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课稿((共15篇))由网友“金咯叮”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妈妈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妈妈睡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引导表达读说写评
↓↓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
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附:板书设计
真美丽
妈妈睡了好慈祥
好累
篇2:《妈妈我爱你》说课稿
一、说教材
《妈妈我爱你》出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五章,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让幼儿认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让幼儿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本次教学活动我结合幼儿的实际制定出了适合幼儿的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
妈妈是幼儿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多数幼儿最依赖的是妈妈,妈妈每天为孩子做许多事,但很多孩子都体会不到妈妈的艰辛,很少有幼儿会思考该如何爱妈妈,如何感恩母亲。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让幼儿爱惜妈妈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PPT,让幼儿认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2、引导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
3、让幼儿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学会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如何爱妈妈,让幼儿学习儿歌--《妈妈你别说我小》。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幼儿活动为中心,综合运用讲解法、移情训练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在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六、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具:玩具转盘、收集小时候用过的奶瓶,尿布,推车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我通过在网上收集图片,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观看课件,孩子们看到,妈妈为我们做饭、洗衣、讲睡前小故事、照顾生病的我们这些生活场景时,就更能体会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艰辛,幼儿就会认识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幼儿就会学会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为后面学习作情感铺垫。
(二)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观看PPT课件,让幼儿感受妈妈妈妈的重要性,感受妈妈的爱。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呀?
幼儿回答: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呀?
幼儿回答:小蝌蚪没见过妈妈。
教师:青蛙妈妈是不是对小蝌蚪很重要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妈妈对我们重要
幼儿:齐声回答,重要。
教师:妈妈会给我们做饭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妈妈会给我们洗衣服?
教师:妈妈会给我们洗头洗澡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妈妈会给我们讲睡前故事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当我们生病了,妈妈会精心照顾生病的我们,是不是呀?
幼儿:齐声回答,是的。
活动二:提问:
教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妈妈是如何爱他的?
幼儿回答:好
教师:表扬回答问题的小朋友
教师: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妈妈呀?
幼儿:帮妈妈洗头。
幼儿:给妈妈洗脚。
幼儿:给妈妈捶背。
幼儿:帮妈妈拖幼儿:给妈妈送花。
幼儿:帮妈妈梳头。
幼儿:对妈妈说:“甜甜的话”。
通过这个活动,既能让幼儿知道平时妈妈是如何爱他的,又能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淡化说教,追求无痕的作用。
(三)参加游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一种活动,为了加深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
幼儿:齐声回答,好。
教师:演示和讲解转盘的玩法。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转盘,老师会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转盘,当转盘停止的时候,指针会指到转盘上的一个地方,老师在转盘上写有小朋友们可以帮妈妈做的事,如果转转盘小朋友现场演示这些,帮妈妈做这些事,老师就会奖励小礼物喔。
教师:演示转盘的玩法。
幼儿:上讲台玩转盘,并按照老师的提示,完成转盘上的任务,由幼儿分角色扮演妈妈和孩子,孩子完成转盘上帮妈妈做的事。
教师:奖励小礼物。
通过这个游戏,使孩子们加深了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判断对比,巩固提高
在课堂上,我以ppt图片作为引子,用演一演,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展开教学。演�D�D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演完毕后,让孩子们议一议还可以帮妈妈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再让孩子们说一说,我们以后该如何爱妈妈。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幼儿对妈妈的爱,让幼儿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学儿歌《妈妈我爱你》,升华情感
儿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且一边拍手,一边学儿歌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拍手的形式多样,可以自己拍,也可以互相拍。在边拍边学儿歌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懂得了该如何爱妈妈,乐于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十、说活动延伸
1、利用“家长园地“介绍并引导家长让幼儿在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爸爸、妈妈等长辈。
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社会教育的熏陶。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我想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母亲节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真切地体验母爱,并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我们设计了关于“母亲节”的系列活动。在系列活动前,我们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准备一个盒子,但并不说明盒子的用途。然后,我们引导幼儿通过以下活动逐渐丰富这个“亲亲妈妈爱心盒”。
篇3:《妈妈睡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
创设情境 观察,交流对话
↓ ↓
读文识字 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 ↓
引导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
引导表达 读 说 写 评
↓ ↓
引导拓展 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 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 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 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 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 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 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附:板书设计
真美丽
妈妈睡了 好慈祥
好累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篇4:《妈妈睡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2、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的读书兴趣,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内涵。
3、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帮助学生建立感恩之心,懂得知恩图报。
二、说教法:
针对本课抒情性比较强的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手段,音乐、图片在视觉与听觉上给学生双重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文章时,采取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的方法
三:说学法: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感情朗读的方法,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会文章的浓浓深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孩子们跟着音乐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词语的复习,不仅检测了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而且也对本课的词语进行了梳理,便于学生积累。
(二)、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2、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3、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 “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4、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5、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6、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教学中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四、拓展整合
课文快结束时,我采用看插图,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这个问题再次激发孩子的情感,在感受母爱伟大的同时,也表现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对全文的情感进行了升华。
五、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采用了分层作业,而必做作业,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在感受深深母爱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做一个懂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六、板书设计
美丽:眼睛 眉毛 脸
妈妈睡了 温柔:嘴巴 眼角 母子情深
好累:呼吸 头发 额头
篇5:《妈妈睡了》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闭、紧、润、等”6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你能说一说妈妈的样子吗?(2位小朋友)
2、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出示课本插图),他观察了妈妈的什么?学生看图回答问题,揭示课题《妈妈睡了》,齐读课题。
3、教师引导:妈妈睡了,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1)识记生字“哄”:请学生说说“哄”字为什么是口字旁
(2)请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1)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后)
(2)教师引导: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
(3)出示:妈妈太累了,睡着了,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轻一点儿
3、整体感知: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随机板书:美丽、温柔、劳累)
三、细读第二、三段,体会深情
1、感受妈妈的“美丽”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识记生字“闭、紧、润”请学生自主选择识记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识记生字“紧”:说说“紧”的反义词是什么?(松)
识记生字“闭”:出示“闭”字的金文字形。“闭”指两扇大门关起来了,中间的“十”字表示门闩。慢慢演变,变成“才”字。(请同学们将眼睛紧紧闭上,在动作中感受词语的意思)
识记生字“润”,说说为什么“润”字偏旁是三点水,思考偏旁与字义的联系(润:有水分,有光泽,很滋润),找找哪些同学有“红润的脸”,直观理解“红润”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美丽?(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3)学习带“的”字的短语。
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注意把“的”读得轻而短。
出示课后第二题,请学生拓展说话“( )的眼睛”“( )的头发”。
(4)比较句子,感受写法的生动。
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蛋上。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教师引导:你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
教师小结:妈妈睡得香,就连眉毛也安安静静,进入甜甜的梦乡了。
(5)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对妈妈的赞美和爱。
2、感受睡梦中妈妈的温柔。
(1)联系生活,感受“温柔”,请学生说说自己妈妈温柔的事例。
(2)理解妈妈温柔的表现,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把“等”字读好,读好后鼻音
思考交流:读到哪里,你觉得妈妈很温柔?
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看到妈妈微笑着,就会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说明妈妈平时经常给孩子讲故事)
想象说话:妈妈在睡梦中微笑着,她还会想到什么呢?
(3)指导朗读,读出妈妈温柔美好的感觉。
四、练习朗读,同桌互评
1、同桌合作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请同桌每人选一个自然段,自己先读一读,读好后读给同桌听;
2、男女生合作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教师小结: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五、书写生字,评价指导
1出示生字:脸、哄,引导学生观察这2个字,发现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名说笔顺)
2、老师范写,边写边讲解写字要点,学生观察后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评议。
六、板书设计:
妈妈睡了
美丽 温柔 劳累
篇6:《和妈妈在一起》说课稿
《和妈妈在一起》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亲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本学习领域的特点,我们把目标制定为以下三点,主要是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丰富学生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与同学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动物的样子,观察、分析动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动物的`特征,以及如何通过泥塑来表现出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在这节课的教学当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物宝宝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和想象动物宝宝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引导学生分析和 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探究来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粘泥、多媒体课件和一些泥塑工具。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创设情境
师生共同欣赏并哼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悟母子之间亲情。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回忆和妈妈在一起让人感动的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
2.观察欣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并配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了解到动物母子之间也有浓浓的亲情在。
3.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泥塑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4.通过观察书中的泥塑作品“刺猬宝宝和妈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运用泥塑的基本方法做出自己所需要的形状。
5.学生创作
明确本节课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抓住动物的特征、作品要表现出动物母子间的亲情,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突破难点。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介绍
组织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课外拓展
注重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鼓励课外创作。让学生回家以后把课上讲的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篇7:《地球妈妈》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地球妈妈》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地球妈妈》是一片活泼生动、韵律优美的小文。它以儿童的目光去观察,以孩子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发现。通过“半空中、池塘里、地底下和地上的小房子里到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大大的家。让学生们知道由一个个小小的家到所有孩子们共有的大大的家,这一切都因为我们的地球妈妈真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力求把字写漂亮。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和新偏旁“角字头”。
2、正确认读课后的十二个生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小小的家、大大的家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预习生字。制作相关课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是:认识12个要求会认的字,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背诵。
第二课时:掌握四个要求会写的字的音、形、义,正确书写。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启发谈话,情趣引入新课
首先板书:妈妈(齐读)说说:看到这两个字你想了什么?再添加板书“地球”提问:你又想到里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对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及时鼓励、及时肯定。)继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们的问题真不少!想知道答案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地球妈妈家做客,你们可要睁大眼睛寻找答案啊!
第二步:通过课件(文中插图)认识课文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所处的位置,为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做准备。(依次出现图片)
说说他们是谁?住在哪里?
第三步: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所要学的课文及生字进行整体把握。接着在我范读、学生再次读课文,把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之后,让学生自己认读生字,和同桌相互考一考,读对了夸夸她,读错了帮帮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采取自读,指名读,领读来进一步认知生字,并说一说出现在哪句话里,
以更好地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猜字游戏:学生根据字义通过手形、语言来表达字义,让其他同学猜字。
(目的:低年级生字教学是一个重点,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换一种学习氛围,调动他们学字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四步:借助课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化理解熟读成诵。
1、 读课文,理解文中“小小的家、大大的家”指的是什么
首先我让学生小声再读课文,看看地球妈妈是谁的妈妈,小动物的家各在哪里,为什么文章的开头说:“地球妈妈真好,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小小的家”,结尾又说“地球妈妈真好,她让所有的孩子共有一个大大的家”。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明白“小小的家”指什么,“大大的家”又指什么。
(不要求学生说出“标准答案”,要从学生的回答中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引导、点拨。)接下来借助课件如情入境的为学生演示“半空中的树杈上、池塘里的荷叶下面、地底下的泥洞里、地上的小房子里”,引导学生通过图中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指导背诵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使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朗读深化理解和感悟。课文韵律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一边想想画面一边背课文。指导背诵时抓住文中小小的家“半空中的树杈上、池塘里的荷叶下面、地底下的泥洞里、地上的小房子里”四组方位的转换,想象力面分别住着哪些小动物,使学生轻松背过课文。
第五步:想象扩展,深化课文主题。
在学生原有想象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改编或续编课文。
(目的:扩展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第六步:结束(情感教育)
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篇8:妈妈的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妈妈的心》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妈妈的心》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4、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
3、激励创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使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不但牢固的掌握了知识,而且能享受到成功创新的快乐。
三、说学法
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创作歌词、节奏练习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说教学程序
(一)用母子间的情感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情感。
(二)抒发情感使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三)新课讲授:
1、激趣设疑,情感导入
2、根据歌曲创编歌词,通过创编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边拍边读,使他们提前掌握歌曲的歌词和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3、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用“啦”模唱歌曲的旋律。
(3)分段随琴学唱歌曲
(4)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5)听歌曲,边唱边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
(6)小小展示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7)改编歌词唱一唱。
(8)巩固
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形式来演唱使歌曲更加优美动听?
(运用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低视生与全盲生的合作精神。)
五、课堂小结
篇9:妈妈的心说课稿
《妈妈的心》教案
教学内容:《妈妈的心》
教学内容
1、认识四分休止符2、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唱歌曲《妈妈的心》,并能带上感情来演唱歌曲
2、能力培养:在学唱歌曲时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3、情感体验:通过聆听与学唱,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妈妈,感谢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掌握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
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卡片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基础知识
1、认识四分休止符
2、知道四分休止符的停顿时间
1、出示四分休止符“0”的卡片
2、讲解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1、认识四分休止符“0”的形状
2、了解四分休止符的停顿时间为一拍
教学过程:
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刚才小喜鹊它要出远门了也不忘了自己的妈妈,那我们小朋友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应该怎样表现呢?
2、听歌曲《妈妈的心》范唱
提问:这首歌唱到了什么?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学生相互讨论,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3、再次听歌曲录音
提醒学生仔细聆听,跟着录音哼唱
看课本上的歌谱,随着录音轻轻地哼唱
4、复习四分休止符
设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0”的符号,指一指在哪些地方?
仔细观察有几处出现“0”符号
5、讨论环节
提问:这首歌曲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心理状态?
相互讨论,教师协助(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
6、念念歌词
要求:让学生带上自己的感情念歌词(可以不按节奏念)
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7、填唱歌词
教师伴奏,学生唱歌词
跟着钢琴,认真地填唱歌词
结束课业
听音乐出教室
播放音乐,向学生挥手再见
随着音乐律动出教室,向老师说再见
教学反思:
篇10:妈妈的心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跟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五册教材第五课《妈妈的歌》当中的《妈妈的心》一课。下面,我将重点围绕有效聆听、情感渗透在歌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要有自己的理解,切忌抄教参。很惭愧,我就是抄的教参。)
在本单元中,学唱歌曲《妈妈的心》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个乐段在四个乐句中,都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第一乐句到第二乐句的八度跳进,及第四乐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满深情、富有儿童语气的自白,表达了儿女对祖国妈妈发自内心的崇敬情感。第二乐段,用“啦啦啦”衬词和跨小节切分节奏,在旋律上下移三度的模进,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与前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点明了主题,歌声在儿女们对祖国妈妈的祝福中结束――祝灿烂的祖国永远昌盛繁荣。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确立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目标要小,最好能当堂检测。上升到思想高度的目标最好不要出现,太空洞且无法检测。很惭愧,我的教学目标里也出现了!)
1、感受歌曲在音调节奏上的松、紧变化以及歌曲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特点。
2、能够用亲切地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妈妈的心》,并能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和休止符。
3、在感受音乐作品旋律节奏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伴奏、表演等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儿女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二、说教学思路:(思路要清晰,最好有小标题,可一目了然。)
本课总的设计思路是以“妈妈的歌”为主题,通过多遍有目的的有效聆听,感受歌曲的特点;以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方式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变化;以伴奏、表演等多种参与性、创造性艺术展示活动,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与感受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长辈的崇高品格。为此,我预设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听一听――以多遍聆听为手段,通过设计节奏游戏、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特点。
2、唱一唱――采用歌谱接唱、小组动作创编等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妈妈的心》,体验歌曲的情感特点。
3、演一演――以独唱齐唱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小组为单位唱奏演于一体综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创设参与性、创造性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介绍一下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
开课伊始,我将以泰戈尔的诗歌《仿佛》切入本课,以一首深情的表现妈妈的诗歌奠定感情基调导出本课的主题“妈妈的歌”。导入处选择的诗歌不作为学生理解的内容,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饱含的深情即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
像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
凝住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妈妈总是我们内心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妈妈的歌――《妈妈的心》。”
1、听一听――
第一遍聆听,提出设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在歌曲的.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速度等基本音乐要素,以及歌曲表达的内容。第二遍聆听,学生可在心里轻轻跟着范唱哼唱,同时提问“歌曲在节奏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歌曲中的停顿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了解休止符,并作讲解,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拍。第三遍聆听,提问“通过聆听,你感受到歌曲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不同乐段,并感受乐段之间鲜明的情绪变化,点明歌曲的主题。第四遍聆听,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感知休止符。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一,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2、唱一唱――
上一部分的有效聆听,学生对歌曲的曲调旋律也比较熟悉了,唱一唱部分,主要带领学生在唱会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歌曲情感的渲染,引导学生能够有感情地从容自如地演唱歌曲。我把歌曲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
(1)分乐段学唱。第一乐段:采用歌谱接唱的形式,让学生接唱第一乐段中比较容易的后一小节,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同时注意休止符。请老师们配合我一起来试一下吧!然后,分析歌谱中出现了mp做讲解p为弱mp为中弱,也出现很多附点八分音符,演唱时带附点的音符要唱的稍微长一点,后面跟着的小尾巴要唱的短一点。歌谱演唱熟练后,加上歌词演唱,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第二乐段:首先分析第二乐段出现了mf做讲解f为强mf为中强,结尾处出现1、2两个小房间,第一乐段的结尾要唱第1个小房间,第二段的结尾即全曲的结尾要唱第2个小房间,注意全曲的结尾出现了渐强符号,这是全曲的高潮,歌曲的主题在这里深化,演唱时情绪要饱满声音要放开。第二乐段的学习结合旋律线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先演唱曲谱,再演唱歌词。注意乐句的连贯,情绪的宣泄,并再次强调最后一乐句句首休止符的演唱,轻轻握拳唱在心里。
(2)通过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情歌唱。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二,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3、演一演――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独唱、齐唱演唱形式的变化以及唱奏演相结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同时,大胆激发学生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开展综合艺术展示活动。
以上是我对教学设计思路的阐述,依据本课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两个教学关键处:
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节奏。
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
详细介绍一下几个关键处的处理手段:
本课关键处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的节奏。关于休止符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在听一听的最后聆听环节,小组讨论“歌曲中的休止符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达?”“轻轻点头”“轻轻握拳”等,加深学生对休止符的理解,休止符表示停顿,这里的节奏不出声音唱在心里。并请学生思考“休止符为歌曲的情感表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里的停顿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引导学生更细致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出示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以拍手和打舌的方式练习打节奏,进一步感知休止符。
A:X 0 X 0(拍手)
B:0 XX 0 XX(打舌)
在练习打节奏的同时注意强调节奏的强弱变化,拍手的节奏要强一些,打舌的节奏要弱一些。(请老师们互相配合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3、通过打击游戏的进行,进而加入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这里也请几位老师配合我一起来为歌曲伴奏吧!(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配合到这里吧,谢谢各位老师!)
新课标中明确阐述了:3――6年级学生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并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作品的情绪。所以这节课我首先设计了用身体语言表现休止符的方式初步感知,然后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型进一步感知,最后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准确演唱休止符。
设计意图: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听音乐打节奏感知休止符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打击乐器伴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合作的能力。
本课关键处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对此关键处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本课开始的听一听部分,通过感受基本音乐要素、了解休止符、对比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实践感知休止符,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循序渐进地体会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在唱一唱环节,分乐段学唱的过程中,适时提问“通过对不同乐段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每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用怎样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呢?”分小组设计动作表现歌曲,一乐段停顿平缓,表达对妈妈甜蜜的爱心,二乐段连贯激昂,表达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爱。通过讨论、表演,引导学生用真情表现歌曲。巧妙的肢体语言能够使演唱“锦上添花”。以情带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画出美妙的画”来。唱准曲谱后,再演唱歌词,通过演唱验证自己所“画”的作品的美妙,使学生领略用情歌唱的魅力。
3、通过演一演环节中唱奏演三位一体表现歌曲,独唱、齐唱不同演唱形式的转换以及互动评价机制的辅助下,对歌曲的学习成果集中展示,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表演的舞台,学生自主合作,可以将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是3~6年级在演唱方面提出的学段目标。此关键处围绕从歌曲的学习的第一部分聆听开始渗透,直至最后目标的达成,在实践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点设计思路和想法。有效聆听,打开了音乐学习的智慧之门;情感渗透,为美妙的歌声插上翅膀。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收获!
谢谢大家。
总之,一篇好的说课稿,一定要注重课堂的时效性,花样环节不可太多,最主要是其可实现性,实用、有效果最重要,歌唱课就是以唱为主要目的。以此说课稿与大家共同学习!
篇11:《雨中接妈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雨中接妈妈》,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雨中接妈妈》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大班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指南》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雨中的妈妈这首歌曲歌唱的是一个小女孩在雨中接妈妈回家情景。并且,歌曲中饱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通过示范歌曲、学做动作、提问问题、组织游戏等活动来更加形象直观的给幼儿教授歌曲。通过学唱歌曲能够让幼儿很好的感知歌曲的韵律美和歌词的美好意境。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歌词、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演唱歌曲,提高他们的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关心身边的人的快乐。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
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下:
1.活动重点:能够很流利的唱这首歌曲,并且知道歌词的意思。
2.活动难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歌唱能力有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为幼儿创设音乐情境、感知歌曲、学唱歌曲、感知歌词、提出问题、组织游戏来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在活动中,通过在听中学唱,在玩中学唱、在唱中学等来激励幼儿大胆并且富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将采用:示范法引领儿童学唱歌曲、游戏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谈话法引导幼儿积极表达。为幼儿创设轻松活泼的学唱歌曲环境,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学中享受乐趣。
四、说活动准备
基于大班幼儿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特点。本次活动我将准备多媒体歌曲课件,幼儿用书,两把雨伞。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以上对于教材和幼儿的分析都是为我活动过程的设计做铺垫的,因此接下来我将说说我的活动过程。
五、说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环节我将给幼儿讲一个小女孩为妈妈送雨伞,雨中接妈妈的故事,导入活动的主题。
2.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为幼儿第一次播放歌曲,初次感知歌曲的优美旋律。接着将歌曲的内容读给幼儿,并且讲解歌词。并且向幼儿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小女孩知道妈妈没有带伞怎么做的呢?雨滴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小女孩拿了几把伞啊?等来让幼儿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3.学唱歌曲,学跳舞蹈
第一次,教师首先做示范,将歌曲教唱给幼儿。第二次,教师带领幼儿配合动作再次学唱歌曲。第三次,让幼儿一起跟着动画视频学唱歌曲。在学唱歌曲三次以后,幼儿已经能够很好的唱会这首歌曲。老师邀请一位幼儿来上台表扬,唱给全体幼儿来听。并且给予积极的评价。
4.组织游戏,体会活动
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一个“雨中接妈妈”的游戏,让幼儿找到自己的伙伴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妈妈,让他们在表演中深刻的体会关心和帮助他人所带来的乐趣。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能力、习惯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或缺。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我将给幼儿安排一个有趣的任务,让他们把今天学唱的歌曲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12:《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分页标题#e#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四、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1)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五、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1)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2)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分页标题#e#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六、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数量样子干什么
(1)()有(),大象()()
(2)()()()()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篇13:《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有关《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三、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其次说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同一主题的课文,对于亲情有了一定的体会。但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父母亲的回报,再加上本篇课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在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引导。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力求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达到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情感体会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思想共鸣。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中,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本课的教学程序
我的课堂结构是:激趣导入——质疑定标——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一、激趣导入
在新课开始,我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账单,告诉学生账单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后问,你收到过妈妈写给你的账单吗?德国一个叫彼得的孩子就收到了这样的一份账单,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妈妈的账单》 。
这样,通过问题激趣,造成学生头脑中的强烈悬念,激起他们急切的求知欲望,迅速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二、质疑定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新课程标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板书课题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妈妈为什么要写账单?妈妈的账单上都写了哪些内容?妈妈的账单起了什么作用……
然而,仅仅让孩子们提问,没有归纳是不行的。因为孩子们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归纳、提炼出来,动态地生成新的教学问题,把教学目标转化为了孩子们的内在需要。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又保证了课题高效、有序的进行。
三、品读课文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而这种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必须通过学生充分地读,才能有所感悟,受到熏陶。因此,对于课文的品析,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范读、齐读等,抓住重点语句来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我先安排了一个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有个清楚的认识。
(二)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习共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研究彼得的帐单,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彼得的为人,使学生明白彼得是个听话懂事能干的孩子,只是在给妈妈干活要报酬的这件事上表现得不够懂事;二是研究妈妈的账单,体会妈妈对彼得的爱。
篇14:《树叶妈妈和孩子》说课稿
《树叶妈妈和孩子》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幼儿园小班综合游戏活动《树叶妈妈和孩子》。
一、说教材。
(一)“秋天”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理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出发,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秋天”是为幼儿这一学习主体服务的客体资源,树叶飘飘落落的`动感又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建构式课程《树叶妈妈和孩子》就是选取了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来作为学习对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区别绿色、黄色,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验与教师、同伴游戏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一次综合游戏活动,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学常识教育,但教学仍以游戏教育为主。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
幼儿认识和区分颜色这一环节上。
二、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游戏法,启发联想法、音乐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前要求准备了一筐树叶,有绿、黄两种颜色,以增强幼儿对树叶的了解。活动中还应用了不同的胸饰一份,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绿色、黄色。并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找到自己的树叶妈妈。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进入情景,提问树叶宝宝是怎么掉下来的。
2、树叶宝宝找朋友,请相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坐在一起。
3、树叶妈妈找孩子,教师扮演大树,引发幼儿讨论:怎样帮助树叶妈妈找回孩子。
4、游戏:大风来了。
5、总结性小结。
五、延伸活动。
课后组织幼儿一起收藏树叶,并把收藏树叶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观察发现树叶的变化,分享发现和收藏的乐趣,对于不知名的树叶,鼓励幼儿大胆请教他人。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而教师不再是教练式的指挥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儿的玩伴,而是引领舞伴,并与幼儿协调着,合作着,整个活动在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中进行,又适合个性发展,而不是随意,无序的行动,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师幼交融互动,幼儿成为独立自主的建设者和成功者。
篇15:《燕子妈妈笑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以认真为主题,编选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意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燕子妈妈笑了》是其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个童话小故事,讲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三次,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小燕子妈妈很高兴。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还应该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真”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体验中自已去获取,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中提升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虽然只是一年级,但是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就呈现出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个性体验丰富等特点,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这节课中,我既给学生创造单独读书、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实施一定方式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此外,根据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表演的特点,我决定在学习结束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依据自己的个性体悟,自由发挥进行表演。
三、教学目标的阐述、研究的依据与落实目标的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因此,依据课标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良好习惯。
根据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因此我设计了,在观察中了解冬瓜、茄子的外形特征,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一种事物;在阅读中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随文认识识字条中的14个字,并练习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也正处于培养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我确立的教学难点是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四、教材,学法评价手段确定的依据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游戏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且运用观察、表演等多种形式,选择了以全体学生参与,教师适当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观察后读,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预案: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㈠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充分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方式、情感表现特点等)在教学伊始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利用实物,创设了形象、生动、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想学、要学、乐学的动机。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蔬菜,你们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呢?”这时,我拿出了冬瓜和茄子,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适时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从而引出单元主题――认真。单元主题引出后,我这样问:同学们观察的这么仔细,那小燕子是怎么观察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燕子妈妈笑了》。(板书课题)这样充分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内容中来。
㈡阅读课文,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创设识字学习的情境,直观、形象的图片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起其参与意识,游戏和竞争的学习方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运用多种游戏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我设计的游戏有:请学生当小老师组词读,开火车读,做猜字游戏,开展小竞赛:比一比谁的记字方法最好,(把自己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接着我又设计了收获游戏,把所有的背面带有生字的“冬瓜”、“茄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菜园”里。这时我说了句,“请我们班的‘小燕子们到‘菜园里采摘吧!要求读出后面的字或词(如果是字用这个字组个词,再说一句话。如果是词用这个词说句话)字、词有:大小躺挂细毛小刺青紫,并让学生把这些字、词分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为了理解“躺”和“挂”,使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前面来摆一摆,这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收获游戏”的环节,我通过创设“丰收的菜园”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融入也巩固练习,学生的学习成了一种享受,这是本课教学中生生互动的一个兴奋点。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过关,如果全认会了请
用你们喜欢的方法互相奖励。这样通过生与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习在交流中达到了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
㈢深入读书,深化明理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要以读书为主,以读代讲。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
读书兴趣,以提高读书的效果。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分角色读。教学中我还进行句式训练(引导学生用:小燕子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这时我要求学生大胆说,我指导学生说完整、通顺的句子。)句式训练的内容,打通了课内和课外的联系,使文本和学生的经验沟通,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㈣表演想象,学以致用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能使学生创造性地组织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同学生一起表演,师生互动,体现了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在班组中汇报表演,表演时我接受了学生的邀请,扮演了燕子妈妈。这样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十分兴奋,这时我抓住时机,问“小燕子三次到菜园观察冬瓜和茄子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这样就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为了让学生发散思维,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燕子妈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还有哪些?学生说得非常好,有的说:“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手摸。”、“可以用耳朵听。”“可以用鼻子闻。”还有的说:“可以用嘴尝。”等等。这时我总结,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观察事物都要认真、有耐心。
㈤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的大小、颜色和形状,注意要认真,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课堂中学生学得主动、快乐,课堂中的许多游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比较满意:
1.随文识字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设计了当小老师、猜字游戏、收获园等识字游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达到了学习的最佳境界。
2.阅读教学时,我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和积累。
3.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和表演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虽然上的较成功,但不足之处不容忽视,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做“收获游戏”时,对词语的分类这一部分掌握的不好,他们只能分类,但说不出这样分的理由。我就应及时引导,结合儿童的语言,用具体实例进行阐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应辩能力。
★ 说课稿课件
★ 课件比赛说课稿
★ 《金色花》说课稿
★ 小兔乖乖的说课稿
【妈妈说课稿(共15篇)】相关文章:
玩具找家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2022-10-05
小班语言说课稿2022-08-02
大班语言《我很能干》说课稿2022-07-10
大班科学领域的说课稿2023-12-26
大班语言综合活动《顽皮的小雨滴》说课稿2022-07-26
我的小饼干的小班实物说课稿2022-07-19
大班语言下雨了说课稿2022-10-30
猜猜我有多爱你说课稿2022-07-29
小班语言游戏说课稿2023-01-15
初中语文《提醒幸福》说课稿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