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

时间:2022-08-08 08:01:54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精选15篇)由网友“粉红女郎”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

篇1:《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荔枝的生态、结构及生长等科学知识。

(二)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三)理解文中“引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感性知识入手)你吃过荔枝吗荔枝与其他水果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吃过。荔枝表皮粗糙,呈红色,肉白嫩,特甜等。

教师提示:学习本文,我们将对荔枝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文体知识及作者简介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解释“科学小品”文体特征(可投影):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2作者简介: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生于19,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他撰写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课文就选自此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很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课文探究

1正字、正音:

缯( ) 绡( ) 醴酪( ) 绛囊( )

褐色( ) 贮藏( ) 一骑( ) 佗( )

襄( ) 蘖( ) 啖( ) 渣滓( )

2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生字及重要词语,借助课文注释或工具书读一读、悟一悟。然后,学习小组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荔枝的哪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2)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如有不当之处,请加以更正。

(以上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自读、讨论、反馈。

学生自主阅读探讨可得: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六月——阳历7月

颜色丹——红色

本文以诗为题,凝练、新颖,同时概括力强,多角度提供了关于荔枝的重要信息,对理解全文起到了举“纲”的作用。

(2)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壳如红缯——错(正:块状裂片、粗糙);膜如紫绡——错(正:白色薄膜);瓤肉莹白如冰雪——正确;甘酸浆液如醴酪——正确

3本文介绍了不少荔枝的有关知识,学生细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概述各自然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说明顺序。

讨论探究后,班级交流,教师点拨:

(1)关于荔枝的有关知识:(板书)

外部形态 外壳:块状裂片、粗糙

主 由 颜色:深红色、紫色

外 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内↓

↓ 果实: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次 内部结构 内膜:白、薄

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无核。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长

产地:我国

习性:喜温暖

(2)主要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先主后次。

(四)布置作业

1编写文章结构提纲或画出结构图。

2找出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3读一读,说说文中除了介绍荔枝的知识,还有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除了介绍荔枝的知识,还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讨论后交流。明确:

1说明方法有:

(1)举例说明(2)比较说明(3)列数字说明(4)诠释说明

(作用略)

2介绍荔枝知识以外的内容有:

(1)引用诗文及其作用:

《荔枝图序》 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 说明荔枝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一)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 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2)引用掌故及其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3)运用比喻极其作用:

绛囊、红星、珊瑚珠 说明荔枝颜色呈红色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说明荔枝成片成林的绚丽美景

教师点拨:本文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十分注重其文艺性和趣味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诗文和掌故,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内涵,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画出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读读,议议,背背,并逐步学会欣赏。

(二)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引用的古诗文。

2找一篇课外科学小品文进行阅读,了解有关科普知识,学习其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品味语言

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在注意突出文艺性、趣味性的同时,更注重体现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何处

师生讨论后可得:

1明确的科学术语。

(1)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2)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

2适当的列出数字。

(1)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2)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3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1)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2)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教师点拨:

学习文艺性说明文中“文艺性笔调”的特点:

(1)文体上,可编织故事。

(2)内容上,可穿插诗文、掌故、传说等。

(3)在表达方式上,可有生动的描写、巧妙的比喻、个性化的拟人等。

篇2:《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荔枝的结构、生长等知识。

2、领悟作者引用古诗文典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4、尝试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说明文。

二、教学设想

1、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难点应放在对荔枝知识的了解上和一些生动手法的运用上,而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初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 用文艺性笔调写作,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对作文要求不应过高,能会一些方法与技巧就行。

3、 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4、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

教师提问:你吃过荔枝吗?你对它了解吗?

学生可能答:吃过。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教师明确:学习本文,了解荔枝。

二、 教师明确文体知识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

3: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 投影打出作者简介,学生阅读了解。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 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浏览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 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2、 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后可得:

1、 ⑴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   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 六月――阳历七月。

颜色   丹――红色。

⑵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荔枝的重要信息)。

2、 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

壳如红缯――错(粗糙)

膜如紫绡――错(误作)

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甘酸浆液如醴酪――对

五、 文中还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荔枝的有关知识,要求细读课文,读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完成学案上的图表。

讨论探究后,师生共同可得:

外壳:块状裂片、粗糙

外部形态   颜色:深红色、紫色

(表) 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果实           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

(主 )

内膜:白、薄

内部结构 肉:  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里) 核(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无核

花期        二月初到四月初   长

生长        产地 我国

(次)习性        喜温暖

六、要求一学生概述荔枝的有关知识,其他同学思考:文中除了有这些知识,还多了那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概述后讨论以上问题。

答案可能为:

1诗文, 作用

《荔枝图序》                         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                         说明荔枝的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一)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                         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2掌故                               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               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3比喻                                作用

绛囊、红星、珊瑚珠                    说明荔枝颜色红的特点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说明荔枝成片林的绚丽美景

教师小结: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得文章生动了许多,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七、 布置作业:

1,背诵本文中的诗文。

2,你认为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何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检查诗的背诵情况。

二、 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说明特例,并思考如果去掉这些特例,效果怎样?

1, 特例

⑴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⑵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2效果

内容不够丰富,说明不够周密、严谨、准确。

三、 其实本文的准确还体现在语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何处?

师生讨论后可得:

1, 明确的科学术语。

⑴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锐如出刺,这叫做片峰。

⑵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

2, 适当的数量表述。

⑶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⑷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3, 恰当的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⑸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⑹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四、 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合作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完毕后回答。

1, 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什么科学道理?

2, 这篇文章的生动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彩霞的故事

豆豆是大海中一个极普通的小水滴,今天有机会游到了水面。“啊!外面可真美呀!”豆豆不禁感叹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小鸟在飞,如果我能上天那该多好啊!”一束阳光射到她的身上,她全身暖洋洋的,真是舒服极了。渐渐地她感到困意越来越浓,再也无心看那美丽的天宫,她伏在小伙伴们的身上睡了过去……

忽然,她觉得身上越来越热,就像传说中的神仙一样,变成了一丝青烟,从海面向上慢慢飘去。“豆豆,欢迎你来天宫作客。”不知是谁在与自己说话,豆豆向四处望去。啊!有这么多的小伙伴和自己飞向天宫。她飞呀飞,飞了一天又一天,可是还没见到天宫的影子,

篇3: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上的一篇课文。在高中六册教材中,集中在第二册教材选入了一个说明文单元,《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此单元的第一篇,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

它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学会从哪些方面来阅读此类作品,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浙教版教材”中相继学过两个单元的说明文:一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核舟记》《松鼠》;一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统筹方法》《晋祠》《乌贼趣谈》。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同时,说明文的主要特征是“它有一个具体可感的说明对象”,与其它文体的文章相比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本篇的说明对象是“荔枝”,学生不仅看过,也吃过,但很少阅读过对其详细介绍的文字资料,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更浓厚。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

2、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

过程与方法:1、明确学习要求

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

2、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2、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

设计思想:1、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2、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

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

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n

[4]

篇4: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上的一篇课文。在高中六册教材中,集中在第二册教材选入了一个说明文单元,《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此单元的第一篇,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

它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学会从哪些方面来阅读此类作品,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浙教版教材”中相继学过两个单元的说明文:一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核舟记》《松鼠》;一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统筹方法》《晋祠》《乌贼趣谈》。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同时,说明文的主要特征是“它有一个具体可感的说明对象”,与其它文体的文章相比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本篇的说明对象是“荔枝”,学生不仅看过,也吃过,但很少阅读过对其详细介绍的文字资料,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更浓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

2、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

过程与方法:1、明确学习要求

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

2、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2、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

设计思想:1、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2、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

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

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学前指导:说明文的学习要点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科学性(正确、准确)

说明语言

文学性(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荔枝”的特写镜头,请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

二、题解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三、初读课文,概括要点

1、阅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

粗读课文后,选取荔枝的某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的特征。

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

2、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一、引出说明对象

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

荔枝果

果实:壳膜―瓤肉―特性―果核

二、荔枝的生态

荔枝花

三、荔枝的生产:产地―树谱―移植―产销

&nb

篇5: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设计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2、教学重点: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本文自身的特点,我将第一教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确立本教时的难点是: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也是教学重点②)

本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荔枝的特征作具体的说明,内容较多,通过理清顺序和结构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明确本文的学习思路。

4、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文中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B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C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

①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

二、说学情

我认为制约职专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的两点不利因素是:

①客观因素:学生普遍反映不喜欢上说明文课,认为说明文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文体。

②主观因素:“荔枝”对闽南地区的学生来说,已经太不新鲜了。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一)教法的选择

1、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学习过程由制导向自主和自由学习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点拨法: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火花,提高学习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选择以上几种教法的依据

1、依据现代教育学理论: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打破教师以教为中心,单向灌输的陈旧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几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

2、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文是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富有诗意的科学小品,又是说明文单元的首篇,利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享受说明文教学带来的乐趣,达到认知水平提高与情操品德教育双重目的。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

3、练习法:结合本文课后练习题一、二、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说明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理念及职专生的感知水平,我确立以下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扫清障碍

①准备工具书,自查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②参照书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导入新课,激起兴趣(10分钟)

①导语:你们对荔枝真的很了解吗?你们知道吃进肚子里面并非是荔枝的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吗?

②明确文体: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灵活的形式通俗简短地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特点:科学性、文艺性

③多媒体展示有关荔枝生态知识(为学习知识目标打好基础)

④作者简介(完成德育目标)

⑤处理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

(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朗读课文(17分钟)

思考:①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有何创意?(完成课后习题一)

②作者笔下的荔枝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荔枝异同点?(完成知识目标A、B和德育目标)。

③概括文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三(突出教学重点①)

(朗读课文品味科学小品语言为第二教时分析比较平实性说明文与科学小品做铺垫。提出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理清结构(突出重点②,突破难点)(15分钟)

师质疑:练习册上的辅导要点和课后习题三对本文的结构划分是否正确(如把荔枝的花归为荔枝的果实内部)?

让学生独立理清说明顺序、结构,并画出本文结构图,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几个同学讲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余的同学则认真听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根据学生的讨论和阐述,老师点拨并给予明确的答案,但不是标准答案,因为本没有标准答案。

(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5、总结本节课(3分钟)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介绍荔枝是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荔枝其他知识,如生产情况。

总之本课教学程序的设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有利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五、说练习设计

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要求学生抓住特征,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种植物或动物说明文;并请个别同学在上《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时进行口头交流。

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篇6:《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三单元首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有可能将事物说明白。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2、教学重点: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本文自身的特点,我将第一教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确立本教时的难点是: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也是教学重点②)

本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荔枝的特征作具体的说明,内容较多,通过理清顺序和结构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明确本文的学习思路。

4、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文中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B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C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

①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

二、说学情

我认为制约职专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的两点不利因素是:

①客观因素:学生普遍反映不喜欢上说明文课,认为说明文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文体。

②主观因素:“荔枝”对闽南地区的学生来说,已经太不新鲜了。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一)教法的选择

1、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学习过程由制导向自主和自由学习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点拨法: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火花,提高学习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选择以上几种教法的依据

1、依据现代教育学理论: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打破教师以教为中心,单向灌输的陈旧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几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

2、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文是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富有诗意的科学小品,又是说明文单元的首篇,利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享受说明文教学带来的乐趣,达到认知水平提高与情操品德教育双重目的'。

3、依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这一年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创设宽松的民主氛围,把学生摆在主动探求者的位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自主与合作讨究法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到“会了”。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的主体意识。在职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

篇7:《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

贾祖璋

一、设疑问,摄全文(1)

二、作说明,讲知识(2—13)

外部形态

生态—果实

果实内部

篇8: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教时,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人教版中职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三单元首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有可能将事物说明白。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2、教学重点: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本文自身的特点,我将第一教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3、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确立本教时的难点是: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也是教学重点②)

本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荔枝的特征作具体的说明,内容较多,通过理清顺序和结构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明确本文的学习思路。

4、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A了解文中介绍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B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

C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

①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

二、说学情

我认为制约职专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的两点不利因素是:

①客观因素:学生普遍反映不喜欢上说明文课,认为说明文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文体。

②主观因素:“荔枝”对闽南地区的学生来说,已经太不新鲜了。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一)教法的选择

1、自主与合作探究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学习过程由制导向自主和自由学习拓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同时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点拨法:根据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拨,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火花,提高学习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选择以上几种教法的依据

1、依据现代教育学理论: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打破教师以教为中心,单向灌输的陈旧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几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

2、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文是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富有诗意的科学小品,又是说明文单元的首篇,利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享受说明文教学带来的乐趣,达到认知水平提高与情操品德教育双重目的。

3、依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这一年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创设宽松的民主氛围,把学生摆在主动探求者的位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自主与合作讨究法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到“会了”。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的主体意识。在职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

3、练习法:结合本文课后练习题一、二、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说明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理念及职专生的感知水平,我确立以下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扫清障碍

①准备工具书,自查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②参照书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导入新课,激起兴趣(10分钟)

①导语:你们对荔枝真的很了解吗?你们知道吃进肚子里面并非是荔枝的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吗?

②明确文体: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灵活的形式通俗简短地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特点:科学性、文艺性

③多媒体展示有关荔枝生态知识(为学习知识目标打好基础)

④作者简介(完成德育目标)

⑤处理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

(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朗读课文(17分钟)

思考:①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有何创意?(完成课后习题一)

②作者笔下的荔枝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荔枝异同点?(完成知识目标A、B和德育目标)。

③概括文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三(突出教学重点①)

(朗读课文品味科学小品语言为第二教时分析比较平实性说明文与科学小品做铺垫。提出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理清结构(突出重点②,突破难点)(15分钟)

师质疑:练习册上的辅导要点和课后习题三对本文的结构划分是否正确(如把荔枝的花归为荔枝的果实内部)?

让学生独立理清说明顺序、结构,并画出本文结构图,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几个同学讲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余的同学则认真听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根据学生的讨论和阐述,老师点拨并给予明确的答案,但不是标准答案,因为本没有标准答案。

(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5、总结本节课(3分钟)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介绍荔枝是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荔枝其他知识,如生产情况。

总之本课教学程序的设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有利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五、说练习设计

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要求学生抓住特征,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种植物或动物说明文;并请个别同学在上《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时进行口头交流。

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篇9: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

贾祖璋

一、设疑问,摄全文(1)

二、作说明,讲知识(2-13)

外部形态

生态 -果实

果实内部

有关知识

三、提建议,表意愿(14)

篇10: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高中语文苏教版《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一、说教材(具体又包含三个方面)

1、教材简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一专题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专题是说明文单元,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有可能将事物说明白。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具有代表性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

2、教学重难点: 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 我将第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以下两点:

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3、教学目标:

在明确教材特点和重难点后,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A、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B、训练学生观察与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独立找出文章要点并归纳,体会多种说明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以杜朗口教学经验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意识。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的主体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

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 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 3、练习法:结合本文课后练习题一、二、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具体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强调“以生为本”,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因此,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说明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理念及职专生的感知水平,我确立以下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扫清障碍 ①准备工具书,自查生字词,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②参照书上“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导入新课,激起兴趣:①导语:你们对荔枝真的很了解吗?你们知道吃进肚子里面并非是荔枝的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吗? ②明确文体: 科学小品特点③多媒体展示有关荔枝生态知识(为学习知识目标打好基础) ④作者简介(完成德育目标)【这样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朗读课文:思考:①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有何创意?(完成课后习题一) ②作者笔下的荔枝与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荔枝异同点?(完成知识目标A、B和德育目标)。 ③概括文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三(突出教学重点①) (朗读课文品味科学小品语言为第二教时分析比较平实性说明文与科学小品做铺垫。提出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理清结构(突出重点②,突破难点):师质疑:练习册上的辅导要点和课后习题三对本文的结构划分是否正确(如把荔枝的花归为荔枝的果实内部)? **让学生独立理清说明顺序、结构,并画出本文结构图,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几个同学讲自己的分析结果(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5、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学生精读课文,自由质疑 2.教师整理学生的提问,为探究定向。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仅仅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吗?

(2)为什么要写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点?能否从课文中删去?(3)有关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4)最后一段引用苏轼的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6、聚焦说明方法,分析语言特色,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小组组长记录讨论要点,并代表本组发言。

7、体验反思,学以致用

提问:参考以下资料,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性文字。

荔枝,……

8、总结本节课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介绍荔枝是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荔枝其他知识,如生产情况。 **总之本课教学程序的设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有利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八、解读练习设计 :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要求学生抓住特征,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种植物或动物说明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一、设疑问,摄全文(1)

二、作说明,讲知识(2—13)外部形态 生态 —果实 果实内部

篇11:《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2、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预习思考题:

1、仔细阅读本文,注意科学小品的文艺性和文学笔调。

2、本文引用了哪些故事、史料、诗文来说明。

3、本文是怎样虚实结合的?

4、画出本文的结构图。

字词正音:

缯zē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ráng(瓤子) 醴lǐ(甜酒) 酪lào(用乳汁 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囊náng(口袋) 勃bó(烟起貌) 莆pú(福建莆田县)

词语补释:

龟裂: jūnliè呈现许多裂纹。(龟甲guījiá)

幅员: 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 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 完成。了(第二个): 了结、结束。

逼真: 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 灿烂美丽。

渣滓: 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 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 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解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课文分析:

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

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

第一部分: 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总挈全文)

1.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2.颜色深红色或紫色

形态 3.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说

(表) 4.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明

南 第二部分: 荔枝的生态 5.壳膜白色 荔

州 (主) 枝

六 6.果肉颜色、味道、肉质、制作 本

月 (里) 7.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身

荔 果实 8.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枝 9.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10.产地 中国南部

(实) 说明

(次) 11.果谱 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荔枝

第三部分: 荔枝的生产 有关

12.移植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问题

(虚)

13.产销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第三部分,虽非本文主体,但却是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提出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的有关问题,体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本图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填空解决,最后老师订正。

第二课时

写作特点:

一、按照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确定说明顺序。

具体说,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见上表)

二、说明事物时,注意准确性与科学性。

1.运用确凿的事实(包括有关历史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

例: 为了说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科学性,在第三自然段里,除例举荔枝成熟后都是红色的一些事实和古人有关的诗句外,还举出了它的成熟期不论在广东还是福建都以七月为盛期的事实(“南州六月”系指农历而言,指阳历七月)。这些都足以说明陈辉这句诗有其充分的科学依据。

介绍荔枝的重量(第五自然段),列举了好几种不同的数据,有的来自实地调查,有的则引用有关文献资料,足见其轻重因地而异,介绍真实、全面、不容置疑。

2.既重视引用古代有关荔枝的知识作为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

例: 在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话之后,在第二自然段里指出第一句“壳如红缯”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在第六自然段里指出“膜如紫绡”的形容则“是把壳肉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三、恰当地引用古代诗文。

课文中大量引述古代关于记述荔枝的诗文,达十二处之多。这样引用: 1.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2.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3.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par 第二题提示:

回答本题,必须从比较中去发现差异,然后抓住关键词语从所表示的语气、表示的时间、表示的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便能弄清这些句子在意思上的不同。

第五题提示:

训练目的:

将科学小品和科技说明文改为科普知识说明文;

2.培养口头表达 能力。

写作要求:

1.写作目的是介绍有关荔枝的科普知识,读者对象(即听众)都是学 生,因此文字应平实,既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出现,又不应过多 的文艺笔调,应多用口语;

2.内容不能离开课文和题目提供的文字去随意添加和更换;

3.知识说明部分要抓住被说明的对象的特征并按一定的说明顺序;

4.要用讲话稿的形式,不能只是说明文宣读的模式。

篇12:《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荔枝的结构、生长等知识。

2、领悟作者引用古诗文典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4、尝试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说明文。

二、教学设想

1、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难点应放在对荔枝知识的了解上和一些生动手法的运用上,而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初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 用文艺性笔调写作,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对作文要求不应过高,能会一些方法与技巧就行。

3、 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4、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

教师提问、你吃过荔枝吗?你对它了解吗?

学生可能答、吃过。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教师明确、学习本文,了解荔枝。

二、 教师明确文体知识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

3、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 投影打出作者简介,学生阅读了解。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 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浏览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 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2、 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后可得、

1、

⑴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六月――阳历七月。

颜色丹――红色。

⑵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荔枝的重要信息)。

2、 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

壳如红缯――错(粗糙)

膜如紫绡――错(误作)

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甘酸浆液如醴酪――对

五、 文中还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荔枝的有关知识,要求细读课文,读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完成学案上的图表。

讨论探究后,师生共同可得、

外壳、块状裂片、粗糙

外部形态颜色、深红色、紫色

(表) 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果实 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

(主)

内膜、白、薄

内部结构 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里) 核(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无核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长

生长产地 我国

(次)习性喜温暖

六、要求一学生概述荔枝的有关知识,其他同学思考、文中除了有这些知识,还多了那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概述后讨论以上问题。

答案可能为、

1、诗文, 作用

《荔枝图序》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说明荔枝的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一)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2、掌故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3、比喻作用

绛囊、红星、珊瑚珠说明荔枝颜色红的特点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说明荔枝成片林的绚丽美景

教师小结、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得文章生动了许多,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七、 布置作业、

1、背诵本文中的诗文。

2、你认为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何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检查诗的背诵情况。

二、 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说明特例,并思考如果去掉这些特例,效果怎样?

1、 特例

⑴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⑵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2、效果

内容不够丰富,说明不够周密、严谨、准确。

三、 其实本文的准确还体现在语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何处?

师生讨论后可得、

1, 明确的科学术语。

⑴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锐如出刺,这叫做片峰。

⑵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

2, 适当的数量表述。

⑶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⑷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3, 恰当的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⑸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⑹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四、 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合作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完毕后回答。

1、 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什么科学道理?

2、 这篇文章的生动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彩霞的故事

豆豆是大海中一个极普通的小水滴,今天有机会游到了水面。“啊!外面可真美呀!”豆豆不禁感叹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小鸟在飞,如果我能上天那该多好啊!”一束阳光射到她的身上,她全身暖洋洋的,真是舒服极了。渐渐地她感到困意越来越浓,再也无心看那美丽的天宫,她伏在小伙伴们的身上睡了过去……

忽然,她觉得身上越来越热,就像传说中的神仙一样,变成了一丝青烟,从海面向上慢慢飘去。“豆豆,欢迎你来天宫作客。”不知是谁在与自己说话,豆豆向四处望去。啊!有这么多的小伙伴和自己飞向天宫。她飞呀飞,飞了一天又一天,可是还没见到天宫的影子,她心中有些着急了。

正在这时,一阵风吹过,豆豆不禁打了个寒颤,她感到全身几乎凝固住了。她试着飞,可就是飞不起来,她已还原成了一滴水。她还没来得及看看四周,只觉得身体一沉,落了下去。一想到自己将摔在地上,变得四分五裂,她就怕得发抖。“救救我呀!救救我呀!”她使出全身的力气叫喊着。“豆豆别怕。”灰尘大姐拍了拍豆豆的肩膀说道、“你们这些小水滴要想变成云,就要遇到上面的冷气与下面的热气,因此你们时而成水,时而成气,这就是你们上升和下落的原因,过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变成云了。”“啊?”豆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要变成云吗?”“很有可能。”听到这,豆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渐渐地她又感到身上暖烘烘的,也轻盈起来。她睁开眼睛,看到无数小伙伴用自己的体温把她弄热,她十分激动,又一次和小伙伴们向上飞去……就这样,不知上来下去多少次,她终于成了云的一分子。

早晨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照在豆豆和她的小伙伴身上,把她和小伙伴的周身染红了。当她正欣赏自己的衣裳时,听到下面的人们,赞道、“看!彩霞多么美啊!”“彩霞?难道我变成了美丽的彩霞,难道彩霞就是我这样的小水滴组成的?”想到这儿她高兴地跳起来喊道、“我成了彩霞!”可她的小伙伴在旁边叹道、“我见到的彩霞总是变来变去的,可咱们一点也没变化,一点也不好!”听到小伙伴的话,豆豆有些伤心地低下头自语道、“彩霞是怎样游动呢?”她的话音未落,一阵风吹了过来,风好大,吹得她再也站不住了,她失去了知觉,随风飘去……

一阵说话声把她吵醒、“看到了吗?彩霞刚才在动呢,现在的形状多像只火鸟呀!听到这,她忘了痛,高兴地喊道、“彩霞动了!”“豆豆姐姐!”站在旁边的一个小伙伴拉了拉她的袖子说、“彩霞为什么只是金黄或红色,而不是绿色呢?”“这――”这突来的问题使她有些不知所措,这时那颗灰尘又飞到了她的身旁。“灰尘姐姐!”她忙叫道,“问您一下,彩霞为什么不是绿色的呢?”灰尘笑道、“你向外看看,在彩霞与太阳间有无数的东西,有灰尘、水气和气体分子,他们使阳光散射,散射后的剩余色光(黄、红)才落到你们身上,所以你们只是黄色或红色。”豆豆终于明白了彩霞所有的秘密。

没过几天,豆豆又变成了普通的水滴,随着雨水回到了她的家――大海。晚上豆豆做了个梦,梦到了她变成彩霞的那段故事。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1、 雨的形成过程。

2、 生动性

⑴生动的描写、

①忽然,她觉得身上越来越热,就像传说中的神仙一样,变成了一丝青烟,从海面向上慢慢飘去

②早晨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照在豆豆和她的小伙伴身上,把她和小伙伴的周身染红了。

……

⑵拟人的手法、

③豆豆不禁感叹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小鸟在飞,如果我能上天那该多好啊!”

④晚上豆豆做了个梦,梦到了她变成彩霞的那段故事。

……

⑶精彩的故事、

豆豆变成雨的经历……

五、小结“文艺性笔调”的特点

㈠文体上,可编织故事。

㈡内容上,可穿插诗文、掌故、传说……

㈢在表达方式上,可有生动的描写、巧妙的比喻、个性化的拟人……

六、 布置作业、

用文艺性的笔调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的一种水果或其他特产,力求写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

附、古代咏石榴的诗文。

1、 燃灯疑夜火,辖珠胜早梅。――梁元帝《咏石榴》

2、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白居易《山石榴》

3、 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

――潘岳《安石榴赋》

4、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点,皮中如蜂窠,有黄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亦有洁白如雪者。

篇1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文的结构方式。

2、难点: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设计]

唐明皇为杨贵妃运荔枝之事。

唐朝的风流诗人杜牧,就写有一首有名的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解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

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课文学习三步法]:

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

1、基础知识点:

⑴、字音:

缯zē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瓤ráng(瓤子)醴lǐ(甜酒)酪lào(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囊náng(口袋)勃bó(烟起貌)莆pú(福建莆田县)龟裂:jūnliè

⑵、字形、字义:

龟裂:jūnliè呈现许多裂纹。(龟甲guījiá)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完成。了(第二个),了结、结束。

逼真:极象真的;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福气、运气。

1、内容分析:

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

课文结构顺序:

第一部分:小时质疑总领全文: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总挈全文)

第二部分:说明荔枝外形和果实特征。

第一层:外形:

1、外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2、颜色:深红色或紫色

3、形状: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4、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第二层:生态:

1、壳膜白色

2、果肉颜色、味道、肉质、制作

3、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4、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5、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第三层:有关问题

1、产地:中国南部

2、果谱: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3、生长习性及北限

第三部分:荔枝生产

3、写作特点

⑴、多种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

逻辑顺序――先主后次,从实到虚;时间顺序――有先到后;空间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及内。

⑵、说明方法多样:

解释说明,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引用。

重点谈:

列数字说明:

既重视引用古代有关荔枝的知识作为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

例:在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话之后,在第二自然段里指出第一句“壳如红缯”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在第六自然段里指出“膜如紫绡”的形容则“是把壳肉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恰当地引用古代诗文:

课文中大量引述古代关于记述荔枝的诗文,达十二处之多

这样引用的总作用:

a、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

b、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

c、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

⑶、说明语言:

既是科学性强的说明语言,又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的形象化语言。

篇14:《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 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2、 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

(一)、预习思考题:

1、 仔细阅读本文,注意科学小品的文艺性和文学笔调

2、本文引用了哪些故事、史料、诗文来说明

3、本文是怎样虚实结合的?

4、画出本文的结构图

(二)、字词正音:

缯zē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ráng(瓤子) 醴lǐ(甜酒) 酪lào(用乳汁 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囊náng(口袋) 勃bó(烟起貌) 莆pú(福建莆县)

(三)、词语补释:

龟裂: jūnliè呈现许多裂纹(龟甲guījiá)

幅员: 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 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 完成了(第二个): 了结、结束

逼真: 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 灿烂美丽

渣滓: 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 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 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一、 新课导入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过华清宫绝句》中的第一首华清宫故址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上,唐玄宗李隆基和妃子杨玉环常来游乐史载杨贵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在长安回头望见骊山一片锦绣,想到骊山华清宫的盛时,在清晨千门陆续打开了第三四句写杨贵妃在骊山上见一骑飞来,知道荔枝送到,满心欢喜,而无人知道如此奔忙的驿马原来是送荔枝来的(还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呢)其中有吊古和讽刺的意味一骑红尘,形容运送荔枝快马如飞,尘土飞扬骑,指驿使和他骑的马

今天我们来看看杨玉环如此喜爱吃的荔枝在贾祖璋笔下是一番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 作者简介

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著名生物科普作家自19起,60多年中他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编著、翻译了20多种科学知识读物他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是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等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州六月荔枝丹》(均选自《生物学萃》)

三、观察与欣赏

分析课文之前先听音乐观察荔枝的相关图片

四、课文分析

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相互交流,概括出文章的结构:

外壳

外部形态 颜色 一般

表 形状

大小

南 果实特点 壳膜

州 主 里 果肉

六 内部构造 贮藏 个别

月 果核

荔 花

枝 次 产地

丹 相关知识 书谱

习性

前景

2、说明方法的使用,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例子

如:

举例子:“一些稀奇的品种,如……‘龙牙’,……‘珍珠’”

作比较:“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有似丁香”

列数字: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打比方:荔枝稀奇品种有细长如指的“龙牙”

分类别:“广东有双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引用:《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下定义: “荔枝壳表面……特称龟裂片”“两侧……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3、师生分析讨论说明方法的作用:

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二十多克重十多克到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

列数字:准确、客观、具体

龟裂片、合线缝、假种皮

下定义:准确、科学

古籍、史料、谚语,白居易、徐渤、杜牧、苏轼等人的诗文

引用:确凿可信文笔活泼有韵味

荔枝壳表面……好像龟甲……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壳如红缯……甘酸如醴酪”“飞焰”“红云”“荷瓣”“桃花”

打比方:形象,使人易于理解生动,有文学情趣

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

四、 课文拓展

荔 枝

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栏杆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荔枝部》

看荔枝

邓 肃

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东

我来方秀发,红云几万重

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

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

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

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

谓是为非实,真饱亦何从

虚实两无有,楼高雨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荔枝部》

宣和殿荔枝

赵 佶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荔枝部》

咏荔枝膜

徐勃

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褐暗香飘

嫣红狼籍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五、小结

1、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2、要按合理的顺序说明

写好说明文 3、要有一定的说明方法

4、要有简明准确的语言

5、要查阅有关资料

六、 作业设计

用文艺性的笔调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出产的一种水果或其他特产,力求写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

篇15:《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一、学习有关荔枝生态、生产的知识,从而树立科学思想,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二、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结构和事物的发展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若干词语。

四、学习并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的方法。

五、学习一点科学小品的文体知识。

要点难点

一、弄清篇章结构:

指导学生编写段落提纲,弄清本文结构,是学习本文的基础。第1段是谁的总纲,第8段与荔枝内部构造的关系,第9段是否游离,引导学生比较辩析。

二、领会修辞妙处:

不仅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方法说明的,而且要使学生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说明的妙处。

三、学习体裁知识:

与《辞海》“荔枝”条的说明进行比较,让学生总结概括出“科学小品”这种体裁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表现事物的方法,结合课文,联系实际,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或科学小品。

段落评点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1、总起设疑,幼时所见与小学所读,对比设疑,引人入胜。引文总述,下文分述。]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2、荔枝外壳“壳如红缯”以其色作比,再写外形,简明形象。]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3、远观为一片红色,用引喻描绘。]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4、荔枝形状、介绍形状,简明形象。]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5、荔枝大小轻重]

[(2―5)介绍荔枝外部形态。数字说明,概念明确。]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6、荔枝内膜、科学的辨正,引诗渲染。科学性、艺术性巧妙结合。]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说它“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称做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于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变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7、荔枝果肉、从植物学角度科学地说明,应称做假种皮。]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8、荔枝贮藏、贮藏→运输→引史实。引诗增强艺术性]。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做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9、荔枝核(种子)]

[(6-9)介绍荔枝内部构造形状、质感、颜色、发育。言简意明。]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10、荔枝花花期、花序,从生态向下文生产过渡。]

[第一部分(1-10)横向说明荔枝的生态。]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二千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福建荔枝也为人所重视。广西和云南也产荔枝,却很少有人说起。

[11、栽培历史援引史实说明历史悠久,是我国特产。]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12、栽培典藉总括说明,详略得宜。]

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建是它生长的北限。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明代文征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但究竟活了多少年,并无下文。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3、荔枝移栽特性→移栽;古代→将来。史、文、诗,具体生动。]

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

[14、发展生产]

[第二部分(11-14)纵向说明荔枝的生产。引诗说明,加深立意。]

写作特点

结构简明严密。

全文约二千五百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面十个自然段介绍荔枝果和荔枝花的知识,后面四个自然段介绍荔枝的产地、品种、特性及生产方面的情况。十四个自然段的内容都单一化,一望而知,彼此紧密相连,却又毫无纠葛。如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是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以后各段依次介绍了荔枝的外壳、颜色、形状、大小、膜、肉、不耐贮藏的`特性、种子、花、蜜等方面的知识,就象在读者面前挂了一幅荔枝解剖图,然后从外壳到内核,层层说明,一丝不苟。这种写法看似简单,其实却颇需功力,非深于此道者不能驾驭。中学生写作时的一大毛病就是不能做到各自然段内容单一化,常常是彼此纠缠不清,令教师批改时伤透了脑筋。所以这种简明的写法很值得学习。

简明决不是浅陋。只有在严密的基础上才能写得简明。文章所介绍的荔枝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如不作出严密的安排,结构必定松散。作者把荔枝的成熟期问题同荔枝的颜色合在一起写,把荔枝的干制法同荔枝肉合在一起写,把古代帝王为享一已之口福而不顾百姓之死活的罪恶同荔枝不耐贮藏的特性合在一起写,而不另辟段节,就显得章法严谨,恰当自然。这种常识,中学生也是不可不知的。

资料丰富多彩。

征引资料也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完全不引用资料的说明文是很少的。本文征引资料共二十余条,指名的作者近二十人,年代则从唐、宋、明、清而至于今,这对于一篇仅二千多字的文章来说,算是相当丰富的了。这些资料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科学性的,一类是文学性的,一类则介于这两者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大段大段地抄录资料,而是较多地采用摘句行文或意引的方法,有时还把同一段资料(如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掐为两截用在两处。这样,资料虽多,行文却不累赘。作者恰当地引用有关资料,既加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又丰富了内容,增添了文彩。要是把这些资料都删去,那这篇文章就成为“瘪三”了。有人把科学小品的破题称作“凤头”,本文首段从自己小时候学《荔枝图序》谈起,大概也算是“凤头”吧。当然,中学生写文章是不可能查阅卷帙浩繁的资料的,但也应该从中体会到写作的艰辛,以养成严格的治学态度。

周瘦鹃的《闲话荔枝》(《花花草草》,上海文化出版社》和本文内容相似,篇幅较小,写法有同有异,可以参看。

语言细密精确。

说明文的特征就在于它的科学性;要表现其科学性,就要有精确的、条分缕析的语言。《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语言明显地具有这种特色。例如第四自然段: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这段写荔枝的外形。第一句写“通常”可见的形状,是从整体上来看的。接着三句具体写上下两侧的形态特征,从上至下然后到两侧,顺序井然。最后一句是写不常见的形状,以应第一句“通常”二字。确实是细密得很。加黑的“通常”、“稍”、“微微”、“有的”、“浑”、“尖”、“从果顶到蒂部”、“随品种”、“细长如指”、“圆小如珠”等词语,或限定范围,或修饰程度,或说明条件,或比喻形状,真是细针密线,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其余写壳、膜、肉、核、花的各段也都如此。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说明文不感兴趣,以为内容无味,文字通俗,没有什么可学。实际上,他们常常对一些极简单极常见的东西也说明不清,把保温瓶说成“几十公分长的长筒”,把文具盒说成“小箱子”等等,就是因为语言不准确。所以,引导学认真领会本文语言方面的特色,应该是讲授本文的重点。

科学性和文艺性的有机结合。

本文介绍有关荔枝知识,十分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运用确凿的事实和具体数字来说明,并对古人诗文中的错误给予纠正。如对白居易文中的“壳如红缯”的说法,作者纠正其不足:“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然后用果树学术语,准确地说明荔枝壳的形状。又如对白居易文中“膜如紫绡”的说法,作者指出,这“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除了注意介绍知识的科学性外,还使用了不少生动、形象的语言,突出了文章的文艺性和形象性。尤其是有二十多处引用了古代诗文,不仅丰富了内容,而且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本身就十分吸引人。前半篇以白居易《荔枝图序》为线索,对荔枝果实逐层说明。其间又引“飞焰欲横天”(郭明章《荔枝》)、“红云几万重”(邓肃《看荔枝》)等诗句描写荔枝的颜色;引“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徐《咏荔枝膜》)诗句表现荔枝的膜,更加收到良好的效果。引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一方面印证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同时揭露封建帝王、王妃的奢侈生活,增强了思想性。引用的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增强了阅读兴趣,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活泼、分明而有韵味。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作者广征博引,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文字生动活泼,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味。文章从作者幼年时读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所产生的疑虑,自然引出要说明的对象。在指出白居易的比喻有“不足之处”后,就正面地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对荔枝加以说明。首先一般介绍荔枝质地粗糙的外壳,再介绍膜,再介绍肉(假种皮),最后介绍最里面的核(种子),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把果实结构的各个部分作了有形有色的介绍。介绍中,作者连续引用白居易、徐和杜牧的诗句,描写了吃荔枝时扔在地上的壳和膜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的景状,嘲讽了唐明皇为宠幸杨贵妃而派人从南方专程运送荔枝至长安的荒唐行径,这些内容的穿插,增添了作品的文学韵味。

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

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最突出的是引用说明。所引资料包括汉、唐、宋、明、清,直至当代,所引文字的作者包括文学家、科学家以及帝王等,其内容之丰富,取材之广泛,确实是不多见的。

举例说明这些例子有现实的,如“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有来自调查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也有来自古籍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数字说明有时用确实的数字,如“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有时用估计数字,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用数字说明可以使读者对事物获得具体的印象。

比喻说明可以把事物表现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如把荔枝的形状说成“心脏形”,说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

科学性、思想性、文艺性、准确性的完美统一。

高度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生动的文艺性、语言的准确性,这四者完美的统一,是这篇科学小品的鲜明特点。高度的科学性表现在作者能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纠正前说的谬误,还事物以真实面目。引用史实都有科学依据,对无法证实的问题,则不妄加结论。鲜明的思想性则表现在倡导科学求索精神。展望荔枝生产的前景,指出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这就更鲜明地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性。本文在平实的说明中穿插许多生动的描写,在精确的介绍中又大量引用古诗,相互融合,诗意盎然,情趣充溢。而精确无误的语言又表达了作者严密的思想,这一切把科学性、思想性、文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本文鲜明的艺术特色。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案

优秀高中语文说课稿:《卫风·氓》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办公室设计说明文

说明文教学初探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点

初三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点

高教版中职语文的第一单元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说课稿设计(精选15篇)】相关文章:

高教版《语文》基础版第一册7―8单元教案2023-12-30

写说明文的作文2023-08-18

写宝光寺的说明文作文2022-12-10

小学科普说明文教学2022-12-27

古诗 乞巧 说课稿2022-05-06

简述写说明文的方法2023-10-08

高二年级优秀语文作文2023-06-07

萤火虫贾祖璋阅读答案2023-11-06

人教版九年级课文语文知识点2023-07-19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知识点2023-12-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