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时间:2022-04-29 11:59: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敌二”为你分享20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篇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分析繁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丰富课堂内容、变化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作 者:彭欣欣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中学,江苏,吴江,215228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灵活  

篇2: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中学 黄 拯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元坝镇第一小学 唐翠菊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通过教学后学生可以达到并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段测评的教学效果,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选择和激励学生学习等功能。

篇3: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通过教学后学生可以达到并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段测评的教学效果。它是学生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选择和激励学生学习等功能。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定

1.教学目标设定应高度尊重学生。教学目标系统中的主体教育的承担者是教师,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学生发展是教学的最高追求和归宿,再加上学生的最佳发展紧密联系着他们自己的基础、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等,新课程改革的本质特点在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应高度尊重学生的群体与个体。

2.教学目标设定应关注“整体的人”。教学面对的是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由各种素质(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简单叠加而成的人,这就需要以整体的眼光来思考教学目标,不能把目标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目标上,不能只专注于某些能力的发展,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关注“整体的人”,而不仅是人的各个部分。

3.教学目标设定应更加开放。教师目标不能只以一种预定好的形态呈现出来,还应包括在这种教学相长的互动中设立,并以一种“随机性形态”出来。在这一系统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探究者和引导者,是知识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平行中的首席,学生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同样是知识共同体中的一员。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开放,不断地保持师生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设定时保持开放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生成。

4.教学目标设定应具生成性。教学目标的本质特点应具生成性,这意味着目标寓于过程之中,在活动中不断生成,一旦过程结束,目标自然达成,这就要求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上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自然进化,充分保证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创新思维与行动等多方面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5.教学目标设定应具有创新性。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阅读学习材料,而是积极性及能力反映,他们会通过自己对知识疑问、对问题关注、对解决行动、对结果评价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创造能力。因而,有选择地设定目标,根据内在过程的把握而创新地设定目标,且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强调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表述

传统的'教学目标的重要弊端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表述上的会知性和描述性而让其无法观察、测量和具体操作;(教学论文 )二是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更多提出的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而不是对学生学习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要求。

1.就其可观察性的行为特点,要避免使用描述性词汇,如“掌握”、“理解”、“知道”、“适用”、“应用”等,尽量使用行为动词,如“列出”、“写出”、“解答”、“举例”等。

2.就其行为发生的条件而言,应指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出所要求的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去评定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按照已知条件”、“根据参考书”、“借助英特网”、“按课文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在四人一组时”、“独立完成”等。

3.就其可接受的行为评价标准而言,目标达成评价应考虑可测性,在表述时可用如“80%正确”、“15分钟内完成”、“至少达到500字”、“误差在2厘米之内”、“提供一篇英语短文,至少找出其中的复合句,再……”等。

4.就其心理变化而言,虽用一些动词去描述,如“记忆”、“理解”、“欣赏”、“创造”,更应加上一些行为性要求。如“完全识记……”“进一步理解……”、“基本掌握……”、“初步应用……”、“灵活运用……”、“初步具有……”等。

三、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1.教学目标设定主要基于教师真正理解本节教学内容。以一堂英语课为例,首先应明白文本提供了哪些谈论角度、哪些主题谈论信息、哪些主题性表达等,再者,应明白文本与课标要求还差哪些支持性资源和语言支架等。

2.对学生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比如:一节英语课的某话题,至少要明确落实话题对学生是常见话题还是生疏话题,学生对该话题了解多少;学生在理解话题角度不够全面具体时,可能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相关词汇和表达量小,谈话和表述中可能会遭遇怎样的语言障碍;为保证顺畅言语活动,在学生活动前教师究竟需要给学生搭建怎样的话题信息、文本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学习支架。

3.教学流程方面应关注的几点。活动形式是否适应某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任何活动如忽视对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体特点高度重视,那将是无效活动、或是说害了学生、损了自己。(1)知识信息是老师硬塞的还是学生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在信息知识自主建构的活动中,多关注一活动设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活动中到底想让学生干些什么,避免过程就是简单的填补空格,塞给学案内容、学生肤浅表述“我喜欢……”、“我欣赏……”等一些貌似神合的师生互动。(2)每项活动后,行动上真正意义上关注学生活动效果。关注学生能否真正完全识记,能否理解深层含义,能否思考怎样在已知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能否举一反三,还存在着哪些障碍,朝着目标还需得到哪些发展。(3)真正意义上把握学生知识及信息输出的机会。教师过渡到让学生对已有新知识进行运用,进行提高性活动安排或进行各类信息输出时,不能一味以课堂活动时间的预设而转换,需把握好时机,需依据学生对知识生知识认知、积累和信息建构、能力提升等的反馈实况。我们不该赞美现实“优质课”上教师对流程的一板一眼的 “掌控”,因为他们形似流畅、富有节奏、环环相扣,缺乏对学生知识及信息输出的真正把握,缺少课堂结构、学生参与活动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前行的内在主线。

总之,师生发展与进步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如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编排,教学板书的运用等,但一切应以课前教学目标为基础、为指向,并共同思考“教学是什么”、“教学目标该怎样去实现”。

篇4:新课程背景下“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严文林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学)

摘 要:“双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教师受传统教育的模式影响,很难适应新课改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把握和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驾驭课堂,在课堂中尝试和利用新课程理念教学时缺乏理论支持和方法操作,故而使“双语”新课改工作流于形式,甚至走样。鉴于此,“双语”课堂教学式可以在理论、方法上给予支持,使新课改工作得以实施。

关键词:新课改;“双语”教学;模式

一、关于模式

关于模式的具体含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出发,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把模式看作是理论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实践操作方式的系统,是结构和功能、形式与内容的具体统一。

课堂教学模式则是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构成的逻辑联系的教学环节、结构、程序。课堂是由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组成的。不同的模式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师生活动,既有两者之间比例的不同,又有活动的内容形式、价值取向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在我们实行“双语”教学的地区,民族类教学主要是沿用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这样的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领会和记住教师讲授的结论。这样的模式在一定阶段内有其价值,但是在新课改阶段,它限制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改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充分、活动是否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对学生活动的预设是否有效、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引导是否得力等。

二、新课改中“双语”教学现状

在实行“双语”课堂教学的广大教师中,由于语言的限制和民族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理解教育理念和施行新课程改革中缺乏一定的理论和教学依据,教学依然在传统中行进,造成新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在教师方面,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依然停留在文字和语言中,对实施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新课程教学定位不准,使新课改流于形式、水平不足、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甘肃省进行新课程实验已有整三年的时间,但对“双语”课堂教学,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有待加深,还需要学习和把握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也有一些教师虽然认同新课程的理念,但对于理念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困惑,特别是缺乏可操作的技能和方法。

所以,在“双语”课堂教学中构建“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会对教师建立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有所帮助。

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图

四、“双语”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这个模式的主要思想是发挥自主学习的课堂,因此,特别凸显教师的以下作用:教学基本功、教学组织策略、教学设计能力、教师文化底蕴、教师思想深度。教师的水平能力跟上了,这一模式就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

教学模式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和方式,解决的是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即教和学的内容问题。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必然会受到内容的制约,教学方式只有在学习内容相匹配、有意义、有深度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有时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我们的理念需要转化成模式,模式需要策略的支持,这正是教师主体作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郭文安。主体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

课堂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基本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是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但是,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未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难以到位。为此,本文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如何优化,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优化课堂教学观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教育观念不变,课堂教学优化无从谈起、课改难以实施。所以,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1.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虽然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在不少教师的眼里,“主导”就是“领导”,课堂上仍然居“统治”地位,学生仍是操纵的对象。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核心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既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起步策略,又是学生自在主体成长为自为主体的终极目标。

2.要确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课改中的重大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与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下的教学论认为,教学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互动。课堂教学过程则应当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互教互学的过程。

3.要确立科学、全面的课堂教学任务观

课堂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任务观是否科学、全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任务应该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维度的有效整合去关注学生,实施教学。即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理、自悟、自主观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地去构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自己学会提出问题,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渠道,也是挖掘、发现、提高学生潜能的出发点。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环节),就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原有不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造,将教学的基本要素设计成为一个优化的组合方式和运作流程,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1.导入要先声夺人,引人入“戏”

导入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对每一节课的成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运用多种导入技能,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尤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教学气势,来吸引学生的认知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很快入“戏”。

2.讲授要精心安排,广泛参与

讲授,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讲析、传授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维、陶冶性情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最中心的环节,教师须精心安排。既要善讲,又要精讲,还要巧讲;既要抓住关键,又要巧妙点拨,还要重锤敲打,以确保讲授内容的顺利完成。

3.练习要形式多样,灵活善变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达标训练,既要切中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又要从不同角度组织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练,也可以是书面练、板演;练的`题目要具有多样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练的内容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形式多样、灵活善变。

4.结课要收束有度,余音绕梁

课堂的结束和导入一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和导入相呼应,一始一终,一开一合,共同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因而,教师要讲究结课的艺术性,既要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给学生精要、深刻的印象,还要起到卒章显志、总结升华等功效;既要保持课堂结构的整体性,收束有度,又要给学生留下思索、回味无穷的空间,做到课虽终而意无穷。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这样才能改变以封闭、单向灌注为主的传统教法,才能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1.着眼于导趣,诱导学生“乐学”

导趣,就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自然地引入主动获知的状态之中。实践证明,兴趣是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它使每个学生能够把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变成最大的乐趣和精神满足。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视为一桩乐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导思,启导学生“活学”

导思,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积极地思考问题。“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规律、提高能力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事实证明,出色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探索奥秘,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质疑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去创设一种良好的“问题”情境,来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总结规律,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死学”为“活学”。

3.着手于导法,指导学生“会学”

导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离不开教师的“教”,两者互促互进、共生共荣,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自己要掌握灵活多变的教法,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灵活多变的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但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怎样学”的问题,既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4.着重于导成,引导学生“善学”

导成,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风格和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它是学生形成最优学习方法的途径,是学生“善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并且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品质和肯于钻研、善于学习的品行,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变“乐学、活学、会学”为“善学”。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Abstract: Reform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ing classroom effect is the require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Henc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how 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new curriculum.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ation

篇6: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改到如何,以有效的教学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共性问题,那就是:怎样在课堂上做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热点。究其根源,有我们教育自身无法解决的社会原因,也有能够解决的教师的自身原因。究竟应如何克服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以我个人之见,可以实施以下策略。 一、整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两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2.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 二、用教材教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 认真钻研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三、精心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怎样精心创设呢?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的形式要有变化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当然,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

http://https://

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六、指导学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该怎样去学习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课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育的真正含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由传统的重教轻学转向以学论教是现代教学观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做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勤奋刻苦,求实创新的精神。 七、激励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和“藏拙”。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自我。要注意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总之,我们要通过设计良好的教学方法,力争使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得到最好的发挥,达到最完美的结合。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努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氛围。 (作者单位:427100湖南省桑植县沙塔坪乡中学)

篇7: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创建阅读情境,诱发学生参与阅读对话

x从整体对阅读文本有个初步的认知,总结作者写作的思路,即:阅读文本写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什么?是怎么写作的?并让学生在教材中相应的位置做记号。其次,播放阅读文本相关的图片,构建一定的情境,再让学生结合图片来进行细致的阅读,品位阅读文本中的内容,感悟作者为什么以“前方”为标题,体验文本中作者的理想以及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这样为学生创造平台来促使学生与阅读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对话,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了解和掌握的深度。

二、开展阅读体验活动,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技能

新标准下的教材中设计了很多阅读实践活动内容。一般这些阅读时间内容都是和前面教材内容相对应出现的。同时,新课改不断强调阅读的活动体验,即:通过开展一定的阅读实践活动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思考和探究,最终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和技能。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结合高中生的发展特点来开展阅读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阅读活动中,渗透相关的人文素养、欣赏、阅读等内容,为学生语文素养和技能的形成和提升提供后盾力量。如:在学习《相信未来》阅读内容之后,笔者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其活动的内容较为广泛,可以是阅读讲述、阅读欣赏、诗歌改写、诗歌朗诵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征和爱好来自由的选择参加内容。大多数学生为了参加好这次活动都翻阅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欣赏和阅读能力,同时他们为了能够更好的阅读、朗诵以及写作,对相关阅读文本的内涵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阅读不再是恐惧,而是融入自我的情感,将自我与阅读文本相融合,升华了阅读课堂教学。

三、倡导个性化阅读,拓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范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现今是创新时代的社会,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元素。个性化阅读则是鼓励学生在参与阅读对话时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或者感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催化剂。同时,个性化阅读不同程度的拓宽和延伸了课堂教学的范畴,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性,推动了阅读文本内涵、韵味等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深化了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如:在学习阅读文本的最后一个课时,笔者结合阅读文本的写作形式,适当的延伸阅读,即,让学生尝试探究式的阅读。进而,在探究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而这时候的感悟和体验即是个性化的阅读。此外,笔者还开展一些和阅读相关的阅读表演活动来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总的来说,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探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阅读文本内容来创新教学手段,以多元化的方式来推动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篇8: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抓好课堂教学的流程管理,对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主要意义。

一、抓备课流程管理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首要条件,备好课是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

1、精心制定教学目标

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根据“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注意效能”的原则,探索“以加强双基为前提,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新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遵循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生学习的状况,制定各学科从单元到课时的目标体系,教师要把教学目标深化于教、学、练的全过程,以此形成教师为实现目标而教,学生为形成目标而学,领导为达到目标而管的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围绕目标,面向学生实际,面对中等学生确定教学起点。这样做能使“推中提优补差”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既能满足多数学生的需要,同时对优等生和差生也能通过准确的点拔和适当的指导,满足学生面上的不同要求,从而向全体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学习机会,改变目前大多数学生“陪读”的状况。编写课时教案要求项目齐全,要体现课题、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具。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能激发求知欲和激发兴趣的课堂导言,体现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学法指导,体现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和随堂练习,体现能有助于深化强化记忆,画龙点睛的悬念无穷的课堂总结,以及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很强的板书设计等。

3、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原则,改进教学方法,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为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正确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教材思路、认知思路、教学思路的特点,精心选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教法的选择应以教材思路为指导,认知思路为中心,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思维过程的训练,组织一条清晰的知识“再生”之路,促使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科学素质和认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4、精心组织以说课为主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做到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三保证,形式上主要坚持以说课为主。说课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备课教案的解说,上课过程的反思,是对教师个人备课的一种检查,深化、补充和修改,使备课更理性、更科学、更全面,它具有群体性、交流性、共享性、研究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好的说课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融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研中学为一体,是优化课堂设计,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一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说课”这一重要的教研方式,要求每位老师主动说课,积极参与评课议课,要对说课人的说课提出一个亮点两个不足、三个建议、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效益。

二、抓上课管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教案写得再好,若课堂上“表演”不出或“表演”不好,也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1、抓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做好这一点呢?

第一,教师要充满激情地投身于教学之中,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要以自己的激情(生动、风趣、幽默、激昂的神态和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热情。

第二,精心巧妙地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氛围之中。教师的提问应是有层次的先易后难,步步深入,既要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又要能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研互动。

第三,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弱势学生”,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小心地呵护他们。

2、抓课堂结构的严谨有序

课堂结构改革的目标就是增强时间观念,缩短反馈周期,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上课要有时间的紧迫感,在进行必要的`复习辅垫后,立即进入新课,使学生从开始上课就振奋精神,投入到紧张而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去。课堂结构模式,大致按照启――看――讲――议――练的模式进行。其中启即启发思维、明确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关键,将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看,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或观察;讲,主要是由教师作突出重点的精讲;议,是学生或教师提出议题,组织学生讨论;练,是知识与智能的转化阶段,练的形式可以是口答,动手操作,好的练习既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情况,又可起强化知识和当堂巩固的作用。

3、抓教学过程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三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三有”(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议论、有所创新)。这里学生的“三自”“三有”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掌握新技能、吸收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懂的怎么做人等,而不是为了“赶教学进度”。

三、抓听课评课管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

为了抓实课堂教学流程的管理,制订“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评估意见和执行标准,并配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①学校所有老师每周听课至少2节以上,青年教师必须听3节以上,教务处会同教研组长每月至少检查教学常规一次,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学年度工作考核表”,作为教师职务评聘普及的依据。

②每位老师上一次公开教学,领导教师一起听课,议课和评课。

③每学期举行一次优质课评比和最佳教案设计评比优秀试卷评比等,同时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活动。

总之,抓流程管理,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更有利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管理要求,办学层次的提高,也需要不断地优化。

篇9: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作文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作文课堂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课文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体会作者文章的特色,学以致用,为今后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之才打基础。

现在的中学生怕写作文,有的觉得没有什么写的,有的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作文课堂教学呢?现就此活题谈淡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吃透审题,把握选材。

写作的第一步是审题,只有弄清题目每个字的含义,才能确定中心。所以审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初中以记叙文为主,应注意题目的范围和抓住题目中关键的词。接下来是如何选材,有些同学作文中心不突出,内容没有详略。一定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概念:选材必须围绕中心,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要详写。接着给他们作文趣目,让他们确定中心,概述所选的几件事。通过专项训练,学生对如何审题和选材有了正确认识。

掌握了审题和选材,还不能写好一篇作文。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告诉我们材料的积累是写作非常关键。

二、增加阅读,扩充视野。

如果我们仅凭借语文课内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是很多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新鲜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我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对男边的人、事、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异且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电子时代,电视与网络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们给学生比书本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知识。面对眼花缭乱的电视节目,应如何选择呢?我建议学生和家长一起看,在家长的帮助下认清真善美假丑恶,提高提高的审美能力,并把它和看书、参观,做游戏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各种积累相互联系,更系统化。而网络为学生打开通向遥远世界的窗户,让我们更快、更有选择地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识。

三、追求形式,注重练习。

写日记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但是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因此我要求每周写一次周记,把最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每天有一名学生把自已所写抄写在小黑板上,课间同学们帮助他论证字、调、句的错误。使同学们少写“土语”,多用“雅词”。总之,凡自已的亲身经历,喜怒哀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写。这样,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读书、看报,积累了知识。仿写、改写、周记、书信掌握多种写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兴趣,又互相取长补短,拓展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达到多练的目的,提高写作速度,效果较好。

四、放手批改,讲究多样。

过去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实行精批细致,两个班的作文批下来,往往累得两眼发花,腰酸背痛。而学生面对批评多夸奖少的红糊糊的一片,看也不看随手塞进书包。多次强调的问题,下次照样出现。

在作文批改中进行新的尝试:在批改中多用鼓励性语言。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因此作文既按要求去批,又要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和创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书写工整也应给予肯定。当然不能迁就他们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但也要含蓄婉转地指出,让学坐心理上能够接受。

在批改过程中,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篇,原封不动地复印,发给每位同学,让他们先挑字词上的错误,然后自由评价两篇文章的语言。接着在老师指导下对二篇文章进行比较,使同学看出它们的优缺点。让同学们体会到选材典型,构思巧妙,语害流畅是写好作文非常关键的因素。

让同学自己批改作文。老师事先把学生分成小组,由组长带领,读每个人的作文,进行讨论,实事求是地肯定优点,提出不足。面对面批改,可引起本人高度注意和认真思考,从思想上弄清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有积极性,批改效果明显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休活,学会分析问题,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他们认识水平,从而把他们叙述的内容想深,想透,想全面,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篇10: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

文/于文莉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性质的界定,不仅强调其工具性,更突出强调人文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时代、教育、生活和教学实际都要求我们要抛开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的授课模式,而“活动式”教学则能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的兴趣。重点阐述创新活动“期末复习汉字听写大赛”“唱诗会”等。通过对这些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让学生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篇11: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方法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方法论文

引言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实施等方面都做了重大的改革与调整。其中,构建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与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有效地实施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教师更快进步和教学实践不断改进的重要手段。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所在

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它是指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

一个堂课,其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教师是怎样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调控是否得当等等,对这些方面能否作出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不仅直接决定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标准的落实,还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一)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南针

教师的评价指标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决定着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

(二)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包括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同时,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学习,经常沟通交流,增进了解。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课堂教学评价能及时地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二、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断凸现出来,对这些问题和误区的及时反思,将有利于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

(一)教学评价中偏重于评价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学习水平

新课改虽然在不断地实施和推进,课堂教学评价也在不断地翻新,但仍旧摆脱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影子。形式上,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就是施展各种花样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来完成教学目标,评价的核心都是紧紧围绕教师如何成功、如何缺失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差距,很少有人关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如何学,是否主动学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教的层面上,学生的作为才是评价的重点,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活动过程应该纳入评价的内容。否则,不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不论教师展示多少优质资源,只要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课都不是成功的课。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缺乏具体、充分的肯定

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课堂上,学生大都能配合、回应就是的教学行为,教师也会给予适度的反馈,大都能从欣赏、鼓励的角度评价学生。表面上看,整个课堂教学气氛积极活跃,然而,审视一下,不难发现,无论教师所提问题是浅层次的还是深层次的,无论学生对问题的思维深度、广度如何,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都予以鼓励“好!” “很好!”“你真勇敢! ”“你真棒! ”这些评价的语句缺乏针对性,过于泛化,往往让学生不清楚自己具体在哪方面表现很好,容易产生盲目骄傲的情绪,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艺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成了评价一堂好课的指标

在教学改革的热潮中,强调革新教学手段,提倡和要求教学手段现代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手段都应现代化,也并不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手段越现代越好。[1]在调查中发展,每一科的新课,教师都是在课件的协助下完成的,课件代替了板书。然而,这些却作为了评价一堂课是否生动成功的参考标准。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关于好课,提倡简约之美,他说:“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公式的推导、字符的书写、汉字的笔顺、实验操作等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参与知识生成过程的学习以及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走向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虽然在促进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它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这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是新课程喊出的响亮口号。所以我们的视角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究竟在何方呢?

(一)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一系列环节,诸如确立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设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并收集数据和资料,达成和呈现评价结论以及评价的反馈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制约。

1.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确定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是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核心。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大目标,因此,评价内容应在这三大目标领域里进行相应的设计,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

1.1 知识、技能方面:是否具有最基本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具有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识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等。

1.2 过程、方法方面:是否能认真观察简单的现象过程;是否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是否能积极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对结果有一定的评估能力。[2]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对当前刺激物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究;是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较强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是否对学科和学习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对自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对他人能友好相处;对所学知识有正确认识;对外在世界有正确的看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 课堂教学评价应兼顾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

2.1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长期以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除在评价过程之外,始终处于被评价者的地位,无法参与评价过程。新课标强调,实施教学评价应注意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而且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把自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互印证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促进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2.2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量化的评价结果表现出僵化、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征、努力和进步等被定格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定量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丢失了教育当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定性评价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描述学生的成就、优势和不足,提出对学生发展有针对性的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质性评价,采用“成长档案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定性评价和量化的评价,二者要恰当结合交互进行,对日常的表现要以鼓励、表扬等质性评价为主,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可进行定量评价,然后把两种评价结果综合分析,用人性化的语言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希望和建议。[3]

(二)充分利用个人成长档案袋评价

个人成长档案袋是一套精心组织起来证明学生一段时间学业进步情况的各种作业。这为学生提供了对自己的进步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机会。它能够使学生系统地展示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进步。根据米歇尔所说的,个人成长档案袋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自我评估进步情况。[4]

2.1充分突显成长档案袋评价对象的主体性

在成长档案袋中,学生要将其最初作品和修改过的作品都装进去,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整体或分项评估自己的作品,写下自我的评估意见。同时,还可以让同学、家长参与,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的成长。成长档案袋中,有许多项目是让学生装进自己得意的作品,同时还可设计“老师的话”、“家长的话”,与同学交流,与教师家长对话,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5]在这种评价方法中,过程自我评价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2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应具有多元性,并且不断更新

成长档案袋中记录的是学生的新旧作品,从这些做瓶中可以看到学生的不足与发展过程,并根据发展,适时调整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促进其不断反思、改进、发展。所以在成长档案袋创建过程中,要不断收集新作品,内容不断更新。

2.3教学与评价的结合更紧密

由于成长档案袋由课堂教学的产品组成,所以评价的过程和内容很容易和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对成长档案袋内容的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需要的信息,学生也可以由此反思和发现自身的不足,对进一步的教学是很好的推动和促进。而且,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学生经常性地在成长档案袋中收集的作品,是学生作品的收集和评估成为教学过程的焦点,因此,可以说成长档案袋使教学和评价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6]

(三)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学生的参与性

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首先就是在培养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评判,形成批判地接受的习惯和能力,并以此来更加有效地计划、管理、反思和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活动所得到的反馈信息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具体,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效果如何,学生最具有发言权,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对于教师改善教学、提高质量更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后,从教学管理部门角度来看待学生评教活动,更是一举多得,因为教学评价并非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教学管理部门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教学评价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应该是凭借一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互平台,即通过反馈评教结果,让教师洞察学生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效果的真实感受和总体评价,认识自己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态度、愿望和需求,从而获取大量有效的教学改革信息,以此来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自觉调整、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获取最佳教学效果。[7]

小结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构建更完善、更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绝大多数都是纸笔测验或标准化测验,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在信息化时代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应加大教学评价改革的力度,要用评价改革来促进和推动新课标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建德.关于课堂的思考 [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39

[2]刘淑芳,新课标实施与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6

[3]傅崇爱,新课程教学评价初探[J].小学语文教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55

[5]严育洪,成长记录评价法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版,2007(3):55

[6]张大均,吕达.课堂教学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15

[7]王婉萍,“学生评教”作用及其局限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2)

篇12: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于是,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我们在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学生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随意与浮躁,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自主:既要凸显主体,也要体现主导

[案例1]教学片段:人教版数学第二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师出示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公园里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

师: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生A:15-10+1=6;

生B:10-9=1,1+5=6;

生C:因为9+6=15,所以15-9=6;

生D:9=5+4,5-5=0,10-4=6。

……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略)。

[反思]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从表面上看,教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个体差异,但是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目前,数学教学中还有一些类似的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切让学生说了算。不管学生如何理解、如何想 、如何表达,总是一味地肯定和表扬;或者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想用什么方式学习就用什么方式学习”……这些做法表面上看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其自流。

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现在,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又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教师在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时,也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该否定的就不予以否定;不能说要“赏识孩子”,该引导的就不予以引导。对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对一些是非分明的问题,教师应毫不含糊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生指点迷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一个“导”字: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偏差、走人误区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卡壳时,要“辅导”。

二、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

[案例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片段

教师呈现问题情境:

母亲节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师想买一束50元左右的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

在这之后,教师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按自己的喜好组成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有的是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

[1] [2] [3]

篇1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于是,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但是,我们在为许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学生个性、追求独特教学风格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放任、随意与浮躁,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自主:既要凸显主体,也要体现主导

[案例1]教学片段:人教版数学第二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师出示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公园里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

师: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生A:15-10+1=6;

生B:10-9=1,1+5=6;

生C:因为9+6=15,所以15-9=6;

生D:9=5+4,5-5=0,10-4=6。

……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略)。

[反思]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从表面上看,教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个体差异,但是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目前,数学教学中还有一些类似的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一切让学生说了算。不管学生如何理解、如何想 、如何表达,总是一味地肯定和表扬;或者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想用什么方式学习就用什么方式学习”……这些做法表面上看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其自流。

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现在,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又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教师在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时,也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该否定的就不予以否定;不能说要“赏识孩子”,该引导的就不予以引导。对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对一些是非分明的问题,教师应毫不含糊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生指点迷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一个“导”字: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偏差、走人误区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卡壳时,要“辅导”。

二、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

[案例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片段

教师呈现问题情境:

母亲节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师想买一束50元左右的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

在这之后,教师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按自己的喜好组成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有的是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还不清楚,无从做起……)

然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的发言被代表取代了。

[反思]在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这样的合作只能只能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同时,各组的成员在组成上也差异过大,自然对各自承担的探究任务、合作目标在完成质量上有好有坏,影响集体对文本的整体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应该由学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做到了然于胸。要注意三点:一是做好合作准备。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是形成合作机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合作小组都要有一名“领头羊”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保证组内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三、探究:该出手时才出手

[案例3]教学片段: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二册《三角形的外角和》

引入新课后,第一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出两个三角形;第二步,学生用剪刀剪下三角形的两个角,拼放在另一个角的外角上,正好重合;第三步,学生用剪刀剪下三角形的三个外角,拼放在一起,三个外角组成一个周角。

部分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共三条,余略)。

[反思]这节课基本上学生都在探索和体验,动手"做数学",过程由学生完成,结论由学生得出,教师基本上没有讲授,没有进行分析和推理论证。然而数学知识单靠学生探究、体验就能获取吗?这样获取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吗?另外,许多学生第三个结论还未得出已经下课了,过度的探究在教学时间上也不允许。

"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但学习方式的改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一种方式去代替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每节课都去亲自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既无必要,更不现实。一些名词、概念、事实等只能用陈述和讲解的方式传授,如负数的表示,在数字前面加"-"号,告诉学生就行了;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也是不好操作和体验的,这类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讲授。

适时抓住学生的发现,积极创设适于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因此,在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正确把握探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条件,“该出手时才出手”。具体做到:(1)激发探究兴趣。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是否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这种探究兴趣很难自发产生,它需要教师在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的相关点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兴趣诱导学生认真思考、乐于探究。(2)把握探究时机。(3)提炼探究问题。备课时,教师要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形成一个基本“框架”。对哪些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组织探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四、整合:数学课别变了昧

[案例4] 教学片段: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初步认识人民币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购物活动,让3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学生模仿顾客,在布置好的小文具柜前购物。学生争先恐后地用仿真样币"购买"铅笔、本子、橡皮等。10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仍兴致勃勃地摆弄着"买"来的物品,旁若无人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反思]本节课的任务是"认识人民币",但在购物活动中,大部分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了具体的物品上,"买者"和"卖者"都不去注意币值大小,对物品的兴趣远远超过了人民币。从形式上看,学生积极性高,主动地投入和参与了学习活动,活动中也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这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活动与认识人民币有多大关联?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改变以往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实践和感性操作的倾向。应该肯定,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中,设计购物场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但活动不应该只注重外在表现方式,更多的应是注重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用活动这一外显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用"生活味"取代数学教育特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活动沟通生活场景与数学本质的联系,实现二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和形式,忽视对活动内在过程的有效转化和品质的提升,将使活动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实效。

现在的活动有相当部分是随意和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为活动而活动",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绝对化倾向,一味地强调活动的情趣而冲淡甚至忽视了主题,知识与技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是必须要改进的。

篇14: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探索

文/周永灿

摘 要:主要从打造班级文化、创设课堂文化、推进自主管理三方面来渗透德育。

关键词:德育;课改;育人

“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牵动着学校的每一根神经,德育工作是前提,是保障,是动力。”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除了要让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外,更要让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前沿阵地。为了深化新课改,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在营造文化氛围、构建育人平台、推进自主管理等方面笔者在学校进行大胆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已经初步体验到德育环境中课改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一、打造班级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用班旗、班歌引领师生为校旗添彩,为班旗增辉。学校创设校旗、校歌、校徽,班级设计班旗、班歌、班级形象牌。学校每周开展以班为单位的班风竞赛活动。即把每周各班学生的纪律、出勤、清洁、活动、行进秩序、住校生管理、安全管理、学习风气、上交材料、班主任自身工作等进行考核量化,每天检查、评估,每天公示、反馈,当周小结,以此考核数据来评定文明班集体。

出旗、升国旗、升校旗、升班风竞赛第一名的班旗、展示其他八个文明班的班旗、国旗下讲话等环节,长达20多分钟的升旗仪式已经被打造成校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班风竞赛第一名的班旗与国旗、校旗一起在校园上空迎风飘扬,另外八个文明班的班旗在旗台两侧随风飘舞,它激励着本周获胜的班级再接再厉,再造辉煌,鞭策其他各班不断努力,力争获奖。

用班级形象牌、文明班级获奖公示,助推班级争优创先。学校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定时、定点、定形式召开班主任例会,布置、总结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班主任培训和管理经验交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引领班级参与班风竞赛。学校用班主任肖像、班集体照、班级任课教师简介、班级目标、班级誓词制作成班级形象牌。在校园内的显眼处,制作荣誉台,用以展示每周的升旗班和另外8个文明班级的班级形象牌、展示以学期为单位的文明班级获奖统计表,每周一在表内为新评选的文明班级张贴小锦旗,表中显示各班获得文明班级的'次数,有力促进和激励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荣誉台以“勇于竞争终会夺冠,不断进步定能获奖”的口号激励各班不断超越,挑战自我。

开展成长促进活动,保存班级文化。让学生成长的足迹在学校留下光辉一页,让班级文化永久牵动学生的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各班开展“放飞理想、回望目标”活动,即班级统一制作《成长促进本》,每个学生都有一至两页的成长记载,学生初一进校确定三年成长目标或人生理想,每学期开学确定学期目标,以学月为单位回望目标完成情况,(www.fwsir.Com)随时自我督促,及时整改提高。学生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点滴进步、崇高荣誉都在《成长促进本》中清楚地记载着,它成为学子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的最好见证。

各班的班旗、班歌、班级形象牌、《成长促进本》四项班级文化,学校将永久性保存。几十年后,学生回到母校看到他们自己创造的文化,哼着优美的校歌,唱着雄壮的班歌,欣赏自己青春年少的光彩,寻找自己的成长足迹,自然会在心底涌出一股热流。这些文化会让学生回味花季少年的甜美,凝聚师生情、同学情、家乡情,会成为学子热爱母校、关注母校、支持母校发展的法宝。

二、创设课堂文化,实现课程育德

为强化师生常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笔者组织开展了三分钟“课堂文化展示”活动。

课前三分钟铃声一响,各班均有一个学生在讲台上组织开展活动:或高唱红歌,或朗诵经典,或讲述故事,或展示佳作,或上演小品,或竞猜谜语,甚至有的班级还在拼七巧板,有的班级在背化学口诀……教室里要么笑语连珠,要么欢声满堂,要么思辨灵动,要么妙趣横生,要么铮铮一腔正气歌,要么朗朗一片读书声……不但激励师生勇于展示自我,喊出“你的优点我学习,我的能力你欣赏”的课堂口号,更能提升师生的精气神,让师生以饱满的激情、高昂的干劲完成本节课教与学的任务。

常态化课前三分钟活动是在三个结合(结合学情、结合教情、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它为各学科情境导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彰显出新课改的无穷生命力。

三、推进自主管理,促进自我发展

学生干部参与每周班风竞赛考核。以前我们的班风竞赛考核主要由老师负责,虽有值周生,但都是配角,没有发挥作用,由于老师之间的难为情,考核常常不到位,德育管理的各项数据收集相对困难,为了改变现状,在此前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经验基础上,我们开展由学生管学生,学生干部参与班风竞赛考核,从而冲破了德育管理的瓶颈,德育管理收到明显的效果。每天早上,4个学生干部在校门口定时考核进校学生的行为、礼仪、佩戴证件的情况;每天中午、下午放学,1个学生干部考核出校门的学生秩序;每天课间操,9个学生干部考核学生行进秩序、大课间活动效果;每天中午,10多个学生干部管理食堂就餐、学生纪律、言行等。同时,每天都有几十个学生干部活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督促学生遵章守纪。年终时,学生处、团委评选出40多个优秀学生干部,专门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与学生干部共进晚餐,以此对学生干部的付出和成绩进行肯定和嘉奖。

健全合作学习机制,推行“小组留学制”。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改进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校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案》,通过理论学习、科学搭配、位本培训、评价激励、效果跟踪等环节,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小组建设体系。我校还特别推行了“小组留学制”,即小组成员可以申请到其他小组“留学”三至五天,然后写出“留学”见闻和感受,在全班交流。通过参照和比较,让学生甄别小组自主管理方法的优劣,在对比中学习到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互帮互学的风气已经形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课改是一个育人的系统工程,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作出长期的艰辛的努力。只有秉承“深化课改,德育优先”的理念,以“把平常的事做好就不平常,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作为管理育人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关注细节,追求平实高效的教育,推动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

参考文献:

李秋菊。学校课改的环境设置[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职教中心)

篇15: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说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说课

一、一个概念:

说课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行为,国外鲜有类似的介绍或相近的做法。说课, 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 987 年提出来的,九十年代在听课评课活动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它是指以教师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以同行教师为对象,向同行教师说出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简言之,就是说清楚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

说课的定义在郑金洲编著的《说课的变革》一书中还有八个定义。

二、二大意义

1.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的中介纽带

说课不是对备课内容的简单叙述,也不是对讲课过程的一般总结,而是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是一节课的教学结构及其运作流程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

说课需要教师从理性上审视教材,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的过程, 要从理论上去阐述一节课为什么要这样去教?因此说课促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高。它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的中介纽带。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生动、经济有效的方式

说课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教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又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也不牵涉到学生,简便易行。

① 促进理论学习。由于说课要求回答“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阐明“为什么要这样教。”因此,可以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理论,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② 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说课的准备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驾驭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说课后的评议、交流与切磋,有可能发现备课中的种种疏漏,经过修改后可以弥补疏漏。

③ 提高表达能力(书面、口头)。说课还需要教师写讲稿和演讲,这又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三、三种类型

l. 研究性说课

这种类型的说课,一般以教研组或年级 组为单位,常常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先由一教师事先准备并写好讲稿,说后大家评议修改,变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这种说课可以一星期搞一次,教研组或年级组里的教师可以轮流说课,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2.示范性说课

示范性说课一般选择素质好的优秀教师上,先向听课教师示范性说课,然后让说课教师将课的内容付之一课堂教学,最后组织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该教师的说课及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析。听课教师从听说课、看上课、听评析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示范性说课可以是校级或乡(镇)级的,也可以是区级或县(市)级的,一般一学期可以举行一次。示范性说课是培养教学能手的重要途径。

3.评比性说课

要求参赛教师按指定的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写出说课讲稿,然后登台演讲,最后由听课评委评出比赛名次。评比性说课有时除了说课外还要求把说课内容付之课堂实践,或者把说课与交流有关“说课”的理论和经验结合起来,以便把“说课”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这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行家的有效途径。

四、四块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个时空统一的完整系统。从空间上看,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要实观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必须以教师为主导(施教、导学),以学生为主体(爱学、会学),以教材为主线(教学内容、学习材料),以教学方法为主要手段,并使它们有机结合,形成“四位一体”的空间协调结构。从时间上看,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总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组成。即以教学目标为起点(导向),以教学程序为中间的结合点(既服从目标,又实观目标),以教学结果为终点(实观结果与目标的统一),形成“三点一线”的有序排列,其中教学程序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结构三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那么说课就是要求说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即说课一定要围绕着一个“教”字,在说课过程中,把握课程标准是基础,吃透教材是准绳,优化教学方法与指导学法、协调好师生双边活动是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重点。说课既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设计,也要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雕细刻,具体内容可包括以下几点:

l、说教材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上,要求能说出对教材的理解、处理、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其目的是根据教材,合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要求说出: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前后联系;②本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及其确定它的依据,对于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说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标,并要求说得正确、具体、全面;③本节课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确定它们的依据是什么,即为什么是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里。

2、说教法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学情有时单独列为一大块内容),说出本节课要选出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其目的是教学生学会知识。具体要求说出:①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和抓住关键,即怎么教,为什么这样做:③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创造条件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就是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常常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最基本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制定与选择受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教师特长以及授课时间的制约。

3、说学法

说学习指导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和什么措施让学生爱学、学会、会学。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会学,自觉地学。具体要求说出:①通过何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采用什么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③采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何种职业技能和学科研究方法。

4、说课堂教学程序

说怎样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以及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其目的是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具体要求说出:①怎样安排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要求。一般的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课题的提出),新课教学的展开,探究活动的安排,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还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等内容。

说教学程序的各阶段,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接下来说怎样教。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在说怎样教的过程中还要说清: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布置作业的内容及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等。

②本节课师生教与学双边协调活动的具体安排和依据以及怎样在教学各环节中安排好学生的认知活动,并在时间分配上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③本节课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实验设计及板书设计;课内外作业练习的布置和训练意图。

一句话,教师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样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要把教学过程说详细具体,但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说教学程序,也说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是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

(有时还包括说教学反思)

五、五个要领

1、说“准”教材;2、说“明”教法;3、说“会”学法;4、说“清”教学意图;

5、说“清”练习层次。

六、六大标准

(1)教材分析。正确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并参照课本与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思考。

(2)目标分析。说明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要求的思考与分析。

(3)过程分析。说明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如何有机结合的安排设计过程的构想。

(4)教法分析。说明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的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最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思考与分析。

(5)评价分析。说明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措施的构想与教学措施的设计。

(6)说课时间:10分钟左右,不超过20分钟。

七、说课准备

说课前应做哪些准备呢?归纳起来应做好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心理准备。

1、知识准备

知识是基础,没有比较丰富的知识,要想说好课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课前首先要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内容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课程标准、教材知识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①熟悉课标。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教材是根据课标编写的,这一点说课教师往往忽略。说课前,教师一定要熟悉课标,掌握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尤其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分解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离开课标的具体要求,说课就会迷失方向。例如,对学生口头表述历史的能力的要求,初一年级就不能要求学生能完整地叙述历史事件过程与历史人物活动,这是对初二学生的要求。初一学生只要求初步学会复述重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能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内容。

②钻研教材。熟悉所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知识的承接性和延续性,对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掌握本课在本册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重点难点。

③涉猎边缘学科的知识,扩展知识视野,使之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在本学科这个天地里游刃有余,使说课具有深度和广度。

2、理论准备

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教师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说不好课的。说课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研究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否则说课就没有高度,就是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说课前要针对教学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有关理论。明确教育规律,掌握所教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说本节课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及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的素质,为说课打下理论基础。

3、技术准备

①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要想说好课,首先明确说课要说什么。关于说课的内容,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框框”,通常包括说教学目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这四项内容,其中说教学方法里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说课要求教师不但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标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使听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②掌握说课的技巧

a、加强说的功夫

说课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目的,但却得用语言表述。要动口,就要加强说的训练,要有说的功夫。要注重语气、语量、语调、语速、语感;要进入角色,脱稿说课不能用背诵的语调,要用“说”或者“讲”的语气,设计意图则用说明性语气,二者要有区别;要注意教师所处的位置,要和讲课相同,板书和操作等活动要自然和谐、落落大方。

B、对说课的内容要分清主次,教师在说课时对说课的各方面内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只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既可。应把主要力量放在说教学程序上,这里是重头戏。

c 、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

说课前要准备好本次说课所用的尺、挂图、小黑板、卡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教学用具,以及表演和板书需要的饰品和图形。说课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介绍和演示。

4、心理准备

由于说课是一种新生事物,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接触过。它又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谈完一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如果说课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很容易在说课时失去心理平衡,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正常水平发挥,这就需要说课教师在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①充分认识说课的重要性

“说课”活动是在短时间内较经济的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形式,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而积极踊跃地参与这项活动,由压力变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法,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

②增强自信心

由于说课之前已大概圈定了范围,教师已对这些内容做了准备,所以说教师要卸下思想包袱,消除紧张心理,说课时从容自如,同时要正确地估价自己的实力,使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

③注意自我的心理调节

说课是在没有学生配合的情况下,一切靠自己完成,有时可能出现漏洞,这时需要教师具有稳定力,应变力,消除心理紧张,稳定心理状态,恰当巧妙地弥补。这种自我控制心理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平时就加以训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把握之仗”,这都说明事前准备的必要性。充分准备是说课成功的起点,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说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说课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篇16: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校本培训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校本培训

一、新课程理念及其对教师的挑战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情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应该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而成。新课程强调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新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可见,新课程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相对较大的时间和空间,更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和余地。

在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将摒弃与课程相悖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采用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进行教学。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教师们都要面对以下问题:

1、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时,教师应该如何创设师生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如何与学生做真正的朋友?

2、教科书一统课程的局面不复存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将教学过程变成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

3、新课程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类似问题,还有许多。显然,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有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常规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等等,教师素质亟待提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和科学的培训模式,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呢?

二、结合新课程,抓好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连,其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机动灵活,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

目前,在中小学开展的校培训通常有:专题讲座、课题牵动、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校本培训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反思学习。反思是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的分析过程,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进行反思学习和培训。这种培训模式是以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是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策略、新方法。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思考、发展,提炼出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行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有教师之间、教师与走进学校的教育专家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研究两种。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是校本培训向纵深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而校本培训应该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活动。实践证明,专业人员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是校本培训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持。教师要加强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接受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要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3、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研究的目的是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行动研究强调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亲自“做”。因此,教师行动研究的实质是“行动”,为改善行动而研究。行动研究可以是教师个体式的,也可以是教师群体性的。校本培训需要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是“研究者”、“教育专家”的事情的传统观念,将自己作为“研究者”,从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需要出发,在工作中研究,达到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境界,通过研究实际问题来获得实践性知识。

当然,校本培训中的“反思学习”、“合作探究”、“行动研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三个层面。其中,反思学习是校本培训的关键,合作探究则贯穿培训的始终,而行动研究是培训的目的和核心。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合作离不开反思,而合作需要行动的支持与帮助,反思离不开合作,反思又是联结行动的媒介。

篇17: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校本培训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校本培训

一、新课程理念及其对教师的挑战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情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应该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而成。新课程强调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新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可见,新课程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相对较大的时间和空间,更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和余地。

在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将摒弃与课程相悖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采用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进行教学。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教师们都要面对以下问题:

1、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时,教师应该如何创设师生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如何与学生做真正的朋友?

2、教科书一统课程的局面不复存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将教学过程变成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

3、新课程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1] [2] [3]

篇18: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论文

一、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青州市益都师范附小的实际情况来讲,小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基本上是“00后”子女,性格叛逆又极度自尊,再加上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得小学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与问题。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大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小学在改革教育管理过程中,用法不当,存在盲目改革现象,在对学校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其教育成效低下,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导致教育管理不到位,进而对学生改造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产生了阻碍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育管理内容空洞、过于形式,理论脱离实际。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小学教育管理开辟了新的教育篇章,使小学教育管理呈现出了新的面目。针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从新课程提出的教育标准出发,有目的性地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1.树立新理念,以学生为本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同样的,在开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时,应推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理念。

2.制定组织纪律,规范学生行为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管理有效的单位团体来说,都有其管理发展的一套规章制度或守则,对班集体而言,也应如此。唯有班级认真落实学校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进而影响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的品德操行和学习热情。因此,学校应组织班主任针对班级学生综合情况制定合适的班级组织纪律,规范学生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3.增强师生合作,提高管理质量

当代学生,包括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渴望表现自我,希望能通过努力实现自我并取得同学、教师和学校的认可。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然而却缺乏实践经验,空有一股热情,却时常感到迷茫,习惯随性而为,在行动上欠缺目的性,这与义务教育阶段所提出的教育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面对当前这种小学教育管理情况,学校要从根源上找出问题所在,在保持学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再加以热情引导。通过教师融入引导,强化师生之间的合作,改善学校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管理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解决目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端正认识,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深入钻研科学的教育工作管理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教育工作,优化教育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不懈、认真对待,积极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乐观、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素质人才。

篇1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索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彻底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成了教师关心的重点问

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几点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语文的教学意义

(一)满足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

言语交流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重要的媒介,通过言语交流的方式,一个人就能与他人进行情感、思想上的沟通。比如了解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就必须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取;比如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可以通过书信,言语等方式交流。言语交流并不单单是指话语,文字书信之间的交流也都属于言语交流的范畴。

(二)有益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从某方面来说,言语活动也是一种放松方式。在闲暇时光里,读书和写作就是一种很好的消遣娱乐方式。在业余生活中,可以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来达到放松心情、调整心态的目的。阅读还能提高人们对事物的领悟高度,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尽可能地多读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人的精神质量。

(三)给人带来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

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语文素养。请假时的假条、审计部门做的审计报告、老师需要写教案、开会过程中的发言等,它已逐渐渗进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回答问题,学生很少有主动性,大部分时间都是做笔记和听教师讲,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原有的教学模式彻底被打破,有效地革新了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互换,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发言,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比如在进行《荷塘月色》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己观点和看法的自由表达。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之初播放一首“荷塘月色”的音乐,对教学内容进行铺垫,将悠扬的歌声融进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突出教学的主题。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逐步适应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词语造句”等游戏。通过教学的预热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环境,让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发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协作交流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就更加凸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然后提出问题或是就某个教学主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互相交流,互补长短,有效地分析和解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都进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主题的探讨,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进行分析和解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收集和整理有关阅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互相交流、借鉴和参考,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目的;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进行引导和鼓励,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魍车母咧杏镂目翁媒萄П冉峡菰铮�教学模式简单,这就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利用多媒体的科技优势,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比如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节选一段《红楼梦》中的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的欣赏,对课文有直观、形象的印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加上教师用问题合理地引导学生,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明显。

三、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的价值更加被凸显出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篇20: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评价优化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评价优化

作者/ 闫晓彤

摘 要:作业评价是作业实施的重要环节,传统语文课外作业多采用诊断性评价方式,量化评价结果,而新课程中的高中语文课外作业应采取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评价。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评价优化策略。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教学论文的题目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探讨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推荐20篇)】相关文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理念的探索2023-04-28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5-25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2022-08-13

小学古诗教学论文题目2023-11-08

新课程下对高中语文作业的几种误解(网友来稿)2022-10-11

高中英语教育的挑战与探索论文2023-09-30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新课程美术教学论文2022-05-08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教育论文2022-12-05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探讨论文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