习九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三组题,每组的上面一题都是几十乘一位数,如30×2,只要想3个十乘2得6个十,是60。下面两道题都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如32×2,既要算30×2得60,也要算2×2得4,还要把60和4合成64。比出上面一题与下面两题的相同处与不同处,就很自然地从笔算过渡到口算。

(5) 教学进位的竖式计算,利用直观手段协助同学理解进位的原理和方法。第81页例题计算48×2,48个位上的8乘2得16,得数满十要向十位进1。教材考虑到同学在加法中有进位的经验,因此,鼓励他们先摆小棒算一算,把16根小棒里的10根捆成1捆,和40×2的8捆合起来是9捆,从中领会进位的原理。然后在竖式上处置进位问题,详细展开计算的步骤,突出16里的1个十正好和80的8个十对齐在十位上,显示了个位满十可以向十位进1。最后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进一步浓缩思维过程、连贯计算步骤,使竖式计算更便于操作。同学初学进位的乘法,经常会在进位时算错,教材示范了把个位向十位进的1记在十位上,既能体验进位,又能减少计算错误。另外,例题教学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想想做做”第1题发展到个位满二十向十位进2,第2题里还有个位满三十向十位进3,同学的进位能力在计算时逐步提高,最终形成概括的认识:个位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第86页例题48×3要连续进位,教材写出了个位上8乘3这一步计算,在积的个位上写出了4,还把进的2记在十位上,接下去的计算让同学完成。这样布置的意图有两点:一是鼓励同学联系已有的进位知识和经验,体会计算乘法时十位上满几十要向百位进几;二是鼓励同学主动解决新颖的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同学联系已有的计算经验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

《规范》指出要加强估算。不单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里应用广泛,还因为估算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与方法,能促进数学考虑、发展智力。本单元里的乘法估算与笔算进位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布置,并在练习和应用中逐步提升。

(1) 在能够笔算个位向十位进位的乘法后教学估算。第85页第7题是本单元的第一次估算,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以和积的个位向十位进位的方法。题目指出“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由于每个两位数的个位上都是8或9,同学很容易看出各个两位数分别最接近几十,这就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看成了几十乘一位数,通过口算就能得出原来乘法题的积大约是几十。教学这道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同学独立理解题意并主动计算,通过连线表达估算的结果;二是引导同学回顾估算的过程,突出估算的关键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初步形成估算技能。

(2) 在教学积的十位向百位进位前进行估算。第86页例题48×3的十位上4乘3得12个十,要向百位进1。在笔算前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同学能够把48看作50,从50×3=150得到积大约是150。通过估算,感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不都是两位数,还可能是三位数,从而明白例题在竖式里积的十位、百位上都画□的原因,并主动进行十位向百位的进位。笔算得到的积是144,与估算的结果150相互印证,说明笔算是正确的,估算是合理的。

第86页“想想做做”第3题里的两位数,有一个个位上是9,其他个位上都是1或2。这道题要体会怎样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由于还没有教学“四舍五入”的知识,所以只能凭两位数的意义和已有的数感,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如59在50和60之间,接近60;52也在50和60之间,但接近50。

(3) 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有些实际问题往往不需要精确的结果,只要利用估算就能便利地找到答案,这时的估算显得特别有价值。如第87页第5题,汽车的辆数69接近70,且比70小些,装配这些汽车用的车轮个数应该比70×4的积280少一些,所以有280个轮子够了。像这样解题,不需要计算69×4,显然估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战略,比笔算省力、省时。还有第89页第4、5题,第91页第4题等,能让同学体会日常生活确实经常应用乘法估算,是培养估算意识的好素材。

3?让同学经历逐步笼统的过程,建立“倍”的概念,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常用的数量关系,同学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和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倍”是比较笼统的数学概念,从形象到笼统,先摆学具看出“倍”,再计算求得“倍”,逐渐形成“倍”的概念,是符合同学认知规律的教学布置。

篇18:数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篇19:数学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量的计量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中学过的计量单位,准确掌握每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和不同量的计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进一步培养同学的空间观念。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经常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自身的计量单位,我国现在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

复习各种量的计量单位以和各自的进率。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复习。

举例说说什么叫相邻单位?

以上三种单位的进率有什么规律?

见教材118页三种量的图示,用尺量一量然后说说各表示什么?(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进率。

小段练习填空(说说局部空的根据)

重量单位的复习

常用的重单位有哪些?

填写教材118页的表。说说它们的进率关系。

练习:6000千克=吨

2千克=()克

时间单位的复习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时间单位。

分、时、秒、月、日、年、世纪

填写教材119页的时间单位表。说说各自的进率。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名数的改写复习

看教材119页“名数”的示意图,举例说说什么叫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看书自学有关内容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

练习:先填写教材119页例题的空。再结合教材120页说说填空的过程。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20页的“做一做”

全课总结(略)

篇20: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区分数字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能用数字正确表示物体的个数和次数,并用”第几节车厢有几个“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底纸、2、3、物群卡、活动单

活动过程

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过程以”派派麦麦开火车送小象旅行“位情景,引出片判断”第几节车厢有几个“的问题。

1、介绍情景:

出示底纸2底纸3,:一群小象去旅行,看看他们带了什么玩具?派派麦麦负责开火车送他们。麦麦开的是火车,负责送小象,派派开货车,负责运送小皮球。

2、判断序数:

教师指着底纸:”小货车小客车每一节的车厢号分别是标在这里的,可视离得太远了看不清。“”你能猜出来每一解释第几节车厢吗?麦麦的货车从哪里开始算第一节车厢呢(最左边)派派的客车从哪里算第一节车厢呢?

教师:谁能指一指派派麦麦各自的火车上第二节车厢是哪一个?那他们各自的火车上第5节车厢是哪一个?

教师:你是怎么来确定第2节车厢和第5节车厢的?

3、演示操作:

请两名幼儿上前演示,操作前,教师分别提问:这节车厢你想放几个皮球(或小象)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个第1节车厢放了几个皮球?几个小象?

教师出示活动单2,:派派麦麦还想请你帮他记下每节车厢装了几个皮球,我们可以把车厢号写在这里(指记录车厢号的一排位置),把每节车厢装的皮球记在这里(指着记录皮球数量的一排位置)。请幼儿尝试记录。

4、梳理规则:

想要给每节车厢放什么?然后从车头开始记什么?记完说一说第几节车厢有几个皮球或小象。

5、提出操作要求

6、介绍巩固活动:

出示“数得快”活动材料并说一说玩法。

7、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8、集体交流、评价、整理。

户外活动集体游戏活动:传球竞赛目标:培养幼儿抛接球能力,并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与灵敏玩法: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六队,排在场地四周成米字形,并在队列最后一名幼儿处放好人数相等的球。场地中间放置一个能容若干球的大筐。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传球”信号,各队最后一名幼儿向前一名幼儿传抛。第一支传出后,第二只、第三只……,中间幼儿依次往前传抛。各队对首幼儿接住球后,立即将球掷入筐中,直至全部抛掷完为止,先掷完为胜。

规则:只能取一只球,传一只球,传接中失球要重新开始传接。向筐中掷球要在规定的标线后,不得跑到筐处相框里放球。

注意:幼儿之间的间隔距离要合适指导要点:持球幼儿从胸前把球抛向下一个小朋友,对方用双手接住。

分散游戏:指导幼儿双手交替拍球。

活动反思:

选材来说:《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大班幼儿已经能口头数100以上的数,会书写10以内的数字,能熟练的将10以内的数进行顺数和倒数,但是对数字之间不规则的排列及发现排列规律却有些模糊不清。《奇妙车展行》这一活动,通过参观各种品牌的新车、给数字排列找规律、为新车判断和设计车牌号等有趣的游戏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将三个数字按不同方式进行排列并发现排列规律,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对数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了解数字排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字排列千变万化的神奇和美妙,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数学、认知等多领域的整合。

历史教研组计划――度第一学期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

小数数学组教研计划

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总结

初中数学教研组具体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教研组总结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开场白

数学教研组长的工作述职报告

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汉语上册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共20篇)】相关文章:

下学期数学组教学工作总结2023-10-22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2023-05-29

教师作业教案检查汇报材料2023-03-25

数学教研组的工作总结报告2023-06-28

第一学期科组总结2023-06-27

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2022-10-20

小学数学工作总结2023-09-20

数学教研组活动方案2022-09-05

理科教研工作计划2023-03-05

第二学期初中文科教研组工作计划2023-10-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