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学反思(整理14篇)由网友“庚崽的马甲”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说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说课教学反思
说课教学反思
篇一:说课教学反思任教小学英语以来,课余我们都在反思,小学英语应该怎么教?到底存在哪些弊病呢?
本节课执教的是Unit2MyDaysoftheWeek中的第二课时,教授重点是Let’stalk,是一节对话操练课。本来是想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英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我经常是让学生自由结对上台展示自己的英语风采。往往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人人点到,有些学生也常是多次举手想展示自己,我也是要求个别的优等生把机会让给那些中下游的学生。
同伴互助是英语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课堂,课上有很多的有趣的同伴互助。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你争我抢,惟恐落后。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多样,十分热闹。而课下,问学生“学了什么”“会了多少”,学生很茫然,留在记忆中的只是英语课中的热闹。
首先,我们要明确:同伴互助是为教学服务的。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学会在合适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有趣的活动的表面形式所吸引,在嘻嬉笑笑中度过宝贵的时间而无所得。
其次,我们在设计活动是应围绕多方面展开。有些课堂,学生还没有明白单词的意思,看清单词的拼写,教师就一味的“readafterme”,要求学生盲目的模仿单词的读音,试问:学生再次看到单词时不认识,不知道意思,不会用,会说又有什么用呢?应尽量减少盲目的模仿。
再次,组织时应适当的调度,应使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及时回归到知识上,使“知识在活动中,活动具有知识性”。
最后,课结束后要常问:问一问自己,你在成功中失去了什么?问一问学生,你在愉悦中收获了什么?
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能停留在活动的“活”“乐”“玩”上,我们应注重学科知识本身的魅力。
回忆课堂,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这节课的失败。
第一,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好好的专研教材。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课堂所学内容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练习。
第二,没有能够很好的充分利用想象力创设情境,使学生不能大量的运用英语。
第三,在课堂设计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没有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能够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练,课堂效果会好一些。
篇二:说课教学反思
美国着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有反思,失败才能够是成功的基石。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以下是我的历次微格课堂的教学反思。
一、说课
想要好好的反思自己的说课,就必须明白什么是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这学期,总共进行了两次的说课。两次说课下来,我针对自己的表现做了如下的总结:
1、对说课时间的把握准确,但是对内容的时间分配却不恰当。一般正常的说课时间规定在8到12分钟之内,10分钟左右为最佳。这样既能清楚的把自己想要讲的内容讲清楚,又不会使听课的人感到疲惫。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可以比较准时的结束自己的说课。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在每次说课之前,我会自己给自己计时,一旦发现自己有可能超时,我会对自己的说课内容进行改进,尽量保证自己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虽然我没超时,但对说课内容时间的分配还有待改进。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在前面的学情教材分析等内容,对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忽略。每次都是要到说课的6、7分钟的时候才能讲到教学过程,这样的说课不怎么保险。老师说过,说课的前几部分最好在4分钟之内讲完,给教学过程留足充足的空间。教学过程应该是整个说课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如何讲课的理念部分,能否抓住听课者的兴趣,就看教学过程这部分了,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在以后的说课当中,为了完善我的说课,我决定多多花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讲解当中。
2、能完整地说完课,但是稍显紧张,而且不能脱稿。能完整地说完课完全是因为借助PPT的帮忙。很不好意思的说,如果没有PPT,我相信可能我还是不能流畅的说完课。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内容不熟悉。虽然以前会进行排练,但是在排练的过程中,还是会不停的看稿,我知道这是在说课过程中比较大的不足,很可能影响听课者的主观印象。在之前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说课的二等奖视频。在视频当中,比赛选手说课时姿态落落大方,显得很有自信,一开始给人感觉就很好。就应该是我以后追求的目标。在她说课的过程中,全程都是脱稿,也没有借助PPT,显然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相当的熟练。听老师说,这次比赛就给参赛选手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相当考验人,听完老师的简介,我相当的佩服这个女生,要经过多少的历练,多少的培训,多少的批评与改进。但是反观我自己,在说课的过程中疙疙瘩瘩,流畅度不够。在微格当中面对的人已经够少,而且都是自己的同学,比较熟悉,还是有些紧张。紧张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心态,也因为自己的不熟练。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要缓和自己的心态,适当的放松,在说课前要进行练习,尽量做到脱稿。
3、教学设计当中缺少新意。前面已经讲到,教学流程是说课当中最重要的。能抓住人的部分也就这个。前面的内容基本不会相差太多,毕竟内容在那。区分好的说课还是一般的说课就看教学流程当中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是否能抓住听课人的耳朵。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我准备说课的时候,基本上我就是浏览网上的资源,进行综合整理,没有投入自己的想法。说课是在讲课之前的环节,说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分析学生的情况,针对学情制定讲课的环节,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之前参加学校基本功大赛中,我也进行了说课的比赛。各位老师对我们做了准确的点评。其中提到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有系列的提高问题,提起听课者的兴趣。在以后的说课中,()面对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对专业知识相当了解的一些资深教师,想要抓住他们的目光比抓住学生的目光更不容易,所以必须要有创意,还要有层次。在我以后的学习中,要着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多看看中学历史教学方面的书,吸收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讲课
1、讲授的知识准确,但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做得核心工作便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保证所讲内容的准确性,面对自己不确定的知识点,必须要查阅书籍,确保无误才可以讲给学生听。对于有模棱两可的答案、观点的问题,必须要向学生说明,使学生明白问题的可探究性。如果有天在讲课的时候被学生拆穿了错误,相当的有失师尊。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必须起到示范作用。历史课堂需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的讲课中的硬伤,就是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这就要求我扩大我的阅读量,开阔我的视野。
2、讲课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讲课的受众是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激情的讲课更能集中学生的精神,假如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一直很平淡,学生的兴趣也就平平。每一节课都需要一个高潮或几个记忆点,才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我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有些单调,而且语言组织不流畅,无法抓住学生的目光,相信每个老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上自己的学生昏昏欲睡。况且历史本身就是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在语言的设计上。
3、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活动的设计有些过于简单,有些则过于难,没有深入考虑学生的情况。问题设计简单了,学生很容易就找出答案,容易产生自满的心理,会对以后参加活动失去耐心,不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但是过于难得话,也不容易教师开展教学。对于过多的难题,学生会失去信心,心里上会受到挫折,严重还会产生障碍。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的课堂活动,会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拘泥住,无法使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需要设置合适的探究活动,问题等来开展教学。在我的讲课中,就缺失这部分的思考。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几次的微格课堂中总结出的不足与需改进之处。当然我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对自己适当的肯定也可激励自己。在我以后的学习之中,要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
篇2:说课教学反思
一、说活动内容:大班数学活动:《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二、说教材: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区分10以内数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单、双数的问题。如排对单队走或双队走;一双鞋;点名双数的小朋友做什么动作表示,单数的小朋友做什么等。而他们对单、双数的实践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幼儿能真正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景,1~10操作代用券两个两个圈→购物游戏→交流与比较→操作记录等活动,力图使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10以内的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同时,通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生发对数学的兴起,并希望通过类似的训练和积累,使幼儿的思维方式顺利地从直接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并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三、说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
2、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发现身边的单双数现象,产生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
重难点:通过操作区分10以内单双数的理解能力。
说活动准备:“2元超市”场景,1~10元面额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分组操作材料若干。
四、说教学方法:
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纸片上画了苹果让幼儿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圆形硬板纸1~10点子,中间可以转动的针,转一转:记录转盘停下时指针所指的数,并分辨是单数还是双数,用橡皮做的股子,扔一扔:记录扔骰子得到的数区分出单双数并。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圈一圈、转一转、扔一扔后,尝试记录数字是几,并进行经验区分单双数的方法。
语言交流讨论:在数学教育中,交流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交流的时机选择在操作后的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开始了,我就引导幼儿先尝试操作,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还剩下钱吗?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完整。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分清单双数,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单双数的概念。
五、说教学过程:
1、运用情景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利用孩子在购物中的体验、感知单双数,看看、圈圈、买买,让孩子深入其中,带孩子来到一个游戏的园地,分别知道两个两个圈还剩下一个的是单数,没有剩下的是双数,我特别1的关注。解决问题,并积极探索,学会两个1可以和同伴合作买东西。
3、交流与比较,讨论你有几元,买了几样?有没有钱剩下?在数学中学习语言的完整句子。回收代用券,把两元两元用完的放在红房子,还剩下一元放在蓝房子里,再次分单双数。
4、游戏操作,寻找身边的单双数,如说出一只手,是单数。一双手是双数。分组操作不同的材料,同样区分单双数。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转一转:记录转盘停下时指针所指的数,并分辨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记录扔骰子得到的数区分出单双数。
六、说教学反思:本堂课中运用了1~10操作代用券两个两个圈→购物游戏→交流与比较→操作记录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完成各种任务的数字单双数中去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单双数理解能力。如在记录数字中区分单双数时,第一次记录错了,孩子发现了,问我怎么办?应把错的打×,选择对的打√,给孩子重新探索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去获取经验,孩子的参与性很强,多数孩子能自主的完成作业。但由于部分孩子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差,逻辑能力有限,操作能力也有限,显得较吃力,对这部分孩子的操作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有就是我讲解代用券两个两个一圈,第一步,应速度再放慢一点,这第一步很重要,应我在检验代用券两个两个圈起来是单、双数时,发现班上有个也比较能干的孩子,用三个三个一圈,这第一步没有渗透理解,导致后面的环节错的比较多。比较庆幸是,课后我们又再区域活动中开展了,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机会,更多的孩子能区别单双数理解能力。
篇3:说课教学反思
3月18日,我与白庙河镇小学英语教师王彩云、严迪桓、胡斌、陈阵、喻慧等六人参加白庙河中心校组织的首届小学英语教师立体说课技能大赛。要求选手现场抽签确定比赛顺序,要求每人说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评委由中心校领导和抽调的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组成。首先出场的来自东安河小学的青年男教师陈阵,我是最后一个上场的男性老年教师。三男三女各占江山半壁。
按照常规,本次参赛我们单位本也轮不到我的。因为我毕竟不再年轻,早已年过五旬,步入了老年教师行列,加之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土八路”,对于英语很不专业,加之接到竞赛通知时间仓促,但是我校刚刚走上讲台的几位英语教师觉得立体式说课极为陌生。不想在大家面前“献丑”。怎么办?毕竟一个单位是不能弃权的。于是校长就要求我做准备。恭敬不如从命,无奈之下不得不答应。在两天时间里,我本着要想说好课,必须有备好课的准备,在课上下足功夫,精心打磨,向网络听课学习,接受英语同行的评课指导,虚心请教,虚心接受,不懂就问,不断改进。说课,从每一个动作到每一句话,有的现场示范,有的要做好详尽的解说.....我知道,比赛既要沉着冷静,思路清晰,表演大方。又要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说课力求抑扬顿挫,精彩飞扬,尤其是教材处理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教师在“说课”时应当有明确的“角色”转换:有时,你是讲解者;有时,你必须是呈现者;有时,你还是表演者;有时,你可能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反思者。作为讲解者,你应该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重点,让大家明白这节课的主题、目标、内容和步骤。作为呈现者,你得站出来向听众展示自己的PPT、图画、图片、评价工具和其它形式的教学资源。作为表演者,你可能还会离开自己的讲述位置,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向听众演示自己和学生是如何实施某一具体活动的。作为反思者,你则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简短的评价(不一定是在“说课”的结尾处)。只有这样充当多种不同的角色,别具一格地从不会到会……大家才能根据你的“说课”内容展开讨论。所以说,时下的立体式说课比以前的那种校本研讨式教师说课更为生动、更为直观,更能展示自己的设计。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们可以根据这种“立体说课”展现现场的热烈讨论,效果明显比一般的说课要好。
在“立体说课”中,教师要达成六大目标,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真正做到这六点,你的说课便会真正活起来了,听众会有“过电影”的感觉,听众会接受一个完整的教学故事,听众会根据你所叙述的故事,赏析之,品鉴之,质询之,评议之,争辩之。你的说课,可能是一场触景生情、体察入微、热烈而自然的美味佳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次举行的小学英语立体式说课,我有幸获得了“二等奖”。学知不足教知困。教学之余,我深深感到:我本次说课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但在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不够,教师侃侃而谈并不是好课,要让学生能动耳、动嘴、动手才是好课;一位好教师应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吃苦耐劳的精神背后必有一个给力的团队,这样的条件具备了,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说实话,当学校推荐我去参赛时,我的心里是非常忐忑的。生怕辱没了学校的威名。立体式说课是需要配合课件的,我只好自己动手做课件。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快到参赛日子了。我把做好的课件拿来请学校老师指导。比赛场上很多评委老师向我投来加油的眼光,这时,我感觉到了团结的力量。我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参赛。我不是一个人在台上孤军奋战。大家都在为我呐喊助威。
总之,社会发展对小学英语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推动着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那么,小学英语立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出一种适合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未来生存和发展要求的创新教育模式,同时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英语教师的技能素养。。
篇4:说课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有反思,失败才能够是成功的基石。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以下是我的历次微格课堂的教学反思。
一、说课
想要好好的反思自己的说课,就必须明白什么是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这学期,总共进行了两次的说课。两次说课下来,我针对自己的表现做了如下的总结:
1、对说课时间的把握准确,但是对内容的时间分配却不恰当。一般正常的说课时间规定在8到12分钟之内,10分钟左右为最佳。这样既能清楚的把自己想要讲的内容讲清楚,又不会使听课的人感到疲惫。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可以比较准时的结束自己的说课。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在每次说课之前,我会自己给自己计时,一旦发现自己有可能超时,我会对自己的说课内容进行改进,尽量保证自己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虽然我没超时,但对说课内容时间的分配还有待改进。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在前面的学情教材分析等内容,对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忽略。每次都是要到说课的6、7分钟的时候才能讲到教学过程,这样的说课不怎么保险。老师说过,说课的前几部分最好在4分钟之内讲完,给教学过程留足充足的空间。教学过程应该是整个说课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如何讲课的理念部分,能否抓住听课者的兴趣,就看教学过程这部分了,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在以后的说课当中,为了完善我的说课,我决定多多花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讲解当中。
2、能完整地说完课,但是稍显紧张,而且不能脱稿。能完整地说完课完全是因为借助PPT的帮忙。很不好意思的说,如果没有PPT,我相信可能我还是不能流畅的说完课。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内容不熟悉。虽然以前会进行排练,但是在排练的过程中,还是会不停的看稿,我知道这是在说课过程中比较大的不足,很可能影响听课者的主观印象。在之前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说课的二等奖视频。在视频当中,比赛选手说课时姿态落落大方,显得很有自信,一开始给人感觉就很好。就应该是我以后追求的目标。在她说课的过程中,全程都是脱稿,也没有借助PPT,显然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相当的熟练。听老师说,这次比赛就给参赛选手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相当考验人,听完老师的简介,我相当的佩服这个女生,要经过多少的历练,多少的培训,多少的批评与改进。但是反观我自己,在说课的过程中疙疙瘩瘩,流畅度不够。在微格当中面对的人已经够少,而且都是自己的同学,比较熟悉,还是有些紧张。紧张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心态,也因为自己的不熟练。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要缓和自己的心态,适当的放松,在说课前要进行练习,尽量做到脱稿。
3、教学设计当中缺少新意。前面已经讲到,教学流程是说课当中最重要的。能抓住人的部分也就这个。前面的内容基本不会相差太多,毕竟内容在那。区分好的说课还是一般的说课就看教学流程当中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是否能抓住听课人的耳朵。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我准备说课的时候,基本上我就是浏览网上的资源,进行综合整理,没有投入自己的想法。说课是在讲课之前的环节,说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分析学生的情况,针对学情制定讲课的环节,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之前参加学校基本功大赛中,我也进行了说课的比赛。各位老师对我们做了准确的点评。其中提到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有系列的提高问题,提起听课者的兴趣。在以后的说课中,面对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对专业知识相当了解的一些资深教师,想要抓住他们的目光比抓住学生的目光更不容易,所以必须要有创意,还要有层次。在我以后的学习中,要着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多看看中学历史教学方面的书,吸收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讲课
1、讲授的知识准确,但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做得核心工作便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保证所讲内容的准确性,面对自己不确定的知识点,必须要查阅书籍,确保无误才可以讲给学生听。对于有模棱两可的答案、观点的问题,必须要向学生说明,使学生明白问题的可探究性。如果有天在讲课的时候被学生拆穿了错误,相当的有失师尊。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必须起到示范作用。历史课堂需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的讲课中的硬伤,就是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这就要求我扩大我的阅读量,开阔我的视野。
2、讲课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讲课的受众是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激情的讲课更能集中学生的精神,假如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一直很平淡,学生的兴趣也就平平。每一节课都需要一个高潮或几个记忆点,才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我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有些单调,而且语言组织不流畅,无法抓住学生的目光,相信每个老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上自己的学生昏昏欲睡。况且历史本身就是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在语言的设计上。
3、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活动的设计有些过于简单,有些则过于难,没有深入考虑学生的情况。问题设计简单了,学生很容易就找出答案,容易产生自满的心理,会对以后参加活动失去耐心,不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但是过于难得话,也不容易教师开展教学。对于过多的难题,学生会失去信心,心里上会受到挫折,严重还会产生障碍。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的课堂活动,会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拘泥住,无法使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需要设置合适的探究活动,问题等来开展教学。在我的讲课中,就缺失这部分的思考。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几次的微格课堂中总结出的不足与需改进之处。当然我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对自己适当的肯定也可激励自己。在我以后的学习之中,要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英语作文课教学反思复习课教学反思初中英语课教学反思
篇5:说课教学反思
今年我们二中的高考语文成绩不俗,总结高三一年来语文组的教学复习工作,我们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高三语文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在高三这一年中,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高考实际,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使高三语文的学习、复习能够紧跟最新形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在高考备考中,备课组老师们首先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了解、分析了高考信息,认真研究了题型,从而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仅教师要关注、领会、理解,我们还要求学生也了解、明确,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学生一上高三,感觉到学习的程序、学习内容与高一、高二有很大的不同,面对诸多科目、大量的习题训练,对如何安排语文的备考复习感到茫然而又着急。针对学生的情况,结合高考情况的变化及相关备考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认识把握《考纲》要点,了解考点,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将考纲说明作为一种备考资料印发给学生,也还专门用了一定的堂上时间给学生作一定的解读,使学生也能明确备考内容和方向。
2、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按排,共同研讨制定了这一学年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把一年的时间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从而在计划指导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保证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复习,防止盲目低效。备课组把语文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轮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基础,适度向高考考点迁移。第二轮专题复习,全面扫描知识点。第三轮则以试卷保温为主,将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联成网络,同时查漏补缺,准备最后的冲刺。我们还把高三语文课的课型分成知识传授课、专题练习课、作文指导和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验收标准。我们每进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个考点的复习,都首先经过全组人员的共同研讨,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处理都取得一致,然后才走进课堂。
20xx届高三语文备课组组建伊始,我们全体人员就达成共识,尽自己每个人最大的努力,形成集体的合力,齐心协力,使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陈跃年、熊群杰、胡玉兰等老师充分运用自己多年高三把关所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为集体出谋划策,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为青年教师率先垂范;梁梁、邵晓岚两位新上高三的年轻老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有闯劲,有韧劲,深入到学生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备考工作进行中,我们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根据学生的具体复习状况,突出要点,抓住重点,有计划的实施复习突破。例如我们发现作文方面成了学生的弱点,影响了成绩的提高。我们把作文训练单划出来,细分成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行文构思、强化文体、发展等级等几个板块,每两周写一次作文,每次都有侧重点。我们又找高考范文、学生的范文、范例。各角度、各方面的都找。印出来让学生学,落实到位。把作文训练贯穿到整个高三备考中,不断强化、细化,常抓不懈。针对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例证精彩、而整文结构能力较弱、立意浅显的情况,我们又有的放矢的开展深化立意训练和结构形式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我们按学校的要求强化了集体备课制度。除特殊情况外,每周大家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做到“七个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测练题统一,作业统一,讲评统一。强调“一人为主,多人着手,共同参与”的办法。事先按照教学计划确立好论题,备课时一人主讲,大家讨论、补充。这样,大家经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备课时畅所欲言,形成教学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有了集体的智慧,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施行教学。
另外,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向学生倾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认为,不能单纯地陷入到题山题海中去,而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例如在专题复习阶段,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复习透,把复习课规划为自主习题课、展示反馈课、总结巩固课三种课型。通过这样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自我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1、我们把整个备考复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夯实基础阶段。以《名师导学》为纲,完成必修一至必修五的梳理复习,包括知识的梳理、归纳、应用,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复习,注重课内与课外、专题与综合相结合的复习训练。本阶段重点目标是夯实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基础,进一步为提高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铺垫。
第二个阶段:专题复习阶段。以《名师导学》为本,系统梳理高中阶段的知识,建立考点体系,明确复习重点,关注备考盲点,突破训练难点。本阶段的重点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并逐步巩固比较完整、全面的备考复习框架;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形成。
目标要求:巩固识记能力考点的复习效果;进一步加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加强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梳理“表达技巧”知识;结合文本理解文句意蕴;分析把握层次结构等。
第三个阶段:综合强化阶段。最后的综合模拟阶段,进行大量的综合模拟的训练,提升综合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强化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2、精选习题,“勤”“巧”结合,高效优质地进行训练。
重视真题的选择性训练。往年的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与试题拟制者对话。搞清楚了这些题目,揣摩了拟题基本思路,临考时对试卷就不会有太多的陌生感,能够触类旁通。所以,我们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经典的高考试题,做高考经典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哪些是常考点,哪些是必考点,丰富习题印象,积累做题感觉。我们选择备考资料的基本原则:1.体例分明,简洁明确;2.例题典型,答案翔实;3.适度拓展,利于发散。“有效训练”体现以下几点:1.针对性强,注重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2.由点及面,构成系列,逐步推进;3.引导思考,点拨规律,总结方法;4.基本训练与强化训练结合;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
3、强调规范,“简”“明”为体,提高得分技巧。
备考中,我们反复强调学生重视作答的规范,强化得分意识。“规范”包括:1.答题思路的规范。准确把握题意,明晰答题要点;2.答题表述的规范。说得出来,讲得准确;3.答题格式的规范。书写工整,有条理,无错字语病。
4、培优扶中辅差,分层落实,整体提升。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以下专题的处理上,教师确立分工,做到分层落实,整体推进与个别辅导相结合:(1)古诗文阅读(翻译、读透、虚词);(2)现代文阅读(结构 篇章、手法归纳、要点表达);(3)作文(立意、语言、个性化)。
通过网络及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关注备考形势的推进变化,吸收各方的信息,并做好我们的备考计划的适时调整。
1、积极参加省、市教研活动,从备考的上层动向了解相关的备考动向,吸收外校同行的备考经验。
2、积极参加市统考,十二校、六校联考及评卷工作,有利于我们作更具体客观的分析比较,对他人有所了解,看得清楚,更能看清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3、科学分析每一次检测结果,注意从相关数据的统计中既分析学生作答的得失情况,也了解相关题目设置的情况。
4、注重与外校的互动交流。尤其关注长沙四大名校五、六月份的月考试题,摸准今年改变的题型中的不确定因素。例如,今年的作文题型变化,我们最终摸准为材料作文,并提前为学生作了大量的准备和指导。
1、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2、高三语文复习应该是在高中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第一,落实学案的自主探究学习,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要很好地到位。与此同时,强调并教授一些答题技巧。尽量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第二,加强对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的强化,巩固。第三,更有效地利用早自习时间。早读任务要更加精心安排,重要的是督促、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并提升效率,做好早读检查工作,利用早自习时间指导、督促学生扎实掌握重点、常用词语、古诗文语句的默背。第四,加强辅导,注重自主学习。
3、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科的成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学习“虚词、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词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
(二)学习“字形的识记、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专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
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可以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应该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
4、注重基础。高考考查的大都是基础知识,考生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温故而知新”。
5、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积累素材。
6、教师要重视学生练习时的以下几项内容:书写的规范性;审题的准确性;答题的程序性;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7、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应尽量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适当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篇6: 说课的教学反思
很荣幸能够参与这次教师风采大赛,虽然,教学的最后成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对于我个人的成长道路来说,它是一个锻炼,一个鞭策,更是一个提高。通过参与这次活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读书易、真做难、唯心诚、方可进这句话的真谛。下面我就向大家说说教学之后的几点想法。
想法一、全面真实了解学生,是达到教学预设的关键。这一课的教学,从准备、试讲到讲完,整个过程有很多值得反思之处,特别是准备阶段,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课的准备过程特别值得我深深思考:
想法二、情景创设紧扣内容,是教学效果生成的关键。
想法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是优化课堂质量的关键。
想法四、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比赛只是个过程,真正促进成长进步才是目的。虽然这次比赛的成绩不理想,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我很满意,因为我的心里素质得到了锻炼,课堂经验得到了进步,教学经验得了提高,这些收获将会成为我课堂教学中的财富,使我尽快的在教学道路上成长起来。
篇7:盘古开天地教案 说课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教案 说课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2、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围绕一句话来写,谁还记得这句话是什么?
课件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中心句
二、研读课文,学习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盘古是怎么用他的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请同学们按照自读提示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一)盘古在这黑暗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二)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理解“抡”的意思。(指名做做这个动作)
师:谁抡起大斧头?
师:盘古抡起什么?
师:齐读这句话。
(2)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3)谁来做“猛劈”的动作?
(4)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让人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比。
(5)盘古拼劲全力,抡起大斧头,把天地劈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
过渡:就这一猛劈,混沌一片的东西分开了。请看……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师:这个句子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天――地
(2)朗读指导:
引读: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
男女生读
过渡:天地就这样分开了,接下来呢?盘古有做了一件让人肃然起敬的事。
指名读句子,“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实践体会人物;想不想当一回了不起的盘古?一起来试试。站起来,怎么顶?师读句子,师生一起做动作,师注意观察用力同学的表现。
相机问特别用力的同学,“盘古”为什么腿蹬得这么直?脖子怎么伸得这么长?眼睛为何瞪这么大?你们都和盘古一样,用尽力气顶住天,蹬住地。坚持住,“一、二、三、四、五、停”,有什么感觉?
引导猜想:只是十几秒啊!盘古呢?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猜想多少年?
师引读:
十年过去了,生:盘古怕….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怕…… 你体会到什么?伟大献身精神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十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过渡:直到天地逐渐形成,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此时你想对倒下的盘古说些什么?
过渡:是啊,他太累了,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一直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将顶天立地四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盘古身边。
(板书顶天立地)
(三)、身化万物
过渡:英雄盘古倒下去了,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请认认真真读第四段,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生自由读。
2、再读读老师的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3、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很重要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4、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6、师生合作读
7、展开想象
过渡:同学们,神话是神奇的,人的想象力更是神奇的,请你大胆地想象一下,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可能变成什么?模仿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他的( ),变成了( )的( )。
每人想一句,一会儿挨着说。预设:头发---树林;牙齿---宝藏;鼻孔---山洞;手指---五峰山…
四、总结
是啊!盘古的一切都化成了万物,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顶天立地的盘古,你想对这位英雄说什么?
是啊!盘古确实很伟大,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美丽的宇宙,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仰吧……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五、作业
回家之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的神话故事读一读。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创造
化作万物
《盘古开天地》说课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课文线索非常清晰,就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到顶天立地再到生化万物。在这个可是的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解决“盘古是怎样创造天地。”来张开教学,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重点抓朗读和积累。
一、注重朗读训练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就要求学生要读好。在朗读“抡斧猛劈、顶天蹬地”等词句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在读第四自然段时,通过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师生配合读,齐读等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二、注重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在第四段的教学时,我有一个对比的设计,把文中的偏正短语去掉,让学生自己发现,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通过朗读和说话等训练形式,丰富语言、积累语言,使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地学习、了解,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
教学反思
1、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感觉整节课老师预设太多,学生生成太少。都是教师在领着走,缺少学生自己的发现。
2、在教学第三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出示盘古顶天立地的画面是让学生先看图理解“顶”“蹬”再找出相应文字。然后反复引读,但引读比较失败,尽管我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三年级的小学生只当作看戏,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
3、漏了一个环节:第四自然段有一个学习伙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直接就让学生想象盘古身体其他部位的变化。
4、最后如果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整个故事或许整节课就更完整。
我想:教材是固定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每个班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又是有差异的,不论我们是怎么样设计教学过程,只要能立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可以学地轻松,那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篇8:《池上》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篇9:说课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说课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说课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一、说教材简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说课、反思。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3、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个快乐的”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是抓住“保罗两次想错了”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体验。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借助学习提示和导学提纲学会略读课文的方法,能够抓重点词句来谈体会。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引出话题,在这一环节中,我先送礼物谈心情,引出快乐,我从学生与学生的谈话中总结出“索取的快乐的”有了这样的前提,我再次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因强烈的增强学生对本文的好奇心,其二是为了让学生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深刻地印入脑海。
(一)初读,整体感知
之前布置了导学提纲,学生已经根据导学提纲自学课文。在课堂上先从字词过关,到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到弄清文章脉络,抓住两次误解为主线,逐题反馈。
新课标对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略读教学要求的粗中有细点面结合。但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使略读精读互相融合,基于以上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要求,说说主要内容,并总结出概括写事文章的方法。
(二)研读,对话感悟
这一环节,我抓住了“保罗两次误解,误解了什么”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在教学这个环节时我是这样设想的:
1、先让学生自己先学习保罗第一次误解的部分;布置学习任务
1)思考第一次保罗误解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部分,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2、接着我抓住保罗怎么想的?男孩实际怎么想的?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从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这里初步感知了“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说课、反思》。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深入地理解给于是快乐的。
2接下来引领学生研读保罗的第二次误解
用学习第一次误解的抓住关键词和句谈体会的方法学习第二次误解的部分
抓住重点句子“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钊关键词谈感受
(三)拓展升华感情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做人有着深远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学美好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通过谈体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弟弟”的美好心灵跃然纸上;然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让他们进入角色去经历去体验“小男孩、弟弟及保罗他们是如何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的?”据学生的回答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对快乐已经由简单的“得到是快乐的”上升到“给予他人也是一种快乐”上,感情升成自然,达到心灵的共鸣。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时,我使用简单的文字,一目了然、又突出了重点与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 关心……
《给予是快乐的》反思:
文章中我紧紧抓住两次误解为主线。在教学中我将导学提纲贯穿整节课堂,学习第一次误解部分引导学生一读如何抓能关键语句,来谈对人物的体会。二读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走进小男孩的心灵深处。学生的理解就此走向丰满而深刻。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的方法。学习第二次误解部分则放手让学生用所学到的方法自学。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叩问文本,品味语言,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由此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文章的脉络清晰,学生学习也轻松不少,实现了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做人有着深远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学美好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通过谈体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弟弟”的美好心灵跃然纸上;然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弹性环节,在时间有剩的情况下,学生将“我也曾因为感到快乐”这件事情写具体,读写结合。并进行写法的指导。但课后我进行反思,尽管时间不够将整篇文章写完,但如果能将所写的片段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篇10:说课大赛后的教学反思
说课大赛后的教学反思
3月18日,我与白庙河镇小学英语教师王彩云、严迪桓、胡斌、陈阵、喻慧等六人参加白庙河中心校组织的首届小学英语教师立体说课技能大赛。要求选手现场抽签确定比赛顺序,要求每人说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评委由中心校领导和抽调的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组成。首先出场的来自东安河小学的青年男教师陈阵,我是最后一个上场的男性老年教师。三男三女各占江山半壁。
按照常规,本次参赛我们单位本也轮不到我的。因为我毕竟不再年轻,早已年过五旬,步入了老年教师行列,加之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土八路”,对于英语很不专业,加之接到竞赛通知时间仓促,但是我校刚刚走上讲台的几位英语教师觉得立体式说课极为陌生。不想在大家面前“献丑”。怎么办?毕竟一个单位是不能弃权的。于是校长就要求我做准备。恭敬不如从命,无奈之下不得不答应。在两天时间里,我本着要想说好课,必须有备好课的准备,在课上下足功夫,精心打磨,向网络听课学习,接受英语同行的评课指导,虚心请教,虚心接受,不懂就问,不断改进。说课,从每一个动作到每一句话,有的现场示范,有的要做好详尽的解说.....我知道,比赛既要沉着冷静,思路清晰,表演大方。又要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说课力求抑扬顿挫,精彩飞扬,尤其是教材处理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教师在“说课”时应当有明确的“角色”转换:有时,你是讲解者;有时,你必须是呈现者;有时,你还是表演者;有时,你可能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反思者。作为讲解者,你应该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重点,让大家明白这节课的主题、目标、内容和步骤。作为呈现者,你得站出来向听众展示自己的PPT、图画、图片、评价工具和其它形式的教学资源。作为表演者,你可能还会离开自己的讲述位置,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向听众演示自己和学生是如何实施某一具体活动的。作为反思者,你则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简短的评价(不一定是在“说课”的结尾处)。只有这样充当多种不同的角色,别具一格地从不会到会……大家才能根据你的“说课”内容展开讨论。所以说,时下的立体式说课比以前的那种校本研讨式教师说课更为生动、更为直观,更能展示自己的设计。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们可以根据这种“立体说课”展现现场的热烈讨论,效果明显比一般的说课要好。
在“立体说课”中,教师要达成六大目标,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真正做到这六点,你的说课便会真正活起来了,听众会有“过电影”的感觉,听众会接受一个完整的教学故事,听众会根据你所叙述的故事,赏析之,品鉴之,质询之,评议之,争辩之。你的说课,可能是一场触景生情、体察入微、热烈而自然的美味佳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次举行的小学英语立体式说课,我有幸获得了“二等奖”。学知不足教知困。教学之余,我深深感到:我本次说课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但在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不够,教师侃侃而谈并不是好课,要让学生能动耳、动嘴、动手才是好课;一位好教师应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吃苦耐劳的精神背后必有一个给力的团队,这样的条件具备了,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说实话,当学校推荐我去参赛时,我的心里是非常忐忑的。生怕辱没了学校的威名。立体式说课是需要配合课件的,我只好自己动手做课件。时光飞逝,一转眼就快到参赛日子了。我把做好的课件拿来请学校老师指导。比赛场上很多评委老师向我投来加油的眼光,这时,我感觉到了团结的力量。我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参赛。我不是一个人在台上孤军奋战。大家都在为我呐喊助威。
总之,社会发展对小学英语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推动着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那么,小学英语立体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转变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造出一种适合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未来生存和发展要求的创新教育模式,同时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英语教师的技能素养。。
篇11:说课中的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有反思,失败才能够是成功的基石。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以下是我的历次微格课堂的教学反思。
一、说课
想要好好的反思自己的说课,就必须明白什么是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这学期,总共进行了两次的说课。两次说课下来,我针对自己的表现做了如下的总结:
1、对说课时间的把握准确,但是对内容的时间分配却不恰当。一般正常的说课时间规定在8到12分钟之内,10分钟左右为最佳。这样既能清楚的把自己想要讲的内容讲清楚,又不会使听课的人感到疲惫。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可以比较准时的结束自己的说课。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在每次说课之前,我会自己给自己计时,一旦发现自己有可能超时,我会对自己的说课内容进行改进,尽量保证自己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虽然我没超时,但对说课内容时间的分配还有待改进。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在前面的学情教材分析等内容,对后面的教学过程比较忽略。每次都是要到说课的6、7分钟的时候才能讲到教学过程,这样的说课不怎么保险。老师说过,说课的前几部分最好在4分钟之内讲完,给教学过程留足充足的空间。教学过程应该是整个说课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如何讲课的理念部分,能否抓住听课者的兴趣,就看教学过程这部分了,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在以后的说课当中,为了完善我的说课,我决定多多花时间在教学过程的讲解当中。
2、能完整地说完课,但是稍显紧张,而且不能脱稿。能完整地说完课完全是因为借助PPT的帮忙。很不好意思的说,如果没有PPT,我相信可能我还是不能流畅的说完课。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内容不熟悉。虽然以前会进行排练,但是在排练的过程中,还是会不停的看稿,我知道这是在说课过程中比较大的不足,很可能影响听课者的主观印象。在之前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说课的二等奖视频。在视频当中,比赛选手说课时姿态落落大方,显得很有自信,一开始给人感觉就很好。就应该是我以后追求的目标。在她说课的过程中,全程都是脱稿,也没有借助PPT,显然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相当的熟练。听老师说,这次比赛就给参赛选手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相当考验人,听完老师的简介,我相当的佩服这个女生,要经过多少的历练,多少的培训,多少的批评与改进。但是反观我自己,在说课的过程中疙疙瘩瘩,流畅度不够。在微格当中面对的人已经够少,而且都是自己的同学,比较熟悉,还是有些紧张。紧张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心态,也因为自己的不熟练。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要缓和自己的心态,适当的放松,在说课前要进行练习,尽量做到脱稿。
3、教学设计当中缺少新意。前面已经讲到,教学流程是说课当中最重要的。能抓住人的部分也就这个。前面的内容基本不会相差太多,毕竟内容在那。区分好的说课还是一般的说课就看教学流程当中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新意,是否能抓住听课人的耳朵。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我准备说课的时候,基本上我就是浏览网上的资源,进行综合整理,没有投入自己的想法。说课是在讲课之前的环节,说课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分析学生的情况,针对学情制定讲课的环节,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之前参加学校基本功大赛中,我也进行了说课的'比赛。各位老师对我们做了准确的点评。其中提到在说课的过程中要有系列的提高问题,提起听课者的兴趣。在以后的说课中,面对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对专业知识相当了解的一些资深教师,想要抓住他们的目光比抓住学生的目光更不容易,所以必须要有创意,还要有层次。在我以后的学习中,要着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多看看中学历史教学方面的书,吸收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讲课
1、讲授的知识准确,但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作为一名教师,所要做得核心工作便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保证所讲内容的准确性,面对自己不确定的知识点,必须要查阅书籍,确保无误才可以讲给学生听。对于有模棱两可的答案、观点的问题,必须要向学生说明,使学生明白问题的可探究性。如果有天在讲课的时候被学生拆穿了错误,相当的有失师尊。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必须起到示范作用。历史课堂需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的讲课中的硬伤,就是所用的材料不够精确,这就要求我扩大我的阅读量,开阔我的视野。
2、讲课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讲课的受众是学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在课堂上有激情的讲课更能集中学生的精神,假如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一直很平淡,学生的兴趣也就平平。每一节课都需要一个高潮或几个记忆点,才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我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有些单调,而且语言组织不流畅,无法抓住学生的目光,相信每个老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上自己的学生昏昏欲睡。况且历史本身就是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在语言的设计上。
3、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活动的设计有些过于简单,有些则过于难,没有深入考虑学生的情况。问题设计简单了,学生很容易就找出答案,容易产生自满的心理,会对以后参加活动失去耐心,不利于以后教学的开展。但是过于难得话,也不容易教师开展教学。对于过多的难题,学生会失去信心,心里上会受到挫折,严重还会产生障碍。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的课堂活动,会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拘泥住,无法使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需要设置合适的探究活动,问题等来开展教学。在我的讲课中,就缺失这部分的思考。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几次的微格课堂中总结出的不足与需改进之处。当然我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对自己适当的肯定也可激励自己。在我以后的学习之中,要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
篇12:说课中的教学反思
任教小学英语以来,课余我们都在反思,小学英语应该怎么教?到底存在哪些弊病呢?
本节课执教的是xx中的第二课时,教授重点是Let’stalk,是一节对话操练课。本来是想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运用英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我经常是让学生自由结对上台展示自己的英语风采。往往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人人点到,有些学生也常是多次举手想展示自己,我也是要求个别的优等生把机会让给那些中下游的学生。
同伴互助是英语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课堂,课上有很多的有趣的同伴互助。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你争我抢,惟恐落后。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多样,十分热闹。而课下,问学生“学了什么”“会了多少”,学生很茫然,留在记忆中的只是英语课中的热闹。
首先,我们要明确:同伴互助是为教学服务的。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学会在合适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有趣的活动的表面形式所吸引,在嘻嬉笑笑中度过宝贵的时间而无所得。
其次,我们在设计活动是应围绕多方面展开。有些课堂,学生还没有明白单词的意思,看清单词的拼写,教师就一味的“readafterme”,要求学生盲目的模仿单词的读音,试问:学生再次看到单词时不认识,不知道意思,不会用,会说又有什么用呢?应尽量减少盲目的模仿。
再次,组织时应适当的调度,应使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及时回归到知识上,使“知识在活动中,活动具有知识性”。
最后,课结束后要常问:问一问自己,你在成功中失去了什么?问一问学生,你在愉悦中收获了什么?
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能停留在活动的“活”“乐”“玩”上,我们应注重学科知识本身的魅力。
回忆课堂,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这节课的失败。
第一,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好好的专研教材。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课堂所学内容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练习。
第二,没有能够很好的充分利用想象力创设情境,使学生不能大量的运用英语。
第三,在课堂设计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没有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能够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练,课堂效果会好一些。
篇13:《乡愁》说课及反思
《乡愁》说课及反思
一 教材分析
《乡愁》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诵读欣赏课。它是一首文字浅显但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新格律诗。它语言质朴却富有生活气息,它意象简单却自有摇曳的韵致,它运笔平常却蕴含着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怀。从课型上看,《新课程标准》对诵读欣赏课的要求是“学生在大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从所在单元教学的总目标来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乡愁》放在《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论诗》三篇极富个性的评论性文章后面,目的是将这首诗作为学生阅读实践,形成阅读感受,学会评价作品的材料。
二 学情分析
我们班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县城的棚户区及农民家庭,他们的课外阅读积累有限,语文基础薄弱。从知识占有角度来说,他们必竟接受过八年正规的语文学习,对于诵读并积累这首诗,不成问题;从人生阅历来看,学生们缺乏深厚的感情体验,不能完全理解诗歌中逐渐递升的情感,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把余光中的乡愁变成自己的乡愁。这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从学生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看,要把《乡愁》作为阅读实践材料,尝试着写评价性文章就更不容易了。我的设计理念是浅文深教,整体把握,重在领悟,将这首文质兼美的诗镌刻在学生心中。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诵读欣赏课的要求及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学会现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听读,品读,想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教学重点
在学生反复诵读中加深体会,形成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完成本单元的主题要求。
五 教学难点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说明中谈到: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看清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及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性地使用教材。如果让学生写《<乡愁>诗评》太难,有四分之三的学生达不到要求,如果像以往散文或诗歌阅读那样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乡愁是…”的仿写,又没有体现出九年级学生的教学梯度,不利于学生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此,我制定教学难点为:向朋友推荐《乡愁》诗,并说出推荐理由。
六 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中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创新和智慧的欣赏者。本堂课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思想的碰撞,富有个性的品味表达,争论,点评,画面、音响等辅助手段,促进学生学习。
七 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八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打开多媒体屏幕,播放画面。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水中,水面波光粼动,伴随耳侧的是陈立新的《思乡曲》)
《乡愁》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诗行之间充溢着荡气回肠的浓浓的情绪,而这种浓浓的愁绪正是我们首先要让学生领会的东西,只有在理解这种愁绪的基础上,一切的创新才有实现的可能,为此创设情境,创设激发情境的导语很关键。
我们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寄宿在亲戚家或是陌生人家里,有的十几天或者是一两个月才能回去一次,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中有一些孩子离家在此地求学,今天老师想采访他们一下。“你们想家吗?”“想家的心情是怎样的?”(略)“是啊,想家。老师也想家,我从家乡来到林甸工作已经十七年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想家的时候。我想家中的父亲身体可好,我想院门前的柳树是否已经发芽……家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最浓重的牵挂,夜不成眠时,我就在心里默念王慧敏的《想家的心情》(课件展示诗歌,师配乐诵读)
异乡的天空/我是断线的风筝/异乡的水面/我是无根的浮萍/异乡的夜晚/月亮很瘦/如何也装不下/想家的心情/异乡的人群中/家是一团火/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想家的心情谁也说不清,但想家的时候,我们可以拿起电话问候一声平安,可以坐上汽车常回家看看。可是啊——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在外的游子呢?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之隔而亲人不得团聚,他们想家的心情才称得上真正的乡愁。下面我们就来朗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听一听他发自内心的呼唤。
(二)初步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画出重音、停顿,力求读准读顺,然后说说文章四个诗节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四个诗节的顺序可以调换吗?(在学生诵读过程中强调停顿、重音,明确”啊“的变音和叠词重音却轻读的处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掌握了诗歌诵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和停顿,完成了知识与能力这个教学目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明确了——这是一首抒发不同年龄段的乡愁诗,是按照时间顺序成文的,各诗节之间的顺序不能调换。(板书关键词)
小时候——思念母亲
↓
长大后——思念妻子 时 间
↓
后来啊——孝子之心 顺 序
↓
而现在——热爱祖国
(三)合作探究
1、捕捉细节,再读文本
《新课程标准》第四阶段(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指出: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我设计的问题是,讨论:我们看黑板上作者的行文思路,作者是按照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行文的,如果我将“后来啊”改成“中年时”,将“而现在”改成“老年后”怎么样?试读着看看。
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抒发自己的个性解读,明确不能更改的原因“后来啊”有种绵延的哀伤,仿佛凝聚了作者一生的乡愁。诵读时语气要低沉,压抑,语速要缓慢,音调要延长。黄土的内外是天人永隔,坟墓虽矮却无家书达意,此时的乡愁更悲哀,更浓稠。“而现在”中的“而”字是转折关系,文章由乡愁升至爱国,是全诗的高潮,诵读时语调要上扬。
教师总结:大家的意思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些变幻了形式出现的时间词语,一起连缀成了一条变化有致的情感线索,它牵引着读者去领悟诗人坎坷的一生和复杂的乡愁。因为语言形式的变化,诗人的情感就呈现出了跌宕之势,诗人感情的'高潮——热爱祖国,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就被烘托出来了。非常佩服大家很有个性的解读。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诵第三节和第四节,读出思乡情感的跌宕和高潮。(指名生读后齐读)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加深文本的解读,顺序不能调换还因为空间的转换和感情的递增。(讨论时要注意品味与朗读指导相结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抒发情感,即兴诵读)
2、联系背景,加深感悟
我们再读文本,感情色的彩增进了许多,各诗节的语气语调也有了极大的区别。但我觉得还是少些什么,少些什么呢?我们听一听余光中亲自诵读的《乡愁》,找找其中的差别。学生静听、静思、点评、分析,得出结论:余光中的诵读情绪更饱满,听起来更能感染别人,“矮矮的坟墓”用了颤音,多了一份诀别的凄凉和痛楚,“浅浅的海峡”多了一份恨别的沧桑和无助,多了一份自己的经历。(学生通过品评作者富有表现力的诵读,不仅再次强化了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而且更深刻地感受了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那么这份经历是怎样的?
小组合作,共同归纳梳理课下搜集的关于余光中的资料。
诗人的创作与他的生平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无法对诗歌有透彻的了解。写作背景一味由老师来介绍,不免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懒惰和依赖的习惯,我发动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了解余光中,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他们课外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了解。然后,老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在课堂上作适当的补充,应该侧重于余诗的特点以及终其一生的乡愁情结。
3、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余光中把几十年的情感沉淀下来,在十几行短诗的创作之中瞬间爆发。他许多作品都习惯于将说不清道不尽的细腻感情浓缩在几个简单的意象中,这种高度的凝练和抽象在余光中的《乡愁》中尤为明显。那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意象?你能具体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小组分工合作:一组:第一诗节、二组:第二诗节、三组:第三诗节、四组:第四诗节,老师也参与到活动中来)
特别说明的是:以下各组情况都是当堂生成的,“例如”是为了方便各位评委老师了解课堂情况,是根据自己的课堂讲解后生成的
例如:第一诗节:乍暖还寒时,一盏昏黄的油灯下,一个身材瘦弱的书生正在写信,信写好了,他又读了很多遍,有泪花滴下,溅在桌上,绽成一朵花。想起母亲,他向窗外望去,凝视的双眸写满憧憬和牵挂。
第二诗节:一个秋天的早晨,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他的妻子站在码头上,手中挥舞着洁白的手绢,依依不舍的目光就象悠悠的流水,脉脉的晨辉……
第三诗节:“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快步跑向自己家的祖屋,兴奋地推开房门,可是一切却都空荡荡的,再也看不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再也听不到母亲慈爱的叮咛,再也不能享受到母亲温柔的抚摩,母亲用过的茶碗还在,母亲拄过的拐杖还在,母亲坐过的摇椅还兀自在风中摇动,但母亲却永远地去了,“我”跪倒在母亲的坟前,失声痛哭......
第四个诗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高高的山顶上,隔着浅浅的海峡,眺望着大陆的方向,心底在一遍遍地呼唤:“祖国,母亲,我要回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传说狐狸死的时候总是朝向它出生的地方,动物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能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每当老师读到第四个诗节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涌现出国某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画像。(课件出示于右任晚年图片)于右任先生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长女却留在了陕西的咸阳。于右任先生到了晚年,特别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地流淌。但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课件出示,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同学们,乡愁是余光中一个人的独特感受吗?“不是”“乡愁是所有台湾人共同的心声。那么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诗,共同企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我要求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这不仅是对文本的领悟,更重要的是在假想和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加进自己的情感体验,把余光中的乡愁迁移成自己的感受,完成教学目标2,突破教学重点。
4、归纳《乡愁》的背诵秘诀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四个意象抒发自己浓浓的乡愁。思念母亲,乡愁可人;夫爱妻恋,乡愁动人;祭母奠土,乡愁感人;愁系祖国,着笔惊人!如此动人的乡愁曲,应该背下来。不要死记硬背,看有没有好的方法帮助我们快速背诵?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讨论。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这首诗四个诗节都很整齐,字数相等,句式一样,只是个别词语不同。”“每节诗的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四次重复。”“每个意象前面的修饰语虽不一样,但都是叠词,分别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还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量词的使用位置相同”“每节诗都借助了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此环节是学生归纳本诗结构特点的过程,也是强化教学难点.为后文推荐理由寻找切入点。
(四)拓展延伸
1、推荐《乡愁》,阐述理由
《乡愁》选择了四个独特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个意象不仅含蓄深刻,富有美感,而且与作者的经历紧紧相连,富有时代与历史气息,是诗人对乡愁的独特感受。那么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向朋友推荐这首诗,你打算怎么写推荐的理由?学生思考后发言。(强调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富有个性)
例如:我推荐余光中的《乡愁》,我推荐的理由是:它将抽象的乡愁化为具体的意象,感染力很强。乡愁本身是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空间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借助他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我推荐的理由是:《乡愁》中的四个意象典型而贴切,虽然简单却自有摇曳的韵致,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如“邮票”让人联想到寄信、写信,联想到信上倾诉的思念,联想到孩子想家的心情,联想到母亲凝眸的眼睛,联想到寂静的深夜,一轮明月下,母子天各一方的思念。
我推荐的理由是:《乡愁》形式整齐,节奏感强。这首诗四个诗节都很整齐,字数相等,句式一样,只是个别词语不同,结构均衡匀称,每节诗的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四次重复,形成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
2、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同学们的推荐理由中包含了你们自己对这首诗的独特评价,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还要了解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要善于独立思考,有不拘于前说的精神。乡愁是一生的文化,老师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你们对《乡愁》这首诗还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和认知,因为好诗是不倦读的。最后让我们在罗大佑的《乡愁四韵》中,再次领悟感受一下余光中的乡愁吧!让我们在心中默默地期盼,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回报,千千万万个台湾人民不再饱受思乡之苦。
教师的总结是对本课教学重点的再次强调,同时也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为今后孩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乡愁四韵》的播放,渲染浓浓的愁绪,与课堂开头相呼应,使这首文质兼美的诗歌深深地隽刻在学生们的心理。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
1、搜集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古诗与现代诗均可),按照意象进行分类
2、比较阅读席慕容的《乡愁》,从思想内容、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找其共同点,辨其不同点,品其表达效果。(从主旨、意象、意境等方面把握。)
3、尝试着写一首“乡愁诗”的评论文。
(六)板书设计
小时候——思念母亲 时间顺序
长大后——思念妻子 空间转换
后来啊——孝子之心 情感递增
而现在——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乡愁》是一篇诵读欣赏课,创设情境,反复诵读是教学的重点。我把朗读分为有机组合的三个阶段。初读阶段只注重对诗歌节奏的把握,并从朗读中得到初步印象,这是最基础的朗读。在分析讨论主题之后再进行朗读,着重于诗歌中情感的表达,读出思乡的韵味,这是对余诗情感把握后的朗读。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乡愁的思维发散迁移之后,再进行自由的朗读,就可以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新的理解,读出来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乡愁。这样分层递进的诵读不仅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教会学生理解一首诗的感情不难,但要学生能够运用诗一般的联想和想象去看待诗歌,并进一步活学活用,指导自己的写作就不简单了。过于仔细地条分缕析会破坏诗歌的整体美感,所以我没做更多的讲解,而是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自己感悟,不断地通过教师的点拨、同伴间思想的碰撞、富有个性的表达,争论、点评、分析以及画面、声响等辅助手段,促进学生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节课,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紧紧围绕文本教学,紧紧抓住字词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感受,体现了语文味。课后作业具有创新性,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体现了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求知需要和作业能力
篇14:说课比赛反思
说课,说的是什么呢?又应该怎么去说呢?还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这些是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的,在准备这份说课稿的过程中,这些我已经都有所了解,还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块的单薄,明白了以后应该要努力的方向。时时刻刻关注着新课程改革也是应当要充分吸收着的,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也要拿来为自己的课堂服务,更添姿彩。
本以为说课很简单,平时看到人家在台上出演一场场的.“脱口秀”,就在下面一直挑人家的毛病,诸如“说话没有激情”“照着稿子念,没什么了不起的”“服装也不怎么好看,老师怎么能穿成这样?”,但是昨晚轮到自己上场却又是紧张又是出错,一个词老是回头念了,再念......
奖项不是重要的,名次也不过如此,因为“提高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我把老师的点评指正和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说课的具体含义和意义标准应该明了准确,“为什么要这样说”要讲明白透彻,不能只是“为了说课而说课”。
二、说课的设计要与教案的设计区别开来,说课是理论性非常强的,更高层次的表达,不应该与教材教法相混淆。
三、因为理论性强了,相对的说就会比较沉闷,所以语言的表达就更显重要了。
1、语言首先要有激情,有穿透力,给人一种意气风扬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够吸引人,不会让人听了打哈欠。同时还有把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把说课现场变成授课现场一样的逼真,有足够的互动性,才能引人入胜。
2、语言的表达要流畅,这就要求脱稿,把你要说的几个大部分用一些适当的连接词连接起来。尽管稿子是这样写的,但是人是活的,照稿念,眼睛就缺乏了动感交流,表达的流畅性就会受到阻碍。
3、语言要普通话来表达,那普通话的准确,清晰,质感就犹为重要。普通话的平时多加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了。
四、语言表达又会与稿子的写作有关,那么我们的写作水平是不是也要提高了呢,书又要看多少?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标准你又要了解多少?写作应该写些什么?等等的一切......做老师,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老师真是一辈子都在学啊!
五、教师形象,不仅要得体大方,还要与自己的风格一致。
站起来,你就有了实践的基础;说出来,你才有了前进的引力。
★ 说课反思
★ 说课活动总结
★ 说课活动方案设计
★ 说教学反思
★ 说课技巧
【说课教学反思(整理14篇)】相关文章:
课内教学工作总结2022-11-16
课内比教学活动总结2024-01-17
队列队型、广播体操课后反思2023-07-11
Module 4 Unit 1 This is my head.说课稿及教学反思2023-12-22
《新课程标准》下谈说课2022-08-30
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2023-06-03
《区别左右》说课稿2023-08-09
教学反思评语2023-05-14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说课稿2022-05-08
教研主持词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