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合集19篇)由网友“梧桐山主人”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教材分析:
例1学习是二下教材第一单元打头内容,第一次出现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式题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戏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自己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综观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及方法,也有小括号的学习,另有乘加乘减解决问题,虽然例1和例2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但细细琢磨,从学生的认起起点及教材的`编排体系来分析,把例1作为单独一课时进行划分比较合适。
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先再这样的方法进行思考,例2的重点笔墨则是让学生认识小括号,会用小括号。若把例1例2合并在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存在顾此失彼现象,学生对两步计算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及方法有可能不会较深的感悟,在此情况下,用短暂的时间来认识小括号,难点也无法突破。而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小括号学习一直困扰着二年级学生。
解决问题第一次出现是一上年级的求总数和求剩余,而一下年级的两数比较解决问题,二上年级则是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都是依据新课程的一个显着特点算用结合来呈现的,也就是说式题教学都是辅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例1是解决问题在第一学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现。重点是落实在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前几个星期已经能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但他们并不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认为,例1教学,式题的运算技能培养不是重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及数学语言的完整表达。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步计算问题,能较熟练的解决两步计算式题,如: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是陌生的,本节课不做教学要求,如课堂能够动态生成,提到小括号这一知识点,教师可适当提示,不耗学习时间。
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前需要了解学生用一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节课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多角度暴露学生的思考过程,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是先算出了什么?他是先算出什么?在说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感悟到解决两步计算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教学设想: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问题解决提供思考的基点。
例1把数量关系隐含在问题情境中,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解决问题都有一个不变的基调:处理信息,理解数量关系。本课教学将充分利用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这样的提问与追问,帮助学生梳理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方法。
2、有效挖掘学生潜力,为问题解决提供思考的落点。
把相同模式的问题解决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上车下车,图书出借、停车场开来开走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把藏于心中的秘密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本课教学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模仿练、独立巩固练、选择练、拓展练),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自觉的对两步计算这种模式的问题解决体会更深刻,同时,不同形式的练习与表达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道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流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1.小朋友们,桃园小学的二( )班小巧虎中队的图书角正缺图书管理员呢,要到实验小学的二( )班里来招聘图书管理员,你们想去竞聘吗?如果你能解决图书角的问题,知道书架上图书的数量变化,你就有竞聘的资格了!
2.出示书架情境图:
逐步呈现:
先出示:书架上原来有图书22本。
再出示:欢欢小组要归还13本,晶晶小组要借走6本。
问:从图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标出数据)
问: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说一说,好吗?(指名说,和同桌说,全体齐说)
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现在书架上有图书多少本?)
引导:请你把这些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同桌交流)
二、探求新知,建立模式。
1. 同学们说得很完整,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 停顿,让学生独立思考。
3. 把你的办法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4.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自备本独立练习)
5. 先写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6. 反馈:不同方法展示。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 16+13=29(本)
(3)22+13-6=29(本) (4)22-6+13=29(本)。
预设问题:你是先算什么?哦,你们猜他是先算什么?22+13是先算什么?再减6是再算出什么?22-6是先算什么?再加13是再算出什么?
7.归纳:这几个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点不同,但都能解决现在书架上有图书多少本这个问题。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 二个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样子,说一说想的过程。
9.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能做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今天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解释应用与拓展
1、巩固练习:解决水果卖进卖出问题。
2、独立练习:解决乘车问题。(同桌互批)
3、变式练习:继续解决乘车问题。(集体讲评)
4、拓展题: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本领?
2.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用一双亮眼睛认真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篇2: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第5页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感受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加减法两步运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帮助动画人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助人的乐趣,愿意积极克服数学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学着欣赏他人,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从前,有个非常老的木匠。他的木工活动做的非常好,可是他没有孩子。他非常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就用木头做了一个木偶,可是木偶没有头脑,也没有心,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有一天,小木偶遇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诉它只要能发现并解决身边的问题就会有头脑,只要学会了帮助身边的人就会有一颗真正的心。小木偶听了马上高高兴兴的出发了,你们想知道它到哪去了吗?你们愿意帮助它解决问题,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木偶一起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小木偶先来到了游乐园,它看见很多小朋友在看木偶戏(出示例1主题图)。它在这找到了一个数学问题。请大家认真观察,猜猜看它发现了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
板书问题: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让学生分组讨论算法,然后汇报)
学生回答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22+13=35(人) 35-6=29(人)
22+13-6=29(人)
方法二:22-6=16(人) 16+13=29(人)
22-6+13=29(人)
方法三:13-6=7(人) 7+22=29(人)
13-6+22=29(人)
学生在汇报不同的算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列出综合算式。
2、教学例2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木偶终于有了真正的头脑。于是它又出发去寻找一颗真正的心。这次它来到了面包房(出示例2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板书:面包房的师傅做了54个面包,左边的小朋友买走了22个,右边的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多少个?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54-8=46(个) 46-22=24(个)
54-8-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 54-30=24(个)
师:第二种算法怎样改写成综合算式呢?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学生可能会将方法二的算式改写成:54-8+22,还可能会将算式改写成8+22-54,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法行不行?
师:我们必须将54放到前面,而又要先算8+22该怎么办呢?你们需要帮助吗?
师:小木偶终于找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它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小朋友们只要看见它,就要先它里面的算式。那我们应该列出一个怎样的综合算式呢?
(板书:54-(8+22)=24(个),让学生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小结:我们和小木偶一起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在小木偶的帮助下认识了小括号。谁能再说说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应用
师:小木偶很感激大家的帮助,它希望同学们变得和自己一样聪明。于是它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让大家解决它,变得和自己一样。
(出示练习一的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通过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帮助小木偶变成了真正的孩子。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那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学好数学,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篇3: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1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例1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下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a 原来有22人,b 又来了13人,c 走掉了6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刚才发现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3.请你列式解答。
学生试着列式,教师巡回指导。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35-6=29(人)
还有谁的列式是和它一样的`?举手!
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谁再来说一说它的意思?
老师还发现了这样的列式
22+13-6=29(人)
同样是先加后减,比较一下!
学生:后面一个是综合算式。
师:是的,这样合在一起算的叫综合列式。
还有谁列的算式不一样?你是怎么列的?
(2)22-6=16(人)16+13=29(人)
还有谁的列式是和它一样的?举手!
请你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谁再来说一说它的意思?
那么综合算式怎么列?
22-6+13=29(人)
5.金老师有一个小小的疑惑,同样都得了到答案29人,它们在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请你仔细观察后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
第一组算式,先算来了13人后的人数,再算走掉了6人后,剩下的人就是现在看戏的的人。
第二组算式,先算走掉了6人后的人数,再算来了13人后,一共的人数就是现在看戏的人数。
师:哦,原来一个题目可以有这么多的解决方法。你们真厉害!那再来看看这个题,你是否能够解决呢!
三、一展身手
1、储蓄罐里面原来有52元,捐了15元,卖废品得13元,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信息呢?仔细想一想,想好后,请拿起笔动手写一写吧,如果想分步列式怎么列,综合列式又可以怎么列呢?
52-15=37元 37+13=50元 综合列式:52-15+13=50元
篇4: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篇5: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2、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2、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题、分析、列式。
1、小兔采了20个蘑菇,送给小猴8个,小兔又采了10个蘑菇,小兔现在有多少个蘑菇?
2、小明剪了37颗星星,小红剪了45颗星,他们送给幼儿园50颗星,现在还剩多少颗星?
二、新课
出示例4
问: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
(3)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4) 还要烤几次?54÷9=6(次)
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90-36)÷9=6(次)
问:解答正确吗?指名学生检验是否正确。
归纳: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二、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说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分步是怎样解答,综合算式是怎样解答的。
2、了8行树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动物园有10只黑鸽子,22只白鸽子,每个笼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
(2) 还要烤几次?54÷9=6(次)
综合算式:(90-36)÷9=6(次)
篇6: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一、复习内容: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3、14、题,P126第11、12、13、题。
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1、从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题)
2、把上面的信息和问题串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题意。
“玩碰碰车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几次?”
引导学生理解12元里面有几个3元,就可以玩几次。
3、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4、学生讨论完成:
(1)“小强有8个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给几位客人。为什么?”
(2)教材P126第11、题。
(3)比较(1)、(2)的异同点。
(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个小组,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2、有同学在公路两边种树,每边都种8棵,如果每组种4棵,需要几个小组?
3、讨论以上两题的解题思路。
(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教材P122第14、题
2、A型袜子15元可买5双,B型袜子5元可买1双,C型袜子12元可买3双,这三种袜子你认为哪一种袜子最便宜?(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种便宜?(2)如果是你购买,你会买哪一种?为什么
(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各别提问,只要讲出道理即可。)
(四)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可以另行补充或深或浅的应用题练习
篇7: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十一: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P3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3、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6、7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篇8: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篇9: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一、复习铺垫,引出策略
我先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宽。再提出问题:如果我想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讨论并动手画一画。
接着让学生交流方法,预设:1、可以把长增加。2、可以把宽增加。3、可以把长和宽同时增加。由此引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例题,感知策略
1、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对题目意思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尝试画图帮助理解题目。
3、让学生说说画图有哪些技巧,画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4、列式解答后再和学生一起回顾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明白:将文字转化成图形思考起来更方便,画图确实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三、尝试应用,体验策略
1、变换情境,出示“试一试”。刚才例题是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而“试一试”则是把长方形的宽减少。
有了刚才的画图经验,我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图思考,列式解答。
2、在交流时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画图过程。
3、让学生根据画出的示意图进行解答。
4、看图比较: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巩固练习,运用策略
1、出示题目。
让学生说说这道题与我们的例题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在教学中先帮学生分析题中关键的一句话(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然后再由学生尝试画图。图画好后边看课件演示边分析数量关系,进行口头列式。
2、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尝试画图。
再根据图动脑想出解题的多种方法。
之后结合课件进行交流。
3、小结:让学生说说通过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体会。
五、总结全课,提升策略
最后我进行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运用了画图的策略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再提出两个问题回顾本课知识:画图的策略有什么优点?画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篇10: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 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基本联系。
1.听算。
2.p104 13题 生独立解决 指名订正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2*7/7=2元。
二、指导练习。
1. p104 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2. p105 14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
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
三、集中练习。
1. p102 15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2. p103 16题。
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
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
四、发展练习。
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
同桌说,全班说。表扬鼓励。
篇11: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曹冲称象图片
曹冲用什么称出大象的重量?为什么称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用替换来解决问题?
二、出示问题,探索运用
[电脑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句话?[电脑出示]
这里720毫升果汁既倒入6个小杯,又倒入1个大杯,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该怎么办呢?
学生说两种替换的过程。为什么要把大杯换成小杯?
四人小组合作。
要求1、画一画,选一种替换方法画出替换过程。
2、说一说,应该怎样替换,并且如何计算。
小组展示汇报。
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解决这个问题时,运用的是什么方法?这里为什么要用替换的方法?
我们把两个量通过替换转化为一个量,便于我们计算。有时可以借助画图来帮助理解。
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想的过程。
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2、[电脑出示]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网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与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怎样替换?
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
3、学校买来5个足球和10个篮球,共计700元。每只足球比每只篮球便宜10元。足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四、小结全课,优化策略
篇12: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5、7、8题及相关补充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五、教学准备:情境图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聪聪陪妈妈去水果市场买水果,妈妈说:“聪聪,我想买35个苹果、28个梨子、32个橘子,然后你按4个苹果、5个梨子、6个橘子装一袋,看看可以装几袋?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篇13: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1-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本题中的多余条件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学生能很快选择出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篇14: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学校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2.知道共同的生活需要规则,通过制定班级公约,培养初步的民主意识、规则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朋友,从你们进校以来,你们的学习、生活兴趣各方面有什么进步?
二、出示画面
讨论:图中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得对吗?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说说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发现或遇到过这类问题、困难和烦恼。你又上怎样解决它的呢?以后又如何保证不让这些问题再发生?
小结:学生发现学校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要针对问题多角度地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鼓励大家相互启发,相互完善。
四、在学习方面,小朋友对老师有什么意见或要求,请大家提出来。
五、总结
一起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知道共同的生活需要规则,通过制定班级公约,培养初步的民主意识、规则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小朋友们已经通过讨论知道在学习生活上发现或遇到问题、困难的时候,应该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为了防止以后不再重犯前面的错误,我们要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制约大家。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二、制定班级公约
1.制定班级公约要民主。就是要大家共同参与。
2.班级公约的内容要大家照着去做。
三、小组讨论班级公约的内容。
四、修改班级公约的内容。
五、公布班级公约的内容。
篇15: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明买了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一个足球9元,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元?
4、有70名游客来北京旅游,有5辆面包车,每辆车上坐8人,其余的游客坐大客车,坐大客车的游客有多少人?(旅游中要注意环保)
指名学生解答
二、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第1题:指名学生看图说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解答格式。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读题说题意后列式解答。
第4题:让学生读题说题意后列式解答。
第5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脱式完成。
第6题:说题意,列综合算式完成,集体订正。
第7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独立完成订正。
第8题:读懂题后,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解题过程。
三、总结:根据练习情况加以总结。
篇16: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在列表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节课知识,将为学习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例题从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信息,分两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条件并进行整理,通过呈现表格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随后学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第二个问题。
2、在练习中安排了与例题结构相同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有大部分同学想不到方法,要从小明的信息算出单价,再用除法求出小军能买多少本。这是本节课的障外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并整理信息,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篇17: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老师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
出示,指名回答。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1.师:这不,最近老师家正搞装修,先在客厅铺一些地砖,但是该买多少块地砖呢?孩子们你们能帮帮忙吗?
2.生质疑,提条件。
3.(出示情境图)师:工人叔正在测量呢,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读条件。
4.教师出示示意图。照这样铺下去,多少块就铺满了呢?怎样解决呢?学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师:这样行吗?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交流
1.请小组成员上台板演成果。全班交流。
2.验证。
师:谢谢大家替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是这200块中到底算对了没有?怎样验证呢?
3.小结。
(1)师:再遇到这类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谁能总结一下?让学生明确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答。
(2)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4、练习
师:老师的厨房也想铺上地砖。(出示题)你能发现给出的数据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明确这次是直接给出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到底需要多少块地砖呢?独立列式解答。
三、目标检测
1、出示检测题。
2.结果反馈。请一个学生说正确答案,做对的给自己打3颗星。
3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8: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呈现问题。
(1)}出示“原来的”两杯果汁,并出示条件“两杯果汁共400毫升”。
提问: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发现不仅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样多。
(3)回顾操作过程,出示例题中条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图,提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2.解决问题。
(1)提问: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后,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2)小组讨论:知道了现在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3)在学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时,追问: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学生画图后,组织展示、交流,并相机呈现教材提供的第二组示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再倒回去”后,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增加了40毫升;乙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减少了40毫升。
(5)小结:看来“再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原来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3.填表回顾,加深对“倒过来推想”的体验。
(I)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将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要求边填边想表中的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2)提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揭示课题并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后,再要求说说题目的大意。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2.在学生讨论后,指出:可以按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出示下图:
原有?张一—→又收集了24张一—→送给小军30张一—→还剩52张
提问:你能根据上图再说说题目的大意吗?要求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
3.明确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后,提出:你能仿照上图的样子,表示出“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吗?
学生尝试画出倒推的示意图后,出示下图:
原有?张←一一 去掉收集的24张←一一 跟小军要回30张←一一 还剩52张
要求根据上图写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结果,再让学生综合“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列式解答。
4.要求学生根据答案和“小明邮票张数”的变化情况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
5.引导反思: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三、应用巩固
出示“练一练”,学生各自读题。
提问:你打算运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表示这样的意思吗?
学生解题后,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推想的过程。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篇19: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公开课教案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战略》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目标:
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实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在对解决问题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时反思中,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战略。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解决问题的战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想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学校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
(1)同学画图(2)对比交流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学校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局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局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方法让大局部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
(1)同学画图, (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同学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局部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画图能协助我们考虑……)
三、再次体验
1.出示第三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前操场。因为要造“牡丹公寓”,宽减少了10米,这样前操局面积就减少了400平方米。现在前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同学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身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协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战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战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同学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同学口答,再出图列式)
(3)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学校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局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同学猜想。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同学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想,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2.出示第五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假如这个操场的长增加20米,或者宽增加1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同学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同学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战略”,你有什么收获?
★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数豆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合集19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的与复习》优秀教案2023-02-1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022-12-12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2023-05-13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一)》的教案2023-11-09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04-24
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2023-09-2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3-03-16
三年级下册《我们一起去游园》数学教案2022-10-1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10-08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