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5的认识教学设计(共18篇)由网友“克莱因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5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认识1~5》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四、教学活动
(一)笑话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完第四个才觉得饱了。这是他拍拍肚皮,叹了口气说:哎,要是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
这个人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说图中有哪些人?一共有几个?
如果以穿红衣服的阿姨排第一,再说说谁排第二,小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小组代表汇报
3、思想教育: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4、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聪排第几?他后面对2位叔叔排第几?
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书第18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
2、动动手,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中说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那些位置。
(2)把圆片放在第二的位置,可以怎样摆?
(3)讨论:为什么把O放在第2的位置会产生2种不同的摆法?
篇2:《认识1~5》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1~5教学设计。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3、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你喜欢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吗?育才小学一年级(1)班的同学也去野生动物园参观了。小朋友们可开心啦!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他们看到了那些小动物吧。
(二)看图认数、读数,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教师:找找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书,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教师一边贴图片和相应的数字卡片)
2、教师:图中还有什么?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3、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来表示,比如太阳的各种个数可以用1表示,2头犀牛可以用2表示,2棵小树也可以用2表示。你会想老师这样说吗?
4、认读1~5,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
(三)反馈实践
1、教师说一个数字,学生用小棒表示。你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这个数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表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在操作与实践中逐步形成数的该奶奶,发展数感。
(四)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摆。
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圆片,是几个?这个2匙怎么来的?
再摆一个,是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1)出示点子图,请你给它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讲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摆。
(2)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然后同坐相互问答。
(3)从1数到5,在从5倒数到1。
借助点子图容纳给学会算能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关系。
(五)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说说日常生活中那些事物可用1~5表示?四人小组小朋友说说。
2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2、3、4、5来表示。
3、游戏:
(1)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2)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3)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他的数字吗?为什么?
(六)认一认,写一写
师生共同概括出1~5的形状特征,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七)初步感知第几个和几个的区别
在黑板上摆出5只不同的小动物图片,问一共有几只?第一只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圈一圈
2、下面的数字你认识吗?请把写有你认识的数字上面的小旗子图上你喜欢的`颜色。
上面一共有面小旗子,有()面小旗子涂上了颜色。
3、请你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4、先数一数,照样子画下来。
5、请你把与图中数量相同的〇涂上颜色。
【提高练习】
6、请你选出表示5的图,在图后的〇里画上☆。
【拓展练习】
7、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帐篷里有几个人吗?
第二课时《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教案《认识1~5教学设计》。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三、教具学具准备
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
三、教学活动
(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二)动手操作,学习“〉”、“〈”、“=”
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学习“3=3”
(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
(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各数由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
(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
4、学习“3〉2”
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
5、学习“3<4”
方法与前面相同。与小于号比较,借助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记忆大于号的用法,如“大嘴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等。
6、区分“〉”和“<”
(1)区分两种符号
用手势表示不同等符号,教师说名称,学生用手势表示
(2)教师说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来
(3)5以内的数字比大小,填上正确的符号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物体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对应一个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后说说书中是怎样比长短的?(用数格子的方法)
2、填空
(1)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2)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3)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3、完成书练习二第21页第5题
4、在□里填数。
6、在□里填数。
【提高练习】
7、完成书练习二第22页第6题
8、5〈
【拓展练习】
9、这里有1、1、2、3、4、5、=、〉、<这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篇3:《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乘法和加法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初步学会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养成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
3、通过图片导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由。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应用加法和乘法的密切联系,会通过乘法算式推理出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课件显示:
1、你能很快的算出它们的结果吗?试试看。
5+5+5+5= 9+9=
3+3+3+3= 2+2+2=
4+4+4= 5+5+5=
4+4+4+4+4= 6+6+6=
2、读一读,说一说,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
4×2 3×7 6×9 5×2 7×5 6×4
3、看图说出是几个几,再说出乘法算式。
4、小结.
二、探索规律,编写口诀。
1、探索规律,编写口诀
课件显示第1箱奥运福娃。
探索:1个盒里有5个奥运福娃,是几个5?乘法怎么表示?
课件显示:1×5=5 和5×1=5
师:为了便于以后计算,我们可以把它编写成乘法口诀:
课件显示:一五得五
学生读口诀:一五得五
课件显示第2箱奥运福娃
探索:两个盒里有几个奥运福娃?是几个5?加法算式怎么表示?乘法算式怎么表示?
课件显示: 2×5=10和5×2=10
师:那么,“2×5=10” 和“5×2=10”我们又怎样编写成乘法口诀?
课件显示:二五一十
学生读口诀:二五一十
课件依序陆续显示3箱、4箱、5箱奥运福娃,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仿照以上的方法,以此类推,编写出:三五十五、四五二十和二十五的乘法口诀。
2、掌握、巩固
(1)、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 ( )十五 二五( ) ( )
( )二十 ( )得五 ( )二十五 四五( )
(2)、背出5的乘法口诀。
(指名学生背)
3、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集体读、背出5的乘法口诀)。
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二十五。
师:同学们真棒,都学会自己编写口诀了,了不起!大家可要记住这些口诀哦。
四、应用知识。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口诀来帮我们计算好不好?
1、课件显示“小袋鼠跳远”。
小松鼠每跳一次,学生念一句口诀,说出下一站是几。
2、课件显示“猪妈妈找孩子”。
学生根据猪妈妈身上的口诀和孩子身上的算式,说出猪妈妈的孩子是哪一口。
3、课件显示“猴子送信”。
每封信上都有一个算式,它的结果就是信箱上的号。学生们只要帮小猴子把信送到就算完成任务。
4、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3页练习十(1~3)题。
篇4:新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要培养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怕挫折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勉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不要轻意对学生的见解下结论;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在情绪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相互辩论,直至学生自己能分辨是非,统一认识。
在理解“份数”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分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2份。这时一学生说:“我还有一种方法。”边说边走上讲台,用手比画了一下。原来,他是把6个桃从中间分开( ), 这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这时又一学生说:“我还能把桃平均分成3份”。学生敢于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向教师挑战.正是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样性交流。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群体上。鼓励学生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情商高的学生,总是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并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有畏难情绪)时,总能及时找到指导、得到帮助和得到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例如,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让学生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辩论,从而进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阐述自己分配的方法,台下同学可向他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进行学生个体与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
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将教师教学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表现自我的、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本节课从引入体会平均分到练习应用,我都设计了有趣的生活情境,从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在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篇5:新课标人教版《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教材的第3页的第5题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计算机出示图)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右走。
1.人教版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2.人教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3.《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4.《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5.《10的认识》教学设计
6.《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7.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8.认识键盘教学设计
9.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
10.人教版《山雨》教学设计
篇6: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的。
学生自由发言。(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字等)
(3)、教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1、有的把纸币分为一类,把硬币分为另一类。
2、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老师利用课件并配以音乐展示第2种分类的过程与结果。
a、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b、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师: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
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
3、学生通过给人民币分类观察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元 角 分)。
三、活动:换钱中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例2)
(1)、师与生换钱。1张5角可以换( )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 )5角。
1张1元可以换( )1角。
2张1角是几角?
2个5分可以换( )个1角
1角可以换( )1分……
(2)、生与生换钱。(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分别拿两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兑换。(学具中的模拟人民币)
(3)、学生独立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小结:通过换钱活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1、1角=( )分 20分=( )角 1元=( )角
10角=( )元 40角=( )元 5元=( )角
2、练习十二第1、2题。学生审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答案,教师巡视,订正做错的,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篇7: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
1元=10角。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课前准备:每组两袋人民币、教学多媒体课件。
实物:各种文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看一看,想一想。
师:同学们在家里写完作业后最喜欢做什么?
师: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好吗?
(课件演示“明明当家”的动画故事:妈妈不在家,明明当家,先到超市买食品,交钱;又去药店给妈妈买药,交钱,投币乘公共汽车回家;最后把剩下的零钱放进储蓄罐。)
师:看完刚才的动画片,你想到了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老师还听三毛说了一句话:“生活中用钱的地方可真多呀!”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钱吗?
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发现,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认识情况。
2.再看一看,说一说
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认识方法
师: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值、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观察各种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新发现?
3.课件展示整套人民币,以游戏的方法再次辨认人民币
抢答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
师: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
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
4.分一分,理一理。
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老师觉得这些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
师:请大家按照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理一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5.汇报交流。
篇8:新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实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小数的含义。
2、使学生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3、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小数与分数改写,以及用小数表示相邻单位进率换算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课堂实录:
师:我们先看一道题。
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分米=( )米 9分米=( )米
3角=( )元 2角=( )元
学生口答,教师选择其中1至2题,请学生口答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师(出示“铅笔”。):一枝铅笔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6角。
师:还记得课前观察过的标价牌吗?6角,标价牌上怎么写?你能写出来吗?
学生板书:0.6元。
板书:6角 =0.6元
师(指着0.6):会读吗?这样的数叫——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数。
【评析:开课要言不烦,安排运用“聚法”,填写分数,将常用的长度和货币的相邻单位之间,由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这一练习,为引入小数提供了意义铺垫。同时,教者选取了学生日常熟悉的铅笔标价的生活题材,作为课程资源,引导出口语中的“6角”与标价牌上的“0.6元”的不同表示。这就实现了由生活题材十分自然地引导出数学课题的设计目的。】
师: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小数点。小数点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师(边说边板书:4角):老师买这支铅笔,买的是优惠价,只用了4角钱。4角,是多少元呢?你能写出来吗?
指名学生发言,并让其板书:=0.4元
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长几分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分米。
师:2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还可以写成0.2米。
完成板书:2分米= 米=0.2米
接着,教师指着“6角”、“4角”分别提问,黑板上形成如下板书:
6角 = 元 =0.6元
4角 = 元 =0.4元
2分米= 米 =0.2米
师:观察这三个等式的分数和小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数的分母都是10。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分数都是十分之几。
生:我还发现这些小数都是零点几。
师:是的!那横着看呢?
生:分数的分子是几,小数点的后边也是几。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发现么?我也同意!
生:这里的分数都是十分之几,小数都是零点几,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师:说得真好!能再说一遍吗?
学生说完,教师小结:零点几也就是——十分之几。
【评析:再次抓住铅笔素材,以考察标价和长度完成十分之几的分数到小数的递推与连等式板书的构建,造成学生归纳、概括和推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观察,并表达其发现,由已知推向未知。教者在转述和肯定学生的发现中,巧妙地将未知推向已知,形成“零点几也就是——十分之几”的本课教学新认识,将这一新知的航船牢牢拴系在旧知识的“锚桩”上。】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中完成第10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看,如果这张纸条长1米,它被平均分成了——
生:10份。
师:其中的1份是——
生:1分米。
师:写成分数是——
生: 米。
师: 米还可以写成——
生:0.1米。
师:那其余的括号会填吗?请大家填写。
教师视频展示一位同学的答案。
师:一起读一读,对他的答案你有不同意见吗?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什么?
生: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
师: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请大家继续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看这3道题,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那你能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吗?
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由学生汇报。
生: 、 0.3 。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后,再汇报第2题、第3题是怎样填写的。
教师再次出示上课伊始出示的复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分米=( )米 9分米=( )米
3角=( )元 2角=( )元
师:我将这道题要求改为“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你会填写吗?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生自由说之后,教师再请第3小组的学生开火车汇报。
【评析:接下来的新课巩固练习,围绕刚刚建构的“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意义,运用线段图和正方形平分为10份的分数示意图,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表达到小数表达,由看图写数到笔填口述,递层推进且富有变化地巩固所获得的小数意义认知。练习安排中,呼应复习环节,一题多变多用,既使备课量经济简炼,又使学生进一步沟通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练习方式还要求学生自己轻轻自由说,“第3小组学生开火车汇报”,扩大练习的参与面,使练习巩固扎实到位。】
师:请同学们看着老师,估计一下我有多高?
生:175厘米。
生:170厘米左右。
师:有个词用得好!
生:左右,就是大约的意思。
师(板书:1米7分米):对,老师身高比170厘米多一些,如果取近似值,大约是170厘米,也就是1米7分米。是多少米呢?
生:1.7米。
教师板书:1.7米
师:你怎么想的呢?
没有学生举手回答。
师(教师用红粉笔将“1.7米”和“1米7分米”中两个“7”由白色描成红色。):给点小小的提示!
生:7分米就是0.7米。
师:真好!
教师再用绿粉笔将“1.7米”和“1米7分米”中两个“1”由白色描成绿色。
生:我知道了,1米和0.7米加起来就是1.7米。
师:谁再说一说:1米7分米=1.7米,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钢笔”。
师(板书:6元8角):这是我的钢笔,价格是6元8角,是多少元?
生:6.8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8角就是0.8元,6元和0.8元合起来是6.8元。
师:说得真棒!这里还有些商品,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它们的价格吗?请大家填写教科书第101页第2题。
学生填写后汇报。
【评析:巧妙地就近取材,运用估猜,将教师身高米数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把纯小数形态的认识推向带小数。当对带小数的理解有困难时,教者采用红、绿两色粉笔不同时描写的方式给以启发、点拨,让学生先理解带小数的整数部分,再理解带小数的小数部分,最后合成一个带小数。钢笔标价运用小数元数表达,师生共同完成“举一”后由学生“反三”,说出带小数表达的元数。然后出示四种食品的单价,由整数表达的价钱,混杂地分辨出纯小数与带小数,使新知的巩固过程呈现渐次滚动、扩展、对比的态势。】
师:这些不满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零点几元;象这些超过1元的钱数;我们可以写成几点几元。我们再来看“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说之后,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小数?
生(手拿一支自动铅笔):自动铅笔的铅有0.5毫米和0.7毫米的。我的这支自动铅笔的芯是0.5的。
师:是的,铅笔芯的规格是用小数来表示的,0.7毫米的铅笔芯比0.5的粗一些。
生:我在超市里,看到商品的标价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生(手拿数学书,并指着封底):数学书的价格也是用小数表示的。
生:歌手比赛时,评委打分一般都是九点几分。
生:上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97.5分。
师:大家说得真好,看来平时都能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今天要学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在教科书第100页最后一节,自己读一读,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出来。
学生阅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自然数 、整数。
学生交流“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时,教师组织学生看黑板上的小数。
师:看黑板上的小数,请指出它们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生:0.5中间的点是——小数点,左边的0是——整数部分,右边的6是——小数部分。1.6的整数部分是——1,小数部分是——6。
【评析:练习第4题所代表的题与上面的练习巩固侧重点不同类型,由小数来说出复名数的意义。再安排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所见到小数的具体数例,把小数题材进一步推向广阔的生活实际,从而引导出铅笔芯类型的标号,货物的定价以及比赛中评委们的亮分和学生学习成绩得分等,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建立联系,增强学生对小数的感知基础。对小数与整数的关系及小数各部分名称,教师安排学生自己读书、自学,再交流演绎的方法,促进其掌握概念,形成概念系统。】
师: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动脑,表现得很棒!我们合作得也很愉快。最后我们共同来研究这样一道题。好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师(指着0.1的箭头所指处):这儿为什么填0.1?
生:把0到1平均分成了10份,一份就是0.1。
师:那从0往右数两格是——
生:0.2
师(指着1.2的箭头所指处):看这里为什么填1.2呢?
生:1往后数两格就是1.2。
师做出手势,表示“合并”的意思。生:也就是1和0.2合起来是1.2。
师:请大家填出其余的数。
出示:
0 1 2 3 4
0.3 1.3 1.7 2.3
师:你会选填哪一个小数?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因为方框在1和2之间,就不可能是0.3和2.3,而1.3更接近于1。
师:他说得好极了!来点掌声给予鼓励!
再出示:
0 1 2 3 4 5
师:我说一个数,你能用点在图上表示出它大致的位置吗?
教师报数:0.5 ;2.1 ;3.9;4.7。学生点点,并说出理由。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朋友——小数,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数少不了小数点。
生: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形式。
生:小数有零点几,还有几点几。
师:它们的大小与1相比,怎么样?
生:零点几小于1,几点几大于1。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结合学生的质疑,讲述“小数的历史”。
【评析:教者进行了课内学习状态的小结之后,又提出了教材中“想想做做”第5题,作为深入讨论的兴趣题,让学生认识数轴的小数。教者采取先引导,后独自交流,先精确后大致估指的手法,方法富于变化,一道题的思考容量较大。对于本课内容的小结,则是安排学生自我言说的方法。关于小数产生的简史知识介绍,教者是安排在学生的质疑中相机出现,使学生感受到小数的来历和其沧桑演变的过程,大大扩展了知识视野,使教学内容变得厚重、有趣。】
篇9:新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认识小数教学实录(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理解以米为单位或以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具体含义,明白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
3.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建立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间的联系。
教学用具:
课件、米尺、杯子、直尺、笔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为了促销,万得福超市发布一些商品优惠信息。请看第一条商品优惠信息(课件播放):彩笔单价8元、相册单价6.2元、铅笔单价0.5元、书桌单价50元。
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单价,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
(生交流想法,师相机引出“小数”。)
师:在商品的单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数,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小数?(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带有小数的信息。)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小数,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数学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认识小数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借助长度单位初识小数。
师:在我们的身边就能找到小数。请同学们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和宽,它们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用米尺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引导:课桌面的长和宽不满1米,可以用“分米”作单位,用整数表示。)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和宽大约有几分米?(生交流)
①分组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并做好记录。
②汇报测量结果。
③引导学生将1分米、4分米、6分米用“米”作单位改写成米、米、米,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④师揭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示范0.1的写法,并组织交流:为什么小数点的左边写0?
(意图:“小数”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教师直接揭示1分米是米,也就是0.1米,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认知。)
⑤师:课桌面的长和宽用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学生尝试将4分米、6分米用小数表示,并交流想法,师相机板书。)
⑥学生观察板书内容,横着读一读或竖着读一读,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
引导学生共同小结:这里的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2.即时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1题。
②“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按要求填一填。
学生直接用小数表示各图中的空白部分。
③ 对口令游戏。
教师说十分之几,学生对出相应的小数;教师说零点几,学生对出相应的分数。
(意图:虽然商品价格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小数现象,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其实就是十进制分数,还是利用长度单位测量和转换比较直观具体。这里,教师组织学生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练习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小数的来源,体会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二)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借助商品单价理解小数。
师:我们再来看万得福超市发布的第二条商品优惠信息。(课件播放)
橡皮单价2角、圆珠笔单价1元2角、笔记本单价3元5角。
师:为了规范超市的营业活动,请同学们将商品的单价用“元”作单位表示。
①学生将2角改用“元”作单位。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小结:因为2角是元,不满1元,所以写作0.2元。
②学生尝试将1元2角、3元5角改用“元”作单位。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师:为什么0.2元的小数点左边写0,而1.2元、3.5元的小数点左边不写0?
③小结:几元几角可以写成几点几元,几点几元表示几元几角。
(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有较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将几角或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单位的小数,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即时练习。
①读一读、说一说。
师:请看超市发布的第三条商品优惠信息(课件播放):钢笔单价4.5元、书包单价32.8元、计算器单价10.2元、墨水单价2.6元。
(学生先读一读各小数,再说说每种商品的价格各是几元几角。)
②选一选、写一写。
师:刚才,同学们看了一些商品优惠信息,想不想去买一些?
(课件出示:1角、2角、5角、1元、2元、5元人民币各一张)
师:请同学们从中任选几张,用小数表示你所拿的钱数。
(学生选一选、写一写、读一读。)
师:如果老师从中拿了6.8元,想一想,老师选哪几张?
(学生口答。)
(三)自学课本,进一步认识小数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关于小数,还有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到书本里去寻找答案,自学课本第100页最后一段的内容。
①自学课本。
②组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③练习:每位同学写一个小数,先读一读,同桌再互相说一说它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
(意图:根据知识的类型特点,让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在自学中会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趣味练习,应用提升
1.填一填。
师:在数轴上也有小数。(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这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用0.1、1.2表示?(生交流)
师: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小数吗?
(生先在书上独立填一填,再全班交流。)
2.猜一猜。
师:老师在超市买了三件商品,这三件商品的价格都是以“元”作单位,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它们的价格。
①杯 子 提示:它的价格数整数部分是3,小数部分是8。
②直 尺 提示:它的价格不满1元。
③笔 筒 提示:它的价格在8元~9元之间。
(意图:练习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和趣味性,既巩固了新知,又使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学会思考,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补充。)
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课件播放108页的图文,并配有解说。)
师:关于“小数”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刚走进小数的世界,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去探寻更多有关小数的知识。
(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谈收获, 既理清整堂课的脉络, 又使学生从主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对小数产生、发展相关资料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篇10:《认识5以内序数》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5以内的序数的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次序。
2、能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活动准备
1、课件内容:《认识5以内的序数》PPT课件
2、纸面教具:“送小动物回家”“给小火车送货”“停车”的游戏操作材料(下载打印可直接使用)
活动过程
认识5以内的序数。
熊猫奇奇和小伙伴们准备坐上小火车,去森林里参加跑步比赛。
——火车开来了,数一数火车有几节车厢,不同颜色的车厢分别是第几节车厢?
——熊猫奇奇和小伙伴们准备上车了,看看他们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引导幼儿从右往左确定动物的位置。
到了比赛地点,熊猫奇奇和小伙伴们排好了队。
——总共有几只小动物?他们是怎样排队的?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你是从哪里开始数?
跑步比赛,巩固序数第一到第五。
——有几只小动物参加比赛?他们分别在第几跑道?
——小动物冲过了终点线,看看谁得了第一名?谁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名?
动手操作,巩固序数及序数的方向性。
1、送小动物回家:提供单层的动物房子底图、小动物等,幼儿将小动物送回家。
2、给小火车送货:提供5节车厢的小火车、送货单,幼儿根据送货单将食物送到相应的车厢内。
3、停车:提供停车场底图(5个空位)、尾部有箭头标志的小汽车5辆,幼儿根据小汽车尾部的标志找停车场。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数自己家的楼层、游乐园玩游戏排队,自己排在第几等。
篇11:《认识5以内序数》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中班孩子对十以内的数量已经能够正确感知。在幼儿园,孩子们做操要排队,上楼梯要排队,有的孩子已经能尝试用第一,第二来表述自己的位置,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也会用谁得第一,谁得第二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说孩子们对序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知,但很零碎,不完整,不规范。本活动旨在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孩子们能够掌握序数学习的要领。
二、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方向性,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
2、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说出序数词;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情感。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序数的方向性,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说出序数词;
2、活动难点:理解序数的方向性,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
四、活动准备
1、《认识5以内序数》PPT;
2、5个动物图片,房子和火车挂图,1至5数字卡片。
五、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以小动物搬新家,坐火车为话题,吸引孩子注意力,激发孩子对本节课的兴趣,同时引出为火车厢贴号码的活动,进入对5以内序数的学习。
2、给火车厢贴号码
通过为火车贴号码的活动,巩固幼儿对5以内基数的掌握,初步认识5以内序数,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
3、给房子贴号码
通过给房子贴号码的活动,强化对5以内序数的认识,感知序数的方向性,并能够说出房子在序列中的位置。
4、分发新房子
通过小动物的排队顺序分发房子,排在第几就是几号房子的主人。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序数的理解和掌握。
5、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表扬孩子的智慧和爱心。
六、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快乐小火车
教师带领幼儿玩扮演小火车去森林做客的游戏,发给幼儿写有5以内数字的火车票,是数字几就当第几节火车厢。
七、活动反思
本活动旨在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孩子们能够正确使用序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以小动物搬新家为情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吸引孩子注意力,激发孩子对本节课的兴趣。通过给火车厢贴号码,给房子贴号码,分发新房子等演示、操作环节,让孩子在情景游戏、操作中掌握了5以内序数活动的要点,避免了枯燥,学不懂的情况。但活动环节设置较多,对中班幼儿来说,时间会稍微有些长。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设计较为成功,达到了活动目标,幼儿理解了五以内的序数的含义,理解了序数的方向性,知道数到几就排第几;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和帮助他人的快乐情感。
篇12:新人教版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3.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初步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初步解决上述问题。
2.明确探究课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3.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6.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7.交流评估
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
8.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大胆猜想并交流
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温故、知新
建立
概念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压强的概念:
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5.例题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理解基础上记忆。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感悟。
学生独立解答。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
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学以致用指导生活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2.课件展示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
3.小游戏: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认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畅谈收获系统升华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课后延伸思维拓展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
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三、增大压强:F大或S小
减小压强:F小或S大
二、压强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1Pa=1N/m2
新人教版压强教学反思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觉的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基本做到了衔接紧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出发,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讨论,做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验操作中认真谨慎,分析论证结论比较准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制作课件上不够完美。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3、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5、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处理连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时时间比较紧张在授课时将本节课分为两节课,我自己觉得对这一部分处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让我讲这节课,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篇13: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例3
【教材简析】
《约分》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四部分的内容,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激发兴趣。
1、口算:3.8×2 = 12.5×0.8= 1.8÷9 =
5.4÷0.6 = 4-0.7 = 8.2+2=
2、【设计意图:孩子们对游泳有兴趣,以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顾求公约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又简单,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作好准备。】
二、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提出了学生变分数的小组合作的要求后,老师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习,并学会观察,相互提点,发现约分的实际概念。让学生在老师例举中找到约分的概念,尝试着进行概括,并从观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提出了最简分数的概念,通过举例、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这样本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从书本上形成知识表象,对自学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并予以指导,特别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教师的一步步板书,清晰明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的影象。】
四、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现实的学习材料,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学好数学,为生活、生产服务,学数学真有价值。题目充满趣味性。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独创性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提升总结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4: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三)
教材简析与设计意图:
《约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册内容,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约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发展动机;创造机会,提供发展条件;因材施教,扩大发展层面;激活思维,深化发展效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教学目标: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探索约分的方法。
2、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测验证
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看一场激烈的百米游泳比赛
(播放游泳比赛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比赛过程)
师:游在第一位的运动员已经游了75米。
师:一共100米,已经游了75米,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还有25米没有游;
生2: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
生3:还剩全程的25/100没有游;
生4:已经游了全程的3/4;
生5:还有1/4没有游。
师:已经游了全程的 75/100和游了全程的3/4是一回事吗?
生1:不是
生2:是一回事
师: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验证你们的结论吗?
2、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
学生进行激烈的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 我们组认为75/100=3/4,因为75÷100=0.75 3÷4=0.75 所以75/100=3/4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它们是相等的,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生:我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
师追问:为什么同时除以25?
生:25是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们组不仅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还找到了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25,从而验证出相等,能学以致用,多好啊!
(板书:75/100=3/4)
3、根据验证过程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75/100=3/4,还能说出一些和3/4相等的分数吗?
生:6/8、12/16、15/20、30/40 ------
师:这些分数中哪个最简单,为什么?
生:3/4最简单,因为3/4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对互质数。
师:什么是互质数?
生: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师: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有个词用得很好?
生:是“只有”
师:对,我们就把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板书:最简分数)
师:在黑板上你还能很快找出一个最简分数吗?
生:1/4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1/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所以它是最简分数。
师:那你现在知道1/4和25/100的关系了吗?
生:也是相等的。
师:很好,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猜测、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称最简分数。
二、自主探索约分的方法
1、 理解意义
出示例4 :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师:仔细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
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该怎么做呢?
学生互说并汇报
生: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现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后得到最简分数4/5。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4/30=24÷6/30÷6=4/5 ,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
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才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2、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
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
师:看完后,你能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每一步中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去除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约分的步骤及方法,并强调书写格式
师:在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时,如果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约分,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地用公因数去约分。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行约分。
学生自己完成
三、综合练习
1、情境中折纸表示8/32
出示蛋糕图
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表蛋糕,并很快表示它的8/32。
学生积极思考,有的认真观察分数,有的急于动手折8/32,最终出现两种折法。
生1:我是把圆片对折了5次,平均分成了32份,再表示出其中的8份。
师:你很认真的折出了这个蛋糕的8/32,就是时间长了些,为什么有些同学却折得很快呢?
生2:我只折了它的1/4。
师:为什么?
生2:我发现8/32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最大公因数8,约分后得到1/4。
师:多好啊!通过你的认真观察,运用今天学的知识-----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只要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你一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
16/24=4/6 15/36=5/12 28/42=14/21 16/12=8/6
3、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每项活动占全天时间的几分之几?
4、 我校六年级三个班在3.12的植树活动中,一班种了总数的17/30,二班种了总数的20/60,三班种了总数的7/30,你知道哪个植树最多吗?
生:20/60化简成10/30,在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发现哦一班种得最多。
师:你用约分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好!完成了这道题后,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看来约分不一定必须化简成最简分数,要根据实际而定。
师:说的多好啊!你们不仅会学以致用,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15: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揭题新授
教师出示硬纸圆,提问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反贴在黑板上,出现课题:
1、认识圆形
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圆。让学生说出画面上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讨论,球是不是圆形。显示球被破开,旋转球体,出现并闪烁横截面的过程。教师说明:球是球体,不是圆形,要是把球破开,它的横截面就是圆形。
2、揭示圆的形成。
(1)演示: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用力甩动小球,使小球的运动形成圆形;
(2)用绳子系粉笔在黑板上画圆模拟小球的运动轨迹成一个圆形;
(3)小球被甩动时,为什么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却能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曲线,也就是圆呢?揭示:正是因为小球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拉直的绳子长度也没有改变,这样甩动小球,也就形成了圆。
(4)过渡: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先确定画圆工具圆规的两脚距离,然后,把其中的一脚固定,另一脚旋转,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用手比划)
3、学习用圆规画圆。
(1)学生尝试画圆。
(2)引导学生说出画圆的体会并讨论:(用课件,并板书)
①画圆的步骤。(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②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定点不能移动,定长不能改变)
(3)教师示范画圆。
4、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o)
你知道圆画圆时的定点在圆中叫什么吗?板书(学生口答)并教学用字母表示。板书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一个圆的圆心的?(学生操作)
你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什么呢?板书
2、半径(r)
定长在圆中又叫什么?(半径)(学生观察尝试下定义)板书用字母表示。板书
教师出示定义,帮助学生理解定义。
教学“圆上任意一点”“圆内任意一点”、“圆外任意一点”的区别。
学生画半径(任意画)
你还可以吗?你能画几条?(为什么)
学生量一量同一个圆内每条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通过圆的比较,你知道的半径决定圆的什么?(用课件) 板书
3、直径(d)
除了半径,圆还有直径板书,用字母表示。板书. 在自己的圆上画出直径
学生尝试给直径下定义。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画一画,再量一量,在同一个圆内你发现了直径有什么特点?
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板书:r= d=2r
为什么要加在同一个圆里
完成下面板书:
学生练习两者的关系:练习二十二表格。(学生直接口答)
4、小结所学知识,引导质疑。
二、巩固练习
1、在圆内的线段中,分别找出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2、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长度的两倍。( )
3、发散练习。在下图中(下图依次逐一出现),看到了什么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篇16: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自学教材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可以应用不同的工具画圆,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正确地画圆。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1)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2)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
教师:在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学生列举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利用素材,尝试画圆
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
预设:
(1)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
(2)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
(3)用三角尺;
(4)用圆规……
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教师: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预设:
①固定住针尖;
②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不随意改变。
【设计意图】学习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画圆,让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运用圆规画圆,重点说说画圆时的注意事项,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
提问:为什么都用圆规画圆,圆的大小都不同呢?这跟谁有关呢?(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
2.自学教材,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概念。
(1)教师:想了解更多圆各部分的名称吗?请你打开教材第58页,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看书自学。)
(2)请将名称标在自己画的那个圆上,标注圆心(O)、直径(d)、半径(r)。
(3)判断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同学画的圆,带着“为什么圆的大小不同、同学说的半径又是什么”等疑问,学生很好奇地自学教材内容,并在图上标注名称,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及时巩固了知识。
3.结合画圆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半径和圆心。
(1)刚才画圆时,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固定的点是圆心。
(2)想画一个比刚才更小的圆,应该怎么办?
想画一个更大的圆又该怎么办呢?
画一个大小相同的圆呢?
(3)小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由半径决定。)那圆的位置呢?(由圆心决定。)
【设计意图】明确了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圆,初步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探索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1.探究特征。
(1)画一画:请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与刚才的圆的位置与大小都不同的圆,再画一个与刚才的圆大小相同的圆。
(2)剪一剪:将三个圆剪下来。
(3)折一折:选一个圆形纸片,沿任意一条直径折一折。(发现:沿直径对折,两侧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中心点为圆心。)
2.探索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1)画直径和半径:在一个圆内任意画它的半径和直径。(发现: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2)量一量:选择刚才画过的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分别画出半径和直径,并分别测量它们的长度。(发现: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五)拓展与应用
1.解释生活现象。
通过同学们的探索、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会画圆、知道了圆的特征,等等。其实圆还蕴藏着许多的奥秘。请大家思考:
(1)餐桌为什么做成圆形?
(2)为什么这些都称为圆桌会议?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希望通过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圆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如:餐桌做成圆形是因为圆周上每个点到中心的距离相同,这意味着每个人夹菜距离相同,对就餐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圆桌会议更是体现公平的理念;这也是对圆的本质属性更高层次的体验。
2.课后思考。
(1)篮球场中间的圆怎么画?
(2)如果要把圆画得更大一些,怎么办?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对“篮球场中间的圆怎么画”的思考,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转为实际运用,试着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而关于“怎样把圆画得更大”这一问题,学生应该很自然地想到加长绳子,这是对“圆的大小与其半径有关”的最好运用。
篇17:人教版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91、92页,练习十六第1~3题。(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整体认识还不太习惯,重点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课的一开始,徐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小朋友们听好了。小小骏马真稀奇,日日夜夜不停息,齐声滴答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是什么?
学生猜
师: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生说。
师:钟表提醒大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揭题: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观察的结果说给小组的小朋友听。”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指几位同学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有三根长短不同的指针。
(3)边出示课件,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较长的──分针;还有又细又长的──秒针。
(4)你能在你的钟面上找到时针和分针吗?学生两人一组指指。
2.认识整时。
(1)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小闹钟正在提醒小红起床啦!你知道小红是几时起床的吗?”
生说。
师:小红7时起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反复让学生说。
指导学生观察7时钟面上的分针分别指向几,建立7时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7时在电子表中的表示方法。
(2)师: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说出下面钟表上的时间吗?
(3)引导学生观察8时、3时、6时,分组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8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3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4)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反馈练习
1.拨钟游戏。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或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学生上台拨)
(2)小组活动: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一个同学拨钟。
2.《快乐的一天》。
师:“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看,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屏幕上出示课本92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东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过1小时后是几时?小东在做什么?你能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吗?其余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小组间说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东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4)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组的学生说说,然后指名说说。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习习惯。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五、拓展练习
给懒惰的懒洋洋制定作息时间表。
篇18: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
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胡萝卜贴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拍了多少下手,你们就拍多少下,从第一组开始,看哪个组拍的又对又齐。(教师拍两下,每组学生拍两下。)
通过体验一个两下与四个两下的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师:像今天这样,我们就说你们拍的数是老师的四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板书课题)
(拍手接力连接了新旧知识,且操作简便,耗时少,可以为后续学习留出更多时间。)
二、引导探究,认识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①师:同学喜不喜欢小白兔呢?今天就有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的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有谁知道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呀?
学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今天就给小白兔准备了好多不同的胡萝卜。大家一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贴上大胡萝卜贴片,两两贴在一起。)
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呢?(贴上小胡萝卜贴片,两两一起贴在黑板上。)
师:像这样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把胡萝卜两两圈起来),就是几个2根?(3个)
引导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所以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板书)
②师:大家再一起看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白萝卜是几个2根呢?怎样摆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一数。指名学生上黑板用白萝卜贴纸演示,摆一摆。 师: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指名学生回答,将白胡萝卜两两圈起来。(板书)
(先由老师引导认识“倍”的概念,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体验,将“倍”与“几个几”直观的联系起来。)
2.巩固“倍”的概念。
①胡萝卜摆好了,小兔子就开吃了,它先吃掉了一个小胡萝卜(拿走一个),那大家再想想,白萝卜变成了小胡萝卜的几倍了?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②贪吃的小兔子又吃掉了两个白萝卜(拿走两个),那现在白萝卜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呢?
同桌讨论怎样摆。指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在后面写上有几个几,然后回答,集体订正。
引导小结:“倍”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景也使学习不再只是枯燥的数字)
现在,小兔子去吃胡萝卜了,大家也继续用自己的小棒动动手,练习一下吧。
三、巩固运用,加深体验
2、小兔子吃剩的小胡萝卜有3个,白胡萝卜有5个,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老师要再贴上多少个白胡萝卜,它才是小胡萝卜的2倍?3倍呢?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大胡萝卜:2根 大胡萝卜:2根
小胡萝卜:6根 3个两根 白萝卜:10根 5个两根
小胡萝卜是大胡萝卜的3倍 白萝卜是大胡萝卜的5倍
★ 新员工培养计划
★ 培养计划 范文
★ 新人工作总结
【新人教版5的认识教学设计(共18篇)】相关文章:
新人教版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023-05-24
索尼新人工作总结范文2024-03-29
新人教版搭配教学设计2024-01-27
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教学计划2022-06-14
新人教版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2022-08-31
工厂新人工作总结范文2022-05-07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07-07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9-25
绿色圃新人教版三年级数教学设计2022-11-19
新人教版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