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

时间:2022-05-06 21:42:10 数学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共20篇))由网友“Prosecc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欢迎阅读分享。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

篇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

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会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3.能应用这两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两个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

分析: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

Ⅱ.导入新课

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折出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

画一画:

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

投影出下面两个图形,让学生评一评,以达明确概念的目的.

结论: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所以他的画法不符合要求.

问题1:如何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

[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问题2: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请填下表:

已知事项:OC平分∠AOB,PD⊥OA,PE⊥OB,D、E为垂足.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PD=PE.

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师]那么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角的平分线上呢?(出示投影)

问题3:根据下表中的图形和已知事项,猜想由已知事项可推出的事项,并用符号语言填写下表:

[生讨论]已知事项符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所以Rt△PEO≌△PDO(HL).于是可得∠PDE=∠POD.

由已知推出的事项: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性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个性质有什么联系吗?

分析:这两个性质已知条件和所推出的结论可以互换.

思考:

如图所示,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0)?

1.集贸市场建于何处,和本节学的角平分线性质有关吗?用哪一个性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比例尺为1:20000是什么意思?

结论:

1.应该是用第二个性质.这个集贸市场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500米处.

2.在纸上画图时,我们经常在厘米为单位,而题中距离又是以米为单位,这就涉及一个单位换算问题了.1m=100cm,所以比例尺为1:20000,其实就是图中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的意思.作图如下:

第一步:尺规作图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P.

第二步:在射线OP上截取OC=2.5cm,确定C点,C点就是集贸市场所建地了.

总结: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以省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使问题简单化.所以若遇到有关角平分线,又要证线段相等的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III例题与练习

例 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分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证明:过点P作PD⊥AB,PE⊥BC,PF⊥AC,垂足为D、E、F.

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

所以PD=PE.

同理PE=PF.

所以PD=PE=PF.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练习:

1.课本P107练习.

2.课本P108习题13.3─2.

强调:条件充足的时候应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无须再证三角形全等.

IV.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它们具有互逆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解决问题越来越简便了.像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求证线段相等、角相等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不必再去证明三角形全等而得出线段相等.

Ⅴ.课后作业

1、课本习题13.3─3、4、5题.

2、《课堂感悟与探究》

篇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

轴对称(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性的性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经历探索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察.

教学重点

1.轴对称的性质.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体验轴对称的特征.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使得世界非常美丽.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今天继续来研究轴对称的性质.

Ⅱ.导入新课

观看投影并思考.

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图中A、A′是对称点,AA′与MN垂直,BB′和CC′也与MN垂直.

AA′、BB′和CC′与MN除了垂直以外还有什么关系吗?

△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设AA′交对称轴MN于点P,将△ABC和△A′B′C′沿MN对折后,点A与A′重合,于是有AP=A′P,∠MPA=∠MPA′=90°.所以AA′、BB′和CC′与MN除了垂直以外,MN还经过线段AA′、BB′和CC′的中点.

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自己动手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两对称点,看一下对称轴和两对称点连线的关系.

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一样,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归纳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下面我们来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探究1]

如下图.木条L与AB钉在一起,L垂直平分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P2,P3,…到A与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1.用平面图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先作出线段AB,过AB中点作AB的垂直平分线L,在L上取P1、P2、P3…,连结AP1、AP2、BP1、BP2、CP1、CP2…

2.作好图后,用直尺量出AP1、AP2、BP1、BP2、CP1、CP2…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探究结果: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即AP1=BP1,AP2=BP2,…

证明.

证法一:利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下图,在△APC和△BPC中,

△APC≌△BPC PA=PB.

证法二:利用轴对称性质.

由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将线段AB沿直线L对折,线段PA与PB是重合的,因此它们也是相等的.

带着探究1的结论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探究2]

如右图.用一根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做一个简易的“弓”,“箭”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去,怎么才能保持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呢?为什么?

活动:

1.用平面图形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作线段AB,取其中点P,过P作L,在L上取点P1、P2,连结AP1、AP2、BP1、BP2.会有以下两种可能.

2.讨论:要使L与AB垂直,AP1、AP2、BP1、BP2应满足什么条件?

探究过程:

1.如上图甲,若AP1≠BP1,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A与B不可能重合,也就是∠APP1≠∠BPP1,即L与AB不垂直.

2.如上图乙,若AP1=BP1,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A与B恰好重合,就有∠APP1=∠BPP1,即L与AB重合.当AP2=BP2时,亦然.

探究结论: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也就是说在[探究2]图中,只要使箭端到弓两端的端点的距离相等,就能保持射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

[师]上述两个探究问题的结果就给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它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是与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Ⅲ.随堂练习

课本P121练习1、2.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通过探索轴对称图形对称性的过程,了解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同学们应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习题14.1─3、4、9题.

课后作业:<<课堂感悟与探究>>

篇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

轴对称(一)

教学目标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

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Ⅱ.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

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

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是对称的.

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

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

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

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下列各图,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结果:图(1)有四条对称轴;图(2)有四条对称轴;图(3)有无数条对称轴;图(4)有两条对称轴;图(5)有七条对称轴.

(1) (2) (3) (4) (5)

展示挂图,大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Ⅲ.随堂练习

(一)课本P117练习(二)P118练习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进一步探讨了轴对称的特点,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Ⅴ.作业

(一)课本习题14.1─1、2、6、7、8题.

课后作业:<<课堂感悟与探究>>

Ⅵ.活动与探究

课本P118思考.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过程:在硬纸板上画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再用剪刀将这两个图形剪下来看是否重合.再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将该图形剪下来,再沿对称轴剪开,看两部分是否能够完全重合.

结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全等,并且也是成轴对称的.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要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后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14.1.1 轴对称(一)

一、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篇4: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贵州省铜仁印江县杉树初级中学 田 乾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说”,更要强调学生的做,让学生在“做”中理解数学。另外,要以本为本,重视教材的使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理解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10-0019-01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人,初中数学课堂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机和活力,还时有学生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让人欣喜不已。但是,由于固有的惯性,问题依然尖锐地摆在我们的面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倾向使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慢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课堂上基本不用课本,学生不能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更不必说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探究活动??以下便是我对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一、既要“说数学”,更要“做数学”

在有理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有学生问什么叫整数。大家都知道对于这样的问题单纯给学生讲整数定义效果不好,不如写一些数让学生把整数找出来效果更好。其实,我们这样的做法就是对学生最有价值的引导一“会做数学”比“会说数学”更重要。

但从大量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来看,不难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让学生说数学比做数学的机会多得多。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后,经常看到的是我们很快就清学生起来作答,这几个学生把问题解决了,似乎就相信全班学生都会了。这就是所谓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我们之所以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是因为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进程。可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样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慢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仍不得而知。对此,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建议是:“要把学生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学。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必须独立思考,都能够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在这里,“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从这里,我们还能体验到:改变“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倾向,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是必要的`、有效的。当然,此处说的“做”不单是做题的意思,而更在于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之意。其实,在字典中“做”这个字的第一注释就是“干,进行工作或活动”。

二、数学要以本为本,重视学生阅读

经常听到学生说:“学数学就靠听课、记笔记、做习题。课堂上基本不用课本”。再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颇有同感。特别是大学学习,课堂上甚至只有听课、记笔记,不必说用课:奉,就连做习题都没有了。且不说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无商榷的地方。但这至少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没有学会独立学习,没有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必将会影响他的后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教学论文 )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没有及早教会他阅读,他日后在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事实说明,很多初中学生还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笔者曾听一节有关角的公开课,老师讲授了3O分钟新课后,留15分钟给学生做练习。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还在看书,没做练习,就上前催他动笔。学生说:“刚才没听懂,想把书看懂了再做。”老师却随口说了一句:“听都没听懂,还看得懂?”这也反映了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现实的窗口和工具,可是,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挡住这个窗口,甚至整节课自己不翻书也没让学生翻过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相反,有时候,我们甚至误以为这是对教材熟悉的体现,把他当着自己l水平的一种表现。这样,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因此,必须让课本成为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能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的教师比教学生数学的要高明。

但是这样就产生一个疑问:课本让学生阅读了,还有什么可探究的?让学生阅读课本,目的在于把独立学习引进教学过程,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不再充当面面俱到、照本宣科地单纯讲授角色。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探索中消除假知,获得真知,丰富体验,求得发展。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找出疑问进行质疑,对例题既要进行变式,还要解决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无一不是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也无一不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一定的独立阅读、思考,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本,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差异是显著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也不会一样,对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学习问题的关注,教师要特别重视。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继续探索,不断努力。

篇5: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伏 特

(江苏省阜宁县张庄初级中学)

摘 要: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生活化,并要求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平时的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它要求数学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新模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效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的巨大价值;同时,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意义上说,在数学课堂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以学生生活实例作为探究数学问题的背景材料,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丰富的情境中,架起丰富的实际生活与抽象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提升学生提炼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探究兴趣。例如,七年级学生在刚接触有关“正数和负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首先创设天气预报的探究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正数和负数”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然后请学生试着说说盐城某天的气温是零下8度~5度的具体含义,学生尽管不能准确表达其意义,但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这样熟悉的数学情境,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生活问题,这是学习数学学科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从熟悉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在探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应用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这一教学目标灵活设计“拟用标杆在太阳光下产生的影长来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实践应用题,通过教师提供必要的测量工具,引导学生设计测量方案,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篇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对教师“怎样教”研究得很多,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对学生应该“怎样学”却是一种可怕的漠视,漠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就是漠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的存在。因为让学生利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是我在课改实验过程中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分析学生差异,成立合作小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综合考虑,将全班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各组相邻两块桌子的学生中均由“二好、二中、二差”组成,全班搭配成若干个这样的同质学习小组,为课堂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各组民主推选一位小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具体工作,课前检查本组成员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组织开展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课后指导本组成员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渗透分层施教策略,克服班级授课制整齐划一的缺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优等生和中等生的作用――“好带中,中帮差”,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得到转化,从而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教师要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任务确定、学生分析、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价等全程指导与调控,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执教《25。。1。1。2随机事件》中,本人力求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一种既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因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创设情景,确定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复习巩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自我尝试;拓展运用

三、实践与反思

“学案六段式”教学模式既重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又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情感变化、成功体验和接受能力。它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做了有益教学尝试。当然,我们在实施“学案六段式”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不小的困难,诸如课堂教学要如何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真正激发深层次的思维;要如何通过引导和调控课堂秩序,才能使教学“放得开,收得拢”,做到收放自如,让课堂真动起来等问题,我们将在以后教学中继续探索,不断改进,也渴望得到更多行家和各位同仁的关心指教。

篇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情感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如何做到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我尝试新的“四步”教学模式,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艺术性,做好题型设计,把握好知识量和难易层次,处理好师生的地位与作用,讲究板书的艺术性,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它犹如一条纽带,将师生间、同学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信息传递的桥梁,使教与学和谐发展。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心情愉快地进入知识新领域,又可以形成课堂教学活跃、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通过师生、同学间互动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20多年来课堂教学的探究,认识到;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新时代需求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实施适应本地区教学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时代新形势下,再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近年来,课堂教改虽然不断推陈出新,也初有成效,而如今面对“90后”和即将到来的“00”后的初中学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教改还要迈大步伐,开拓课堂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发挥个人优势,增强合作意识,表扬先进,鼓励落后,将竞争机制、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以适应现今中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几年来我尝试“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讨论―――释疑――――达标”。

自学:老师出示“自学指导”给学生指明本节学习内容和导学题目,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探求新知,也就是老师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开辟课堂前进的道路。

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本节知识初步认知和理解,对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对于存在疑惑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达到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全组学生达成共识。以小组长为代表将全组性疑难问题汇集于老师。

释疑:老师将各组汇总的疑难问题再进一步讲解,在此环节,若其它小组学生有会的就让学生解答,切忌与学生“抢上风”,慷慨地把讲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展示自我。只有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才做解答。

达标:达标检测是检验本节效果的重要环节,命题既要注重“双基”,又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标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达标的结果一定要及时检查、纠错、总结,对于成绩优秀的要及时表扬。

二.做好组织教学,开创课堂教学新局面

组织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稳定学生情绪、维护课堂秩序、增强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前提,为学生探求新知,增强自信和勇气做好铺垫,为师生教学互动搭建平台,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建良好课堂教学学习氛围。

三.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性

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题方法上要有艺术性,课堂教学的导入承载着新旧知识的衔接,是进入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既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又要有新鲜感。在轻松愉快的情形下将学生带入未知新领域,体验接下来的新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用所用,感知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在初一几何4。7。1《垂线》一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将搜集到的生活中有关垂直的实例,借助多媒体将拍摄到的实例图片或网络视频(一养鱼专业户要将小河里的水引入鱼塘,从什么地方开沟最省工省力、节约资源呢?)和要解决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应用于现实生活。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作用和必要性。又如,初二代数17。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节中我是这样导入的,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表达式为x2―y2,长的表达式为x+y ,则宽的表达式是什么呢?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很快就能说出答: ,老师接着问,还有更简单的表示方式吗?这样就扣人心弦,引入课题。这样导入课题就会给学生探求新知,设置悬念,带着兴趣和问题进入课堂教学。

四.题型设计要有代表性,层次性

在进行自学指导、讨论分析、释疑、达标各阶段,首先题目和题型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创设拓展空间,让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感知探求新知的乐趣。其次题目和题型的设计还要有代表性,精选精炼,建立网络资源平台,习题库。

五.把握适度的知识量

教学中的“度”,是反映事物质和量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度”,能使教学工作达到质和量的统一,取得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事实上是学生获取新知和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技能的转化过程,课堂上知识量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情况,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把握好知识量和难易度,以免造成学生“吃不饱”或“吃不消”的情况出现,既要顾全整体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注意尖子生的知识面拓展空间,和发散思维的开发。

六.正确处理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当然教师也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空间、氛围等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代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现代中学数学教师应是一个明智的导演,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指导学生扮演好演员的角色。教师既是模特、评论员又是欣赏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趋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尽发挥其所能,展示其才华。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只有正确处理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在新课标下,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上多探索,多创新,让学生在身、心、智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在新时代走在改革的大道上,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顺应时代发展规律,适时自我调节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步骤,把握课堂师生互动的艺术性,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大胆尝试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为实现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努力。

篇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向建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具体而生动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要求,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的要求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班级学情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在情境模拟中运用数学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个别同学总不理解为什么25减去-10得出35来,这时老师可以创设情境:出示一个温度计,让他数一数,25℃比-10℃高多少?学生数刻度得出高35℃,然后启发他列出算式25-(-10)=35.由于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理解得容易多了。

二、分层要求,培养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

初中生处于不同的知识水平层次,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处于不同层级,()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来进行差别性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获得学习的`乐趣。首先需要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一是知识掌握运用熟练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能够很快地接受新知识,理解力和判断力较高;二是知识掌握水平一般的学生,这类学生虽然可以触类旁通,但缺乏实时有效的引导,以至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三是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差。

针对第一类学生,老师只要精练地讲述数学知识的重点和要点即可,学生可以拥有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课堂效率。针对第二类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学习方法,以便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针对第三类学生,教师需要综合地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指导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鼓励探究,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初中数学常见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探究、尝试和发现,教师及时点拨、鼓励和表扬,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已知:如下图,AB是⊙O的直径,弦BC=BD.求证:∠ABC=∠ABD.

在练习中学生做出这道题时,教师适时引导: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能找出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学生活跃起来,各个学习小组激烈讨论,通过全班交流,得出此题可以用四种方法证明:利用弦等、弧等则圆周角也等的方法可证;作两弦心距,利用角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可证;连结AC、AD,利用三角函数可证;利用圆的轴对称性也可证。

四、巧设小结,保持兴趣

课堂小结环节一般设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时,此时学生精神疲惫,注意力不太集中,为了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巧妙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结方式。

例如,在“有理数加法”一课小结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编口诀”,把运算法则改编成“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简单明了,学生兴趣大增。又如,在菱形这节课小结时可以有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去探究的兴趣:“普通平行四边形一个角变为90°时成为矩形,邻边相等时是菱形,那么,这两个变化同时实现时成为什么图形?具有哪些特点?”学生想通过复习、讨论努力找寻答案,兴趣很高。

新课标指明“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师要“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以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庆余。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陕西省富平县白庙初级中学 孙安安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经过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我认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共同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4.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篇10: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口头语言

在新课标的推行及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无疑是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对老师来讲,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口头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口头语言也是老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口头语言相对其它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的是它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强,通过口头语言的,老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缺点是时间的延续性差。所以,老师的口头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任务化,枯燥的问题有趣化。

(一)、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口头语言和文字不同,时间延续性差,因此老师在讲课时最忌语言拖沓、冗长、繁琐复杂,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整地记忆和理解。老师口头语言应该简短精练、富有层次,不拖泥带水、重复嗦。同时,口头语言的灵活性强,所以有些老师不免有些随便,但学生很难将整节课的老师所以有话都听完记住,如果学生刚好听到和记住“随便”的话而漏过正确的内容,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老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强调严密准确和逻辑性。例如,对于同类项的概念如老师说字母与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学生就会造成“a2b与ab2是同类项”的现象。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指出,默移潜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二)、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和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如在上“口头语言有理数的分类”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请把下面的小朋友(数1,2,3,,0,-1,-2,1/2,22/7,-1/3,-5/8,  4.5,-1.5)分别带回各自的家(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接着,又提出问题"它们的家都在路边,现在由于公路改造,只能留两间房子,请你把长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间房子里";最后,当“零”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时,我有提出:怎么办,它站在外面会被大灰狼吃掉的”此时,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这是他们读书以来最爱的一节课. 由此可见,枯燥的书面语言,如果能用简明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还可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

(三)、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

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在课堂中不单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也是一个情感的传递过程。尤其在新课改中,这一点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的课程要求教师走下千百年以来”师道尊严”的神坛,与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一做,练一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那么,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位教师然后才喜欢上该门学科的。课堂上老师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使学生热爱你和你所教的学科,产生良好的效果。亲切和蔼的语言还可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到教学中来,很难想象一位从来不苟言笑、语言生硬的老师能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和回答。

当然,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还会有更多的“语言”进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口头语言有自身特点,只要我们灵活的运用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1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1、创设情境。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2、自主探究。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

3、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

4、建构知识。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

5、拓展运用。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6、反思归纳。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

7、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某些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而“归纳”是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很重要的一块,“操作猜想”这一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想与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讲a:b:c=7:5:3,可设a=7k,b=5k,c=3k,但是学生不懂,设a=3k,c=7k,我举例:父亲: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8、引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例如讲反比例函数:80条鱼,2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40条,4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20条,8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10条,x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y条,y就是x的反比例函数。

9、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释人类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学习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编写中列举了一些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观察生活、收集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价值的实例。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更明白了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社会实践中,从而打破没有感情的数学定理,冷冰冰的数学公式,没有灵魂的数学符号。学生从中也能真正意识到:人人都应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该获得必需的数学。

篇1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进入初中之后,数学几乎是从零开始,内容也是从头开始学起。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数学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科目,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师生的互动性也起到关键作用。怎么样才能做到以更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淡化形式——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新课改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表演痕迹明显,往往有走过场的现象,甚至教师对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导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初中数学有很多知识,如代数式、公式、证明、法则是需要言简意赅、直奔主题的。例如讲去括号,就可以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化简代数式想x-3(2x+6),就没有必要创设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但是一味的让每一节课都追求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只会让学生变的华而不实。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有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供参考:

1、小组分组的有效性

部分教师为了方便,一般是让学生前后左右为一小组,但是由于没有充分分组导致有学生偷懒、遗忘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现阶段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目前比较流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

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个人责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

3、教学过程中找准合作的机会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那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适用呢?在个人操作难以完成时;在学生产生疑惑时;在解法不一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解答“开放性”或“探索性”等问题时。

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是不明显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应设计最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实质,淡化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明确目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指导方向

实施这一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2)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我们可以看出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师发挥积极调控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调控,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目标。二是细节调控。三是教师要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先做后讲——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里“讲”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总结步骤,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讲,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例如: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先提出问题:画任意一个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个内角,你发现了什么?再计算外角和,你有什么发现?再推广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与边数之间有规律吗?(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填表)

先动手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抓住学生的重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整合教材——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

难度适中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另一个维度。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或太少、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有较强课堂管理能力外还得有较强的教材开发和整合能力。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里,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和教材知识结构的安排,充分捕捉和利用课堂动态资源,因书、因课、因时、因生、因情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补充、删减或更换。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五)、变式练习——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初中数学主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时,可以安排如下变式:

变式1:判断下列是不是同类项:

6xy与xz 5.5与4

变式2:已知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各字母的值。

变式3:同类项与绝对值联系在一起,求字母的值。

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学习并不能达到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所以,适当的进行变式演练是提升数学思维的必要手段。

(六)、互动活动——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篇1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一、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某些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而“归纳”是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很重要的一块,“操作猜想”这一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想与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讲a:b:c=7:5:3,可设a=7k,b=5k,c=3k,但是学生不懂,设a=3k,c=7k,我举例:父亲: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二、引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例如讲反比例函数:80条鱼,2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40条,4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20条,8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10条,x只猫吃,平均每只猫吃y条,y就是x的反比例函数。

篇1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一、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释人类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学习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编写中列举了一些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观察生活、收集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价值的实例。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社会生活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更明白了知识的获得不仅仅在课堂,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社会实践中,从而打破没有感情的数学定理,冷冰冰的数学公式,没有灵魂的数学符号。学生从中也能真正意识到:人人都应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应该获得必需的数学。

篇1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篇16: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四川省通江县至诚职业中学靳振

【中图分类号】G459.2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12-0032-02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反复训练,持之以恒;(3)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4)评价表扬,鼓励发展;(5)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6)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三、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

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1)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2)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3)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4)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5)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

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

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四、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对教师“怎样教”研究得很多,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对学生应该“怎样学”却是一种可怕的漠视,漠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就是漠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的存在。因为让学生利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是我在课改实验过程中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分析学生差异,成立合作小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综合考虑,将全班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各组相邻两块桌子的学生中均由“二好、二中、二差”组成,全班搭配成若干个这样的同质学习小组,为课堂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各组民主推选一位小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具体工作,课前检查本组成员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组织开展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课后指导本组成员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渗透分层施教策略,克服班级授课制整齐划一的缺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优等生和中等生的作用――“好带中,中帮差”,使优等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得到转化,从而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教师要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任务确定、学生分析、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价等全程指导与调控,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执教《25..1.1.2随机事件》中,本人力求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一种既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因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如下:创设情景,确定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复习巩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自我尝试;拓展运用

三、实践与反思

“学案六段式”教学模式既重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又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情感变化、成功体验和接受能力。它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做了有益教学尝试。当然,我们在实施“学案六段式”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不小的困难,诸如课堂教学要如何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真正激发深层次的思维;要如何通过引导和调控课堂秩序,才能使教学“放得开,收得拢”,做到收放自如,让课堂真动起来等问题,我们将在以后教学中继续探索,不断改进,也渴望得到更多行家和各位同仁的关心指教。

篇1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质量的高低,通过本次研修学习,本人认真地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教材、教师的因素,而这其中,学生是主体,我们要突出这个主体,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策略,同时要贯彻数学新课程标准,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学情,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前导,确定教学目标的原则有以下一些:主体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主语应该是学生;生成性原则,在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都有一系列的变化,教学设计中要将这种变化表达出来,使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心中有数,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涵盖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设计时要有层次性,做到一般目标和个别目标相结合,还要确定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目标;层次性原则,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既要同一要求,又要区别对待,要探讨不同水平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规律,使制定的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另外,问题的设计,教学流程的设计,练习、习题的设计也是必须的,这里不一一赘述。

二、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源泉,是思维的起点。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在对问题的发现、探究、解决、交流和反思,教师在情景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引发更深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出发点,设计有效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操作中,问题的设计是很关键的,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的数学问题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提出的,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有效的数学问题是任务型的,具有驱动力,能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引导下进行自觉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问题是清晰的,连贯的,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难易也是适中的,会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质疑、探索中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问题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的成长,决定着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能力提高的问题。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进,学生的注意力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教师要注意对这个变化进行调控,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围绕着学习任务来变化,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因此,一堂课的教学,教法是灵活多变的,但是在这个多变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始终是不变的,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语言来引导学生,用趣味性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情绪始终调节到教学任务周围,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兴趣来进行学习,这样我们才会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当然,在课堂调控中,节奏的把握也很关键,要让学生在听、说、做、思多个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变更,使得学生的思维状态能够有较长时间保持在最佳,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的有效。

四、坚持自我反思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下课铃响起,教师的教学活动并未结束。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素养。课后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后对教学的哥哥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哪些方面的补充;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是否恰当,等等由此研究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教学反思中要写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也要写不足之处,分析成功的原因和造成失败的原因,以便以后引以为戒。另外也可以写课堂中应急处理的事件,更要写学生的创新,看看课堂上学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表现,有哪些新的想法。最后,教师反思再写“教学设计”,通过对课堂的深刻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当然,教学反思要及时,要具体,还要坚持不懈。

篇19: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中自从刮起了合作的小风,我也跟着东施效颦了一把。开始时是简单的效仿,因怕繁琐,故省略了小组的评价,有也是简单的课堂对小组的合作效果进行口头点评,开始学生还很是配合,没几日,课堂又回去了,课堂成了几个学生的小天下,其他学生则多是旁观者,慢慢地我也不想再用这个小组合作。一日来了兴致,想索性就不怕这个麻烦,也把这个“颦”好好的“效”下去,于是在黑板的一角画了个简单表格,上课时候会明确具体问题由学生中的哪个组来回答,会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加分,学生兴趣一下调动起来,争抢着回答问题,为大家讲解问题,如果是听不明白也可以提问,也用分来诱惑学生,学生开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小组为了让自己的组得分高,就特别卖力的给学困生讲题,学困生也不想成为小组的众矢之的,在学习上也丝毫不敢懈怠。这样的课堂,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学生只会做而不会讲,课堂中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一道题可以找出五六种的解法,活跃了学生的解题的思路,而且让学生敢于去表达自己,在表达中获得了更多的信心,从而也激励了后期的学习。

篇20: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够照出我们的错误,让我们拥有改正的机会。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虽然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新改革的重要性和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教学思想观念落后、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解决对策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反思

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重视,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对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1.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新改革的重要性和要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模式,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一直只能被动接受教学,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倦,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无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那么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

1.2 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数学学科实际上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尤其是一些具有实践性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近年来的中考中,也出现了大量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但是,部分教师依然在延续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致使学生缺乏探索兴趣。只有教师主动提升数学理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才能够有效发挥出数学教学的作用。

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体系的重构模式

2.1 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教师应该努力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也是教师最直接的一项角色特征,新课程强调教师从传统的灌输者、传授者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多鼓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独立性、进取性和主动性。

2.2 创设出生动的学习环境

著名的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作为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精心的准备,以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创设出生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创造出最佳的阶梯。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游戏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的成果。

2.3 创设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平台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现 ‘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多给学生提供经历数学探究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活动,学生不但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从实践中来,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基本合作技能。在合作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修正、质疑,享受了结论由雏形到清晰的探索与合作的情感经历,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

2.4 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实现师生成长的关键环节。强化反思,实现知识升华,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数学教学反思,是师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学习数学的规律,学习数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发展自我的学习水平合理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师生对自己教与学活动的反思,可以促进知识内化,启发新知,发展智慧,提升素养。对教师而言,新课程教学是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正处于不断摸索、尝试、实践的阶段,反思新课程的教学情况,总结规律,不但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的反思主要表现在教学前反思课堂的设计;教学中的反思-具体的实施;教学后的反思-过程中的得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思改变传统教学中仅由教师归纳总结重难点知识而忽略学生自身反思和体验的状况。

3.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只有同时用力,同一方向用力,才能够共同前进。所以,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应当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马利明.一把钥匙能开万把锁吗――谈课堂教学的“模式化”问题及几点建议[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xx(07)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论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

平移变换初中数学说课稿

初中数学教案人教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矩形说课稿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有哪些

初中作文备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共20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听课学习总结2023-05-04

初中数学5.4平移教学设计2023-10-28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2022-05-07

初中人教版圆锥教学设计2024-03-05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2024-03-26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2022-11-11

人教版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2022-05-06

初中数学全册优秀教案有哪些2022-09-21

如何教初中作文2022-05-07

新人教版有理数教学设计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