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3-03-16 07:41:1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18篇)由网友“江湖扁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第3——4页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两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教师要多留意学生喜欢的方法是否有变化,思维层次是提高还是降低,以便以后在教学中注意。

可进行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纠正。

一、做p3: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

1、尝试计算14-9和12-9

2、组织交流算法。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哪些用在自己方法做起来感到困难的学生向别人学习,调整算法。

3、指名汇报。

4、电脑演示强化计算的破十过程。

二、做p3:2让学生先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看能发现什么。

三、游戏:跳树桩。(以4人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2人一组,1人拿着数字卡片9,分别放到树桩上,另一人算,算好一题再跳下一题,看哪组快,再轮换另一个人拿)

四、过关检查。

P3:4(限时2分钟)对于2分钟内完成,又基本对的学生予以过关,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课后抽查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五、做p3:5:

讨论一下两步计算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再开始独立完成。以同桌互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校对。

六、分组比赛

(青蛙跳)p4:6

七、看图列式(复习图画问题,先表述图意,再列式解答,说说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八、做p4:8

(先数一数,再填一填,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九、作业:

用11、12、13、14、15、16、17、18减9,看一看得数与个位比一比,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会这样,与家长交流。 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篇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你们打算怎么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1.学生交流汇报

2.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5.教师说明: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2)教师提问:

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二)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特别强调:灯笼是三个为一组。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重复排列)

(三)反馈练习

1、动脑练习:(课件出示)

(1)、说一说:图中缺了3个小朋友,你知道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吗?(学生讨论,指明回答。)

(2)、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指明回答)

(3)、说说身边的规律。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动手练习:

(1)、第一关:画一画并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拿出1号作业纸,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交流)

(2)、第二关:圈一圈,完成在2号作业纸上。(展示交流)

(3)、第三关:涂一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涂色,完成P85的“做一做”。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3.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一)数学游戏

做动作,猜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每个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做了三组后,让学生猜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并说出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

(二)基本练习

练习二十第2题。

(三)提高练习

练习二十第1、题。

四、谈收获: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指明回答。)

全课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带给我们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做一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篇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设计说明

数100以内的数,是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在数数方面会陷入许多误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上述考虑,在进行教学时,突出了下面两个方面:

1.突出学具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法,理解数的意义,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通过一根一根地数,一捆一捆地数,不仅解决了数拐弯数的问题,还帮助学生认识到计数单位“十”的重要性。

2.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提出启发引导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深入理解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1数到20吗?

师用课件呈现学生数出的1~20各数。

师:今天数家庭里又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呈现小于100且大于20的数)

学生齐声读出这些数。

师: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比较熟悉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唤起学生对数数的记忆,同时读出100以内的更多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操作探究,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100。(出示教材33页百羊图)

师: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学生尝试说出羊的数量。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师:到底有多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10贴在黑板上),数数时,它能帮上我们的大忙呢!

师(在百羊图上圈出10只羊):我圈出来的是10只羊,现在你能数出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10只10只地圈一圈、数一数。

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培养学生的数感。

2.学习数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师:请大家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摆完后要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是21根小棒。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的摆法提问:你能看出是21根小棒吗?请了谁来帮忙?

生:能,请了10来帮忙,这是10根,这是10根,就很快地看出一共有21根小棒。

师: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几名学生回答)

3.学习拐弯数的数法。

师:现在我们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

指导学生数数。

当数到拐弯数时,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29添1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以此类推,39再添1是多少?4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49、59、69……99的后面一个数分别是多少?

篇4: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学重点:

第四课时:七巧板

(3)拼指定图形。

板书: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四课时:十几减8

第五课时 :十几减7、6

预习要求:

看一看课本第14页图中的内容,与小朋友说一说看懂了什么,试练习做一做的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7、6。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篇5: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单元学习重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单元学习难点:采用多种算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9课时

篇6: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是人教20xx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围绕第二单元已经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以提高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熟练掌握水平。整理和复习将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有序的分类、整合、提炼、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本人主要运用情景交际法、实物展示法、学生自主操作探究与教师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按照任务型的基本理念、课堂任务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人教20xx课标版是我校一直使用的数学教材,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宽阔,螺旋上升,发展合理。本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本课中表格式的归纳整理方法,在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中已经运用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合作探索。本单元结合上学期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充分体现了该教材以旧带新的编排特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探索与实践,加强观察、分析、整合、概括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我校位置地处珠海城北边缘,学生来自附近三个村子,还有超过6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学生能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他们倍加珍惜。我们的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奇,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学习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他们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在浓厚的兴趣、好奇下,他们更容易产生较强的表现、获胜欲望和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持续的学习动机。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认识到一年级学生的特性,教学设计做到充分、有趣,面向全体学生,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教材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安排了四项内容:第一、写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有算式;第二: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并在整理中发现横着、竖着观察及得数的规律;第三、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制作出退位减法表;第四、复习算法,运用减法表。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和评价联系方式,有个人评价、四人小组评价,并针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教学难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归纳和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分类整理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发展合作精神,体验探索的乐趣。

五、教具准备:

智慧教室平台、希沃系统、PPT、优教信使班班通、互动答题器、磁铁算式卡片45张、20以内退位减法表12张、学生写算式磁铁卡片每份25张,47份共1175张、作业纸47份。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数学王国中本单元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小精灵的到来并发出挑战,这样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入,符合学生喜欢动画、卡通的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达到不喧宾夺主但又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意图】以数学王国及小精灵的出现,形式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再到小精灵和学生们进行挑战,不仅能够回顾本单元旧知识,还能让学生们更专注,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真、获胜的心理。

2、迎接挑战,整理算式

⑴挑战一:写算式。

以小精灵之间对话的微课形式出示写算式的挑战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听小精灵的对话,生怕一不小心就听漏了一句。形式简洁,表达明了、清晰,吸引学生的注意。

挑战中小精灵2分钟时间写8个算式的设计,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设定的,2分钟内写出8个算式是学生们都能做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关的挑战中真切的获胜。

在“一2班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奖励的做法,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挑战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冲劲。

【设计意图】把“写算式”设计为挑战一,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写算式环节,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算式,明确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的特征,为接下来的“报算式”环节提供铺垫。

⑵挑战二:报算式。

教师手里拿着小精灵们写好的算式卡片在学生面前晃过,让学生意识到小精灵们写了好多算式,都迫不急待的想和小精灵们比比,这时“挑战二:比一比,谁写的算式最多”的出现,符合了学生急切比较、想要获胜的心情。

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报自己写的算式,老师随意粘贴在黑板上。这样设计是为之后算式卡片由“乱→有序、整齐”进一步加强了需要整理的意识和思维过程。

学生可能漏报和重复报的情况。出现漏报时,老师提示学生再找,并适时给予补充;出现重复报时,教师裁判“一2班队”因为重复,挑战失败。教师在“小精灵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奖励;最后教师故意留一道算式不报、不粘贴。

【设计意图】与小精灵比赛谁写的算式多,创设一个学生与小精灵争相比较、表现的学习模式:看得准、我敢比、我会说。这样的一个竞争模式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式特别有意义和有学习效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氛围;在“小精灵队”粘贴糖葫芦,与“一2班队”抗衡,强化比赛的激烈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故意留一道算式不粘贴的设计,还为“整理算式”环节埋下伏笔。

⑶挑战三:整理算式

①集体整理,形成减法表

黑板上随意粘贴的算式卡片给“整理算式”提供了必要的整理需求。让学生表达自己想到的整理方法(说清三点:第一、先看被减数或是减数;第二、再看减数或是被减数;第二、排列方向是横着排或是竖着排。如:先把被减数都是11的算式放在一起,再看减数,减数从小到大竖着排)。

紧接着让其上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被减数是11的算式,并对着已整理好的算式重述整理方法,其他学生看整理,听方法。教师接着提问“接下来该怎么整理?”并让两位学生上台整理被减数是12的算式并描述方法;“再怎么整理?”让两位学生上台整理13的算式;两位学生整理被减数是14和15的算式;两位学生整理剩下的被减数是16、17和18的算式。

上台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少了一个算式,教师马上询问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补充,教师现场补充书写卡片,交给学生粘贴。最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整理完成。

【设计意图】根据经验,学生有能力按一定的方法整理黑板上的“乱”算式,教师组织学生分步骤、按顺序上台整理。当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功体验,为孩子学习数学提供持续的动力。

“挑战三”中精心设计“漏卡片”环节,一个巧妙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为学生“合作整理”时出现缺卡片现象提供解决策略,还让学生明白“有错就改,有漏就补”的成长道理。

②合作整理,自制减法表

教师提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整理方法,根据经验及对学情的了解,学生能发现不同与黑板呈现的整理方法,教师对学生能想出不同的方法进行表扬,并组织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4人小组合作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快。(在学生小组合作期间,老师巡视,用平板拍摄学生整理过程,同屏展示)

整理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汇报其整理方法及制作出的退位减法表,教师用平板展示之前拍摄的小组相对应的减法表。

汇报结束后,教师适时道出第二小组的整理方法和书上一模一样。并请学生打开数学书24页,把书上的减法表补充完整。我们整理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这颗糖葫芦奖给大家!(在“一2班队”粘贴糖葫芦作为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制作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从集体整理到小组合作,再到回归书本,紧扣书本内容,让学生经历整理全过程。不仅呈现学生整理的思维过程,还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整理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体验分类整理的数学思想。

⑷挑战四:运用减法表

第一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在黑板上的减法表中随机点三道算式,学生说答案和计算方法,复习破十法、想加法算减法、连减法三种算法。

教师继续在减法表中随机点几道算式,全班作答。

再请一位同学连续答一组题(教师在减法表中指13-5=?13-6=?13-7=?13-8=?13-9=?学生能快速说出答案)。教师及时提问:算得这么快,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秘密?学生描述规律,教师适机表扬其在减法表中发现的第四种算法。

【设计意图】运用减法表第一关的设计,先让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帮助学生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再有意选择一横或一列算式进行计算,从减法表中发现第四种计算方法(多1少1),使学生初步感知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数学的逻辑美,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第二关:不用计算,你能完成蛋糕的制作吗?

屏幕显示“蛋糕”,第一层14-5=9,第二层14-6=8,第三层是14-7=?A.6;B.7;C.8

学生使用优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题器进行作答,老师通过“答题结果”的功能现场统计学生答题情况。

屏幕显示:-()=(),第四层应该填什么算式?请用答题器抢答,开始--

学生抢答。请抢中的同学作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学生通过一节课多个挑战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整理和复习的.要点。在运用减法表第一关的基础上,学生有意关注减法表中的规律。第二关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减法表中“多1少1”的规律。运用优教信使班班通的答题器进行互动,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既动了手指输入答案也动脑子去思考信息,又能产出成果。

第三关:卡片接力

屏幕显示11-2=?13-4=?教师使用优教信使班班通技术中“随机选人”的功能,点名学生回答。并道出这些算式的差都是9,可以用“=”连接。

15-6=?教师使用班班通技术中“趣味选人”的功能,点名学生回答。

接着提问: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还能找到差是9的算式吗?请学生填写在作业纸作答。作答完成后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粘贴算式卡片,卡片颜色与黑板上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不同。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算式其实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都有,你能找到它吗?让学生上台将这些算式卡片粘贴进减法表中,学生马上发现这些卡片都在最边,斜着看正好是一条线,并得出原来斜着看,表格里面的算式差都是相同的这个规律。

师:同学们,20以内退位减法表里还藏着许多秘密呢,留给你们下课后继续思考。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一节整理复习课完成,学生从一个热情高的教学环节静下来,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出差是9的算式,发现算式在表格中都是斜着排列的,揭示了更多的规律,深化减法表的运用。还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减法表的兴趣。让数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篇7: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风车,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图钉、小棒、纸

生2: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 师: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面了,是个老朋友了,请你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 师: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两条长边,你发现了什么?

篇8: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篇9: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篇10: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篇11: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717630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篇12: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位、基数、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教师小评。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教师给予评价。练习拨数、写数。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学生汇报: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写一写“22”。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一试。

(“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篇13: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八单元

课题

组织比赛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会把统计的结果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组织什么活动啊?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比赛,同学们想一想组织下面的什么活动好?出示:

踢毽子、跳绳、拍球、套圈

学生思考

自由发言

探究

1、怎样才能选择一个使大家都满意的活动呢?

2、让我们来统计一下

出示统计图

踢毽子 跳绳 拍球 套圈

3、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上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 )名学生。

(2)喜欢 ( )活动的人最多,喜欢( )活动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猜测他最有可能喜欢( )活动。

(4)你认为你们班最好组织什么比赛?

学生思考、讨论

在书上填空

15

巩固与拓展

1、调查本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整理后制成统计图。

2、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一共调查了( )名学生。

(2)、参加哪个组的人数最多?哪个组的人数最少?

(3)、唱歌组比美术组多( )人?

(4)、电脑组和手工组一共有( )人?

学生练习

15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统计,统计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用处在于可以直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非常直观。

今天有什么收获?

自由发言

3

板书设计

组 织 比 赛

踢毽子 跳绳 拍球 套圈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篇14: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会用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读题和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练习课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一、激发兴趣

1.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猫吗?原来,小猫家族有一个美丽的城堡,今天,老师将要带着小朋友们到城堡里游玩。想不想去?

在城堡里有很多数学问题等着考验大家,有信心接受考验吗?

(多媒体出示小猫城堡图)

2.小朋友们准备的怎么样了?看!小猫已经带着问题来迎接我们了。(出示课本第15页第4题)

13-5=19-10=11-3=

17-8=13-7=16-8=

15-6=10-2=14-5=

11-4=18-9=12-8=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讲评。

二、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15页第3题。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课本第15页第1题。

学生先说一说算是的意义,再在对应图上圈一圈,最后将得数填入方框中。

3.出示课本第15页第2题。

学生小组合作画一画,填一填。

4.出示课本第15页第5题。(课件出示第5题图)

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把椅子配1张桌子,还缺几张桌子?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和你的同桌一起合作完成这道题。

谁来把他们的做题方法和一下?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5.出示课本第15页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快。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6.出示课本第15页第8题。(课件出示第8题图)

从图上你能找出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信息?请你提出两个数学信息。

你会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观察,列式计算,教师再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三、拓展思维。

出示课本第16页第9题。小组比赛,看谁说的最多。补评: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3-5=819-10=911-3=8

17-8=913-7=616-8=8

15-6=910-2=814-5=9

篇15: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于我来说是堂遗憾的课,不得不说,同学们并没有在这节课中成长。会的依旧会着,不会的依旧不会,即便是我也想办法教了他们,可不会的还是不会。其实,这节课,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应该借助上学期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准备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同学们想办法得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其实这样的过程是有必要的,更易于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我想我必须再重新上一节动手操作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从实际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没有过程的学习,何来生成呀?

篇16: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划圆拼图。

2.在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教学难点:拼出有趣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象,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三幅图。

逐一展示三幅图画。

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

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人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今天还带来了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它们像什么。

(3)揭示课题。

这些同学的手可真巧啊!新|课|标|第|一|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同样能做出这么精美的手工制品。

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看看哪些同学在这我们节课上可以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拿出1号图形

(等边三角形)。

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折)

你是怎样折的呢?

(请学生陈述)

这两部分一样大吗?

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请一些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2)拿出2号图形

这是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圆)

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展示、汇报)

(3)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

生答

(师板书:一折,二剪,三比)

(4)请拿出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正方形)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

一样的两部分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

(可以横折,还可以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

(5)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面二部分。

展示不同的折法。

请一名学生上来剪一剪、比一比。

三、拼一拼

(1)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

(学生拼图)

(2)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3)展示学生作品。

请你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4)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

(5)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表蛙)的。

(6)请同不们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7)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一下。

四、自由创作

(1)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

(2)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

你有几种方法?

(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

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3)你还能剪、拼出什么有趣的图形吗?补评:

板书设计:

动手做(一)

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篇17: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微课内容简析】

“小兔请客”这一教学内容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五 单元 一课中的教学环节。 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 微课类型 】讲授类

【 教学目标 】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索并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教学流程 】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课件显示情景图,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引出课题 -小兔请客)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多媒体出示主题 图 1) : 你能 根据 图中的信息 ,能提出数学问题 吗 ?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

1 一共有几个盘子?

2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重点解决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

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 + 30 = 30或+ 20 =?

(4)师:那20 + 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用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 2捆小棒,再摆三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 + 30 = 50。

2 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表示2个10,再拨3个珠子,表示3个10,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3 因为2 + 3 = 5,所以20 + 30 = 50。所以20 + 30 = 50。

师:你喜欢那种算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学生相互交流。

2, 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图,学生说图意)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1) 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5捆小棒,再从5捆小棒中拿走1捆,还剩下4捆,也就是40根。

(2) 在计数器十位上拨5个珠子,再拨去1个珠子,剩下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3) 因为5-1 = 4,所以50-10 = 40。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减法算式中,每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0 + 30 = 50(个)50-10 = 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三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

我们 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篇18: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计情境。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七巧板王宫对外开放了,你们愿意随我一起去参观游玩吗?【演示课件“动手做(四)”】

小博士: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七巧板王宫,快随我来认识一下王宫的外观图吧、【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

小博士:这是一副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图形组成的、在七巧板王宫里,这七个图形就代表着七个不同的房间,里面充满了智慧和快乐,快随你们的老师一起去感受吧!

师:那就让我们先进入第一个房间吧,看看里面有什么奥妙?

活动二:你问我答。【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点击三角形2】

1、看七巧板图,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5号图是_____,______号图是三角形、

2、七巧板是由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______个正方形,______个三角形、

3、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

4、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小博士:小朋友,你们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吗?

〖设计目的:发散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借用问题为下一问题做铺垫、〗

活动三:我说你拼。【继续演示课件“动手做(四)”,点击三角形3】

1、你们能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吗?

练习十第一课时(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8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抽取问题》优秀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练习十一》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总汇十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数豆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数学三年级下册《气球装饰方案》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组成》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通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18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2-06-25

小学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案2023-05-1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022-12-1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2023-09-24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2023-05-13

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教案2022-05-07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2-11-16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的与复习》优秀教案2023-02-15

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设计2023-09-2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