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时间:2023-11-07 08:08:53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共13篇)由网友“珏青旃”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篇1: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一、教学实验器材

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各种电容器(包括“25v 4700μf”电容一只和一个可用来拆开的纸制电容器).学生电源一个,导线若干,起电机.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讲解

1、电容器

教师讲解(开门见山),出示图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靠近带电物体的接地导体上有感应电荷.带电体和接地导体便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这种装置我们称为电容器,既“储存电荷的容器”,实际上,任何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而两个导体称为电容的两极.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电容器的结构.

演示实验1:将一个纸制电容器轻轻展开,让学生观察元件结构,识别绝缘层和极板.

教师讲解:电容器中将两片锡箔纸作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个极板非常靠近,中间的'绝缘层用薄绝缘纸充当,分别用两根导线连接两极.这就是电容器的结构.(在这里,可以参考媒体资料中的视频类素材“电容器的结构”)

我们首先将电荷充入电容器中,在使用时再将电荷放出,这两个过程叫做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

2、电容

演示实验2:将“25v 4700μf”的电容器与电源(16v)相连,充电后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短路,产生放电火花并发出声响.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课件资料.

教师讲解:为了深入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演示实验3:利用起电机对相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用静电计进行检验,检验两个极板的电荷是等量且相异的.

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板积累异号电荷越多,其中带正电荷一极电势越高,带负电荷一极电势越低,从而电势差越大.

问题1: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 是无限的么?电容器容纳电荷多少与什么有关?

篇2:电容器高三物理教案

电容器高三物理教案

考纲要求

掌握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基础知识梳理与重难点分析】

1.电容器、电容

(1)电容器:两个彼此绝缘又互相靠近的导体可构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描述电容器容纳 的物理量.

①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两个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②定义式: .电容C由电容器 因素决定,与电容器所带电量 和充电电压 无关.③单位:1F=106F=1012pF

④几种电容器(a)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介电常数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两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即 .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可认为是匀强电场,板间场强为 .(b)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电解电容器接入电路时应注意其极性.

【要点讲练】

1、电容的理解

例1、下列关于电容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时储存电荷和电能的容器,只有带电的电容器才称为电容器

B、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都可看成电容器

C、电容器两极板上的带电量之和为电容器的电荷量

D、电容器充电过程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容器的电能并储存起来,电容器的放电过程是储存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例2、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变大

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少,电容将减少

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2、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例3、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池相连。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正电的质点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 )

A.电容变大,质点向上运动 B.电容变大,质点向下运动

C.电容变小,质点保持静止 D.电容变小,质点向下运动

例4、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的结论的依据是( )。

(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小

(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大

(C)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

(D)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

例5、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平板平行放置,构成一平行板电容器,与它相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接通开关K,电源即给电容器充电.( )

A 保持K接通,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

B 保持K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介质,则极板上的电量增大

C 断开K,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D 断开K,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介质,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大

4、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例6、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 )

A、电阻R中没有电流 B、电容器的电容变小

C. 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 D、电阻R中有从b流向a的电流

5、电容器的实际应用

例7、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下图所示是一种测定压力的电容式传感器,当待测压力F作用于可动膜片电极上时,可使膜片产生形变,引起电容的变化,将电容器、灵敏电流计和电源串联成闭合电路那么 ( )

A、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增大

B、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减少

C、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发生变化

D、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不发生变化

6、带电粒子在平行板电容器中的平衡,加速、偏转

例8、如图所示,两板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源连接,开关K闭合,电容器两极板间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静止不动,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微粒带的是正电

B、电源电动势的大小等于mgd/q

C、断开开关K,微粒将向下运动

D、保持开关K闭合,把电容器两极板距离增大,微粒将向下做加速运动

例9、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极板的距离为d,上极板带正电,电量为Q,下极板带负电,电量为Q,他们产生的电场在很远处的电势为零,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用一绝缘刚性杆相连,小球的电量都为q。杆长为l,且l

A、Qlq/Cd B、0 C、(d-l)Qq/Cd D、Clq/Qd

例10、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电荷量为Q,两板的距离为d,一个带电的微粒位于两金属板上端的中点处,无初速释放,最后落在某一金属板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B、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使两板的距离d减小,

则微粒在电场的运动的加速度将变大

C、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使两板的距离d减小,则微粒在电场的运动的时间将变小

D、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使两板所带电荷量Q变小,微粒仍打在极板上,则微粒在电场的运动的加速度将变大

强化练习:

1、如图所示,D是一只理想二极管,电流只能从a流向b,而不能从b流向a.平行板电容器的A、B两极板间有一电荷,在P点处于静止状态.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U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压,Ep表示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极板B不动,将极板A稍向上平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变小 B.U变大

C.Ep不变 D.电荷仍保持静止

2、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开始开关S合上使平行板电容器带电.板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恰能以水平速度v向右匀速通过两板间.在以下方法中,要使带电粒子仍能匀速通过两板,(不考虑带电粒子所受重力)正确的是 ( )

A.把两板间距离减小一倍,同时把粒子速率增加一倍

B.把两板的距离增大一倍,同时把板间的磁场增大一倍

C.把开关S断开,两板的距离增大一倍,同时把板间的磁场减小一倍

D.把开关S断开,两板的距离减小一倍,同时把粒子速率减小一倍

3、(南京市届高三质量检测)在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瞟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连接如图所示。已知静电计指针张角随着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势差的增大而增大。现保持电容器的电量不变,且电容器B板位置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A板向左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

B.将A板向左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小

C.将A板竖直向上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

D.将A板竖直向上平移,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

4、(宿迁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A、B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电容器两板之间,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如图,那么( )

A.保持电键S闭合,仅将A板向B板靠近,则减小

B.保持电键S闭合,仅将A板沿极板方向下移少许,则不变

C.电键S断开,仅将A板靠近B板,则增大

D.电键S断开,仅将A板远离B板,则减小

5、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a。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a变大的是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6.如图1.4-12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从A板向B板运动,当到达B板时速度为v,保持两板间电压不变,则( )

A.当增大两板间距离时,v也增大

B.当减小两板间距离时,v增大

C.当改变两板间距离时,v不变

D.当增大两板间距离时,电子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也增大

7、一个初动能为Ek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垂直电场线方向飞入两块平行金属板间,飞出时动能为3Ek.如果这个带电粒子的初速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不计重力,那么该粒子飞出时动能为 ( )

A. 4 Ek B. 4.5 Ek C. 6 Ek D. 9.5 Ek

8.图中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电量为Q,上极板带正电。现将一个试探电荷q由两极板间的A点移动到B点,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距离为s,连线AB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电场力对试探电荷q所做的功等于( )

A. B. C. D.

9.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板间的距离为d,上板带正电,电量为Q,下板带负电,电量也为Q,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很远处的电势为零。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用一绝缘刚性杆相连,小球的电量都为q,杆长为l,且l

A. B.0

C. D.

10、如图所示,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与电池正、负极相接,两板间一带电液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现贴着下板插入一定厚度的金属板,则在插入过程中 ( )

A.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

B.电路将有顺时针方向的短暂电流

C.带电液滴仍将静止

D.带电液滴将向上做加速运动

11.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

A.2v、向下 B.2v、向上C.3v、向下 D.3v、向上

12.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 B )

A.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P点的电势将降低

C.带点油滴的电势将减少

D.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

篇3:电容器 电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

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及电场源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讲解了电容的功用,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再讲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整个这一节的内容,是后面学习LC振荡电路的必备知识,是学习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基础,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比较抽象,因此再教学中,可以多增设实验,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

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我们通过实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对于设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纸制电容器的构造,用充电的电容器短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学生感受到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显示充放电过程,并用实验演示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关系.另外,可以借助媒体动画、视频将过程再现,这样,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八节 电容器  电容

一、教学实验器材

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各种电容器(包括“25V  4700μF”电容一只和一个可用来拆开的纸制电容器).学生电源一个,导线若干,起电机.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讲解

1、电容器

教师讲解(开门见山),出示图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靠近带电物体的接地导体上有感应电荷.带电体和接地导体便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这种装置我们称为电容器,既“储存电荷的容器”,实际上,任何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而两个导体称为电容的两极.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电容器的结构.

演示实验1:将一个纸制电容器轻轻展开,让学生观察元件结构,识别绝缘层和极板.

教师讲解:电容器中将两片锡箔纸作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个极板非常靠近,中间的绝缘层用薄绝缘纸充当,分别用两根导线连接两极.这就是电容器的结构.(在这里,可以参考媒体资料中的视频类素材“电容器的结构”)

我们首先将电荷充入电容器中,在使用时再将电荷放出,这两个过程叫做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

2、电容

演示实验2:将“25V  4700μF”的电容器与电源(16V)相连,充电后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短路,产生放电火花并发出声响.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课件资料.

教师讲解:为了深入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演示实验3:利用起电机对相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用静电计进行检验,检验两个极板的电荷是等量且相异的.

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板积累异号电荷越多,其中带正电荷一极电势越高,带负电荷一极电势越低,从而电势差越大.

问题1: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 是无限的么?电容器容纳电荷多少与什么有关?

教师讲解:理论研究告诉我们,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 并不是无限的,随着电势差的变化,电量 也随之增大,对同一个电容器, 是一个与电量、电势差无关的常量,对不同的电容器,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要增加的电量是不同的,也就是 是不同的常数,因此,我们认为 能够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并由此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容,符号 ,让 .

①定义: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量特性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用电容器一极的带电量与两极板电势差之比来量度.

②量度:

③单位:法拉(F)

常用单位有微法( F),皮法(pF)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电容是一个与与电量、电势差无关的物理量,它的大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决定的.那么电容器的电容跟电容器结构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出示平行板电容器:现在我们研究平行板那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4:参考书中110实验.

(l)构成:两块平行相互绝缘金属板.

①两极间距d;②两极正对面积S

(2)量度:   Q是某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3)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① ,( 、不变)

② ,( 、不变)

③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时比不插入电介质时电容大.

给出电容公式:

为介电常数,k为静电力恒量.这里也可以用能的观点加以分析:电介质板插入过程中,由于束缚电荷与极板上电荷相互吸引力做功,电势能减少,故电势差降低.

4、出示常用的电容器(可以观看有关电容的视频)

(1)介绍固定电容器.

(2)介绍可变电容器.

(3)介绍击穿电压.

三、典型例题讲解(参考典型例题)

四、布置课下作业

五、教师总结

篇4:电容器 电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

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及电场源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讲解了电容的功用,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再讲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整个这一节的内容,是后面学习LC振荡电路的必备知识,是学习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基础,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比较抽象,因此再教学中,可以多增设实验,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

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我们通过实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对于设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纸制电容器的`构造,用充电的电容器短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学生感受到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显示充放电过程,并用实验演示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关系.另外,可以借助媒体动画、视频将过程再现,这样,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教学设计示例

篇5:电容器 电容

一、教学实验器材

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各种电容器(包括“25V  4700μF”电容一只和一个可用来拆开的纸制电容器).学生电源一个,导线若干,起电机.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讲解

1、电容器

教师讲解(开门见山),出示图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靠近带电物体的接地导体上有感应电荷.带电体和接地导体便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这种装置我们称为电容器,既“储存电荷的容器”,实际上,任何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而两个导体称为电容的两极.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电容器的结构.

演示实验1:将一个纸制电容器轻轻展开,让学生观察元件结构,识别绝缘层和极板.

教师讲解:电容器中将两片锡箔纸作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个极板非常靠近,中间的绝缘层用薄绝缘纸充当,分别用两根导线连接两极.这就是电容器的结构.(在这里,可以参考媒体资料中的视频类素材“电容器的结构”)

我们首先将电荷充入电容器中,在使用时再将电荷放出,这两个过程叫做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

2、电容

演示实验2:将“25V  4700μF”的电容器与电源(16V)相连,充电后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短路,产生放电火花并发出声响.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课件资料.

教师讲解:为了深入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演示实验3:利用起电机对相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用静电计进行检验,检验两个极板的电荷是等量且相异的.

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板积累异号电荷越多,其中带正电荷一极电势越高,带负电荷一极电势越低,从而电势差越大.

问题1: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 是无限的么?电容器容纳电荷多少与什么有关?

教师讲解:理论研究告诉我们,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 并不是无限的,随着电势差的变化,电量 也随之增大,对同一个电容器, 是一个与电量、电势差无关的常量,对不同的电容器,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要增加的电量是不同的,也就是 是不同的常数,因此,我们认为 能够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并由此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容,符号 ,让 .

①定义: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量特性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用电容器一极的带电量与两极板电势差之比来量度.

②量度:

③单位:法拉(F)

常用单位有微法( F),皮法(pF)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电容是一个与与电量、电势差无关的物理量,它的大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决定的.那么电容器的电容跟电容器结构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出示平行板电容器:现在我们研究平行板那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4:参考书中110实验.

(l)构成:两块平行相互绝缘金属板.

①两极间距d;②两极正对面积S.

(2)量度:   Q是某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3)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① ,( 、不变)

② ,( 、不变)

③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时比不插入电介质时电容大.

给出电容公式:

为介电常数,k为静电力恒量.这里也可以用能的观点加以分析:电介质板插入过程中,由于束缚电荷与极板上电荷相互吸引力做功,电势能减少,故电势差降低.

4、出示常用的电容器(可以观看有关电容的视频)

(1)介绍固定电容器.

(2)介绍可变电容器.

(3)介绍击穿电压.

三、典型例题讲解(参考典型例题)

四、布置课下作业

五、教师总结

篇6:电容器电容说课稿

电容器电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地位与作用

《电容器、电容》是高考的热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⒉教学目标

从知识上要求学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作用,明确电容器的两种工作方式,掌握电容的概念,并会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空间想象、动手、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⒊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电容公式的建立、理解与应用为本节的重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所用的教材确定冲、放电的过程的建立为难点。

(二)教材处理

新教材中《电容器、电容》一节把电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电容器两部分内容编排在一起,形成两个重点,课堂容量大,难点集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差、能力低、空间想象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下,大胆进行改革,把教材的地二部分内容《平行板电容器》放到了下一节进行, 从而使本节内容紧凑、容量适中、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对电容器带电量与两极间电压成正比这一结论,教材是直接硬灌给学生的,不宜于学生接受,我从网上下载了冲放电模拟演示实验,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描点,画线,亲自探索出电量与电压的关系,顺其自然引入电容的概念,从而掌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不仅易于消化,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对电容器的冲放电过程教材说的过于简单,加上内容抽象,微观运动又无法演示,学生接受困难;而这部分内容又是后面学习电磁振荡的基础,为突破难点,不仅用实物演示,还采用了计算机模拟,让学生亲眼看到了电子的运动过程为后面教学铺平了道路。

对电容器的构造教学,让学生亲手扒开电容器,使学生感到可信,通过动手实验,本来不易于接受的较为陌生的电容器构造,一下变清楚了,使学生认识到就是前面讲过的两块平行金属板,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使动态的`微观世界真的动了起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教育心理理论,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动静结合。利用演示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来调动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即为“动态”。教师适时设疑使学生静心思考,即为“静态”。整节课始终处于一种动静交替的节奏之中。

2>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启发点拨与学生探索分析想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对电容器电容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自己探索电量与电压的关系,教师引导得出电容器的公式,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二)教学手段

沿用了自制教具、洛仑兹力演示仪传统教学手段,又用了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两种教学手段并用,既激发了兴趣,又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通过演示感应起电机演示,使学生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放电情况,教师顺势指出:“出现这两种情况与这两个大瓶子有关,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它就是莱顿瓶,是一种存储电荷的装置,现在叫电容器”这正是学生脑海中想问的问题,教师顺其自然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的求知遇,用洗衣机电机教具展示有无电容器电机启动情况的不同(无电容器电动机不转,只有用手推才可转动,而电容器加上后动机可以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确电容器的重要作用,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首先,学生动手实验,把开电容器展示电容器的构造,

2)演示电容器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电容器可以充当电源。”从而建立电容器具有存储电荷的作用。

篇7:电容器电容物理说课稿

一、构造三、工作方式四、电容

二、作用1)充电1)意义

2)放2)定义式

练习题

1、某电容C=20PF,那么用国际单位表示,它的电容为_________F

2、两个电容器电量之比为2:1,电压之比为1:2,则它们的电容之比为

3.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的电容正确的理解是[ ]

A.电容与带电量成比B.电容与电势差成反比

C.电容器带电量越大时,电容越大。

D.对确定的电容器,每板带电量增加,两板间电势差必增加.

4.用两节相同的电池给两个电容器C1和C2充电,已知C1<C2,当达到稳定状态时,两电容器的电势差分别为U1和U2,则[]

A.U1>U2.B.U1=U2C.U1<U2.

D.无法确定U1与U2的大小关系.

5.用两节相同的电池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电容器C1和C2充电,已知C1<C2,当达到稳定状态时,两电容器每板的带电量分别为Q1和Q2,则[  ]

A.Q1>Q2B.Q1=Q2.C.Q1<Q2.

D.无法确定Q1与Q2的大小关系.

篇8:《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和特点

《电容器的电容》位于高中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电场》的第八节。主要内容包括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常用电容器。

本节既是电场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电磁场的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电容器学习了物理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有着特殊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电容器”对学生是一个新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

1、知道电容器的构造、作用及充电和放电。

2、理解电容的概念、公式CQ/U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公式Cε/π及其含义。

4、了解常用电容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培养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看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容器”对学生是一个新的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电容器及电容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4、难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知识抽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电容知识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师只是引导、启发给学生以思维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知识变的形象具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讲课过程中突破难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引导课前预习还用了目标导学法、为帮助理解电容用了比较法、实验法。

三、说学法:

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学生采用自学法、观察法、归纳法进行学习。

1、自学法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层次地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电容器的结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3、归纳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说教学程序即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的环节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创设物理情景由匀强电场联系到电容器。

1、什么是匀强电场

2、那里有匀强电场

学生回答两块互相靠近、互相正对的金属板之间这两个金属板就构成一个电容器。

引出课题《电容器》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二)讲授新课

1、电容器

首先讲电容器用实物、教学模具、幻灯片让学生明确电容器的结构把废旧的电容器让学生亲手扒开了解其组成。

让学生参与做充放电实验观察电流计的偏转。

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看理解充电、放电。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电场能量的转化。

提出问题电容器能带多少电哪引出电容。

2、电容

通过演示比较水容器来理解电容器水容器能盛水电容器能“盛”电来理解电容器。

复习电场强度的定义EF/q方法来定义电容器的电容CQ/U使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掌握。不仅易于消化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巩固重点的目的。提出问题最常用电容器是什么引出平行板电容器。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板间距离d、正对面积S及两板间电解质的介电常数ε有关系并给出公式CεS/4πkd。不仅有平行板电容器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的电容器。

4、常见电容器

借助实物、幻灯片、教具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基础上熟悉常用的电容器及物理符号。

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知识小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炼知识精华。

四)布置作业

本节作业P123

练习七1、2、3、4

查资料了解电容器的实际应用。

本节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为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篇9:《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

(一)说教材分析

⒈教材地位与作用

《电容器、电容》是高考的热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⒉教学目标

从知识上要求学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作用,明确电容器的两种工作方式,掌握电容的概念,并会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空间想象、动手、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⒊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电容公式的建立、理解与应用为本节的重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所用的教材确定冲、放电的过程的建立为难点。

(二)说教材处理

新教材中《电容器、电容》一节把电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电容器两部分内容编排在一起,形成两个重点,课堂容量大,难点集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差、能力低、空间想象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下,大胆进行改革,把教材的地二部分内容《平行板电容器》放到了下一节进行,从而使本节内容紧凑、容量适中、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对电容器带电量与两极间电压成正比这一结论,教材是直接硬灌给学生的,不宜于学生接受,我从网上下载了冲放电模拟演示实验,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描点,画线,亲自探索出电量与电压的关系,顺其自然引入电容的概念,从而掌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不仅易于消化,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对电容器的冲放电过程教材说的过于简单,加上内容抽象,微观运动又无法演示,学生接受困难;而这部分内容又是后面学习电磁振荡的基础,为突破难点,不仅用实物演示,还采用了计算机模拟,让学生亲眼看到了电子的运动过程为后面教学铺平了道路。

对电容器的构造教学,让学生亲手扒开电容器,使学生感到可信,通过动手实验,本来不易于接受的较为陌生的电容器构造,一下变清楚了,使学生认识到就是前面讲过的两块平行金属板,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使动态的微观世界真的动了起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教育心理理论,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动静结合。利用演示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来调动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即为“动态”。教师适时设疑使学生静心思考,即为“静态”。整节课始终处于一种动静交替的节奏之中。

2、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启发点拨与学生探索分析想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对电容器电容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自己探索电量与电压的关系,教师引导得出电容器的公式,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二)教学手段

沿用了自制教具、洛仑兹力演示仪传统教学手段,又用了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两种教学手段并用,既激发了兴趣,又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通过演示感应起电机演示,使学生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放电情况,教师顺势指出:“出现这两种情况与这两个大瓶子有关,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它就是莱顿瓶,是一种存储电荷的装置,现在叫电容器”这正是学生脑海中想问的问题,教师顺其自然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的求知遇,用洗衣机电机教具展示有无电容器电机启动情况的不同(无电容器电动机不转,只有用手推才可转动,而电容器加上后动机可以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确电容器的重要作用,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首先,学生动手实验,把开电容器展示电容器的构造。

2)演示电容器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电容器可以充当电源。”从而建立电容器具有存储电荷的作用。

3)根据上面讲过的实验,指出“使电容器带电这一过程叫充电,使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叫放电”,接着利用模拟实验演示充电、放电过程,从而建立起电容器的两种工作方式的模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建立,我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演示电容器的带电量与电压的关系,让学亲自画出它们的关系曲线,引导学生得出电容定义式,为巩固这一概念,又进行了电容器与水容器的对比说明,从而巩固了电容与电量、电压无关的结论。

(三)反馈练习

根据学生底子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确定练习内容。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知道电容器的结构,明确电容器的作用,了解电容器的工作方式,重点掌握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知道它们与电量、电压无关。

1)存储电荷

2)放电

2)定义式

篇10:《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1、说教材

“电容器与电容”一节是学生在掌握静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一种新的电学元件,抽象出元件工作的物理过程,并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影响因素。这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静电学知识的应用,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磁振荡奠定基础。

2、说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及本节课的特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对于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分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能抽象出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规律;学习“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及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列举电容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通过探究过程,体验交流合作的意义及成功探究的喜悦。

3、说教学难点、重点

由于本节要用到静电场中电荷、电势差的知识,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不够,分析起问题来就会显得吃力。同时,在学习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概括及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水平不高,所以此处易成为学习本节的难点。在学习习近平行板电容器时,需要学生猜想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并设计实验验证。由于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一点作为本节的重点应当很容易掌握,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如下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引入新课。一开始上课时向学生展示收音机电路板上的电容器,介绍电容器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及投放各种不同的电容器图片来引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到课堂上来,慢慢进入课堂教学环境,同时所举实例也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对于新课的教学,我把它分成了两个小模块和一个大模块。

第一个小模块是电容器模块,包括电容器的构成及充、放电过程。

由于日光灯启辉器上的电容器结构简单,容易解剖,所以在学习电容器的构成时学生通过解剖这样的废旧电容器来了解电容器的构造,然后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之下概括电容器的构成。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并提出应积极探索多媒体与物理实验的结合,实现对物理实验的实时控制及对实验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所以在分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时,教师利用朗威微机辅助高级中学物理实验系统与多媒体相结合来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得到这两个过程的电压—时间图线。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机作图,分析电压—时间图线而得到充、放电过程的规律。

在完成第一个小模块之后,为加深学生对充、放电过程的理解及对电容器功能的了解,教师引入这样一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电源就可以直接供电,为什么用电容器来储存电荷呢?它究竟有什么比电源更特别的作用呢?鉴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一般学生是无法思考出正确答案的。这时教师用电容器在照相机闪光灯应用的实例来解答。学生对问题的“冥思苦想”与教师解答后的“豁然开朗”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节课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理解。

新课教学的'第二个小模块是电容的概念。

由于电容概念的抽象性,所以在此引入一个演示实验。先让学生根据充、放电过程对极板所带电荷量Q,极板间的电势差U之间的关系进行猜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虽然是个演示实验但仍然按照科学探究的原则来设计,并且这个演示实验不仅为引入电容的概念做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学生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到心理中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构建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引出电容的概念时通过联系密度、电场强度、电势的“比值定义法”及演示实验,学生自然想到用Q与U的比值来表征电容器存储电荷的特性,即引出电容的定义式。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以不同的容器装水及电阻与电容进行类比。这样将抽象的物理量用直观形象的事物及已学的知识进行类比,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同时也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体现出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的理念。

新课教学的一个大模块是“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这一部分内容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下面我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线索,介绍一下这部分的教学设计。

(1)第一阶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启探究之门。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要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作为探究的开端问题的提出不是由教师完成,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生活实际抽象出探究的问题: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及影响关系。充分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第二阶段:猜想与假设。这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首先由学生观察平行板电容器及可变电容器实物,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对问题的猜想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猜想与假设的干扰,待学生完成猜想与假设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科学性原则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评价、梳理、总结。

(3)作为第三阶段,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设计出的每一个实验方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参考资料,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改进,而不能从单纯意义上对方案的可行性予以评价。应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自己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不能满足条件的,可在课下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完成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阶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查各组实验情况,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启发式指导。

(5)第五个阶段——分析论证交流合作,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经历此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对重点知识的建构,同时品味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这样,作为本节的重点,这一大模块就完成了。

新课教学的最后一点内容是常用电容器简介。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简单介绍后由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常用电容器实物。

新课教学完成后,由教师精选题目进行巩固练习,完成后进行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及仅由教师总结的形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总结,理清本节的知识结构;通过对方法、过程的回顾与思考,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布置两个课下学习的小任务。课下学习的内容首先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同时还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强对探究问题的兴趣。

5、总结

以上是对“电容器与电容”一节的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将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及计算机实时测量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使传统的物理实验仪器扩展了新的功能,给基本的物理实验赋予了新的内容,从而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不仅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部分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建构,即使是演示实验,也是按照科学探究的原则来实施的。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篇11:《电容器电容》高三物理说课稿

《电容器电容》高三物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地位与作用

《电容器、电容》是高考的热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⒉教学目标

从知识上要求学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作用,明确电容器的两种工作方式,掌握电容的概念,并会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空间想象、动手、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⒊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电容公式的建立、理解与应用为本节的重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所用的教材确定冲、放电的过程的建立为难点。

(二)教材处理

新教材中《电容器、电容》一节把电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电容器两部分内容编排在一起,形成两个重点,课堂容量大,难点集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差、能力低、空间想象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下,大胆进行改革,把教材的地二部分内容《平行板电容器》放到了下一节进行,从而使本节内容紧凑、容量适中、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对电容器带电量与两极间电压成正比这一结论,教材是直接硬灌给学生的,不宜于学生接受,我从网上下载了冲放电模拟演示实验,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描点,画线,亲自探索出电量与电压的关系,顺其自然引入电容的概念,从而掌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不仅易于消化,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对电容器的冲放电过程教材说的过于简单,加上内容抽象,微观运动又无法演示,学生接受困难;而这部分内容又是后面学习电磁振荡的基础,为突破难点,不仅用实物演示,还采用了计算机模拟,让学生亲眼看到了电子的运动过程为后面教学铺平了道路。

对电容器的构造教学,让学生亲手扒开电容器,使学生感到可信,通过动手实验,本来不易于接受的较为陌生的电容器构造,一下变清楚了,使学生认识到就是前面讲过的两块平行金属板,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使动态的微观世界真的'动了起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根据教育心理理论,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动静结合。利用演示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来调动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即为“动态”。教师适时设疑使学生静心思考,即为“静态”。整节课始终处于一种动静交替的节奏之中。

2>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启发点拨与学生探索分析想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对电容器电容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自己探索电量与电压的关系,教师引导得出电容器的公式,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二)教学手段

沿用了自制教具、洛仑兹力演示仪传统教学手段,又用了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两种教学手段并用,既激发了兴趣,又增大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通过演示感应起电机演示,使学生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放电情况,教师顺势指出:“出现这两种情况与这两个大瓶子有关,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它就是莱顿瓶,是一种存储电荷的装置,现在叫电容器”这正是学生脑海中想问的问题,教师顺其自然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的求知遇,用洗衣机电机教具展示有无电容器电机启动情况的不同(无电容器电动机不转,只有用手推才可转动,而电容器加上后动机可以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确电容器的重要作用,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首先,学生动手实验,把开电容器展示电容器的构造,

2)演示电容器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电容器可以充当电源。”从而建立电容器具有存储电荷的作用。

3)根据上面讲过的实验,指出“使电容器带电这一过程叫充电,使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叫放电”,接着利用模拟实验演示充电、放电过程,从而建立起电容器的两种工作方式的模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建立,我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演示电容器的带电量与电压的关系,让学亲自画出它们的关系曲线,

引导学生得出电容定义式,为巩固这一概念,又进行了电容器与水容器的对比说明,从而巩固了电容与电量、电压无关的结论

篇12: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

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及电场源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讲解了电容的功用Mü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再讲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整个这一节的内容,是后面学习LC振荡电路的必备知识,是学习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基础,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比较抽象,因此再教学中,可以多增设实验,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

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我们通过实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对于设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纸制电容器的构造,用充电的电容器短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学生感受到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显示充放电过程,并用实验演示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关系.另外,可以借助媒体动画、视频将过程再现,这样,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一、教学实验器材

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各种电容器(包括“25V 4700μF”电容一只和一个可用来拆开的纸制电容器).学生电源一个,导线若干,起电机.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讲解

1、电容器

教师讲解(开门见山),出示图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靠近带电物体的接地导体上有感应电荷.带电体和接地导体便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这种装置我们称为电容器,既“储存电荷的容器”,实际上,任何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而两个导体称为电容的两极.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电容器的结构.

演示实验1:将一个纸制电容器轻轻展开,让学生观察元件结构,识别绝缘层和极板.

教师讲解:电容器中将两片锡箔纸作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个极板非常靠近,中间的绝缘层用薄绝缘纸充当,分别用两根导线连接两极.这就是电容器的结构.(在这里,可以参考媒体资料中的视频类素材“电容器的结构”)

我们首先将电荷充入电容器中,在使用时再将电荷放出,这两个过程叫做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

2、电容

演示实验2:将“25V 4700μF”的电容器与电源(16V)相连,充电后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短路,产生放电火花并发出声响.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课件资料.

教师讲解:为了深入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演示实验3:利用起电机对相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用静电计进行检验,检验两个极板的电荷是等量且相异的.

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板积累异号电荷越多,其中带正电荷一极电势越高,带负电荷一极电势越低,从而电势差越大.

问题1: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 是无限的么?电容器容纳电荷多少与什么有关?

教师讲解:理论研究告诉我们,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 并不是无限的,随着电势差的变化,电量 也随之增大,对同一个电容器, 是一个与电量、电势差无关的常量,对不同的电容器,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要增加的电量是不同的,也就是 是不同的常数,因此,我们认为 能够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并由此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容,符号 ,让 .

①定义:电容是描述电容器容纳电量特性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用电容器一极的带电量与两极板电势差之比来量度.

②量度:

③单位:法拉(F)

常用单位有微法( F),皮法(pF)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电容是一个与与电量、电势差无关的物理量,它的大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决定的.那么电容器的电容跟电容器结构的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出示平行板电容器:现在我们研究平行板那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4:参考书中110实验.

(l)构成:两块平行相互绝缘金属板.

①两极间距d;②两极正对面积S.

(2)量度: Q是某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3)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① ,( 、不变)

② ,( 、不变)

③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时比不插入电介质时电容大.

给出电容公式:

为介电常数,k为静电力恒量.这里也可以用能的观点加以分析:电介质板插入过程中,由于束缚电荷与极板上电荷相互吸引力做功,电势能减少,故电势差降低.

4、出示常用的电容器(可以观看有关电容的视频)

(1)介绍固定电容器.

(2)介绍可变电容器.

(3)介绍击穿电压.

三、典型例题讲解(参考典型例题)

四、布置课下作业

五、教师总结

1.《青花》教学设计

2.《公输》教学设计

3.《燕子》教学设计

4.《重力》教学设计

5.《人生》教学设计

6.看海教学设计

7.《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8.落日教学设计

9.《彩票》教学设计

10.试飞教学设计

篇13: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容器的电容》,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过渡句)好的教材分析会帮助我们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电容器的电容”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1电磁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等基本物理量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之后,进一步对电场和电路加以探究学习。

电容器作为一种基本电子元件,在各电路中广泛使用。这部分内容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深化电学内容的良好契机。学生在学习电容器的电容概念时,夯实之前的比值定义法的物理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都有不同深度的拓展,对后面含容电路的分析有重要意义。(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选修3-1的学习一般在高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以往的生活中有对于电学内容有前概念,对学生学习电容器和电容有积极的影响。

在学习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上,由于对电路的认识深度不够,容易对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的产生和能量的转化出现一定的认识偏差,故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直观电路的具体分析和两个过程的对比学习来强化概念,深入理解。(过渡句)基于以上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力图把传授知识、渗透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并分析其充电、放电过程。

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过渡句)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容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难点】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分析(过渡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要试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五、教学方法基于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加强直观教学,数形结合,进行启发式教学,突出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具体的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等。(过渡句)说完了教学方法,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

导入新课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元件,学生从未接触过,所以这节课我将直接导入,告诉他们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但是学生此时会有疑惑,什么是电容器,于是我就会通过举生活中常见的容器的例子,比如水杯,让他们先感受什么是容器,然后再顺势过渡到电容器,让他们理解电容器就是装电荷的容器。这样通过类比的方法,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高度和难度,学生很容易理解。

环节二:新课讲授结合常见电器,介绍电容器的广泛运用,结合多媒体课件对电容器有初步的直观感受。知道电容器最基本的构造是两块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和中间的绝缘介质。【意图:从实物展示中思考电容器的物理属性,从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出发,为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学习提高兴趣和认知基础。】

知道了电容器的广泛应用后可以结合书本让学生构想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并对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设想分析。在充电荷放电问题的分析中,启发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讨论:

1两极板与电源师连接的还是断开的;

2.灵敏电流计是否观察到电流;

3.能量转化【意图: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大胆根据实际情况构想电容器,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激发他们从物理的学科角度对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分析,深化认知】相比电容器,电容的概念更为抽象,可以类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水库容量是指容纳水的本领来阐述电容是指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从定义出发,引出电容的计算公式,分析电容的单位及其换算进制。再从电容的定义式来启发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用比值定义法的物理公式。【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利用已有的生活学习基础加以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给出思考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可以更深的体会和理解物理概念。】

环节三:巩固提高设计几个辨析问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1由C=Q/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它的带电量、两板间电压有关。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电容大小决定因素的了解。C只由电容器本身因素决定。与Q和U无关。

2.电容器带电量多,说明它容纳电荷的本领大。这道题考察同样考察电容的本质属性。当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时,电势差也增加,故两者的比值不变。

3.由Q=CU可知,当U增大时,Q可以无限增大。这道题学生可能答不出来,所以可以在这里进行补充。电容器有一个击穿电压,当电压超过这一电压时,电容器会被击穿,所以带电量不会无限增大。【意图:在这里。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C、U、Q的关系有更清晰的掌握,知道电容C是电容器的属性,不随U、Q变化,方式简单,效果良好。】

环节四:小结作业最后,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分享本堂课的收获。作业打算布置一道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的电容器。这样学以致用,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七、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呈现整个课程的思考路线,突出重难点,学生能通过板书明确学习任务,回顾课程内容。

高二物理电容器教案

高一物理《磁场 磁感线》教案与物理考试注意事项

高二物理涡流教案

八年级物理《磁场与电容》教案

动态平衡复习高三物理教案

相对论简介复习高三物理教案

物理《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教案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物理交变电流产生和变化规律说课稿

电流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容器电容的物理教案(共13篇)】相关文章:

交变电流说课稿范文2022-05-23

电磁感应综合与拓展的物理教案2023-05-15

基础英语教材教学计划2022-12-02

高二第二学期物理教学设计2022-06-07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高中物理教案2023-07-02

电磁振荡说课教案2023-05-04

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023-07-14

高二第二学期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2023-06-04

Lesson 7 Oh! That’s My Son.说课教案2023-05-30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