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6篇)由网友“窗前有个小西瓜”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只是和现在有的经验基础,然后理解更高更深更复杂的知识。数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个游戏都是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活动化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在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学习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这节课我能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抽屉原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的给予认可和指导,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篇2:《抽屉原理》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课文第70页-71例1,2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上课前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班有59人.有了这个信息,老师就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咱们班至少有5个人是在同一个月生日的.老师有问过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天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老师为什么就敢肯定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这其中有什么样的道理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列举
师:要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数据开始研究.现在老师要求你们“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你会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课件出示:
2 2 0
2 1 1
3 1 0
4 0 0
2、判断对错
师:针对“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这个事儿,现在有下面这样的一些说法,我们一起来判断说的对不对?
出示:1)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最多放4本.
2)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至少放1本.
3)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恰好有2本.
4)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
5)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
6)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
师:首先来看第一个说法: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最多放4本.
生:对的.
师:第二个呢?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至少放1本.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很明显,有的抽屉里没放书.
师:很不错.我们就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如果你认为不对,我们就要找出一个这样的反例来推翻它.下一个!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恰好有2本.
生:错!在(3,1,0)和(4,0,0)这两种放法中就找不到这个抽屉.
师:第四个说法呢?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
生:不对!
师:请你举出一个反例来.
生:在(2,2,0)这种放法中就有一个抽屉里没放书.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在每种放法的三个抽屉里,总会找到放有1本或多于1本书的这样一个抽屉.
师:我们来找找看!(2,1,1)(2,2,0)(3,1,0)(4,0,0)
师:第五个“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
(根据刚才判断第四个说法的经验,学生应该会判断此种说法是对的,师也可带领学生去找每种放法中的这个抽屉)
师:最后一个!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
生:不对!在(2,1,1)和(2,2,0)这两种放法里就找不到这个抽屉.
3、引导探究
师:通过大家的判断,最终有三种说法是对的.“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最多放4本书”这个不关心,我们今天不研究这个.我们主要研究这两个:“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
师:在说话的时候,我们经常性地会说一句话强不强.比方说,咱们班有多少人?你说“我们班多于30”人,我说“我们班多于50人”.那你们觉得,哪句话更强一点?
生:“我们班多于50人”这句话更强一点.因为“多于50人”就更加“多于30人”.
师:同意吗?那在这两句话中(“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书”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哪句更强一点呢?
生:第二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了,那“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书”就肯定不用说啦!
师:那我们就把更强的这句话留下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4、深入研究
师:如果多了1本书,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我们可不可以还用“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这句话来作结论?
第一种情况:
生1:不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比如(3,1,1)的放法.
师:你的意思是用一句更强的话代替它了,是不是?也就是说,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书”是对的,“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也是对的,现在你能用一个更强的结论来说明这个结果“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是这个意思吧?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2:我不同意!
师:你不同意,请你举出一个反例来推翻它!
生2:如果是(2,2,1)这种放法,就可以推翻“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还是只能说“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第二种情况:
生:可以!
师:现在多了一本书,由4本到5本,我们当然可以肯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但――是不是可以用一句更强的结论,比如说“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呢?
生:不行!有(2,2,1)这种放法就行不通了!
师:看来,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肯定不能说“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那――要达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这个结论,6本书行不行?
生:不行,(2,2,2)就没有这个抽屉.
师:果然不行!6本不行,7本呢?
生:可以!(学生有可能举出各种正例)
师:不能举出推翻它的反例,那就是说7本可以.也就是“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那――能不能说“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
生:不能,(2,2,3)这放法就行不通.
师:至少要几本书,才能得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这个结论?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也可适当地讨论、交流)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这个结论如果不成立的话,那么每个抽屉最多只能放3本,这样的话总共只能放下9本,与“10本书放进3个抽屉”这个前提条件是相矛盾的.所以“10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
师:10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这个结论是对的,那么,“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也是对的,“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还是对的,当然,“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肯定是对的.不过,在这里,哪个结论是最强的?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这个结论是最强的.
师:“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本”呢?
生:不行!(3,3,4)
5、提出问题
师:既然这样的话,把10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是可以的,“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或者“至少有3本”都是可以的',……,“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0本”行不行?
生:不行!(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师:那最多可以说到哪个呢?
生:34!如果每个抽屉放33本的话,剩余的1本可以放到任意一个抽屉里,所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4本”.
师:那你的这个“33”是怎么得到的?
生:100÷3=33……1.
师边叙述边板书:把物体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个,剩下的物体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个数(也就是商)多1个.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1)个物体
6、介绍“抽屉原理”
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人们以他的名命名,又称“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篮子里有苹果、橘子、梨三种水果若干个,现有20个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从中任意拿两个水果,那么至少有多少个小朋友拿的水果是相同的?
四、全课小结
在用“抽屉原理”解决的一些问题中,“抽屉”和“物体”不是很明显,需要我们制造出“抽屉”和“物体”.制造出“抽屉”和“物体”是比较困难的,这一方面需要同学们去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多做一些题来积累经验.
篇3: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应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个游戏都是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活动化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在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学习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这节课我能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抽屉原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的给予认可和指导,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篇4:小学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第一课时,也就是教材70-71页的例1和例2.
2、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教材中,有三处孩子们不好理解的地方:1)“总有一个”、“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2)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平均分”的思路,3)把什么看做物体,把什么看做抽屉,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于是我安排通过例1的直观操作教学,及例2的适当抽象建模,让全体学生真实地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把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困难,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性目标: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性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情感性目标: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至少”的含义,并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于是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课堂始终以设疑及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2把椅子,请3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你们3位同学围着椅子走动,等音乐定下来后请你们3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师:老师不用看就知道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着两名同学,是这样的吗?如果不相信咱们再做一次,好不好?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设计意图: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在课前进行的游戏激趣,一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三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支铅笔。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支?
2、验证结论: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都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枚举法的示意图,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支铅笔被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
【设计意图: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具体的操作,列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以及“至少2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出问题: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文具盒里都要放1支铅笔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假如每个文具盒放入一支铅笔,剩下的一支还要放进一个文具盒,无论放在哪个文具盒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文具里至少有2支铅笔。只有平均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平均分的思想。】
(3)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你还用一一列举所有的摆法吗?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优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出示第70页做一做,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设计意图:从余数1到余数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
4、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我们将铅笔、鸽子看做物体,文具盒、鸽舍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老师肯定前两排的同学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份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具体情况的判断,初步建立“物体”“抽屉”的模型,发现简单的抽屉原理。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请学生对课前的游戏的解释,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
5、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设法的思维过程。
(1)教学例2,可以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说理,然后问:这个思考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支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例1和做一做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至少”的问题,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与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巩固练习。
扑克牌游戏
①师与生配合做
教师洗牌学生抽其中的任意5张,教师猜其中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②学生做游戏
要求探寻规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抽屉原理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建模,让学生体会抽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四)、小结全课,激发热情
1、今天的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将铅笔、鸽子、扑克看做物体数,文具盒、鸽舍、四种花色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
2、介绍课外知识。
介绍抽屉原理的发现者——数学家狄里克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篇5:抽屉原理数学练习题
1.一个联欢会有100人参加,每个人在这个会上至少有一个朋友.那么这100人中至少有个人的朋友数目相同.
2.在明年(即)出生的1000个孩子中,请你预测:
(1)同在某月某日生的孩子至少有个.
(2)至少有个孩子将来不单独过生日.
3.一个口袋里有四种不同颜色的小球.每次摸出2个,要保证有10次所摸的结果是一样的,至少要摸次.
4.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珠子各4颗混放在口袋里,为了保证一次能取到2颗颜色相同的珠子,一次至少要取颗.如果要保证一次取到两种不同颜色的珠子各2颗,那么一定至少要取出颗.
5.从1,2,3…,12这十二个数字中,任意取出7个数,其中两个数之差是6的至少有对.
6.某省有4千万人口,每个人的头发根数不超过15万根,那么该省中至少有人的头发根数一样多.
7.在一行九个方格的图中,把每个小方格涂上黑、白两种颜色中的一种,那么涂色相同的小方格至少有个.
8.一付扑克牌共有54张(包括大王、小王),至少从中取张牌,才能保证其中必有3种花色.
9.五个同学在一起练习投蓝,共投进了41个球,那么至少有一个人投进了个球.
10.某班有37名小学生,他们都订阅了《小朋友》、《儿童时代》、《少年报》中的一种或几种,那么其中至少有名学生订的报刊种类完全相同.
11.任给7个不同的整数,求证其中必有两个整数,它们的和或差是10的倍数.
12.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内任取51个点,求证:一定可以从中找出3点,以它们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不大于1/50.
13.某幼儿园有50个小朋友,现在拿出420本连环画分给他们,试证明:至少有4个小朋友分到连环画一样多(每个小朋友都要分到连环画).
篇6:抽屉原理数学练习题
1.8个学生解8道题目.
(1)若每道题至少被5人解出,请说明可以找到两个学生,每道题至少被过两个学生中的一个解出.
(2)如果每道题只有4个学生解出,那么(1)的结论一般不成立.试构造一个例子说明这点.
2.时钟的表盘上按标准的方式标着1,2,3,…,11,12这12个数,在其上任意做n个的扇形,每一个都恰好覆盖4个数,每两个覆盖的数不全相同.如果从这任做的n个扇形中总能恰好取出3个覆盖整个钟面的全部12个数,求n的最小值.
3.试卷上共有4道选择题,每题有3个可供选择的答案.一群学生参加考试,结果是对于其中任何3人,都有一个题目的答案互不相同.问参加考试的学生最多有多少人?
4.六个小朋友每人至少有1本书,一共有20本书,试证明: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有相同数量的书。
5.全班有40个同学,共有不到780本书,试证明:至少有2个同学有相同数量的书。
6.有5050张数字卡片,其中1张上写着1,2张上写着2,3张上写着3……100张上写着100。现在要从中抽取若干张,为了确保抽出的卡片至少有10张以上的数字完全相同,至少要抽取多少张卡片?
7.口袋中装有10种不同颜色的`珠子,每种都是100个。要想保证从袋中摸出3种不同颜色的珠子,并且每种至少10个,那么至少要摸出多少个珠子?
8.两个布袋各有12个大小一样的小球,且都是红、白、蓝各4个。从第一袋中拿出尽可能少的球,但至少有两种颜色一样的放入第二袋中;再从第二袋中拿出尽可能少的球放入第一袋中,使第一袋中每种颜色的球不少于3个。这时,两袋中各有多少个球?
9.用载重1.5吨的汽车运送若干箱共重19.63吨的货物,每箱货物重量相同且不超过350千克。当每箱货物多重时,需要的汽车最多?最多需要多少辆汽车?
10.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身高(按整数厘米计算),最矮的是138厘米,最高的是160厘米。如果任意从这些学生中选出若干人,那么至少要选出多少人,才能保证有5人的身高相同?
篇7:《抽屉原理》数学说课稿
××老师的《抽屉原理》一课结构完整,过程清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并学会了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枝笔放入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枝筷子”,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抽屉原理(2)的推导过程中,至少是“商+余数”,还是“商+1”个物体放进同一个抽屉。让学生互相争辩,再由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进行验证,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抽屉原理。另外,本节课中,学生争先恐后的学习行为,积极参与自学、交流、合作、展示、补充、互评、提问、质疑、反思等的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3、注意渗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教学中教师注重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老师设计一个游戏:“学生在一副去掉了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五张,老师猜:总有一种花色的牌至少有两张。”这是为什么?学生很惊讶。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总想接开其中的奥秘。学完抽屉原理后,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商讨之处:
学生对“至少”一词的理解还显得有些欠缺,学生仅仅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对“至少”一词的指向性还不明确,就我理解,“至少”应该是指的在每一种情况中出现的最大数中的最小数,而有学生却理解成是每一种情况中的最小数。如何让学生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还需探究。
篇8:《抽屉原理》数学说课稿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节,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例1、例2的内容,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例3则是在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讲的是例1例2的内容,主要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总结规律,这一内容为后面学习抽屉原理(二)及利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做下了有力的铺垫。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起着引领指航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是;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总有”“至少”的含义。
我之所以这样确定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因为《新标准》指出:在本学段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篇9:《抽屉原理》数学说课稿
《抽屉原理》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解决。“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抽屉原理”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能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本课主要介绍了“抽屉原理”的第一种形式。同时教材还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为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教材还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就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学情分析
1、六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不能急于把规律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体会总结规律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并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类推能力,形成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注重提出问题、故意设疑并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2、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观察,实验,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五、教学设计分析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知:
通过拿出一盒新扑克牌,取出两张王牌,再把它洗转,然后让学生从中任意抽取5张,在这五张牌中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通过这个小魔术引发问题:“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
讨。从而导入新课——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研究中。)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把3枝铅笔放在2个文具盒,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放法?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活动:小组用小棒摆一摆并说出他们的发现。
(2)教师用课件展示验证他们的发现。
(3)小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2、课件出示:把4枝铅笔放在3个文具盒,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放法?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活动:小组用小棒摆一摆并说出他们的发现。
(2)教师用课件展示验证他们的发现。
(3)小结: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三)、探究归纳,形成规律
1、以上两个例题由于数据较小,学生用动手操作或分解数的方法仍有其直观、简单的特点,这也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由于枚举的方法毕竟受到数据大小的限制,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由于数据很大,用枚举法解决就相当繁琐了,就可以促使学生自觉采用更一般的方法,即假设法。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这个核心思路是用“有余数除法”这一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的,需要学生借助直观,逐步理解并掌握。
把6个苹果放入5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放到同一个抽屉里?
把7个苹果放入6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放到同一个抽屉里呢?
把100个苹果放入99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放到同一个抽屉里呢?
把6苹果放入4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放到同一个抽屉里呢?
把8苹果放入5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放到同一个抽屉里呢?
总结规律:只要物体数量是抽屉数的一倍多(不到两倍),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物体。
(学生会自然地比较出方法的优劣,枚举法受到数量多少的局限,假设法能够方便地解决一般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研究问题、探索规律时,先从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探究方法。证明过程中,展示了不同学生的证明方法,体现了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既互相学习、触类旁通,又建立“建模”思想,突出了学习方法。)
2、认识“抽屉原理”。
教师:象上面这种问题就是“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应用于解决问题,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做“狄里克雷原理”,又把它叫做“鸽巢原理”。在这里,“4枝铅笔”就是“4个要分的物体”,“3个文具盒”就是“3个抽屉”。把此问题用“抽屉原理”的语言描述就是:把4个物体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物体。
(四)、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课本P69页和P70页“做一做”(目的是用形成的规律做题,让学生体会用规律解题后成功的喜悦。)
(五)、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1)内容总结
把m个物体放进n个空抽屉里(m >n n≠0),m是n的一倍多(不到两倍)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2)方法归纳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六、教学反思
1.要联系生活学数学。在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要让学生爱数学就先让他们爱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不局限于教材,要结合生活实际去备课
.2.教师一定要敢于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他们的才能与智慧得以施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篇10: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的个人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的个人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作为数学广角,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教给学生一种思考方式。我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这节课中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真的很难。所以,课程的建模过程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的.思考。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理解总有与至少的含义。如进行坐椅子游戏,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样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有2个人。又如,4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盘子里至少有2个桃子。3支笔放进2个笔筒里,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多次操作,分一分,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体会总有与至少的含义,这些知识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在建模后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先让学生说说把什么放在什么地方,体会待分物体与抽屉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到至少数。
篇11: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练习的梯度考虑不周全。练习题3的难度太大,应在学习例3后再出现。另外,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整体性,但由于时间的安排,一直到课后,再没提及,有点遗憾。
篇12:《抽屉原理》的数学教学反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原本在奥数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也加入到数学教材中,以“数学广角”单元的形式出现。“抽屉原理”是六年级下册内容,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对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猜测扑克牌的花色,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猜测,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建立模型,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铅笔数比文具盒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节课我觉得学生对简单的“抽屉原理”本质理解的很透彻,每个同学都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和算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篇13: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由于初次接触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不太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我亦有着一些困惑与问题:
1、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抽屉原理原属奥数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具体的课堂中如何适度把握教学要求。我虽然在课前已经钻研了教参,也已经上完了课,但这个还是我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2、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起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通过翻阅奥赛书籍和在网上查询,终于弄清了原委。上课有了把握和信心。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与生活有关的小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从简单问题着手发现一般规律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为寻找规律可从简单情况入手分析,直到找到规律,再加以运用。本节课就是从较小的数据变化中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
三、加强说理帮助学生弄清所以然
本节课从始至终我都要学生说理,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重在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最不利”的情况。我觉得让学生弄清原因,比直接知道结果更重要。
由于此内容属于奥数范畴,某些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很轻松。这一现象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抽屉原理的内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真的希望自己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奥数的快乐。
篇14: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的数学思维训练资料,对于一部分想象潜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必须的困难。透过本次课堂实践,有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课前让几个学生表演“抢椅子”的游戏:如3个人抢坐2把椅子、4个人抢坐3把椅子。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理解“至少”的意思。
2、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根据课前的表演及老师的分苹果演示,交流、讨论理解:“待分物体数”、“抽屉数”、“至少数”分别指什么?“至少数”为什么是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透过老师的提示、引领,学生对“抽屉原理”基本上能理解,但是要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必须的困难。
3、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提高解题潜力。“抽屉原理”的问题变式很多,应用更具灵活性。能否将一个具体问题和“抽屉原理”联系起来,能否找出题中什么是“待分物体数”,什么是“抽屉”,是解题的关键。有时候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抽屉”。教学时,我但是于强调说理的严密性,只要学生能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有些题目能借助实物或用枚举法举例猜测、验证也能够。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担心学生不理解、走错路,不敢大胆放手,总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走。2、这部分资料属于思维训练的资料,有少部分学生学起来困难大,效果差。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同步发展,我们将继续寻找方法。
篇15: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4根吸管放进3个纸杯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吸管数比纸杯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3、游戏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回顾整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处理得还是有点粗,应该让学生加强动手操作,将动手操作与原理紧密结合,只有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理解知识。
篇16: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就应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就应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透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好处。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状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超多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由于我带给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带给了很大的空间。个性是透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透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潜力和初步的逻辑潜力。
三、透过练习,解释应用
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能够引起并持续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试一试,并说明理由”。在练习中,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抽5张牌,然后请同学们猜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学生兴趣盎然,到达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样放,总有一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个苹果?”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透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样放,至少有几个苹果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的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增强提问的指向性、目的性。
★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 四、统计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 学广角的教学反思
★ 第六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04-06
《数学广角》教学心得体会2022-07-09
2022六年级数学工作计划2023-02-04
六年级数学工作计划2023-04-15
小学六年级数学常态课总结2022-11-18
功的原理 教案示例之一2022-05-06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3-10-0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024-02-17
六年级数学辅导老师工作计划2022-05-17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工作计划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