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整理17篇)由网友“cenla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关于六年级数学教案《学会购物》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一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二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
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板书:学会购物)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促销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学生自学
2、交流
(预设)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师:请对这三个商店的促销方式进行一下比较分析,谈一谈各有什么优势?三家店都适合怎样购物呢?
(这里不需学生能精确计算每个商店的优惠额度,但大体上能了解每个商店更适合
2 怎样购物。)
(二)提出问题(1):买1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2袋、3袋呢?
1、思考
2、全班交流
(预设)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
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 袋或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问题(2):买7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8袋、9袋、10袋呢?
1 、自己独立思考、计算
2 、全班交流
(预设)
师:现在如果想买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板书: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 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按以上方法交流买8、9、10袋的结果)
10袋情况预设:
甲店1、1.5×9 =13.5(元)
13.5÷10=1.35(元)
甲店2、1.5×10=15(元)
10+2=12(袋)
1.5 ÷12=1.25(元)
乙店:
1.5×10×90%=13.5(元)
(这里面甲店的第二种购买方法,虽花了15元,但能得到12袋,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种较便宜方案,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所以不应按错误定论。)
(四)提出问题(3)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学生计算后汇报
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五)提出问题(4)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预设)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2:因为王强买了20 袋,20×1.5=30 (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 元,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继续探究: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
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叫“合理购物”。
活动二:有奖销售
(一)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81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了解广告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阅读“有奖销售”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
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 万元的商品。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 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四)提出问题(3)
师:很好。如果这10 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继续探究: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红光小学准备买28台电视机。甲、乙两个商家每台电视机原价都是500元,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两个商家做出如下优惠
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为学校拿个主意:到哪个商家购买更便宜?
甲:一次购买20台以上(含20台)的,按七五折优惠
乙:“买十送三”,即每买10台另外免费送3台同样的电视机,不满10台仍按原价计算。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
二、促销问题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板书:学会购物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一袋方便面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钱?24袋一箱的多少钱?
师:三家商店都买这种方便面,他们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条件。看图,说一说甲、乙、丙三个店的优惠条件各是什么?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二)提出:不计算,判断买一袋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再
讨论“买2袋、3袋呢?”“买几袋才能享受甲店的优惠条件?”
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 5 袋或 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买 5 袋方便面在哪个店合适的问题。学生计算后,全班交流。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如果要买 5 袋,算一算,甲店便宜还是乙店便宜?
学生算完后,指名回答。
(四)先讨论买 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再让学生计算买 7 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合适,然后交流。
师:现在如果想买 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师:真聪明,那就是说,要买 7 袋,只算6 袋的钱就可以了。那大家算一算,买 7 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买比较合适?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甲店:1.5×6=9(元)
乙店 :1.5×7×90%=9. 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五)提出: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学生探索的过程和结论。
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买 7 袋去甲店合适。那么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有学生算到10袋就推出结论,给予表扬。
(六)提出: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得到否定的答案,并算出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吗?
生:不能。因为买 10 袋方便面才花 10 元钱,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那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七)提出问题(4)启发学生计算,然后用计算法等说明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购物”的意义。
师:看来丙店的优惠条件不是很容易享受到的。请同学们课件中第(4)个问题。两位同学都在丙店买方便面,奇怪的是,李明花钱多买的少,而王强花钱少买的多,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并算一算是什么原因。(学生独立计算)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 2:因为王强买了 20 袋,20×1.5=30 (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 24 元,
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八)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那么现在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讨论一下,如果买35袋方便面,怎样买比较合适?也可以算一算。
给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比较一下上面几种购买方案,我们发现,最合适的要少花 5 元多钱,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种“合理购物”。
三、有奖销售
(一)出示“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学生阅读了解广告中的数量信息。
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77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
学生阅读“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 10 万元的商品。
师:为什么用“至少”这个词?
生:因为还有很多顾客买的商品不足 100 元或超过整百的余额部分不能领取奖券,我们无法计算。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 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师:至多“10%”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最多占10%,很可能不到10%。
师: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商家计划让利给顾客多少钱?
生:1万元。
四、分析讨论
(一)教师谈话,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主计算。
师:很好。我们了解到这个商家有奖销售让利给顾客 1 万元,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比较一下,如果这 10 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二)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 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篇2:六年级数学教案《学会购物》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篇3:六年级数学教案《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
二、促销问题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板书:学会购物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一袋方便面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钱?24袋一箱的多少钱?
师:三家商店都买这种方便面,他们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条件。看图,说一说甲、乙、丙三个店的优惠条件各是什么?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二)提出:不计算,判断买一袋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再
讨论“买2袋、3袋呢?”“买几袋才能享受甲店的优惠条件?”
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袋或5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买5袋方便面在哪个店合适的问题。学生计算后,全班交流。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如果要买5袋,算一算,甲店便宜还是乙店便宜?
学生算完后,指名回答。
(四)先讨论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再让学生计算买7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合适,然后交流。
师:现在如果想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师:真聪明,那就是说,要买7袋,只算6袋的钱就可以了。那大家算一算,买7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买比较合适?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五)提出: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学生探索的过程和结论。
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买7袋去甲店合适。那么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有学生算到10袋就推出结论,给予表扬。
(六)提出: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得到否定的答案,并算出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吗?
生:不能。因为买10袋方便面才花10元钱,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那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七)提出问题(4)启发学生计算,然后用计算法等说明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购物”的意义。
师:看来丙店的优惠条件不是很容易享受到的。请同学们课件中第(4)个问题。两位同学都在丙店买方便面,奇怪的是,李明花钱多买的少,而王强花钱少买的多,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并算一算是什么原因。(学生独立计算)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2:因为王强买了20袋,20×1.5=30(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元,
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八)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那么现在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讨论一下,如果买35袋方便面,怎样买比较合适?也可以算一算。
给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比较一下上面几种购买方案,我们发现,最合适的要少花5元多钱,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种“合理购物”。
三、有奖销售
(一)出示“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学生阅读了解广告中的数量信息。
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77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
学生阅读“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万元的商品。
师:为什么用“至少”这个词?
生:因为还有很多顾客买的商品不足100元或超过整百的余额部分不能领取奖券,我们无法计算。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师:至多“10%”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最多占10%,很可能不到10%。
师: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商家计划让利给顾客多少钱?
生:1万元。
四、分析讨论
(一)教师谈话,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主计算。
师:很好。我们了解到这个商家有奖销售让利给顾客1万元,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比较一下,如果这10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二)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篇4:六年级数学教案《学会购物》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
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板书:学会购物)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促销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学生自学
2、交流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师:请对这三个商店的促销方式进行一下比较分析,谈一谈各有什么优势?三家店都适合怎样购物呢?
(这里不需学生能精确计算每个商店的优惠额度,但大体上能了解每个商店更适合
2怎样购物。)
(二)提出问题(1):买1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2袋、3袋呢?
1、思考
2、全班交流
(预设)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
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袋或5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问题(2):买7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8袋、9袋、10袋呢?
1、自己独立思考、计算
2、全班交流
师:现在如果想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板书: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按以上方法交流买8、9、10袋的结果)
10袋情况预设:
甲店1、1.5×9=13.5(元)
13.5÷10=1.35(元)
甲店2、1.5×10=15(元)
10+2=12(袋)
1.5÷12=1.25(元)
乙店:
1.5×10×90%=13.5(元)
(这里面甲店的第二种购买方法,虽花了15元,但能得到12袋,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种较便宜方案,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所以不应按错误定论。)
(四)提出问题(3)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学生计算后汇报
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2:因为王强买了20袋,20×1.5=30(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元,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继续探究: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
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叫“合理购物”。
活动二:有奖销售
(一)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81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了解广告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阅读“有奖销售”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
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万元的商品。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师:很好。如果这10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继续探究: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红光小学准备买28台电视机。甲、乙两个商家每台电视机原价都是500元,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两个商家做出如下优惠
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为学校拿个主意:到哪个商家购买更便宜?
甲:一次购买20台以上(含20台)的,按七五折优惠
乙:“买十送三”,即每买10台另外免费送3台同样的电视机,不满10台仍按原价计算。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篇5: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会购物》教案
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会购物》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
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板书:学会购物)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促销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学生自学
2、交流
(预设)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师:请对这三个商店的促销方式进行一下比较分析,谈一谈各有什么优势?三家店都适合怎样购物呢?
(这里不需学生能精确计算每个商店的优惠额度,但大体上能了解每个商店更适合
2 怎样购物。)
(二)提出问题(1):买1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2袋、3袋呢?
1、思考
2、全班交流
(预设)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
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 袋或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问题(2):买7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8袋、9袋、10袋呢?
1 、自己独立思考、计算
2 、全班交流
(预设)
师:现在如果想买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板书: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 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按以上方法交流买8、9、10袋的结果)
10袋情况预设:
甲店1、1.5×9 =13.5(元)
13.5÷10=1.35(元)
甲店2、1.5×10=15(元)
10+2=12(袋)
1.5 ÷12=1.25(元)
乙店:
1.5×10×90%=13.5(元)
(这里面甲店的'第二种购买方法,虽花了15元,但能得到12袋,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种较便宜方案,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所以不应按错误定论。)
(四)提出问题(3)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学生计算后汇报
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五)提出问题(4)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预设)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2:因为王强买了20 袋,20×1.5=30 (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 元,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继续探究: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
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叫“合理购物”。
活动二:有奖销售
(一)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81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了解广告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阅读“有奖销售”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
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 万元的商品。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 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四)提出问题(3)
师:很好。如果这10 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继续探究: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红光小学准备买28台电视机。甲、乙两个商家每台电视机原价都是500元,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两个商家做出如下优惠
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为学校拿个主意:到哪个商家购买更便宜?
甲:一次购买20台以上(含20台)的,按七五折优惠
乙:“买十送三”,即每买10台另外免费送3台同样的电视机,不满10台仍按原价计算。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篇6:小学四年级数学《购物小票》教案范本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和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本节课通过购物小票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核对小票上找回的钱是否正确,引出小数加减运算,重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计算时,数位一定要对齐。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为什么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计算时,数位一定要对齐。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为什么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
2.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可不可以运用交换律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计算。
3.小数与整数相加减,是否遵循相同数位对齐的原则?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我紧紧抓住了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探索方法中不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计算卡片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活动一:购物小票
活动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二、解释应用
1、独立列式计算。
2、可采用“比比谁是计算能手”来完成此题。
3、解决图形中的小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5、智慧题。
篇7: 大班数学购物教案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并填写购物清单。
3、能按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带面值1元、2元、5元、10元人民币的骰子6个。
2、钻圈、滑板车、桌子各6个;小数棒每组20根,共120根。
3、创设购物环境娃娃超市。
4、抽奖单、购物单各6份。
活动过程:
1、复习比较人民币面值的多少。
提问:小朋友你们玩过骰子吗?你见过的骰子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骰子看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面值的不同,边扔骰子边说出面值的多少。)
2、通过游戏,感知20元的多种兑换方式
(1)教师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想成为幸运者参加购物总动员,购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吗?.3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要求?”
(2)出示骰子和活动场景图,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
玩法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6组(每组最好两个人),一名幼儿从起点出发,钻过圈,趴在滑板车上滑到终点,扔骰子,并取出一张骰出的人民币(人民币放在骰子面上用透明塑料固定,留出一边不封死,便可取出。同一面值需放若干。)同时取出与人民币面值数量相同的数棒,拿好两样物品跑回起点,另一幼儿接力。这时第一名幼儿放好数棒和钱,并做好记录。
规则:骰子只能扔一次,累计数额超出20元时本次自动放弃,下一个幼儿继续游戏。(如:已经抽到17元钱,又抽到5元就要放弃这次抽奖,返回起点。)
(3)幼儿游戏:“购物总动员”
① 教师出示记录表,交代记录方法,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本组面值的累加结果。(如:第一次抽到5元,第二次10元,这时引导幼儿累计一共抽到了多少钱,还差多少就到20元 )
② 游戏中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数物对应,(如:抽到5元钱就拿5根数棒,教师引导能力差的幼儿通过点数剩下的数棒来得知还差几元钱就满20元了)并正确记录。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记录表说一说哪些面值组成了20元。
提问:你还有哪些组合方法?
4、购物活动:幼儿拿20元钱到娃娃超市购物区自由购物,并根据物品价格填写购物单。
请幼儿说出自己买了哪些东西?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购物单。
篇8: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
在导入环节,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很好地衔接了新知的学习。在教材提供的折线统计图框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在“试一试”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体会求平均数和分段统计的特点。通过教材一系列素材的充分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2.自主探究,经历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引导,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绘制统计图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每个阶段的身高分别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教材63页情境图)
师:淘气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他把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的身高情况都整理到统计表里了。他想把自己的身高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进行对比。现在我们就帮助他来比一比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探索合作,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能比较出淘气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情况吗?怎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呢?
引导学生说出画统计图进行比较。
(2)师:从这个统计图中能看出什么?
(能看出淘气在各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
师:要想看出淘气在各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比较情况,这个统计图合适吗?
(不合适)
(3)思考:从折线统计图中只能看出淘气的身高增长变化情况,却看不出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比较情况,怎么办呢?
教师明确: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体现。
2.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并补充完整。(出示课堂活动卡)
(1)思考:纵轴上每一大格应该代表多少厘米呢?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可以按照每格10cm来表示身高。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情况。
学生自主按照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表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
(3)如何表示淘气的身高才能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区分开呢?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明确:为了区分两种不同的量,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或颜色的线来表示两种不同的量,并在统计图的上方标明图例。
(4)根据淘气的身高数据绘制出淘气的身高变化情况。
(5)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绘图的过程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我们可以逐一绘制两种量,并用不同的颜色或形式进行区分。为了便于比较数据的大小,可以在每个点的旁边标注数据。绘制完成后要在统计图的上方标明图例。
篇9: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学会购物》的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之学会购物》的教案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现价多少钱?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3、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出示第12页的例5
1、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2、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1、第12页做一做
2、某商场搞促销活动,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款标价250元的电饭煲,那个品牌的更便宜?
A品牌满100元减50元;B品牌先打七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五折。
3、某著名品牌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城按满200元减10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城先打七折,再打八折的折上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460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城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城更省钱?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购物
五、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篇10:购物课件(小学数学)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活动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娃娃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7元可以买一样、两样甚至三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的展示板上超市商品图一张;
2.小的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导入活动。
师:合起来是5。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1球碰4球。
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
幼:嗨!嗨!我的3球碰2球。
合起来是7。嗨!嗨!我的4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3球碰4球。
嗨!嗨!我的6球碰几球?
幼:嗨!嗨!你的6球碰1球。
(评析:游戏可以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7元购买一样、两样、三样不同的商品
1.第一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
师:如果你有5元钱,想买这里一样东西,可以买哪些?
幼:5元的橙子、3元的苹果、1元的草莓、2元的香蕉、4元的……都可以买;7元钱的不能买。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只有7块钱的商品不可以买,别的都可以买?
(评析:此环节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
2.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们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得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苹果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地找,能够一个不漏地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
(评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3.第三次购买:找出7元钱可以买两样的商品。
(1)要求: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
师:这一次更有难度了,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2)小组介绍
(评析:大班下学期的孩子特别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所以这时候的难度递进很符合孩子的特点,且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难点。)
4.第四次购买:找出7元钱可以买三样的商品。
师:动脑筋想一想,7元钱买三样东西,你们能不能很快地找出来呢?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先去取款机前排队取一张钱,然后去超市买两样不同的东西,再去收银员那里结帐,最后看看自己剩余多少钱。如果还想买第二次,取完钱去超市买三样或者四样不同的东西。
(评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篇11:六年级购物数学日记500字
商场做一些促销活动,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你仔细想过这促销中的奥秘吗?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这是如此,看似有优惠的促销活动,背后又隐藏着曾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举个正式的例子。前几天,我和母亲去商场买衣服,正好赶上促销活动:满200减50挺划算的减了总价的四分之一呢!不大一会儿,妈妈挑好了一件裙子1795元。1795×?因为分数乘法没学,所以我将?化为小数0.25即1795×0.25≈448元。所以应减去448元。而后这件裙子应该是1795—448=1347元。
可是售货员却说价格是1395元。为什么?因为1795中含有8个200所以反馈价格中也应该有8个50。所以8×50=400即1795—400=1395元可是1795与一千八百仅仅相差五元也正因为这五元,导致损失50元10倍之差!
按营销的角度去想1795这个价位对商场做营销有二个优势。1.可是商场多赚五十元。2.1795不到1800在人的心理上使人更容易接受,是售货员更容易推销。最终是商家收益!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篇12:六年级购物数学日记500字
今天阳光明媚,我到奶奶家去探望奶奶。刚进门,奶奶就拿着民丰超市的广告纸急匆匆地跑过来说:“嘿,你看看,有没有要买的,奶奶给你钱!”我接过广告纸,草草地看了看回答:“奶奶,有好多打折的年货咧!”“打折好啊,给你100元,喜欢的就买。”奶奶毫不犹豫地把100元递给我。我提上购物袋,兴高采烈地出门了。
到了超市,推着购物车,我东张西望,想着买什么好。没过一会儿,购物车里塞满了我精心挑选地6种零食:美国葵花子0.87kg、香蕉片0.78kg、山楂片0.68kg、话梅0.48kg、咸干花生1.06kg。掰着手指算了算原来的总价是14.40+16.54+9.00+11.60+12.60+21.20共85.31元。看着这些美味的零食,我的口水早已流下三千尺。算账时,收银台的姐姐说因为有优惠,共便宜了10.41元,现共74.9元。姐姐又给我一张深蓝色的卡,我不解地问;“姐姐,这是什么?”她回答:“这是刮奖卡,消费满68元的顾客就可以领取,要求在卡上,最高奖金有15000元!”我小心翼翼地刮开刮奖区,与要求对一下,获得了2元,这样我只用了72.9元。
我蹦蹦跳跳地回到奶奶家,把零食依依从购物袋里取出来,把剩下的27.1元换给了奶奶,又说:“奶奶,本来是要花85.31元,优惠后之用74.90元,刮奖又‘赚’2元,只用了72.9元。”奶奶听了后了开了花,眉开颜笑地说;“依依真会算,将来一定是个会过好日子的人!”
篇13:六年级购物数学日记500字
一个凉爽的秋日,我随妈妈去百货大楼买裤子。逛了一大圈,妈妈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款式新颖的裤子-----以黑色为主体,粉色的花边纽扣、丝带、喇叭形的裤腿,显得十分秀气。两家店都有类似的,相着不大,只不过一个打9.5折,另一个买500送100。哪一家更合适呢?妈妈开始踌躇起来。我也没闲着,用手机算起来:
一条裤子500
第一家:500_96%=480元。
第二家:500-100=400元。
啊哈!我领着妈妈到第二家店里去。妈妈买完后,我们便出来了。
我又累又渴,想买一瓶冰凉可口的饮料。妈妈也中渴难加,我们一块去了超市,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饮料也打折呀?我又拿出手机来算,妈妈也不例外。
两种品牌:A种饮料买一箱送5瓶;
B种饮料买一箱只需8折。
A种:一箱36元,共十二瓶
36元=12瓶+5瓶
B种:每箱48元;共14瓶
48_80%=38.4元
相对而言,A种会更便宜一此。不过,我比较偏爱B种的品牌,妈妈也就同意。
买完以后,我们租了一辆计程车回家去了!
今天收获不小:
不仅是物品,还有更多的是-----我发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只要你善于去发现,善于去思考,我坚信,数学也不会抛弃你的。
是啊!生活中真的不可缺少数学,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篇14:怎么学会小学数学
学小学数学五大技巧
一、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小学数学学习四大诀窍
1.亲其师,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1)展示能力,让孩子佩服。
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秀自己知识渊博、计算和解题能力很强等,孩子佩服地一塌糊涂。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孩子敬服。
家长人格中很突出的一点或几点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孩子,比如幽默、严谨等等。
当然,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喜欢老师。比如通过和孩子讨论老师的授课方式、性格特点等,引导孩子关注老师的闪光点,发现老师值得自己学习的思考方法、习惯和品质等。
2.化抽象为生动。
比如在辅导作业的时候,结合题目给孩子讲一些顺口溜、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孩子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让孩子适度参与现在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
3.化抽象为形象。
现在的孩子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孩子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
4.成功体验的积累。
兴趣与成就感往往有很大关系。每个孩子都有想成为研究者、发现者的内在愿望,都有被认同和赏识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进步。教育者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给不同学生提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有机会成功,体会成功时的成就感。
篇15: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表》教案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
(1)出示我校~人数统计图。
(2)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你认为在制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统计图要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作时间、统计项目等。统计图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每一小段长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级人数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将课前调查的全班同学体重的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五、课内作业
1、练习题。
2、创意、作业
篇16: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
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
(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举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例2。
(1)认识方格图。
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图。
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
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
【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
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3)根据数对标位置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和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不但会用数对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还会描述坐标图上的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运用
1、小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
2、做一做。(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
五、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
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
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篇17: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96页的内容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九的第1、3、5、6、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一幅比例尺是的教学大楼平面图.
教具准备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教师:在学习比的意义时,我们已经知道有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那么,比的意义是什么呢?举例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其中3是前项,2是后项,∶是比号,并且后项不能等于零.)
教师:两个数的比能不能写成分数形式?(3∶2可以写成,仍读作3比2.)
教师:两个数的比能不能求出它们的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3∶2==1)
教师: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下表:
比
除法
分数
联系
3∶2=1.5
┆┆┆ ┆
前比后 比
项号项 值
32=1.5
┆┆┆ ┆
被除除 商
除号数
数
分 子3
分数线─=1.5
分 母2 ┆
分
数
值
区别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是一种运算
是一种数
教师: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师:什么是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5∶6=20∶24,其中5与24叫外项,6与20叫内项.)
教师: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例如:5∶6=20∶24,524=620.)
教师: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例1解比例(1)12∶x=8∶2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3.做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说明能组成比例的理由.
第2题,先让学生说明1.4是甲数除以乙数的商,还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甲数和乙数的比的比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比值是1.4的甲数和乙数的比有多少.例如:14∶10,7∶5,28∶20,35∶25等等.教师问:为什么有多种答案?(因为1.4可以看成甲数和乙数的比的比值,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比值不变,所以会有多种答案.)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
例2求比值:
教师:在做题过程中,要思考解题时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生做完后,教师边提问,边板书,整理成下表: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教师: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要化简比时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解答.例如:
注意:化简比的结果要是一个比,而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96页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比例尺
教师出示一幅教学大楼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1)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
(2)这个比例尺表示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如果实际距离是1米,图上距离就是1厘米.)
(3)比例尺除了写成1100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可以写成1∶100,还可以在线段上标出1厘米的长度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教师让学生做教科书第97页上面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1、3、5、6、8题.
★ Seeing the doctor Lesson 69教学设计示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整理17篇)】相关文章:
数字杂说 教案教学设计2022-05-06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示例2022-11-24
备课教案2022-05-07
英语教案-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第六课时2023-01-13
国标版三下音乐教案2023-08-14
初中语文《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案设计2022-05-15
小学作文指导教案2023-06-05
初中音乐数学教案合集总汇2022-09-09
英语教案-Unit 6 Meet my family!第六课时2024-05-07
小学教师的自我鉴定示例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