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册美术教案

时间:2022-06-03 02:26:12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七册美术教案(合集14篇)由网友“S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册美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册美术教案

篇1:七册美术教案

七册美术教案

课 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太空对于人类总是神秘莫测的,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的奥秘,却苦于没有方法,直到1961年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终于为人类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美国也随后实现了多次登月计划。而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泱泱大国,同样热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个星球上留下中国的国旗,烙下中国人的脚印。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驾我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宇宙航行,为我国探索太空书写了历史新篇章。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教学难点: 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资料,准备记号笔、蜡笔水彩画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把教室布置成类似太空的环境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学生谈谈在“太空”的感受。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有关太空的科普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太空遨游模拟实验),并提问:看了录像你了解到哪些太空知识?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 (4)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教师小结。 2.畅述想法。 (1)学生谈谈:①怎样把教室设计成太空舱,成为一艘宇宙飞船?②如果想要去太空遨游,需要哪些必备工具?③遨游太空需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宇宙飞船的模型或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宇宙飞船的构成。 3.动手创作。 (1)明确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2)教师建议:设计时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注意飞船和宇航服等的形状和色彩;注意飞船内外的环境。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动手创作。 4.评价作业。 (1)学生介绍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5.课外拓展。 (1)继续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 (2)写写创作的体会或有关遨游太空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 准备手工材料,课前分好合作小组 (教师) 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总结作业。 表扬优秀作业。(从创意、科学意识、情感投入等方面评议。) 2.欣赏思考。 (1)欣赏相关的手工制作作品。 (2)思考:这些作品使用了什么工具材料(注意材料的质感?)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3.分组创作。 (1)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并在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2)交流创作意图,各组汇报创作计划。 (3)建议:可以用各种纸张及瓶子、纸盒等材料进行制作。(组员可以为自己的作品编一个故事。)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作业讲评。 (1)学生分组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自评。 (2)各组互评。 5.课外拓展。 (1)阅读有关太空的书籍。 (2)讲有关太空的故事给好朋友或父母听。 (3)将手工作品布置教室。                                       课  题:我们爱劳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教学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课  题:绿化家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会欣赏美,会运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会实践创造的新一代。本课就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剪纸能力的造型活动课。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感知不同树的.造型美感,通过折剪、组合、美化等形式,装扮家园、社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 提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 (2)学生得出结论: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学生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 (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提问: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办法。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表现方法吗? 2.分组讨论并创作: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各种外形的树。 3.汇报展示,相互交流。 4.小结:用折、剪、捏、拼等方法,可以将卡纸、彩泥等材料,塑造成各种各样的树。 5.讨论家园建筑的表现方法。 6.学生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盒、卡纸的穿插组合,设计制作“小小家园”、“小小社区”,并用各种材料的“树”进行绿化。 7.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课 题:立体造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以简洁明快的造型,逐渐步

篇2:小学七册数学计划和教案

小学七册数学计划和教案

――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29人,其中男生17人.在上期三年级期末考试中双科上90分的没有,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要求学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口算、估算加、减法,用计算器计算的四则计算,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给学生一些概括性的知识,目的是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能够利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同时,还根据这一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一步应用题,为今后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促进笔算。

第三单元:乘法、除法的知识。这一单元分3节,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乘、除法各部分间发关系,以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口算的范围是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这些内容掌握好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估算的范围是简单的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把因数、被除数、除数都需要先取近似数,然后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除,在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一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总结出三个关系式,并应用这三个关系式解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以及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有关的方程和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乘法、除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关键:提高学生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的口算能力。

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出现大量各种实物和图形,同时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弄清分数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关键:要采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特别强调引导学生操作,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自己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的目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使学生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乘数、除数是整百的乘、除法。

3、使学生会估算多位数的乘、除法;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以及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4、使学生初步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根据这一关系求未知数,会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题。

5、使学生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的计算,初步学会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初步知道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6、结合有关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7、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艺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增强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加强能力以及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注意小组的互助精神的培养,增强集体意识。

6、加强导优辅差,提高学习的质量。

五、教学进度:

周次 一、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一、教学内容 课时

1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4 9 参观果园 1

2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 机动 1

口算加、减法 2 10 认识几分之几 4

3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2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

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3 11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4 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4 整理和复习1

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1 机动 2

5 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1 12 面积和面积单位 2

国庆节放假 4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3

6 整理和复习1 13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 2

机动 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

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 2 14 土地面积单位 3

7 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 2 实际测量 2

乘、除法各部分关系 3 15 整理和复习2

8 乘、除法各部分关系 4 量一量 2

乘、除法简便算法 1 机动 1

9 乘、除法简便算法 1 16 总复习5

整理和复习2 17~18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 周

第一课时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中的例1、例2和练习一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知道亿以内的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掌握亿以内数的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亿以内的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五、教学用具:活动数字卡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2.填空、问答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读数

4809 4759 6058 7002 9000

(二)、新课

1、引入

教师:我们已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一百 零八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

2、揭示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3、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一千一千地数,一万一万地数。

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数 位 顺 序 表(见小黑板)

5、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6、教学例1。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二十八万。

(2)让学生拨出三千零七十万,指定学生读数。

(3)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

7、出示例2。

(1)指名学生读数。

(2)引导学生总结亿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完成第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3、4题。

(4)读出下面各数。

34590 2107800 40056500

(5)让学生说出40056500是由几个千万、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组成的。

(6)说出405600中的两个“5”各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

(三)、小结:读亿以内数时,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四)、作业设计:

做练习一的第5题。

(五)、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 二十八万 三千零七十万

例 2 224600 0 6407000 10030400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6―11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作业设计,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组成。

四、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读出下面各数。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2、让学生说出40056500是由几个千万、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组成的。

3、判断:

(1)408050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 )

(2)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 )

(3)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 )

(二)、作业设计

1、做练习一的第6题。

读出下面的各种速度。

每分约80米 每分约350米 每分约800米

每分约1200米 每分约1500米 每分约30000米

2、做练习一第7题。

读出下面各数。

30000 6170000 6250800

4050000 90083000 10605000

240000 38000400 100000000

3、做练习一的第8、9、10、11题。

作业批改:

优 : 人 良: 人 中 :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算盘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算盘,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四位数。

三、教学重点:认识算盘,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三指拨珠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算盘。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下面各数

38 380000 380 3800000

308 3080000

3、看计数器上的数读出来。(师演示)

(二)、新课

1、引入:在我们生活中,有时见到一种计算工具(出示算盘),它叫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早在5前,就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又传到日本、朝鲜等国。

2、介绍算盘: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出示算盘讲解)

3、算盘各珠的作用

(1)出示算盘:通常在算盘上选一档记个记号,作为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

(2)让学生在算盘上指出数位。

(3)说明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4、拨珠读数:17 56 180 309 400

(三)、小结全课

(四)、作业 拨珠计数练习(同桌比赛)

9五)、板书设计

算盘的认识

拨数 56 99 100 999 1000 4087 5096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3、例4,练习二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数的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的数,并用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的数。

四、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写法。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在计数器上拨出:7 70 708 (让学生说说这三个数怎样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七万。

学生试写,师个别辅导。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教学七十万,七百零八万的写法。

(2)总结万级数和个级数的写法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说出写万级与写个级数的相同点,万级数先按照个级数的写法来写,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上4个“0”。

(3)做练习二的第2题。

先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写出来。

五万 六千零五十万

八十万 四千零五万

三千二百万 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教学例4。

(1)指导学生写出例4各数。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102345

三十二万零六百 写作:320600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写作:20507000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让学生读一遍。

(3)让学生试写第7页“做一做”的三个数。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的第1题。

回答: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千万呢?

2、做练习二的第3 题。

先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出来。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 八十五万一千

二十六万零四百 三百六十万二千

十万零五 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3、做练习二的第4题。

(1)1994年我国共生产电视机三千一百八十四万台。

(2)北京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占世界第二位;藏书一千四百万册,占世界第五位。

4、做练习二的第5题。

老师读数,学生写。

五十万八千 五十八万零七百三十

二千四百四十二万 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七: 7

七十: 7 0

七万: 7 0 0 0 0

七十万: 7 0 0 0 0 0

七百干什么零八万: 7 0 8 0 0 0 0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二的第6―10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作业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组成,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四、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写法。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写出下面各数。

七万 七十万 七百零八万

(1)读题,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2)借助数位表写数

2、(1)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36000 800370 54860040

(2)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八千万、四十。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的第5题。

老师念数,看谁写得对。

五十万八千 五十八万零七百三十

二千四百四十二万 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

2、做练习二的第6题。

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

3、做练习二的第7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数,填完后,让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数。

4、做练习二的第8题。

5、做练习二的第9题。

调查本地区人口数,填在下表里(见小黑板)

6、做练习二的第10题和第11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的例5、例6,练习三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 亿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六、教学步骤:

(一)、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复习

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或“=”。

999( )1010 601( )564 687( )678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比的?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3、教学例5。

(1)比较 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第三组数:43200和43000

引导学生观察后自己比较大小。

总结得出: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二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个位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个位上的数;……

(2)做例5下面的“做一做”。

(二)、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出示:50000和1800000。

让学生读出来。

讲解改写方法:万位在右起第五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4个0。把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

2.做第10页最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260000 (2)3200000

让学生独立改写,然后说说改写的方法。

(三)、教学求近似数

1、复习引入。

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各数千位后面的尾数省略,Q求出它的近似数。

4926 9375

2、教学例6。

(1)教师板书:84380,指名读数,并提问:

“谁会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启发学生思考:省略一个数千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那么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

让学生类推出:因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2)板书出:726310,求出它的近似数。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63599≈ 709327≈

(四)、作业设计

做练习三的第1题和第2题。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840400 8004500 804000 80004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读出下面各数,然后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0000到90000根。

(2)一个人的血管总长约40000000米。

(3)1994年我国水果的总产量是34780000吨。

(4)1994年我国甘蔗的总产量是60860000吨。

学生做完成后,并说一说是如何改写成的。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求近似数

例5 99864<101010 例6 (1)84380≈8万

356000<360000 (2)726310≈73万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三的第5―8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综合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用数据说明问题。

三、教学重点: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练习三的第5题。

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49999的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然后再在书上填出来。

第(2)小题,可先进行复习,再让学生回答:

最小的一位数是几?最大的一位数是几?

最小的两位数是几?最大的两位数是几?

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是几?

(二)、练习三的第6题。

先让学生把“6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是如何改的,然后再作第6题。

(三)、练习三的第7题。

让学生读一遍题,体会每一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然后写出各小题横线上面的数,再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北京西郊大钟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二十万零一百八十四个汉字。

(2)一个劳动模范退休以后,用十多年时间,为国家栽树三十万七千五百棵。

(四)、练习三的第8题。

做题进行复习,让学生比较433000和43300,657000和658300两组数的大小,说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两种情况及方法。然后让学生做第8题。

(五)、练习三的第9*、10*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亿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珠算加法的法则,能够用珠算正确地计算多位数加法(一般不超过五位数)。

3.使学生掌握笔算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算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4.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算式 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5.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6.使学生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法文字题。

7.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利用这种关系验算减法?

8.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9.使学生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有关“比多”、“比少”的一步应用题。

10.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1.口算加、减法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5―16页的例1―例3和练习四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整百数加、减整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的口算算理。

四、教学难点:口算整百数加、减整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27+38 64-38 670+80 530-400

2.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0000 70000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口算250+470”

(1)学生试算。

(2)组织学生讨论哪一种方法简便。

2.教学例2。

出示:“口算540-370”。

先让学生想一想,同桌讨论后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 。

教师适讲解、引导。

3、做课本第16页最上面的“做一做”中的习题。

(1)口算 360+ 410 520-150 410-240 370+580

(2) 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投影出示)

4.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7万+8万=( )万 27万- 4万=( )万

24万+19万=( )万 35万- 28万=( )万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讨论:整万相加减的口算方法。

(三)、作业设计

1、做练习四的第1题 。

(用卡片出示)

320+60 350+460 330- 80 760- 450

250+490 270+28 670-500 400-260

2、(1)第2、3题是加减法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在书本上完成。

(2) 34万+18万 23万- 18万 250万+750万

(3)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

(四)、作业:第4、5题。

(五)、板书设计:

口算加、减法

例1 250+470 例2 540-370

例3 17万+8万=( )万

24万+19万=( )万 35万- 28万=( )万

27万- 4万=( )万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6―10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作业设计,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整百数加、减整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的口算算理。

四、教学难点:口算整百数加、减整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口算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说得数和口算过程。

25+34 67+26 43万+37万 28万+59万

60-56 82-43 94万-75万 100万-36万

2.做练习四的第6题。(投影出示)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910-180

3.做练习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37万+35万 66万+34万 72万+28万

28万-5万 56万-45万 1000万-67万

4.做练习四的第8题。

让学生同时做,集体订正。

(二)、解答应用题训练。

1.做练习四的第9题。

|养鸡场有母鸡1235只,第一天下了1118个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下了109个蛋。两天一共下多少个蛋?

启发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2.做练习四的第10题。

鞋厂每月生产男鞋、女鞋才童鞋共8500双。男鞋进1790双,女鞋是2540双。每月生产童鞋多少双?

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2、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2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电子计算器,掌握常用健的使用方法,能四则计算。

2、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电子计算器,掌握常用健的使用方法,能四则计算。

四、教学难点:认识电子计算器。

五、教学用具:算术型电子计算器。

六、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笔算67×89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揭示课题)。

3、电子计算器是本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之一,使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它体积小,操作简便,运算迅速准确,功能多,效率高,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计算工具。

电子计算器有三类:算术型电子计算器;科学型电子计算器;程序计算器。

(二)、教学新课

1、电子计算器的认识

(1)电子计算器的构成。

(2)介绍常用健的功能。

(3)显示器是用来显示计算时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的装置。

(4)教师指出:电子计算器通过按健进行计算。

2、常用健的使用方法

(1)介绍数字健0~9。

(2)介绍四则运算健“+”、“-”、“×”、“÷”、“=”。

让学生按书写顺序分别输入 6+2 = 6-2= 6×2= 6÷2=

(3)介绍清除健c.ce,关机健off.

3、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学生看书自学,同桌交流,师最后总结。

4、教学例1

出示:389+260=

学生试做,订正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

5、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

(三)、作业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常用健的使用方法

(1)介绍数字健0~9。

(2)介绍四则运算健“+”、“-”、“×”、“÷”、“=”。

让学生按书写顺序分别输入 6+2 = 6-2= 6×2= 6÷2=

(3)介绍清除健c.ce,关机健off.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4页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4~6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命名用算术型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会命名用算术型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难点:用算术型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五、教学用具:算术型电子计算器。

六、教学步骤:

(一)、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24×19 28×37 949÷26

807- 268 1098+203 782÷4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

(1)先请同学们口算10÷5+2和2+10÷5

比较两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式的结果怎样?

(2)用电子计算器分别按照书写顺序依次输入。

比较计算结果,哪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

(3)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计算上述习题。

总结正确的计算方法。

2、教学例2

出示:“用计算器求出 68+5×25”

让学生想一想如何在计算器上计算,学生试算后,集体订正。

练习:用计算器求出 5+(10+6) 12×(14- 6)

18+99÷11 735÷7- 65

3、教学例3

(1)出示:“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 83)”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指导学生阅读第22~23页的内容。

(三)、作业设计

1、做第23页上的“做一做”。

2、讨论:下面各题计算时的按健顺序怎样?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2+16×8 192- 16×8

192+16÷8 192- 16÷8

192+(16+8) 192-(16+8)

192+(16-8) 192-(16-8)

……

(四)、作业设计:练习五的第4~6题。

板书设计

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口算 10÷5+2和2+10÷5

用计算器计算 3024÷(167- 83)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3.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25~26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六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三、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四、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口算练习(出示卡片)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一幅图,让学生说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式计算。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板书:

3 5 + 2 5 = 60 (本) 加 数 + 加 数 = 和

加数 加数 和 和 = 加 数 + 加 数

(2)出示第二、三幅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板书:

60-25=35(本) 60-35=25(本)

(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归纳出:

第一个加数=和 - 第二个加数

第二个加数=和 - 第一个加数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关系式,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把这两个关系式合并为一个关系式?”

使学生明白:不论求加法算式中的哪一个加数,都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进行计算。从而归纳出: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2、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验算加法。

3.教学例2。

(1)出示:( )+8=15

提问:“用加数与和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学生答完后,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这可以用字母x表示,并告诉学生x的读法,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然后把“( )+8=15”中的括号换成x,并提问:“怎样求未知数x?”

(2)出示例2

板书:x+15=40。

提问:“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用什么方法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 板演边说明书写格式,强调每算一步等号都要对齐。最后告诉学生:求出x以后,要把结果代入原式,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3)做例2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三)、作业设计

做练习六的第1―4题。

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书写格式;第二题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第三题先让学生说出用x代替括号以后的算式,再口算出x是多少。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生态系统,谁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利用这种关系怎样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五)、作业:第4 题。

板书设计:

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一)

3 5 + 2 5 = 60 (本) 加 数 + 加 数 = 和

加数 加数 和 和 = 加 数 + 加 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例2 x+15=40

x=40-15

x=25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26页的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六的第5―10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三、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四、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利用这种关系验算加法?

2、求x+20=80中的未知数x。

3、270加430得多少?

(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3,指名读题,教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已知的加数270,再从这条线断的右端点,接着画一条线段,表示未知数x。

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

270+x=700

x=700-270

x=430

2、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作业设计

做练习六的第5―8题。

1、第5题,可以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第6题,先说明题意,再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3、第7题,让学生自己做。

4、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列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

(1)18加上什么数得60?

(2)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法文字题时怎样列式?

五)、作业

练习六的第9、10题。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二)

例 3 270加上什么数得700?

270+x=700

x=700-270

x=430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七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2、 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利用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加数+( )=和 一个加数=和-( )

2.求未知数x。

x+25=60 x+140=760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中的三幅线段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提问:这个减法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3 0 - 1 8 = 1 2 (米)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 减数 差 差=被减数-减数

比较得出: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被减数中包含哪两部分?为什么求减数和求被减数的计算方法不同?”

使学生明白:被减数中包含减数和差两部分,去掉一部分就得另一部分,所以求减数要用减法;把减数和差这两部分合起来就得被减数,所以求被减数要用加法计算。

2.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减法。

3.教学例5。板书:x-48=35

提问:“未知数x是这个算式中的什么数?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用什么方法算?

(三)、作业设计

1、做练习七的第1―4题。

2、练习:求未知数x.

x-59=87 540-x=80 x-64=174 204-x=99 x-101=38 265-x=198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谁能说一说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利用这些关系验算减法和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五)、作业:练习七中的第8题。

板书设计:

减法算式中部分间的关系

减 数 = 被 减 数 - 差

被 减 数 = 减 数 + 差

例5 (1)x-48=35 (2)135-x=98

x=35+48 x=135-98

x=83 x=37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七的第5―10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三、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四、教学难点:利用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利用这种关系验算减法?

2、求 x-240=600 中的未知数x。

(二)、新课

1.教学例6。

板书: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80-x=49

(2)理解算式,选择算法。

提问:“算式中的80是什么数?x是什么数?用什么方法求x?用哪一个关系式计算?”使学生明确:80是被减数,x是减数,用“减数=被减数-差”来计算。

(3)学生试算,教师辅导。

2、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独立做。

(三)、数学游戏

教师指导学生做例6下面的数学游戏。

四、作业设计

做练习七的第5―12题。

1、第5题,学生在书上填完。

2、第6题,让学生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3、第7题,让学生做题时,要注意两点:

(1)这道题与例6的叙述不同。

(2)第3小题不需要设未知数x列等式。

4、指导学生做11*、12*题。

(五)、作业:练习七的第8、9、10题。

板书设计: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

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80-x=49

x=80-49

x=31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的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八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解答应用题中的逆思考 。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复习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只要求学生口答)

(1)120加上什么数得200?

(2)什么数减去80等于240?

2、让学生口说算式,引出新课。

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多少盒?

(二)、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粉笔?

(1)师生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讨论:

这几个数量之前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哪个数量是未知的?这上未知的数量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根据这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等式?

你能求出这个等式中的未知数x吗?你找到解答这道题的新的方法了吗?

讨论得出:买来的盒数一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买来的盒数是未知的,可以用x表示;可以列出这样一个等式:x-28=42。

小结:概括解答应用题的步骤:第一步读题弄清题意,知道已知是什么,求的是什么,设所求的数量为x;第二步按照题意,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第三步求出未知数x是多少?第四步写出答题。

2、做例7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解答)。

(三)、作业设计

1、做练习八第1 题,要求学生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

2、第4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四、作业:练习八的第2、3题。

板书设计: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应用题

例7: 买来的盒数 - 用去的盒数 = 剩下的盒数

设:买来粉笔x盒。

x - 28 = 42

x = 42 +28

x = 70

答:学校买来70盒粉笔。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例8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八的第5―8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解答应用题中的逆思考 。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说一说怎样求x。

农场原有一些奶牛,又买来20头,现在共有84头奶牛。农场有多少头奶牛?

2、用以前学过方法解答。

农场养了78头奶牛,94头肉牛比奶牛多多少头?

(二)、新课

1、教学例8。

出示例题: 农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

学生读题后,启发学生说一说怎样画线段图,教师板书:

(2)启发学生用以前学过方法解答:

94 - 16 = 78 (头)

(3)引导学生用新学的方法解答。

题目中的三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哪个数量是未知的?如果设奶牛有x头,根据题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等式?

从而归纳出:

奶牛的头数 + 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 = 肉牛的头数

(4)展开讨论

你能列出其他等式来解答吗?稍作提示:这三个数量之间还有哪些相等的关系?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等式?

经过讨论之后列出:

设:奶牛有x头。

x + 16 = 94

x = 94 - 16

x = 78

答:奶牛有78头。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例8的解答过程,说一说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6)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2、做例8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图书馆借出科技书35本,借出科技书比借出的故事书少18本。借出故事书多少本?

(三)、作业设计:做练习八的第7、8题。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列式之前,先找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一般设要求的数量为x;

3、要根据等量关系列式,一般不把x单独放在一头。

(四)、作业:练习八的第5、6题。

板书设计: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应用题

例8: 线段图(略)

94 - 16 = 78 (头)

奶牛的头数 + 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 = 肉牛的头数

设:奶牛有x头。

x + 16 = 94

x = 94 - 16

x = 78

答:奶牛有78头。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第9―15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教学难点:解答应用题中的逆思考 。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说一说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

1.图书室有50本科技书,借出一些,还剩36本。借出多少本?

2.图书室有5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0本。有多少本故事书?

(二)、口算练习

做练习八的第9题。

2300-800 32×50 520-180

360+150 430+90 160×30

1000-620 7200÷8 270+350

(三)、两种解答方法的对比练习

做练习九的第10、11题。

(四)、作业设计:

做练习八的第12―15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4.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九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难点:理解用简便算法的基本算理。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各题,学生口算。

78=80-( ) 99=100-( ) 574+200=

87=90-( ) 101=100+( ) 453-300=

198=200-( ) 297=300-( ) 218+70=

2、口算比赛

375+300= 375+301= 100+574= 99+574=

127+60= 127+58= 213+200= 213+198=

860-500= 860-498= 453-400= 453-397=

(二)、新课

1、教学一个数加出接近整十的数的简便算法。

出示例1:113+59= 提问:谁能用最简便算法算出这道题?

讨论:加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可以先加上整十数,然后看多加了几,就减去几,结果不变。

板书:113+59=113+60-1=172

2、教学一个数加上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出示例2:276+98=

提问:“哪个数接近整百数?把98看作多少来计算?把98看作100就多加了几?(引导学生自己得出:276+100-2=374)

3、小结。

教师:在计算加法时,像例1、例2这样,在一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数计算,然后再看多加了几就减去 几。

4、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提问:先把原题中加数87和198分别看作多少?

5、教学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的数的简便算法。

出示例3:165-97=

让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

6、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7.小结。

想想:减法中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怎样计算简便?使学生明确:要把它们看作整十、整百数计算,多减了几就加上几。

8.引导学生把加法与减法的简便算法进行比较。

(三)、作业设计:做练习九的第1、2、5题。

(四)、作业

练习九的第3、4题。

板书设计: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例1 113+59=113+60-1=172

例2 276+98=276+100-2=374

例3 165-97=165-100+3=62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九的第6―11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难点:理解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口算练习

430+190= 510÷30= 390-56=

520-360= 120×40= 180×4=

280+170= 640÷80= 263+97=

(二)、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146+97= 342-198= 260+299=

(三)、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混合练习

做练习九的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做。

83+98= 284-99= 19+198= 162-97=

196+68= 465-299= 195+25= 324-197=

在学生做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有没有把两种算法弄混。

(四)、求未知数x的练习

做练习九的第8题。

鸡场收了1200千克鸡蛋,运走一批到副食店,还剩350千克。运到副食店多少千克?

做题之前,先简单复习一下用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九的第9、10题。

(六)、两步式题的练习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3150+295+498 20000-45×24

10403-(1726-598) (854+938)÷14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5.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4题,练习十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口算、笔算和珠算的熟练程度,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并能运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口算、笔算能力。

四、教学难点:理解用简便算法计算算理。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整理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1.出示数位顺序表(见小黑板),学生口述,师板演,把表填完整。

2.读数。

9056200 4562000 50800

504200 62000900 31609800

3.做第(3)题。

五万八千二百 三十万五千七百零五

七十万零四百三十 八千零五万四千零六

(二)、整理和复习几百几十以及整万数的口算加、减法。

指名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三)、整理和复习万以内数的珠算和笔算加法和减法。

复习珠算加、减法的法则和亿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整理和复习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学生练习做第4题。

订正时检查学生对算理和算法掌握的情况。

(五)、综合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1~2题。

1.第1题,口算。直接在书上完成。

2.第2题,先笔算再用珠算检验。

(六)、作业

练习十的第3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1―4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5―7题,练习十的第4―6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和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地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和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整理和复习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做第41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加、减法算式中各部的名称,再说一说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整理和复习求未知数x

让学生做第42页的第6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整理和复习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做第42页的第7题。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在列式解答。

出示:一个农场原有2982头猪,卖出一批给收购站,还剩898头。卖出多少头?

先指名说一说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在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

做练习十的第4―6题。

1.做第4题,注意观察学生有没有把两种情弄况混的情况。

44+x=52 91-x=46 x+365=940

x-16=77 69+x=85 482-x=367

2.做第5题,对列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

(1)什么数减去66还剩25?

(2)从265里面减去一个数得80,减去的数是多少?

3.做第6题,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式。

淮河上的一座铁路桥的长度是3428米,比公路桥长232米。公路桥的长度是多少米?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乘、除法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用两位数乘的笔算法则推广到用三位数乘,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使学生知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估算。

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5.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用两位数除的笔算法则和试商方法初步推广到用三位数除,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6.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

7.使学生对乘法和除法中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学会求乘法和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为以后学习解简易方程打下基础。

8.使学生通过学习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为以后学习解简易方程解答应用题做些准备。

9.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学会乘法和除法中常见两种简便算法。

1.乘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4页上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十二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乘法口算的算理。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投影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把得数写出来,集体订正。

200×5= 100×7= 3×20= 8×40=

400×8= 500×3= 14×50= 21×20=

100×6= 400×2= 300×12= 8×700=

6×100= 2×400= 12×300= 700×8=

2.指名说一说计算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想。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44页上的例1。

出示:准备好的坐标纸,数一数横着每排有多少个小方格,有几排。提问:这条坐标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板书:100×4=400

根据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所以得出:

4×100=400

学生讨论:100×12得多少?

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算式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12个一百是1200。

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2×100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的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2个0。

2.口算下面各题

8×100= 15×100= 24×100= 32×100=

200×3= 12×50= 800×2= 7×900=

学生口算后,并说一说口算的简便算法。

3.教学例2。

出示:7×200=

引导学生想:“7×200是7和几个百相乘?”

“积是多少?14个百也就是多少?”

学生把口算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出示:12×300=

学生独立完成,分组讨论,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概括: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被乘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再在得数后面添上2个0。

4.基本练习

做课本第44页的“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口算:

(三)、作业设计

做练习十二的第1―3题。

1.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100×17 200×8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400×12

(2)20个17是多少?

25个100倍是多少?

40乘以300得多少?

2.做第2题。

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6×100 50×60 13×300

42×20 12×200 20×4006 34×200

3.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十二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例 1 100×4=400 4×100=4000

例 2 7×200=1400 12×300=3600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的第6―11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对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算理的应用。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口算

100×17 200×8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400×12

让学生说得数,并且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二)、作业设计

1.做练习十一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教师巡视。

2.做练习十一的第7题。

学生在书上填完。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并比较两组题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9×100 50×70 43×200

32×30 21×300 60×700

7×400 64×100 22×300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一的第9、10、11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第46页的例3及有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估算;

2、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这类乘法的估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和估算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这类乘法的估算;

四、教学难点:估算的基本算理的理解。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89 91 103 795 812 398

2、口算(卡片出示)

60×40 300×20 400×70

80×70 900×50 200×70

3、估算下面的题目,大约得多少。

290×6 ≈ 59×4≈ 804×6 ≈

先让学生说说大约得多少,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怎样列式解答这道题?(22×18≈)大约得多少?

学生依据旧知识自己做,教师可适当提示:

“能仿照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想法做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告诉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要先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用两个因数的近似数相乘。”

想:22≈20 18≈20

因为:20和20相乘得400。

所以:22×18≈400

2.对比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与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适当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步骤: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

3.基本练习

估算下面各题:

89×31= 52×78= 61×82=

58×39= 81×263= 78×589=

(三、作业设计

1、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比较估算的得数比用计算器计算的得数大还是小?想一想为什么?

56×69= 305×87= 87×92=

81×39= 88×43= 59×389=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对学习有 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学生独立做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估算检查乘法计算中积的最高位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检查。

3、开学时,每个学生交学费的标准是198元,全班58人的学费大约是多少元?

4、王老师带5500元钱去为全校915名学生付校服款,每套校服的价格是57元,请你估计一下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学习估算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例3 估算 22×18≈400

想:22≈20,18≈20,

20×20=400。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四课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第46 练习十二的第5―8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混合练习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估算;

2、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这类乘法的估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和估算意识。

三、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这类乘法的估算;

四、教学难点:乘法估算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卡片出示)

50×20 30×200 600×70

90×70 300×50 100×70

2.估算下面的题目,大约得多少。(投影出示)

89×31= 52×78= 61×82=

58×39= 81×263= 78×589=

3、同桌比赛做下面各题。

198×201 408×490 89×624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325123 1200×340 478×309

76×206 1004×524 275×620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估算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

2.估算下面各 题。

398×92≈ 189×89≈ 705×63≈

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一块长方形地,长98米,正好是宽的2倍。这块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四)、课堂作业:练习册上的有关内容。

课后反思: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练习十三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教学重点: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

四、教学难点: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

200÷5= 270÷9= 320÷10= 450÷50=

口算完后,指名说一说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2.口答:800是多少个百?1200是多少个百?3600是多少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4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现在来学习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出示:500÷100=

根据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想一想500÷100得多少呢?启发学生说出想500里面有几个1百。因为500里面有5个1百,所以500÷100得5。

2.教学例5

出示1200÷400,然后引导学生想,1200是多少个百?400是几个百?12个百里面有几个4百?

学生口算出得数后,教师,再说口算过程,因为12个百里面有3个4百,所以1200除以400得3。

出示3600÷300=,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怎样算?然后指名学生口算出得数。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学过有的这几道题,用整 百数除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然后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出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看成几个百,再除。

3.作业设计

口算下面各题:

800÷100 600÷200 4000÷400

1400÷100 1500÷300 6300÷300

3900÷100 2800÷700 6400÷200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口算下面各题。

700÷100= 800÷400= 5500÷500=

400÷100= 5400÷600= 2400÷200=

让全体学生做,并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教师午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2.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

口算下面各题。

44500÷100 2700÷90 9000÷100

440÷40 4000÷500 7700÷70

1200÷300 8000÷200 8600÷200

3.做练习十三的第3题。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 1 500÷100=5 2400÷100=24

例2 1200÷400=3 3600÷300=12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练习十三的第6―11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教学重点: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

四、教学难点: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的理解。

五、教学用具:小黑板。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800÷100 600÷200 4000÷400

1400÷100 1500÷300 6300÷300

3900÷100 2800÷700 6400÷200

(二)、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

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

1000÷200 2700÷900 3200÷800

640÷80 900÷300 1200÷600

2000÷400 4200÷700 6300÷900

在一分钟内完成,同桌检查。

4、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

育红小学有20个班,平均每班有40个人。为了帮助本县村级小学建立32小图书馆,同学们共捐献图书3200本,平均每个同学捐献多少本图书?

让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完成,教师注意巡视。

4.做练习十三的第10题。

计算下面各题。

4900÷(143+557) 4500÷15×13

(6100-500)÷800 12×300÷600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什么?怎样算除法?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十三的第11题。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图形算式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列算式?让学生填写在书上,并将综合算式在练习本完成,写出计算过程。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的例6,练习十四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基本算理。

五、教具准备: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000÷200 2700÷900 3200÷800

640÷80 900÷300 1200÷600

2000÷400 4200÷700 6300÷90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

2836 6721 6439 52485

3.估算。

799÷4 59×42

1863÷6 310×19

4.提问: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怎样做?如果某个学生说不全,再请其他同学补充。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6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后,引导列出除法算式:

538÷62≈

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呢?

(求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怎样求除数62的近似数呢?(大约等于60)

怎样求被除数的近似数呢?(大约等于540)

求一下两个数的商大约是多少?(大约等于90)

2、学生试做第50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集体订正。

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先分别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然后求出近似数的商。

3、引导学生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提问: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先做什么?

(2)怎样求除数的近似数?

(3)求被除数的近似数时,分哪两种情况?分别怎样求近似数?

(4)求出被除数和除数的近似数后应该怎样做?

4、比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被除数都要求出近似数,求的方法都一样。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不用求除数的近似数,除数是几,就除以几;除数是两位数,要求除数的近似数。)

(三)、作业设计。

3.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

(四)、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什么?(同桌讨论后回答)。

(五)、作业:

做练习册上的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538÷62≈90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练习十四的第4―10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5400÷600 6300÷90 8000÷200

9900÷300 21×400 320+250

45×3 264×200 35×300

400×17 58+62 810×7

24×8 1000÷125 100÷4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350≈ 1562≈ (分别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

3.估算。

895÷32≈ 2489÷51≈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注意辅导差生。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326÷4≈ 623÷19≈ 5559÷38≈

898÷31≈ 406÷8≈ 4753÷62≈

3.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0题。

让学生直接做在书上。

(三)、求未知数x

x÷315=64 x÷404=235 10500÷x=125

(四)、列式计算。

1.827个405是多少? 2.54的802倍是多少?

3.524乘以815是多少?

4.一个数的247倍是75335,这个数是多少?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8*、9*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1―例3,练习十五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乘法的理解。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乘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求未知数x的文字叙述题。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540÷60 32×100 3×800 800÷16

20×40 280÷40 640÷40 7200÷800

2、填空。

8×( )=56 4×( )=24 ( )×5=40

( )×7=56 ( )×20=160 70×( )=3500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课本中的鸡蛋图

提问:

①谁能说说图的意思?

②根据图的意思怎样列式?

③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④已知什么?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 × 3 = 90(个)

‖ ‖ ‖

因 因 积

数 数

因数×因数=积

(2)出示第(2)道题。

有3盘鸡蛋,一共90个,每盘有多少个鸡蛋?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90÷3= 30(个)

(3)出示第(3)小题。

每盘有30个鸡蛋,一共有90个,有多少盘?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90÷30= 3(盘)

(4)引导学生把(2)、(3)题和第一题对照。

90是原来的什么数?3呢?30呢?

90÷3 = 30 90 ÷ 30 = 3

‖ ‖ ‖ ‖ ‖ ‖

积 第 第 积 第 第

二 一 一 二

个 个 个 个

因 因 因 因

数 数 数 数

第一个因数=积÷第二个因数 第二个因数 =积÷第一个因数

(5)启发学生想第(2)和第(3)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都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用除法计算。

能不能把两个关系式概括成一个关系式?

学生概括,教师板书: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运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验算乘法:用所得的积除以一个因数,如果得另一个因数就是乘法做对了。

练一练。

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验算下面的乘法。

28×36=1008 112×43=4736

2、教学例2:求 x×6=96中的未知数x

提问:(1)在等式 x×6=96里,x表示什么数?

(2)怎样求未知数x等于多少?

(3)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根据是什么?

3、教学例3:35乘以什么数得420?

学生独立解答,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来。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1)求26×x=338中的未知数x

(2)一个数与32 的积是3296,求这个数。

2、做练习十五的第2、5题。

(四)、课内外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1、3、4题。

板书设计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0 × 3 = 90(个)

‖ ‖ ‖

因 因 积

数 数

因数×因数=积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6页例4―例6,练习十六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除法的理解。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除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归纳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判断求除数和被除数用那个关系式。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750÷15 500×50 320×20 105×7

0÷370 44÷44 510÷17 25×40

2、填空。

( )÷30=20 40÷( )=10

3、求未知数x

x+20=30 40―x=30 x×20=6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2、教学例1。

(1)出示月饼放大图。

提问:

①这幅图什么意思?

②18块月饼,平均放在3个盒里,每个盒里放几块月饼?怎样列式?

③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④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求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8 ÷3 = 6(块)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被除数 ÷除数=商

(2)出示第二道题。

18块月饼平均装在盒里,每盒6块,可以装几盒?

提问: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8 ÷6 = 3(盒)

‖ ‖ ‖

被除数 商 除数

怎样求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商)

(3)出示第(3)题。

把一些月饼平均装在3个盒里,每盒6块,一共有多少块月饼?

提问: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 × 3 = 18(块)

‖ ‖ ‖

商 除数 被除数

已知商和除数,怎样求被除数?

被除数= 商 ×除数

练一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应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验算。

如何验算2668÷48=46

4、教学例5:求280÷x=56中的未知数x

学生独立解答。

5、教学例6。

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独立解答。

(三)、作业设计。

1、独立做下面两题。

(1)求x÷31=26中的未知数x

(2)450除以什么数得18?

2、引导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怎样求被除数?怎样求除数?

(3)利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干什么?

(4)验算除法有哪两种方法?

3、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的第3、4题。

板书设计

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8 ÷3 = 6(块)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被除数 ÷除数=商

被除数= 商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商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练习十六的第5―9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正确、熟练地计算。

三、教学重点:会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

六、教学步骤:

(一)、口算。

25×3 240÷8 2100÷300 86―29

50×6 30÷2 35+27 34×3

13×30 4800÷400 11×600 120÷60

25×40÷10 40÷8×5 1000÷8÷5 18×30

600×5―1000 71×3―13 0×820+59 36×200

(二、求未知数x。

x×84=420 8×x=216 32×x=544 x×76=1672

(三)、列式计算。

1、什么数的62倍是2914?

2、75乘以一个数得3675,这个数是多少?

3、一个数的46倍是1472,求这个数。

4、854与938的和除以14,商是多少?

5、一个数的51倍是612,求这个数。

6、一个数里面有36个240,求这个数。

7、一个数除以55得131,这个数是多少?

(四)、课内外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5―9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例7、例8,练习十七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应用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乘除法应用题。2、能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及灵活运用解题方法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如何列等式解答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求未知数x

x÷6=18 540÷x=17 80×x=320 x×60=180

(二)、新授。

1、教学例7。

(1)出示例7:一个篮球场的长是28米,面积是420平方米。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

(2)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列式计算,然后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

420÷28=15(米)

(3)引导学生想:能不能用刚学过的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

这道题求什么?应该设谁为x?

学生独立尝试列等式。

2、练一练。

育民小学三年级学生参加浇树,平均每人浇树12棵,一共浇了468棵,三年级有多少学生参加浇树?

3、教学例8。

(1)出示例8:汽艇每分钟行630米,它的速度是帆船的3倍,求帆船的速度。

(2)让学生独立用学过的方法列式解答。

(3)引导学生用刚学过的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

(4)学生独立解答。

4、做一做。

一本数学课本有192页,是一本笔记本的4倍,一本笔记本有多少页?

5、小结。

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设谁为x,在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再计算解答。

(三)、作业设计。

1、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

(2)向群文具厂每小时能生产250个文具盒,多少个小时能生产10000个?

(2)爷爷今年72岁,正好是小华年龄的9倍,小华今年几岁?

(3)一本数学课本有192页,是一本日记本的4倍,一本日记本有多少页?

2、用两种方法解答。

(1)两个因数的积是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光明小学图书馆新买来128本书,其中连环画是32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本书同样多。买来的故事书和科技书各多少本?

(四)、作业:

练习十七的第3、4、5题。

板书设计

列含有x等式解答乘、除法应用题

例7 解:设篮球场的宽为X

28 ×X=420

X=420÷28

X=15

答:篮球场的宽为15米

课后反思: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七的第6―10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用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并与学过的算术方法加以比较,区别异同点。

三、教学重点:正确的解答应用题。

四、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五、教学步骤:

(一)、口算。

24×60 7×800 14×200 720÷18

36×20 240×3 7200÷80 26×30

(二)、求未知数x

42÷x=7 x×50=500 35×x=700

x×30=60 70×x=140 x×10=420

(三)、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下列各题。

1、一个数减去550等于725,这个数是多少?

2、两个因数的积是5928,其中一个因数是114,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3、一个数的83倍是26975,求这个数。

4、一个数里面有75个360,这个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果园里有苹果树750棵,正好是梨树棵数的3倍,梨树有多少棵?

2、一个体育场的长是48米,面积是576平方米,体育场的宽是多少米?

3、学校买来78盒粉笔,白粉笔盒数是彩色粉笔的6倍,买彩色粉笔多少盒?

4、红星小学有男生240人,是女生人数的3倍,这个学校有女生多少人?

(五)、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的第6―10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3、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的例1、例2,练习十八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1、通过演算、观察、分析找到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

结果不变的道理。2、学会运用找到的规律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运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选择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利用规律进行乘法的简便运算。

四、教学难点: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12×30 18×20 50×16 20×17

24×40 15×20 24×10 25×4

2、填空。

15=( )×( ) 24=( )×

18=( )×( ) 16=( )×( )

3、板演。

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买多少元?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

6 ×12×5 6 ×(12×5 )

(二)、学习新课。

1、引入。

根据板演,引导学生比较,由于这两种方法解法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6 ×12×5 = 6 ×(12×5 )

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比较一下,在这道题里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写乘以这两个义位数的乘积。

2、教学例1:35×5×2

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乘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

(2)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3)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

35×5×2=35×(5×2)

45×2×9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该写成45×(92×9)。

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7×4×5 19×6×5

3、教学例2。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规律反过来用,也就是把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出示例2:25×16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指名板演。

25×16 25×16

=25×(4×4) =25×(2×8)

=25×4×4 =25×2×8

=100×4 =50×8

=400 =400

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12 25×36 25×24 55×14

(三、作业设计。

1、把下面各数拆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16=8×( )=( )×( )

24=( )×( )=( )×()

44=( )×11 88=8×()

96=(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25 125×56 25×28 35×14

55×12 6×8×125 25×8×2 50×4×2

3、应用题。

(1)商店买来25箱肥皂粉,每箱36袋,每袋2元钱,一共可以买多少元?

(2)学校食堂买回来面粉18袋,每袋45千克,这些面粉共有多少千克?

(3)一个缝纫店有12人,每人每天做5件衣服,14天一共可以做多少件衣服?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简便算法(1)

25×16 25×16

=25×(4×4) =25×(2×8)

=25×4×4 =25×2×8

=100×4 =50×8

=400 =400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页的例3、例4,练习十九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1、通过演算、观察、细考、讨论找到一个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2、学会运用找到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选择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简便算法。

五、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口算卡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240÷20 960÷30 450÷30 360÷40

810÷90 360÷60 640÷80 810÷90

(2)、填空。

35=( )×( ) 36=( )×()

12=( )×( ) 54=( )×()

32=( )×( ) 18=( )×()

(3)板演。

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活动,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两种方法解)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90÷2÷3 90 ÷(3 ×2)

(二)、新课。

1、引入。

根据板演,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于号连接起来。所以:

90÷2÷3 = 90 ÷(2 ×3)

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可以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规律,有时把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写成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3:390÷5÷6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板演:

390÷5÷6

= 390÷(5×6)

=390÷30

=13

教师举反例:

810÷9÷2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能改写成810÷(9×2)

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0÷8÷5 480÷5÷6

3、教学例4:420÷3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420÷35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那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3)指名学生板演。

420÷35

= 420÷7÷5

= 60÷5

= 12

练一练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0÷35 480÷32

(三)、作业设计。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80÷4÷5 140÷2÷5 240÷5÷6

180÷36 420÷28 800÷32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600÷5÷8 37×5×4 185―98

630÷42 25×24 457+99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1、2、3、4题。

板书设计

简便算法(二)

390÷5÷6

= 390÷(5×6)

=390÷30

=13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70页练习十九的第6―11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简便算法。

三、教学重点: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

五、教学步骤:

(一)、口算练习。

2×5 5×11 35×20 45×2

11×20 25×4 20×6 8×10

50×2 200×2 50×6 125×8

48÷4 630÷3 120÷20 750÷10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25 125×56 25×28 35×14

55×12 6×8×125 25×8×2 50×4×2

360÷9÷4 480÷5÷6 350÷5÷7 320÷8÷4

630 ÷42 240÷48 140÷35 420÷35

292―99 259+199 385―98 467―201

(三)、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38×8×24 630÷(7×9)

25×7×27 (125×8)×(16×3)

480÷6÷8 38×(8×24 )

630÷7÷9 (25×27)×7

125×16×8×3 480÷(6×8 )

(四)、应用题。

1、商店运来25箱肥皂粉,每箱36袋,每袋2元钱,一共可以买多少元?

2、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各40筐,每筐苹果重25千克,每筐梨重30千克,商店运来梨和苹果共多少千克?

3、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售价420元,一辆金狮牌自行车340元,某校买了3辆,一共花了多少元?

4、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各200袋,大米每袋重50千克,面粉每袋重25千克,运来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千克?

5、商店有40箱袜子,每箱15盒,每盒18双,商店里共有袜子多少双?

6、一头牛的重量432千克,是一头猪重量的4倍,一头猪的重量是3只羊的重量。一只羊重多少千克?

(五)、作业:

练习十九的8、9、10、11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4、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整理和复习》第1―4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乘、除法口算、笔算,以及乘法和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认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学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复习乘除法口算。

(1)积、商的变化规律。

被乘数、乘数与积的关系。

如:被乘数扩大10倍,乘数不变,积怎样变化?

被乘数不变,乘数缩小10倍,积呢?

被乘数与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怎样变化?

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

如:被除数扩大(缩小)10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缩小)10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10倍,商就缩小(扩大)10倍。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口算练习。

4×600 50×200 2800÷40 50×70

125×80 320×20 8000÷80 9600÷300

5400÷60 790×1 1200÷40 0×60

2、复习比算乘、除法。

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

从哪一位乘起,怎么乘?每次乘得的积的末位要怎么对齐?最后怎样算出结果?

2、复习乘除法简便运算。

(1)独立计算。

4×4×25 25×28 400÷16 270÷6÷5

指名说说各题分别怎样计算简便。

(二)、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125 425÷25 125×29×8 25×12×3×40

48×25 360÷4÷9 720÷48 270÷3÷9

2、应用题。

(1)一条长5000米的路,修路队平均每天修245米,修了18天,剩下的路要修几天?

(2)商店运来30箱纱巾,每箱装50条,每条50元,这些纱巾共买多少元?

(三)、课堂练习:

二十的第1―4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整理和复习》第5―7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的分清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三、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

1、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第5题。

30×2 =60 60÷30=2

让学生说一说:在30×2 =60中30、2与60之间有什么关系,即30是什么数,它与2和60有什么关系?2是什么数?它与60和30有什么关系?60又是什么数,它与30和2有什么关系?

(2)求未知数x。

x×5=330 x ÷10=90 240÷x=30

2、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

(1)一本字典有516页,是一本故事书的6倍,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2)一本故事书有86页,一本字典的页数是这本故事书的6倍,这本字典有多少页?

(3)水果店运来920千克苹果,是运来香蕉的4倍。运来香蕉多少千克?

(4)农具厂平均每天生产脱粒机105台,照这样计算,多少天

能生产1260台?

(二)、课堂练习。

1、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解答出来。

(1)一个数的120倍是8400,这个数是多少?

(2)720除以一个数得45,这个数是多少?

(3)350除一个数得70,这个数是多少?

(4)一个数里面有36个205,这个数是多少?

(5)一个数除216是36,这个数是多少?

2、应用题。

(1)建筑队的水泥,已经用去的袋数是剩下的4倍,剩下88袋,建筑队原有水泥多少袋?

(2)修路队计划修路1034米,实际修了8天,每天修路210米,这样比计划多修路多少米?

(3)一种钢笔,每盒12支,每支6元。20盒这样的钢笔共值多少元?

(4)同学们要做120朵纸花,每组有6人,每人做5朵,需要几组同学去做?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的第4~6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认识几分之几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76页上的例1~例5,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教学重点:会读写几分之一。

四、教学难点:理解其中的道理。

五、教学用具: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出示事物学生动手分)

1、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 3)。

2、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 3)。

3、把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支?可用几表示?(板书 1)。

(二)、自主探索

1、学习几分之一

(1) 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

把一个饼分成大小不等的2块,能不能说是平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

引出二分之一,并指导读、写1/2。

指导学生练习。在圆形纸片上它的找出1/2并涂色。

(2)教学例2。

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她的三分之一?

指导书写1/3。

(3)教学例3。

自己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对折,再对折。讨论: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4)教学例4。

填空:(图见叫黑板)

把一张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

(5)教学例5。

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学生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学的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结合1/3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提问: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两题。

2、练习二十一的1~5题。

3、课外练习:用正方形纸片折出它的1/2、1/3、1/4、1/6。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一)

1/2、1/3、1/4、1/10、1/6

分子…其中的1份

分数 线

分母…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页例6,“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的第6~10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分母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大小,初步认识分子都是一的分数也有大有小。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3、结合分数表示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学重点:比较分母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认识分子都是一的分数也有大有小。

五、教学用具: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4张。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游戏 八戒分西瓜)

师徒四人走在西行的路上,悟空说,现在有一个西瓜,分给咱们四人吃,四人分别吃这个西瓜的1/9,1/7,1/5和1/3,怎么分呢?八戒抢着说,我来分,我饭量最大,吃得多,所以我吃1/9,师傅吃1/7,沙师弟吃1/5,大师兄饭量最小,就吃1/3吧,听完八戒的话三个人都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探求新知

1、学习例6。

(1)看图比较1/2和1/3的大小。

(2)看图比较1/4和1/6哪个大哪个小?

2、做第77页下面的“做一做”。(通过做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或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它的一份就越小。

(三)、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一的第6、7、8题。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9、10题。

组织学生阅读第77页的内容,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那些本领?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二)

1/2>1/3 1/7<1/5

1/4>1/6 1/8<1/6

课后反思: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上的例7~例9,例9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

三、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

四、教学难点:读写几分之几。

五、教学用具:长方形纸若干张,圆形纸2张。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王师傅要制做一种零件,先把一个圆铁片平均分成4份,再去掉其中的一份,用余下的来制作。

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手中的圆片帮王师傅设计一下,认为怎样合理就怎样设计。

2、主动探索、研究问题:

(1)同桌合作探索。

(2)汇报交流。

(二)、自主探索

1、学习四分之三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1/4)

(2)3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3)3个1/4我们就说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三。该怎么写呢?分母是几?分子是几?

(4)3/4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

2、自学例8、例9。

(1)拿出长方形纸条,指导学生对折后问: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多少?两份是几个1/5?

师演示,并将图贴于黑板上。拿出4个1/5拼在一起,问:这样的4份是几个1/5?是多少呢?在例8的第3幅图右边的( )里填数。

(2)出示例9的第一幅图,问:这条线是怎样分的?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示例9的第二幅图,问:这样的5份是几个五分之一呢?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这个分数该怎样写?在例9的( )里填上数。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例9后面的“做一做”。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5题。

(四)、质疑问难、全课总结(略)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一)

3个1/4是3/4(四分之三)

2/5 4/8 5/9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上的例10和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6~12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几分之几的大小,初步认识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比较分母相同的几分之几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认识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五、教学用具:圆形和长方形图。

六、教学步骤:

(一)、课前交流

检查课外作业,学生汇报所发现的问题(3/5的涂色部分比2/5的涂色部分大)。

(二)、自主探索

1、学习例10。

(1)用圆形板表示出1/4和3/4。提问:A、从图上看,1/4和3/4这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用什么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B、1/4是几个1/4,3/4是几个1/4?一个1/4比3个1/4大还是小?

(2)拿出长方形纸条折出4/5和2/5,比较大小。

2、练习做例10下面的“做一做”。

3、反馈与小结:

(1)观察比较黑板上的四道算式,有什么发现?(说给同桌听)

(2)师: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由于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所以只要看谁表示的份数多,谁就大

(三)、练习应用

1、基本练习: 做练习二十二的第6、7、8、10、11题。

2、变式练习:做练习二十二的第9、12题。

3、拓展练习: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14*题。

4、开放题:(见小黑板)

(四)、课外作业:剪4张等大的长方形,分别画出1/3 2/6 3/9 4/12,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你能找出它们有什么规律?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二)

1/4<3/4

4/5>2/5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2、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上的例1、例2,“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三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母分数加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母分数加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基本算理。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圆形图片。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问题情境

熊妈妈做了一张饼,熊哥哥吃了这个饼的2/5,熊弟弟吃了这个饼的1/5。谁能根据动画,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1)他俩一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3)弟弟比哥哥少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4)还剩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二)、利用问题,研究新知

1、出示例1,读题后回答: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教师列式:2/5+1/5=

讨论:2/5里面有几个1/5?1/5里面有几个1/5?一共是几个1/5?

加法计算前后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

2、教学例2。

教师带领学生用圆形板表示出1/6和5/6。讨论:1/6和5/6个圆拼在一起正好拼成了多少个圆?5个1/6和1个1/6合并起来是几个1/6?6/6正好拼成一个整圆,可以用几来表示?

3、反馈练习。做“做一做”中的题。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2、3题。

2、变式练习:做练习二十三的第4、5题。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分数加法

例1 2/5+1/5=3/5

例2 1/6+5/6=6/6=1

课后反思: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上的例3、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三中的第6~10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减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减法。

四、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基本算理。

五、教学用具:圆形板。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出示填空卡片,学生口答。

4/6是( )个1/6 1是( )个1/10

8/9是( )个1/( ) 3/8是( )个( )/( )

2、口算说出得数。

2/4+1/4= 3/8+5/8= 2/7+3/7=

1/6+4/6= 5/10+4/10= 8/9+1/9=

(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然后贴出例3的,图示,说明题意。标出已知条件。然后提问:“要求还剩多少米,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9/10-6/10=

提问:“9/10里面有几个1/10?6/10里面有几个1/10?那么9个1/10减去6个1/10还剩几个1/10?”3个1/10是多少?”

学生解答后,师再提问:减法计算前后分母变了没有?为什么没变?

2、教学例4。

师生一起操作后,讨论:

(1)从“1”里面去掉3/8,看剩下多少?

(2)该怎样列式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3、作业设计:“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把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6、7、8、9、10题。学生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课外实践:看图画线算出结果,并在结果中画上阴影部分,最后写出横式,剪几张等大的长方形纸片,画一画、算一算。

板书设计:

简单的分数减法

例3 9/10-6/10=3/10

例4 1-3/8=8/8-3/8=5/8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第11~16题。

二、教学目标:巩固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用具:投影片。

五、教学步骤:

(一)、复习。出示图片,让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

( )+( )=( ) ( )+( )=( )

(二)、课堂练习。

1、口算练习二十三的第11题。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教师巡视,注意查看学生填写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4、15题。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5、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6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3、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第1~3题,练习二十四第1~4题。

二、教学目标:对本单元所学的分数知识加以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的分数知识加以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四、教学步骤:

(一)、整理和复习。

1、师在黑板上贴出整理和复习第一题的图,指名说出图中涂色部分是多少,然后让同桌两名学生互相说一说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2、学生独立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后集体订正。

3、做第3题。做后集体订正,注意说是怎样想的。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题。先让学生把分数写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四的第2题。学生在书上填写后集体订正。

补充练习:3/4是( )个 1是( )个1/10 6/9是6个( )3、口算练习。

2×5+4= 3500÷5= 23×3= 1500÷3=

8×8+7= 40×2= 2400÷3= 320×3=

9×7+4= 4600÷2= 800×4= 100÷2=

6×2+9= 3000÷6= 420÷7= 3000÷3=

3、做第3题。注意说出是怎样比较的。

4、做第4题。学生自己做,然后集体订正,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思考第90页的思考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上的所有内容。

二、教学目标:对本单元所学的分数知识加以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教学步骤:

1、出示题目:

小兔买了9/10米花布,做衣服用了6/10,还剩多少米?

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算理。

2、 4/6是( )个1/6 1是( )个1/10

8/9是( )个1/( ) 3/8是( )个( )/( )

3、口算说出得数。

2/4+1/4= 3/8+5/8= 2/7+3/7=

1/6+4//6= 5/10+4/10= 8/9+1/9=

1-3/8= 1-2/9= 3/8-1/8=

4、做第91页上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收获了哪些?(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6、课外实践:看图画线算出结果,并在结果中画上阴影部分,最后写出横式,剪几张等大的长方形纸片,画一画、算一算。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

2.清楚地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

3.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5.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

6.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的进率。

1.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3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三、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和中“面积单位”。

四、教学难点: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教学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像课本封面、黑版面、铅笔盒盖的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板书:表面)。

2、认识平面。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学生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师学生感知它们的平面图形(板书:平面)。

3、认识围成的图形(是封闭的图形)。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5、教学归纳面积的含义(学生自学后,投影出示结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刚才同学们一眼看出黑板的面积比课桌的面积大。

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书上的图形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

3、做“做一做”的第1题。

4、认识面积单位。

用观察事物的方法认识平方米、认识平方分米、认识平方厘米。

(三)、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做第94页上面“做一做”的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3题。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五的第4-7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四、教学难点:搞清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新课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

4.小结: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1题。

2.做“做一做”的第2题。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火柴盒面的大小 课桌面的宽

教室的高 黑板面的大小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5.做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6.做练习二十五的第7题。

板书设计:

课题二、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98页的内容,“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四、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3、出示方格图让学生很快说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

(不可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科学地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2、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总结归纳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学生尝试: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同桌讨论后,列式解答,师个别辅导。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做题前,先让学生说一说,左图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然后让学生完成。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指名学生板演。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例 5×3=15(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页的内容,“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六的第6-11题。

二、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四、教学难点: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算了,正方形的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

(二)、新课

1、教学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并计算出它的面积,板书:

6×5=30(平方分米)

然后将上面的长方形长缩短,改成5分米,画出来,让学生计算出它的面积:

5 × 5 = 25(平方分米)

边长 边长 面积

提问:当长和宽都是5分米,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长和宽变成了什么?

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归纳出面积公式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让学生读一遍,并把例题的算式和答案填写出来。

2、做“做一做”的习题。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7、8、9题。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10、11题。

板书设计:

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5 × 5 = 25(平方分米)

边长 边长 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课后反思: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3.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页的内容,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七的第1、3、5、6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引入: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你知道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区别吗?师生一起回忆: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二)、学生新课

出示长方形图形(图略),提问: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周长: 面积:

(4+3)×2 4×3

=7×2 =12(平方厘米)

=14(厘米)

答:周长是14厘米。 答:面积是12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周长和面积各指什么?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集体讨论归纳:长方形的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求周长计算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01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做教科书第101页“做一做”的第2题。

3、做练习二十一的1~3题。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连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连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米? (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连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A.20×20=400(米) B.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5、6题。

板书设计: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七的第6-10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面积和周长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不同。

三、教学用具:投影片

四、教学步骤:

(一)、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同桌讨论完成)

2.做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两名学生板演)

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8题(分组比赛)

4.做练习二十七的第9题(独立完成)

5.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0题(当面批改)

(二)、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思考练习二十七的第11*、12*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4、面积和单位间的进率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6页的内容,“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的进率,能够将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将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四、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一)、复习与思考

1、米、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估计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3、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

用直尺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后计算出它的面积。

计算后订正,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而且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

平方厘米与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继续研究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同样的方法得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

小结 :我们了解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又知道了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出示例3,学生读题后,集体讨论得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

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练习: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三)、作业设计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八的第1~3题。

2、填空。

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2平方米=( )平方分米

3、一张写字 台的长是13 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理解了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学会运用进率,把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同学们学得很好。

(四)、作业:练习二十八的第4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平方分米

例3 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06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让学生看书上的例题,指名学生读题后提问:

已知什么?求什么?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答: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合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120×55=6600(平方厘米)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答: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合66平方分米。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课题三:混合练习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八的第11-15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与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练习法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第12题。

500厘米=( )分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因为10厘米=1分米,500厘米里有50个10厘米即50分米,所以500厘米=50分米;因为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里有5个100平方厘米,即5平方分米,所以500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3题。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4、15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5 士地面积单位

第一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课本110页练习二十九第1题)。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地测量和观察,知道公顷有多大。

三、教学步骤:

( 一)、复习

1.我们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l平方米有多大?

(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分米呢?1平方厘米呢?

3.填空。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7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让学生说说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今天我们学习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它用在计算农场、森林、湖泊等面积上。

板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 二)、新课

1.认识1公顷有多大。

(1)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

(1)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00平方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100×100=10000平方米)

告诉学生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2)实地测量认识1公顷。

①首先教师要讲清楚实地测量的目的和测量的步骤。

②带领全班学生,拿着标杆(四根)和皮尺到操场站队。

②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拿皮尺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④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这个正方形土地四周,看看这

100平方米有多大?

②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00平方米,100个这么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你们想一想,一公顷有多大。

⑥已知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学生回答后继续上课。

(三)、课堂练习

1.由2个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告诉大家。

①教师把测量的结果板书:

教室长( )米,宽( )米

②让学生计算―下,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只取整数,大约50平方米)

③问:1公顷相当于多少间教室?(大约200间)让学生计算,教师引导。

(四、家庭作业

练习二十九第1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带皮尺或绳子进行测量和计算。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土地面积间的换算及实际应用(课本110页练习二十九2―7题)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能熟练地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换算。

三、教学步骤:

( 一)、复习

1.计算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空。

4公顷=( )平方米

900000平方米=( )公顷

板书课题:土地面积间的换算及应用

( 二)、新课

1.教学例题。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①说说这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公顷是什么单位?(土地面积单位)

③怎样求果园的面积呢?

(板书250×120=30000平方米)

④已知10000平方米=1公顷,30000平方米等于多少公顷?

(30000平方米=3公顷,检验写出答语)

2.练习。

(1)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一块边长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 三)、课堂练习

练习三十三第2题。

练习三十三第3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练习三十三第4题。先求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换算成公顷。

( 四)、家庭作业

练习三十三第5、6、7题。

第5题先求边长,后求面积,再换算成公顷。

第6题,先求面积,再换算成公顷,最后求施化肥的千克数。

第7题先求面积,再换算成公顷,最后求每公顷产小麦的千克数。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是1公顷

例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两个相邻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迸率(课本111页练习二十九第8―13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三、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填空。

9公顷=( )平方米

400000平方米=( )公顷

90公顷=( )平方米

4000000平方米=( )公顷

2.一个长方形林场长360米,宽250米,这个林场有多少公顷7

计算土地面积常用平方米和公顷作单位.但在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需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平方千米及两个相邻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新课

1.认识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上地面积是多少?

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教师讲解1×1=1平方千米

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指出计算大面积土地需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l平方千米也叫做1平方公里。

告诉学生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2.两个相邻的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车及换算。

(1)想一想,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

引导学生想: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引导学生看课本137页“土地面积进率表”观察相邻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问的进车。

①平方米与公顷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②平方米与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③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指导朗读“土地面积进率表”。

( 三、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九第9、10、12题。

第12题要引导学生把公顷数换算成平方米数,再求宽。

(四)、家庭作业

练习二十九第8、11、13题。

第8题要求学生自己去了解本区或本乡面积,去调查实践。

课后反思: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6、实际测量

课题一:在地面上测量直线和测量距离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4~115页上面的内容及“做一做”和练习三十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

三、教具学具准备:标杆、卷尺、测量绳若干。

四、教学步骤: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室外进行,主要是学习怎样测定直线和测量距离。

(一)、在地面测量相距较近的两点间的距离

老师因地制宜指定一个距离(大约二、三十米),可以选择两棵树,也可以选择两根柱子,或者放两块砖让学生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

“怎样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测量距离比较近的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者测绳测量,让两名学生先用卷尺测量,在用测绳量一下。

(二)、测量相隔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

教师:当要测量距离比较远时,如果还用卷尺或测绳测量,只能分段测量,但是这样测量可能出现曲折,测量的精确度会受到影响,所以,当需要测量相隔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一般来讲,要先测定直线,然后再沿直线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1、教师示范,测量大约50米的距离,

2、让学生按照课前分配好的场地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设计

1、做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在校园内确定两个点,插上标杆

“现在要测定标杆所在点之间的距离,首先要做什么?”

“怎样测定直线?”让3个学生测定,其他学生帮助检查

“测定直线以后,还要做什么?”让2个学生用卷尺或测绳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做练习三十第1题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2、3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课题二:步测和目测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页例1和116页例2,完成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4~6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步侧和目测的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卷尺或测绳

四、教学步骤: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用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距离,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没有测量工具或者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或目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进行步侧和目测。

(一)、在教师教学步测

教师:步侧就是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这实际上是以步代替工具进行测量。

1、测定走一步的长度

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通常是先量出几十米的距离,在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在这一段路上走三四次,记住每一次的步数,然后算出平均每次走多少步,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教学第115页例1,让学生读题,再提问: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

“求出走相距50米的两点间的平均步数以后,再求什么?”(平均走一步的长度)让学生口头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2、步测两地间的距离

让学生看书116页的例2,读题,指名计算。

(二)、在室内教学目测

教师:测量一段距离,除了步测以外还可以目测,目测就是指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再没有测 量工具,或者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很高时,可以用目测,还有些特殊情况如士兵射击和投弹也常用目测。

让学生看书116页下面的图,教师说明:这是一幅实物参照图,图上给出的是相隔200米、500~600米、700~800米处人的大小、轮廓,一般来讲,在相距200米的地方能看清人的脸,在相距500、600米的地方能看清人的轮廓,在相距七八百米的地方只能看出是人但轮廓已看不清楚了。

(三)、在室外实地步测

教师指定一段距离,学生步测,师生检查看谁测量的比较准确。

(四)、在室外实地目测

(五)、作业设计

做练习三十的第5、6题,学生分组练习

(六)、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4题

课后反思: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课题三:实地测量距离练习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页上面的练习三十的第4~7题。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在生活中能实你际应用会计算测量结果。

四、教学步骤:

1、完成练习三十第4题

指名读题,其他学生思考,采取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完成练习三十的第5题

3、完成练习三十的第6题

4、完成练习三十的第7题

鼓励学生几人合作学习测量

5、作业

6、家庭作业

步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5.整理和复习

课题四: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18页上第1-3题,练习三十一第1-6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与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练习法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复习步测和目测的概念。

1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2.进行步测时需要先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

(三)、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2.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

(四)、复习长正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课题五: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2005年 月 日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19页上第1-3题,练习三十一第6-9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与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练习法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小组讨论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顷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二)、复习步测和目测的概念。

1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2.进行步测时需要先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

(三)、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2.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

(四)、复习长正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五)、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7题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8题

4、做练习三十一的第9题

第六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复习亿以内的读写

2005年 月 日

一、复习内容:课本第122页亿以内数的读写(总复习1、2 题。)

二、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改写与省略、三、读法和写法,能够正确、熟练的读写亿以内的数。

四、复习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

五、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六、复习过程:

(一)、出示整数数位顺序表。

1、讨论:

(1)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吗?

(2)从小到大,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为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

(3)每几个数位是一级?每一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 二)、亿以内的数。

1、读出下面各数。

268503读作 : 。

40070500读作 : 。

20510083读作 : 。

9030201读作 : 。

2、小结:读数的时候,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只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的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

八百四十万九千写作: 。

五千零三万零三十写作: 。

九十一万零二十八写作: 。

学生写数后,要求个别说出含有两级数的写数法则。

小结:亿以内数的写法,也要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把下列各数该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3060000 15840000 50200000 30050000

学生改写后,指名说说是怎样改写的。

小结:把整数该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末尾去掉四个零,在后面写上一个“万”字。

(五)、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807000 564387 2306075 296432吨

小结: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要看看省略的数最高位是几。如果省略数的最高位的数是4或比4小的数,就把尾数都省去;如果尾数最高位的数是5或比5大的数,把尾数省去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六)、作业。

总复习的第1、2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加、减法

2005年 月 日

一、复习内容:课本第122页总复习第3―5题。

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加、减法的速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复习重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五、复习过程:

(一)、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

联系总复习的第3题,让学生口算后,再要求说出速算方法。

480+130 62万+18万 254+99 730―460

50万―7万 876―298 425+123 456万―214万

小结: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如果加数或减数接近整百、整千的,把它们先看作整百、整千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注意:做加法速算时,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加上;做减法速算时,多减的要加上,少减的要在减。

(二)、笔算加、减法。

1、笔算加法。

总复习第4题的前面两个小题。

31525+9483 6328+976+5418

全班练习,指名板演,然后让学生说出笔算加法的方法。

小结:

亿以内数的加法与万以内数的加法一样,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10向前一位进1。

2、笔算减法。

总复习第4题的后面两个小题。

86509―4736 73654―8489―9287

全班练习,指名板演,让后让学生说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

亿以内数的减法与万以内数的减法一样,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三)、计算并且验算。

273654+58928 730000―56432

让学生笔算后,再要求用珠算验算。

小结: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除了用珠算验算外,还可以用加、减法验算,即加法的验算方法,可以用加法验算,把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再加一次,或者把两个加数的和减去其中的一个加数的减法验算;减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把差与减数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或者把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四)、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讨论:

(1)加法的三个关系式是什么?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

(2)减法的三个关系式是什么?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2、练习。

联系总复习第5题,让学生独立求出未知数x。

x+732=1458 x―194=283 987+x=1986 549―x=245

小结:要求未知数x必须明确x在算式中是什么数,根据什么关系来求,算出得数后再加以验算。

(五、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1―3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复习三位数乘、除法

2005年 月 日

一、复习内容:课本第123页的6―8题。

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计算法则,熟练运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三、复习重点:三位数乘、除法。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五、复习过程:

(一)、口算。

总复习的6题。

70×600 12×400 80×5×6

4500÷500 6300÷300 3600÷5÷8

1、 讨论:

(1)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该怎么口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2)乘、除法的简便算法有几种?

①乘法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成一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把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

注意:运用时应注意连乘式中的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使计算简便。

②除法的简便算法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

注意:运用时应该注意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否得整十数,以及怎样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连除,使计算简便。

(二)、列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总复习第7题

158×476 297×206 248×450

87535÷427 92000÷340 78030÷289

1.让学生独立完成三道乘法算式。

(1)指名说出三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小结:

三位数乘多位数,跟两位数乘多位数一样,先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然后把三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末位要和那一位对齐。

(2)指明说说乘法的验算方法。

小结:

要验算乘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

2.让学生独立完成余下的三道除法算式。

(1)指明说说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

小结:

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也是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但与除数是两位的除法有不同之处,除数是三位数,要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四位。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的验算方法。

小结:

要验算除法算得对不对,只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看是否等于被除数的方法。

(三)、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总复习第8题。

x×35 = 1435 820×x = 25420 x÷64 = 80

2142÷x = 17

1.指名说出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几个关系式。

2.让学生独立解答上面几道题,指明说说分别根据什么计算的。

(四)、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估算。

1.估算下面各题。

298×61 3500÷52 403×38 6420÷79

2.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小结:

(1)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不但要省略被乘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还要省略乘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然后再用这两个近似数相乘。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有两种情况: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大,就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小,就省略左起第二位后面的尾数,然后求出两个近似数的商。

注意:除数都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

(五)、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4―5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复习土地面积单位和分数

2005年 月 日

一、复习内容:课本第123页的总复习9―12题。

二、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熟记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正确地进行换算。

2.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熟练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三、复习重点:土地面积单位和分数。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五、复习过程:

(一)、面积单位。

1.一般物体的面积单位。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4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土地面积单位。

总复习第9题。

8公顷=( )平方米 4平方千米=( )公顷

30000平方米=( )公顷 9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3400公顷=( )平方千米

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小结:一般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而相邻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进率也是100。

(二)、分数的初步认识。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略)

2.计算

3/5+1/5 5/7-2/7 4/9+1/9

1-2/3 1/6+5/6 7/8-4/8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三)、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6―8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应用题复习

2005年 月 日

一、复习内容:课本的综合复习,练习三十二的第9―12题。

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和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应用题。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五、复习过程:

(一)、口答解题思路,列出综合算式。

1`少先队员为幼儿园做小红花,6人做96朵,照这样计算,15人做多少朵?

要求15人做多少朵,先要求出

列式是:

2.有一本书210页,小明4天看了60页,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

要求看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先要求出

列式是:

3.修路工人4天修路92米,照这样计算,6天可以修路多少米?253米路要修多少天?

要求6天可以修多少米,253米路需要修多少天,都是先要求出

列式是:

(二)、出示:木工组4天做了20块小黑板,照这样计算,12天可以做多少块小黑板?做80块小黑板要用多少天?

1.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2.怎样列式计算?

20÷4×12=60(块) 80÷(20÷4)=16(天)

3.比较两个问题解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复习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先由总数和对应数的份数求出每份数。求出单一量后,再用乘法求出几个单一量的是正归一问题;用除法求出另一个总数里包含几个这样单一量的是反归一问题。

(三)、根据条件,写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各8筐,每筐梨重40千克,每筐苹果重35千克。

1.40×8表示

2.35×8表示

3.40+35表示

4.(40―35)×8表示

5.(40+35)×8表示

(四)、根据应用题,先写出与问题直接有关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在写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一列火车3小时行2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行多少千米?

数量关系式是 先算 再算

2.新光电影院原有座位36排,现在有座位40,每排有38个座位,扩建后增加了多少个座位?

数量关系式是 先算

再算

(五、根据算是把应用题补充完整。

1.利民机械厂用4台机器生产零件160件。照这样计算,?160÷4×8

2、五年级同学为绿化校园,12人种60棵树,照这样计算, ?120÷(60÷12)

(六)、分析解答下面各题。

1.工程队修一段路,原计划每天修45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只用了6天就修完了,实际每天修几米?

2.工程队修一段路,原计划每天修45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每天修60米,实际几天修完?

3.某工厂计划生产机器零件24000个,已经生产了18600个,其余的每天生产270个,还需要多少天完成任务?

4.建筑工地用5辆大卡车运砖,每辆汽车每次运3200块,运了20次,一共运了多少块砖?

5.工厂计划生产1200台机器,已经生产了600台,余下的任务要在24天完成,平均每天应该生产多少台?

6.农具厂要制造27540部小型农具,计划每天生产255部,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5部,完成这项任务实际要用多少天?

(七)、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9―12题。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

课后反思:

单元小结

篇3:四语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语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8月28日  星期六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教 材 分 析 本课包括三个方面的习惯培养:一是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二是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三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学 情 分 析 前三年学生已经掌握了六个方面的学习习惯,本学期所提出需要掌握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需要提炼,重点在于对方法的掌握。 教 学 目 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 学 重 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 学 难 点 学习习惯的养成,并能真正地形成习惯。 教 学 方 法 观察、对照、训练、提升。 教 学 时 间 三教时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修 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一本需要的学习辅导用书。 五、板书 读书要有选择 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 二、到图书馆借阅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六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四、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一篇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五、板书 什么地方 读书要做记号 怎样做 什么样的记号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好处呢?(生说师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1)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名说) 3、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五、作业写观察日记。 六、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教后反思]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208月28日  星期六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篇4:四语七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语七册第七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年11月4日  星期四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23  雾 凇 教 材 分 析 34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课文中插图精美,更形象直观地反映了雾凇的奇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 情 分 析 雾凇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观。对于我们的学生是陌生的,学生一定会有一种好奇心,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去阅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 学 难 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教 学 方 法 朗读、感悟、想象、表达。 教 学 时 间 三教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都会看到些什么呢?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第1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3、提问:为什么吉林雾凇会成为闻名全国的奇观呢?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4、自读,分小组讨论。 5、小组汇报,看图理解“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6、指导朗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自豪的语气。) 7、练习背诵。 ①自由练背。 ②看挂图,板书试背。 ③指名背诵,评议 ④愿背的齐背。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词 。 【教后反思】86          第二课时 一、看图,背诵第一节。 师述:(指图)同学们,看!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作者用极为生动的语言对它进行了描绘。谁能看图背诵第1自然段? 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节。 师述: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多美的雾凇景象啊!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节,边读边思考,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1)古人云:学贵自得。通过读、想必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个别交流)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集疑、解疑) 3、指导朗读: ①选择读。师述:读第2节,你喜欢读哪几句就读哪几句,但要尽量把它读好。 ②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突出重点读。(出示重点)a、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吗?b、指名读,评价。c、练习背诵,看看谁记得快?记得牢?d、指名背。 三、学习第三节。 师述:在这寒冷的夜里,雾凇悄悄地形成了。当第二天清早,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看到这突如其来的美景,会怎么赞叹呢? ①指名读第3节。 ②板书: “千姿百态”写出了什么? “琼枝玉树”又写出了什么?“琼”是什么意思? ③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人们会怎么赞叹呢? 指名后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四、导游: 师述:吉林雾凇美不胜收,闻名全国,一定吸引了不少游人。我们很多人都没去过吉林,都想一睹吉林雾凇的风景,如果你是吉林当地一个小朋友,大伙想请你做个导游,你想怎么介绍呢?下面分小组讨论,过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当得像?当得好? a、小组讨论。 b、指名当,评价。 五、游客: 如果我们换个角色,你此时是一个正漫步在松花江边的一个游客,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六、小结下课。 【教后反思】87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二、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1、指导背诵课文 (1)复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2)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课文先概括写(  );再具体写(  );。二~三介绍(   ),四~八句介绍(  )。 (2)小组合作,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并练习背诵  (3)介绍你们 画的关键词,并指名背诵 复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小练笔 1. 出示词语 2.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3.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4. 2。说说课文中这些词语大多描写怎样的景象 5. 3。你见过大雾或雪景吗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6. 能否在你刚才说的话中用上以上词语 4。小组交流。 指导造句。 出示例句1。 指名读。 结合句子说说渐渐地意思。 仿造例句造句。 出示例句2。 指名读。 结合句子说说慢慢地,轻轻地意思。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仿造例句造句。 指导课课练上的阅读题。 作业。 小练笔。 造句。 完成课课练。(利用午自习完成) 【教后反思】88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24  春联 教 材 分 析 35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 学 情 分 析 春联是学生既熟悉又不熟悉的一种传统文化,平时学生对它关注太少,缺少真正的了解。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 学 难 点 体会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 教 学 方 法 朗读、理解、拓展。 教 学 时 间 二教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张贴春联,你留心过春联的内容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效果。 ⑴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齐读。 ⑵指名读二类生字。 开火车读。 齐读。 ⑶出示生字词。祥和 描绘 欣欣向荣 歌颂辞旧岁 技巧 奥妙 开卷有益齐读。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的?(相机描红练习) ⑷从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读出生字词所在的句子。理解“欣欣向荣”、“开卷有益” 3、自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 5、理清脉络: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内容  特点  作用 三、作业: 1、描红。 2、课后练习3 【教后反思】89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文后的词语 二、精读春联。 1、出示春联,指名读。 2、自由大声朗读。 3、你读出了哪副春联的意思?能否用你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说。 4、这五副春联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5、春联的内容真丰富,那么,它的形式有什么特点呢? 6、复习对子。提起对仗,老师想起以前我们曾做过关于对仗的练习题,是什么题目呢?你能说出几个对子吗? 7、找对子。 春联中也藏着不少对子,你能从前面的这五副春联中找到吗?指名说。 8、指导朗读。 过渡:对得如此工整的春联,我们该怎样读?书上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你找出来。 ①自由练读。 读前面的五副春联,希望你能读出“抑

篇5:四语七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语七册第三四单元教案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9月30日  星期四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9  泉城 教 材 分 析14 本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执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 情 分 析 学生对这一自然景观知之甚少。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学习本课语言最有效的途径。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1、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2、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 学 难 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 学 方 法 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教 学 时 间 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2、认读生字词。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3、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4、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1)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2)指名读这句话。   3)回答问题。(第二句话有4个分句,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4)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1、朗读课文 2、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教后反思]32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第一自然段。 2、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2)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3)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了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4)指导朗读。 5)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2、自学第3,4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1)默读3,4自然段。   2)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3)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检查,学生练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哪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1、总结。 2、朗读全文。 [教后反思]33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2、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1、指名读生字。 2、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背诵全文。 [教后反思]34             六灶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记录表   四  年级 语文  备课组 备 课 时 间 209月30日  星期四 出 席 教 师 何永胜  居永桂 缺 席 情 况 无 中心发言人 何永胜 备 课 内 容 10  九寨沟 教 材 分 析15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学 情 分 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的积累上也变得丰富具有个性了。他们易于打开思维,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可以朗读、可以歌唱、可以绘画、可以介绍……更可贵的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 学 目 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学 难 点 能够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 教 学 方 法 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以课文为载体,从九寨沟的绮丽风光和有趣动物两部分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学生情动而辞发,使课堂上焕发出一种如诗如画的人性的光辉。 教 学 时 间 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预设: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条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 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总分)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后反思]3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感知首尾响应。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

篇6:七册语文期中试题

关于七册语文期中试题

四(1)班 姓名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5%

tuo tie pai huai mi man xun yao long zhao

二、读下面的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

示。4%

1、我从小溪里盛了一碗清水。(sheng cheng)

2、灾区人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chong zhong)

3、凶恶和敌人杀害了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wu e)

4、“努力”的喊声使我猛省。(sheng xing)

三、改错别字。(划出错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4%

1、蜈蚣竭力挣扎想爬出袋子。( )

2、小金花是钢强的孩子。 ( )

3、灶以搭好,我们便开始升火了。( )

4、图书馆里,同学们在专心致致地看书。( )

四、选词填空。6%

坚强 顽强

1、野花在沟边、路边( )地生长着。

2、他的意志像钢铁般的( ),一切恶劣的环境,都能

适应。

渐渐 袅袅

1、肥皂泡( )地大起来,成了一个水晶球。

2、傍晚,农舍里炊烟四起。( )地升上天空。

五、解释下面词语。8%

1、接踵摩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伫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簇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躬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下列词语分成二大类。4%

音乐 挡住 牧童 草堆 侦察 分辨 书籍 阅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反问、拟人、排比)8%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2、幸福的玫瑰,接受了园丁的呵护,接受着游人的欣赏,

接受着诗人的赞美,她陶醉了。( )

3、垂柳玩皮地伸到河里,轻拂着水面。( )

4、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

八、填空,并回答问题。16%(8+4+4)

1、世界上有一种会吃虫的小草叫茅膏菜,它的叶子是(

),( ),叶子上长满了柔毛。柔毛上还带

着( )。( )小虫落在上面,( )就

会被它( )。

(1)第一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茅膏菜的外形是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3)这段话具体写了茅膏菜叶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_。

及柔毛上的粘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抬起头,透过( )的风雨,透过( )黑

暗,我仿佛看见一条( )。这条大路一直通向(

)的陕北。“风雨”、“黑暗”除了指当时自然环

境。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把学习比作登山。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才能登上学习最高峰,获得无穷的乐趣。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2+4+3+6)

一位普通售货员

一个初冬的早晨,寒气袭人,我随着熙熙嚷嚷的人流走进百货大楼。

呵,糖果柜台好不热闹!人们拥挤在柜台前,看一位“劳动模范”胸章的老售货员卖糖果。他售货动作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顾客们悄悄议论道:

“他就是劳动模范张师傅!”

“你瞧他拿糖,一抓就准”

“他卖得真快,又那么热情,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一位抱着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一时还没轮到她,孩子就哭闹起来,嚷着要吃糖。张师傅从货柜里优秀品质起一粒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张师傅对这位顾客说:“这块糖等一会儿一块算帐”。她感激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轮到这位顾客买糖时,张师傅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在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说:“孩子兜里的糖。留在路上吃。”这位女顾客激动地对孩子说:“快谢谢爷爷。”孩子天真地叫了声“爷爷”!周围的顾客不约而同地笑起来,赞扬张师傅比当***想得还周到。

想不到这次到百货商店随意走走,我受到了冬天里的春天。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 因为那天寒气袭人,却遇到暧人心的事,所以我感受到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因为张师傅不但服务热情,又会哄孩子,所以说他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句。

(1) 热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想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把本文分成三段。

4、写出各段段落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我爱××》

七册语文期末试卷

四(1)班 姓名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写句。(8%+3%)

1、拼写下面的词语:

shu ji dou qiao guan shang duan xiang jie li

wu yan jie zhong mo jiao diu kui qi jia

2、拼写下面的句子:

tao shi shi ci ai gong ping er wei da de r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音节,按字母的顺序,把下面的字重新排列一下。4%

tuo yi mian bie xie gao hao dao

妥 役 眠 憋 泄 膏 喉 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将下面成语补充完整。(4%)

手忙( )乱 花团锦( ) 目不( )力 不( )其数

依依不( ) 目不转( ) 一望无( ) 不( )而同

四、下面各条对加点字意思的选择正确吗?正确的请保留。

错误的订正过来。(3%)

1、噩耗:⑴减损、消费(√);⑵拖延( );⑶音信、消息( )

2、简陋:⑴丑的、坏的、不文明的( ); ⑵少、简略( );

⑶狭小、条件差(√)

3、调兵遣将:⑴排解、发泄( );⑵派( );⑶差( )。

五、比一比、组词。(4.5%)

狭( ) 消( ) 幔( )

峡( ) 艄( ) 慢( )

陕( ) 硝( ) 漫( )

六、找出下面词语中的名词和动词。写在横红上。(5%)

鲁迅 一本本 跳跃 侦察 夕阳 十里 拐

三首 苇 参观 万年青 眺望 瀑布 演奏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在句子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拼音。(3.5%)

wu la lu sheng

恶 落 露 盛

e luo lou cheng

1、这可恶( )的太阳,把阳台上盛( )开的花儿给打 落( )了!

2、凶恶( )的敌人终于露( )出了真面目。

3、满是露( )水的草地上,摆着老班长盛( )来的鲜 鱼汤。

八、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4%)

到 道

1、爸爸高兴地说( ):“明天我就要( )北京观看春节联 欢晚会了!”

2、“老师,我一定与同学搞好团结,决不在人家后面说三 ( )四了”玲玲回答。

幽静 恬静 清幽

1、乡村的夜一片( ),小妹妹已经( )地进入了梦乡。

2、我看见,在( )的月光下,妈妈( )的脸上露出一 丝甜蜜的微笑。

九、造句:

1、……雪中送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管……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修改下面的病句(在原句上改。4%)

1、校园花圃(pu)里,金黄的菊花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2、果园里,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桃子和桃花。

十一、把下面排列错乱的一段话整理一下,在( )里填上序号 5%

( ) 最后,太阳终于猛地一跃,跳出了地平线,出现在

天空。

( ) 大约过了两三分钟,太阳露出了一大半脸。

( ) 慢慢地,从地平线上跳出小半个圆球,发出淡淡的

红光。

( ) 它一出来,就像一位少女见了生人感到害羞似的。

脸蛋变得越来越红了。

( ) 天刚蒙蒙亮,一片温柔的红霞染红了东边的天空。

十一、填空。(8%)

1、《冬夜读书示子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的地方升 起来。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___________。月亮 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微云,忽然,海面上______ 了大风,_______了巨浪,被月光_______________的浪 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20%)

石头和溪水

高高的山顶上,遍地都是坚硬的石头;可是在山坳(ao)里,却流出了一股清澈的溪水,溪水欢快地流淌着。

一天,忽然从山顶上滚下了一块大石头,正好停留在溪流中间,挡住了溪水前进的道路。溪水很有礼貌地对石头说:“大伯,您好!我要下山,请您让一让好吗?”石头起初听见溪水用“您”来招呼他,心里乐滋滋的;但又听见溪水叫他让路,得意的脸上一下出现了乌云,冷冷地说:“你叫我让路吗?”溪水点点头,以为石头同意了,可是出乎意料。石头说:“想叫我让路,没门儿!”溪水恳求道:“您就让让吧,我急着……”话还没说完,石头就打断了它的话,说:“没空跟你烦(fan),我要睡了!”说完,就死死地躺在那儿,纹丝不动。

溪水说不服石头,只能从石头顶上翻过去。或者从他身边的缝隙(xi)挤过去,一步不停地流到山下,流到工厂,流到农村。

日子一天天过去,溪水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冲刷着石头。一天,石头突然发现自己变小了,吓得它大叫起来,而溪水呢?仍旧水不停息地流淌着。

1、先将下面段意填写完整,再用“‖”给短文分段。(8%)

⑴山坳里( )地流出了一( )的小溪流。

⑵溪水( )地请石头让路,石头睡在那儿( )。

⑶溪水想办法( )过去,( ) 过去。仍旧( )地流淌着。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2%)

后退-- 反对--

3、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

欢乐-- 请求--

4、你觉得溪水有哪些好品质值得学习?请在下面选2个?

(用“√”)(2%)

⑴讲礼貌( ); ⑵清澈( ); ⑶不怕困难( );

⑷一刻不停( )

5、你觉得石头有哪些行为值得批评?请在下面选2个

(用“√”)(2%)

⑴爱听好话( ); ⑵不愿成帮助人( );

⑶没礼貌( ); ⑷爱睡觉( )。

6、给下面对话加上标点。(4%)

溪水对石头说 大伯 您好 我要下山 请您让一让好吗

石头冷冷地说 想叫我让路 没门儿

溪水恳求道 您就让让吧 我急着

石头打断它的话 说 对不起 我要睡觉了

十四、作文(20%)

《我真高兴》

要求:认真审题,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写出因为什么 高兴。怎样高兴,字数在400字左右。

小学语文三年级试题——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运用。(40分)

(一)拼音、字。(6分)

ban deng yin shua xiong tang qiu ling shan yao hong long

wan shang jiao xun shu ying jia ruo tiao xin duo cang

(二)、词语。(10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 )不松( ) ( )会( )通 ( )( )群书

( )( )己见 ( )烛( )年 闻( )起( )

2、请你写上四个与上面不同的成语。(4分)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3分)

漫:a、水满流出来了; b、到处,遍布; c、随便,不受约束。

(1)漫不经心( ) (2)漫山遍野( ) (3)杯里的水漫出来了( )

(三)、句子。(24分)

1、按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4分)

(1)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昆明湖静得____________,绿得___________。游船、画舫在湖面______________,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5)池底长着许多石笋 ,有的像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6)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8)请各写一句你喜欢的歇后语和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4分)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或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默写这册书中你喜欢的一首古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李小勇同学认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2分)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继光扑向火力点。(2分)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本册书中学过的哪篇课文?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0分)

(一)、阅读《三味书屋》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17分)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 熟)读书,一面帮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ben ben)走于当(dang dang)铺和药铺(pu pu)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早晨 鲁迅上学迟到了 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 历)地对他说 以后要早到 鲁迅(默默地 静静地 悄悄地)回到座位上 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 ,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 豪)不松(弛 驰)地奋斗了一生。

1、在横线上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2、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2分)

3、给文中没标点符号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4分)

4、写近义词:(2分)

料理( ) 严厉( ) 奔走( ) 松弛( )

5、这段话写了“早”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3分)

6、“坚定的信念”是指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请用“像……又像……”写一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3分)

大墙下的小花苗

春风劲儿真大,把一粒花种子丢落在一堵大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株小花苗。大墙阴影的外边,好多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小花苗,你哭什么呀?”蜜蜂飞过来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吧!”小蜜蜂用力推起来。可是哪里推得动啊!小蜜蜂叹口气,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噢,是墙顶上的小蜗牛在说话。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儿,这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终于,在一天上午,它爬过了高高的墙顶。“啊,阳光下多么温暖!”在阳光照耀下,小花苗长得可快了。它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株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填空。

(1)短文按( )顺序写,先写小花苗在大墙的阴影里长得又瘦又小,再写小花苗在蜗牛的鼓励下( ),最后写孩子们夸小花苗( )。(3分)

(2)小花苗的“手和脚”指的是( )。(3分)

(3)在大墙的阴影里, 小花苗( ); 在墙顶上, 小花苗 ( )。(4分)

2、回答问题:

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3分)

四、作文。(30分)

你认为哪个地方的景物最美?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要写出景物的特点。题目自拟。要求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标点正确。

四年级语文试题——第七册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卷面3分

总分

等第

得分

阅卷人

一、将下面三个成语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5分)

聚 精 会 神 学 无 止 境 惜 时 如 金

二、看拼音写汉字 (8分)

cán kuì chéng fá wēi é gāo bǐng

shēng chù mǐn jié xuán yá lì shǐ

三、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两个写一段话。(6分)

( )恶如仇 桃李争( ) 相得益( ) 变化多( )

( )不自禁 ( )然自得 精( )力竭 完好无( )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12分)

1、照样子,改写句子。

他怎能不值得我尊敬呢? 他值得我尊敬。

新中国成立了,我们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列两个句子合起来。

我们要取得好成绩。 我们必须要勤奋刻苦。

3、时光匆匆,我们必须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请你写一则关于惜时的名言挂在自己的书房里。

4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小学生要注意维护视力。

(2)我们去博物馆参观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5、同学们都知道老师的工作是崇高、美好的,请你也用一两句话来赞美一下老师。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遥望洞庭山水色, 。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这是宋代大文豪 笔下的佳句,你还能写几句描写月亮或含有“月”字的诗句吗? , 。

3、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 。

4、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你会看到 的金丝猴,

的羚羊, 的大熊猫, 的小熊猫。

5、经过半学期的学习,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物,他们有虎门销烟的

,为国争光的年轻画师 ,开天辟地的 ,

为了人类盗取天火的 ......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1分)

(一)泉城

1、 这段文章在描写泉水时用了很多精彩的语句,这里面肯定有你喜欢的,请你用学过的读书记号标注出来,并在右面的方框内写一写你喜欢的原因。(2分)

2、 这一段中有一句写济南泉水名气大的,是哪一句?用“ “划下来。(2分)

3、济南的四大名泉在流动上各有特点,回忆文章内容,各用一个动词描绘一下它们流动的特点。(4分)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二)

我家养了一只小乌龟,有趣极了。它小小的脑袋,长长的脖子,身上背着块褐绿色的硬壳,四只肉乎乎的爪子,一伸一缩,小尾巴还晃来晃去。小乌龟很胆小,当你去逗它时,它就把爪子和头缩进硬壳,尾巴也往旁边一甩,就像一块带花纹的石头。

1、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分)

2、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2分)

3、 用”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这句话把 比作

。(2分)

4、 作者从 、 、 、 、 几个方面描写了小乌龟的外形特点。(5分)

5、你觉得这只小乌龟有趣吗?为什么?(2分)

六、作文:(30分)

续写: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

下课铃响后,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中队长王军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身后”哎哟“一声......

要求:根据开头,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成350字的作文。

四年级语文试题——第七册期中试卷2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 看拼音写汉字(10%)

yǐn hé chánɡ róu

( )约 悲欢离( ) 羊( )小路 ( )韧

hónɡ qiánɡ huánɡ wǎ pí juàn qī wǔ

ruò wú qí shì chén jìn chù fàn

二:填字成词(10%)

诗( )画( ) 异( )珍( )

舒( )平( ) ( )然( )得

高( )错( ) 以身( )( )

( )血( )心 ( )恶如( )

大义( )( ) ( )怒( )言

三:走进课文(41%)

1.用_______ 和_______ 把人才塑造,让_______和_______ 在心灵闪耀。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笔尖飞舞,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笑语盈盈,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中把教师比作________和_______,把学生比作_____________,“春晖”、“朝霞”指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变得这么______、这么_______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天上的月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他祝愿____________常 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_______________,也能共同拥有________________!

3.这学期我们学习的两首古诗描写的都是 的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望洞庭》是 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 的美景。

4.天安门是 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 场 举行了 。人民领袖 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 告: !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人民 的地方。

5.课文中写到四种珍稀动物,有 __的金丝猴,有 的羚羊,有 的大熊猫,有_____________的小熊猫.

6.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 ),( )。 不开花时,只是( );开花季节,也得( )。桂花不与繁花( ), 可是( )。

7.人生( ),( )。---------文天祥

风声( ),( )。---------顾宪成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

( )的向日葵 ( )的阳光

( )的梳子 ( )的汗珠

品尝( ) 观赏( )

( )地品尝 ( )地望着

五:短文阅读(15%)(5+3+2+2+3)

秋游景山

10月的北京,阳光灿烂,凉爽的秋风把我们送到了景山公园.

走进景山大门,抬头望去,高大的万春亭红柱黄瓦,在茂密的翠竹映衬下,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山脚下是一个大花坛,一朵朵傲霜的菊花,像节日的礼花一样,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举目眺望,那美丽的北京全貌尽收眼底.

东面,一座座高大的楼房,一排排崭新的厂房,鳞次栉比.远远的地方,一个高大的烟囱吐出的白烟,像一缕缕白纱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飘散开来.

西面,北海公园那洁白如玉的白塔,屹立在琼岛的顶峰.岛的四周是明亮的湖水,湖里游船很多,登高望去,仿佛是一片片嫩绿的叶子,飘荡在水中.

向南望,紫禁城庄严的建筑群展现在眼前.橙黄色的琉璃瓦给故宫披上了一层金装,仿佛一条条金带,直通雄伟的天安门广场.远处,是布局整齐﹑颜色淡雅的一幢幢高楼.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今天正迈着巨人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离开了万春亭,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果园.这时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望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太阳慢慢地从西方落下去,火红的晚霞映照着天空,朵朵浮云,像一块块红绸,把景山映照得更加美丽了.

1:写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万春亭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眺望的.

3: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然后抄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两个拟人句,然后抄下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章里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写得最详细,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写得比较详细,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写得最简略.

六:习作(25%)

观察你常见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定.(350字)

四年级语文试题——第七册期中调研试卷

基础知识(共3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写正确、美观(8分)

zào

fán

nǎo

gōng

yán

mǐn

jié

shēng

chù

chéng

二、换偏旁,再组词。(6分)

竭( ) 租( ) 恰( ) 稳( )

三、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例:小心翼翼 笑语□□ 热气□□ 烟火□□

冉冉上升 □□有条 □□无言 □□相对

四、选词填空。(4分)

渴望 希望 盼望 愿望

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 )。

2、我多么( )有一台电脑呀!我的美好( )什么时候才能

实现呢?我( )这一天快点到来!

五、把下列歇后语、名言、佳句等补充完整。(4分)

1、竹篮打水--

2、 ,入竹万竿斜。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4、 ,善读之可以医愚。

六、排列错乱的句子,在( )里写上序号。(5分)

( )湖水清澈见底,碧绿发亮,好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 )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点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野花。

( )湖上横跨一座美丽的天鹅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迷人。

( )天鹅湖是一个圆形的湖。

( )湖的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写话(25分)

同学们,我们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请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升旗仪式的经过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不少于200字。

积累运用(共20分)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每格 1分)

1、把下面跟“秋天”有关的诗句补充完整。

(1) 遥望洞庭山水色, 。(2) ,思君不见下渝洲。

请再写两句“秋天”的古诗: , 。

2、默写课文中的一段小诗,再照样子仿写。

秋风在田野里 ,秋风在小路上 ;秋风抓一把 ,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秋风在 ,秋风在 ;秋风摘一束 ,把秋天的信号儿悄悄带到......

3、雪峰 ,古木 ,平湖飞瀑,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

的 啊!

4、入夜, , ,天安门广场一片 。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 ,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

了。

阅读理解(共25分)

牵牛花

一株牵牛花,悄悄地把弯弯曲曲的柔茎缠绕在身旁的小树上,她为自己的如此地位而洋洋得意。旭日东升,她高高地扬起粉色的衣裙,借着微风娇媚地舞动着纤细的身体。她已经陶醉了。

牵牛花对一切都不屑一顾,更何况她脚下的野花、野草!而野草虽然矮小,却并不觉得自己地位低。她快乐地摇晃着身子,献出朴素的绿色,把大地装点。野花是那么平凡,( )和牵牛花的美丽粉裙不能媲美,却用那星星点点的红、黄、蓝,欣然把大地装扮。

( ),睛转阴。清风发出了叹息的声音,阳光也渐渐暗下来,朦朦胧胧的,嫩蓝的天空好像被谁抹了一层昏暗的灰色。

牵牛花有些恐慌了,连叶子、枝茎都不由自主地发抖。她心里惧怕,但表面竭力掩饰,( )不肯放下高扬的裙子。她只是不再微笑了,而惴惴不安地把茎收紧,把小树抓得更牢了。

小草、野花却特别高兴,她们喜欢风雨,因为正是这风风雨雨,她们才变得坚强起来。

蓝天的灰色加重了,加浓了,厚厚的乌云笼罩着大地,“呼呼”的疾风一阵比一阵凶猛。

雨降临了,“哗,哗,哗”豆大的雨点恶狠狠地敲打着地面。“咔嚓!”一道闪电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天空。那棵柔弱的小树,摇了摇细细的身躯,终于倒下了。

牵牛花呢,她( )被甩了下来。雨点无情地抽打着她的裙子。她连头都不敢抬,只是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凄凄惨惨地趴在地上,惊惶失措地缩成一团。昔日的威风,以往的傲慢,如今一扫而光。

在牵牛花跌下来的时候,野花、小草倔强地挺着身子,昂着头,接受风雨的洗礼。

雨停了 和风拂面 野花 小草呼吸着新鲜空气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露出胜利的喜悦 牵牛花呢 她忘记了教训 又在探头探脑地准备攀龙附凤 等待着青云直上

1、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洋洋得意:

不屑一顾:

惊惶失措:

2、在文中( )里,分别填上“忽然”、“虽然”、“依然”、“自然”,使句子完整、通顺。(6分)

3、给最后一小节加上合适的标点。(5分)

4、在文中圈出描写不同时候、不同特点的“风”的词,并依次写在横线上。

(2分)

5、本文写了牵牛花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不同样子和不同的内心活动。照样子从文中摘录有关词语填表。(5分)

天气情况

样 子

内心活动

雨降临

耷拉、缩成一团

惊惶失措

6、回答问题。(4分)

雨停了,“牵牛花忘记了教训,又在探头探脑地准备攀龙附凤,等待着青云直上......”你知道牵牛花的教训是什么吗?请你告诉它

四年级语文试题——第七册期中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卷面分3分)

一、看拼音,填词语12%

xuan ya can kui li shi zheng fu ji xu diaolianghuadong

bian zhi sheng chu min jie nu li fan nao xin xu bu ning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

埋怨(mang man) 一担生石灰(dan dan) 磨刀(mo mo)

三、根据要求填写成语5%

赞美老师的成语有( )( )( )

赞美林则徐的成语有( )( )( )

形容盘古开天劈地的成语有( )( )( )( )

四、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6%

1、严:A、紧密无缝隙; B、认真不放松; C、厉害的高度的;

(1)严格( ) (2)瓶子盖严了( ) (3)严寒( )

2、漫:A、水满流出来了; B、到处,遍布; C、随便,不受约束。

(1)漫不经心( )(2)漫山遍野( )(3)杯里的水漫出来了( )

五、选词填空。5%

雄伟 雄壮

(1)我国的万里长城非常( )壮丽。

(2)升旗仪式开始了,乐队奏起了( )的国歌

继续 陆续 连续

(1)清晨,同学们背着书包( )来到学校。

(2)黄刚( )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

(3)李大夫不顾疲劳,( )为病人做手术。

六、修改病句6%

1、既然响起了什么声音,它马上就警觉地抬头四处张望。

3、这学期,我的语文知识提高了。

4、在热情的掌声中登上了领奖台。

七、按要求填空9%

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 );有的晶莹剔透,好像( );有的( ),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 )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2、学了《九寨沟》我知道那里的原始森林里有许多珍稀动物,有( )的金丝猴,( )的羚羊,( )的大熊猫,还有( )的小熊猫。

3、写一条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1%)

自己创作一条关于读书的格言,别忘了写上自己的大名噢!(1%)

4、月亮能带给人很多的遐思,月亮更是许多诗人笔下的描摹的对象,你能写出几句带月的古诗吗?至少写3句(3%)多写一句加1分。

八、重新排队5%

( )一闻,呀!那香甜的味直钻进喉咙里,怪痒的。

( )我小心地剥开了荔枝那华丽的服装,随机露出了一层粉红色的薄膜。

( )我迫不及待地撕开那一层薄膜。

( )那粉红色的薄膜紧紧地贴着丰满的肉,宛如盏透亮的红灯笼。

( )啊!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颗不断往外溢着果汁的白嫩嫩的荔枝,简直像一颗透明无比的珍珠。

九、阅读短文18%

老办法不管用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行。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找口水喝,歇歇脚,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旁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原来的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已经干了。

这时,迎面飞来一只喜鹊。乌鸦问:“喜鹊老兄,这儿有水吗?”花喜鹊回答:“这儿用的是井水,只是井底很深。”乌鸦说:“这个我有经验。”它想:“以前我喝水喝不着,瓶子很深,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啦......!”它来到井边一看 ,水井果然很深 ,于是就衔来石子 ,一块一块填进井里 。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 ,也没见井水涨上来 。

又( )又( )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喝上一滴水。它叹息着:“唉!

啦?”

1、 选择文中的词语填空。2%

( )的夏天 ( )的瓶子

2、 根据文章内容整理以下小标题顺序。4%

( )没找到水 ( )想找水喝 ( )用老办法喝水 ( )没喝上水

3、给第五自然段填上合适的内容。3%

4、“乌鸦忙活了半天,一口水都没喝着。”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本学期学过的一句歇后语

“ “2%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把它写下来?3%

6、合理想象4%

正在乌鸦唉声叹气时,喜鹊说:“我有办法喝到水了!”只见喜鹊

十、作文(30%)题目:我很

要求:

① 请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以写你的高兴,可以写你的伤心,也可写你的后悔......

③注意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做到叙述具体,语句通顺。

篇7:七册观潮说课设计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观潮》。现在就本课的一些教学设想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观潮》,它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抓住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天下奇观。文章思路清晰,语言形象生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说目标

依大纲要求,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及学生的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领悟作者的观察力,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出景象特征。本篇课文属于图文结合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形象直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天下奇观。

3 学习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记述景物写法。

4 学会本课7 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丰富学生的见识。

5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是本文的重点。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述景物的写作方法是本文的难点。

三、说教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本课中我将实行抽单个学生朗读,再齐读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美。

四、说学情

通过见习,我感觉学生对图文结合的课文比较感兴趣,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观的美文,学生更是充满了好奇,喜爱有加。所以,像《观潮》这样的精美文章,我认为十分值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说教法、学法

1首先,应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一条主线。

即以观潮的时间先后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为主,进行讲解。

2 其次,感受课文中语句的形象生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景象,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 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读悟情,以读达情,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框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朗读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感受。采用以读悟情,以读增情的方法。

篇8:美术教案

活动目的:

1、用不同的花瓣形状、颜色和数量画出各种花朵。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

活动准备:

范例、笔、纸

重点:

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美丽的春姑娘。

流程:

欣赏与介绍——示范与讨论——创作要求——幼儿作画——评价

活动过程:

一、开始

1、传说天上有位美丽的春姑娘,黑头发,圆脑袋,穿着漂亮的衣服,随着微风飘呀飘,她飘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得美丽,因为她有一条奇妙的裙子。

2、春姑娘的裙子和我们的裙子有什么不同?她有一条用什么做的裙子呢?

3、春姑娘穿着奇妙的裙子,飘呀飘,把嫩绿的小草和五彩的花朵送到大地的每个角落,让世界更美丽。

二、示范与讨论

1、提示画人物的顺序:先画基本部分(头、身体、手臂),再画主要特征(五官),即先画大,再画小,画人物面部时,从上向下画:头发、眉、眼、耳、鼻、嘴。注意不遗漏。

2、请幼儿尝试示范画随风飘的柳条裙,飘得远,不折断。

3、进一步观赏作品,找一找不同大小的花蕊,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花瓣,数一数花朵上花瓣的多少。

三、创作要求

请春姑娘飞来幼儿园。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确定春姑娘的位置,提示幼儿画在纸的上方。

2、按自己的想象,为春姑娘穿上美丽的柳条裙,并注意用弯曲的线条表现飘动。

3、鼓励幼儿不断变化花朵造型。

活动结束:

找一找春姑娘又送来了哪些花朵。

【【热门】美术教案模板集合10篇】

篇9:美术教案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2.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学准备:

教具:杨景芝《线的认识与表现》VCD,克立作品《奔流》毕加索《牛头》其他图片

学具:收集各种质地、造型的线材。画笔、剪刀、胶水、彩色线。

教学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

教师播放杨景芝《线的认识与表现》VCD,克立作品《奔流》毕加索《牛头》其他图片,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学习教材文字部分。

教师与学生用游戏的形式,一起来说说直线和曲线。如:只显像爸爸,曲线像妈妈;直线像高山,曲线像流水;直线像松柏、曲线像杨柳;直线像老鹰、曲线像小鸟……一方面加深对直线与曲线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下一阶段的作业打下思路。

二、发展阶段:

小组成员检视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区分一下直线与曲线,一起商量一下:用它们做什么,怎样做,然后交流。

欣赏书上学生作品,教师出示范作,讲解制作过程,开拓学生思路。

学生讨论,修正刚才的设计,再次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作业可以单独选用直线或者曲线一种线形,也可表现二者对比。学生作业最好以小组为单位,一边作业,一边讨论、交流,有些材料可以共享。

四、展示作业,收拾与整理:

展示作业,重点对学生是否能够巧妙地利用收集到的线材进行设计、作业进行评价。

课后拓展:指导学生用线材制作简单的立体构成。

札记:

有个学生平时不太爱动脑筋,但今天他把一张长方形纸的一端剪成一条一条的,把另一头折成三角形,在纸的中间位置画上五官,一个活脱脱的圣诞老人的头就出现了,而且作品中有曲又有直,真是太可爱了!我及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他羞涩的低下了头。要不怎么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呢,看这个孩子,平时不怎么样,灵光显现的时候多么出色呀!千万不能把平时不出色的学生一棍子打死!

篇10: 美术教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教学中,要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成功感和成就感,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

一、走进生活,丰富体验

[案例1]熙春公园的儿童乐园重新整修后,我通知学生准备去儿童乐园玩,出发前我强调注意秩序、安全,并交待了这次活动的安排:“前40分钟,大家尽情地玩,后40分钟,画一画感受到的场面。”在儿童乐园里,有的玩旋转木马;有的玩电动飞机;有的玩青蛙跳;有的玩碰碰车;有的荡秋千……40分钟后,分组交流玩的体会,有的说:太好玩了,我把他的飞机打下几次,他气得哇哇大叫。有的说:木马转得真快,我怕跌下来,紧紧抓住木马。有的说:青蛙跳,真恐怖,突然从高往下降时,我吓得大叫,但她的叫声更大,惹得下面的男生大笑,还讲我们是胆小鬼。……学生分头到自己游乐的器械前,开始作画了。在巡回指导中,我不断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表现自己的感受。学生作画过程几乎没有什么停顿,一气呵成,从学生的作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儿童画中最可贵的童真、童趣,真实的感受。

[案例2] 在上《盆花写生》课时,过去一般是教师带一盆花到课堂上学生观察写生。后来,我采用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的各处去欣赏盆花,观察研究盆花的特征与色彩,让学生尽情观赏,大胆描绘。教师则在其中适时指导点拨学生有疑难之处。整堂课兴趣盎然。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学生喜爱游乐,不愿成天被困在教室里的天性。学生有了丰富的体验,才有表达的愿望,才有真实的表现。走进生活式的课堂,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获得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公园、田野、工厂、商场、图书馆、博物馆等。我们要有意识地改变课堂的物理空间,打破课内外的壁垒,统整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心去创作,进行“个性教育”和尊重“个性境界”,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觉去感受生活,去识别生活中的事物,并用自己特有的形式表现生活。经常带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思考怎样进行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感知觉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思路。

二、感受现场,唤起记忆

[案例3]在教学自编学材《画味道-辣》一课中,我买了半只“岚谷熏鹅”切成小片,味道相当辣,分给每位同学偿。这时,安静的课堂瞬间变得热闹起来,“真辣!真辣!”喊声和“咝咝”的吸气声充满了整个教室。有的吐舌头;有的用手或书扇舌头;有的跳起来;有的抓头搔脑;有的紧皱眉头;有的脸蛋通红;有的两眼流泪,有的强忍辣味。虽然辣得难受,学生还是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谁谁谁被辣得怎么样。我紧抓机遇,请学生谈谈感觉,说说看到同学被辣的姿态,如果用颜色来画味道,你会用什么颜色,再回忆以前自己或别人被辣的有趣情景。一连串的问题,在热烈的交流中得以完成。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辣的感觉。

[案例4]在《画表情-累》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到前台来表演累的样子,表现得有些装腔作势。于是,教师让全体学生到教室外集合,绕着操场快速跑两圈后回到教室,我请最后跑进教室的三位同学,站在讲台前,因为他们最迟跑完,也跑得最累,疲惫的表情最突出。又请全体同学互相观察发表评论,。教师适时

引导学生从动态、五官(嘴、眼)、其它(汗、头发)等方面观察。有了真切的感受,学生画的表情特别夸张、生动、有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案例5] 教学《做笔筒》一课时,以前教师是拿出精心制作的范作,让学生观察分析笔筒的结构、式样、制作步骤的教学模式。现在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以小组为单位成立笔筒设计公司,出示有各种各样笔筒的'模拟超市,进行了“买笔筒”(市场调查)的游戏,“买”了笔筒就得说说买的理由(式样奇特、装饰美观、功能齐全等)。学生在“买”与说的过程中自然很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然后是“做笔筒”(产品生产),最后是“卖笔筒”(推销产品),推销者介绍产品,购买者说说理由,并通过举手的方式,评出最佳创意奖。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案例6]教学《餐具造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喜爱的餐具造型,或选一种自己喜爱的餐具进行仿塑。为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小家庭”,玩玩“过家家”的游戏,过一次快乐的大会餐,将自己家庭设计的餐具摆上桌子,同时在塑好的餐具中,再塑一些小果、面包、蔬菜等食物。比一比,哪个“家族”的餐具造型最新颖,做得最细巧,等待老师来做客。

创设教学情境,是关注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生活化的情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角色,创设典型场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艺术潜能,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去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捕捉生活,培养观察

[案例7] 我在《捉迷藏》的教学活动中,第一课时以捉迷藏游戏为主,第二课时,学生回忆创作。

第一课时,我宣布本课做捉迷藏的游戏,但在游戏中要去发现、观察游戏中最有趣的一瞬间,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表情上观察,你的心情如何?游戏自愿组合,游戏中我为每个小组拍了许多照片。余下十分钟,回班内画自己的感受及观察到的场面。下课前,告诉学生,所有照片将在学校网站上供大家参考、回忆,便于在家中继续完成构思。

第二课时,教师从第一课时的照片中选择典型的画面,从构图、趣味、来着重评述,激发学生的个性创作。有了观察的初步感受,学生作画的兴趣提高了。画面出现了较多有趣的场景,画面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了。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虽然是学生每天都能见到的,但要真正反映表现生活时,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无意识状态中。教师要诱发他们去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可以鼓励学生坚持“画日记”,让学生把看到过的物像或经历过的事情,凭借记忆默画下来。当然,在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回忆当时的场面、情景及自己的心情、感受,把记忆中的形象进行合理取舍,经过审美判断,创造性地组织画面。这种做法,有利于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形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用于生活,体现价值

[案例8]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美术综合活动,使美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学校一年一度争当科学小博士活动中,学生把有关设计的知识运用于研究成果的展示,如研究小报的制作,小发明小制作、班级展览版的布置。在开展“净化家园 防治疾病 ”的调查活动中,学生组成调查小组,进社区通过问卷、拍照、摄像等方式对社区不文明行为开展调查活动,把调查结果用图文并茂的宣传小报或漫画的形式在小区内宣传。还有义买义卖摊点布置、元旦贺卡制作比赛、制作班级风彩册、六一游园布置等活动。

[案例9] 学习了《封面的设计》,课外可以为自己的“习作”出一本小书,设计一个封面;学习了《贺卡设计》,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贺卡”,送给敬爱的师长或同学;学习了《板报设计》,可以为班级出黑板报或制作手抄报。

这样,能把学生从课内引向生活,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丰富了课外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只有学好美术,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有助于学生体会美术的价值与意义。

美术教学并不同于美术课本教学,美术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应让学生走出小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结合学校和社区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的新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很多。 生活是知识的聚宝盆,打破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世界交往的屏障,更多地将教材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将美术教学生活化,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真实而又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真正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篇11:美术教案

设计意图:(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使学生加深了解各种工具的基本用途。(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强烈兴趣。)

1、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学生依次说出window软件上的画图板里所应用到的工具及作用。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大家看看是分几个步骤做好的,可以用哪些工具制作呢?

欣赏

2、欣赏一幅电脑小报的制作步骤,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

教师演示课件(第一张到第四张),边演示边请学生谈步骤。

绘制步骤:

设计形象。

设计背景。

设计标题。

合成。

3、欣赏电脑美术作品,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

教师演示课件(第五张到第六张)

活动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行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操作:

利用摸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加上用鼠标绘制一幅电脑小报作品。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三:欣赏

1、欣赏电子报刊的范作。教师演示课件(第七张到第九张)

教师演示电子报刊的制作过程:

2、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入MicrosoftPowerPoint图片演示软件。

3、教师讲清MicrosoftPowerPoint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使学生了解各种工具的基本用途。

4、出简单的题型,请学生演示操作。教师予以辅助。

活动四: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

想不想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套电子报刊?

生:想。

师:你们小组里的成员互相帮助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小组合作:

利用模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将上节课自己设计得小报运用合作的方式变成电子报刊。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

篇12: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本课的设置,旨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激发学生尊师爱校之情,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及老师的培养,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维护母校荣誉,为母校争光,对母校抱以感恩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及老师的培养,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维护母校荣誉,为母校争光,对母校抱以感恩之情。

能力目标: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及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发挥其想象力及对艺术的感受能力。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握集体创作作品的整体美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或纸工工具,各种相关材料,优秀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出示课题

时光流逝啊,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和朝夕相伴的老师、同学,我想每个人的心里一定感慨万千。回想这6年是什么最让你留念呢?

(美丽校园风景。。。。。。)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母校做点什么呢?

二、欣赏学生作品

1、展示上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欣赏同学们创作的独特方法,欣赏各种艺术表达形式。

2、示范木瓢画制作步骤

选择材料

先上一层白底色。

待干后用铅笔轻轻绘制草图。

着色时依据造型设计不同的色彩并进行美化。

篇13: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便笺盒,并说一说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2、巧用废弃纸盒设计、制作一个美观实用的便笺盒。

3、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成品,学生体会成功的轻松和愉悦。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制作便笺盒,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如何对废弃纸盒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

课前准备:各种废旧纸盒、剪刀、彩纸、胶水、彩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纸盒,向学生介绍盒子的形状、颜色、用途和作用。

2、组织学生介绍各自的纸盒

3、提问:在平时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些纸盒的?

4、出示范作,说明自己对纸盒的处理。

5、揭示课题:便笺盒

6、说一说便笺盒有哪些功能。

二、艺术实践

1、分析思考:怎样使你带的纸盒变成一只便笺盒?

(小组讨论:可以单独用一个纸盒做,也可以用多个纸盒组合。)

2、尝试制作: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和颜色,制作出一个便笺盒的雏形。(教师指导)

3、小组选出1—2件作品介绍制作经验。

4、给同学的设计制作提供一些建议。

5、你在制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师生共同解决)

6、加工、装饰:用不同的方法对便笺盒的雏形进一步加工、装饰,使之更新颖、美观、实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三、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小组内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评价:你认为谁的设计最好?如果让你来评价的话,你看重便笺盒的造型美观,还是看重实用功能?说一说理由。

四、总结

教育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寻找身边的一些废弃材料;具有一颗创造的心,把它们变成可以美化我们生活的东西

【关于美术教案模板5篇】

篇14: 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学时间】:第1周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内容】: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选择。)

分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在作品中找出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地方。(引导欣赏作品的造型与色彩)

解释:教师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或补充解说。

评价: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想或提出改进意见。

五、评述活动:感受自己的生活照片,美在哪里?

找一找: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提供相关词语让学生选择,如快乐、亲情、有趣、可爱等)

说一说:描述一下照片上的情景(引导细致的观察),自己在干什么?

画一画:我的童年。

评一评:我的作品美在哪里?同学作品美在哪里?(与同学作品比较一下)

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24课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复习教案五

「上好复习课」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期末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七》 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积累运用二》

小学课文第七册习作教案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八》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第七册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七册美术教案
《七册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七册美术教案(合集14篇)】相关文章: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2022-09-07

人美版第七册美术教案 第4课 快乐的人2023-02-28

聋校语文第六册第16课教案2023-03-19

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习题2022-10-01

三年级歌曲《哦,十分钟》教学反思2022-05-08

《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2024-05-18

国标本第七册数学练习一教案2022-05-07

聋校语文第八册第7-8课教案2022-05-07

十分钟教学反思2023-02-01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