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

时间:2023-05-30 07:54:46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合集13篇)由网友“楠楠”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

篇1: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

主要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方案一]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 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 还是 ?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篇2: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物体下落

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

3.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变量控制法.

2.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

2.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基本知识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受重力作用.②初速度等于零.

(3)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思考判断

(1)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3)物体由静止释放,当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时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交流

(1)一张纸片下落和该纸片揉成团下落快慢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为什么在抽成真空的牛顿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相同?

【提示】

(1)纸片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而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造成二者下落快慢不同.

(2)由于抽成真空的牛顿管对金属片和羽毛均没有空气阻力,它们只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及运动规律

1.基本知识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计算中,g取9.8_m/s2或g=10_m/s2.

(4)运动规律

①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基本公式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gt2.)

2.思考判断

(1)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

(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3)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略有不同.(√)

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基本知识

(1)问题发现

亚里士多德观点:重物下落得快,轻物下落得慢.

矛盾:把重物和轻物捆在一起下落,会得出两种矛盾的结论.

伽利略观点:重物与轻物下落得一样快.

(2)猜想与假说

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加速运动,并指出这种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假说.

(3)理想斜面实验

①如果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运动所用的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即x∝t2.

②让小球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滚下,测出小球从不同起点滚动的位移x和所用的时间t.

③斜面倾角一定时,判断x∝t2是否成立.

④改变小球的质量,判断x∝t2是否成立.

⑤将斜面倾角外推到θ=90°时的情况——小球自由下落,认为小球仍会做匀加速运动,从而得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

(4)伽利略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他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2.思考判断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重物、轻物下落得一样快.(×)

(2)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自由滚下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3)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做实验.(×)

探究交流

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进行了猜想,亚里士多德进行了猜测,两种研究方法有何不同?

【提示】 伽利略的科学猜想是根据所观察、发现的事实,把客观事实与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科学猜想不能直接当做结论使用,只有经过实验验证,才能作为结论使用.

四、自由落体运动及自由落体加速度

【问题导思】

1.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下落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2.实际中,物体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3.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加速度是否相同?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初速度为零;(2)除重力之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

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的下落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空气中羽毛的下落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

(1)产生原因:由于处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因此也称为重力加速度.

(2)大小:与所处地球上的位置及距地面的高度有关.

①在地球表面会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但差别很小.

②在地面上的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可认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变.通常情况下取g=9.8 m/s2或g=10 m/s2.

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2.物体不仅在地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只不过同一物体在不同星球上所受重力不同,重力加速度不同.

3.g的方向,不是垂直向下,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例: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因受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小钢球,所受空气阻力对其运动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审题指导】 解答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时,必须抓住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条件,一是初速度v0=0,二是仅受重力作用.

【答案】 BD

对自由落体运动条件不清,往往误认为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或者是误认为只要物体从静止下落,物体就做自由落体运动,从而误选A.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问题导思】

1.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吗?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适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适用?

1.基本规律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式

(1)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第ns末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2)前1s内,前2s内,前3s内,…,前ns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n=1∶4∶9∶…∶n2;

(3)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hⅠ∶hⅡ∶hⅢ∶…∶hn=1∶3∶5∶…∶(2n-1);

(4)连续相等位移上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1)∶(-)∶…∶(-);

(5)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数Δh=gT2(T为时间间隔).

例:如图所示,直棒AB长5 m,上端为A,下端为B,在B的正下方10 m处有一长度为5 m、内径比直棒大得多的固定空心竖直管.手持直棒由静止释放,让棒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

(1)直棒从开始下落至上端A离开空心管所用的时间;

(2)直棒上端A离开空心管时的速度;

(3)直棒在空心管中运动的时间(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审题指导】 解答该题应注意:

(1)直棒从开始下落至A端离开空心管的过程中,A端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2)直棒在空心管中运动的时间对应运动的哪个过程.

【答案】 (1)2 s (2)20 m/s (3)(2-)s

杆有长度,不易分析其运动情境,解题时,我们可以找杆上某一点(如A点)为研究对象,它的运动即代表整个杆的运动.杆通过筒的时间也可认为是B点从刚进入空心筒处运动(l+)这段距离的时间.

六、竖直上抛的研究方法

例: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答案】 AB

1.定义:将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这个物体的运动就是竖直上抛运动.

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通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

3.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v0-gt.

(2)位移公式:x=v0t-2(1)gt2.

(3)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v2-v0(2)=-2gx.

(4)上升到点(即v=0时)所需的时间t=g(v0),上升的高度xmax=0( ).

4.研究方法

(1)分段法:上升过程是加速度a=-g,末速度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且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具有对称性.

(2)整体法:将全过程看成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直接应用于全过程,但必须注意相关量的矢量性.习惯上取抛出点为坐标原点,v0的方向为正方向.此方法中物理量正负号的意义:

(1)v>0时,物体正在上升,v<0时,物体正在下降;

(2)h>0时,物体在抛出点的上方,h<0时,物体在抛出点的下方.

课后小结

板书

§2.5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一、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二,逻辑的力量

三.猜想与假说

四.实验验证

五.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观察一提出猜想一运用逻辑推理一实验对推理验证一对猜想进行修证(补充)一推广应用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

首先是: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编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落体运动,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收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前面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节课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说重点、难点:

1.从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

2.本节课的难点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难点(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很容易根据生活经验形成错误的前概念,就是“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这种前概念对于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后一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研究的部分内容放在这里介绍。然后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迪卡尔的观点,以及伽利略的观点同时列出,进行对比,然后介绍伽利略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推理,再通过实验设计,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自由落体概念。同时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学当中的研究价值。

难点(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

探究过程难点在于,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要确保实验能够成功,能让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处理后,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

突破这个难点我准备这样设计教学:首先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落体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前面研究匀变速直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注意指导学生控制实验条件,减小实验误差。我准备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都能体验实验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第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2)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应用相应的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归纳能力等。

情感目标

(1)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态度、感悟科学精神

(2)通过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

第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拟采用探究式综合教学法。具体说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归纳。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篇3: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索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挖掘素材更深层次的含义。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h=1/2at2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重点】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教学难点】

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g。

【实验器材】

牛顿管、橡皮块、两张相同的纸。

【教学过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张纸和一块橡皮下落的现象)

师:是否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在17世纪时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就用一种巧妙的推理方法来进行推理:①假设一块大石头的下落比一块小石头下落快。②两块石头它们整体下落的速度与大石头、小石头下落的速度相比应如何?(答:整体下落速度最快)。③如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如何?(答:两块石头的整体下落的速度应小于大石头的速度,而大于小石头的速度。)④这与重的物体先落地的结论矛盾。

请一个学生来做个实验:半张纸揉成的纸团和一大张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请同学观察。(纸团比纸片下落快,轻的物体还下落的快。)

(设计说明:上述方法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粗略的逻辑推理或做实验验证。)

师:这样看来,重的物体有时下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上面的几个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2.分析引导:

(1)教师指出:上述实验现象表明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在17世纪,伽利略曾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实验发现:质量不同的铁球和木球几乎同时落地。

(2)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3)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总结归纳:

(1)牛顿管实验结论:质量不同的羽毛硬币等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并比较一下牛顿管放入空气后的实验现象,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呢?我们会猜想它会不会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呢?这样需要来证明才能确定。

(2)指导学生看“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的插图。

提问:要证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方法一:利用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 为定值进行推导。方法二:证明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是连续的奇数比。)

(设计说明:这种方法先猜想后用实验验证的方法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篇4: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人教版第二章第五节内容。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性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的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先进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的先驱伽利略是如何进行研究的---这是向高中学生首次介绍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对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教材通过演示牛顿管实验进行证实,进而最后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运动模型。这样的编写层次分明,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学生不难建立自由落体运动这一模型。

学情分析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材中通过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这一点是在基于学生已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相邻时间段内通过位移差等于一个衡量”的前提下,学生很容易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算出下落的加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4.理解在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所不同;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5.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玻璃筒内金属片、羽毛等下落的实验及其它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思考、学会归纳和总结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落体问题的研究,体会对问题的研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规律及重力加速度。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纸片、牛顿管、木尺、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刻度尺、重锤。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观察思考 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采用“交流—互动”的探究模式教学。

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体现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导入

提出问题

用木尺测学生反应快慢。说明需要研究物体下落过程中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而引入研究的课题。 学生实践,积极配合测反应快慢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师生互动

展开新课

(一)下落快慢比较

1.提问: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2.提问:为什么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当然实验是检验现象的唯一标准.

演示:(1)硬币和白纸

(2)硬币和纸团

3.提问:为何出现上述现象

4.提问:那减少空气阻力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会如何?

演示:牛顿管中铁片和羽毛的下落

5.归纳:不计空气阻力,所有物体下落一样快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研究在不计空气阻力情况下,只受重力,并且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

回答1:一样快

回答2:重的物体下落快

回答3:跟它受的阻力有关系

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回答:一样快

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认真思考得出结论:忽略阻力的情况下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让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习惯

师生互动

展开新课

(二)自由落体运动

1.提问:同学们请从自由落体运动定义中找出其条件

2.归纳: (1)V0=0

(2)只受重力作用

3.提问: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4.归纳:物体在实际生活中下落除了受自身的重力外还受到空气的阻力,因此自由落体运动其实为一种理想化的运动。

5.提问:请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直线运动有哪些?

6.提问:那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7.提问: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判断物体运动性质的?

8.提问:前面我们用什么实验方法的?

回答:

1.只受重力的作用

2.静止开始下落

举例:雨滴的下落

苹果的坠地

叶片的下落等

学生认真听

回答: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减速直线运动

回答:匀加速直线运动

回答:看相等时间段内的位移

回答: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上的点迹,进而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开动学生大脑

给学生发挥的余地

让学生大胆猜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生互动

篇5: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在力学知识体系中,运动学的内容是研究力学定律的基础。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知识前提。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与实际比较接近,更加形象的诠释了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因此,在物理学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史实,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通过实验研究质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从中了解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因此,本节教学内容要体现实验在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中的作用,并通过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

在教材中,《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编排在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整个必修1的安排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这种常见的、特殊的运动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对前面知识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加强了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且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为后面课程做知识准备的铺垫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也学习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一定认识,但并不科学严谨。

学生会有“重的物体下落快”的认识,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并且,学生对落体运动的认识,只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性学习。

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打点计时器会操作,并掌握相应的注意事项,同时,对实验数据的处理需要联系数学知识,“逐差法”的灵活运用是一难点。

因此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和重力加速度的得出过程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知道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3)理解自由落体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和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伽利略使用的理想实验与科学推理方法。

(2)在实验探究物体下落的快慢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学习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g 。

教学难点: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五、教学器材

自制“反应时间尺”:在一约40cm长的尺的一面标记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使用时,标有反应时间一面面朝学生。多媒体、钢球,乒乓球,纸张若干、牛顿管、电磁打点计时器、重物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事件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展示课前设计制作好的“反应时间尺”,并提出问题“一般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的?”。

学生回答。

教师继续设置悬念:这把尺子很神奇,它不仅能测量长度,还能测量时间,并且能测出同学们的大脑反应时间。

并选3~4名学生上来测反应时间。

学生抓住尺的同时就报出其反应时间,可采用“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反应时间尺的原理是什么?学完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揭晓这个秘密了。

【教学设计说明】在此将教材中的“做一做”栏目中的“测定反应时间”改为放在课前引入,目的是通过这一游戏产生“惊奇”效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

(二)探究落体运动的影响因素

【事件2】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下落现象(动画展示苹果、雨滴、水滴的下落过程),思考“物体下落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呢?”。

教师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物体下落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说出猜想与假设后,教师追问依据。

【事件3】教师演示系列实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 钢球①和乒乓球②(G1>G2),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 钢球①先落地 较重的先落地 教师说明:这个结论与多年前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 哲学家 、科学家 和 教育家 之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的观点相同。

教师课件展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的物体下落快。

提出问题:有没有学生不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然后学生讨论:在生活事例中找支持与反对的证据。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② 一张纸裁成相等的两半(G1=G2),一半揉成纸团,另一半不变;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 纸团先落地 等重的落地有先后 实验③ 纸片①和纸块②(G1>G2),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 纸块②先落地 较轻的先落地 学生活动: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的结论。

【教学设计说明】“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教学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可以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使用生活中的铁球、乒乓球与纸张,做演示实验,两物体的质量明显不同,实验简单现象明显,观察到的现象与学生头脑中的重的物体先落地的前概念形成冲突。演示过程中,从纸片到纸块的过渡,可诱发学生思维,猜想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引出下一步思维。

【事件4】验证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既然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没有必然联系,实际生活中物体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从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可以猜想到是空气阻力影响。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参与观察分析。

演示实验4:牛顿管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根长约1.5m的玻璃管中,放入羽毛、金属片。

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1.不抽出玻璃管中的空气,将玻璃管倒立过来。 金属片先于羽毛落到管的底部。 现象与生活中看到与想到的一致。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抽出管中部分空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步骤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2.抽去玻璃管中部分空气,将玻璃管倒立过来。 金属片先于羽毛落到管底部,但两者落到管底的时间差变短。 现象与猜想一致。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继续抽出管中空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步骤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3.继续抽去玻璃管中空气,再将玻璃管倒立过来 。 金属片和羽毛几乎同时落到管的底部。 现象与猜想一致。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想象管中没有空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步骤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4.如果抽出玻璃管中所有空气,再将玻璃管倒立过来。 金属片和羽毛同时落到管的底部。 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过程中运动快慢与质量无关。

【教学设计说明】牛顿管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阻力在落体运动中的影响,演示结束后,教师总结说明使学生认识到,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必须考虑或排除外界因素干扰,学习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理想实验等实验探究方法。

(三)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建立

【事件5】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教师提出问题:由于落体运动受到空气阻力影响,要想研究落体运动就必须排除空气阻力,那么,如果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物体的受力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自由落体的定义“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即初速度为零)开始竖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设计说明】教师强调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运动,实际生活中物体都会受到空气阻力,但一般重力大于空气阻力。在中学阶段,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四)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自主探究

【事件6】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师提问:若要研究某种运动规律,我们可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器材?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体验,可想到,利用打点计时器采用示踪(轨迹记录)法研究,并一起回顾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求出重物的加速度,并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必要时给以指导)师生共同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轨迹是直线,方向竖直向下,是变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并指出由于阻力远小于重物的重力,故重物的下落可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同学们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教学设计说明】学生已使用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所以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但教师应指出由于自由落体运动与水平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方向上的显著区别。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误差,电磁打点计时器必须固定在竖直方向上,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事先将电磁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再分发给学生,强调在试验过程中学生不要碰到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免影响实验数据。

(五)重力加速度

【事件7】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对重力加速度作如下说明:

篇6: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自由落体运动 选手 一、教材内容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加强了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面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并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的大小,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悟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特征分析 ?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过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对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实验,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

采用:提取旧知识——积极思维——实验探索——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通过课前观看视频,从生活中引出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直觉经验和逻辑推理的矛盾,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明确本节的研究目标,通过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体验成功的愉悦。

2.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策略

在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时采取了分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测量,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师生和谐、互动的氛围中,愉快地、自然地、主动的探究新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教学中创设物理情景是教师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引导学生来探索规律并让学生试着自己得出结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拔。

突破方法,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实验,用实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观点。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物理研究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类比迁移自己推导出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和规律。

采用:“复习提问—直观演示—分析讨论—实验探究—揭示规律—巩固知识”并辅以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演示实验:硬币、纸片、牛顿管、抽气机、多媒体设备;

2、分组实验: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刻度尺。 六、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匀变速运动规律

V=V0+at X=V0 t + MERGEFORMAT a t2 V2 –V02=2aX

新课导入

问题导学:究竟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

新课教学

(一)自由落体运动

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实验1:铁片和大纸片,由同高度同时下落

学生实验2:大纸片和小纸片,且小纸片揉成团,由同高度同时下落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进而对原有的观念产生质疑,

猜想: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问题导学:若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仅受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教师演示:牛顿管实验

演示:管内空气近似抽空时,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

演示:管内充满空气时,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证实猜想: 真空时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①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②特点:a、初速度为零

b、只受重力

(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理想化模型,实际生活中在重力比阻力大得多的情况下,可以忽略阻力的影响。使学生了解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学生猜想:“自由落体运动”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问题导学:怎么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根据实验

问题导学:自由下落很快,怎样抓住它运动的轨迹?

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相片

重物自由下落时用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数据。

篇7: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后安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习,一方面是复习和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因此本节课是联系实际的应用课,也是后续课程学习的起步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极其重要。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和时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对理想化模型有了一定的思维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师生互动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想化模型教学,使学生领悟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物理学思想,培养学生心胸开阔的大气人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难点为由速度图像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等于位移得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

1、以问题为主;

2、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内容,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探究,得出落体运动的性质。

导入新课

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更加齿根、量化的规律是什么?用落体运动的规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呢?比如测大楼的高度、测量井的深度。

新课展示

问题1、什么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回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叫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

问题3、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自由落体运动?

学生回答:没有。

问题4、实际生活中没有为什么还要研究呢?

实际下落的物体,如果所受空气阻力远远小于重力就可以近似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5、一个铅球和一块石头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否相同?加速度的方向向哪?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方向竖直向下。我们把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篇8:2023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条件:

(1)初速度为零。 即 : V0=0

(2)只受重力。若受到空气阻力,在f空? G的情况下,可以忽略空气的阻力,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就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过渡引言: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性和规律。

探究过程

1、分析:

我们通过前面的实验观察、探究,可以粗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

学生分析后回答:(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

过渡引言:但是加速度如何?是匀加速,还是变加速?

2、学生猜想:匀加速

篇9: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整体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教学的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要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先进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的先驱伽利略是如何进行研究的――这是向高中学生首次介绍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课题和分析论证课题;二是介绍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这两个问题是统一的,前者是教学的组织,即课程进展的形式;后者是课题内容本身,这两者的结合便是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和课本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做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2.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索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

课前准备

木架、小球、细线、牛顿管、硬币、羽毛、纸片(多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两手分别拿一小球和纸片,从相同的高度释放两物体.提出问题:小球和纸片谁先落地呢?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是不是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地比较快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故事导入

一位普通的'妈妈,身体纤弱,轻声细语,几乎不爱好任何的体育运动.

一天,她出门去买东西,孩子和保姆留在家里.保姆拉过一张桌子放在窗户前,让孩子自己趴在桌子上玩,自顾自地做其他事情去了.

当妈妈的身影在远方出现的时候,孩子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他伸出小手想去拥抱那个熟悉的身影,大半个身体顿时悬在半空中.

孩子不会理解自己身处的险境,希望妈妈立刻把他抱进怀里.于是,五楼的窗口上,小男孩变得像小鸟一样轻盈,他张着翅膀向着妈妈飞过去.周围的人们都目睹了这一幕:远处的妈妈只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支箭飞快地奔向一栋大楼,然后准确地接住了从楼上掉下来的一个小男孩.

闻讯赶来的消防队员对这一幕的发生简直难以置信,按照他们的计算,用那么短的时间从女人当时所处的位置跑到楼下是不可思议的,连最优秀的消防员也无法达到那样的速度.

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测出这位伟大母亲的奔跑速度吗?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

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推论①vt2=v02+2as;② = = ;③v0=0

s1∶s2∶s3=1∶4∶9 sⅠ∶sⅡ∶sⅢ=1∶3∶5

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硬币和纸片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是这样吗?

推进新课

一、自由落体运动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在不少情况下是不同的.从苹果树上落下的苹果和飘下的树叶能一起同时下落吗?

教师设疑: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你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

猜想: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比质量小的┛炻穑开

合作探究

取两枚相同的硬币和两张与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在下述几种情况下,都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下落快慢情况.

1.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一枚硬币和一个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可以看到硬币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质量大的下落得快.

2.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紧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到卷紧的纸团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下落得快.

3.将一枚硬币与已经粘贴了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到一样快,说明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时下落一样快.

4.一块面积较大的硬纸板、一个小软木塞,分别放到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可以看出纸板比软木塞重,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软木塞比纸板下落得快,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得会比质量大的物体还快.

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快慢与物体质量(轻重)无关.

篇10: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

1、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在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安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生活中应用非常多。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在复习和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对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既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准备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安排

教材通过“观察思考”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以此引入新课,接着展示钱毛管试验并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然后讲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提炼其“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最后讲述了自由落体加速度,用表例举了不同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经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教材特点

教材在本节设计上有两个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 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 理解重力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了解不同地方加速度不同。

◆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 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引领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炼科学研究方法。

◆ 参与探究过程,增强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探究过程,学习伽利略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难点: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1.日常生活

学生对落体运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2.知识基础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等相关知识,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学问题。

3.不足之处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偏重于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

三、教学手段

1、教学模式

◆ 启发引导模式

由于本节内容和前边几节内容紧密相连,在实验探究时,通过启发引导模式,引导学生猜想静止下落的物体可能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探究模式

书本只描述了“观察思考”的简单几个问题,然后演示了“钱毛管试验”就直接提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没有达到真正引导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目的,在此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器材,引领学生重走伽利略“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这条道路,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的乐趣,而且也能让学生自己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 合作学习模式

在进行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过程较多,必须边操作边读数边记录,然后计算,所以应由小组配合共同完成,再交换角色,如此合作交流并得出结论。

2、教学方法

◆ 启发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启发法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启发学生思考,对所学的知识能更深入的理解。

◆ 实验法

在学生提出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之后,用牛顿管进行实验,并且向学生介绍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思想,从而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 讲授法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以及重力加速度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运用讲授法,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加深理解。

◆ 探究法

利用自主设计的减缓下落速度的实验器材,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这条道路,让学生去探究下落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学习自由落体的知识做铺垫,在课堂总结时再提出其实同学们重走了伟大科学家伽利略的道路,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的乐趣,而且也能让学生自己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3、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以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的形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学生的猜想,同时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策略

◆ 认知冲突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认为重物一定比轻物下落得快,采用认知冲突策略,使学生意识到轻物有时也会比重物下落得快,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 任务驱动策略

进入新课之后,引导学生猜想落体运动可能遵循的运动规律,然后让学生带着 任务去思考、讨论、交流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5、实验改进

◆ 书本实验

在“观察思考”部分设计到三个实验即比较橡皮和纸片的下落;把纸片对折再和橡皮从同一高度下落;钱毛管试验。

◆ 改进实验

■ 斜面实验:

如图所示,将伽利略的“冲淡重力”斜面实验的计时方法改为用光电传感器来计时,可以在显示屏上直观的读出小球所用的时间且比较精确,用此装置作为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器材,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将其设计成斜面,可以达到减缓小球下落速度的目的,从而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学探究之路。

■ 牛顿管实验:

教材中在验证物体下落受空气阻力影响时用的是钱毛管装置,该装置效果不明显,原因是在倒转管时速度很快,学生不易观察,而将其改为用牛顿管,可以用磁铁吸住羽毛和铁块,然后撤去磁铁使两物体同时下落,没有倒转管的过程,演示时将牛顿管放于日光灯处,学生更容易观察。

■ 时间尺

在一根小木棍上的一定长度处标上对应的时间,制作成一把时间尺,利用该尺测量学生的反应时间,并让学生思考该尺与刻度尺的区别,以此让学生应用本节知识。一把时间尺不仅能在课堂最后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

四、教学媒体

PPT、Flash动画、实验器材(斜面装置、牛顿管、白屏、时间尺、钢球、羽毛球、泡沫块等)

教学流程

用钢球、羽毛球、泡沫块分别从某一高度处静止释放,学生观察三个物体下落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发现它们都竖直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探究实验;探究下落物体遵循的运动规律。

实验验证;用牛顿管验证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

自由落体运动;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讨论总结它的规律、最后提出重力加速度。 通过“抓钱游戏”和自制教具“时间尺”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不仅可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他们经历的探究过程就是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最后用诗歌来总结本节课,让知识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帮助学生达到认知的螺旋式上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分钟 用李白诗句引入,然后用PPT展示生活中苹果、树叶、水滴的下落,接着做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1:将钢球、羽毛球、泡沫块分别从某一高度处静止下落。

提问:下落物体的运动有哪些共同点呢?

观看物体下落情况,经过思考发现它们都在做速度增大的落体运动。

■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下落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新课教学

探究小球下落的运动规律

分钟 【提出猜想】

用Flash动画帮助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小球可能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观察照片,发现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各段位移比近似于正奇数比,由此提出猜想。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教学

探究小球下落的运动规律

分钟 【发现问题】

提问:要验证猜想,必须要知道小球下落的哪些物理量?

演示实验2:拿出一个小球使其从某一高度处静止下落,让学生用秒表测量小球下落的时间。

现象:每组测量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误差很大。

提问:怎样才能使小球运动慢一些便于测量时间呢?

1.必须知道小球下落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

2.造成误差很大的原因是小球下落速度非常快,很难准确测量时间。

3.将小球放在斜面上运动可以减缓其下落速度,便于测量时间。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思考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发现时间很不好测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篇11: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一、课程分析

1.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 的内容是第二章第5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3)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刚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急需一次真正的实践去更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从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历史引入,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对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以期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3.两位科学家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讲课时讲出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初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并通过对两位科学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结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通过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加以训练,让学生初步接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在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后,通过回扣课堂游戏,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加以巩固和提高。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设计思路:在复习之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引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中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复习不仅能起到之前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在新课当中更好更快的学习。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一些运动规律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些规律。

生:到黑板前写出。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板书】课题: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新课研究:

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四幅图片他们分别是什么。

生:分别是苹果的掉落,露珠的滑落,雪花的飘落,还有树叶的掉落。

师:我们看到的四幅图片中都有物体的下落那么谁下落的快谁下落的慢呢?

生:苹果下落的快树叶和雪花下落的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苹果重树叶和雪花轻

师:那难道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么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一起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实验1:用重的橡皮和和轻的纸片同时下落发现重的橡皮下落的快。

师: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持有这一观点,在人类还处于懵懂时期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就对这一现象作出研究,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但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2:两张相同材质的纸一张大的一张小的,显然小的轻一些,让小的制片团成纸球,让他们同时下落,发现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实验3:用橡皮和轻的纸团同时释放看一看下落快慢程度,发现下落快慢差不多

介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做过类似的实验,他的观点是物理下落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必然联系。

提出疑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有时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

学生回答。。。这些因素最后导致的都是空气阻力的不同。

师:如果我们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同学们猜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实验4:用牛顿管制造出真空状态让轻的羽毛和重的铁片同时下落发现下落快慢是相同的。

得出结论:在物体只受重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物体的快慢应该是相同的,而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

设计思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掌握一般概念和原理是通向普遍迁移的大道。因此,我们在组织教材时,应把基本概念和规律放在首位,突出教材的系统性和规律性。通过上述几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实验探究在物理规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1)只受重力(2)v0=0

师:那么,自由落体运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他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师:从直观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来什么?

生:从静止开始、运动是一条直线、速度越来越大。

篇12: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表现其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实验探究,突破原有认知,体会并应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学生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只是特殊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已。

三、设计思想

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意识,淡化机械式训练,摒弃灌输式教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和“参与”,决不能搞型式化的探究。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兴趣入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以趣味实验的新手段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通过分组实验,感受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进而小组讨论、验证、交流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感悟自由落体这一理想化模型的实质;成功解释生活中自由落体现象;强调学生思维和体验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变过去教师要学生学,而为学生自己“我要学、我想学、从中我学到了什么”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当然同时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机智,适时地去引导,去启发,去控制,去答疑,去评价,这是符合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成功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转换。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2)知道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解决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2)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现象,生成“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乐于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五、重点 难点

重点: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实质。

难点:(1)物体下落快慢影响因素的探究;

(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的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景设置──问题链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七、课前准备──媒体的设计与准备

演示实验:多媒体设备一套,钩码,牛顿管,抽气机,天平,自制课件。学生每四人一组:刻度尺,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小石头,羽毛,纸带,铁片、书签若干(长10厘米左右),纸片若干张、钢球(大小各一个)、面积相等的金属片和纸片等。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教师节的时候,大家有礼物送给老师,来而不往非礼也,今天老师也有礼物回赠给大家,是有我亲笔签名的精美书签。

(师生活动,请几个学生参与活动,谁能捏住书签就送给谁,由于书签比较短,少有学生能捏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有人捏不住书签?,它与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和研究的一种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密切相关。同学们仔细观察过落体运动吗?我们来看,从同一高度释放小石头和羽毛,很显然石头比羽毛先落地(教师演示)。

提出问题:是否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板书)

(1)分组实验,发现问题。

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分组实验──利用面积相等的金属片和纸片,设计小实验,动手做一做,并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说明。(学生的实验方案可能有:将纸片团成纸团,纸团、金属片同时释放;将纸片团成纸团,纸团、纸片同时释放;金属片、纸片呈竖直同时释放;纸片放在金属片上,释放等等。)

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说说,小组成员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以及想知道的疑问。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式和交流问题,做出适当的反馈与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观察两物体落地的前后的次序,将其原因暂时搁置)

(2)师生合作研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概念。

学生的实验方法可能各种各样,为了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明确概念。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并归纳总结。

步骤①:先让金属片和一张等面积的薄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结果: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步骤②:把薄纸片揉成纸团再和金属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让同学用耳朵听声音,结果:只有一个声音,说明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

步骤③:把金属片和一张面积较大的薄纸片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桌面。(观察结果: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师生结合实验探讨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生活中看到的物体下落有快慢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

提出问题: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

学生:同时落下。

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再把牛顿管放气,重复实验,构成强烈的对比。

知识介绍:

1971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月球表面上让一把锤子、一根羽毛同时下落,观察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上。

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自由落体运动下一个定义:

1.自由落体运动:(板书)

(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点评:此环节,让学生自己猜想、观察、思考、理解、体会,学生在体验中突破与原有认识的冲突,在教师引导下可以从以上实验中总结结论,提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的设想。另外,学生可能会提出关于下一环节的一些问题,教师也要做出适当评价,并为下面作铺垫。

教师:在认识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新的问题就产生了,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它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

师:结合前面物体下落的现象,你觉得自由落体运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运动?

2.实验探究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1)回味现象,进行猜想。

让学生回忆上面实验现象,大胆猜想。(学生可能会提出:变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2)组内讨论验证

小组内成员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讨论主题:可以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用你们的实验方式操作、记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可能有多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预设。

(1)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提醒学生操作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纸带记录的信息作初步分析:

小组实验、操作、记录、思考、交流讨论,

A.轨迹──直线 方向──竖直向下

B.变速──速度越来越大──比较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初步实验结论:大部分小组都能得到是加速运动,(此时教师一定要趁热打铁,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吗?要是该多好呀?鼓励学生去探究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处理方法:

Ⅰ.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Δs是一个常数

Ⅱ.速度均匀增大(利用v-t图像)

Ⅲ.s∝t2(利用s-t2图像)──教师当场对书本P47的“问题与练习”的问4的闪光照片上的数据利用计算机的EXCEL的图表功能在投影上演示自由落体的s-t2图像和v-t图像,以扩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懂得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t/s

x/m

t2/s2

0

0

0

0.04

0.008

0.0016

0.08

0.032

0.0064

0.12

0.071

0.0144

0.16

0.125

0.0256

0.2

0.196

0.04

0.24

0.284

0.0576

若还有其他的方法也可。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对所列方法应当做适当的解释,也可以让发言的学生说明方法的理论依据。

(5)师生达成共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板书)

Vt=at;x=(1/2)at2

教师引导:根据你处理的数据,请你计算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各小组计算结果公布,教师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各结果有可能有误差)请同学们讨论在实验误差允许下,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加速度是否同的?

结论: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板书)

⑴在地面附近的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⑵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⑶教师强调我们这里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9.801 m/s2。在粗略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10 m/s2。

请学生看书本P46的表格,说说能得到的信息: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4.做一做 (反馈应用 巩固知识)

教师:老师最近发明了一个仪器,能测出你到底是反应灵敏还是反应迟钝(开玩笑),只要你一捏我就能知道你的反应时间,(边在过道走,边为学生测量,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我把它叫做“反应时间测量尺”,你能知道我这把尺子的奥秘吗?

学生:知道(很不服气)

教师: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某种情况时,大脑能迅速作出反应。人从发现情况到作出反应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有些人反应时间对他们很重要,像运动员,战士,飞行员,司机等。你们也能做一把“反应时间测量尺”吗?,同桌之间相互测一测彼此的反应时间,我们现在不是有一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吗!你完全可以用你自己制作的“反应时间测量尺”定一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也可以看一个人在一天是什么时候反应最快?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

点评:通过、“做一做”进一步巩固了结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由落体运动就在我们身边,体验物理知识的生活化。据教学时间情况,不一定在课堂内完成,尤其“做一做”让学生在课外动手体验。)

5.自我评价小结

课堂小结:让学生以“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为话题进行评价性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角度来小结。

九、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与做一做

十、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取“情景设置──问题链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趣味实验的激发中,问题的引领下,“我要学、我想学”的情绪洋溢在整个课堂。通过自主体验、小组互动、组间互评、自我评价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2.趣味实验虽简单,但对其的热情高涨出乎教学前的预料;自行制作的测定反映时间尺效果非常好;教学软件的使用也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3.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要求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应该提示学生自主探究的三个环节,如果疏于引导,将会拖延时间,导致教学被动。

篇13: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课标

要求 高考要求:Ⅱ级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的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应用。

小高考要求:Ⅱ级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的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应用。

1、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特征,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推导自由落体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寻找规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并找出其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通过的公式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意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

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2、运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的的问题。

教学

难点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程序设计

法 环节一 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明标自学”:

(1) 新课导入

一阵秋风吹过,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纷纷落下,仔细观察,苹果下落时是越来越快的。那么你如何能够求出苹果落地时的速度及落地时间?苹果在空中下落一定时间,下落的高度又是多少呢?

(2) 自学内容

1、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它有怎样的特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2、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其大小等于多少?它的方向是怎样的?

3、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如何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法 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

(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合作释疑”:

1、在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下落在什么情况下才可当成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

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并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才可当成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

2、观察课本44页表格,总结影响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自由落体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随着物体离地面的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点拨拓展”: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具备两个特征:(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

2、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并不是一种新的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对自由落体运动都适用。

3、利用公式 、解题时,必须以物体刚开始下落时刻为计时时刻,即t=0时v0=0。通常规定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其v-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k=g。

法 环节四 当堂检测 二次备课

“当堂检测”:

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4,不考虑空气的阻力作用,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下落,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比乙先着地 B.乙比甲先着地

C.甲和乙同时落地 D.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2.如果从高楼相隔l 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小球,假设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它们在空中各个时刻………………………………………( )

A. 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小

C.两球的距离先越来越小,后越来越大 D.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3.在某地让一个小球从 17.7 m 高的地方自由下落,测得小球下落到地面处所用的时间是1.9 s,求此地的重力加速度和1.9 s 末的速度。

4.一个物体从 19.6 m 高的地方自由下落,问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其中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大家要重点掌握,运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的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课后大家要及时整理并完成相关练习。请同学们课后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课后

作业 <<训练与测评>>第10页

计 1、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g

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高中物理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高二物理说课稿《弹簧形变和弹力》

《弹力球》说课稿

物理说课稿

《平抛运动》说课稿怎么写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必修二英语unit4英文说课稿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教案(合集13篇)】相关文章:

加速度说课稿2022-05-07

《导数的几何意义》说课稿2022-11-02

高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说课稿2023-10-25

物理优秀说课稿2022-10-08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2023-11-07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2022-11-28

高中化学说课稿2023-08-27

三年级科学《物质变化》的说课稿2023-05-07

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2023-10-01

高中物理说课稿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