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学设计之一

时间:2023-03-07 07:55:37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早》教学设计之一(锦集19篇)由网友“姑苏”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早》教学设计之一,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早》教学设计之一

篇1:《早》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早》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课桌上的“早”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课文有两个部分写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对腊梅花的刻画。由闻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由腊梅花的清香纯净,开的最早,引出鲁迅桌上“早”的来历,进而讲到“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腊梅清纯的特点与鲁迅高洁的人格品质,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选好切入点,紧抓主线,通过朗诵、对比,体悟鲁迅的高洁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梅花的“早”与鲁迅“早”的相似之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能够理解并学习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早》,板书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

3、你知道文章写了谁的“早”?

(板书:梅花 鲁迅)

4、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呢?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回忆、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安排达到三个目的:回顾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切入点,从而直接抓住主线,直奔主题展开研究。

二、精读课文,体悟“早”的含义

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发言。

(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

(4)联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深冬 酿雪的天气)

在这样的季节,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却开得这么盛、这么美、这么香、这么早,

难怪成为诗人赞颂的对象。

出示: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学生朗诵,交流,体会梅花品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后放手让学生诵读,感悟,选择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交流,读得多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便能发现潜藏在文本中的细节,从而体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后,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出示诗歌让学生反复诵读,拓宽了文本,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梅花品质的了解,丰富了主题。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

(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

(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

(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

因为 ,所以 。(鲁迅迟到的原因)

虽然 ,但是 。(替鲁迅辩解)

即使 ,鲁迅也 。(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

(提示:通过“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体会鲁迅因为父亲生病的忙碌。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思考:如果你是鲁迅的老师,听了这样的解释会原谅鲁迅吗?鲁迅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呢?进一步理解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设计意图】鲁迅因为照顾父亲而迟到应该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然而鲁迅没有辩解。这里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充分挖掘这些细节,才能够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组关联词语,一面寻找鲁迅可以说服老师的理由,一面思索鲁迅沉默的原因,在矛盾冲突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让学生形成共鸣,从而领悟到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5)鲁迅是因为父亲生病才迟到的,如果像老师解释是能得到老师原谅的。然而鲁迅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同学们,鲁迅刻这个“早”时心情怎样?他在提醒自己什么?

(6)是啊,这个“早”难道仅仅刻在鲁迅的书桌上吗?

【设计意图】一个反问句将学生由文本引入更深的思考中,由表及里,从而更深地挖掘文本内涵。

(7)刻下了这个“早”之后,鲁迅迟到过吗?齐读“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出示填空:

从那以后,鲁迅依然在当铺和药铺之间奔波,然而他 。因为他知道 ,所以他只有 。

再读这段话,体会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

简介鲁迅成就。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有毅力的支撑,是需要有恒心的。对鲁迅的简介让学生明白正是有着这种恒心毅力,正是鲁迅要求“时时早事事早”才能取得那些辉煌的成就。

3、思考:作者写鲁迅的“早”为什么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为什么以“早”为题目?(抓住“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时时早,事事早”理解鲁迅的“早”的含义,从而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寻找依据。

因为梅花 ,鲁迅 。所以 。

【设计意图】借助关联词语填空将课文主题揭示出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小结

鲁迅与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质,写梅花的“早”就是为了衬托鲁迅的“早”,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感悟。

篇2:《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七、课后反思

绝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千秋雪万里船

(迷人、壮观)

篇3:《早》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师:上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三味书屋,谁能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三味书屋的陈设?

2、师:作者还没进入“三味书屋”,就闻到了一阵花香?这是一种怎么的香味呢?

3、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迈进后院,去欣赏那带来阵阵清香的蜡梅花吧!

二、赏花

1、师:打开课本,细细品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三味书屋后院的蜡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2数量多(迈进后院,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A、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B、哪里最能看出多呢?

C、谁能让这满满的一树梅花开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出示图片)

3颜色漂亮(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

A、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B、那里最能体现出梅花的美?

C、找找这段话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品一品,到底美在哪里?

D、谁能向我们描述一下这琥珀和玉石有什么特点啊?

E、课文中用到了哪个词语?(润泽透明)

F、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发现梅花的什么特点吗?(冰清玉洁)

G、板书:冰清玉洁

冰清玉洁就是像冰那样透明同,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看来,作者把梅花当成了人一样看待。

听了你们的介绍,教师忍不住想去看看那梅花究竟有多美,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让我们用朗读来赞一赞它。

5特点早(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着春天的到来。二十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板书:开得最早

A、从哪里能看出梅花的这个特点呢?

B、对于这句话,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花信风:花开时吹来的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而,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

C、一候:一年有二十四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2、让我们捧起书本,让这最早开放的梅花盛开在我们五(1)班的教室里。

三、悟早

1、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你们最喜欢的是梅花的哪一个特点呢?

2、我们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也有着梅花这令人敬佩的品质,让我们读读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鲁迅

师:读读鲁迅的故事,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一会可以把你的体会和同学们一分享。

2、学生交流

出示:从那以后,鲁迅上学以后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鲁迅为什么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鲁迅有没有解释迟到的原因?

抓住“一面……一面……”“天天奔走于”等关键词体会鲁迅迟到是迫不得已的。

鲁迅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呢?

扣住“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轻轻地刻”“从那以后”等词语体会:鲁迅从小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但他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为此奋斗了一生,我们也要像他一样。

相机板书: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

3、课件出示:要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课件出示我们要学 ,要 。

4、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学生自由发言,(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相机板书: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

以花喻人

5、作者参观三味书屋,想到了鲁迅小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要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写梅花呢?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早”字不仅写出了梅花的品质,也写出了鲁迅“时时早,事事虽,奋斗一生”的坚定信念。突出了这篇文章的主题。)

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朋友,他满腔热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老师推荐你们读读《朝花夕拾》这本文集。

四、作业设计

2、推荐阅读《朝花夕拾》

篇4:《早》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是二年级第四册《远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辞、陵、猿、帝、啼五个生字,能够根据词义选择“还、重、朝”三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根据已有积累书写“舟”、学写“朝”交流“帝(啼)岸。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古诗、当堂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能够根据诗句想象三峡的景象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自学生字词,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一、引入(单元整合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板书:远行

在以前的课上我们学过了《远行靠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交通工具去远行呢?(复习旧知)(2名,注意声音洪亮、表达完整)

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他也去远行,他是谁呢?(出示画像)

谁来介绍介绍他(孩子们简单说说自己了解的李白)(出示李白的资料)(背诵两首关于李白的诗)(复习旧知)

李白这次远行,他是靠什么交通工具去的?(检查预习)你从哪里知道?

出诗句。勾画“轻舟”一词,于是我们明白了“舟”就是小船,所以除了轻舟我们还可以说(小舟),舟可以做部首,我们一看到舟就知道(与船有关)那你能说出哪些带有舟的字呢?怎么才能把舟字写在田字格中间(写舟)

二、指导自学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跟着诗人乘着小舟,去远行,(齐读课题)

你读懂了什么(时间早地点白帝城发出发)(课文里还有一个字跟他很像,说说怎么区别呢?写帝、啼)(写两字)

(课件)

1、自由读课文,把你觉得难的字多读两遍

2、回忆认字四法

3、把诗文读通顺读流利。

读诗文的时候,你有哪些字词觉得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呢?

抽生读全诗大家评价是否读准确了

读准三个多音字“朝、还、重”(区别读音,说说你怎么知道课文中读这个音?(引导孩子通过了解字义来选择正确的读音)

读准“陵、猿”等词语。

4、再读全文(读准字音)

5、读、出节奏

三、发挥想象,理解诗文,感受作者的心境

出ppt师讲述(了解背景)

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范读诗文,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彩云间——这是什么时候的彩云呢(早上,板书朝霞,你们见过朝霞吗?什么样的?彩云间的白帝城是什么样的?看图片,读出白帝城的美)在这样一个彩霞满天的早上,诗人静静地站在白帝城前,他要做什么?(理解辞字)

离开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他的心情怎么样,你们从哪句话体会到的?(抽生读)把哪个词读慢一点就更能突出这种心情呢?(再次强调“还”就是(要回家了)引读(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江陵)真的有一千里吗这里说明了路(很远)(读)

一千里并不是真的一千里,李白写诗常常有这样非常夸张的手法,你还记得他的那首诗里还这样写到(生背诗)

《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那么我们这首诗里还有这样的写法吗?(万重山,读,你有什么感受)

对比读千里江陵一日还和轻舟已过万重山你有什么感受

(轻舟能换成小舟)(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小舟顺江而下,一日千里,两岸的山上传来了(猿猴的啼叫)(你听过猴子叫吗,在哪里听到的)这里的猿猴叫声又是怎样的?来看看(出示水经注,老师读,找出描写猿猴叫声的句子,说说感受)

猿猴声声啼叫,连绵不绝,声音如此的悲惨,可是诗人心情却(非常高兴),因为(引读)他马上就要(回家了)

出门行千里,终必把家还,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李白告别彩云中的白帝城,回到家里去吧

(配乐、读诵)

背诵全诗

四、认读词语,巩固新知

李白远去了,诗歌却留下了,里面有好多词宝宝和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再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读词语)

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两岸)

老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新的诗句中,你们会读吗?(出示诗句:)。

五、写字

篇5:《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文章以真挚朴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早》教学设计。全文既没有慷慨激昂的文字,也不见感人肺腑的语言,字里行间充溢着古朴与凝重。三味书屋古色古香,所有陈设摆放有序;蜡梅花的清香、颜色、形状惹人喜爱,令人赏心悦目;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力透纸背,不绝于目,梅花冰清玉洁的韵致与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以及鲁迅一生的人格品质相得益彰。全文借物喻人,饱蘸着浓厚的文化意蕴。作者由游览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联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借以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使得叙述、描写、说理巧妙地融为一体。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

3、齐读课题。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早、这梅花、这花苞把学生带入了学习情境,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范读引路,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点评:教师自身就是教学情境,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老师范读课文,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多练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酿读niànɡ,不读liànɡ蔬读shū,不读sū

4、联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5、集体交流。

(1)屏示生字:酿屋蔬朴寿默瓣

(2)自主交流,鼓励创意表达。

[点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创新的富矿。(彭坤明语)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生字的收获,无疑是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舞台。学生可以放开想象陈述自己熟记字形的创意,可以独辟蹊径汇报自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可以进行扩词展现自己丰富的词汇,还可以连词或句展示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6、分小组赛读课文,每人读自己读得好的句段。

四、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词语、句子或文章内容),认真思考,小组探究。

2、汇报:学生质疑,学生解答,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早》是一篇文化蕴味十足的课文,文中有些词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诗云、子曰、对课等。特别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学生即使阅读了相关的注释,也未必能准确地理解,需要教师讲清、讲透。)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并在合作中探究、解疑,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适时板书: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

[点评: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点评: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

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还学生自主的天空,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点评:个性是一切创造活动的生命,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氛围,让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研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感受,努力使课堂成为表达与交流的乐园。课堂是动态的,学生行为无法预料,笔者只能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如下大胆的预设。]

1、评读醉清香

(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赛读。

[点评:评价将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但评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教师需注意引导,力避找缺点、挑毛病的一边倒倾向,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被评价的孩子往往一下子会成为众矢之的,需为其创造反扑的机会,保护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

2、导说游书屋

(1)师:想到三味书屋去看看吗?

(2)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三味书屋的;②引导探究:学生们为什么冲着古树底下的梅花鹿行礼?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4)对照屏幕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点评:这一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的情境,促进学生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3、设境赏梅花

(生读书后)

(1)你感受到什么?

(2)想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看看那冰清玉洁的梅花吗?谁能把这段文字读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

(3)生练读后,指读。

[点评: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谁读得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自然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4)课件展示梅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最后图片淡化,出示课文关于梅花的描写。

(5)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点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段情境创设既体现了教材特点,又突破了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4、品析悟来历。

品析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1)你读懂了什么?

(2)探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含义。

(3)激情: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

品析: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自读感悟。

(2)师范读,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想起了--

(预设:想起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以及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4)屏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丰富学生的积累。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出要重感悟、重积累,这一环节,强化了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出文章的意境,并联系鲁迅的生平,加深学生体验,将课外积累和课内阅读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四)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1、齐读最后一节,谈感受。

2、探究板书,整体把握。

(1)屏示梅花图片,配以音乐。

师:这梅花虽不如牡丹的婀娜多姿,也不如月季的绚丽芬芳,但它却是人们最喜爱的花,不仅仅因为它开得最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它是最有气魄、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就愈挺拔,愈神气。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们在恶势力面前从不低头折节,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

(2)同学们,看了梅花图,听了老师的介绍,再看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点评:学生受阅读经历的限制,对文章的把握往往缺乏整体性。课文最后一节和教师板书惟妙惟肖地将文章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用心感悟,学生不难发现早、三味书屋、蜡梅花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篇游记的独到之处和教师板书的匠心独运。]

3、激情拓展,布置作业。

(1)师激情: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用笔和黑暗势力作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2)屏示并齐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3)师: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民族觉醒的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与世长辞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窑洞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这样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但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

篇6:《早》教学设计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师生彼此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以学定教,用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去面对学生,去配合学生,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与学生共舞。让学生读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2、朗读感悟,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形象地道出了朗读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生发问题,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所有的问题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3、丰富积累,编织课内外联系的纽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者吴伯箫老先生借《早》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处处洋溢着民族文化的芬芳。鲁迅是民族魂,他的作品及身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后,引领学生了解鲁迅,认识鲁迅,研究鲁迅,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驿站,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4、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语言动机,提供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发展。课文虽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冰清玉洁的梅花呈现于我们眼前,但学生对三味书屋没有直接的文化积淀,对梅花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必然难以深透。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细心揣摩教师语言,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画面有形还有境,教师描述有形还有情,情动而辞发,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篇7:《早》教学设计

《早》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就是一个个例子,教会我们写作。我从上学期开始也尝试着进行“跟着课文学写作”的研究,文本在写作上的重点是课文第三小节的方位描写,这个实用的技术值得我们好好的教给学生,但我不建议在亲近文本的时候做这件事情,最好是作为课后的练笔。

设计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掌握介绍房间的陈设。

3.凭借具体的语文材料,理解课文写梅花的用意,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设计重难点:

认真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掌握介绍房间的陈设。

教具准备:

课件

设计流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齐读课题《早》。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指名说。(课文通过作者一行人访问三味书屋向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梅花想到了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赞扬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课件出示主要内容,分开显示两个问题。问题1: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2:借梅花赞扬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这就是本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两个最大特色。那,文章是怎样把三味书屋的陈设向我们介绍得清清楚楚的呢?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学文

1.学习“陈设”

出示学习要求:

找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

2、对照文中插图,边读边想书屋中的陈设分别在哪里,图上有的陈设就做上记号。(教师口述引导:如鲁迅的书桌在哪里呢?你找到了就在上面写一个“鲁”字。)

3、连起来读一读,在脑中想一想,你脑中是否对三味书屋的布局有了清晰的印象,能不看图说出来就更好了。

要求都明确了吧?同学自己去读去思考吧!

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时相机指导标出东南西北的方位,指导鲁迅书桌的具体位置。

全班交流:

巡视到一个标出鲁迅书桌的学生那,举起他的书,说:他在这个方位标了一个“西”字,我一看他的.书就知道他读懂了。对不对啊?你们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书屋朝西。师:你非常会读书。我们来看。师画简笔画。

看着这幅图,你们的西在这儿,那,这儿指——东边,这儿是——北边,这儿是——南边。师相机标出“西东北南”。

(1)解决问题1、2

刚才我们划了哪些表示方位的词呢?交流。

生:南墙。师:南墙在哪儿?师在板书上写“南墙”。师:那东面正中在哪儿呢?写“东面正中”。这里对不对?画前面也是一个方位。那东北角在哪儿呢?板书“东北角”。

那三味书屋的南墙上有什么呢?(圆洞门)师画:圆洞门。正东面有什么呢?师画一幅画。画前面有什么?师画书桌,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师用手指简笔画。那东北角上——就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师画书桌,写“鲁”字。

(2)解决问题3

你发现作者按方位顺序这样介绍了三味书屋,让我们一下子对三味书屋有了清晰的印象。试着看着这幅图,回想回想三味书屋的布局。同学们,你们轻声地说一说吧!也可以说给你的同桌听。指说。教师提醒:三味书屋朝……,教师帮助拎出方位词。

评:多么清晰啊,你想学学这样的写作方法吗?我们来试试。

(3)仿写练习

出示仿写片段。

五(2)班教室东墙南边和北边各开了一扇窗。北墙正中 (黑板), 的前面 (讲台), 下 。我的座位 。

4.学习“早”

作者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布局,这个特点我们已经学会了。我们来看这篇课文的第二个写作特点。借助梅花赞扬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再度出示两个特点。隐藏第一个特点,突出第二个特点。

出示小册19页的第三题:画出文中写梅花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吧!你喜欢梅花吗?喜欢它什么?

学生自读——指读:你画的是哪里?坐下,很美。

生读到“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句时问:你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吗?指说。师:你们可能没听懂,让老师来解释给你们听吧。古人认为花是按节气来开的,开得最早的是梅花。难怪有这么一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谓红梅报春嘛!

那你喜欢梅花吗?喜欢它什么?交流。

预设:(1)一阵一阵的清香,师:你喜欢它的香味。板书:香味。

(2)像琥珀、玉石,师:你喜欢它的外形。板书:外形

(3)白里透黄,黄里透绿,师:你喜欢它的颜色,这也算是梅花的外形。

(4)冰清玉洁的韵致,师:你喜欢它冰清玉洁是因为梅花在所有的花中是开得最早的吧!板书:早。

那鲁迅喜欢它什么呢?(早,开得早)从哪里看出来?读读课文的6、7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呢?生自读——简单交流

预设:

a:鲁迅严格要求自己

师:他严格要求自己什么?(时时早、事事早)

b:对这件事,同学们还有不同的体会吗?(鲁迅迟到原本是有理由的,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可是他却没有说,没有以此为借口,而是仍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早、事事早。)

c:如果在交流时学生提到在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教师就相机改板书,擦去“香味、外形”。将黑板上的“早”字改成艺术字体“早”(梅花骨朵形状)。师:这就是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字,这也是鲁迅刻在他心里头的 “早”字。

5.学习第8自然段。

引读第8自然段,出示第8自然段:是啊,的确要早。我们也要学习鲁迅——珍惜清晨,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做最早的那一个。

三、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是一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行人访问三味书屋,可是作者却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梅花,你现在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吗?打开小册至13页完成第4题吧!(写梅花是为了借梅花赞扬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这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写小册这一块面机动。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与其说介绍的是三味书屋,不如说是向我们介绍的鲁迅。关于鲁迅我们知道多少呢?出示作家卡片,指读。

作家卡片内容:

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他曾经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他笔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建议大家去读一读他的作品:《朝花夕拾》、《野草集》。这两本书是合订本。

读作家卡片本块面处理机动,如时间来不及了,这样说:同学们课后去读读作家卡片,建议同学们读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野草集》。

五、完成作业

篇8:《早》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

3、齐读课题。

二、范读引路,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点评:“教师自身就是教学情境”,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老师范读课文”,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多练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酿”读“niànɡ”,不读“liànɡ”“蔬”读“shū”,不读“sū”

4、联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5、集体交流。

(1)屏示生字:酿屋蔬朴寿默瓣

(2)自主交流,鼓励创意表达。

6、分小组赛读课文,每人读自己读得好的句段。

四、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词语、句子或文章内容),认真思考,小组探究。

2、汇报:学生质疑,学生解答,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早》是一篇文化蕴味十足的课文,文中有些词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诗云”、“子曰”、“对课”等。特别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学生即使阅读了相关的注释,也未必能准确地理解,需要教师讲清、讲透。)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适时板书: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

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还学生自主的天空,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评读醉“清香”

(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赛读。

2、导说游“书屋”

(1)师:想到三味书屋去看看吗?

(2)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三味书屋的;②引导探究:学生们为什么冲着古树底下的梅花鹿行礼?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4)对照屏幕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3、设境赏“梅花”

(生读书后)

(1)你感受到什么?

(2)想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看看那冰清玉洁的梅花吗?谁能把这段文字读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

(3)生练读后,指读。

(4)课件展示梅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最后图片淡化,出示课文关于梅花的描写。

(5)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点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段情境创设既体现了教材特点,又突破了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4、品析悟“来历”。

品析“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1)你读懂了什么?

(2)探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含义。

(3)激情: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

品析:“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自读感悟。

(2)师范读,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想起了——

(预设:想起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以及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4)屏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丰富学生的积累。

(四)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1、齐读最后一节,谈感受。

2、探究板书,整体把握。

(1)屏示梅花图片,配以音乐。

师:这梅花虽不如牡丹的婀娜多姿,也不如月季的绚丽芬芳,但它却是人们最喜爱的花,不仅仅因为它开得最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它是最有气魄、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就愈挺拔,愈神气。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们在恶势力面前从不低头折节,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

(2)同学们,看了梅花图,听了老师的介绍,再看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3、激情拓展,布置作业。

(1)师激情: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用笔和黑暗势力作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2)屏示并齐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3)师: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民族觉醒的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与世长辞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窑洞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这样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但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特点: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师生彼此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以学定教,用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去面对学生,去“配合”学生,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与学生共舞。让学生“读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2、朗读感悟,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形象地道出了朗读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生发问题,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所有的问题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3、丰富积累,编织课内外联系的纽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者吴伯箫老先生借《早》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处处洋溢着民族文化的芬芳。鲁迅是“民族魂”,他的作品及身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后,引领学生了解鲁迅,认识鲁迅,研究鲁迅,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驿站”,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4、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语言动机,提供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发展。”课文虽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冰清玉洁的梅花呈现于我们眼前,但学生对三味书屋没有直接的文化积淀,对梅花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必然难以深透。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细心揣摩教师语言,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画面有“形”还有“境”,教师描述有“形”还有“情”,“情动而辞发”,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篇9:《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梅花的“早”与鲁迅“早”的相似之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能够理解并学习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早》,板书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

3、你知道文章写了谁的“早”?

(板书:梅花鲁迅)

4、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呢?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回忆、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安排达到三个目的:回顾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切入点,从而直接抓住主线,直奔主题展开研究。

二、精读课文,体悟“早”的含义

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发言。

(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

(4)联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深冬酿雪的天气)

在这样的季节,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却开得这么盛、这么美、这么香、这么早,

难怪成为诗人赞颂的对象。

出示:《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学生朗诵,交流,体会梅花品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后放手让学生诵读,感悟,选择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交流,读得多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便能发现潜藏在文本中的细节,从而体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后,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出示诗歌让学生反复诵读,拓宽了文本,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梅花品质的了解,丰富了主题。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

(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

(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

(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

因为,所以。(鲁迅迟到的原因)

虽然,但是。(替鲁迅辩解)

即使,鲁迅也。(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

(提示:通过“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体会鲁迅因为父亲生病的忙碌。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思考:如果你是鲁迅的老师,听了这样的解释会原谅鲁迅吗?鲁迅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呢?进一步理解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设计意图】鲁迅因为照顾父亲而迟到应该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然而鲁迅没有辩解。这里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充分挖掘这些细节,才能够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组关联词语,一面寻找鲁迅可以说服老师的理由,一面思索鲁迅沉默的原因,在矛盾冲突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让学生形成共鸣,从而领悟到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5)鲁迅是因为父亲生病才迟到的,如果像老师解释是能得到老师原谅的。然而鲁迅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同学们,鲁迅刻这个“早”时心情怎样?他在提醒自己什么?

(6)是啊,这个“早”难道仅仅刻在鲁迅的书桌上吗?

【设计意图】一个反问句将学生由文本引入更深的思考中,由表及里,从而更深地挖掘文本内涵。

(7)刻下了这个“早”之后,鲁迅迟到过吗?齐读“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出示填空:

从那以后,鲁迅依然在当铺和药铺之间奔波,然而他。因为他知道,所以他只有。

再读这段话,体会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

简介鲁迅成就。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有毅力的支撑,是需要有恒心的。对鲁迅的简介让学生明白正是有着这种恒心毅力,正是鲁迅要求“时时早事事早”才能取得那些辉煌的成就。

3、思考:作者写鲁迅的“早”为什么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为什么以“早”为题目?(抓住“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时时早,事事早”理解鲁迅的“早”的含义,从而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寻找依据。

因为梅花,鲁迅。所以。

【设计意图】借助关联词语填空将课文主题揭示出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小结

鲁迅与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质,写梅花的“早”就是为了衬托鲁迅的“早”,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感悟。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设计围绕重点,紧抓主线,循序渐进。诵读环节,既注意整体效果又能兼顾个体的个性朗读;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既有关联词语对课文的概括训练,又有鲁迅刻下“早”之后的想象训练,在教学中遵循先扶后放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一、一线串珠,直奔主题。

在执教伊始我紧抓课题“早”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找到课文叙述的重点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然后直奔重点段落深入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这样贯穿全课,一珠串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二、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个过程的,在引导学生。在研读梅花的“早”时我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梅花形态,再出示文章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对照图片,结合课文文字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补充梅花的诗句,加深认识,逐步深入。

三、语言训练,挖掘文本深意

在本课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语言训练,在梅花环节,通过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梅花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创作的过程,通过自己眼中的梅花与文章中的梅花相对应,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研读鲁迅“早”的故事时,我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相机出示三组关联词语要求学生按要求填空,让学生在辩与不辨中寻找思想碰撞的火花,深挖鲁迅辩与不辨背后的深意,从而理解鲁迅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接着出示鲁迅的成就介绍,让学生明白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恒心毅力,要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格。

在学习了梅花的“早”与鲁迅的“早”之后,我抛出文章为什么要写他们的“早”,引导学生寻找相似之处,从而理解作者用意,升华文章主题,水到渠成。

当然,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过渡与教师语言的精炼上还要继续努力。

篇10:《早》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早》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课桌上的“早”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课文有两个部分写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对腊梅花的刻画。由闻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由腊梅花的清香纯净,开的最早,引出鲁迅桌上“早”的来历,进而讲到“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腊梅清纯的特点与鲁迅高洁的人格品质,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选好切入点,紧抓主线,通过朗诵、对比,体悟鲁迅的高洁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梅花的“早”与鲁迅“早”的相似之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能够理解并学习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早》,板书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

3、你知道文章写了谁的“早”?

(板书:梅花 鲁迅)

4、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呢?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回忆、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安排达到三个目的:回顾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切入点,从而直接抓住主线,直奔主题展开研究。

二、精读课文,体悟“早”的含义

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发言。

(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

(4)联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深冬 酿雪的天气)

在这样的季节,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却开得这么盛、这么美、这么香、这么早,

难怪成为诗人赞颂的对象。

出示: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学生朗诵,交流,体会梅花品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后放手让学生诵读,感悟,选择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交流,读得多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便能发现潜藏在文本中的细节,从而体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后,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出示诗歌让学生反复诵读,拓宽了文本,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梅花品质的了解,丰富了主题。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

(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

(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

(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

因为 ,所以。(鲁迅迟到的原因)

虽然 ,但是。(替鲁迅辩解)

即使 ,鲁迅也 。(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

(提示:通过“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体会鲁迅因为父亲生病的忙碌。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思考:如果你是鲁迅的老师,听了这样的解释会原谅鲁迅吗?鲁迅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呢?进一步理解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设计意图】鲁迅因为照顾父亲而迟到应该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然而鲁迅没有辩解。这里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充分挖掘这些细节,才能够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组关联词语,一面寻找鲁迅可以说服老师的理由,一面思索鲁迅沉默的原因,在矛盾冲突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让学生形成共鸣,从而领悟到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5)鲁迅是因为父亲生病才迟到的,如果像老师解释是能得到老师原谅的。然而鲁迅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同学们,鲁迅刻这个“早”时心情怎样?他在提醒自己什么?

(6)是啊,这个“早”难道仅仅刻在鲁迅的书桌上吗?

【设计意图】一个反问句将学生由文本引入更深的思考中,由表及里,从而更深地挖掘文本内涵。

(7)刻下了这个“早”之后,鲁迅迟到过吗?齐读“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出示填空:

从那以后,鲁迅依然在当铺和药铺之间奔波,然而他 。因为他知道 ,所以他只有 。

再读这段话,体会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

简介鲁迅成就。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有毅力的支撑,是需要有恒心的。对鲁迅的简介让学生明白正是有着这种恒心毅力,正是鲁迅要求“时时早事事早”才能取得那些辉煌的成就。

3、思考:作者写鲁迅的“早”为什么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为什么以“早”为题目?(抓住“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时时早,事事早”理解鲁迅的“早”的含义,从而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寻找依据。

因为梅花 ,鲁迅 。所以 。

【设计意图】借助关联词语填空将课文主题揭示出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小结

鲁迅与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质,写梅花的“早”就是为了衬托鲁迅的“早”,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感悟。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设计围绕重点,紧抓主线,循序渐进。诵读环节,既注意整体效果又能兼顾个体的个性朗读;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既有关联词语对课文的概括训练,又有鲁迅刻下“早”之后的想象训练,在教学中遵循先扶后放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一、一线串珠,直奔主题。

在执教伊始我紧抓课题“早”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找到课文叙述的重点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然后直奔重点段落深入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这样贯穿全课,一珠串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二、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个过程的,在引导学生。在研读梅花的“早”时我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梅花形态,再出示文章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对照图片,结合课文文字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补充梅花的诗句,加深认识,逐步深入。

三、语言训练,挖掘文本深意

在本课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语言训练,在梅花环节,通过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梅花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创作的过程,通过自己眼中的梅花与文章中的梅花相对应,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研读鲁迅“早”的故事时,我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相机出示三组关联词语要求学生按要求填空,让学生在辩与不辨中寻找思想碰撞的火花,深挖鲁迅辩与不辨背后的深意,从而理解鲁迅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接着出示鲁迅的成就介绍,让学生明白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恒心毅力,要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格。

在学习了梅花的“早”与鲁迅的“早”之后,我抛出文章为什么要写他们的“早”,引导学生寻找相似之处,从而理解作者用意,升华文章主题,水到渠成。

当然,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过渡与教师语言的精炼上还要继续努力。

篇11:《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篇12:《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

3、齐读课题。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早”、这“梅花”、这“花苞”把学生带入了学习情境,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范读引路,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点评:“教师自身就是教学情境”,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老师范读课文”,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多练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酿”读“niànɡ”,不读“liànɡ” “蔬”读“shū”,不读“sū”

4、联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5、集体交流。

(1)屏示生字:酿 屋 蔬 朴 寿 默 瓣

(2)自主交流,鼓励创意表达。

[点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创新的富矿。”(彭坤明语)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生字的收获,无疑是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舞台。学生可以放开想象陈述自己熟记字形的创意,可以独辟蹊径汇报自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可以进行扩词展现自己丰富的词汇,还可以连词或句展示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6、分小组赛读课文,每人读自己读得好的句段。

四、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词语、句子或文章内容),认真思考,小组探究。

2、汇报:学生质疑,学生解答,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早》是一篇文化蕴味十足的课文,文中有些词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诗云”、“子曰”、“对课”等。特别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学生即使阅读了相关的注释,也未必能准确地理解,需要教师讲清、讲透。)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并在合作中探究、解疑,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适时板书: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

[点评: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点评: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

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还学生自主的天空,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点评:个性是一切创造活动的生命,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氛围,让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研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感受,努力使课堂成为表达与交流的乐园。课堂是动态的,学生行为无法预料,笔者只能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如下大胆的预设。]

1、评读醉“清香”

(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赛读。

[点评:“评价”将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但“评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教师需注意引导,力避“找缺点”、“挑毛病”的一边倒倾向,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被评价的孩子往往一下子会成为“众矢之的”,需为其创造“反扑”的机会,保护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

2、导说游“书屋”

(1)师:想到三味书屋去看看吗?

(2)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三味书屋的;②引导探究:学生们为什么冲着古树底下的梅花鹿行礼?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4)对照屏幕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点评:这一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的情境,促进学生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3、设境赏“梅花”

(生读书后)

(1)你感受到什么?

(2)想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看看那冰清玉洁的梅花吗?谁能把这段文字读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

(3)生练读后,指读。

[点评: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谁读得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自然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4)课件展示梅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最后图片淡化,出示课文关于梅花的描写。

(5)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点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段情境创设既体现了教材特点,又突破了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4、品析悟“来历”。

品析“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1)你读懂了什么?

(2)探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含义。

(3)激情: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

品析:“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自读感悟。

(2)师范读,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想起了——

(预设:想起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以及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4)屏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丰富学生的积累。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出要“重感悟”、“重积累”,这一环节,强化了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出文章的意境,并联系鲁迅的生平,加深学生体验,将课外积累和课内阅读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四)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1、齐读最后一节,谈感受。

2、探究板书,整体把握。

(1)屏示梅花图片,配以音乐。

师:这梅花虽不如牡丹的婀娜多姿,也不如月季的绚丽芬芳,但它却是人们最喜爱的花,不仅仅因为它开得最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它是最有气魄、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就愈挺拔,愈神气。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们在恶势力面前从不低头折节,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

(2)同学们,看了梅花图,听了老师的介绍,再看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点评:学生受阅读经历的限制,对文章的把握往往缺乏整体性。课文最后一节和教师板书惟妙惟肖地将文章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用心感悟,学生不难发现“早”、“三味书屋”、“蜡梅花”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篇游记的独到之处和教师板书的匠心独运。]

3、激情拓展,布置作业。

(1)师激情: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用笔和黑暗势力作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2)屏示并齐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3)师: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民族觉醒的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与世长辞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窑洞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这样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但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特点: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师生彼此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以学定教,用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去面对学生,去“配合”学生,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与学生共舞。让学生“读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2、朗读感悟,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形象地道出了朗读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 这一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生发问题,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所有的问题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3、丰富积累,编织课内外联系的纽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者吴伯箫老先生借《早》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处处洋溢着民族文化的芬芳。鲁迅是“民族魂”,他的作品及身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后,引领学生了解鲁迅,认识鲁迅,研究鲁迅,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驿站”,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4、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语言动机,提供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发展。”课文虽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冰清玉洁的梅花呈现于我们眼前,但学生对三味书屋没有直接的文化积淀,对梅花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必然难以深透。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细心揣摩教师语言,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画面有“形”还有“境”,教师描述有“形”还有“情”,“情动而辞发”,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篇13:《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研读“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梅花的高洁,了解鲁迅先生的梅花品格。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早”字的来历,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

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板书设计:

梅花早

以花喻人

鲁迅早

教材分析:

《早》这篇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开创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篇14:《早》 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早》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课桌上的“早”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课文有两个部分写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对腊梅花的刻画。由闻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由腊梅花的清香纯净,开的最早,引出鲁迅桌上“早”的来历,进而讲到“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腊梅清纯的特点与鲁迅高洁的人格品质,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选好切入点,紧抓主线,通过朗诵、对比,体悟鲁迅的高洁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梅花的“早”与鲁迅“早”的相似之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能够理解并学习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早》,板书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

3、你知道文章写了谁的“早”?

4、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

二、精读课文,体悟“早”的含义

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发言。

(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

(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

(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

(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

因为                   ,所以                  。(鲁迅迟到的原因)

虽然                   ,但是                  。(替鲁迅辩解)

即使                   ,鲁迅也               。(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

(5)鲁迅是因为父亲生病才迟到的,如果像老师解释是能得到老师原谅的。然而鲁迅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同学们,鲁迅刻这个“早”时心情怎样?他在提醒自己什么?

(6)是啊,这个“早”难道仅仅刻在鲁迅的书桌上吗?

(7)刻下了这个“早”之后,鲁迅迟到过吗?齐读“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3、思考:作者写鲁迅的“早”为什么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为什么以“早”为题目?(抓住“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时时早,事事早”理解鲁迅的“早”的含义,从而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借助关联词语填空将课文主题揭示出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小结

鲁迅与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质,写梅花的“早”就是为了衬托鲁迅的“早”,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感悟。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设计围绕重点,紧抓主线,循序渐进。诵读环节,既注意整体效果又能兼顾个体的个性朗读;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既有关联词语对课文的概括训练,又有鲁迅刻下“早”之后的想象训练,在教学中遵循先扶后放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一、一线串珠,直奔主题。

在执教伊始我紧抓课题“早”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找到课文叙述的重点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然后直奔重点段落深入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这样贯穿全课,一珠串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二、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个过程的,在引导学生。在研读梅花的“早”时我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梅花形态,再出示文章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对照图片,结合课文文字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补充梅花的诗句,加深认识,逐步深入。

三、语言训练,挖掘文本深意

在本课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语言训练,在梅花环节,通过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梅花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创作的过程,通过自己眼中的梅花与文章中的梅花相对应,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研读鲁迅“早”的故事时,我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相机出示三组关联词语要求学生按要求填空,让学生在辩与不辨中寻找思想碰撞的火花,深挖鲁迅辩与不辨背后的深意,从而理解鲁迅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接着出示鲁迅的成就介绍,让学生明白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恒心毅力,要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格。

篇15:《早》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

2、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三、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篇16:《早》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梅花是作者的一个写作重点。作者在文章中着力描写腊梅花,有闻到的花香到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具有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所以引导学生对其反复品读是本课的重点。

以花喻人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由腊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质,可谓蕴涵深刻,让学生体味其中妙处是本课的一大难点。

介于教材的以上特点,本课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词语;过程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梅花的美,体会鲁迅的人格品质。

情感态度:产生希望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8自然段。

三、教具准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同座讨论。

(2)集体交流。

①课文分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②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4、分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强调“蔬菜”、“曰”的写法,“蔬”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曰”字笔画少,不能写得太瘦小,要适当向两边伸展:“琥”、“珀”是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

篇17:早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事物。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梅花的特点和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梅花的特点和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讲解并齐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哪些内容印象比较深刻?

(三味书屋、鲁迅、蜡梅……)

用上这些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其实把它再简化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就写了这一物一花一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物一花一人的学习。

二、学习一物――三味书屋。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三味书屋的段落。

2、自读课文,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读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方位词)

4、出示视频图片展示三味书屋,寻找鲁迅的书桌,说依据。

5、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三、学习一花――蜡梅花。

过渡:刚才学习三味书屋时,我们提到了香味,说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是,其实这香味实际上是蜡梅花香。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蜡梅花。

1、欣赏完了,有什么想说的?用文中的话语来描述。

2、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3、真是太美了,难怪作者用“冰清玉洁”来形容它呢!“冰清玉洁”这个词语一般被用来形容什么呢?再读一读。

4、通过读,你发现它还美在哪儿?(开的早,坚强的花)

5、背诵有关蜡梅的古诗。(《墨梅》《梅花》《咏梅》……)

6、再读此段。

四、学习一人――鲁迅。

师质疑:学到这儿,我就不明白了,作者在这里要写鲁迅,却写蜡梅花,这蜡梅花和鲁迅有什么关系呢?

1、预设:由腊梅花开得早引出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借蜡梅花衬托鲁迅的高尚品质。(借花喻人,衬托了鲁迅怎样的高尚品质呢?)

2、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出答案。

3、鲁迅把“早”字只是刻在了书桌上吗?如果让我们也为自己在心里刻下一个字,鼓励自己。你准备给自己刻上哪个字呢?

五、回归课题。

课文读到这儿,我们读懂了鲁迅,读懂了“三味书屋”,读懂了“蜡梅花”,有的人认为“三味书屋”、“梅花”、“鲁迅小时候的故事”都可以做题目,你们认为呢?

(写三味书屋是为了写梅花,写梅花的更主要的是写早,这个“早”还不是作者最想说的,最想说的是鲁迅的早。所以,“早”应该是全文的核心。)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小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留作业:按方位顺序,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处所。

1.《白杨》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答疑

3.白杨教学设计

4.黄帝教学设计

5.《白鲸》教学设计

6.《彩票》教学设计

7.试讲教学设计

8.教学设计的心得

9.问路教学设计

10.社戏教学设计

篇18:课文《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会分段概括段意。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顺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读下列词语。

酿雪 朴素 寿镜吾 笔墨纸砚

哪里 默默 花瓣 冰清玉洁

注意加粗的字的结构特点,想想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再写一遍。

( ) ( ) ( ) ( ) ( ) ( )

2.合作学习

(1)小组长领读上面词语两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主学习(1)所画的词语。

3.展示(读课文、理解了文中哪些词语)

活动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种“早”?课文用哪些自然节来写“早”的?

(2)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自主学习(1)(2),并写到小黑板上。

(2)给课文分段,概括每段大意,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推选一人汇报

3. 展示

4. 完善

活动三:学习第一段,理解作者的心情。

1.自主学习

轻读第1节,想想“深冬”“酿雪”的含义。

2. 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并完成。从这两个词中,我读出了作者( )。

3.展示

汇报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4完善 (朗读)

【检测反馈】

抄写下列词语

酿雪 朴素 笔墨纸砚 冰清玉洁

寿镜吾 哪里 三味书屋 润泽透明

默默 花瓣 珍惜时间 珍惜春天

课后作业

1. 查阅资料,读读有关鲁迅的故事。

2. 收集鲁迅的名言。

《早》第二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1.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写腊梅的用意,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方案】

活动一:访三味书屋,走近鲁迅。

1.自主学习

轻声读第2-3小节,边读边思考:

(1)三味书屋名字的是怎样来的?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

表示这些顺序的词( )→( )→( )→( )

2.合作学习

(1)小组内3号说说书屋名字的由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2)小组内按作者介绍顺序,学习当解说员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注意用上表示顺序的词。

(3)推荐一人当解说员,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 展示

4. 完善

活动二:欣赏腊梅花,走进鲁迅。

1.自主学习

(1)轻声读课文4-5小节,画出描写腊梅的词句。想想写了腊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 ) ( )

(2)轻声读6-7小节,思考:读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后,鲁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他和腊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 合作学习

小组认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1)(2)。

3. 展示(从读课文开始)

4.完善

活动三:学习鲁迅,做“东风第一枝”。

1.自主学习

浏览全文,思考:

(1) 想想作者写梅花的真正用意?

(2) 《早》和《访问三味书屋》作课题,哪个更合适?为什么?

2.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3.全班交流

4.完善

齐读课文第八小节

【检测反馈】

1.联系课文内容,创作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

2.读一读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篇19:苏教版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板书

13 早

三味书屋 梅花 鲁迅

太原诗歌

初一语文上册《我的早年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文言文山市翻译

学校“卫生周”活动方案

鲁迅故里作文导游词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500字

鲁迅故里导游词优秀

幼儿园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防流控辍标语

《早》教学设计之一
《《早》教学设计之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早》教学设计之一(锦集19篇)】相关文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22-05-06

留学美国读本科有哪几种申请方式2023-01-30

《山市》译文及注释2022-10-0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2022-05-07

七年级历史《两汉的经济》的教案2022-05-06

幼儿园传染病应急预案2023-07-17

医学护士毕业论文范文2022-09-01

6月6日全国爱眼日横幅口号2022-11-11

如何申请美国传媒专业顶尖名校?2022-12-09

《荷花》公开课教案计划素材2022-11-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