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

时间:2024-05-06 07:21:5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共19篇)由网友“轩轩楼台”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

篇1: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地,学生大多数来自工薪阶层的家庭。学校从就加入到“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课改实验中。课改年级成立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课题实验小组,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对小数的意义、特征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课

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

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元 2.36元 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3.活动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师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篇2: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逛商店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逛商店。我们先到食品店去逛一逛。在逛的同时别忘了记一记你所看到的食品的价格。(课件播放视频)

师:你记住了哪些食品的价格?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回答,以此来复习小数的读法。)

2、接下来我们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咦!这儿有三个文具店。这三个文具店分别叫“ 奇奇文具店”“ 丁丁文具店 ” “ 豆豆文具店”,我们挨个进去瞧瞧。(课件3出示三幅图)

(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对三家文具店的商品的价钱进行介绍。)

二、探究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师:新学期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买一个铅笔盒,请同学们帮他拿拿主意,他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些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看法。

(3)问: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师完成板书:4.9元<5.1元)

2、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了不起。

3、我们的好友笑笑也还准备到这三家店里买些学习用品,你猜猜她可能会买什么?应该到哪家去买?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提出问题。

(可能会买尺子,彩笔,书包,橡皮)

①“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师板书:8.2元<8.5元)

②“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便宜?”

板书:

2.63元 2.36元 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4、小结:

先观察这几组小数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元),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元)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角),以此类推。

三、新知应用

1、(第4页的第1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他们俩清点了自己的钱包,发现都还剩有很多钱。这是淘气剩下的,这是笑笑剩下的。(课件出示图片)

说一说他们各自剩有几元钱?谁剩的钱多?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第4页的第2题)智慧老人看见同学们表现这么棒,也想来考考大家。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并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2)班内反馈时请学生分别说出答案和自己判断的过程,让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并补充不同的判断方法。重点处理3.50元和3.5元的大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的想法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数是相等的。

3、(练一练第2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三个新开的百货商店。(课件出示第2题图)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然后读出各种商品的价格,并用几元几角几分进行口头表达。

(2)解决“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3)如果要买牙刷,到哪个商店买便宜?如果买牙膏呢?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增添了许多智慧。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到几家商店看看,在商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这就叫“货比三家知好坏,价问三处知贵贱。”

篇3: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

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三年 设计人: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

课题

货比三家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能力目标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情感目标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一)创设情境师:情景导入。新学期开始了,历历要到文具店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他选一选,到哪家文具店去买。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的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3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

探究

二1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的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2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1) 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可能 出现的比较方法:

A 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 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 以小数点为中心,4.9元小数点(1)根据主题图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的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

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5…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 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元大小的方法。

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的方法。

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7

设计意图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巩固与探究

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与同伴检查完成情况,每人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1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题。

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0.05元和0.50元,6.00元与6.0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一练”中的第二题。

3想一想,再比较大小。

1.20.6 1.7()2.4 2.8()1.1

1.6()2.6 1.9()2.0 5.0()5

综合练习

(1)填一填

比28.7大的数 () () () (30.2)

比0.8小的数 () (0.67) () ()

(1) 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完成“练一练

第3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20

设计意图

教师注重评价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师也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比较策略,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完成实践活动。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

布置学生此项实践活动,达到了”虽课以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货 比 三 家

4.9元<5.1元

8.2元<8.5元

2.36元<2.63元<2.65元

篇4: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货比三家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小组合作的协作精神.

方法与策略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小数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你平时喜欢去超市购物吗?谁来说一说你曾到过哪些超市,购买了些什么物品?你有什么想法?

2出示挂图(课本第三者页):这是三家文具店橱窗一角,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观察回顾学生到超市购物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探究与体验

1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每家超市文具店的每种学习用品的价格是多少.

2比一比

如果让你在这三家文具店买件学习用品,你想买什么?在哪里买?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⑴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⑵全班交流

(可让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的购物方案和理由.)

当学生说出哪种物品在哪个文具店便宜时,教师可适当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自己发现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学生如果能自己发现橡皮在丁丁文具店购买便宜时,可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中体会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如果学生没能发现,教师可适当引导.

(学生的购物方案和想法说的只要合理就就应予以肯定.)

3议一议

教师可从学生交流的方案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试一试(课本第4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由小组互相检查完情况,针对本组出错较多的题找一找原因或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学生分别说小组讨论时,组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并向组员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重点说一说你为什么购买这家文具店的文具,说出想法)

学生充分发表小组的意见

可让学生充分说一说购物的理由

实践与应用

1估一估

第5页的第1题.

要给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的充分的时间.反馈评价时应关注0.05元和0.50元,6.00元和6.0元的大小比较方法.

第2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实践活动(第5页)可建议小组分工合作,做好记录.后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你的发现.

课下调查.

让学生通过练习薄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深化认识.

评价与提高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学得怎样?你认为你的表现怎样?好在哪里?师生共同评价.对学习的知识予以回顾并加以认识与提高.

篇5:小学三年级数学《买书》优质教案范本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

课题

买书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

倡导学生自动参与,积极合作,探究小数加减的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的运算。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一)创设情境师:

1、出示题目: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2、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2+11.5=

3、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3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

探究

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2+11.5=

3、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

(1) 3+11=14,2+5=7,所以是14.7

(2) 3.2元=32角,11.5元=115角,32+115=147角

(3) 3.2元=3元2角,11.5元=11元5角, 3元2角+11元5角=14元7角,

(4) ……

总结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小数的算法,可以教师引出。

板书:两小数相加,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相加.

想一想讨论: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3、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思考与同桌交流.

每种做法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

7

设计意图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巩固与探究

试一试。

1、问题: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2、要求学生尝试解决11.5-3.2=,可以用竖式来解决。

3、让学生思考小数减法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4、巩固练习:17.8-2.3= 5.64-1.32=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第6页第2题。

将两个小数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2、书本第7页第1题。

在做此题时,巩固学生掌握算法的同时理解算理。

3、解决问题。

(1) 小明买这两个玩具共花了多少元?

(2) 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说说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20

设计意图

教师注重评价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师也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比较策略,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竖式计算:5.70+4.28= 6.20+3.55=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的掌握。

板书设计

买书

小数点一定对齐

3.2

+11.5

14.7`

篇6:小学三年级数学《买书》优质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

2.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口)

10×6+28 70+3×6 6÷2+11 9-42÷7 9×0+15 4×8-1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图书室有200本书, 2个4层的书架。)

(2)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可能:①2个书架有几层? ②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 ③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合作探究。

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

200÷2÷4

=100÷4

=25(本)

200÷2=100(本)

100÷4=25(本)

200÷(2×4)

=200÷8

=25(本)

2×4=8(层)

200÷8=2

(这里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在小组总结该小组有几种方法。)

4、汇报时追问

(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

(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

(3)4×2是什么意思? 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5、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

(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乘除属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面的。

7、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同时,我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三、巩固知识

1、说出下列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144÷3÷6 420÷(3×2) 556÷4×8

84×5÷4 742÷(63÷9) 464÷(4×2)

2、基础练习

700÷7÷5 624÷6×2 800÷(2×4) 120×6÷8

3、深化与拓展——游泳

小军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4个来回,共游了2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1)引导理解”来回”什么意思? 谁来走一走,在走道上走一个来回?

(2) 我们知道了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个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次

(3)自己独立解决这道题

(4)汇报,展示

4、选择

(1)一本故事书有756页,小明每天看6页,要多少周才能看完?

正确算式为 :( ) A. 756÷7÷6 B.756×6÷7 C.756×6×7

(2)一本红树林,淘气6分钟看了624页, 那5分钟看了多少页?

正确列式为: ( ) A. 624÷6÷5 B.624÷6×5 C.624÷(6×5)

(3)学校阅览室如果有3个书柜,每个书柜有3层,那么801本书平均分到每一层,那么每层平均放多少本?

正确列式为( ) A.801÷(3×3) B.801÷3÷3 C. 801÷3×3

篇7:小学数学三年级《植树》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植树》优质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10至第1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课件、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表内除法

6÷3,12÷4,18÷6,35÷7

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30÷3,600÷2,560÷7,360÷9

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3、师出题:84÷4

观察这道算式,比较与第1、第2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这道算式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汇报所编应用题,尝试计算解答。

2、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3、全班汇报,交流思考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5、运用知识,解决例题。

(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

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说又笑,干劲可大啦。

(2)在画面中加入条件“有36人,每组3人”。你能提出问题吗?

让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多少组?”。

(3)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吗?

(4)让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5)全班交流,指名说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7元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几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篇8:小学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洗车朝前行驶、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风车、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移一移。第20页“试一试”第1题。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

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了多远?向上平移5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

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平移7格。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3)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区别平移、旋转。

完成第19页“说一说”第(1)(2)题。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

完成第20页第(3)题。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学生活动,然后指名上台展示。

(二)拓展练习:

1、完成第20页“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五、布置作业

第20页第1、2、3题。

篇9: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优质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连续比较多、少或几倍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并能正确解答,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对比练习

1、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对比

⑴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下面两题。

①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②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英语比数学少得3分,英语得了多少分?

⑵提问:第①题怎么做的?第②题怎样做的?

⑶提问:为什么第①题只要一步,第②题要用两步算?

2、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②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③第①题是怎样想的?第②题呢?第一步都是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为什么第①题先用加法算,第②题要先用乘法算?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用减法,第二步用加法?

2、练习十九第9题

让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十九第12题

让学生先讨论,再口答结果。

四、全课总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首先要先看条件去想能求的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想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正确地列出算式解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8、10、11题

篇10: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应用题》优质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理解多(少)几求和,几倍求和(差)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学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明确两步应用题的特征,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基本训练

(1)出示:白兔16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

红花有25朵,黄花比红花少10朵,?

足球有12个,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3倍,?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2、出示:

粮店运来面粉240袋,

,运来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袋?

让学生读题,讨论:可以补哪些不同的条件?

二、新授:

1、出示:

(1)大米180袋

(2)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60袋

(3)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少60袋

(4)运来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3倍,

2、学生列式口答

4、其余3题,学生尝试解答。

5、学生质疑问难,集体订正

6、讲解第7题

学生说一说要求运来的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袋?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要先算什么?(同桌互说)

7、提问:240+70=310(袋)求的是什么?240+310呢?

8、第(3)(4)题学生说说两题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9、比较: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第100页第1题

学生列式解答,思考:要求合唱组和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

2、第100页第2题

学生列式解答,同桌互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第101页第1题

说出图意,列式解答。

四、作业:

第101页(2)、(3)。

篇11: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优质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

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

现在你们把你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

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

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

1、组织活动——折一折

(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

(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

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看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找一找下列哪些数字、汉字、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五、回归生活,体会美感。

1、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

六、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折痕——对称轴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但学生平时没有过多的留意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用于拓展学生认识的范围。

本课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体会知识的形成,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察中也学到很多知识,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学生的注意不够,并且运用多样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展示自我的勇气。

篇12: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的优质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的优质教案

单元测试二

一、直接写得数.

185= 16-153= (4+6)3=

540-360= 17+132= 18-91=

3023= 840+27= (85-85)26=

590+100= 2463= 100-254=

二、填空.

1.486-315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有两个算式:2255=45,78-45=33,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3.看一本书,9天看了135页,平均一天看( )页.照这样计算,12天可以看( )页,如果一本书300页,要( )天看完.

4.工人叔叔修一条公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这条公路全长( )米.如果每天修15米,需( )天修完.如果想用6天完成,平均每天应修( )米.

5.商店里有7盒钢笔,每盒10支,每支卖3元.那么

310求的是( );

107求的是( );

3107求的是( );

3(107)求的是( ).

6.工地上两辆汽车运水泥,每车运80袋,一共运来水泥8000千克.根据下列问题写出相应算式:

(1)两辆汽车共运来多少袋?列式:( );

(2)每辆汽车运多少千克?列式:();

(3)每袋水泥重多少千克?列式:( );

还可以这样列式:(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84+(96123)的.得数是( ).

① 276 ②108 ③45

2.求75除975与150的差,商是多少的算式是( ).

①97575-150②(975-150)75

③97575-15075 ④75(975-150)

3.30与25的和除它们的积,求商用( ).

①(30+25)3025 ②3025+(30+25)

③302530+25 ④(30+25)(3025)

4.某村要修一条长780米的水渠,前4天修了240米.照这样计算,这条水渠修完需要多少天?正确的算式是( ).

①7804 ②780+(2404)

③ 780(2404) ④(780-240)+(240+4)

5.少年官小红花艺术团有180个学生,是书法组人数的5倍.书法组有4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正确的答案是( ).

①45人 ②9人 ③36人 ④225人

四、递等式计算.

165+15054 (73+65)(75-28)

4321812-127 152-738(1086)

五、列式计算.

1.370与174的和除以17,商是多少?

2.23乘以103与87的差,积是多少?

六、应用题.

1.商店有3箱衬衣,每箱12件,一共卖了126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两种方法解)

2.服装厂20天做了4800套学生装.照这样计算,28天可以做多少套?如果要做8400套学生装,需要几天完成?

3.工程队铺一条柏油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铺完,实际18天铺完,每天铺多少米?比原计划每天多铺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90,11,30,180,43,9,690,27,0,690,12,0

二、1.除,乘,减 2. 78-2255=333.15,180,204. 120,8,20

5.10支(每盒)钢笔多少元,7盒一共有多少支,

7盒钢笔一共多少元,7盒钢笔一共多少元

6.(1)802=160(袋),(2)80002=4000(千克),(3)8000280=50(千克), 8000(802)=50(千克)

三、1.② 2.② 3.② 4.② 5.②

四、285,6486,161,111

五、1.32 2.368

六、1.35元 2.6720套,35天 3.100米,10米

单元测试二

1.直接写出得数.(l9分)

30+66= (387-387)+0= 16-168=

7+5+5-7= 9+8-9+8= 25+4+70=

(111+189)3= 4343= 1258100=

396250= (l+7)(l6-6)= 8l44=

3311+49= 187+29-29= 587+496=

26+2626= 15371537=

32(3216)= 300-(300-222)=

2.在下面每个条件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8分)

(1)一班有37人,二班有42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320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利拿20元钱去买4元1千克的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光每小时生产7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每个问题的下面补充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8分)

(1)甲、乙两组一共生产多少台机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辆汽车共行驶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电视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这批零件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每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6分)

(1)11917=7 (2)430-220=210

917=13 21030=7

5.计算下面各题.(18分)

7515+205 (150-75)(25-20)

(3390-1695)17 687+(99-67)0-13

1000+(10000-9888)6 900560+2090

6.列式计算.(8分)

(1)486与114的和除以2789与2783的差,商是多少?

(2)305减去15乘以18的积,差是多少?

7.应用题.(前5小题各5分,第(6)小题8分)

(1)甲、乙两个单位去植树,甲单位共植树210棵,乙单位25人,平均每人植树6棵,甲、乙两单位一共植树多少棵?

(2)一班有35人,二班有45人,两个班平均每人买了8本练习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3)买4本书用了12元钱,买120本同样的书,一共要用多少钱?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7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540千米需要几小时?

(5)某汽车队用8辆汽车3次运水泥480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袋水泥?

(6)体育队买4箱运动服,每箱10套,共用去6000元钱,每套运动服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参考答案

1.66,0,14,10,16,99,900,9,10,0,80,81,39,187,1083,26,1,16,222

2.(1)两班共多少人?

(2)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可以买几斤?

(4)一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3.(1)甲组生产机器的台数

乙组生产机器的台数

(2)每小时行驶多少干米几小时

(3)实际生产的台数

原计划生产的台数

(4)零件的总个数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4.91(11917)

(430-220)30

5.105 15 110 674 1002 1815

6.(l)100(2)35

7.(1)210+25 6=360(棵)

(2)8 +(35+45)= 640(本)

(3)124 120=360(元)

(4)540+(2703)=6(小时)

(5)480083=200(袋)

(6)6000410=150(元)

(7)6000 (10 4)=150(元)

篇13:小学三年级数学《需要多少钱》优质教学反思教案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对于创设情境这个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如: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原来认为学生可能会结合教材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可没想到,在这一情境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以后会在适当的时候探索解决。

2、在探索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口算题,学生往往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探索12×3的口算方法时,我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我进行巡视,并对学困生加以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总结出了好几种方法。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12=10+2, 10×3=30(元),2×3=6(元),30+6=36(元)。

生3: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生4:乘法竖式。

生5:12个3可以分成9个3加3个3,9×3=27,3×3=9,27+9=36。

3、在算法优化的处理上,我先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很有说服力。之后,我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其中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分一分的方法,他们对于分一分的方法能够理解,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分别和一位数相乘,最后把各自乘得的积加起来。只是在口头描述的时候,总是把几十乘几说成几乘几,结果就有63乘5等于45的笑话。因此,对于刚接触口算乘法时,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对于个别因为粗心容易出错的孩子还可以写写口算过程,熟练之后再快速口算。

篇14: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教案

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P4-P5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助她选一选,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

二、玩中学。

1.设立情境,复习旧知作铺垫。

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2.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1)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元大小的方法。(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以小数点为中心,4.9元小数点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5......

(3)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提出新问题,延长知识点。

(1)根据主题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

4.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与同伴检查完成情况,每人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0.05元与0.50元、6.00元与6.0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五、总结。

篇15:小学二年级数学优质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767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彩色纸条。

学具准备:

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之间,找一找,说一说。

说说一共指的是谁和谁一共。

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2.解决问题

可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

四、巩固练习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学生独立找解题所需要信息,并试着解答。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16: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

一、指导思想:

学期即将结束,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已进入复习阶段,期末复习,如果不讲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那么对学生来说,就一定感到很乏味。所以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很重要。为了更好的提高复习效率,,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有的放矢的做好复习,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二、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进一步理解认识倒数,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速度。会应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四、复习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成立互帮小组。结对子,一帮一。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下,使后进学生争取在期末达到合格。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习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复习进度安排:

1、第15-16周:将知识点理顺,学生重温整册内容,并同步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平时错误或遗忘的内容。

2、第17周:

(1)计算的专项复习,尤其是简便计算和解方程。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专项复习,将平时的错题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分析错误点,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计算的专项复习,尤其是简便计算和解方程。

(3)圆的专项复习,由于圆——这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所以主要是让学生注意在运用公式计算时的一些特殊性。

(4)统计、数学广角复习。

3、第18周:整册教材的模拟测试。

4、第19周:针对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

篇17: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0∶5和4∶1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篇18: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十位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3)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篇19: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xx×1050×80

2.完成复习的第1题

提问: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写上算式。

23×58

师:如果要估算这个算式,你可以怎么进行口算?

完成复习的第3题

要让学生说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几十,然后口算出积即可。

三、笔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并要求第一二小题进行验算。

集体反馈时,要注意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书写格式。

要注意强调,乘法的验算方法,可以调换两个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规律

完成复习的第3题

集体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引导与板书,让学生初步发展,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跟着扩大几倍。

五、解决问题。

通过条件与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觉到图中的3个书架是个多余的条件,并没有用的。

六、课堂作业。

复习第2、4题。

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教案

公司采购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本

英语教育实习总结3000字

采购实施计划

学校综合科工作计划

学校岗位职责

工作考核个人总结怎么写

教研组教学工作总结范本

教研室个人工作总结范本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
《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三年级数学《货比三家》优质教案范本(共19篇)】相关文章:

关于教导主任工作报告范本2023-01-09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范本2023-08-02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2023-06-01

初中新学期教学计划精选范本2022-06-26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计划范本精选合集2022-09-28

个人工作计划小学数学2022-05-07

小学校长期中考试发言稿2022-12-18

教师试用期工作个人总结2022-08-08

小学校长开学日发言稿2022-05-06

学期初教学总结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