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教学课件(共13篇)由网友“MI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好日子教学课件,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好日子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生字和9个二类生字。理解课文大意,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随文记忆的方法来学习一类生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使用数量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换来了好日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8个一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教学准备:展示台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歌《劳动最光荣》,我们唱上一段。今天我们将认识三只可爱的小老鼠,看看它们是怎样过上好日子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在文中画出一类生字,同桌之间读一读。
2、老师范读课文。
3、老师领读课文。
4、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一类生字。
齐读第一自然段。
1、亩:地积单位。上下结构,扩词:一亩地、公亩
2、籽:某些植物的种子。左右结构,扩词:棉籽儿、菜籽儿、籽棉
3、从词语黄灿灿中拿出“灿”字来学习。灿烂:光彩鲜明耀眼;灯光灿烂、光辉灿烂、金灿灿。
4、汤:左右结构,扩词:菜汤、汤匙、米汤
5、仑:山下结构。
6、轮:左右结构,扩词:车轮、轮流、轮班
7、都:多音字。(1)表示总括。他们都在干活。(2)表示已经。饭都凉了。
(1) 首都(2)大城市。都市
8、拉:左右结构,和手的动作有关。扩词:拉手、拉面、拉力
四、认读二类生字。
撒:平舌音,播撒、撒种
丝:平舌音,丝瓜、甜丝丝、粉丝
辆:车辆,一辆车
五、复习巩固一、二类生字。
六、齐读整篇课文。
七、作业:复习一类生字,练习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别读课文的.6个自然段。
二、老师提出问题: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由读前三个自然段,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春天,夏天,秋天)
1、第一自然段:明白数量词:“一亩”是指土地
面积。“撒”字是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每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句子的结构是相同的,老师可以在这里渗透一下排比句的知识)
2、齐读第二段:找找本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南瓜花、东瓜花和丝瓜花都是什么样的?(黄灿灿)你能不能也说出几个这样的叠词。
3、第三自然段:秋天结出了果实,请你在文中画出形容南瓜、冬瓜和丝瓜的果实的词语。(好圆好圆、好大好大、好长好长)想一想“好”字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三只老鼠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成熟的果实,它们从此过上了好日子。读4-6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不仅仅喝上了汤,有了吃的,还做了一辆漂亮的瓜车,得到了快乐)
五、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你能结合课文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过上好日子的吗?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七、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一类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类生字。
二、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重点指导“都”字,左高右低,注意结构。
三、完成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一说。
3、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1)在小组内读一读。
(2)抄写词语。
4、填一填。
一亩(地)一根(丝瓜)一辆(车)三只(老鼠)
瓜:南瓜、丝瓜、冬瓜、西瓜、香瓜
5、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
黄灿灿 好大好大 好漂亮
6、背一背。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四、作业:书写一类生字,预习下一课。
篇2:好日子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好日子》这一课是我国著名童话作家杨红樱的作品。小故事以三只老鼠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为线索,写出了它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幸福和创造的快乐,告诉我们只有靠劳动才能过上好日子,只有靠智慧生活才会更美好。
本节课教学按规定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教学设计,没有脱堂、压堂,课堂效果比我预设的要好,学生回答问题比较涌跃,自学精力集中,知识砸得实,能跟上老师的思维引导和教学步骤。
二、本节课关注了以下几点。
(一)让孩子早日养成自学的习惯
二年级的语文学习大量接触到了各类型的课文,部分篇幅还比较长,加上识字量的增强,课前的预习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培养孩子养成预习自学的好习惯,也为课堂 40分钟要效益,每学新课前,我都安排学生预习读文,标明自然段,圈画生字,制作字卡等。为学习新课节省时间,这样上课伊始就可直接读文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渐渐的预习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二)分层次,集中学生注意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唯恐学不进去的学生溜号,搞小动作,所以识字教学我采用了“读一点”,“想一点”,“认一点”,“练一点”的方法,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散了教学目标,舒缓了学生的压力,也为“淘气包”上了“紧箍咒”。
(三) 掌握了低年段学习的度。
突出了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同时关注了本课的训练点,积累词语体会形容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语文,离不开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默读。让学生通过认识标点符号体会句子的停顿,联系生活情境对文中的语句产生独特感受。
(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整节课我比较关注“学困生”,如果他们能够学会,其他孩子也就更会了。鼓励不爱发言的孩子,给他们机会和关注,增强其自信心。这样有利于这些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便于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三、问题反思:
(一)教师板书总体来说可以更美观一些。
(二)教师的过渡语还可以更加简练,有层次。
(三)随文识字显得手忙脚乱,可以进一步梳理教学流程,让随文识字避免繁琐,趋于简单。
篇3:好日子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要求会认的字。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体会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明白劳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老鼠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三只可爱的小老鼠,它们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老鼠可不一样,我们一起看看行吗?(课件出示:三只小老鼠图片。)
3、你能看它们的表情用成语说一说它们的心情吗?想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因为它们过上了好日子。板书课题:好日子。齐读课题。
4、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写的童话故事《好日子》。想象一下,三只小老鼠的好日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课文写谁过上了好日子。
3、课文讲的是三只小老鼠过上了好日子,它们过上了什么样的好日子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了,看看谁能快速地找到,读给大家听。(第四自然段)
三、精读品悟,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想一想三只老鼠的好日子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这里的好东西指的是什么?(南瓜汤、冬瓜汤、丝瓜汤)
2、学习“丝”。
出示头发丝 ,这是什么?如果是铁做的叫什么呢?铜做的呢?土豆切成的呢?
3、故事中的三只小老鼠是怎么过上好日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1、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示时间的词。
2、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本课就有,一年下学期也学过?
3、春天,三只小老鼠都做了什么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在这一段中有一个字,给我们出了一个字谜,让我们猜猜他是谁?(课件出示字谜:一点一横长,田字立下方。 )小老鼠种了几亩地?你体会了什么?(从中体会小老鼠的勤劳。)
3、小老鼠在三亩地里撒上了什么呢?
4、学习:“撒 籽”。
5、三只老鼠播下了种子,心情是怎样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大家注意这段句子有什么特点?(认识排比句)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老鼠春天种下了种子,同时也种下了希望。当夏天来临时这三亩地会有什么变化呢?
齐读第二自然段。
2、夏天瓜地有什么变化?(开花) 书中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花,是哪个词?(黄灿灿)
3、学习“灿”。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4、三只老鼠撒下种,夏天里不闻也问,就能开出美丽的花吗?那他们会怎么做呢?谁来想象一下?
5、付出总有回报,他们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这美丽的花。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第三自然。
1、谁来说说三只老鼠收获了什么?(出示课件)秋天的瓜地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景象吗?
2、课文用了哪些词分别描写南瓜、冬瓜、丝瓜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3、这些词好在哪呢?
(出示课件)句子(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1)秋天,南瓜花结出了南瓜;冬瓜花结出了冬瓜;丝瓜花结出了丝瓜。
(2)秋天,南瓜花结出了好圆好圆的南瓜,冬瓜花结出了好大好大的冬瓜,丝瓜花结出了好长好长的丝瓜。
(3)秋天,南瓜花结出了好长好长的南瓜;冬瓜花结出了好大好大的冬瓜;丝瓜花结出了好圆好圆的丝瓜。
比较体会,那句好。
4、春种,夏忙,秋收,三只小老鼠是什么换来的好日子?
劳动让小老鼠丰衣足食,过上了好日子,心情是多么高兴呀!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三只小老鼠不但勤劳,还很聪明。他们还做了一辆瓜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
2、第五自然有一句夸奖三只小老鼠做的瓜车漂亮的话,谁能读一读。
3、学习:“辆”
你还知道一辆什么车?
4、三只老鼠的瓜车是怎么做成的呢?(用上量词)
学习“轮” 学习“仑”。
( 七)、学习六自然段。教师引导读课文。
四、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词语。
2、出示儿歌:三只老鼠来种地,三亩地上撒瓜籽。
春天过去夏天来,地里花开黄灿灿。
南瓜圆,做车轮,冬瓜大,做车厢。
丝瓜长,做车把,一辆瓜车好漂亮!
五、总结全文
小老鼠靠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好日子,老师也祝同学也能靠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板书设计:春天 撒籽
夏天 开花 劳动 好日子
秋天 丰收
篇4:好日子的教学设计
好日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生字和9个二类生字。理解课文大意,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随文记忆的方法来学习一类生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使用数量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换来了好日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8个一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孩子们你们的歌声真好听,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来唱首歌,好吗?<幸福拍手歌>(师与生共同加动作)
孩子们,唱完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感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快乐着,幸福着,今天和我们一道分享快乐的还有这三只快乐的老鼠.课件。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板书<好日子>.指读课题,(你读得真好,注意了子在这里读轻声)
三、齐读课题
四、自由读文
1.下面就请同学们走进课文.了解这个故事.在自由读文之前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读通顺?)是不是每个同学都给自己提出了要
求,那就按你们自己的要求,来试着读一读.
2.谁想把刚才读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一小组表现这么积极.那就请你们小组接读.每人读一段..其它同学边听边画标出自然段,画出关于时间的词。
汇报:春天、夏天、秋天、今天、明天
2、学习第一段。
(1)整段体会。那么在春天三只老鼠都做了些什么呢?(汇报)那你把那一段读给大家听。(2)激趣学字。在这一段里有几个字宝宝,它们跟我们玩起了智慧谜藏。希望咱们同学能找到它。第一个以字谜形式出现了,听好了:高头无腿田上立(亩)同学们猜对了,第一排同学领大家读一读?词卡“一亩地”文中,老鼠们种了几亩地?词卡“三亩地”。第二个藏在这个动作里。你猜出来了吗?请出来看一看,同学们真聪明,又猜出来了。男同学领女同学读一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那你也做一做这个动作吧。能给它找个朋友吗?在课文中这个字宝宝出现了几次呢?谁来读一读?又有一个字宝宝向你们挑战,你们怕不怕?听好了,又轻又软,又细又长。(丝)太了不起了,大声呼唤它。这回你想怎么学这个字。同学们说得真好,看,这是你们一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字,你们还记得它吗?(课件子)又来了一个新伙伴,这回你还认识它吗?(籽)这个籽是什么意思呢?课件(植物的各部分,让学生来指一指)你说得真好,那就领大家来读一读吧。文中都提到了哪些籽呢?谁来读一读。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什么籽。
字宝宝们没有考住我们,它们回家了,它们请你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而且它们还给你们提了一个问题,请你们注意这一段句子有什么特点?大屏幕。(排比句)说得真好,智慧小精灵还有话要说,我们来看。(课件:排比句是由两个以上的相同句式的句子组成的,句子之间用;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变化。)老师听了小精灵的话后想试试,指读第一段中的排比句。
(4)启发想像,填补课文空白。那么种子撒完了,我们来猜一猜三只老鼠去做了什么。我猜一个,回家睡觉了,同学们同意吗?你看到了吗?有什么理由?
3、学习第2段。说得这么好,那请你把这美妙的段落读给大家听。(2)指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找出你喜欢的词。(黄灿灿)(词卡)同学们都这么喜欢它,那就来读一读吧。第一排,第二排。一起来。师:这个灿,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吗?给它找个朋友吧(灿烂)好,能用它说一句话吗?你还能换个词吗?(金灿灿)(黄澄澄)。你想像中这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来一饱眼福吧(课件)表达一下你的感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美美的把这一段读给小老鼠听,你还可以表演动作给它们看.指读,请同学们再快速流这一段,你能像小精灵那样提示同学们点什么吗?男生读,女生读。(4)激发想像,深入理解。师:在这么美丽的夏天里,老师认为小老鼠一定会坐在地边,翘着二朗腿悠闲地磕瓜子呢?那你们认为呢?(它每天都会来到地里,精心地看护着自己的瓜苗,不让任何小动物来破坏??)师:那你感受到了什么?
4、学习第3段。付出了辛劳与汉水,会有怎样的回报呢?秋天到了,让我们看一看它们的地。(课件丰收的画面)想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丰收。。。)南瓜(好圆好圆)冬瓜(好大好大)丝瓜(好长好长)此时你就是三只老鼠中的一位,看到这样的景象你心情会怎样?带着这种感觉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同桌听,读好了,让他给你一百分。指读,这么好,还有谁想来试一试,那我们各小组合作来读,读的时候可别忘了小精灵的话。
5、师:收获了这么多瓜,小老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想像,汇报。)那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给大家听。那么这些汤会是什么滋味呢,为什么呢?
6、生合作学习第6段。其实 小黑板 :三只老鼠不仅勤劳,而且请你和同桌共同研读课文的下一段。 你决定填什么。汇报。(聪明??)你从哪一看出来的?汇报。看这就是它们的瓜车。(应该填个什么词呢?一()瓜车。课件。词卡“一辆瓜车、一辆”你还知道一辆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宝宝。那这是一辆什么样的瓜车,文中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那么这个该怎么填呢?(课件明月图)一()明月 。词卡“一轮明月、一轮”轮,开火车读。还能给它组个词吗?“车轮”。我们文中的这个车就很特别,特别在哪,谁愿意读出来。还有谁愿意读,举手同学一起来读。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三只老鼠说的吗?
7、带着我们的祝福,三只老鼠走向了更美好的明天。(音乐)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们在读的时候想突出哪一个词。让我们再读一读。
8字宝宝们看到我们这么长时间都没理它们了,就有点生气了。现在它们跳上了金苹果,想考考我们。游戏。有个字宝宝想让我们把它请回家,我们就把它写在虚宫格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亩”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师写,生写。
篇5:左右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重难点 :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左右
1、由上下楼引入教学
师:为了安全,避免我们上下楼时冲撞在一起,学校要求我们都要“靠右行走”。出示书13页图,问:靠右行我们该走哪边呢?
2、出示课题
师:只要我们认识了左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与右
1、借助左右手认识左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举的是哪只手吗?对了,在举手发言时,我们通常都是举右手,老师现在要看看你们举的手是不是都是右手呢?
(1)做动作记右手。
拍一拍:让学生用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握握手:让学生伸出右手,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2)认识左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右手,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快把左手举起来,看一看,这就是我们的左手,用左手把铅笔盒摆好。
(3)借助儿歌强化认识左、右手。
教师和学生一起听音乐边说边做动作。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4)借助左、右认识左、右面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介绍座位。
谈话:在你的位置上,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学生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教室的摆设。
三、操作中辨别,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集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
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四、解决中运用,感受实用性
1、师: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则。
2、练习书13页6题,用学过的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
篇6:左右教学课件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3左右。
二、教学准备:
1、课件、问题卡片。
2、在教室中间空出一条走廊。
3、要求学生准备好铅笔、尺子、小刀、橡皮、铅笔盒各一样。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材分析:《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
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左右”,
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策略选择:
本课以活动课的形式,以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四、教学流程
活动一:引出“左右”
1、学生活动:
①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在教室中间的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 →说说感受(很乱)→假设在马路上大家都这么走会怎样?(交通混乱,容易出事)→你来想办法解决。(有秩序走,靠右走)
②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说说感受。
2、引出课题: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二:感知“左右”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①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我们常常用左手和右手做什么?左右手是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
②找一找我们身上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
③你怎样来记住左、右。
2、学生学做机器人,老师当遥控器,请机器人按遥控器的指令做动作。
伸出左手摆一摆,伸出右手摆一摆;
伸出左脚跺一跺,伸出右脚跺一跺;
拍拍左肩1、2、3,拍拍右肩1、2、3;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左眼眨一眨,右眼眨一眨。
3、显示课件(一个背对学生的小女孩),找出这个小女孩的左
右辫子、左右手、左右腿、左右身。
活动三:体验左边和右边。
1、按要求摆学具。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从矛盾冲突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认识“左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因此教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从而感知左和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从左往右依次为:铅笔、尺子、
小刀、橡皮、铅笔盒,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左数尺子第( ),从右数尺子是第( );
尺子的左边有( ),右边有( );
尺子在( )的左边,在( )的右边。
2、请大家把学具打乱,再随便摆一次,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给同桌听。
3、观察你这排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从左数我是第( ),从右数我是第( );
我的左边有( ),右边有( );
紧靠我左边的是( ),右边是( );
我在( )的左边,在( )的右边。
活动四: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请你转个身,看看现在你的左右各是谁?
2、大家一齐来感受一下,我们来上回体育课,按老师的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再看看这时你的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对回答最精彩的学生给予表扬,并与他握握手。)
3、与老师握手,你用哪一只手?老师用哪一只手?你有什么发现?(面对面,我们的右手不在同一边。)
4、出于礼貌我们都用右手与别人握手,请同桌握一握手,进一步体验。
5、我想请大家举右手,我也想举右手,你说我该举哪只手?你请老师做个什么动作,一眼就看出是左手还是右手。(转身)然后我们都举左手,你发现什么?(面对面,左手不在同一边。)
6、师生面对面,看着桌上的学具,请学生回答对方的左右边各
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打乱后随便摆一摆”,打破了学生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转身、握手、找东西等活动,激起学生疑问,抓住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其中的奥秘。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有什么?
教师把铅笔盒、小刀放在身体的左边,橡皮、尺子、铅笔盒放在身体的右边,问学生:现在我们面对面,请问我的左边有什么?我的右边有什么?
活动五:巩固左、右。
1、抢答: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正确的答案。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幸运52?李咏叔叔说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每组派一人进行抢答。
① 出示
师:它不在最左边,也不在最右边,它在桃子的右边,在樱桃的左边,请问它是( )。
(哪一个学生抢答成功,说明理由后老师就把这张可爱的问题卡片送给他。下同)
②出示一幅图,一个男孩面对大家,他的左边是儿童公园右边是图书馆,后面是超市。
师:星期天,妈妈带小明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小明的右边,请问他们要去哪?
③出示一幅图,三个动物三个家
师:小狗住小猫的右边,小兔紧挨着小猫的右边住,用线连一连,给动物们找到家。
2、辩论:老师和一个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说明理由。
活动六:实践左和右。
P6生活中的数学。
组织有效的`抢答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去认识、去感悟、去体会,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五、教学片段实录:
活动一:引出“左右”
师:我们教室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现在请两个小组的小朋友在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
(两个小组的学生在走廊里来回随意走动。)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场内的):老师干吗要我们走来走去?
生2(场内的):老师这样走都会撞到。
生3(场外的):这样走很乱。
师:假如在马路上有许多车、许多人,也这样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生1:会很危险。
生2:有可能会撞起来。
生3:会出车祸。
生4:这样走不好。
师:那你想个办法,怎样比较好?
生1:大家都靠一边走。
生2:大家都靠右边走。
生3:大家都靠左边走。
师: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规则,我国规定每个公民都靠自己的右边行走或行车。现在请同学们都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一走,有什么发现?不知道右边在哪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
(场内学生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
师: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1:好多了。
生2:不乱了。
生3:这样不会撞到。
师: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
活动五:巩固左和右。
1、抢答:
……
2、辩论:
师:老师和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
生1:肯定会的,都走同一边肯定会撞起来。
生2:不对,一人上一人下,不会撞起来。
生3:对哪!面对面,两个人右边不在同一边,不会撞起来。
生4:都是右边怎么不会撞起来?
生5:不会的哪。
(教室里一大片声音说不会,一小片声音说会,很热闹)
师:谁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说服对方。
生6:老师我们来表演一下,就是最好的证明。
师:好主意。
(师生面对面,各自靠右走,用事实证明不会相撞,全班一片欢呼声。)
……
六、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实践、丰富及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用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左右”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左右有了初步感受,但对其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为正确理解左右奠定了基础。另外,这节课也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许多活动,创设了许多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比较、操作、交流、推理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活动五中的抢答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没有念完题就知道答案,因为桃子的右边有菠萝和樱桃,它不是最右边,那肯定不是樱桃,只能是菠萝。在这老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推理解决问题,小小的一道练习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从更高要求看,本课在这一方面略显不足,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篇7:皮影戏教学课件
皮影戏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皮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皮影制作的流程和工艺。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表演,更加全面地体会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和感知皮影艺术的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皮影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皮影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皮影的传说与历史:“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 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最早诞生于前,俗称“影子戏” ,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同学们很喜欢看电影动画片,那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形式的?(欣赏教师准备的图片皮影戏资料)导入本课——多姿多彩的皮影。请同学们看我们组给大家搜集的有关皮影的美丽传说。
三. 讲授新课
1.皮影:课本上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是用皮革作出来的.,叫皮影。皮影俗称灯影戏成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
2.介绍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源于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区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
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3.我国著名几个皮影戏产地: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甘肃皮影、山东皮影、北京皮影。
4.学生欣赏课本,复习学过的知识。
5、皮影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1、景观设计 2、平面图案 3、舞蹈元素 4、影视作品等等
观赏作品《桃花源记》以皮影为元素的中国动漫
四. 课后小结
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皮影都是精美的民间工艺,我们应该热爱我国的传统工艺。
五、作品评价,展示交流
1.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作品以及设计意图;选出好的作品集体欣赏交流;
2.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补充,以鼓励为主。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肯于动脑,能够发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汇之处。
作业:搜集皮影戏的知识,下节课给同学们分享。
篇8:《不求甚解》教学课件
一、教学目的:
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1.一事一议,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从探讨作者论证思路入手,学习课文注重说理,深入分析的写作特点。
2.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58年秋,调任北京市委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60年代初以马南村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在文中,_、_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而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邓拓是一位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利益至为关切的作家。本篇谈论的是学习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但角度与众不同,教育性极强,对于今天有志于为祖国富强而学习读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无疑是极好的治学修养的教科书。
(二)解题:
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现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文章反弹瑟琶,新人耳目,在轻松愉快中使读者受到教育。就其根本思路来说,乃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三)解释词语:
会意:会心。
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死抠:kōu在字句上钻研或找错。
豁然:一下子彻底晓悟;开阔;顿时通达。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就会有收获。
(四)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对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1自然段)
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确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不作具体分析,用一般人、常常指出持这种观点的为数不少,并非偶然。其实也不尽然,表明对今人否定之否定,然而语气委婉。不尽然谓不把话说死,自然而然地正面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该盲目反对。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什么又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这是本文议论的核心。
第二部分: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2--3)
一是全引全文,言之有据,认为它不好的原因的断章取义,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这是何苦来呢?语气幽默,态度和平,被批评者都会感到亲切。
二是对引文进行全面的辩证。首先,一定要好读书,好读书,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要诀,全在于会意。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是对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热情赞扬。
三是全面解释陶渊明式不求甚解的两层意思:一戒自负,二戒固执,旧词翻出新意,宛如一股清风吹进读者的心扉。
第三部分: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彼此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4--9)
一引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强调今天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
二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
三引宋儒陆象山的语录,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个且字,说明放过是暂时的,只要认真会意未晓处最后还是会晓的。
三处例证、引证,或古或今,或中或外,信手拈来,自由骋笔,恰到好处。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这就是结论。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三、五
篇9:《不求甚解》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懂得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要努力追求知识的广博。
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论证思路,了解文艺随笔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导入
“不求甚解”这个词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只求知道个大概。这个词带有批评和贬义。今天,我们来听听作者邓拓对这个词的理解,看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2.阅读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读懂每个句子,勾画疑难。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相关的语句加以概括。
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
一、领会文章主旨
1.“不求甚解”的出处。
2.给“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句加上标点并翻译。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包含哪两层意思?据此提炼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即主旨)。(第4段)
主旨:读书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是不是说读书不需要认真,马马虎虎,粗知大意即可?作者在哪一段对此进行了补充论述?
第7段作了补充论述,使论证严密。
二、学习论证方法
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观点?
(1)举例论证
A.举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说明他读书不虚心,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B.举诸葛亮的例子,论证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是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注意:作者运用举例论证时,是否只是列举事例?第5段的句和第6段的句能否删除?
这些语句紧扣作者观点对事例加以分析论证。写议论文,不可只列举事例。
(2)道理论证
第8段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论证“不求甚解”的态度。除引用外,仍有分析论证。
三、理解论证思路
1.梳理思路
竖靶子: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
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一词的出处。
释新义:正面阐述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本义。
援例子:举例论证观点。
引语录:引用名家的话论证观点。
结上文:总结全文,重要的书反复读,方能“会意”。
2.《燕山夜话》的写作
“写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邓拓
《燕山夜话》是作者(时任北京市市委书记)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的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
3.文艺随笔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文艺随笔属于杂文的范畴。
四、拓展延伸
1.《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
2.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谈一谈。
篇10:《不求甚解》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4.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5.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6.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7.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一、导入: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三、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怡情 傅彩 藻饰 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睾 阐证 吹毛求疵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五、探究课文内涵: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见后补充)七、小结: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赶快读书吧!八、板书设计:谈读书 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九、作业:练习册十、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一、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三、列出阅读提纲(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树立靶子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强调书必须反复读 表明态度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四、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五、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六、小结:“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七、板书设计:(见上)八、作业: 练习册九、教学反思: 十、补充内容:(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金庸 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陆天明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3)名人读书的趣事: 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_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篇11:《不求甚解》教学课件
1. 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育领域中,无论哪门学科,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那只能是浪费。相反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维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概括而言,选题应根据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进行。
2. 依据目标,确定模型
本来,不论选用哪种模型,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都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各种模型有各自的特点,这决定了它适用于什么内容,最能达到什么目标。
大多数的新授课教学活动,可以选用常规模型,由教师控制。CAI主要呈现各种教学材料(如概念、公式、规则、例子、说明等)和提问、回答与判断反馈等。 计算机模拟型,适用于模拟演示、实验、操作、过程等。利用计算机二维、三维动画,模拟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某些规律,产生各种与现实世界相类似的现象,使抽象的概念和物理规律更直观地再现,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规律与现象的本质及内在的联系,找出其客观的规律,使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操练与练习型,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或一批批地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出回答,计算机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
教学中要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选用合适的模型。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模型;更可以综合几种模型,去实现教学目标。 3. 设计目标
根据课题要达到的目标,设计好脚本;也就是CAI的蓝本。搜集媒体素材,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搜集素材要根据脚本的需要去进行。 做好以上工作,就可以开始制作合成了。这一步是课件最核心的。要根据脚本要求和意图设计出整个过程,赞扬合适的软件,将各种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方便、视听效果好的CAI课件。
这一过程的技术性很强,往往需要多次修改,才能设计制作出来。 4. 鉴定目标
任何一个CAI课件制作完成后,都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修改、完善,才能趋于成熟。这也是不能忽视的,是确保课件质量的最后一关。
总之,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需要多人的团结协作,还要听取别人的意见,综合多方面的观点,制作者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不求甚解》教学课件
篇12:桃花源记教学课件
桃花源记教学课件
《桃花源记》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的]:
1.落实课文的朗读和古文字 词理解。进行古文基本知识的积累。
2.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的背景知识,明确作品的解读离不开作者,环境和文化背景。
3.要求复述课文基本内容,初步思考作品的含义。
[教学重点]:1.古文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翻译。
2.作者及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学难点]:古文字词的识记以及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
[教学方法]:教授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朗读,探讨关于课文作者的信息,教授生字,生词,归纳古文字词(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㈠导入(5分钟)
⑴ 今天在上课的开 头我先请大家来听一首民歌,大家可以先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勾勒出一副风景画,等到音乐结束。我要请同学来描述一下他的感受。
(音乐《梦入桃花源》,约2分钟)
⑵ 提问。请2-4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听完音乐的感受以及他脑海里所呈现的画面(2分20秒左右)
⑶ 小结辞:正如同学所说,音乐中所描述的桃花源是个令人是神往的地方,像一个美好的梦。相信大家对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并不陌生,那里有美丽的景色,精致的楼台还有俏丽的黄蓉。那么关于桃源的美梦是谁最先开始做的呢?那就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有个叫陶渊明的东晋文人,他将自己的梦记录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35秒)
㈡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10分钟)
⑴提问:大家知道陶渊明吗?知道陶渊明的故事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2-4分钟)
⑵ 关于作者陶渊明,书上只做了简单的介绍,他又名 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也是今天的九江市人。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手握重兵,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过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然不像当时的名门望族一样显赫,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但他仍然属于士族阶层,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士族是比较牛的,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心态上都是高高在上的。陶渊明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但是他不如意,不久便归隐了。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当陶渊明四十一岁的时候,再次出来做彭泽县的县令,前后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为什么他辞职不干了呢?因为在他到任81天的时候浔阳郡派遣“邮至”,也就是相当于督察的这么一个官员来视察,有个小官告诉他要穿戴整齐迎接那位官员,他说“我岂能因为5斗米而向这么一个乡村小官点头哈腰的”,一气之下就辞职了。)也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辞官归里之后,小日子过得还算清闲。与夫人翟氏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并且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期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 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 是中国的诗歌史上可以担得起“杰出”二字。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个部分,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而最出名的就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 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这位老先生喜欢喝喝酒,喜欢种种菊花,喜欢恬淡的隐居生活。但是他的作品却影响了唐宋元明清的后世文人,比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他的田园山水诗,比如宋代的苏轼,明代的朱熹都非常地推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崇拜陶渊明,将他视为自己的偶像。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是说,那是一个**的时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并。这种社会**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因此,陶渊明才会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找个地方隐居。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
(东晋时代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被称为“玄言诗”,其最重要的代表,是孙绰和许询。然而,在东晋玄言诗中却又酝酿着一种新的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山水诗的萌芽。而且,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山水诗的分支,与玄言诗同样有直接的关系。玄学本是超世的哲学,它强调人不仅在社会中存在,而且每一个人即每一个精神主体,都是直接面对宇宙存在的。因此人生的根本意义,也不在于世俗的荣辱毁誉、得失成败,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对世界对生命的彻底把握。宇宙的本体是玄虚的“道”,四时运转、万物兴衰是“道”的外现。从这种观念中引导出人对自然的体悟、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加以江南山水,佳丽可人,对于来自北方的士大夫富有新鲜的刺激,更引起他们对山水自然的兴趣。由于玄风的影响,东晋散文除陶渊明外,别无名家。但王羲之的《兰亭序》,却可以说是一篇佳作。)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桃花源记》就横空出世了,下面我们来对课文进行解读。
㈢课文基本知识 教授和翻译(20分钟)
⑴ 播放课文朗诵FLSH(3分15秒)同时要求同学将生字注音。注意朗诵者的 断句要领。初步熟悉课文。
⑵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以及他的职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之: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 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尽:到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
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省略句。舍:舍弃 )
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省略句。才:仅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复:继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 舍。然:…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俨(ǎ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属: 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阡陌:田间的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阡(qiān)陌)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 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其:这,那。悉: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黄发:指老人。垂髫(tiá):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指代) ,垂髫(tiá))
读音: 豁(huò)然开朗 俨(ǎn)然 垂髫(tiá) 阡(qiān)陌
字词翻译:
缘:沿着。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
复:继续
欲:想要
尽:到头
仿佛:隐隐约约。
篇13:《自选商场》教学课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中、牙、尺、毛”4个字。认识1个偏旁“女”。
2.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相关的生字词卡片、图片、实物,文中的插图。
请家长带孩子去自选商场购物,观察商场里的商品及顾客的购物方式。
让学生收集一些商品包装,认读商品名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出示自选商场图片,问:这是什么地方?
2.请学生谈谈自己去自选商场购物的感受。
3.过渡:是啊!自选商场里的商品真多,在自选商场里购物又很方便。那你认识了哪些商品呢?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联系生活实践,交流认识的商品名称
1.指名上台交流。
2.四人小组交流。
3.过渡:大家在自选商场认识了那么多商品,老师在自选商场也买了一些东西,想和大家交流,好不好?
三、认识事物,学习词语
1.出示几种商品词语。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
2.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做“为商品贴标签”的游戏。
3.学习给商品分类。
出示三个“货柜”图和分布三层的“货架”图,问:如果你是商店售货员。想一想,你要怎么摆放这些商品?为什么?。
(1)四人小组讨论“摆放”的放法及理由。(分为食品类,日用品类,文具类)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引导初步学习事物的分类。
四、识记生字
1.复习巩固14个生字的读音。
2.记忆字形。
3.创设语境,增加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机会,识记“商、场、奶、作、东”。
问:我把一些生字藏在句子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自主识记其他生字。问: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毛、巾、本、尺、牙”等字?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毛、巾、尺、牙”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找压线笔画;书空生字笔顺。
2.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后描红,再独立写两个。
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六、读书上的词语,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办“擂台赛”,复习词语,请两人读词语,其余同学做评委,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对。
2.听写生字“毛、巾、牙、尺”。
二、学习短文
1.谈话激趣:(出示图)今天有一位小朋友第一次跟着妈妈来到自选商场购物,他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
2.指导读短文。
(1)自读短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相机正音。
3.理解短文内容。
(1)提问激趣:如果你是记者,会向图上的小朋友提出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练习。
(3)上台演示,指导评价。
4.指导朗读。
(1)读好句中的停顿。
(2)指导用惊喜的语气读出“东西真多”和“真方便”。自由练读,四人小组练读,互评,推举代表朗读。
(3)齐读词语和短文。
三、扩展活动
举办“商品展销会”。
1.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收集的商品包装名称。
2.学生给商品包装名称分类。
3.选派每类商品的促销员,带领大家认读商品名称,并用一两句话介绍这种商品。
4.开展“购物”活动。能读出商品的名称,就算购买成功。
★ 匆匆课堂教案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 教学设计
★ 《匆匆》语文教案
★ 匆匆教学反思
★ 匆匆的课件资料
【好日子教学课件(共13篇)】相关文章:
课文匆匆预习教案2023-08-20
六年级《匆匆》教案2023-07-03
匆匆课文教案设计2024-04-12
匆匆优秀教案2022-12-28
匆匆教案2023-04-26
<<匆匆>>教学反思2022-08-04
新课标语文6年下《匆匆》教学设计2023-02-02
匆匆 朱自清 教案2022-05-05
《在南极的日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023-08-24
篮球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