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

时间:2023-05-13 08:24:00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共20篇)由网友“管理人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

篇1: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

有关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

教学内容:

相应的补充题,练习十五的10---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第类型及解题步骤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2、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有哪些类型?(出示课题)

二、解决问题类型

1、简单应用题的类型

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

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

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

(1)归一问题

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台拖拉机2.5小时耕地2公顷,照这样,这台拖拉机耕完4.8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归总问题

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其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装9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行程问题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①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

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

篇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个)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34-30=4(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篇3: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本单元教学转化的策略。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本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例2在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时应用转化策略,进一步体验转化的意义。要指出的是,与前几册教材教学的倒推、置换等策略相比,转化策略的应用更为广泛,两道例题与练习十四涉及的数学内容也更丰富。本单元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回忆经历过的转化活动,初步感悟转化。

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虽然经常进行转化,但是他们对转化活动的体验还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例1通过回忆曾经进行过的转化,引导学生体验转化。首先比较方格纸上两个图形的面积,这两个图形都不是简单的图形,直接看出面积是不是相等有困难,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面积很麻烦。如果把两个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就能从转化后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知道原来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变形,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然后回忆以前学习中曾经进行过的转化,除了探索图形面积公式时的转化、计算小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学生还能想到许多具体的事例。通过回忆和交流,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从而主动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试一试引导学生把1/2+1/4+1/8+1/16转化成1-1/16计算。学生看到原题会想到先通分再相加,为了促成转化,教材提出把原来的算式转化成另一个算式的要求,并给出图形帮助转化。教学这道题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启发下,独立进行转化。二是在交流时展开转化的思考过程,要数形结合解释图意,图中的正方形表示1,1/2+1/4+1/8+1/16的和就是正方形里涂色部分的大小。还要突出算式转化是根据涂色部分的大小等于1减空白部分的差进行的。三是体会把原题转化,使计算简便了,让学生带着对转化的良好体验进行练一练的练习。

练一练的关键是理解右边图形右上方的折线的长度等于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可以通过折线中的4条线段分别向右或向上平移帮助理解。在小组里说说解题的策略,交流转化策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具体应用,体会转化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了。

2.转化要利用概念进行推理。

例2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按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教学的解题思路,设女生有x人,男生就是2/3x人,可以列出方程x+2/3x=35解答。如果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3/5,那么,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算式353/5能很快算出女生人数。教材预设学生主动想到这样转化是有困难的,所以指出了转化的方向:如果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让学生在已知美术组的人数,求女生人数这个问题情境中体会这样转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具体的转化活动,凭借对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的理解,或是把2/3看作男、女生人数的份数关系,或是把2/3看作男、女生人数的比,都能通过推理得到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3/5。练一练把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的5/8理解成美术组人数和合唱组人数的比是5∶8,就能转化成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8/5,于是不再用列方程的方法,而利用分数乘法较快地算出合唱组的人数。

需要再次指出,例2和练一练都先向学生提示转化的方向,再让他们开展具体的转化活动。这就表明,教学不以这些分数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为目的,而是以体会转化策略,培养推理能力为教学要求。

3.在丰富的题材里灵活应用转化策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转化策略,练习十四选择了丰富的题材,引导学生进行转化。

第1题是解决问题方法的转化,从数出比赛的场次到算出比赛的场次。在16支球队比赛的示意图上,不仅可以数出一共要进行15场比赛,还能看到第一轮先进行8场比赛淘汰了8支球队,第二轮再进行4场比赛淘汰4支球队,第三轮又进行2场比赛淘汰2支球队,最后进行1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即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从而理解16支球队中只有1支球队是冠军,其他15支球队都要先后被淘汰,所以一共要进行16-1=15(场)比赛。照此类推,64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进行64-1=63(场)比赛。

第2、3题是图形保持面积不变或周长不变前提下的形状转化。第2题的第三个图形稍难些,如果像下图那样,分别绕A点和B点把两个直角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转化后的涂色部分刚好占10个小方格,是正方形的10/16即5/8。

第3题的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正好与半径4厘米的圆的周长相等,下图是转化时的思考。

第4~6题是数量关系的转化。第4题如果把第一堆的黑子与第二堆的白子互换,那么第一堆就全部是白子,第二堆全部是黑子。第5、6题在图形的帮助下,进行分数的转化困难不会很大。和例2一样,这两题的转化方向是由题目提示的。

篇4: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1。

【教学目标】

1.会进行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说,针对性地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教学例1

(1)了解跑得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比赛吗?乌龟、兔子和小狗它们三个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瞧,比赛开始了。

课件播放:第一次比赛情景,并出示比赛成绩表。乌龟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

教师:谁得了第一?为什么?

小结:谁跑得快,谁用的.时间就少。当时间的单位统一时,我们很容易看出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教师: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们三个又进行了一次比赛。

课件播放:第二次比赛的情景:小兔中途睡着了。

教师:同学们,猜一猜,它们谁跑得快,可能最先到达终点呢?(学生自由说,教师结合情景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到底谁跑得快?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乌龟:我跑了1时。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

教师:听了它们的话,到底谁跑得快呢?好比较吗?你能想出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谁跑得快吗?

(3)组织交流汇报

教师:谁来说给大家听?

学生:1时=60分,120秒里面有两个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乌龟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小结:当时间的单位不统一时,我们不容易直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如果把单位换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2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判断对错。

①2分7秒=27秒

②1时25分=125分

③90分=1时30分

(3)比一比。

①谁跳得快?在( )里画?。小红跳100下绳用了40秒。( )小兰跳100下绳用了1分5秒。( )

②谁拍得快?在( )里画?。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 )小刚拍100下球用了65秒。( )

③谁踢得快?在( )里画?。小丽踢100个毽用了120秒。( )小江踢100个毽用了1分25秒。( )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绩,请给他们排名次。姓名小刚小红小丽小明小勇时间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篇5: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 复习: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30根小棒,右边摆了5根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列式是30+5=35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 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第4题 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人教版数学教案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人教版数学教案三:《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 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

5+23 4+64 56+30 8+5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知学习

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5题,(学生同桌说一说发现)。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6题,集体订正。

3、小医生,把错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54+7=51 36+7=42 7+24=94

4、游戏:小小邮递员,练习十一的第9题。

四、拓展练习

1、游戏夺红旗。

(1) 连续加7

28→□ →□→□→□→□

(2)连续加8

14→□ →□→□→□→□

2、数学乐园。

从10、20、30、40、50、60、70、80中,写出和相等的一组算式。

□+□=□+□

□+□=□+□

□+□=□+□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26+8 = 5+37 =

想:先算( )加( )等于( ) 想:先算( )加( )等于( )

再算( )加( )等于( )。 再算( )加( )等于( )。

2、在正确得数的( )里打“√”。

35+9={34 44() 49( )}

6+27={87() 43() 33( )}

7+53={60() 50() 75( )}

3.计算。

40+30= 6+82= 76+6= 56+4=

47+2= 69-40= 82-10= 30+4 =

32+9= 57+7= 9+71= 80-30 =

人教版数学教案四:《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挂图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聪明。有信心战胜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2、那同学们可要做好准备,看看它们出了哪些什么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小小神算手。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闯过了喜羊羊的第一关。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小小玩具店。

五一期间,喜羊羊的玩具店开张了,懒羊羊也来到了玩具店,想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出示玩具)可是懒羊羊在买玩具时却遇到了问题。(出示喜羊羊说的话,生自由读一读)你们能不能帮助他?那么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这道题你会算吗?应该怎样算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给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讨论,师参与讨论)

2、汇报交流算法。

3、同学们真聪明,也非常的有爱心,用自己的学具帮助懒羊羊解决了问题,自己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真不简单。

4、巩固练习:书本练习十第1题

57-3= 99-6= 89-7=

65-4= 48-5= 26-2=

5、美羊羊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愿意帮助她吗?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算式)

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7、汇报交流算法。

8、练习:(书本练习十二第2题)

30-10= 50-20= 76-40=

38-10= 57-20= 95-70=

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

1、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懒羊羊遇到的问题,大家比较一下, 35-2=33,35-20=15这两题一样吗?(生:不一样。)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把35分解成30和5,减一位数从个位上减,减整十数从十位上减。)

2、小结: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

四、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那就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好吗?

前两天,我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带了10元钱,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吗?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谢谢你,明天我就再带上16元钱去买这本书。

你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战胜了喜羊羊,而且还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真是令人佩服!

2、玩“爬楼梯夺智慧星”的游戏。

教师任选两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口令同时接力做题,先做完的小组拔智慧星。

(先选出一名学生当主裁判,其余学生当副裁判,然后请参加比赛的两组同学做好准备,按要求进行比赛。最后由主裁判带着大家集体订正,评议)

五、分享收获,感受快乐

这节课你们表现的这么出色,学得又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篇6: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试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试题

一、填空。

1.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某计算机在1秒钟内能进行7050064000次运算,横线上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2.在14、1524、74、912四个数中,分数单位相同的是( )和( ),相等的分数是( )和( )。

3.4吨50千克=()克1.45小时=()小时()分

4.一桶果汁倒出25正好是200克,如果倒出这桶果汁的60﹪,还剩()克。

5.甲乙两数的比是2∶5,乙数与甲数的差是10.5,乙数是()。

6.一堆货物重4吨,如果每次运走它的14,()次可以运完;如果每运走14吨,()次可以运完。

7.25的分母加上15,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8.如果a+1=b(a、b都是自然数,且不等于0),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000,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地相距4.5厘米,A、B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10.一根钢管长35米,重120吨,平均每米重()吨,平均每吨长()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一个自然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所有的真分数都比1小,所有的假分数都比1大。()

4.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那么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是1:2。()

5.某班有学生34人,在一次竞赛测试中,未达标1人,这个班学生的达标率是99.9﹪。()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215B.17C.913D.312

2.电梯上升—3米表示()。

A.电梯上升3米B.电梯下降3米C.电梯下降—3米

3.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3cm、3cm和3cmB.1cm、2cm和3cmC.6cm、8cm和9cm

4.真分数乘假分数,积()真分数。

A.大于2B.小于4C.等于0D.大于或等于无数条

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小2倍,体积()。

A.不变B.扩大4倍C.扩大2倍D.缩小2倍

四、计算题。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2.5×1.25÷1323763÷7+17×2663

17-16.8÷(1.8+7.2×112)0.65×101-65%

2.解方程。

1.3x-0.8x=613x+4=12x

3.列式计算。

(1)甲数比乙数多60,乙数是甲数的25,甲数是多少?

(2)一个数减去它的14后得24,这个数是几?

五、看图操作,回答。

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自来水厂要从水库取水,取水管道怎样铺最短,请在图中画出来。

②自来水厂到城区的送水管道经测算最短是2000米,请你测算:自来水厂到水库的取水管道最短需多少米?

六、解决问题。

1.

2.小红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3.“元旦”商场搞促销活动,小明花350元买了一台复读机,比原来便宜了50元,复读机的价格降了百分之几?

4.某市出租车起步价7元(路程在3km以内),超过3km的路程,每千米1.2元。小华坐出租车从家去新华书店,一共付了车费21.4元。小华家到新华书店大约有多少千米?

5.学校操场的跳远场地是一个长方形沙坑,长6米,宽1.8米。

共需要黄沙多少吨?

篇7: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知识点

1、数与代数: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旳基础知识;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旳四那么运算;

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旳估算;

会使用学过旳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会解学过旳方程;

养成检查和验算旳适应。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旳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旳进率,能够进行简单旳改写。

2、空间与图形:

掌握所学几何形体旳特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旳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所学旳简单旳画图、测量等技能;

巩固轴对称图形旳认识,会画一个图形旳对称轴,巩固图形旳平移、旋转旳认识;

能用数对或依照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旳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旳知识,并能应用。

3、统计与可能性:

掌握所学旳统计初步知识;

能够看和绘制简单旳统计图表;

能够依照数据做出简单旳推断与预测;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旳可能性;

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旳实际问题。

数学奇偶数性质

1、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3、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4、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5、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偶数;算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

6、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

7、奇数的平方除以2、4、8余1。

8、任意两个奇数的平方差是2、4、8的倍数。

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

1、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画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特别注意:画高时,请注意;虚线、垂直标记、和名称

篇8: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试题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77%+1.33=20×70%=70÷1.4=19+35%=(0.18+9)÷9=

10-0.09=45÷90%=50%÷6=12.6-1.7=200×(1-40%)=

2.解方程(6分)

χ-65%χ=7049+40%χ=89x-25%x=12

二、填空:(21分)

1、÷()==()%==()成()=()折

2、5千克减少()%后是3千克。比80米少20%的是()米。

3、甲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是乙数的()%。

4.六年级某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那么男生占女生人数的()%。

5、某水泥厂3月份生产水泥300吨,超过计划60吨,3月份超产()%。

6.最小的质数比最小的合数少()%。

7.李阿姨看中了一套套装原价1000元,现商场八折酬宾,李阿姨凭贵宾卡在打折的基础上又享受5%的优惠,她买这套套装实际付()元。

8.小红把3000元钱存入银行2年,按年利率3.50%计算,到期时她可得到利息()元。

9.一件衣服原价200元,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元。

10.一根绳子8米,把它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11.50克盐溶解在200克水中,盐占水的()%,盐占盐水的`()%,水比盐多()%。盐比水少()%。

12.从甲地到乙地,客车行需要8小时,货车行需要10小时,客车速度比货车速度快(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测验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2分。)

1.把整体“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30份的数用分数表示是(),用百分数表示是()。

2.34.7%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写作:()。

3.五(2)女生人数占全班的47%,该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4.在500件产品中,有25件不合格,合格率是()。

5.某班今天到校人数是49人,缺1人,这天该班的出勤率是()。

6.五(1)班在植树节时植树200棵,有196棵成活,这些树的成活率是( )。

7.有一批衣服,9月份卖出了,10月份卖出了28%,两个月一共卖出了()%。

8.=()÷()=()%=()(填小数)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出勤率是99%,就一定表示有99人出勤。

()2.用105粒种子做实验,有100粒发芽,发芽率就是100%。

()3.400吨是800吨的50%。

()4.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的女生人数都占本校学生总数的49%,这两个学校的女生人数一定相等。

()5.把20克盐溶于100克水中,这时盐水的含盐量是20%。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下列几个数中,最小的是()。

A、33.3%B、C、0.33D、3

2.甲数是乙数的80%,若甲数是40,那么乙数是()。

A、80B、3200C、60D、50

3.一本书共200页,看了20页,还剩()%没有看。

A、180B、80C、90D、无法计算

四、按要求作答。(共34分)

1.把表填写完整。(8)分

百分数125%

分数

小数0.45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9分)

30×30%=8×25%=80%×90%=

30÷30%=8÷25%=60×(1-40%)=

60÷(1-40%)=48÷(1+20%)=-25%=

3.解方程。(12分)

20%y=30χ+χ=60(1-55%)m=90

4.合理包装。(5分)

将如下图这样的三个饼干盒包成一包,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三、判断题(5分)

1.一批产品有95件合格,5件不合格,合格率为95%.()

2.一个数除以25%,等于这个数缩小4倍.()

3.一条公路已经修了60%,已修与未修的比是3:2。()

4.甲数比乙数多20%,那么乙数比甲数少20%。()

5.有101粒种子,全部发芽,发芽率为101%。()

篇9: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试题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2分。)

1.把整体“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30份的数用分数表示是(),用百分数表示是()。

2.34.7%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写作:()。

3.五(2)女生人数占全班的47%,该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4.在500件产品中,有25件不合格,合格率是()。

5.某班今天到校人数是49人,缺1人,这天该班的出勤率是()。

6.五(1)班在植树节时植树200棵,有196棵成活,这些树的成活率是()。

7.有一批衣服,9月份卖出了,10月份卖出了28%,两个月一共卖出了()%。

8.=()÷()=()%=()(填小数)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出勤率是99%,就一定表示有99人出勤。

()2.用105粒种子做实验,有100粒发芽,发芽率就是100%。

()3.400吨是800吨的50%。

()4.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的女生人数都占本校学生总数的49%,这两个学校的女生人数一定相等。

()5.把20克盐溶于100克水中,这时盐水的含盐量是20%。

篇10: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4)练习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

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

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

篇11: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8和9的组成P55 P60 3、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准备:

星星,课件

一、引入

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如果是你会怎样分呢?

学生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

二、新授

1、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学生互相读8、9的分组成

3、做游戏

4、猜数

5、拍巴掌

6、小猴跳

三、练习

1、P55做一做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2、P60 3 4 5 6

3、小黑板出示

4、成找朋友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篇12: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填括号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探索和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

2、熟练根据数的组成填出未知加数

3、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难点:

能正确准确填出未知加数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课件出示

2、猜数

老师手里拿了5个☆,左手要拿几个才能组成10个?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都很聪明,今天我们就到商场去看看吧

1、P70课件出示盒子,看这个盒子里有几个格子?

售货员阿姨要往盒子里放钢笔,你能算出还要放几支才能放满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算式

7+( )=10 你是怎么想的?

2、看这里要摆小旗

已经摆了6面,还要摆几面才是8面?

6+( )=8

三、练习

四、做一做

课件出示

1、那这个盒子里还差几个?谁能列出算式?

这里墙上需要挂水壶,你能很快地列出算式吗?

2、看图片,还要画几个呢?

五、作业P71练习十1-3

篇13: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9加几,96-9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篇14: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9~60页例1及第60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先进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动,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进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动,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其异同,帮助学生理解有剩余的情况,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够准确求出余数。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运用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学习。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描写法:周末小熊打算请2个好朋友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共3人,他想请大家一起吃草莓。可是他打开冰箱一看,发现只有7个草莓,3人怎么分7个草莓呢?他很苦恼。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苦恼吗?谁能来说一说?(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品析:把教材中的情景进行了改编,增加了课堂的趣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导入法:请同学们拿出10个小圆片。

①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②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

(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能分,有的说分不出来)

这样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品析:活动导入,让学生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思考没有刚好分完怎么办?于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随着老师的引导进入新知的学习中。】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能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课件出示6个草莓摆放的结果图: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品析: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①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②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③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①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②教师板书规范写法:

7÷2=3(盘)……1(个)

余数

③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写法:首先在等号的右面写商,然后点上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

④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①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呈现下表。

分的物品 几个一份 分的结果 算式表达

6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正好分完 6÷2=3(盘)

7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1(个)

【品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什么是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归纳: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数叫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质疑二: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讨论后总结: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你能帮老师简单总结一下刚刚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本节课中,我们明白了平均分后有剩余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也知道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一样。”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我使用故事导入,通过小熊分草莓招待客人,草莓有剩余的情况,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余数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余数的意义。

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出示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分一分,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这样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1)

7÷2=3(盘)……1(个)

余数

第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2)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61页例2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主要是运用计算和对比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操作实践法:如果摆1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么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个)。

学生动手实践,得到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

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算式

8根 8÷4=2(个)

9根 9÷4=2(个)……1(根)

【品析:在实践操作中,学生情趣盎然,积极参与,并把操作结果一一记录,为下一步观察、比较、分析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故事描述法:孙悟空开了一家眼镜店,给人做镜框,他做一个正方形的镜框用4根铝合金条。8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9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1根;10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2根;11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3根……真有趣,孙悟空的眼镜店里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我们今天就跟孙悟空一起探究这些有余数的除法里有趣的数学问题——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品析:把用小棒摆正方形编写成孙悟空做镜框的童话故事,大大增加了课堂情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8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5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2、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①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②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

③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④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3)教师小结并板书:

余数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余数<除数。(板书)

【品析:充分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实践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更深刻。】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篇15: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挂图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他们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聪明。有信心战胜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2、那同学们可要做好准备,看看它们出了哪些什么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小小神算手。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闯过了喜羊羊的第一关。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关:小小玩具店。

五一期间,喜羊羊的玩具店开张了,懒羊羊也来到了玩具店,想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出示玩具)可是懒羊羊在买玩具时却遇到了问题。(出示喜羊羊说的话,生自由读一读)你们能不能帮助他?那么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这道题你会算吗?应该怎样算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给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讨论,师参与讨论)

2、汇报交流算法。

3、同学们真聪明,也非常的有爱心,用自己的学具帮助懒羊羊解决了问题,自己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真不简单。

4、巩固练习:书本练习十第1题

57-3= 99-6= 89-7=

65-4= 48-5= 26-2=

5、美羊羊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愿意帮助她吗?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算式)

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7、汇报交流算法。

8、练习:(书本练习十二第2题)

30-10= 50-20= 76-40=

38-10= 57-20= 95-70=

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

1、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懒羊羊遇到的问题,大家比较一下, 35-2=33,35-20=15这两题一样吗?(生:不一样。)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把35分解成30和5,减一位数从个位上减,减整十数从十位上减。)

2、小结: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

四、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那就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好吗?

前两天,我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带了10元钱,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吗?谁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谢谢你,明天我就再带上16元钱去买这本书。

你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但战胜了喜羊羊,而且还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真是令人佩服!

2、玩“爬楼梯夺智慧星”的游戏。

教师任选两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口令同时接力做题,先做完的小组拔智慧星。

(先选出一名学生当主裁判,其余学生当副裁判,然后请参加比赛的两组同学做好准备,按要求进行比赛。最后由主裁判带着大家集体订正,评议)

五、分享收获,感受快乐

这节课你们表现的这么出色,学得又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篇16: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 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

5+23 4+64 56+30 8+5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知学习

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5题,(学生同桌说一说发现)。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6题,集体订正。

3、小医生,把错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54+7=51 36+7=42 7+24=94

4、游戏:小小邮递员,练习十一的第9题。

四、拓展练习

1、游戏夺红旗。

(1) 连续加7

28→□ →□→□→□→□

(2)连续加8

14→□ →□→□→□→□

2、数学乐园。

从10、20、30、40、50、60、70、80中,写出和相等的一组算式。

□+□=□+□

□+□=□+□

□+□=□+□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26+8 = 5+37 =

想:先算( )加( )等于( ) 想:先算( )加( )等于( )

再算( )加( )等于( )。 再算( )加( )等于( )。

2、在正确得数的( )里打“√”。

35+9={34 44() 49( )}

6+27={87() 43() 33( )}

7+53={60() 50() 75( )}

3.计算。

40+30= 6+82= 76+6= 56+4=

47+2= 69-40= 82-10= 30+4 =

32+9= 57+7= 9+71= 80-30 =

篇17: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美丽的风景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地形地貌,河流湖泊,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创造了魅力永存的杰作。而这种用文字记录留存下来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密西西比河两岸艳丽的原野风光。

1、介绍作者:夏多勃里昂是法国19世纪颇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法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不仅在作品中带有浓厚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创立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基础。著有小说《阿达拉》《勒内》和散文集《墓畔回忆录》《美洲游记》等

2、介绍相关知识:北美洲最长的河流,主要源出美国明尼苏达州的西北部艾塔斯卡湖,从右岸的支流密苏里河源头算起,全长6262公里,居世界第四位,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非洲的尼罗河,中国的长江并称为世界四大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易读错写错的字

旖旎 长髯 逶迤 踌躇 攀缘 棕榈 酩酊

啁啾 熠熠 哞哞 蹒跚 藤蔓 俯瞰 踯躅

鸟喙 咂咂 喇叭

2密西西比河总体特征是什么?描绘的重点在哪里?并分别概括密西西比河西岸和东岸的风光特点。

明确:风光旖旎。重点在东岸。西岸草原广阔无垠,牛群在草原上漫游,万籁无声。东岸有杂处一堂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数木,给这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的动物,有一片躁动和聒噪,热闹非凡。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析

在作者的笔下,万物都是那样的富有生机,悠然自得,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这么多用文字构成的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呢?

明确:1西岸风光: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品析)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数千头野牛徜徉漫步,这时一只老野牛越过波涛,钻进河心小岛的草丛里……

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 2东岸的丛莽: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

提示:“各种树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交错、攀缘、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耸立、俯瞰……”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来。

3东岸的形态各异的动物: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蜂鸟……”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

4聒噪的声音: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提示)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合作探究

学生们分析的很精彩,由此我们知道了,要想把景物的特征描写好,需要用什么技巧呢?

明确:1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要经过揣摩,融入真切的感受,才能使那些比喻,拟人活灵活现,生动传神。

2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3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

4抓住事物的特征。

我们都要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文章都是表情达意的,这篇游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主题思想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根据自己的切身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奇伟和壮观。无论是广阔无垠的草原,还是热闹的丛莽,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当堂背诵

(六)、交流美文 把你写的美景与同学交流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美词佳句

2完善你的作品,成为一篇写景散文

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字数500左右

篇1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2?积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学生:了解丰子恺其人,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设计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的景色,回忆从前学过的写黄山风景的课文。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第一题,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3?给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黄山松为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回顾全文

板书:

生命力顽强

一心向阳光

强大团结力 黄山松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19: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先分析后下结论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激励学生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教学难点

理解荀子所述的“言”和“行”之间的关系,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智慧。

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且强调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这方面从孔子开始就有许多名言,至今流传在老百姓的口头上,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亮点。如,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听其言而观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踏实做事,从自己做起,是超越时间空间的“通行证”;能做之人永远是国宝、家宝、单位之宝等。本文阐述的道理也是如此。教学时,在引导扫除文字障碍,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启发点拨学生围绕作者的四种态度,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体会作者所述的“言”和“行”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大语文教学观,着力引领学生熟读精思,沟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唤起体验和感受,逐步将先哲智慧化为自身的精神养料,同时,激励学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由言善行恶的大贪官成克杰说起,激发学生从文中找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的态度,让学生明白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很切近。

速读,指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国妖)的态度:“除”

用身边大贪官的事例导入,激发兴趣,并用课文中先贤的评价例证,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为课文学习投入情感准备。

整体感知

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

默读、诵读,疏通课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和脉络结构:课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再分别表明四种态度。

用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宏观语境,进而把握微观语境,这是阅读感悟的第一步。

研读探究

针对“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这样依次排列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有许多名言阐述这个道理,请学生讨论补充。

针对晏子对 “言”和“行”的四种表现所持的不同态度,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智慧。

诵读,质疑,讨论。参考提示——

对于“言”和“行”的四种表现的排列,晏子强调的原则:“行”是最重要,且强调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所以四种表现的依次排列是“等而下之”的。

晏子对于四种表现所持的态度可谓爱憎分明:“不能言”而“能行”的人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人,虽然各有长短,但毕竟也是可用之才,都值得“爱”和“任”;最值得发自内心敬重的是既“能言”又“能行”,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言善”而“行恶”的人,如成克杰之流,欺骗性大,流毒之深,应该铲除。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围绕关键词“表现”和“态度”,精心设计几个有坡度的问题,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经过研读、质疑、讨论、感悟等环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文章阐述的道理也能逐步了然于心。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个招纳人才的人,面对“不能言”而“能行”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两种人,你会作出如何的选择?为什么?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讨论、交流。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既强化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又是对其进行发散思维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课后作业

布置写一则短文,谈谈对“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这句名言的感受。

回家完成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激励学生刻苦“修身”,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思路点拨

此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情况:能言、能行(国宝);不能言、能行(国器);能言、不能行(国用);言善、行恶(国妖),再分别表明自己的敬、爱、任、除等四种态度,脉络清晰,文字障碍较少,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反复诵读,能够把握大致内容。但学生要真正理解其阐述的深刻道理,却不易。教学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实例来辅以说明,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如,对“国器”、“国用”和“国妖”可以这样理解:“国器”往往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虽然他们不会头头是道、天衣无缝地长篇大论,然而却是以不善辞令、多做实事、身体力行、踏实苦干来处世立命的,他们是真正默默无闻的实干家;“国用”是有思想、有主见、有韬略,懂策略的士人,他们在总体上来看,是“谋士”角色;“国妖”则表现为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言善行恶,伪善真恶,有时大奸似忠,道貌岸然,其实是一伙奸滑小人,无耻歹徒等。

练习举隅

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①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行②国器也 器③国用也 用

④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敬 爱 任 除

2、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种“马论”:苦了当牛做马,肥了溜须拍马,亏了单枪匹马,牵就害群之马,冷落千里宝马。对于这种似乎很偏激的说法,你是怎么看的?

3、有人说,现代社会需要善辩之才,会说就行,对此,你是如何看的?

篇20: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背诵课文。

2、简单了解荀子生平。

3、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例,用语言表达对人的启发中“言”与“行”的看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荀子的生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交流信息

揭示课题。

1板书:言行一致,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2引出中国古代有个名叫荀沅的人就在《口能言之,身能行之》中提出类似的现象。

板书: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1齐读板书。

交流各自理解。

2齐读课题后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用成语作引子导入本课的主题。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

二、学习课文

理解内容

1过渡:那么荀子是怎样说的?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提问:荀子根据什么标准,把人分成几个阶段?对这几种人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3思考题:假如你是一个广纳人才的人,面对“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和“口能言之,身不能行”,这两种人,你会作出如何的选择?为什么?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集体交流。

3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显文章的能力。

创新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悟。

三、熟读背诵

增加积累

1谁能看着板书,把课文背出来?

2请各学生尝试。

1准备试背。

2积极参与。

设置铺垫、降低难度,使学生参与,应当完全背诵积累。

四、送你两句话

板书荀子的两句话: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抄录。

2齐读并试背。

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一年级下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的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试卷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灭鼠能手》的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除法》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共20篇)】相关文章: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10-26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3-10-27

北师大三年级第五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一只小鸟》教案2023-03-18

第六课时百分数练习课(练习六)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2023-09-08

小学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022-04-30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教案2022-06-01

第六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2024-01-08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研组计划2024-05-17

第六单元: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2023-10-26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计划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