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0 17:31:39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字句,并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举例说一说什么是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现;

3、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复习回顾:

1、师:课前,先请同学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师: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听到了婴儿啼哭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婴儿嬉笑的声音。

2、师:同学生听得真仔细,听了刚刚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生:婴儿刚刚出生时在大声啼哭;婴儿开心的笑了。

哭声和笑声昭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3、评价语:是啊!随着一声“哇、哇”的啼哭声,一个小小的生命便降临到了这个世界。都说生命极其宝贵,因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说生命及其短暂,因为人生在世,不过百年。

4、师: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进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生齐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课题和我们之前读到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也就是说,这个课题中出现了两个词语,而且这两个词语是?

生:相同的。

师:是同一个词语的重复,对吗?

生:对!

师:说得真好!那像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谁来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热情的呼唤!像他这样高声的读(全班齐读)谁还想试试?

(生举手来读)

师:他也会读!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强者对生命的不屈的挑战!像他这样大声、有力的读。(全班齐读)

5、评价语:是啊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这样,读的有味道,读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8课,有感情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把句子读通顺。在读的过程中,请你仔细的想一想: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你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PPT出示提示):

体会句子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

抓住标点符号体会

通过联想或想象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生自读课文并思考)

师:刚刚看到很多同学读的声情并茂,老师都被感动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课文用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呢?(学生举手回答)

师板书: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学习飞蛾求生部分:

1、师:同学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其实是三件极为细小、极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们却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这三个故事想一想: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额、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请你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如果你对这个句子有很深的体会,可以再旁边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间带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2、评价语:刚刚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认真的做批注,真好!读书就应该有这样良好的习惯。

3、师: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来,让我让我们一起走进“飞蛾求生”的故事。

(学生自读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师:“极力”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预设:生:用尽全力

5、师:说得真好!飞蛾那种极力求生的欲望让作者没有想到,让我们也没有想到。请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放了这只原本讨厌的飞蛾呢?

预设:生: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为作者感受到了飞蛾求生的欲望所以放了它。

6、师:同学们,飞蛾为了求生,它竭尽全力,可是若要结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这天差地别的力量悬殊面前,飞蛾却极力鼓动着翅膀、奋力挣扎,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问问你们:知道飞蛾的生命有多久吗?

(生自由回答)

师:九天!飞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为了这短短九天的生命,这只小小的飞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挣扎,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为什么这只小小的飞蛾会做如此挣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假设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只飞蛾,会在心里怎样鼓励自己活下去?

(预设3名学生说)

7、评价语: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只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师: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飞蛾强烈的求生的欲望

(二)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部分:

1、师:默读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并加以体会吗?(预设1名学生找句子)

2、出示重点句:“那小小的种子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3、师:读着读着,有没有一个词跳入你的眼中,让你特别有感受呢?

预设: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师:此处连用两个相似的词,说明了什么?

预设:作者没有想到,出乎意料。

4、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板书“不屈”)

从哪里感受到的?(冲破,坚硬)

揣摩“不屈”“顽强”的意思。

5、师:此刻,面对墙角的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内心情感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不可思议

震撼/震惊

感动

师:所以,杏林子站在墙角看到了这样几句话:(PPT出示,生齐读)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决心。

6、师: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静听心跳这一段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师板书:对自己负责。

(预设1人找)

7、出示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8、师:我们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这句话中有哪两个关键词?

(“使用”“糟蹋”)

9、师: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说)

10、师:看来大家的确理解了“糟蹋”这个词,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么写出了这样的句子?作者是怎样“糟蹋”自己的?

(师简述:当时杏林子忍受着剧痛,生不如死,于是她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

11、师:现在你们知道课文中的“糟蹋”是指什么了吧?那么该如何好好使用我们的生命呢?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2、师: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大家?

(生个读)

预设:自豪——自豪地读

激动——激动地读

兴奋——兴奋地读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自豪、激动、兴奋的心情一起告诉大家,告诉全世界。

(生齐读)

师:所以,作者对自己说:我要对自己负责,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我们读出作者的态度!(生齐读)

13、师: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间,杏林子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一共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说、有散文、还有剧本,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将一生所得的稿费全部损出来,成立残障基金会,帮助了100多万无助的残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课件)

三、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生命是什么?

(生自由说)

2、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同学们课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教师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兴荣,因为顽强拼搏而茁壮,因为负责、珍惜而充满魅力,这就是生命。

2、师:让我们时刻告诫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1.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

2.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点名朗读。

5.质疑问难。

6.问题设计与研讨。

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8.朗读练习。

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 不停地在 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2) 在 小憩。

(3) 令我震惊。

(4) 令我肃然起敬。

(5) 昂然挺立 。

(6) 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 也可以 。

(8) 庸碌一生。

(9)我应许 。

(10)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

10.作业。

见“研讨与练习”。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出示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指名学生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生命是一桩奇迹)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细细地品读课文。

【本课我以杏林子对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导入新课,在师生交流对名言的理解和感悟中,以质疑的形式提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即“为什么说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主线。】

二、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是由哪些事例来感悟生命的?

2.再读三个事例,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生命是桩奇迹?划下来。

3.交流:

(1)感受“飞蛾求生”:

关键句:“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想想飞蛾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一只飞蛾平均能活9天,为了这短短的9天,它在拼命挣扎着,无论怎样危险,无论是否成功,它都没有放弃。伸出手,想象你的手中就有一只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体会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句子。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唯有“读”是最好的方法。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从而读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一切的读都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2)体会“瓜苗生长”:

关键句:“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读句子,说说在你心中这是一粒怎样的瓜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读句子,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桩奇迹。

(3)感悟“倾听心跳”:

关键句1:“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心跳给了她极大的震撼?

闭上眼睛,静听自己的心跳。(播放录音:心跳声)说说听了这鲜活的心跳,你有什么感受?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关键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糟蹋生命的现象?

怎样才算好好地使用生命呢?

【在读书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听心跳声,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好好地使用生命,把体验内化为行动。】

4.杏林子是怎样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的呢?我们来认识认识她。

(出示杏林子照片)从照片看,你觉得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杏林子资料)听老师介绍杏林子的生平,说说看杏林子创造出怎样的生命奇迹?

【新课标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活用课程资源尤为重要。本节课我整合了课内外教学资源,在适当的地方加以运用。如:为学生激情讲述了杏林子的生平主要事迹,为深化文本,体会“生命是奇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6.你还知道哪些人也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

三、再悟课题

1.再来看课题,你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去掉一个行吗?为什么?

2.指导读课题。

【引导学生把整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浓缩到课题这四个字中,通过朗读课题展示出来。学生理解不同,因此读得语气语调也不同,但都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情真意切才是最珍贵的。】

四、拓展

作者领悟到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挣扎,生命是瓜苗从砖缝中冒出的勇气,在你的眼中,生命还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以“生命是什么”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个性化的解读,我为学生提供了升华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成一首小诗,尽管语言稚嫩,却意味深长。

读书是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对经验的构建,而写作则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学习的收获。以说名言开始学习活动,以写小诗结束学习活动,整个教学在诗一样的意境中进行。】

五、板书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奇迹瓜苗生长珍惜光彩有力

倾听心跳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4

【教材介绍】:

《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方法】:

朗读法(朗读、诵读、品读、悟读)、谈话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杏林子的资料、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自由读文,感知内容;记忆生字,指导书写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

1、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欣赏画面,说说听到这段音乐、看到画面的感受。

板书:19、生命生命

2、回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列出小标题。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理念: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在十岁左右,最有效的注意力在课堂前15-20分钟,导课不宜过长,从音乐、画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直接点题,与将要学习的文本进行接轨,铺就本文的情感基调。

列小标题,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理清脉络,提炼语言,在四年级渗透学习,养成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二、导读赏析,品味语言:

1、飞蛾求生;

1)、生读第一个事例,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语句,思考体会到什么。

2)、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3)、想象体验:有一只飞蛾正握在你的手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就是那只被人抓在手中的飞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小小的飞蛾尚且如此珍惜生命,我们人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呢?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一起呼唤生命——(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5)小结学习方法:

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下两个事例。

出示要求:

①、快速阅读两个事例,划出每个事例写得精彩、含义深刻的语句。

②、简单标注对所画语句的体会。

③、有感情朗读所画语句。

2、瓜苗生长:

1)、交流学习收获,汇报所画语句及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2)、词语训练:区分带“然”字的常见词的用法。

(课件出示:选词填空:竟然依然显然)

一粒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显然)不易生长,但它为了生存(依然)努力着,那小小的种子,(竟然)可以冲破重重阻力,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3)、带着顽强勇敢,再一次呼唤生命——(齐读:生命生命)

3、静听心跳:

1)、汇报第三个事例所画的语句及体会。

2)、体会自己的心跳,感悟:“这就是你的生命,单单属于你的。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你自己决定。”

3)、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齐读: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文中三个事例在生活中微乎其微,而作者从审视、质问中,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文本语言简洁、朴实而使人感动。这三个自然段,也是文本的重心所在,如果教师牵手不放,引导学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但是,生命这个话题又是厚重的,完全进行开放式教学,凭学生直观、兴趣认识,又不能较深刻的使学生触动,因而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共同分析“飞蛾求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体验等方法学习,给学生一个导向,一种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在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中阅读、思考、感悟,学习“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的故事,一步步让学生触动生命的内涵。

学习中,相机引导,抓住动词“挣扎”、“鼓动”、“跃动”,启发学生想象飞蛾求生的画面,感悟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通过体验自己的心跳,用实实在在的感受,用数字的真实罗列,体验到生命的震撼。在学生对作者的想法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诵读、品读、悟读,把自己的感受送进文字中,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诵读课题,升华情感。

语文课要区别于思品课或其他科目,要上出语文的价值,要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我抓住“竟然”一词,理解作者的震惊,区别“显然、依然、竟然”的意思,练习准确运用词语。设计“你就是那只被人抓在手中的飞蛾,你想对自己说什么?”“面对这株幼小的瓜苗,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倾听自己的心跳,你如何选择生命?”“你想对作者杏林子说什么?”等口语练习,让语文课上的真正有语文味,让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介绍作者——杏林子

2)、联系生活理解“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板书: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3)、为了生命的美丽,我们再次呼唤——生命生命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始终要以真实的、原味的文本为主。教材的选编是慎之又慎,经典课文的语句是精之又精,老师再好的分析、讲解,只能是过多的支离文本,支离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因而,事例学完之后,再次浏览课文,回归文本,亲近文本,再走出文本。在轻柔、低缓的乐曲中简介文章作者——杏林子。

杏林子自12岁起就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

此时的作者介绍,让孩子们感到震惊,写出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生存状态下,会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去感悟:绝不要放弃生命,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引导学生再一次理解课题,诵读课题,唤起学生的共鸣,升华情感,在深深的感悟中结束学习】

四、课外拓展,抒写感言:

1、背诵课文,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2、创编珍爱生命的小诗。

3、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设计理念:“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统一,文本教材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海洋中更加自由的徜徉,如果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中,则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宗旨,因而让学生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查找霍金、张海迪的感人事迹,让他们的视野更宽广,品味更高远。

听说读写,“写”是语文学习的回归,文本的学习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一个学习过程,另外也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爱护每一位孩子出发,作业分层设计,联系生活,使学生逐步养成读书时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的意识。】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

价值无限

静听心跳

【设计理念:这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晰、突出重点,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5

回想起本人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自认为准备充分的《生命生命》一课,我至今还心发跳脸发烫:一篇短小精悍,语言质朴,思想含蓄深邃的文章,一个学生很快就能找出“围绕生命写得三件事”,我却还紧紧地抓着“简练精悍”有些过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探究,,并让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按照我的理想把答案一一说出来。难道这就是我的课堂?把课堂模式化,只能按自己的预先设计按部就班地上课,离开了教参、教材、教案,就无法上课,难道这就是新课堂?

审视和反思使我认识到:

1、新课堂要求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但只有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货真价实”的。

2、新课堂要求教学情景化,但不是为情景而情景,而应是以教师为代表的化与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的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控的画面,应学生动而动,应情景而变,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

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参照特级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来上的,大同小异,但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看来我们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其实,仔细想想,特级教师之所以“优”,之所以“特”,就在于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选择最佳策略进行教学。是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就必须从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教师个性出发,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进行创造性教学。本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但决不能完全照搬,应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从实际出发,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师的个性特点也不容忽视: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教师的个性不同,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也应符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教法。我想,本人属于激情类的教师,不适合上一些说明文、平淡的叙事文。

存在的困惑是:学期初,课本就发到孩子们手里了。孩子们不止一次地接触文本。一个再感人的故事,再优美的文章,读的多了,也就不怎么感人了,因为这个故事、这篇美文,已经打动过他了。如果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文本,阅读的积极性一定更高。因此,似乎有好多课文的教学设计很少有操作的机会。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感受生命的美好”为主题,选取了几篇以生命为话题的文质皆美的文章。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层次清晰明了,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人生感悟的佳作。围绕开头提出的“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小事例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由此表达自己珍惜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价值的生命感悟。联系作者杏林子的生平,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这篇文章不仅是作者人生的写照,更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感悟生命意义的典范之作,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还很浅表,对生命体的关注还不够深入,更少有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思考和认识。同时,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的体会还存在一定困难。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认知世界,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文本内涵的思想,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广的层面。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老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入领会文本语言内涵的意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三个事例中蕴含的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3.领会作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二)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教法设计: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引——扶——放”三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涵。

学法指导:

圈画批注、合作探究、朗读品悟

资源利用:

多媒体课件、资料补充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节授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关于生命的话题及格言

设计意图:课前交流,便于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兴趣,为导课揭题、走进文本铺路搭桥。

一、导课揭题,梳理内容

1.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2.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交流:课文围绕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相机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梳理文本内容,为精读品味做铺垫。

二、品读文本,体会内涵

(一)飞蛾求生

l.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飞蛾是怎样求生的?圈画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反复诵读。

2.指名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及三个感叹号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作者内心的震撼)

3.角色体验: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会说些什么?(指名交流)

4.情感朗读。(指名、评议、齐读)

5.梳理学法。(自由读文、圈画关键词句、交流体会、角色体验、情感朗读)

(二)瓜苗生长

1.学生按上述方法自学。(教师巡回,适当点拨)

2.同桌交流体会。

3.指名交流,小结。

4.自由诵读、指名读。

5.过渡:杏林子对生命又有怎样的认识?(PPT)

(三)静听心跳

1.师范读第四自然段,学生画批。

2.交流体会。

3.联系实际说说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4.齐读。

(四)整体回顾

1.小结三个事例。

2.引导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妙。(相机板书:选材精妙以小见大)

3.读写训练:写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PPT)

4.联系《触摸春天》,引读,过渡。

(五)领悟主旨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交流体会。(相机板书:珍爱生命)

3.补充杏林子资料。(PPT)

4.交流感受。(相机板书:创造价值)

5.自由诵读,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对文本三个事例的解读和品悟,体现“引——扶——放”三个教学层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读写训练、补充材料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说说你熟知的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价值的人。

2.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谈话交流,加深对“生命”这一话题的感悟和体验,拓展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四、课外阅读,拓展迁移:

1.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课外阅读杏林子的作品。

设计意图:把文本阅读延伸至课外,通过写感受以达成读写结合的训练。阅读作者的同类作品,形成课内外互映,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选材精妙飞蛾求生珍爱生命

瓜苗生长

以小见大静听心跳创造价值

设计意图:以文本内容、主题和写法建构板书,简洁、醒目,体现出文本的精髓和主旨,帮助学生清晰地领会文章的要点。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7

【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强烈地呼唤“生命 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惜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学的思路拟为比读式思路。教学结构为三部分:第一步学习课文,第二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较阅读沃森的《生命 生命》。

【教学过程】

一、用圈读法读课文

要求认读下列词语、了解其词义: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二、再读课文,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朗读课文前三段。然后交流关键词

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

三、分段齐读前三段(第三段只读前一部分)

探讨:每个事例的写的是关于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 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下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请举例。)

2、事例二: 香瓜子在不具备生长的条件(砖缝里,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还要冲破坚硬的外壳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

3、事例三: 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四、分段齐读后三段(第三段的后一部分)

探讨:作者分别发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考一: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说明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2、思考二: 怎样对待短暂的生命,怎样对待生老病死,正确的态度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3、思考三: 将目标与信念付诸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

4 、请访照作者的.宣言发表我们的生命宣言。

五、比读课本后附沃森的《生命 生命》

自由阅读。

活动:沃森的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六、学会提问

1、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⑴ 说小瓜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不是矛盾?

明确: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茁壮成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养分消耗尽了,就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⑵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面举的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生命?

⑶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称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2、同学们,你们能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吗?也提出来考一考我们大家。

七、积累生命的警句

(老师赠送)

1、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杏林子

2、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大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一分子。不是每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

3、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

──张海迪

4、认识了生命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海涅

八、小作文设计

(代日记)

1、本文第一段写的是小飞蛾在面临生存的严重威胁时,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第二段写的是小瓜苗在完全不可存活的环境里倔强地发芽生长,直至生命的能量耗尽,可以看出生命力的无比顽强。第三段写到自己,自己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律动。那么,你们是否认真观察过自然界的动植物,是否从他们身上发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发现了强烈的求生欲望、是否发现了它们对生命的珍视?或者,当你自己某一时刻对自己的生命的存在有了强烈的感受。请你以“发现生命”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力求表现生命的意识,有自己的观察与体验,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2、写句练习:

(纳入课堂作业中)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图: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设计思路】

1、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个蚁穴被大火团团围住,里面成千上万的蚂蚁为了活命,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蚁球,滚向火海,随着劈哩啪啦的声音,外层的蚂蚁纷纷死去,蚁球也越来越小,但它们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滚动,直到变成一个小球,但终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会选择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画面,导语的设计,渲染了氛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热情,触动了他们对生命开始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实施以下的教学环节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朗读课本,读时以适合本课的轻音乐相配。同时要求大家思考:

1、请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对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最有启迪或感触?

(设计意图:音乐是最好的催化剂,在它的熏陶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这也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情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用简洁的比喻句概括,可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生命

1、师:同学们,刚才在朗读后,大家谈了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没有在文章中告诉我们她对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并指名学生示范朗读,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因此,朗读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他们读中感悟。学生有了心得,朗读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挚。)

2、作者的这些对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发的?具体在哪些语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在文章的1、2、3节。学生体会朗读时的感情、语调,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读1~3节。

(设计意图:初一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体会作者由小事引发深刻思考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3、小组讨论: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它们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从作者对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三个事例内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浅;学生谈感悟时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在这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训练了口语的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具有人文性,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成他们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可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4、如果时间允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拓展练习,加深感悟

学完文章,我们感觉到,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生命现象,用心灵去体验它们对生命的珍视、渴望,我们就会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类似的现象,你的想法是什么?

仿照作者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请你就生活中见到的其他类似的生命现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写现象,再写感悟,字数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从中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今天,我们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车,经历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声了,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获吗?

(学生回答,归结板书)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顽强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们一定能见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资料链接】

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但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作业设计意图】

课外阅读田彩虹的《生命的问句》,这是一篇与课文的思想主题相近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训练,拓展延伸课堂的内容,有利于新课教学目标的巩固。

《生命生命》说课稿

教学设计: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2

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说课稿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珍爱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教学反思

生命生命徐世赟说课稿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024-05-10

《谈生命》说课教案设计2023-09-12

生命的教学教案设计2023-02-22

《生命 生命》教学方案2024-01-18

《生命,生命》教案设计2024-04-12

《生命 生命》教学方案怎么设计2023-07-08

《生命生命》课堂教案设计2022-05-06

《谈生命》教学反思2023-04-08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2023-06-06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说课稿2024-01-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