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语文教案(共14篇)由网友“blanche520”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语文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955年1月26日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梳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诃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太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一、学习目标 :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二、学习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 :
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解决措施
通过合作研讨、分析总结解决
三、流程预设:
自主预习1
1、作者介绍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2、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
庸 碌 谀词 扶掖 枘 凿 相契 廓然无累 灰烬 涕泗横流 羲皇上人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搀扶;扶助。
枘凿:比喻不调协,格格不入。
廓然无累:指心胸开阔,没有牵挂。
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4、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第一则(1954年10月2日):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劝尉儿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则(1955年1月26日):写于儿子在音乐上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整体感知《傅雷家书两则》
(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
(4)、“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合作探究《傅雷家书两则》
1. 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2. 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3. 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4. 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想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5. 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首先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反思
上完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傅雷家书两则》这一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谈谈:
1、上这课时注意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尝试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在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教学,因为两则家书虽写作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但贯穿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则是一致的,且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了“坚强”的含义,即消沉失意时要坚强,成功得意时更要坚强,这样对学生来说,所获得的启示更全面。
3、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文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一片精神空间。九年级学生虽然只有14、15岁,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社会经验尚少,但经过引导,是能体会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的。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也不亦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想的肤浅理解。
4、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放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导他们去放映心灵的电影,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真诚的爱。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了那么多感人的画面时,我真正体会到了理解的重要性。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从《傅雷家书》中获得启示,利用多种方式与你的孩子交流,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的朋友。
5、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在此课的学习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课堂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篇2:傅雷家书两则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本文的作者 是上海南江人,
家、 家。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致力于法国文学因素的翻译介绍,译著有 部。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灰烬( ) 扶掖( ) 谀词( ) 枘凿( ) 腻味( ) 羲皇( ) 涕泗横流( ) 气冲斗牛( )
榫( ) 舐犊( )
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重( )覆辙 ( )然无累
自知之( ) 惊心动( )
4.下列词语中 “契”的含义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相接相契 B.金兰之契 C.丹书铁契
5.请默写两句与“家书”有关的古诗句。
(1)
(2)
(二)初读感知
1.从信的内容看,这两封书信分别写于什么时候(什么样的情形下)?傅雷在信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2.说说信中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同时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二、合作交流
(二)问题研究
1.联系两封信的思想含意,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文中“坚强”一词的内涵?
2.阅读这两封信,说说这种“父子成兄弟”的境界体现在哪里?试着满怀深情阅读这两封信。
(二)展示交流
心得随笔:
三、自主检测
阅读“孩子,你太幸福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回答问题。
1.选段中父亲说的最重要的一句是什么?
2.傅聪面对成功是怎样表现的?(理解父亲的感慨之言)
3.儿子获得巨大成功,父亲在信中为何要大谈“坚强”?(从痛苦与成功都需要坚强谈起)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父母们的眼神
①街道上站着许多人,一律沉默,面孔和视线朝着统一方向,仿佛有所期待。我也朝那个方向看去,发现那是一所小学的校门。那么,这些肃立的人们是孩子们的家长了,临近放学的时候,他们在等待自己的孩子从那个校门口出现,一边亲自领回家。
②游泳池的栅栏外也站着许多人,他们透过栅栏朝里面凝望。游泳池里,一群孩子正在教练的指导下学游泳。不时可以听见某个家长从栅栏外朝着自己的孩子呼叫,给予一句鼓励或者一句警告。游泳课持续了一个小时,期间每个家长的视线始终执着地从众儿童中辨别着自己的孩子的身影。
③我不忍心看中国父母们的眼神,那里面饱含着关切和担忧,但缺少信任和智慧,是一种既复杂又空洞的眼神。这样的眼神仿佛恨不能长出两把铁钳,把孩子牢牢夹住。我不禁想,中国的孩子要成长为独立的人格,必须克服多么大的阻力啊。
④父母的眼神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即使是小动物,生长在昏暗的灯光下抑或在明朗的阳光下,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品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眼神正是最经常笼罩他们的一种光线,他们往往是感受世界的明暗和自己生命的强弱的看到欧美儿童身上的那一股小大人气概,每每忍俊不禁,觉得非常可怜。相比之下,中国的孩子便仿佛总也长不大,不论大小事都依赖父母,不肯自己动脑动手,不敢自己做主。当然,并非中国孩子的天性如此,这完全是后天教育的结果。遗憾的是,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父母来说,这个不言而喻的道理尚有待启蒙。
⑤中国的父母们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这的确已是全社会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责任。但是,换一个角度看,正因为上述现象的存在,有眼光的父母在对自己孩子的安全保持必要的谨慎之同时,就跟应该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刚毅性格,使他们将来有能力面对严峻环境的挑战。
1.用简洁的话说说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2.读①②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所列举的两种生活现象,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每种生活现象概括不超过10个字)
①
②
作用:
3.仔细阅读文章,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不忍心看中国父母们的眼神。
4.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唯一区别是是方式的不同,读文章第④段试概括两种不同的方式。
中国父母:
欧洲父母:
5.根据你对文章中心的理解,针对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你有怎样好的建议?( 不少于30字)
(二)实践运用
1.试着就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
要求:运用正确的书信格式,字数在300字左右
2.理解并积累下列语句。
①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②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③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④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3.《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品读此文,体会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积累喜欢的句子。
诫 子 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⑤,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⑥则不能励精⑦,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⑧,意⑨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⑩,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广才:增长才干。
⑥淫漫:荒淫,怠惰。
⑦励精:振奋精神。
⑧驰:消失、逝去。
⑨意:意志。
⑩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4.课外阅读推荐:
《傅雷家书》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韩三其
[傅雷家书两则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篇3:初中九年级语文《傅雷家书两则》优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家书的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的证据”。
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 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
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
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境界,人生的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篇4:初中九年级语文《傅雷家书两则》优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由、合作和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游子思乡的诗词导入。
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使者。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二、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凭吊
谀词扶掖
大惊小怪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三、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首先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四、小结
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
五、作业
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二、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明确: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1)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2)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3)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境界是什么?
明确:
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但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明确: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三、拓展部分
傅雷作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儿子则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自己的父亲没傅雷那样伟大。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了?
拓展: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
四、小结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五、作业
你写过家书吗?如果没有,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如果你曾经写过,把它找出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篇5: 语文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三)关于练习
1.此题目的是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含义。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此题目的是要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方面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章中寻找例子。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附:书信格式的要求
信封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正文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篇6: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⑵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⑶ 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⑵ 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⑵ 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
⑴ 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⑵ 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2、难点:
⑴ 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⑵ 学会给亲人写信,婉转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突破】
理解“朋友”的内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 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并对傅雷有整体的了解。布置预习作业,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备一封自己的或记忆深刻的书信。
⑵ 第二课时前,了解傅雷的艺术观,准备傅聪弹奏的钢琴曲磁带,阅读《傅雷之死》。
2、学生准备:
⑴ 第一课时前,完成预习作业。查找傅雷、傅聪父子的资料,有条件可以欣赏傅聪的钢琴曲磁带。
⑵ 第二课时前,熟读课文,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家信”入文。设计情境(约 分钟)
1、阅读一封教师自己的家书,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第一封信,如
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二、从“挫折”入手,分析第一封家书(约 分钟)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2、组织学生讨论: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生:
1、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讨论得出,劝解分为三层内容: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回答: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过与不及都不好。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4、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 ──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三、从“父子”和“朋友”入手,体会情感(约 分钟)
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 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 的涓涓教诲。 仔细倾听同学的朗读,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受傅雷在字里行间投注的浓浓父爱。划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比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第二课时
一、从“礼物”入手,体会威情(约 分钟)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提示: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生:
1、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二、拓展思维,理解“坚强”(约 分钟)
1、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2、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3、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4、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5、组织学生讨论: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
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生:
1、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2、结合教师的讲解,体会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3、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4、回答: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5、积极讨论,能够体会到: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通的美好愿望。
三、把握作者层层递进的抒情脉络(约 分钟)
1、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2、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生:
1希望傅聪做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2、讨论并回答: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四、本课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封志莉
篇7: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教学步骤:
一、傅雷其人——多角度评说人物
1.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 \、
2.学生发言,小结。一个----的父亲;一个----的朋友;一个----的学者;一个----的中国人;一个----的教育家;一个----的知己…
3.穿插辅助资料——傅雷简介。
二、傅雷其文——多方位品读文采
1.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迪心智的句子......
2.品读你积累的句子,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3.竞背积累的句子。
三、傅雷其家——深层次感悟父爱
1.声情并茂读课文,说说你能感受到字里行间藏着的深深的父爱么?
2讨论交流。
开头就用“聪,亲爱的孩子”这样的称谓,“亲爱”一词给人亲切感,似有万般柔情;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及时给予儿子鼓励,鼓励儿子坚强面对;当儿子在艺术上取得成就,拥有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时,他则赞美儿子的谦卑和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理智与坚强。关心儿子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为儿子的成就而欣喜,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信中没有一句说教式的语言,把儿子当朋友,同情儿子,理解儿子,愿意听儿子诉说,愿意帮助儿子……
3.穿插辅助材料——《重读<傅雷家书)》,感受傅雷这份父爱的伟大。
4.一句话感悟:父爱是什么?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书是学生自己读懂的。立足于这样的想法,设计“探究主旨”的活动,开展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概括两则书信的内容。2.简介傅雷以及傅聪。 3.再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二、质疑解难
1.就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2.讨论解疑。
三、探究主旨
1.话题: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们读了这篇文章,会想到什么?要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淡谈你的体会。
2.学生回答。
“父爱”——《傅雷家书两则》表现了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父爱。他时刻关注儿子点滴的成长,儿子消沉,他循循善诱,化解儿子心头的迷雾;儿子演出成功,他为其骄傲,赞赏儿子的谦卑与理智。开头那声亲切的呼唤更是柔情万丈。
“朋友”——朋友应该是精神上的互相慰藉、互相理解、互相关怀。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傅雷父子在艺术上的志同道合,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在进行艺术和心灵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的、亲切的。
“激励”——父母对孩子的激励永远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
“家庭环境与成长”——傅雷给了傅聪以爱。既是慈爱,也是严爱。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赞赏孩子的同时,也鼓励孩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做新中国的钟声”,终生地追求,苦练。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崇高的目标,才塑造了一位优秀的钢琴家。
3.就自己的话题说—句话。
.教师示例:父爱是你做错事时重重的一巴掌。
4.教师小结,肯定学生探究成果,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说说写写——从朋友的角度延伸话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书信体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话题导人
话题1:朋友是什么?用或精练或优美或含蓄的语言表述。
话题2:读课文,说说傅雷和傅聪是朋友吗?
二、说话活动
1.这两则书信里,傅雷对儿子傅聪到底说了些什么?分别概括两则书信的内容。(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第二封信,写在儿子音乐会上成功演出后,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傅雷和儿子的关系。
3.阅读作家白桦给儿子的书信,感受书信中透露的人间亲情和心灵的交流。
4.说说你和父母的关系。
三、写作活动
1.了解书信格式。①称呼。②问候语。③正文。④祝颂语。“此致”“敬礼”的写法和一般的“祝身体健康”等的写法 ⑤具名和日期。
2.书信写作: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知己,诉说自己的烦恼或快乐。
3.写信封。
篇8: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由、合作和探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二、导入
从游子思乡的诗词导入。
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象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三、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四、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首先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五、小结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
六、作业
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七、板书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坚强、勇敢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第二封信
2、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二、导入
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三、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明确]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
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但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篇9:傅雷家书教案 (九年级上册)
傅雷家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坚强”的含义、“父子如朋友”的境界;
2.理解饱含深刻哲理的语句,深化对人生境界的体悟;
3.体会讲道理、抒感情的基本方式。
【教学重点】
1.理解饱含深刻哲理的语句,深化对人生境界的体悟;
2.掌握比喻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坚强”的内涵;
2.理解饱含深刻哲理的语句,深化对人生境界的体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生之路并非处处坦途,有鲜花,也有坎坷。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该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呢?请看一位前辈、一位智者的回答吧。同学们,在你碰到困难时,你周围的人,包括你的父母、亲友,他们是如何帮助你的?当你在学习取得一点成绩时,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傅雷家书两则》吧,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上海南汇人。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词语学习:
庸碌(lù) 凭吊 谀(yú)词 扶掖(yè)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kuò) 重蹈覆辙(zhé) 涕泗横流(sì) 枘凿(ruìzáo)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三、理解分析
1.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学会泰然处之,冷静分析,以免重蹈覆辙。
第二封信: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时,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找出第一封信中的三个比喻句,说说其含义。
A、“人一辈子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人生的任何挫折都很正常。
B、“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只要泰然处之,保持心理平衡,不至于心灵受伤。
C、“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十分真切地这一种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3.两封信都提到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三:都是音乐家,经历过挫折;傅聪以约翰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极其相似。用作事实论据,意在告诉傅聪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越加坚强。
四、探究深化
1.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哪一个主题词?
“坚强”。
2.傅雷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的。”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面对人生挫折,正视现实,不怕失败,以免前车之覆,更能正确对待掌声、赞美,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简言之:即“败不馁,胜不骄”。
3.傅雷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4.说说你对“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的理解。
赤子之心最纯洁、最美好,它无惧孤独,并能创造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五、课堂小结
傅雷,作为父亲,他是伟大的;傅聪,作为的儿子,他是幸运的',而我们则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爱护他的父亲。这是两封普通而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坚强”。傅雷和傅聪,已超出父子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朋友、知音。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和练习”二、三、四;
2.完成《语文作业本》;
3.模仿课文,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谈谈对生活的感受;
4.课外阅读《傅雷家书》《贝多芬传》《约翰克利斯朵夫》。
木子李
篇10:傅雷家书两则》教案语文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步骤(第1课时)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4.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5.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2课时)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5.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的直接解说吗?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9.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作业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1、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家书的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 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
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
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篇11:《傅雷家书》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设计者 濮凤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内容,把握融会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2.理解“坚强”的内涵,真切体会到作者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3.领悟如何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坚强”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导入,并复习书信格式。
1.刚才我们听的是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那你能说说书信的格式你听出了哪些?
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还要写上署名和日期
2.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流露出很强的游子思乡思亲之情,尤其能从游子的思亲中感受到父母的思子。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无疑成了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自己的惦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封家书。(出示课题《傅雷家书两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说说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第一封信:1954.10.2 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信:1955.2.26 欣喜成功之时。
2.从这两封家书中,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的人
三、抓住文眼,领悟主旨
不错。正是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家书具有了相同的内在精神,为这两封家书谱写出了一个主旋律。
1.仔细阅读两封家书,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坚强”的内涵。
2.学生细读课文并思考。
3.讨论: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则: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2)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3)“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第一则:(1)控制情绪,泰然处之;(2)正视错误,理智分析
不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你面对挫折,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要做一个坚强的人。这个我们能理解,但第二则写于儿子成功之时,傅雷为什么还要告诉儿子需要坚强呢?“坚强”又有什么新的内涵呢?我们来看第二则。
(1)“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谦卑。”“坚强”就是不能被鲜花、掌声所迷惑,要永远保持谦卑,这比失意时要坚强、振作更困难。
的确,鲁迅先生说过:不满足是向不的车轮。“坚强”包括两个方面,即“胜不骄,败不馁”。我想我们的生活是丰富的,正如海面有时会掀起狂风暴雨,但也有阳光满照的时刻。对于狂风暴雨来袭,我们往往会谨慎有加,极度重视;而恰恰是阳光满照时,我们又容易放低警惕。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谨慎,时刻坚强。这也正是傅雷的伟大之处。
(2)那么,作者认为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赤子之心。
(3)你们能否结合家书内容谈谈怎样的心灵才称得上“赤子之心”呢?作者在家书中流露出对儿子怎样的希望?
(1)保持谦卑(2)怀有赤子之心(心灵纯洁、爱国之心--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有了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就会使自己变得强大,所以傅雷告诉儿子,你再也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了也不怕的了。著名学者周国平也曾说过:
补充: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 --周国平
孤独产生于爱,不错,傅聪当时在国外,身边没有亲人陪伴,或许身边没有知音,但只要胸怀爱心,爱祖国、爱亲人、爱世界、爱生活,那么他就能和普天下的赤子相接相契相抱。我国古代不就有高山流水之说吗?唐代诗人:王勃--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味语句,体会感情
傅雷也总是用自己的爱心,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帮他排疑解难,助他顺利成才,成为儿子人生之路的坚强后盾。从两封家书中,你能看出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如何?(关系亲密,不但是父子,亲如朋友。)何以见得?
读一读,找一找,从这两封家书中“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两封家书因儿子的境遇不同,展现了不同的风格。
第一封: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
第二封: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读到此处,令人不禁感叹:《傅雷家书》真不愧为亲子教育的典范!我们来看看傅雷自己如何阐述写信目的的?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闲话,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既是儿子生活中、思想上的良师,又是儿子艺术上的导师、知音。儿子受挫,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儿子成功,他谆谆教诲,激励鞭策,让他勇于追求艺术的至境,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并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感谢傅雷,因为他的家书已不仅仅是傅家的财富,它已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一种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认真阅读《傅雷家书》,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六、作业:
1.结合名著导读,在课外阅读《傅雷家书》。从中摘录生动优美、感人至深的文字,并写出自己的理解感受(至少5句)。
2.“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你苦闷时父母倾诉吗?你成功时与父母分享吗?请以《有话要对爸爸(妈妈)说》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
濮凤林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篇12:九年级语文傅雷家书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磁带、录音机。
【其他】
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傅雷家书》。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学生谈感受。
2、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使者。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凭吊谀词扶掖大惊小怪廓然无累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⑴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⑵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四、总结:
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5、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指导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四、引导学生小结、谈感受
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五、布置作业
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板书设计〗
7、傅雷家书两则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篇13:《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掌握书信的格式
2、反复诵读,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及父子间的感情。
4、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重难点
1、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2、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的理解。
知识链接 书信的格式
书信一般由称呼(顶格)、问候语(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正文(信的主体,可分若干段书写)、祝颂语(既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也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署名和日期(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两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再下一行写日期)构成。
任务一预习与交流
(一)自主预习,攻破字词:请同学们课前自主朗读并识记“新梦想”中本课字词的音形义。
(二)反复诵读,感知内容:
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
4、“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坚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意义。你认为该词应如何理解?
导学一
A、对学(2')
对子之间互相听读,互相评价,提出指导意见。
B、群学(3')
小组长主持:
综合组内自研任务一的成果,合作预演,进行评价规范。
C、汇报性展示(10')
组与组之间推荐成员进行PK抢答,由教师主持并点评,加组分。
任务二精读与感悟
(一)倾情研读,体悟父子深情:
1、阅读课文,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2、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可在文中做旁注回答)
(二)细品妙语,感悟人生哲理:
1、第一封书信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可在文中做旁注回答)
2、第二书信中有许多意味深长,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比如:
(1)“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2)“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3)“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
请同学们选取其中的两个句子来说说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导学二
A、对学(2')
检阅并互批任务二,任务三的内容。
B、群学(3')
小组长主持:
综合组内自研任务二任务三的成果,形成组内最完美的结论。
C、预展(5')
小组上主持:
(1)分配好讲解与板书的任务,并组织好小展示
(2)板书力求创感化、结构化、精炼化
(3)严格要求组内小展示(如姿态的规范度,讲解的流利度、简练度)
D、主题性展示(15 ')
教师遵循“择优”的原则,从参与了预展的组中抽取最优的那组给予展示机会。
展示建议:
(一)1,2题建议结合自身体验,抓住作者在文中的用词及字里行间饱含的情愫进行展示;
(二)1,2建议联系上下文及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理解和展示
任务三拓展延伸
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交流有着不同的效果。步入青春的你们,是否越来越有着叛逆的倾向?是否越来越觉得与父母有代沟?请你也试着就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相处与沟通,以及内心真正希望父母平时怎样去就自己的成长问题和自己沟通这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请同学们在班上直接朗读自己的信,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课后反思 同学们,请回顾一下,谈一谈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位的呢?请写下来一起再交流吧。
黄娇
[《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篇14:初三上册语文《傅雷家书》教案
一、学习目标 :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二、学习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 :
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解决措施
通过合作研讨、分析总结解决
三、流程预设:
自主预习1
1、作者介绍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2、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
庸 碌 谀词 扶掖 枘 凿 相契 廓然无累 灰烬 涕泗横流 羲皇上人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搀扶;扶助。
枘凿:比喻不调协,格格不入。
廓然无累:指心胸开阔,没有牵挂。
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4、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第一则(1954年10月2日):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劝尉儿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则(1955年1月26日):写于儿子在音乐上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整体感知《傅雷家书两则》
(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
(4)、“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合作探究《傅雷家书两则》
1. 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2. 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3. 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4. 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想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5. 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首先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语文教案(共14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上册人教语文重点的知识点2022-04-30
九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第六单元2022-09-10
九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答案人教版第三单元2022-05-18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提纲2023-04-26
文学的的论文2022-11-22
九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教学计划2024-04-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23-10-24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2022-11-21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2023-04-27
初中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