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共16篇))由网友“MadMartin”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希望大家喜欢!
篇1: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3、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7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将纸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量一下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对量得不正确的加以指导。
教师:这张纸条的长是 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板书:7厘米=(70)毫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见。)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4。
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写字台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书。
教师:这个写字台高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启发学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师还要说明: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3、4题。
1.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第4题,教师巡视,重点观察第2小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应该怎样做。使学生知道:只有相同长度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如果有时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该题答案是: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长70毫米(40+40-5-5=70),三个铁环连在一起长100毫米(40+40+40-5-5-5-5=100)。
篇2: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关于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一、复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将纸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量一下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对量得不正确的加以指导。
教师:这张纸条的长是 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板书:7厘米=(70)毫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见。)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4。
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写字台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书。
教师:这个写字台高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启发学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师还要说明: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3、4题。
1.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第4题,教师巡视,重点观察第2小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应该怎样做。使学生知道:只有相同长度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如果有时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该题答案是: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长70毫米(40+40-5-5=70),三个铁环连在一起长100毫米(40+40+40-5-5-5-5=100)。
篇3:《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三年级教案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三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3、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7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将纸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量一下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对量得不正确的加以指导。
教师:这张纸条的长是 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板书:7厘米=(70)毫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见。)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4。
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写字台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书。
教师:这个写字台高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启发学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师还要说明: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3、4题。
1.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第4题,教师巡视,重点观察第2小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应该怎样做。使学生知道:只有相同长度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如果有时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该题答案是: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长70毫米(40+40-5-5=70),三个铁环连在一起长100毫米(40+40+40-5-5-5-5=100)。
篇4: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会根据进率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换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投影片(或小挂板)
学生:每人准备直尺一把、7厘米长的一张纸条、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3.填空(投影或挂板出示).
1米=( )分米 1分米 =( )厘米 1厘米=( )毫米
10分米=( )米 10厘米=( )分米 10毫米=( )厘米 1米=( )厘米然后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
二、操作体验
1.教学例3
(1)独立操作.
师:请每个同学动手量一量桌上的“纸条”长几厘米.(教师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7厘米的纸条)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
(2)指导正确的测量方法.
强调:测量纸条的长度时先用纸条的左端对准0刻度,看纸条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数几,纸条就是长几厘米.
(3)研究问题.
提问:把纸条的长度单位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可能会有多种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
(4)质疑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7厘米=70毫米)为什么?
明确:因为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板书:7厘米=70毫米)
(5)追问:70毫米=( )厘米,该怎样想?
借助线段图进行讲解.
明确:因为10毫米= l厘米,70毫米就是7个1厘米,所以,70毫米=7厘米.说明,一个关系式(如 1厘米=10毫米)正反两个方面都可以用.
(6)练习:先填空,再说出思考过程.
2厘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3米=( )分米
提问:通过上面的习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
2.学习例4
(1)出示例4图.
(2)提问:一张桌子高80厘米,把厘米改用分米做单位怎样表示?
同桌同学讨论,汇报交流.板书:80厘米=8分米
强调:因为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 8个1分米,所以80厘米=8分米.
(3)练习,说出思考过程.
20毫米=( )厘米 60分米=( )米
50厘米=( )分米 300厘米=( )米
质疑:通过这几道习题,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
三、巩固应用
1.6千米=米 4000米=()千米
2.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
3.2千米=()米 3000米=()千米
4千米=()米 6000米=()千米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长度单位的换算)
篇5: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
基本练习
1米=( )分米 1千米=( )米
1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元=( )分
1角=( )分 1元=( )角
1吨=( )千克
1千克=( )克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1公顷=( )平方米
1小时=( )分
1分=( )秒
巩固练习
1)3.001吨=()吨()千克
2)3.7平方分米=()平方毫米
3)5.80元=()元()角
4)()吨()千克=4.08吨
5)5000千克=()吨
6)()分米=1.5米
7)510米=()千米
8)5米16厘米=()米
9)5千克700克=()千克
10)0.95米=()厘米
11)4700米=()千米
12)3650克=()千克
13)1.4平方米=()分米
14)360平方米=()公顷
15)504厘米=()米
16)7.05米=()米()厘米
17)5.45千克=()千克()克
18)3千米50米=()千米
19)3千克500克=()千克
20)2.78吨=()吨()千克
21)4.2米=()米()厘米
22)10米7分米=()米
23)0.06平方千米=()公顷
24)9千克750克=()千克
25)8.04吨=()吨()千克
26)6.24平方米=()平方分米
27)60毫米=()厘米
28)2吨=()千克
29)8米=()分米
30)5000克=()千克
31)400厘米=()米
32)6000千克=()吨
33)3吨500千克=()千克
34)3600千米=()千米()米
35)480毫米+520毫米=()毫米=()米
36)7008千克=()吨()千克
37)4米7厘米=()厘米
38)1米-54厘米=()厘米
39)830克+170克=()克=()千克
40)3千克=()克
41)50000平方米=()公顷
42)3小时=()分
43)8平方米=()平方分米
44)500厘米=()米
45)50厘米=()米
46)5米=()分米
47)50000米=()千米
48)6元8角=()元
篇6:《长度单位》数学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做一做第1、2、3题
第二课时: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
第三课时: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
第四课时: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
疑难问题解决办法
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测量统一长度
(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2、(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
(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分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
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汇报
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小结: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
汇报测量结果
练习
1、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3、做一做第3题:
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
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安排作业:略------
反思
篇7: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1
?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100厘米=( )分米=( )米 1米=( )分米 ?80分米=( )米 400厘米=( )分米=( )米60厘米=( )分米 2分米=( )厘米 ? 1米- 4分米=( )分米 9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120米- 28米( )米 ?600厘米=( )米 6米=( )分米 35分米- 25分米=( )分米 3分米=( )厘米 ? 10米=( )分米 1分米5厘米=( )厘米 12米=( )厘米 2400厘米=( )米 ? 7米-2米=( )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500厘米=( )分米 13厘米+17厘米=( )分米
?40分米=( )厘米 3米=( )分米 6分米+44分米=( )米 20米=( )分米=( )厘米 ?80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24米-4米=( )米100厘米=( )米 2分米=( )厘米 ?2米=( )厘米=( )毫米 4厘米=( )毫米 8分米=( )厘米 15分米+85分米=( )米 ?5米=( )分米 40厘米=( )分米 6米=( )分米=( )厘米 60分米=( )米 5米=( )分米 ? 1米-2分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7分米=( )厘米 46厘米-16厘米=( )分米 ?200分米=( )米 3米=( )厘米 3米+12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5分米=( )毫米 ?17厘米+23厘米=( )分米 100毫米=( )厘米 600分米=( )米 25分米-10分米=( )分米 ?90分米=( )米 30厘米=( )毫米 71分米+29分米=( )米 1米=( )分米=( )厘 ?80分米=( )米 1分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5分米=( )厘米 60分米=( )厘米 ?2300米-300米=( )千米 800厘米=( )米 28千米+42千米=( )千米 50分米=( )米 ?600毫米=( )厘米 84厘米+16厘米=( )米 40米=( )分米 150毫米=( )厘米 ?58分米-8分米=( )分米 90分米=( )米 7厘米=( )毫米 2千米+14千米=( )千米 ?10毫米=( )厘米 40分米=( )厘米 23分米+47分米=( )分米 11米=( )分米 ?20厘米=( )毫米 700米+1300米=( )千米 90厘米=( )分米 60毫米=( )厘米 ?4200米-200米=( )千米 1千米=( )米 米=( )千米 1米- 2分米=( )分米 ?30分米=( )米 8分米=( )厘米 450厘米+50厘米=( )厘米 6米=( )分米
?300厘米=( )米 3千米+17千米=( )千米 80毫米=( )厘米 9000米=( )千米 ?1米-30厘米=( )厘米 10分米=( )米 20米=( )分米 21米-7米=( )米 ?4000米=( )千米 9分米=( )毫米 1米- 3分米=( )分米 5千米=( )米 ?400分米=( )米 600厘米=( )分米 13分米=( )毫米 1吨-4000千克=( )千克 ?3米=( )厘米 6米=( )毫米 1千米-300米=( )米15分米=( )毫米
?7厘米=( )毫米 1300米+700米=( )千米 2米=( )厘米 8吨=( )千克 ?1米-9分米=( )分米 1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1米+9分米=( )分米 ?10分米=( )米 8000米=( )千米 1米-2分米=( )分米 4千克=( )克 ?2000克=( ) 千克 2厘米+8毫米=( )毫米 14厘米+26厘米=( )厘米=( )分米
?10千克=( )克 15分米=( )毫米 6吨=( )千克 4000千克=( )吨 1厘米+2毫米=( )毫米 ?3千克=( )克 5000克=( ) 千克 8厘米+12厘米=( )厘米=( )分米 6千克=( )克 ?2000千克=( )吨 23毫米+17毫米=( )毫米=( )厘米 8千克=( )克 40厘米=( )分米 ?49厘米-39厘米=( )厘米=( )分米 9000千克=( )吨 85毫米-45毫米=( )毫米=( )厘米 ?8千米=( )米 3米=( )厘米 7000米=( )千米 17分米+13分米=( )分米=( )米
?2吨=( )千克 3000米=( )千米 5000米-2千米=( )米 3000米+2千米=( )千米 ?4千克=( )克 800分米=( )米 5千米=( )米 5厘米=( )毫米 63毫米-23毫米=( )厘米 ?8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5400克=( )千克 ( )克 50分米=( )米 10厘米=( ) 分米 ?8分米+15分米=( )分米 2米=( )厘米 10毫米=( )厘米 25厘米+35厘米=( )分米 ?100厘米=( )米 90毫米=( )厘米 1米-70厘米=( )厘米 1300千克+700千克=( )吨
?9千米=( )米 1000千米=( )米 1米+30厘米=( )厘米 1千克-500克=( ) 克
?4米=( )厘米 8000米=( )千米 35厘米-30厘米=( ) 毫米 2000米+1千米=( )米 ?30分米==( )米 500厘米=( )米 7千米=( )米 4000克=( ) 千克 5000米+7000米=( )千米 ?3吨=( )千克 ( )千克=6吨 7千米-3000米=( )米 2千米+1200米=( )米
?3千米=( )米 2000千克=( )吨 1千米-600米=( )米 4米=( )分米 ( )千克=5000克 ?9米=( )分米 70分米=( )米 1200克-200克=( ) 千克 3千克250克=( )克
?1米=( ) 厘米 1分米-2厘米=( ) 厘米 20米-15米=( )米 2吨500千克=( ) 千克 ?2千米-800米=( )米 1米=( )分米 900厘米=( )米 1吨-300千克=( ) 千克
?80分米=( )米 9090千克-9吨=( ) 千克 30分米=( )米 200克+800克=( )千克 ?8吨70千克=( ) 千克 5分米=( )厘米 1吨-100千克=( )千克 7分米=( )厘米 ?3毫米+17毫米=( )厘米 3500千克-500千克=( )吨 2分米=( )厘米 6400米-6千米=( )米 ?5吨+40千克=( ) 千克 3厘米=( )毫米 75吨-50吨=( )吨 75厘米=( ) 分米( )厘米 ?6厘米=( )毫米 20分米+30分米=( )米 3200千克=( )吨( ) 千克 8厘米=( )毫米
?1米5分米=( )米 3500千克=( )吨( ) 千 克 90毫米=( )厘米 3千克8克=( ) 克 ?5040千克=( )吨( ) 千克 20毫米=( )厘米 6吨60千克=( ) 千克 40毫米=( )厘米 ?300千克+700千克=( )吨 1千米900米=( )米 10吨-9000千克=( ) 千克
?4厘米=( )毫米 42吨-5000千克=( ) 吨 500克+500克=( ) 千克 15吨=( ) 千克 ?3000千克=( )吨 1800克-800克=( ) 千克 46千克-26千克=( ) 千克 3厘米=( )分米 ?170毫米=( )厘米 300米+700米=( )千米 2000米+8000米=( )千米 60毫米=( )厘米 ?8千米-5000米=( )米 1千米-200米=( )米 hTtp://1吨-320千克=( )千克
?7000米=( )千米 6千米-4000米=( )千米 4千米+800米=( )米 600毫米=( ) 分米 ?40厘米-35厘米=( ) 厘米 15米=( ) 分米 34厘米+56厘米=( ) 分米 8厘米=( ) 分米 ?48厘米-15厘米=( ) 厘米 12分米+8分米=( )米 28分米+47分米=( )分米
?40毫米=( ) 厘米 2分米-5厘米=( ) 厘米 15毫米+15毫米=( )厘米 2吨=( )千克 ?8米=( )分米 5000克=( )千克 3千克=( )克 1米-54厘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6000千克=( )吨 7千米=( )米 3吨500千克=( )千克 ?3600千米=( )千米( )米 4米7厘米=( )厘米 480毫米+520毫米=( )毫米=( )米 ?7008千克=( )吨( )千克 830克+170克=( )克=( )千克 10千克=( )克 ?( )克=5千克 2000克=( )千克 1千克=( )克 9000克=( )千克 ?1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40吨=( )千克 2吨+3吨=( )千克 ?1米+5分米=( )分米 3千克=( )克 50000克=( )千克 4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3000千克-2000千克=( )吨 3米=( )厘米 7000克=( )千克 ?1吨-300千克=( )千克 5400千克=( )吨( )千克 10厘米=( )分米 ?6000克=( )千克 40厘米=( )毫米 36毫米+14毫米=( )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 58厘米-28厘米=( )厘米=( )分米 10分米=( )米
?70毫米+5毫米=( )厘米 5000米+8000米=( )千米 7千米-2000米=( )米 ? 3千米+6000米=( )米 2米-3分米=( )分米 4米÷5=( )分米
?1千米-700米=( )米 9千米-5千米=( )米 7千克=( )克 4千克=( )克 ?( )吨=3000千克 ( )米+500米=1千米 600米+400米=( )千米
?60千米-23千米=( )千米 1000米+2千米=( )千米 88、1千米+500米=( )米 ?6厘米==( )毫米 ( )米+2千米=4千米 86千克-26千克=( )千克 5千克600克=( )克 ?7吨80千克=( )千克 8吨+70千克=( )千克 500克+500克=( )千克
?700米+300米=( )千米 1千米-300米=( ) 54千米+37千米=( )千米
?60千米-28千米=( )千米 8000米-4千米=( )米 9千米+6000米=( )千米
?8000米+6000米=( )千米 3厘米=( )毫米 60毫米=( )厘米 1厘米8毫米=( )毫米 ?15毫米+5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 -2分米=( )分米 14厘米+36厘米=( )分米 ?12厘米=( )分米( )厘米 98厘米= ( )分米( )厘米 105厘米= ( )分米( )厘米
?145厘米= ( )分米( )厘米 100厘米= ( )分米=( )米 23厘米=( )分米( )厘米
?123厘米=( )分米( )厘米 83厘米=( )分米( )厘米 103厘米=( )分米( )厘米
?28厘米=( )分米( )厘米 63厘米=( )分米( )厘米 7分米5厘米=( )厘米
?4分米5厘米=( )厘米 1分米5厘米=( )厘米 9分米5厘米=( )厘米 3分米5厘米=( )
厘米 6分米5厘米=( )厘米 21米5厘米=( )厘米 50分米=( )米=( )厘米 450厘米=( )分米
9分 90秒 140秒 2分
60分+120分=( )时
97、6时-30分=( )时( )分 98、5时=( )分
99、4分+60秒=( )分 100、110分+10分=( )时6分15秒=( )秒 2时6分=( )分 240分=( )时 6时35分=( )分
75分=( )时( )分 50分+70分=( )时( )分
180秒=( )分 1时=( )分 7时=( )分
1时40分=( )分 80秒=( )分( )秒 3时=( )分
33分+27分=( )时 7时=( )分
( )分=2时 ( )分+30分=1时30分
67、3米÷6=( )分米 68、5分40秒=( )秒
69、2分20秒=( )秒 70、3时50分-50分=( )时( )分=3时
4时=( )分 1分8秒=( )秒 71、4时10分-20分=( )时( )分 72、6分=( )秒 5时20分-30分=( )时( )分 74、2时05分=( ) 120分=( )时分 2时+3时=( )分 76、30分+60分=( )时( )分
篇8: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的] 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 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
一、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
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
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
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 ① 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 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
方法
长
宽
1
篇9: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三年级教案
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三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第71页例2、例3,练一练,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长度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度单位间转化的推理过程
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十五第5题,用卡片出示,让学生口算。
2.复习长度单位
a.让学生从大到小说一说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b.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
(学生口答)
1米=分米1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3.口答
(让学生抢答)
5个十是()6个百是()
80里有()个十300里有()个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从尺上你看出这根线段的长是多少了厘米吗?(板书:5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长度又是多少呢?(板书:5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a.1厘米是()毫米?
b.5厘米是()个10毫米?
c.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现在老师要你们按照刚才想的步骤来说一说4分米=()厘米,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两人讨论,指名说一说。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结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例3谁能告诉我例三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
例3应该怎么想呢?
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分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一遍)
4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让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把你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剪法。(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1.“练一练”第2题
2.“练习十五”第6、7题
篇10:《长度单位换算》优秀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换算》优秀教学反思
使学生在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准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长度单位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是,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过程,学生却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混淆单位之间的进率。如:5分米=500厘米,30毫米=3000厘米等。有些学生很容易把分米和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与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混淆,错当成进率是100了。二是没有准确掌握好单位之间的大少转换方法。例如:50米8厘米=58厘米等。个别学生很容易忽略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时的乘除进率问题,导致出错。小单位转化成大单位时应该除以进率,大单位转化成小单位时除以进率。三是个别学生会出现在做题时没有认真审清题意的现象。例如:500克+1500克=千克,2千米+3000米=5000千米等。对于涉及计算和单位换算的长度单位计算题目,部分学生容易由于没有审清题意,只顾埋头计算而没有考虑到单位换算而出现错误。
针对上述出错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如熟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等。二是使学生切实掌握辨析清楚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方法,能正确判别它们之间的进率,以确保单位转化的正确。三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即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相应的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相应的进率等等。经过尝试,通过实施以上的教学策略后,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
篇11:数学教案-长度单位及重量单位及应用题
教学内容:期初复习第10―12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认识,学会分析应用题,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角。
1、出示活动角。
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
同桌互相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2、提问: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3、出示“直角”,提问:这是什么角?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4、第5题
学生用三角尺比一比,图中有几个直角?
学生说一说比角的`方法。
5、回忆画角的方法,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学生评价。
6、比一比
学生猜一猜哪个角大?怎样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一、复习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
1、学生互说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呢?时间单位呢?
2、提问: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出示:
6米=厘米=( )分米
80厘米=( )分米
3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60秒=( )分
1时=( )分
三、复习文字题。
出示:
比34多25的数是多少?
比68少29的数是多少?
8个5是多少?再减去23是多少?
学生列式解答,再集体订正。
四、应用题
1、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贵”、便宜“的意思,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9题
学生口头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3、第10题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4、第11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同桌互说你是怎样算的?
5、第12题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学生根据图意,试编一道应用题。(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问:根据问题,你会解答吗?
五、作业 :
第6、7题。
篇1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数学教案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篇13:《米和千米的单位换算》导学案
【自主预习要求】
1.个人预习要求:结合预习提纲自学课本第8页例5,独立思考完成基本问题和基本习题,并总结规律方法。20—30分钟完成。
2.组内预习要求:小组讨论时,要抓住提纲中的重点问题来进行探究学习。10—15分钟内完成讨论内容。
3.交流展示准备要求:预习完成后,组长布置好组员的汇报任务,在5—8分钟内做好交流展示准备。
【自主预习提纲】
基本问题:
1、我能填。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100毫米=( )厘米 7米=( )厘米=( )毫米
通过观察,我发现都是关于 单位换算的题。
2、学习例5:我们知道1千米=( )米,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我们就会换算出: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3、请你认真完成课本第8页例5下面的”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换算:8千米2米=( )米 20千米-XX米=( )千米
我发现等是左边的单位是(统一 、 不统一 )的,所以首先要(统一 、 不统一 )单位,在进行换算。
基本习题:
8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7000米+8000米=( )千米
3千米-1000米=( )米 720米+300米=( )千米( )米
【达标训练】
一、要求 10--15分钟完成 独立做---自评---互评-----师评
二、达标训练测试题。
1、完成课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2、完成课本9页练习二的第4题。
3、选钥匙开锁
(1)第一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400厘米、5分米,钥匙是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0毫米。用( )的钥匙开400厘米的锁,用
钥匙开5分米的锁。
(2)第二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7千米、4000米,钥匙是7000米、300米、4千米、50千米。我会用( )的钥匙开7千米的锁,用( )的钥匙开4000米的锁。
(3)第三道门上有两把锁,分别是5千米-XX米,1000米+4千米。钥匙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我会用( )的钥匙开5千米-XX米的锁,用( )的钥匙开1000米+4千米的锁。
选做题: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篇14: 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的换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直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师: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吗?一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吗?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探究面积单位的换算。
师: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这里才十来个小正方形,肯定不够用。
师:大家先看看用十个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不行,就说明一平方分米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们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测需要的正方形数童。
师:1分米等于10厘米,摆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行就需要10个正方形,总共需要多少行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呢?
生:10行。100个小正方形。
师:摆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就说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办法试一试吧。
生:没有那么多面积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师:是啊。我们没有那样多的小正方形。看来我们得想些办法?大家说说有什么办法吗?
生1: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师:我看这个办法可以试一下。
生2:根据1米等于10分米,我们可以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眼见为实,我们还是先按照设想,用小正方形代替摆放一下吧。1米等于10分米,一行就得10个小正方形,摆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仍然需要10行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摆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需要100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现在大家知道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了吧?
生:(齐答)100平方分米。
师:现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师:这个结果正确吗?
生:不正确。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应该是10000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本题主要练习近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本题主要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面积转化的事例。
四、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的问题吗?
篇15: 长度单位之米的体验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之米的体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_长度单位之米的体验教学,反思,长度,单位,之米,体验,教学,反思,长度,单位,,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范文大全中查看更多范文。教学反思_长度单位之米的体验
记得小时候学习长度单位时,只知道1米=100厘米,但是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一直没有概念。那时候数学老师说,双臂打开的长度大约就是一米。一直到我上了初中,意识中还是认为一庹就是一米,后来在家里的卷尺中才发现一米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长。所以在上长度单位这个单元时,一直想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一米的长度,并且能够用米尺去实地测量,于是有了以下的三个教学设计。
感受米的长度
上米的认识这节课时,我找了8把米尺,分给8个小组。首先让学生用米尺测量张开双臂(事实证明,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双臂张开已经超过一米了),并量身高,看米尺大概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具身体验,能够让学生对一米有一个真实的概念。
感受一米有多长,我用米尺来测量
接着是感知米与厘米的关系,小时候一直觉得老师米尺上的1厘米比我们所用的学生尺上的1厘米要长,因为同样是画3厘米,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的3厘米就很长(当然后来意识到老师是为了展示,真实3厘米学生根本看不到)。为了不让我的学生产生同样的困惑,我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学生尺去测量米尺上的1厘米,结果发现是一样的,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学生自然就能够理解到1米=100厘米。
我的彩色米尺
学习完认识米这节课后,周末让学生完成《我的彩色米尺》的小项目。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米尺,并用米尺去测量,在实操过程中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米尺
生活中的测量
课本中有一个问题解决的例题,旗杆应该是13米还是13厘米,我索性没有上这个例题,自己设计了一节实践课程。这节课分为两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是测量教室的长与宽,另一个是判断操场的跑道是否符合标准。
经验反思
1.实操项目需要提前跟学生说清楚要求,做周末小项目时,因为周五的数学课没上,没能有时间给学生讲解小项目具体怎么操作。后来把课件发给家长查看,最后做出来的效果也没有很好。一方面少部分学生做一把学生尺,没有做成米尺。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不知道米尺刻度怎么标,甚至有学生的`米尺做出来只有50厘米左右长,刻度全是自己随手标注的。所以老师需要提前解读要求,必要时给出示范。
2.活动课程需要提前预设好各种情况,教师需要自己提前完成一遍。在测量教室长与宽度时,我引导学生明白直接测量可能会有各种问题,因为教室有很多障碍物,而且没有一条比照的直线很容易让测量不准。学生就知道找教室的线了,刚好地板上有横线可以当做教室的宽来测量,教室外面的地板也有线可以当做教室的长来测量。于是让学生分组去测量,测量的过程热热闹闹,但是测量结束后,我看到学生的测量单时就感觉到有问题了。虽然说有误差很正常,但是学生测量的结果差异太大,宽度测量我还没有找到原因,但是长度测量我会发现学生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不一致,有的从门口为起点,有的与另一个班交界的瓷砖开始测量,这些都应该要教师提前测量一遍并设定好起始点。
3.等一等后面的学生。进入长度单元时,自我感觉上课的状态还可以,学生回答得很积极,有时候抛出一个问题,积极的同学能很快地去回应我,配合我,让我感觉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上课的语速和进度也不自觉地加快。汹涌的波涛终会归于平静,等到做作业时才感觉到很多同学都不是很理解。所以上课时多为后面的学生慢下来,多关注他们有没有真正理解。
篇16: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导学案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内容,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四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1米,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概念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学生: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教师:请大家看教科书第62页的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
[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 学生实际量,思考目标展示
1.认识米尺,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掌握米和分米,厘米间的坦率。 3.会用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引导自学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通常用什么作单位? 2.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3.1米到底有多长,用手比划1米。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5.用米作单位量黑板的长度。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科书62、63页上的例1。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量较长物体的长或距离,要用米作单位,明白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两臂比划一米的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再让学生找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最后让学生正确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完成书64页的课堂活动 尚美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米(m) 1m=100cm 1m=10dm 教学反思【数学教案-长度单位的换算米以内(共16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方案2023-10-24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2023-04-23
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3-27
三年级上册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2022-07-28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4-05-0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10-18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测量》教案2022-05-06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09-17
龙吟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08-22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