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美术课件(整理11篇)由网友“西洲”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二美术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美术初二课件
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篇2:初二美术课件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课时
课题: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
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篇3:初二美术课件
初二美术课件模板
一、导入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
教师讲解: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 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
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
《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
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
篇4:初二下册美术课件
初二下册美术课件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欣赏、指导学生进行调色练习。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写生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色彩的能力。
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
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
静物画中的色调。
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难点:对写生色彩中条件色的认识与分析。
教具与学具
教具:表现物体明暗、冷暖的色彩挂图。适量的静物、衬布。
学具:水彩画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盘、盛水瓶)、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步骤
写生色彩是从写生出发,研究物象的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变化规律。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蓝色花瓶、红色衬布等)
条件色———(光源色、环境色)是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环境色的影响下所呈现的色彩。
一般规律如教材16页下图所示。(根据范图分析)
在写生中怎样用色彩表现物体的'明暗、冷暖关系。
我们来观察色圆柱体。(见图一)
假设这是一个浅桔黄色物体,那么真正表
现固有色的区域只有(2), 其余的都要受
光源与环境的影响。
在色彩的明度表现上,与素描的明暗
表现法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暗
部不是加黑颜色,是加一定的对比色。
在色性及色彩冷暖的表现上,就一个
(1)(2)(3)(4)(5) 物体而言如果亮部呈冷蓝色,那么暗部相
对的应呈暖蓝色。(展示色块冷暖对比图)
作品中的色调。
一幅作品由各种色相组成,由于光彩的物体具有色彩因素和倾向。把这种客观存在的色彩统一倾向,通过作者的感受,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来,就成为画面色调。
色调在一幅画中起着色彩支配作用。例如教本17页《佛像》作品的主要色彩由白色石膏和蓝色衬布所组成,光照射在画面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衬布的蓝色通过光照,使物体有了统一的色彩倾向,这种蓝色倾向又被作者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因此这张画可以说是一张蓝色调的作品,又由于它整体色彩比较重,也可以说是张暗调子作品。
色调地表现作品主题,意境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佛像》作者用心把佛处在深暗、冷蓝的背景中,增强了佛的神秘和历史悠久的意味。
色调可以从明度上分别,有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可以从色性上分有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子。可以从色相上分有红调子、蓝调子等。
请同学们分析17面作品中的色调,边分析边总结肯定。《残留的玫瑰》暖调子,《石榴》暗调子,《窗台上的花》亮调子、中间调子,《同一静物》中一个是蓝调子,一个是红橙调子。
作业要求
学生进行调色练习。
要求画出两组亮部冷暗部暖,或亮部暖暗部冷的色块图。
对色彩冷、暖变化理解明确,明暗关系有条理。
篇5:初二下美术课件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 本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
【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
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 (<<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
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
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
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
篇6:初二下美术课件第三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临摹学会中国山水画画法技巧,掌握山水画构图原则(山水画布局),创作山水画小品。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体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和表达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布局。
难点: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和表达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中国画欣赏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马远的《踏歌图》。
二、中国山水画布局
1、中国山水画的布局。
平远:极目远望为平远,景色浩渺无极。欣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高远:仰望闪点为高远,峰峦之势高耸突兀。欣赏弘仁的《山水》。
深远:由前窥其后为深远,山重水复、层层叠叠。欣赏王蒙的《青卡隐居图》。
2、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讲解散点透视的换名布局特点。
三、欣赏中国山水画法视频资料。
1、中国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舟船、屋宇、桥梁、栈道等的画法,这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点题和构图中起重要作用。
2、中国山水画中的云雾等画法。
四、视频展示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利用视频资料展示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从构图、山石、树木等的画法,到笔墨的变化等,最后题字落款,详细展示一幅山水画创作的全过程。
五、表现创作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篇7:美术课件
美术课件模板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下面是美术课件,可直接下载。
美术课件 |
油画基础知识
1.油画产生之前欧洲绘画经历了几个阶段?
本世纪30年代巴金先生与朱光潜先生曾就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不是油画在报刊上进行过激烈的交锋。
朱光潜先生认为是油画,而巴金先生说:“那时根本就没有现代的油画颜料”。
由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时已发展到近代油画阶段,因此,不少人常有一个误解,认为西方绘画都是油画。
在西方特别是在古代欧洲,油画不是从来就有的。
真正的油画产生,至今不过5的历史,而此前欧洲曾经历了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变迁。
16世纪以后现代意义的油画逐步发展成熟。
自古以来欧洲绘画多采用动物胶和植物胶。
鸡蛋作为一种蛋白胶,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被广泛应用。
最初的蛋彩是通过在蛋黄中掺入糖、蜜或无花果汁增加粘性。
古代的蜡画主要是用火将蜂蜡熔化、调入颜料趁热画到墙壁或木板上的,可多层重叠,凝固后亦能刮磨修改,最后还可以打磨抛光。
镶嵌画盛行于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是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片和玻璃拼装而成的,多用于装饰教堂。
湿壁画是预先用石灰混沙准备出一块一次可以画完的墙面,趁灰层未干着色,颜料渗入石灰中,干燥后形成坚固的碳酸钙表面,利于色彩的长久附着。
干壁画则是在干透的灰泥底上着色,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即中世纪,留存的壁画基本上是干壁画。
《最后的晚餐》既非油画,也非干壁画、湿壁画。
达·芬奇使用一种加了油的乳液胶调和颜料,其技法属于13世纪始盛行于意大利的坦培拉技法体系。
坦培拉在西方绘画史上是一个特殊而影响广泛的画种。
后来虽然出现了油画,但仍以坦培拉材料作为底层塑造,再以油画透明法罩染。
2.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比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
鉴于此,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法。
而后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后称之为上光术或釉染法,这便形成了混合技法,一种非坦培拉绘画亦非油画的技法。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油性坦培拉绘画。
达·芬奇对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运用,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
那么,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单纯用油做绘画媒剂,在拜占庭时代就有人试验过。
据记载,这种画放在烈日下曝晒数月仍不会干燥。
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的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
13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
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爱克兄弟(杨·凡·爱克及其兄胡伯特·凡·爱克)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
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
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树脂,使行笔流畅、媒剂速干。
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一画和他最著名的作品《根特祭坛画》(现藏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圣·巴冯教堂,由23幅画组成。
)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
凡·爱克兄弟发明的调油技术,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画,用它们调和他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发现效果很好。
(一些研究者认为,“白布鲁日光油”是精馏松节油,现在我们仍使用松节油稀释油画颜料。)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掌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Antonueuo De Messina 1430-1479)
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颜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
几百年来,经过各代画家的继承和创造,油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篇8:美术课件
人教版美术课件
人教版美术课件,一起来学习吧。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 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 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篇9:初中美术课件
人教版初中美术课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篇10:机器人美术课件
机器人美术课件
通过活动,调动幼儿思维,提高想象力及创造力,分享了机器人的美术课件,欢迎欣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形状、颜色和功能。
(2)通过设计机器人,知道怎样画想象画。
2、能力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独立。
(2)通过小组合作、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让学生通过设计机器人,锻炼思维,激发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知道机器人对人类的帮助,懂得机器人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热爱科学,主动探究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把想象中的形象大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设计一个能够帮助人类的机器人。
教学准备:
1、各种机器人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3、白纸、彩色笔等
教 学 过程
一、查找资料,自主学习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报纸或书籍等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二、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有一种可以代替人们工作的智能机械,是什么?(机器人)你们知不知道机器人在生活中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事情呢?把你知道的与大家分享。(小组讨论并汇报)(机器人可以帮我们排除险情、潜水打捞、科学实验等)从而揭示课题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了解机器人的形状、颜色和功能
(课件展示)机器人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本领可大了,你们想认识我吗?那你们要讲一讲我的形状和颜色?看谁讲得最棒。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有)(学生讨论汇报)
(课件展示)机器人说:“小朋友们非常聪明,你们知道吗?我是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研发的集视觉、运动、避障、会眨眼睛和张嘴说话等功能于一身的新一代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本月中旬我将赴英国的一家博物馆担当“迎宾导游”。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机器人玩具,谁来说说自己的机器人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机器人的特点,讲得好的同学我有精美的纪念品送给你。”(并板书形状和颜色)
2、深入了解机器人对人类的帮助
师:把课本打开17页欣赏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设计机器人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议一议,你喜欢课本上的.那幅作品,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板书)
师:这些设计师真棒,如果请你来做设计师,你会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四、放飞想象,自主创作
机器人说(课件展示):“小设计师们想的这么好,那我们举办一个比赛活动:机器人设计大赛,把你们想得画在画纸上,比一比哪个设计师最棒,最后我们颁发设计师奖。”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播放轻音乐)
五、作品欣赏,师生评价
我设计的机器人——作品卡
1、填写作品卡
2、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并请小设计师介绍作业。
3、师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4、颁发设计师奖。
六、课后拓展,学习延伸
1、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机器人的资料,教师提供相关的书目和网址。可制作一份机器人的剪贴报,贴在教室的小橱窗,供大家分享交流。
2、把你设计的机器人对人类帮助,回家用讲故事的形式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 书 设 计
我设计的机器人
(想象画)作画步骤:想 (形状颜色)
对人类的帮助:搬运重物、排除险情、科学实验等画 (构图)
篇11:大脚丫美术课件
大脚丫美术课件
大脚丫美术课件
教学目的:
1、欣赏造型各异的鞋,了解生活中的鞋的功能与结构,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纸拖鞋的制作方法。
教学设想:通过创作设计造型各异的纸拖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的朋友大脚丫想换一双新鞋了,她穿腻了旅游鞋、凉鞋、高跟鞋,想换一双拖鞋。而且,还想换一双特别的拖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大脚丫做一双独特的纸拖鞋吧!
2、板书课题。
二、制作方法
1、欣赏各种漂亮的拖鞋。
你们发现这些拖鞋共同的地方没有?他们都有些什么部位?(鞋底、鞋帮)
2、制作鞋底
教师准备几双大小不一的鞋底。
师:哪双鞋底更适合我们穿?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制作一双最适合自己大小的'鞋底?
小结:照自己的脚稍大一点描出轮廓。
3、制作鞋帮
鞋帮都有些什么形状呢?
小结:带状,有宽窄或多少之分。
4、教师示范制作步骤,并强调鞋底鞋帮的粘贴方法。
⑴画脚印。
⑵做鞋底鞋面。
⑶粘贴鞋面和鞋底。
三、装饰方法
1、师:鞋子的底部和鞋帮都做好了!可大脚丫拿到鞋以后并不是很高兴,因为这双鞋是白白的!接下来怎么办呢?
2、欣赏一些有特色的鞋底鞋帮,教师提示: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制作的时候是先粘好鞋底与鞋帮再装饰好些,还是先装饰再把两者粘贴起来好些?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纸拖鞋并装饰。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把制作好的纸拖鞋放到架子上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价。
2、说一说:你觉得:大脚丫会喜欢哪双拖鞋?为什么?
★ 写教师实习报告
★ 美术公开课课件
【初二美术课件(整理11篇)】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2-04-30
八年级美术工作总结2023-08-12
初二美术学期工作总结2023-01-10
八上美术教学工作总结2023-04-12
生物备课组工作总结2023-05-22
学期初教学总结2022-04-29
初中美术教学学期总结2022-08-25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初中美术教案2022-05-04
高中美术教学总结2023-05-31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