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2 07:56:00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2篇)由网友“牢骚大王Trac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篇1:高一语文下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理解能力。

2、结合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

1、学习重要的词语及句子。

2、探究人物形象,扬长避短。

教学难点:探究人物形象,扬长避短。

教学方法:朗读诱导讲授讨论

一、导入

破釜沉舟

公元前2,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钜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身先士卒,楚军个个勇猛杀敌,九战九捷,大败秦军,解了钜鹿之围。在项羽军与秦军激战时,各路诸侯援军却缩在壁垒上观看,不敢参战。战斗结束后,项羽召集援军将领,他们「入辕门,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成了诸侯军的统帅。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于是项王乃悲愤慷慨,自为诗曰: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品评】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依据史书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可见他情绪十分激动。

二、研读第一段,知识检测

1、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旦日飨士卒

2、句式

(1)、贪于财货(2)、使人言于项羽曰(3)、此天子气也

3、翻译:沛公居山东时

4、思考: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三、朗读第二段,知识检测

1、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通“拒”“纳”)

(2)要项伯(通“邀”)

(3)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2、词类活用

(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秦地可尽王也

(4)君安与项伯有故?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籍吏民,封府库

(8)日夜望将军至

3、解释红色字词

(1)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秦时与臣游……故幸来告良

(3)“孰与君少长?

(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不如因善遇之

4、思考: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项伯来通风报信,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此处可以看出张良有何过人之处?刘邦的为人如何?

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刘邦狡猾,善于权变

5、思考: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说明项羽是一个什麽样的人?项伯是一个什麽样的人?

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

伯:重义而不分敌我,迂腐

四、知识拓宽: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板书:

鸿门宴

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

刘邦狡猾,善于权变

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

伯:重义而不分敌我,迂腐

篇2: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要全面、准确、合理。

(二)独创性原则

所谓独创就是技巧的展示个性,达到当前制高点,它具有无可替代性。

语文课是最能独创,更能充分展示教学个性的学科。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精神花朵。即使是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也可依据各自的个性上出风格迥异的课来。

1、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就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更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2、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所长。

3、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要有个性化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除了应该有一般教师的生动、准确、活泼的特点以外,还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或者词采丰美,富于感情;或者自然流畅,幽默生动;或者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回味;或者自然亲切、启人思维。借助个性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完成语言的享受。

4、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5、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品位高的个性教学艺术还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语文问题的多样化,语文学科的多极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的原则。

它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过程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评价,使学生敢想,能想。

(四)、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基础、能力、生理、心理等不同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其胃口的,对不同层次的需求都能适应的方法性原则。它具有适度性、量力性。

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授课时,有一个学生没有参与学习,就不能算是优质课。它要求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处理好一般与个别(优生与学困生)学生的关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及其教学广度适时予以弹性调节,充分调动、发挥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出主动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目标导向的原则

一节课,想面面俱到往往会面面不到。要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包括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

(六)、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开放性原则与教育的不断适应变化、吸取外部能量、追求持续发展等理想异曲同工;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它要求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习器官的全方位开放。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其自由做。

开放既有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

(七)、弹性原则

弹性,即事物的伸缩性。语言是一门“弹性艺术”,同样的表达对象,表达的形式和风格各不相同;同样的语言表达,理解的角度和程度也会因人而异。语言的这种“变化之妙”,注定了语文教学既不能滴水不漏,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言语表达,都应有一定的“弹性”发展空间。

弹性原则,不仅在课堂结构的安排和教材处理的价值取向上适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评价原则的确立之中都可应用。

二、教学思想

教学的先进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因为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随之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因此,教学结构的改革受教学思想转变的制约。为此,我们要树立如下几种新的教学观念:

(―)“主体教学观”。

这是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切为了学生,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培养健全人格,保护学生个性的前提,就是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发展。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二)“民主教学观”。

教学要民主,要尊重学生,不独断专行,不搞―锤定音,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

一个出色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批判的本领,培养学生开拓新领域、分析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强调为实际需要学习,也关注从实践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教学要大视野、多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思维教学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分类教学观”。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积极影响,相互促动,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飞的就飞”

篇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一只鸟飞进了教室,某个同学从板凳上跌落等等,课堂常常在一片喧闹中久久不能平静。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注意课堂的生成性,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遇到这类和教学完全无关的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处理呢?生成性的课堂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案例描述】

夏末秋初的一天,下午的第二节课学生本来就没有精神,再加上天空阴沉好像要滴下水来的样子,这节语文课就上得很沉闷。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正想如何将下一个知识点落实下去,突然一声炸雷,大雨瓢泼般落下。学生全都惊呼起来:“下大雨了!”所有的眼睛望向窗外,嘴里还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和评价。看来,后面的十几分钟就要泡汤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作文话题:“风”,今天,我是否可以让学生以“雨”为话题进行一个片断练习呢?

于是,我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观察雨,然后展开自己的联想,以“雨”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学生听着挺感兴趣,很快就安静下来,开始沉思,几分钟后,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写起来。十分钟后,所有的片段交上来,都比平时要写得好。

第二节课,我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讲评,引导他们从描写逐步深入到对“雨”的精神、意义的思考,由“雨”扩展出去,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思路比较开阔,想到了各种时节的雨,各种特点的雨,雨的节奏、雨的声音,由雨引起的思绪等等。

【案例评析】

上完这节课,自己有一点小得意:我没有让这十几分钟白白浪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顺势利导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喜好,宜疏不宜堵,在那种情况下,强要落实原来的教学计划几乎是白费力气,而且没有任何效果,那为何不顺势而为呢?我认为在这堂课上,教师基本做到了重视调动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要求有检查等方面,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比如因明天要开运动会,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学生特别浮躁,我就设计了与运动会有关的语言运用题和学生一起做,学生兴致高涨,训练效果非常好。

【教学反思】

不过,课后我发现有一个女生没有交上写作片段,在大家写的时候,她紧捂着耳朵趴在桌面上。课间我将她批评了一顿。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该女生从小对大雨充满恐惧,尤其害怕打雷。

反思自己当时的行为,如果课间不是粗暴的批评,而能加以询问,引导学生描写出自己的害怕,收到的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由此可见,教师不光要有知识,还要有善于观察的眼睛。

篇4: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附:板书设计

4*火烧云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积累作文素材.

4、初步了解萧红及她的《呼兰河传》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1、CAI课件

2、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四、课时安排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目标重难点:

习作练习及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

教学时间: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及习作

(一)口语交际

1、生自由读要求,思考:本次交际的内容是什么?(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2、生自由分组交流。师提示:要说清这个自然奇观在哪里?奇在何处?最好能说出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3、生推荐生一名参加全班交际。

4、全班交流,师生注意评价。生可以提问,也可补充,还可以讨论。

5、全班评议。

(二)习作

1、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生审题,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3、生与同桌同学交流。

4、生拟定草稿。

5、师初评:

(1)语句通顺。

(2)没有错别字。

(3)有条理,有顺序。

(4)有重点、清楚地介绍。

6、生根据提示,四人小组评议。

7、定稿,抄习作。

二、我的发现

(一)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二)生反馈

(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三)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四)总结

三、日积月累

(一)生自由读,思考:

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二)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三)生上台表演。

(四)师生齐读,再背。

四、趣味语文

(一)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

3、师生小结。

4、再读。

(二)

1、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

2、师生再读。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篇5: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学习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

2.请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媒体出示)

谁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4.揭题: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啊!美丽的鲜花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是你可知道,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花的文章。(读题)

5.质疑:读了课题,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把课文中难读的地方以及你认为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反馈

(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问:这些词有哪几个在课文中是用来描写花的?这么多描写花的词,在课文中都用它们写了哪些花?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把花的名字划下来。

(3)课件出示图片及花名:课文中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花,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4)结合图及句子,理解部分词语意思:这么多的花真是DD争奇斗艳、芬芳怡人

A、我们看看,这些花,哪一种可以说是淡雅呢?哪一种可以说是艳丽呢!

B、娇嫩:大家已经理解了淡雅、艳丽的意思,那这些花里,哪一种花是最娇嫩的呢?课文中告诉我们了,找一找哪个句子,自己读一读。(生读)

师:这娇嫩的大花瓣啊,气温高一点,阳光强一点,就有被灼伤的危险,可真是够DD娇嫩(齐读这个词)

C、欣然怒放:我们来看,蔷薇花是艳丽的,月光花是淡雅的,昙花又是那么的娇嫩,欣然怒放在课文中又是描写哪一种花开放的样子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示花开。

1.课文中描写花开,除了说欣然怒放,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呢?默读课文,划一划描写花开的语句。

2.交流

3.指导朗读:你觉得这些描写花开的句子,哪一句作者写得最好,就把哪一句读给大家听。

个别读、同桌读、师生合作读

4.小结:刚才,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原来描写鲜花的开放,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是花的颜色,可以是花的姿态,可以是花的性情,更可以把花当作人来写,一起读一读。

5.你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插入学习第二段内容。

(1) 生默读,划划原因的句子。

(2) 交流。

6.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1) 师生合作读,如生读花开句子,师读时间

(2) 同桌合作

(3) 个别同桌读

(4) 分大组读

7.迁移运用

老师在网上也找了不同时间的花,请你也用不同的说法来表示鲜花的开放,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也可以自己动脑筋。(出示图片及句子)

四、拓展延伸

1.课文中提到了一位植物学家就是发现了花开的秘密,修建了一座花钟,读一读第三段,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花钟呢?

2.与我们生活里的钟相比,它有什么特点?出示句子: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理解“大致”、“刚刚”,结合第一自然段开花时间用刚刚和大致说话,并且能换其他的词如(大概、左右)说话。

3.欣赏花钟。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了,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在瑞士这个“花园之国”。在我们祖国的许多城市,也有这样的花钟,这是台北市阳明公园里的花钟,这是南京市的花钟,游人来到这里都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4.小结。

(1)今天学了花钟这一课,赵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花钟,你们瞧,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喇叭……(教师一边叙说第一节内容,课件一边演示,时针走过钟面时各个时间开出不同的花。)

(2)现在,你们看它不需要这个时针了,用花的开放,就可以表示时间,这才是真正的DD花钟。

(3)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去寻找了!

篇6:小学三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孔雀》

教学目标:

1、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2、学会用点、线、面组成花纹图案,感受图案的装饰美感。

3、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教材分析: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教学,让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美、创造美,并尝试美化生活。本课《美丽的孔雀》就是典型的课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并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和花边,装扮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点、线、面元素设计绘制美丽的花纹或花边。

难点: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视频素材、课件、画笔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播放视频: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

猜猜:艺术家通过舞蹈语言表现了哪种动物的特征?

问:你喜欢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吗?请学生模仿孔雀的造型,在音乐《金孔雀轻轻跳》中进行舞蹈表演。

2、出示课件,通过欣赏不同形式表现孔雀的艺术作品,学生评说其不同的美感。(有绘画的、舞蹈的、演唱的、图案的、雕塑等多元化形式。)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根据孔雀的花纹特点学习设计图案。(板书)

4、研究花纹图案的设计方法。

(1)请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有趣的花纹图案。

(2)讨论:图案中运用了哪些设计要素?

造型方面:重复、聚散、大小、叠加等组合方法,体验不同的美感。

色彩方面:强对比、弱对比等用色方法。

5、小结:用大小不同、粗细不同、方向不同的点、线、面进行有秩序地排列,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同时搭配和谐的色彩,更是锦上添花。

6、教师示范。

教师范画,说说其运用的方法。

讨论研究: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7、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8、作业展评。

用设计的图案装饰熟悉的生活用品。(师生制作一些镂空的生活用品造型模板,将学生设计的图案作品衬于模板之后,感受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的方式: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

篇7:小学三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今天我值日》

教学内容

用绘画的形式,表示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示值日的情景。

3、提高同学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同学做事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值日中人物各种动态的变化

难点:值日中人物各种动态的变化

教具准备

教师范作或以前同学的'优秀作品,绘画用具如彩笔、油画棒、水彩或水粉、彩铅。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通过回忆,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学校里的值勤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员时检查同学的各项行为规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得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发展阶段

请几位同学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同学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教师可以用骨架的形式表示动态中的人物)

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同学进行大胆的想像,启发他们考虑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手脚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脚还可以扫地,让机器人一起参与劳动,把自身变成个巨人站在学校里值勤等等。引导同学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只要表示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

3、收拾整理

虽然绘画课地上因该不会有太多赃物,但也让同学注意周围卫生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小学三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面具》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学习面具的特点,感受面具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以及对面具艺术的兴趣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油水分离表现面具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

师:瞧,这是一张白纸,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哇!好神奇啊!一个白色面具出现了。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原理吗?

生:想

师:其实这个魔术非常简单,那张纸并不是一张普通白纸,我先是用白色油画棒把面具画在白纸上,这点很难发现。然后用深色水粉涂在纸上,涂过油画棒的地方涂不上颜色。这种画法叫油水分离画法。(油水分离画法是利用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不相溶的特点作画的。)

这节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面具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是面具吗?

生:戴在脸上的装饰。生:挂在脸上吓人的脸谱。

师:那么什么是面具,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2、了解面具的来历。(出示图片)

师:面具历史久远,它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在祭祀和节日活动中戴着它表演,以表达驱鬼迎神的愿望。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图片)

3、师:我国是最早出现面具并使用面具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出示图片并讲解)

4、师:咱们来欣赏一下外国的面具(出示图片)

5、师:由于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古今中外面具的风格迥异,争奇斗艳。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示图片)

6、(出示图片)

师:与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么特点?

生:样子吓人。

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师:现在我们来观察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给你什么感觉?面部表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师:一个是…,师:一个是…,师:…)

师:五官使用了什么创作手法?(生:变形和夸张)

师:怎么变形和夸张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凶,眼珠子发红,快要瞪出来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头很长,恨不得把人给吃了,很恐怖。

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面具,你将会如何设计使面具更加狰狞可怕呢?应怎样运用好夸张和变形?

三、教师示范油水分离画面具的方法:

1、用油画棒单线起稿。(用油画棒先画脸型,然后拿油画棒在脸型上用单线画出夸张变形的五官,最后加一些装饰花纹、图案。)

2、在单线稿的基础上,用油画棒涂色。(涂色要厚)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哪些不同?(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一个地方大家没有看出来,牙齿也用白色的油画棒涂实了。)

3、用水粉把画面涂满,即可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四、布置作业

现在我们展开丰富想象力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设计一副自己喜欢的特点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项:

1、颜色鲜艳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对比。

2、油画棒涂色要厚。

大家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创作。试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涂上底色会是什么样子的。

五、评价作业。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油水分离画法画面具,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下节课的手工制作面具中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篇9: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技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技能

北汪中心校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明确目标

这个目标并不仅仅是每一篇课文的目标。而是应该有一个从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目标梯级。我是这样理解的,在金字塔最底层的是课程标准,接着是年段目标,上一级是年级目标,再上去是本册目标,然后是本篇教材的目标,有时还是会有本节课的课时目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师用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对于每一篇课文来说,由于它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因此它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上都有它“特殊的任务”,这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也是课文特有的教学价值所在。因此,要抓住课文的“目标”,就不能孤立地研究课文,而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有机地联系单元教材的教学,才能抓准“目标”。而教学方案的设计就要以实现“教学重点”为核心,寻求最佳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

课程标准目标这是根基。根基坚固了,这个目标金字塔才能一级一级往上垒,不然最顶尖的教材目标就会成了无本之木,空中搂阁,是没有生命力,是会轰然倒塌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何必旁人来说媒----解读文本

1、解:理解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这是最基本的解读。

2、读:一是朗读,出声读,读出感情,培养语感。

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即美读吟诵。千百年学语文从未离开过此,包括背诵。着实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传达文字生命动力,须诵读。

二是深读,细细读,读出个性

记得有位特级教师坦言,自己曾经从“文本解读”中大大受益。他说:“要在文字里面‘出生入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符号来读……”他还说:“我带徒弟有个要求,每周写一篇文本细读,过了这一关,你上任何课都不害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想想,有时候一个灵动的创意的确来源于对教材的深入把握。

三是泛读:广泛的阅读。如作者情况、时代背景等。

以下是摘录史铁生在《母亲》一文中的几段文字: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原来,《荔枝》中的母亲竟然不是史铁生的亲生母亲!老师没有广泛阅读相关的文章资料,是不可能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能独特处理教材。

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学生为本

1、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贯通教材体系,弄清所学课文在内容、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能力、思想和情感等方面在前后教材的联系。二是要分析、摸清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情感方面联系。这两个方面,又是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如《老师领进门》,根据单元学习要求,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其学法要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先要理解字面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句子含着的意思“。通过研读三至六年级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对于相关阅读要求,教材已有多次安排:(1)第五册第三单元”理解句子中词语的意思能帮助我们读懂句子“;(2)第八册第二单元”读懂长句子,先要想一想:句子的主要意思写的是‘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再想一想其的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3)第十册第四单元“课文中有的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需要仔细揣摸,阅读时,可以先想一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对前后四次阅读点的分析比较,我们就十分清楚地知道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材是如何循序渐进地安排要求的。(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哪些是新的要求。摸清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清晰地明确教学地重点和难点,正确地处理教学中“放”和“导”的关系,对于已有的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则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新的要求。

2、重视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自悟。

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才能发展语言,形成语文能力。教师不能以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而应想方设法引领学生钻入文本,读出语言文字的味,看到语言文字的形,听到语言文字的声。尤其是文本的重点,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也能感受它活生生的魅力。例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中,教师尽管运用了生动精彩的课件创设了浓厚离别的气氛,但5人中只有1人体会到了离情别绪,可见学生只凭视听的冲击还不够,真切的体验是关键。

3、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融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位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多元的感悟其间的人文内涵,而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也不能唯教参是尊。例如《老师领进门》一课的检测问题“文中的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所有的学生都回答田老师是个爱讲故事的人。其实,田老师更是一个富有教学智慧,教法独特的老师,他用故事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如果教师不一味强调老师爱讲故事,不把老师的故事演绎得如此完美,或许学生会有更多认知的空间。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简化环节

1、设计问题要简炼,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繁琐零乱的问题既让无效的课堂对话滋长蔓延,又剥夺了学生自主读书、品味、思考的时间。文本像一个具有无限魅力的提问者,读者从中想像、体验、品味,进而受到启发,心生感悟。教师应该对课文整体把握,抓文章的内在联系,抓语言怎么表达思想内容的规律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找到文章教学的“点面结合点”----即文章的突破口。或抓住一个词,或抓住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并以次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整篇文章这个“面”。也可以由一篇文章带动一组文章,以课内带动课外……这使一堂课中的大问题少而精,牵涉的面广,研究的角度新,探究的层次深。

2、设计环节要简明,起到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层层推进的作用。

围绕着教学目标形成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显示出其过程动态发展的层次性,避免平面化。这里所谓的层次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层次性;二是一课时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层次性。

(1)课时之间的层次性,往往体现在各课时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像《白杨》一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就只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其心中树立起白杨树的高大形象。第二课时则要领悟出“爸爸的心”,也就是要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我们在教学中,比较多的是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与认知规律,沿着“初探----深究----运用”这样一条轨迹来发展的。初探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深究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运用阶段,是为某一知识的掌握、巩固并转化成能力而做出的形成性训练,并且通过训练,深化原来的认识。

(2)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层次性,是指在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它的.过程显示出纵向递进,横向联系并举的发展趋势。这里仅以“读”为例,有很多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就常常体现出“读”的层次性。通常,全课的“读”,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认读----再现----移情----领悟----运用。当然,这种发展着的教学结构的层次性要以学生被激发的学习探究欲为反应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地表现出一步步深入发展的层次。

笔端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文底蕴

陆游有教子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教学也同样如此。要真正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功夫也在“课外”。文本解读既要靠教师有一种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更要靠教师自身深厚的人文功底。否则,教师就会因缺少一双发现的慧眼而对教材的美丽视而不见。

倡导“诗意语文”的王菘舟老师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慧眼独具地开发出了诸葛亮的“三笑”成为“探究性阅读”的代表之作。广东孙建锋老师教学《最大的麦穗》,则令人为之惊叹的“魔力对话”而成为“对话教学”的经典。试想,如果王老师不熟悉中国的古典名著,孙老师不研读西方哲人对话经典,他们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杰作吗?每当我们被这些名师所哲服,不是被他的教学策略所哲服,而是被他的文化底蕴所哲服。

我们听一些名师的课,常常感到其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为什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文本掌握得极深。在一次观摩研讨会上,一位小语专家谆谆告诫我们:“语文教师的最大功底,其实应是他(她)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没有这个,你就不可能对教材做出任何有含金量的解读。”文化论输赢、文化论魅力。

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在《时代呼唤名师》一文中曾说:“名师在课堂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如沐春风,怡然自行。此情此景,不少人认为是名师方法的高明。其实不然,主要是名师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视野开阔,文化境界高远。”杜甫诗云:“笔端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想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关键是要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因为只有通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深厚底蕴,才是我们上好每一堂课的切实保证。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1、导入、引趣适宜用

2、突破重点、难点辅助用

3、创设情景适时用

4、联系反馈针对用

5、激发情感延伸用

相信在座的老师非常崇拜特级教师黄菘舟,大家都总结出他课堂教学的风格:精妙的教学设计;大段大段的哈姆雷特式的对白;精美的课件(包含荡气回肠的音乐)。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作用是多大的。

篇10: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翩”等三个生字,学会“蓬”等10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感悟,情境体验,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荷花》和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课(强调“荷”的书写。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3、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

4、师: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叶圆如盖,花大叶丽,出污泥而不染,为人们所喜欢,有红粉紫白等颜色,有的还有彩纹,大而艳丽。

原产于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美丽高洁。宋朝周敦颐《爱莲说》赞誉荷花是“花种君子”给予荷花很高的评价。

荷花这么美,相信同学们学了课文,会觉得这些荷花更美。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这节课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出示任务一    初读课文   识字学词

学习策略

1、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2、读准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说说清香  饱胀 破裂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的意思

小组内分工,做好展示的准备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交流,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

1)选小组上台展示交流生字的学习,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出示 挨挨挤挤  莲蓬     花瓣  嫩黄

花骨朵儿 翩翩起舞  饱胀  破裂

姿势     一幅画    舞蹈  昨夜

好梦  了不起

hé 荷花            g 花骨朵

hè 荷枪实弹        g 骨头

师: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蓬”“裂”的写法,书上描红

任务二   再读课文   了解大意

策略

1、大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划下来。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段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

全班展示交流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在读中整体感知。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这段写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2、读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

3、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4、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总结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检测导结

1、比一比再组词

莲(  )蹈(  )裂(  )翩(   )

逢(  )滔(  )袭(  )编(   )

2、这篇课文是按照观察的顺序描写的:

闻到花香——(   )——(   )——(     )——回到现实。

篇11: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教学难点:

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

2、板书课题。指导“荷”字书写。

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图片,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

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花瓣儿、莲蓬、衣裳

(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

(4)连词成句

____挨挨挤挤______的荷叶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再读课文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3、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品读“姿态”

1、学习“荷叶”

(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荷叶长得多、茂盛。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2)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

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过充分的诵读,激活学生的语感。】

(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二、感悟“画”美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师配乐范读)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三、赏花写文

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指名交流。

(出示:《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篇12: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学习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学习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将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认记生字。

三、预习反馈

1、在小组内展示生字预习成果。读准音,用生字组词,交流识记好方法。

2、检查读文,纠正错误。

分自然段指名读,要求读通顺流利,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四、熟读课文

1、自由练读喜欢的段落。

2、个人或小组合作朗诵课文段落,用你的朗读来感染别人。

3、看看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4、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播放荷花池的录像)

2、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洁白无暇的荷花!冰清玉洁的荷花!含苞欲放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荷花!)

3、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打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叶老,他是怎样看荷花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前后巡视。)

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让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看荷花的,找出来可以再读一、两遍。

(1)有滋有味地看荷花。

(作者是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呢,是有滋有味地读荷花。)

(2)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因为他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连花瓣儿中的小莲蓬都发现了。他不但注意了荷花,还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

(3)津津有味地在看荷花。

4、读了书,我们体会到文章里的那个我,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身临其境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是吧?这样看荷花那才叫美啊!我想,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需要这样。就这么仔细地、有滋有味地、津津有味地来读,先读一读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默读,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5交流:

(1)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跳”!“探”!“蹦”!“伸”!“钻”!)你把“冒”字换成这个字读一读

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6、(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

7、阅读练笔

(1)课文写荷花的姿态是从荷花开放的'程度写的,其实写荷花的姿态,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写。

依次出示图片一(一朵盛开的高高挺立于叶上的荷花),图片二(两朵并蒂莲花浮

在水面),图片三(羞羞答答藏于叶下的花骨朵),图片四(一朵半开的荷花)这朵花像什么?它好像在干什么或在想什么?

(2)(将四幅荷花图同时出示在大屏幕上)用“荷花真是千姿百态!”这句话作开头,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将荷花的四种形态连起来说一段话)

8、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面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深深陶醉美景之中。仿佛他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来到荷花池看看——(播放音乐)学生闭眼想象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四、总结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任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自我先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看电视》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放风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差别》教学反思冀教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教学设计2023-10-26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工作计划2022-12-30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2023-02-24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023-05-16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023-04-05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2-07-25

《积累与习作》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023-10-02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4-01-08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2-05-06

小学下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05-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