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16 07:37:38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共18篇)由网友“小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

篇1: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寄、冰、封、块、箱、退、扫、久”等10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写汉字“寄、箱、过、退、久、冰”;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封、箱、退”等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重点和难点:

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用音序查字法查汉字。

2.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质疑

1.出示“冰”及拼音。借助拼音犊准字音,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字形?

2.学习“两点水”说说还认识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

3.补全课题,齐读。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过渡:谁给谁寄冰,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1.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常规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反馈(给予充分的时间)。

2.集体交流反馈。

(1)抽读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音。

(2)出示句子: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3)用音序查字法查生字“块”,找到后,和学过的“快”比较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

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

1.再读课文想想洪洪和企鹅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是怎么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说明。

2.出示:生气糊涂(读准字音,注意轻声)。

3.洪洪为什么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同桌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第——第三节

5.从哪里看出来,企鹅糊涂了?自己读读第四节。

出示: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为什么说是水?体会企鹅的心境,理解“糊涂”读好这句话。

6.读第四节。

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

1.正在这时,另一只小企鹅解开了这个谜团。于是,他们打了一个电话给狮子洪洪,电话里会说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再和同桌演演。

2。交流

3总结: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发现?

五、复习巩固

1.读词语2.写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寄、箱、过、退、久、冰”

篇2: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

一、教材分析

《寄冰》是篇有趣的课文。本文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孩子在故事中懂得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整篇课文的语言虽然生动活泼,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生字读音中涉及到后鼻音、三拼音,因此要在朗读中不断巩固字音,在观察实践中训练写字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特别是“冰”和“封”的后鼻音、“扫”的平舌音。认识部首“两点水”。能正确描写“冰、久、过、退”4个汉字。继续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识记汉字,并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观察、归纳其余汉字的特点,进行摹写。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目标三:通过学文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知道一个常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目标四:通过课后“说”的练习,使学生分角色将在文中积累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运用了以下3条教学策略;

一、在语境中学习生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熟练拼读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中的“寄”和“箱”都是形声字,可以用加部首的方法进行记忆。“封、块”是以量词的形式出现,通过用“封”和“块”进行组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2个字的其他用法,其中提土旁的“块”可以通过换部首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区分飞快的“快”和一块的“块”这两个同音字。

虽然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已经较为熟练,但对拼音中的难点,仍要经常复习。在学习“退”和“久”时,通过请学生拼读这两个字,巩固“i、u在一起,声调标在后”。

文中的“希望”一词可以通过说话练习“谁希望怎么样。”,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理解。

“扫兴”是文中值得关注的词语。“扫”组成的词语“扫帚”、“大扫除”、“扫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扫兴”,大多学生却不解其意。这时文中的语境就帮了很好的忙,老师的一段过渡语就较好的诠释了它的意思。“狮子洪洪满心欢喜地等来了菲菲寄来的冰,本以为可以看看冰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袋水,原本兴奋、激动的他,希望落了空,真是??扫兴。”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中,“冰”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过、退”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里后外的书写规则。“久”是独体字,笔画虽少,要摆正位置,就要细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临摹,一气呵成。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

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问题。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第1个问题“谁给谁寄冰。”学生读文后,轻而易举地说出是企鹅非非给狮子洪洪寄冰。老师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介绍一下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企鹅非非住在寒冷的南极。”简单的介绍是在为后面的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做铺垫。

随后,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即“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狮子洪洪寄冰?”、“寄冰的结果怎么样?” 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说话的练习,帮助孩子将文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说;

因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见过冰),不知道(冰是什么样子 )。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

我将重点放在解决第二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笼统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寄出去的冰变成水了;洪洪没有收到冰,收到的是水,他把水退回去了;洪洪收到水以后,又生气又扫兴;寄冰的非非被弄糊涂了。也有可能会有学生把3、4小节都读了个遍。这时,老师就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回答。

随后,老师可以通过引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引:企鹅非非寄冰给洪洪的结果是?

生读:过了几天, (第3节第1句)

师引: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结果怎么样?

生读:不久, (第4节第1句)

师:其实这2句话都写了结果,但当狮子洪洪把收到的水又寄回给非非时,我们更规范地应该说是退回。

通过引读,避免枯燥的一对一的提问,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使学生知道了“寄”和“退”的不同用法。

第 3、4小节中的第2句话都写出了他们看到结果以后各自的心情,这2句话,是整篇课文中,要重点指导读好的句子。老师可以先请学生自读,要求:读正确。再指读(请语感较好的学生读),他们的读其实就是一种范读,要启发其余学生有意识地模仿读,老师的评价语就至关重要。如: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很帮,把狮子洪洪生气、扫兴的感觉读出来了!老师的评价就是积极的指导,它在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别人的读,如何通过感悟课文来读。并且,日子久了,老师的语言也会转化为学生的语言。

解决了这2大问题后,老师提出了第4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

“狮子洪洪和企鹅非非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引起了误会,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老师先请学生读了两句介绍非洲和南极的句子;

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气候十分寒冷。

在非洲,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气候非常炎热。

通过读句,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南极和非洲。最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填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了“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填空)

企鹅非非从(寒冷的南极)寄冰给狮子洪洪。狮子洪洪在(火热的非洲)收到的冰遇(热 )变成了水。

狮子洪洪从( 火热的非洲)把水退回给企鹅非非。企鹅非非在(寒冷的南极 )收到的水遇( 冷)又变成了冰。

三、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发扬个性。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因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也许会使课堂学习的步伐不那么整齐划一,但它显现的是学生学习课文时最真实的知识起点,而大课堂式的问答,可能就把差异中存在的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缺失点掩盖了,让学生仍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最后我是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的。请学生分角色完成课后“说”的练习。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经验,对课文进行拓展,无形中拓宽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面。

小组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充分畅谈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学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获得课文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受到某些启发,使自己的思维多元化。

篇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寄、热、希、望、块、退、扫” 7个生字。认识部首“反文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 “收、块、退、扫”4个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通过朗读感受狮子和企鹅的心情变化。

3、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 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寄冰》,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宝宝,谁来做小老师带我们大家来学习一下。(出示“寄” )

2.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们觉得奇怪吗?有问题吗?

(如: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为什么要寄冰?冰怎么可以寄?结果怎样?收到了吗?)

二、学习课文,解疑。

1. 听故事录音。

2. 故事有趣吗?现在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1) 是谁给谁寄冰?(企鹅非非——狮子洪洪)

(2) 从哪里寄到哪里?(南极——非洲)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指名说)

3. 那么南极在哪儿?非洲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极和北极的有关图片。

(1)请大家说说,南极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你们知道非洲吗?正如同学们所说,非洲炎热干燥,请大家看,它与冰天雪地的南极,气候截然不同。学习生字“热”(开小火车读,说说反义词:热对冷)

4. 那么住在南极的企鹅非非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洪洪寄冰呢?

老师这有道填空题。(出示:因为狮子洪洪住在_________,从来______,不知道_________。所以企鹅非非要给狮子洪洪寄冰。指导读题)题目读懂了吗?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去文章里找找答案。

5. 完成填空。

6. 原来洪洪从来没见过冰,所以他想请洪洪寄冰给他。看,这封信也来了,谁能来读一读呢?

出示:非非:

我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很想看看冰

是什么样子的,希望你能给我寄一块冰来。

狮子 洪洪

3月

(1) 学习生字“希望”。(小老师带读,练习用希望说一句话)

学习生字“块” (好办法记一记,巩固提土旁。田字格范写,书空)。知道“块“是量词。(出示:一块蛋糕一块饼干 一块砖 一块石头)

(2)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洪洪的信,表达一下他的愿望。

7.那寄冰的结果又怎么样的呢?课文哪一句话告诉我们狮子洪洪没收到冰,收到水?

(1)出示:过了几天,洪洪收到来自南极的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学习生字:收。认识反文旁,田字格范写,书空)

(2)收到水的洪洪非常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非非:“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学习生字“退”(好办法记一记)

学习生字“扫” (小老师带学)

你能把自己当成洪洪,生气地对企鹅说说这句话。

8. 引读:不久,南极的企鹅非非收到了退回的箱子和信,可非非糊涂,为什么?

指导朗读:非非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9. 是呀,非非明明寄的是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这是为什么?小朋友们,你们能帮企鹅非非解开谜团吗?

(出示:非非啊,非非,我来告诉你 。)

(录像解释:非洲是个炎热的地方,寄到那儿的冰自然就化成了水。在寒冷的南极到处结着厚厚的冰,白茫茫的一片,所以寄回的水有凝结成了冰。)

10.你能帮助非非再写封信给洪洪来消除他们之间的误会吗?

三、复习巩固。

1. 企鹅非非十分感谢大家帮助了它,瞧!它从南极给小朋友寄礼物来了。(读字、读词)

2. 刚开始,我们有那么多问题,现在通过读课文我们都弄明白了,看来读课文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就让我们一起再把全文朗读一下。

3.今天我们不但学了一篇有趣的课文,还明白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状态。放学后你也可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带回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篇4: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认识部首“两点水”,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6个,能用音序查字法查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和同学合作用打电话的形式续编故事。

4、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的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基本属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质疑

1、出示“冰”及拼音。(记住字形)

2、学习“两点水”说说还有哪些带有两点水的字?

3、补全课题,齐读。

4、思考:你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按常规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交流反馈

2、集体交流反馈

(1)抽读生字组成的新词,注意正音。

(2)出示句子:

南极的企鹅给住在火热非洲的狮子洪洪寄了块冰,可是,洪洪却收到了一袋水。

读句子,自读 齐读

用音序查字法查“块”,和学过的“快”比较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

一字开花 快 块

三、深入学习,感受内容

1、再读读课文,想想洪洪和企鹅在收到对方寄来的信后,心情是怎样的?分别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说明。

2、出示:生气 糊涂(读准字音,注意轻声)

3、洪洪为什么生气?它又是怎么做的?找到有关的句子,同桌读一读。

(1)同桌交流。

(2)出示:洪洪很生气,把箱子退了回去,并写信给企鹅:“我让你寄块冰,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请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洪洪,生气地对企鹅说说这句话。

自读 互读 齐读

4、师生配合读第一—第三节

5、从哪里看出来,企鹅糊涂了?自己读读第四节。

出示:企鹅糊涂了,明明是块冰,洪洪为什么说是水呢?体会企鹅的心境,理解“糊涂”读好这句句子。

6、读第四节

四、训练说话,明白道理

1、正在这时,另一个企鹅解开了这个谜团。于是,他们打了一个电话给狮子洪洪,电话里会说些什么?

2、交流

3、总结: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发现?

4、齐读课文

五、课后作业

1、读词语

2、写字:描写

篇5: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认识部首“反文旁”;理解词语扫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初步了解非洲、南极的不同气候特点。能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寄热希望块收退扫”;认识部首“反文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初识非洲、南极,积累相关词语。

(一)出示图片:认识南(nán) 极(jí) 非(fēi) 洲(zhōu) 。

1.让我们先从图上来认识两个地方:

(1)指名拼读1人:南极。

谁来拼读一下?

(2)指名拼读2人。

第二个地方谁会拼读?

你注意到了“洲”字是翘舌音,谁能像他一样读好?

(3)齐读南极、非洲。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4)去掉拼音直接读。

左边这幅图是——南极,右边这幅图是——非洲。

(二)了解南极。

1.听老师用一句话介绍南极,仔细听认真记,待会儿请你照着老师的样子来说一说?说两遍。

南极冰天雪地。

2.谁来说说看?

3.南极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4.所以,我们称它为——寒冷的南极

(三)简介非洲。

1.师述:和南极相反,非洲是个很热的地方,因为非洲离太阳最近,在非洲的很多地方,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再来仔细听认真记。

非洲炎热干旱。

谁来会看?

2.所以,我们称非洲为——火热(rè)的非洲

(1)拼读生字“热”

(2)“热”字下面有个“四点底”,就好像火在不停地烤!注意四点底的一点朝左,三点朝右。

3.总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个地方有关。

二、揭示课题。

1.出示:jì bīng

寄 冰

(1)谁来拼读课题?

(2)后鼻音读得很准,开火车拼读。一起来拼读。

(3)“寄”是生字,你有好方法记住它吗?寄:结构记字法(宝盖头+奇)。

师:这个“奇”字不陌生,它是奇怪的——奇;也是奇妙的——奇。宝盖头下加个“奇”就是——(寄;寄冰的寄)板书:寄冰

“寄”是指通过邮局把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2课(补齐课题12)——齐读课题。(寄的是冰,很特别吧!)

三、初读课文。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语文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板书: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往哪里寄冰?

2.交流问题:

出示狮子洪洪、企鹅非非

出示:南极非洲

3.企鹅非非住在南极,南极——冰天雪地,(板书:冰天雪地)非常——寒冷。

狮子洪洪住在非洲,非洲——炎热干旱, (板书:炎热干旱)。

四、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一) 学习第1、2节。

1.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板书:为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一、二两节就能知道了。

出示:狮子洪洪/住在/火热的非洲,从来没有/见过冰,他想:“冰是什么样子呢?”

洪洪/给南极的企鹅非非/寄了一封信,希望非非/给他/寄一块冰来。

(1)自己读读,不加字不漏字、按停顿符号正确朗读。

(2)这儿有个生字:“块”:谁会拼读,三拼音,齐读。

(3)读读词语:块作为量词,我们可以说——一(块)冰

(4)师:冰可以一块一块地数。课文中提到的这3种物品该怎么数?让我们来拼拼读读记记。

出示:一(封(fēng))信一(个)箱(xiāng)子一(袋(dài))水(开火车直接读)

(5)小结: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数法。

2.老师请两个人分别来读这两小节?

学生朗读,评价:你能按标点停顿,把句子读通了!

你把洪洪非常希望看到冰是什么样的感觉读出来了!拼读“希望”。

一起读读。

3.现在谁知道洪洪为什么要非非给他寄冰?

4.狮子洪洪生活在炎热的非洲,从没见过冰,企鹅非非就生活在冰天雪地里,怪不得洪洪要非非给他寄冰”呢!这个问题我们读懂了!

(二)学习第3、4节。

1.那么,满怀希望的洪洪等到的是什么结果呢?(板书:结果?)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3、4节。

( 1)这两段话很长,里面还有几个生字,要读懂得先来做个游戏:拼音节读生字

收(shōu)到退(tuì)了回去扫(sǎo)兴

( 2 )这个生字是:收它的偏旁是(反文旁)

谁来书空?收

看看书上笔画框里的字,告诉老师它是怎么写的?

( 3)生字会读了,和同桌一起读读这两节。

( 4)请读(读得真不错,老师也给你一个大拇指!)

2.交流问题:你们读懂了吗?洪洪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出示卡片: 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1)是啊!你们读懂了:

教师指着媒体引读:

师:过了几天,洪洪收到了南极的一个箱子,以为是从没见过的冰,这个时候他一定十分(高兴)(读),打开一看,却发现里面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板书:满满的一塑料袋水

觉得很“扫兴”(读)。“扫兴”的意思就是原先高兴的情绪好像被谁用扫帚一扫而光。所以高兴、扫兴是一对反义词。

(2)于是,他又写信给非非,信上这样说:

我让你寄冰来,你为什么寄一袋水来?真让人扫兴!

自己读读---标点变色(这里有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你能读出语气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

(3)我听出来了,洪洪觉得很失望。

(4)洪洪挺生气的。(他还把箱子退回)

板书:退回

3.而企鹅非非收到洪洪的信后,被弄糊涂了

出示:明明是块冰,洪洪怎么说是水呢?

(1)读读词语:糊涂

(2)什么叫“糊涂”?换词语---不明白、奇怪

(3)练习朗读:把非非心里的想法读出来。(而且是一块厚厚的冰)板书:一块厚厚的冰(自己读读—请读---齐读。)

4.男生当洪洪,女生当非非。

它俩为什么一个生气,一个糊涂?

问题出在哪?让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他们吧!

借助板书小结:(你们说的对,企鹅非非从南极寄了一块冰给洪洪,而非洲的气候十分炎热,冰遇热变成水,所以洪洪打开箱子,看见的是满满的一塑料袋水,于是他又把水退了回去;南极的气候十分寒冷,这袋水遇冷变成冰,所以非非打开箱子里看到的还是冰。)

5.课文中没写到非非是怎样寄冰的,你能从寄冰的结果猜到企鹅非非是怎样寄的?(没有保温措施)

五、说话练习,总结课文。

1.在你们的帮助下,洪洪和企鹅都明白了道理,消除了误会,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到底该怎样寄冰呢?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洪洪收到冰呢?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科学小常识,我们要细心观察,爱积累的孩子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篇6: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识字规律和识字方法。

2、学习联系上下文分辨多音多义字。

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积累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我的发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生字条中的七个生字,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巩固刚学的识字方法。“日积月累”中“我会读”要让学生反复读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读读背背”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朗读,读熟以后,可让他们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读给老师听,读给家人听。“展示台”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园地四”。

二、我的发现

1、我们的小伙伴又发现了一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先考考你,看你能发现吗?

⑴课件出示四组字,学生动脑筋,找规律:

①学生自主观察。

②自主发表见解,集体归纳方法: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等。

⑵用生字扩词巩固。

⑶我们学过的哪些字象这样呢?小组讨论。

⑷老师总结:

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

2、我会认:

⑴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⑵我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让学生用手作相应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字意,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⑶检查生字认读:

①齐读。

②指名读。

③开火车。

3、我会读:

⑴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己练读。

⑵指名读句子,师生共同纠正:

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读准多音字。

⑶自由读、比赛读,看谁读得好。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小松鼠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听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

望着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急。

〖教学后记〗

“我的发现”中识字方法学生较容易发现,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识记不太好。多音字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读正确。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四”。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⑴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练读。

⑵谁想读给大家听?比一比谁读的好。

⑶齐读。

(可采用多种方式认读)

⑷分别用上自己喜欢的词口头造句:

①自己思考。

②指名说,及时纠正错误。

③同桌互说。

⑸打乱顺序,学生连一连,巩固词语。

2、我会读:

⑴课件出示短文,教师范读。

⑵生自由练读,也可同桌一起读,互相帮助。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齐读。

②男女生分读。

③指名读。

⑷生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⑸检查背诵情况。

三、展示台

有个小女孩在大街上认识了许多字,你呢?能不能读给大家听。

1、同桌交流:

互相说说自己在大街上通过看招牌认识了哪些字,互相学习。

2、集体交流:

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师可适当板书。

3、互相学习:

看着板书,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学会。

4、你还从什么地方认识了许多字?也说一说。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医院

专卖店

联想

〖教学后记〗

“读读记记”中学生通过多读,了解了词语的搭配,变换形式连一连,学生很容易做对。短文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能够有感情的读出来。“展示台”时学生把自己在平时看到的招牌积累下来,又多了一条识字的好途径。

篇7: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设适合于本课教学的情境,通过对比观察、课件展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不同情景下角色的转换及心情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悟课文的奇妙所在。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融为一体,从而从小树立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玩、弟、真、巴、条、角、爪、拉”8个字,会认“蓝、像、抬、尾、根、伸、朝、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白云神奇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用心地去发现自然界的奇妙景象。

[教学重难点]

认识“蓝”等8个生字,学会“玩”等8个生字。充分运用课件展示,重点读好2-4自然段中描写云朵样子的语句,通过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功能,有效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2、通过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给学生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预案]

一、欣赏激趣,引入新课

1、蔚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飘,当白云飘过头顶时候,谁细细欣赏过他们?是什么样的?

2、一对兔兄弟的可有发现呢?让我们坐在松软的草地上看看蓝天、白云吧。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生字卡片认读

3、指名读,让我们来听听课文吧。学在书上圈出生字并标出自然段。兔兄弟看到了什么?

三、创设情境,深化领悟

(一)学习1-2段

1、“我们来瞧瞧可爱的兔兄弟,在神奇的天空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白云共发生变化的句子。

指导朗读--兔哥哥高兴的叫声:“快看!这朵白云,像马儿在跑!”请学生用高兴、兴奋的语气读读兔弟弟的话,其余学生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2、“兔哥哥说是马儿,兔弟弟怎么回答?你来瞧一瞧觉得像吗?哪儿像?”引导学生读课文后回答老师提问。高高的马头、大大的尾巴、长长的腿、奔跑

3、分角色兔兄弟的对话。在学生的朗读中,白云发生了变化

4、白云还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识字写字

1、认读“玩、弟、真、巴”

2、自由识记、组词

3、描红、评价

篇8: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元宵节

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

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

第一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2)同座互读。(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谁愿做小老师。

(4)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自己背。

2.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课件显示生字结构笔画

三、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板书设计:

元宵节

欢吃 团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六、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团”字书写还要加强练习。加强说话练习。

(教学后记:学生都觉得比较容易学,基本上能掌握好,有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把它背出来。“宵”字比较多的学生还没掌握好。)

看花灯

教学要求:

1.思想教育要求: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知道“元宵节”也叫“灯节”

2.知识要求: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3.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花灯的样 子。

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识字和写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篇9: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1.课前拍手小游戏。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以前读过《三字经》吗?有谁会背呢?(指名背诵)她背得真好,太厉害了!《三字经》是我们的国学经典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8课就是从《三字经》里选出的'两节内容。请大家翻开课本!(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出示PPT,指名大声朗读PPT上的自读要求。

“大家都听清要求了吧?下面大家就开始自由朗读吧!”

2.指一名学生说说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这位同学说得很对,课文共有4句话,大家请看白板。第三句在这儿是个问号,表示这一句是个?(生答:问句)那课文有几节呢?”再指一名学生回答。“非常正确,两节。请问你是怎么分出来的呢?”(生答)

师总结评价:“你真是爱观察的小朋友,请坐!大家仔细看,第一句和第二句紧紧地挨在一起,第三句和第四句也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的中间却?(生答)没错,这就是空排的格式。就像自然段前面会空两格一样,诗歌每一节的前面就会空排,大家明白了吗?”

3.指名分别朗读四句话。(强调要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4.男女生配合读文。

师:“以上几位同学一个比一个读得认真,大家肯定也都想读一读了。下面请咱们班的男生和女生比赛读,看哪一队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标准!”

5.拍手合作朗读。师引导学生同桌之间拍手读,再指名一组站起来表演读。

三、品读课文

1.师引导:“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了,也会读了,那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三字经》里的内容吗?”指名回答,师引导小结:“因为《三字经》这样的国学经典呀,里面都藏着很多大道理哦,下面我们就去看看课文里有什么道理等我们去发现吧!”

2.指名读第一句,并解释“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师评价:“初”就是指人刚出生的时候,他回答的很不错。

3.课件出示《孟母三迁》,师解释题目意思并加以提问:“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块儿看一下这个故事,但是老师有两个小问题。请同学们听好:①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搬家?②孟子的母亲认为搬到那里住是的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仔细看视频。”

4.指名回答第①个问题。师评:“你真是既会看又会听的好孩子!孟子的妈妈因为想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所以搬了家。那她觉得哪儿最适合孟子居住呢?”再指名回答第②个问题。师评:“对,你很会思考。孟子的妈妈也是认为住在学

校附近对孟子,所以一直定居在这里。那同学们,你们也和孟子差不多大,谁来说一说,你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指名回答,师加以引导:“是的,好好学习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现在就是在孟子妈妈和你们妈妈认为的的环境里,既然坐在学校里,就要好好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大家的性格就会变得越来越不一样,差别就会很大了。这就是“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了。”

5.师:“那“苟不教,性乃迁”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苟”指的是小狗吗?”(生答:不是)师出示课件,再引导:“这里的“苟”指的是如果,“迁”是改变、变化的意思。那谁能来说一说这句“苟不教,性乃迁”的意思?”师指名回答,再相机评价,再全班齐读句意。

6.讲解“教之道,贵以专”。师引导:“如果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性格就会发生改变。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教之道,贵以专”就是说老师教育你们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专心。你们读书、学习要和老师教育你们一样认真才行啊!”

7.课件出示“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并加以讲解。师先解释“非、宜”的意思,然后指名说说这句话的全意,再用课件出示句意并分男女生读句子及句意。接着提问:“这一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谁能用火眼金睛将它们找出来?”(生答:幼、老)师评价再提问:“那幼、老二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答)师解释“何为”的意思并利用课件出示

字义。指名说说句意,然后利用课件出示句意,再让男女生分别读句子和句意。

8.讲解最后一句。首先课件出示句子,师指导学生看图并提问:“这两块玉石,大家喜欢第一块还是第二块?”(生答)师再顺势提问:“为什么你喜欢第二块?”师指名回答再小结:“对啊,我们都喜欢这块精美的玉佩,但是大家知道吗,它一开始就是这一块普普通通的玉石,但是经过打磨、雕琢以后,它就成了这一块精美的玉器。所以玉石如果没有经过这么认真地雕琢,那它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了。那我们人呢?人不学会怎么样?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人不学,不知义”这一句的意思?”指名说,师再小结。“那谁能站起来说一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好好学习。

9.师配乐朗诵古诗。师:“同学们,老师已经会背诵这篇课文了,请大家听老师背一遍好吗?”师背诵,再让学生跟着音乐背诵。“老师觉得配上音乐以后,课文读起来都变得很好听了,同学们想不想试着背诵一次?”学生背诵以后,师评价:“大家的声音真动听,配上音乐以后更加美妙了,老师忍不住给你们两个大拇指,你们也给自己一点掌声吧!”

四、指导书写

1.PPT出示书写的规范姿势图并提醒:“坐要坐直,头要摆正,手脚放平。”

2.课件出示生字“相”,请学生试着讲一讲生字的结构、读音及组词。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相”字,观察好以后,老师会请一个同学为大家讲一讲这个字!”学生观察。师指名说说生字的读音、结构、偏旁、组词。学生说后,师再提问:“这位小老师讲的头头是道,大家表扬他!还有没有小老师来提醒一下同学们,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师评价:“你的小眼睛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哦!老师就喜欢你这样认真的小朋友!”

3.课件出示生字的拼音和组词,师范写生字并及时指导。板书“相”字,师:“写这个“相”字时,左边的“木”要比右边的“目”长,起笔要稍微高一些,右边的“目”起笔竖画是和“木”字旁的横画一样高的,里面是两横,不要写成“日”了哟!”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自行评价,师再总结。

篇10: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严,师之惰”。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严,师之惰”。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教学难点:

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培优辅差 学 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歌曲《静夜思》。

五、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2.《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不严,师之惰”。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二、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三、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段。

3.老师补充《三字经》中的故事《孟母三迁》《窦燕山五子登科》,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六、板书设计:

8.人之初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人之初》说课设计》全文共1345字

篇11: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传统姓氏文化中的复姓,感受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一、检查复习。(用时:3分钟)

1.出示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复习上节课的词语。

2.全班齐读姓氏歌。

3.板书课题。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齐读姓氏歌。

3.齐读课题。

8.听写词语。

什么 一双

二、品读课文。(用时:25分钟)

1.听课文第二小节录音,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课文。

5.认读词卡: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诸葛 东方 上官 欧阳

6.讲解复姓。

补充:司马 公孙 皇甫等等

7.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得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5)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演唱视频。

8.指导书写生字“国”“王”“方”

(1)指名朗读,正音。

(2)师通过课件范写,学生练写,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并评价。

1.齐读课文第二小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男女生分角色读第2小节。

3.汇报自己了解的复姓

4.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同学评一评,谁介绍得好。

5.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演唱视频。

6.在课后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国”“王”“方”。

7.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9.朗读第二小节,要求读得又好又快。

10.我会连线。

xìnɡ 赵

zhānɡ 官

zhào 姓

sūn 张

ɡuān 孙

11.我会写。

国 王 方

12.生字变魔术。

“玉”减一笔:__________

“万”加一笔:__________

三、朗读表演。(用时:7分钟)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学生戴上头饰,组织学生姓氏歌朗读表演。

3.组织全班评议。

1.熟读课文,先在小组里合作准备和表演,然后在全班表演。

2.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3.全班评议。

13.比一比,再组词。

王( ) 玉( )

万( ) 方( )

四、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知识拓展: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姓氏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2.引导学生说说:班里的同学有哪些姓。

学生观看《弟子规》视频。

14.观看《弟子规》,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全文。(用时:2分钟)

1.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识。

2.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1.学习方法的总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读好角色说话的`语气,表演好百家姓游戏。

2.和父母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姓氏。

篇12: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 会写只 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语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查阅有关益鸟和益鸟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谜面是

2.出示课件(谜语)“小树长桃多又大,桃儿裂了开白花。结的籽儿能榨油,采下花儿能纺纱”。

生猜

3.真聪明!瞧,这就是棉花。(课件出示)她美吗?(美)谁来夸夸她?那谁知道棉花可以干什么用?(棉衣、棉袜、棉球、被子、鞋子)

4.是啊,棉花不仅漂亮,而且用处又这么多。让我们亲亲热热地和她打声招呼——棉花姑娘(出示课题)指名读,教学生字:姑 娘 。随机正音,轻声:娘 花。

二、设疑激趣,初读课文

可是不久,棉花姑娘变成了这个样子(点击课件:生病图)你看她,皱着眉头,低着脑袋,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小朋友,你想对她说什么呢?

1.生自由发言

小朋友多么关心棉花呀,她到底怎么了?想知道吗?快把书翻到137页,自己读读故事吧!

2.自读课文,注意,边读边把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认识的生字读拼音,尽量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3.小朋友学得非常认真,想不想把你读的故事读给大家听。这样吧,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我们开火车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把字音读正确。(随机纠音)

三、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1. 小组合作读一读生字词。

2. 全班交流。

3. 重点指导书写“块、非”等7个字,并扩词。

四、课后练习

1. 能正确书写生字。

2. 熟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棉花姑娘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生病的棉花图)(愁眉苦脸)

1.出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2.感受可恶:棉花为什么会生病?随机教学生字“蚜”, 你有什么办法来记住它?

3.小朋友见过蚜虫吗?出示“蚜虫”,你觉得蚜虫怎么样?

如果那么多蚜虫爬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受?

(疼 可怕)指名读,齐读

4.这时候,棉花姑娘多么盼望(引读)(出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呀!)你读懂了什么?

哪个词表达了棉花姑娘的这种心情呢?

随机教学“盼”你记住它了吗?“治”强调翘舌音

这种苦苦等待,苦苦盼望的心情你有过吗?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1.大自然里的医生可多了,请大家再读读课文2——4自然段,圈出棉花姑娘请谁为它治病。

2.交流(指名说,师板书。)随机教学生字“啄”,老师觉的这个字很难记,谁能帮帮我?

比一比,谁最能干。

出示:棉花姑娘请( )、( )、( )帮它治病。

自由练说——请生说——同桌互说

3.燕子、啄木鸟、青蛙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吗?这是为什么呢?再读一读2——4小节。

4.瞧,棉花姑娘看到燕子飞来了,它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说呢?指名读, 连忙, 高兴 , 大声

可是,燕子说(出示)生读,再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空中飞

这时,燕子会怎么说?

师生分角色——同桌分角色对话——教师引读 , 棉花姑娘高兴地说: 可是,燕子抱歉地说:

5.燕子飞走了,棉花姑娘请了()来为它治病,选择一个同桌分角色读

6.交流展示

啄木鸟为什么不能给棉花治病?板书:树干里(做啄木鸟的同学站起来,师生对读。)

你知道青蛙为什么不能帮棉花的忙吗?板书:田里

男女分角色读

7.出示:棉花与三个医生的对话。再读,你发现了什么?

(有礼貌) 棉花姑娘的话一样,心情一样吗?你能说说怎么不一样吗?

8.生分角色读。

9.燕子、青蛙、啄木鸟都帮不上棉花姑娘的忙,谁来帮她的忙?他它在哪里呢?

四、学习课文5 --- 6自然段

1.自由读5 ---- 6自然段, 想想是谁治好了她的病

2.指名说, 课件出示七星瓢虫, 介绍

3.七星瓢虫怎么治好棉花姑娘的病的? 医生的本领大吗? 从哪 句话, 哪个词知道的?

4.这时棉花姑娘会是什么心情? 她会对医生说些什么? 指导读对话

5.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吗? 碧绿碧绿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棉花图) 雪白雪白呢? 还有哪些东西是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6.看着棉花姑娘美丽的样子, ,你们高兴吗?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拓展

学习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庄稼的好朋友?

【课后反思】:

20 咕咚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课后反思】:

21 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的: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见过壁虎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

3.出示词语(带拼音):

小壁虎 借尾巴 蚊子 一条蛇 逃走 难过 姐姐 新尾巴

A指名读,齐读。

B去掉拼音再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相机贴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它心情怎样?(伤心、难过)那就请你们难过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难过。(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自由读第三段)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最好。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它呢?(出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

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如果尾巴没了,小鱼就会淹死,所以它不能借给小壁虎。

4.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教师范读,男女分角色读。)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要写的生字。

2.学生观察特点,并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找好朋友,把认识的生字读给对方听。

2.看图说说小壁虎向 借尾巴,结果 。

二、继续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四、五段,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全班交流读懂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读老牛与小燕子说的话,想想为什么他们都不借尾巴给小壁虎。

4.教师利用挂图,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的尾巴要用来 。(学生用黑板上的图片边摆边说)

5.指导学生读好老牛、燕子的话(注意各自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三、小结延伸,拓展交流: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它还会去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仿照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收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1)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该怎么办呢?(师引读第六段)

(2)结果怎样?为什么?

指导朗读:优生范读,学生自由读,男女比赛读。

四、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3.指名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再分角色朗读全文。

2.布置课后作业——编故事: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它高兴极了,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来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7.小壁虎借尾巴

尾巴作用

小鱼: 拨水

老牛: 赶蝇子

燕子: 掌握方向

小壁虎: 再生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正确认读、积累“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卫、刷”等8个生字。

2.能根据生活经验将词语分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3.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4.借助插图,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结合生活情境,体会四种不同心情,并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5.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画鸡》。

6.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三只白鹤》,和大人一起读边思考,并能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判断。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积累“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卫、刷”等8个生字。

2.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教学难点:

1.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2.结合生活情境,体会四种不同心情,并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准备: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出示: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卫、巾、刷、皂、梳、盆。

(1)读准字音:刷shu、皂 zào、梳sh。

“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

(2)认清结构:“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他又说了什么:“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出示。)

6.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7.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

8. 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现在喜羊羊带我们去动物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反犬旁”。)

(2)引导学生思考“反犬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

(3)导言:这支队伍想扩充,哪些动物还可以参加呢?(预设:狗、狼、猪、狐狸等。)

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小鸟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

(1)导言:观察生字,你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鸟字旁”。)

(2)引导学生思考“鸟字旁”的字又和什么有关,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蜘蛛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

(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看看都有谁。(生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虫字旁”。)

(3)“虫子旁”的字多数和虫子有关,学生举例子。(螳螂、蟑螂等。)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导言:虽然这三支队伍相差悬殊,但是,大家看在第一场“穿针引线”比赛中,在蜘蛛队长的领导下,他们取得了第一场胜利。

(1)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个词语?(课件播放比赛场景并出示:高兴。)

(2)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高兴。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平时生活学习中令自己高兴的事,然后学生代表汇报。说的比较好的句子教师板书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队伍是什么表情。(课件出示:难过。)指名回答难过的事情有哪些,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狮子生气的面孔,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生气,看见过谁在什么情况下生气。

4.课件出示蝴蝶受惊的画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描述蝴蝶,了解体会什么是害怕,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害怕。

5.指导学生用这四个词语各写一句话,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6.小结:高兴、难过、生气、害怕这四个词语描述的是心情,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你还知道哪些情感表现呢?(愤怒、伤心、兴奋等。)

第二课时

一、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导言:运动会各项比赛进行得热火朝天,这时喜羊羊发现了什么呢?

2.喜羊羊发现这次运动会要求运动员们读出古诗后,才能起跑。

3.教师播放古诗《画鸡》的多媒体课件,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4.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5.同桌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6.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7.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明朝诗人唐寅写的。请你一边朗诵古诗,一边看图,看看大公鸡的样子,想象公鸡打鸣叫醒千家万户的情景。

8.课件播放《画鸡》的公鸡插图,学生一边观察公鸡的样子,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诗意。

9.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二、共同阅读,感悟道理

1.导言:同学们请看,天空中飞来了三只美丽的什么动物?(课件出示:三只白鹤)这三只白鹤想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来听一听吧。(课件配图播放故事。)

2.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

3.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哪只白鹤找到鱼了呢?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6.布置作业:回家和大人一起来朗读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

篇1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设计这节活动,意在让学生在相关物品中、生活中找找、想想、说说反义词。根据我班孩子在中班末期对反义词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并能说一些的特点。开学后,我在日常活动中指导孩子们尝试用反义词来形容事物,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学生经常发生错误,因此便选择设计了指导活动。

设计中,考虑到孩子刚升人大班,且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在材料的投入上更注重了材料的生活化、多样化、层次性,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同时,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便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两种物品中找出了一对反义词,从两种物品中找出多对反义词,最后到只出现一种物品找出多对反义词。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

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2.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表述声音响亮,清楚。

三、活动准备

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纸、笔、书、玩具等)

自制图片一张两个人区别(略)

①笑、哭②胖、瘦③高、矮④头发多少⑤穿长袖、穿短袖⑥一个红短裤、一个黑短裤

⑦ 一睁眼、一闭眼

四、活动设计

(一)在物品中寻找反义词

1.今天我们做个游戏,叫“说相反”。这儿有许多的东西,等会儿请你们去找两样东西,再找找这两样东西里意义相反的地方。学生去寻找,并请每一位学生都将自己找的东西说出来。

规则:①你找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

②别人说过的尽量不说。

2.出示图片,鼓励学生能够找出多对反义词。

规则:同上

3.出示一杯水,请学生说出多对反义词。

规则:①你找的东西和我手里的东西必须是有“反义词”朋友的。(多和少、轻和重、左和右、上和下、大和小)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

(二)在生活中寻找反义词

1、想想在家里、电视里、马路上、教室里还有哪些“反义词”朋友,找到后等我说“开始”就站起来,(自由地站起来表述)等会儿告诉大家。

规则:①你说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1.老师问,学生答(如师说软,学生找硬)。速度由慢到快。

2、学生合作玩,一问一答。

两个好朋友组成一节车厢,一个问一个答,说对了就拍一下手,表示通过。全说对了,这列火车就可以出发了。

五、延伸活动

鼓励学生继续寻找身边的反义词朋友。

篇14: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称象》(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3、学习复述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大象和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一、自读梳理,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

1、展示有关大象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并猜测一下大象的身高、宽度以及它们每天所吃食物的重量。

2、“象”就是我们在动物园里或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大象。大象又高又大,我们要知道它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

3、板书课题:称象

4、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谈谈称象的方法。

5。今天学习的课文也提到了一种称象的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

(二)、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自读生字。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预习效果。

1、出示认读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引导学生上讲台“带读”生字。

3、生字分类认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点评生字音。

5、巩固生字练习。

6、生字归类指导书写。

二、细读解疑,合作助力。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自由汇报对课文的大致理解。

3、归纳。

七岁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摒除别人意见中不合理的部分,吸收其他人合理的部分,利用一艘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吸收别人的意见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三、品读体味,赏思并行。

1、组成学习小组自由读文,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汇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3、自渎,小组讨论: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谁的称象方法:,分哪几步,每一步要人们做什么?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找一找,标一标。

4、小组合作找“问题”,解决“问题”。

(1)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能想到的问题。

(2)汇报。一组问,其他组学生帮助解答,师及时点拨指导。

四、读中积淀,迁移反思。

1、师:自读课文,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从官员的办法中得到启发,称象要有一杆“秤”,要分成一块一块地称。他通过动脑筋,用船代替“秤”,用一块一块的石头代替部分,得出称象的办法。

2、表演。指名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鼓励学生用“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利用教具把课文表演出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五、练写运用,延伸创造。

1、查阅课外书或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写一写。

2、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或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曹冲(聪明)

造秤宰象一块块称赶象上下船画线装石称石

摇头点头

篇15: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思路: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话平台〗

一、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思路: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二、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思路: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三、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四、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象”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篇16: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59名学生,个个聪明活泼。对于语文的学习,他们大部分在幼儿园已有接触,有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认字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去学习朗读,自然背诵,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认识“想、告、诉”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告诉、北京城”等词语。

②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并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记生字,如:拆字记忆“想”字,猜字谜记忆“告”字等。然后通过“登山”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②课文理解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然后通过范读、自读、表演读、展示读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中“我”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情感与态度方面:

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唱歌曲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情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对北京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

课件、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关于北京旅游景点的图片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在一年级的孩子眼中,上课是快乐而又神奇的事情。教学中就要善于抓住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用自己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及多种手段,千方百计地“哄骗”、“鼓动”学生学习,如开火车朗读词语;看图片理解“壮观”的意思,唱歌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

本文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本节课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唱歌曲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对北京的向往。

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指导学生从如何拿书,如何看书、读书,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指导学生如何清楚有序完整地发言,其它同学如何倾听同学的发言等,让孩子尽早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策略】

1、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低年级的识字量非常大,学生的年龄小,这导致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出现学习疲劳的现象,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这节课我通过互帮互助、开火车读词、摘果子比赛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从形象学习过渡到抽象学习。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学习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本课在知识点的理解上,“遥远”及“壮观”这两个比较抽象的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简笔画、大量的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形象资料,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读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理解的根本。学生不读不悟,不读不能培养良好的读感,不读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贯穿了整节课。在这一节课,通过自由读——重点句子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表演读等这些环节,培养学生的朗读及感悟能力。

4、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观看北京旅游景点的图片,听、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让学生认识北京,激发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及对北京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如果外出旅游,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

(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课件展示北京的风光图片: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万里长城…… )

(设计意图:使一年级的孩子们对祖国的首都有一个整体认识,认识到祖国的伟大,培养自豪感。激发也想去看看的意愿。)

3.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你们想说什么呢?

(预设:有的小朋友会说到“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对课文的引入自然过渡。)

4.有一位山区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想去北京看看。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看看这位小朋友想去北京看什么。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果子上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看哪组同学摘的果子多。

(课件出示“多想、告诉、沿着、弯弯、小路、遥远、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足球、不能、仪式、壮观”词语果子)

(设计意图:认字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不如玩耍开心,因此用漂亮的画

面、有趣的小游戏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想认、主动认的意愿。)

2、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勾画出来的词语。

(预设:每个小组设一个学习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级在小组长的安排下进行认读词语,遇到多人读错的词语,同组的组员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进行小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积极性,有效地降低因个体学习差异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总体的识字效能。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学生提出难读、难认的字,组员们在小组长的指导下,再次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突破了难点,同时培养的合作及互助的精神。)

3、摘果子比赛开始。

(预设:3个小组以必答、接龙的形式每人随机读词语,读对一词就加一

分。读不对或接不上者不得分。)

(设计意图:不进行学生和学生的比赛,而是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使学生产生小主人的荣誉感,为小组争光,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识字。)

4、妈妈告诉“我”什么了?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于永正老师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从读中理解课文。

1、以图导文,学习妈妈告诉孩子的话。

①出示课文图片,提问:“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以图引入课文,既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及主动说话的能力。)

用课件出示句子: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②延续自由朗读的要求提问:妈妈告诉我什么?

(学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板书:简笔画“山”、“弯弯的小路”、粘贴“天安门”图片、“遥远”二字)

(课件出示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课文的意思,知道天安门在哪,北京在地图的位置,储备生活知识,为后面的背诵做准备。)

③我们已经看到了北京城的许多名胜古迹,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还可以去北京城看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用课件出示句子: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④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读好长句。

策略: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师生共同总结读长句的方法

方法一:用画线的方法画出需停顿的地方,读的时候注意读出节奏感。

方法二:重点词可加重或提高朗读的声音或语调。

(设计意图: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学法,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是实现三维目标的一种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方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累了重要的学习方法,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⑤用不同形式再读妈妈的话。

形式一:老师读前句,学生接: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形式二: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形式三:师生在共同表演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这个教学流程中,让学生看着板书,反复读,因为熟能生巧,这对后面升旗仪式的壮观的理解做好铺垫,为背诵打基础。)

⑥理解“壮观”的意思。

问题一:你参加过升旗仪式么?

(预设:每周一升旗仪式,同学们都参加过)

问题二:在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你会怎样做?

(预设:不说话、严肃、肃穆、庄重等)

问题三:那解放军叔叔是如何升旗的呢?

(欣赏解放军叔叔在天安门广场升旗景象的画片。)

问题四:看完那解放军叔叔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画片,你觉得升旗的场面如何?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理解“壮观”一词的意思。)

⑦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引导学生说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升旗仪式的的图片领悟“壮观”的意思,并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中的表现,培养学生体会真实情感,提高学生表达这种情感的意愿,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词汇积累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识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2、学习“我”对妈妈说的话。

请男孩子们洪亮地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

请女孩子甜甜地向着北京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

让我们满怀对北京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四、朗读全文,情感升华。

让全班学生再次深情地朗读全文,有能力的可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学生在读中领悟、传情、培养语感。“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在读中使“情感、想象、角色、思维”参与其中做到读熟读连贯。)

五、本课小结,音乐升华

在本课的学习当中,我们通过读课文、看图片、看录像了解了祖国北京的名胜古迹。知道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小朋友们,对于北京,你们还想了解到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上网搜一下关于北京的资料吧。

(课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在课堂结束前提出悬念,意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让学生在愉悦中结束本课,除了让学生感觉到祖国的伟大外,还感受到学习始终件开心的事。)

篇17: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4.识字生字字形,指导书写“爬、哭”。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你们介绍一个聪明、勇敢的小朋友,他是谁呢?(生:司马光)师:对,有趣的是这个孩子姓司马(复姓),名光,合起来姓名就叫司马光。(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写他的名字。板书:司马光)

2. 引读:“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答:“司马光是古时候的孩子。”师:“古时候是什么时候?”答:“很久以前。”

3. 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距今九百多年前,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故事?(生: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1. 师: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想)师范读课文。

你想不想读读课文呢?(学生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生字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分行读。

(3) 齐读。

(4) 去掉拼音读。

3、生字宝宝又回到我们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1、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真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就让我们随着司马光一起到花园里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大水缸和假山)。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

生:我看到装满了水的大缸。

师:大缸在哪儿?

生:在假山下。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二、三句话,想想哪些词该重读。生读。

师:谁来读一下这段?

师:谁听出来他哪些词重读了?

生:“大”和“装满”重读了。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重读吗?

生:……师:正是因为大缸里装满了水,所以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这里应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一下。

齐读这一句话。

2、师:一口很大的装满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这就有可能出危险。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来说?

(1)生: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大缸里了。

师: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生:他会大声喊“救命”。生:他会在水里挣扎。

师: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样?

生:害怕、紧张。

师:你们紧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出你紧张的心情来。(指名2-3个同学读)师:你觉得谁读得最好?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读得好。她读得声音响亮、有感情。

生:我觉得她“一不小心”读得很好。

师:因为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读得略微快些。哪位同学再想试着读一下?

(2)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时你会怎么办?生:我会跑去找大人。

师: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图,谁来说说。

生:有一个孩子吓哭了,有一个孩子在喊大人,还有一个孩子跑了。

师:孩子们本来玩得那么高兴,突然发生这种事情都慌了,害怕极了。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第二句话,读出孩子们的慌张、急切。

师:谁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齐读。

3、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1)师:谁来说说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则他就没命了。

生:他想我要想个办法。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要赶快救出他。

师:他是怎么做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司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词。师:你们画出了哪些动词呢?

生:我画的是“搬起”“使劲砸”。师: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石头很重,司马光很着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司马光,用镇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句。

指名读。集体读。

(2)师:缸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了!还紧张吗?不紧张就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放松。

生:轻松。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句。

(3)师:想一想,得救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司马光又会说什么?请同桌俩练习表演一下。

生表演。

4、师:你们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生:司马光你真勇敢。

生:司马光你真聪明。

生:司马光我佩服你!

师:还想对司马光说什么?

生: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生:遇到危险,要像司马光那样动脑筋。

师: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

喜欢司马光吗,就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夸一夸他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指导书写

课文学完了,有两个生字宝宝跑出来了,它们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们吗?

指名读。

指导书写:

爬: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哭:犬字旁,横笔不要太长,右上一点不要丢。

师板书,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8:一年级下册语文《春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并分别组词。教学用具:春笋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猜谜: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 头戴尖尖帽,身披节节衣。每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知道是什么吗?

2、齐读课题,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3、你们见过春笋吗?今天老师把小春笋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看,它长的什么样子呀?出示竹笋实物,认识“浅褐色”。剥开春笋,感知“嫩生生”。

过渡: 1、这样一个“嫩生生、浅褐色”的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播课文录音)

2、喜欢春笋娃娃吗?

二.初读课文 自学反馈

(一).出示自学提示

1.一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标画生字和小节线。

3.三读课文,不明白的多读,喜欢的多读。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交流,把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把喜欢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这里的教学设计,我是先让学生在自学、互学的基础上,解决本课的知识目标,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在生字的朗读上,通过生字直达课文,让生字与课文紧密结合,使学生学起生字来兴趣盎然。)

(四).检查反馈

1.生字检查

一声春雷 唤醒春笋 冲破泥土 掀翻石块 冒出来春笋 裹着浅褐色的外衣 嫩生生的娃娃春笋 迎着春风 阳光中笑 春雨里长 一节 向上

2.个别读,分组读,抽差生读,游戏读。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3.检查朗读

.指名读,分段读,比赛读,评价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安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4、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5、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

6、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节”下半部的“”要写在横中线上。

7、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8、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9、展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细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3. 学会生字:冲、破、块,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美读课文,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落实基础 春雷 冲破 裹着 迎着 唤醒 泥土 浅褐色 阳光 春笋 掀翻 外衣 春雨 石块 冒出来 长 2.指名学生朗读 重点指学困生。

【设计意图:巧妙地用词串的方式出示,及时反馈读音,不但巩固了字词,还了解了春笋的生长过程。这是师的引导作用】

二、自主探究 精讲点拨

(1)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学生各抒己见。

(课件播放打雷声)问:听,这是什么声音?

(预设:学生答:打雷声) 这是春天的雷声,我们叫它“春雷” 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指名学生读

②谁来扮演春雷,来唤醒小春笋? (预设: “轰轰,小春笋,快醒醒吧,春天来了……”

③小春笋听到了春雷的呼唤, 心情怎么样啊?假如你是小春笋, 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生:春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生:春天很美丽吗? 生:我真想出去看看啊! ……) 在春雷的呼唤下,小春笋终于醒啦!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打雷的场景,容易使学生融入情境,发挥想象,并通过扮演春雷,唤醒春笋这样一个情节,引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

(2)春笋出土 出示: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下冒出来。 出示: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下冒出来。

① 指名读

② 用铅笔和纸理解“冲破”:你们还见过或知道什么东西会冲破吗? 你们觉得“冲破”给你的感觉怎么样?(有力量) (板书:冲破)

③ 理解“掀” 学生做动作表演(板 书:掀翻)

④“冒” :指名学生表演 “一个冒” 和“ 一个一个冒” 进行比较,知道一个一个是比较多,而且连续不断。 (板书:冒出来)

⑤ 我们来看看春笋是怎样冲破泥土,从地里冒出来的 (观看春笋出土视频)

⑥ 从这段视频中,您能感到春笋的力量怎样?(大)你能通过朗读,将你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⑦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配乐)指名读、边做动作表演边齐读。 (注意读好 “冲破、掀翻、冒出来” )

小结:是啊,它连石块都能掀翻,可见,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动作演示“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 里冒出来” ,理解“冲破、掀翻、冒出来”的词义。在一冲一掀一冒之间,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笋那顽强地生长意志。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引导观察,从而建立词语、句子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 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对它顽强品质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突破重难点,更激发了学 生的求知欲。 】

(3)激发想象,指导说话

①想一想,一声春雷,除了唤醒了春笋,还唤醒了什么? (学生欣赏配乐的春景图片并想象)(教师引导说:春天来了,万物都复苏了。春风拂面,小鸟唱起了动听的歌;青 蛙已不在洞里冬眠了,你看,它一蹦一跳地出来了;河里的冰溶化了,小溪正悄悄 地流淌着;树也不再枯萎,而是发出了嫩嫩的芽;梨花、桃花、杏花都开了,各种 各样,多美啊! )

②请按句式说一说 出 示 句 式 : 一 声 春 雷 , 唤 醒 了 ( 听) 。 , 你 看 ( 闻 )(教师可引导,如小草、桃花、小河……代表春天的景物

③小春笋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设计意图:书本枯燥的文字有时难免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的文字、 图片、音乐、色彩会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敏感度,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 感悟。 播放配乐图片,利用多媒体创设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 激发学生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并通过出示句式,指导学生说话,训练了学生的 表达能力。 】

3.精读第二自然段

(1)展示实物,认识春笋 展示实物,

①小春笋来啦! (出示实物:春笋)

②它长得什么样儿啊?指名说

③引出第一句话: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④指名读

⑤这个娃娃长大了是什么?(竹子)因此,这个“笋”就是竹字头。 ⑥“娃娃”是指婴儿或小孩儿,看,这就是个娃娃(出示婴儿的图片) ⑦看到这个娃娃, 你觉得怎么样?用文中的词 (嫩生生) (课件出示:  “嫩 生生” )

⑧这是嫩生生的娃娃,嫩生生的春笋是什么样的呢? (剥实物春笋,边剥边解释“裹” )

⑨这样的春笋真像一个嫩生生的娃娃,你喜欢吗?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你的喜欢吗?

⑩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 “像嫩生生的娃娃”。 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 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2)指导看图,感情朗读

① 出示第二句话: “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 ” ②“它们”指谁?(课件出示图片,指导看图)你看,它们笑得多开心啊!

③ 春笋要想长成高高的竹子,当然离不开阳光,离不开雨露。齐读这句话。 过度:有了阳光,有了雨露,它们正茁壮地成长着。

④ 出示: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⑤谁来做笋娃娃?指名读

⑥分组读

⑦小春笋长呀长呀, 多么渴望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大挺拔,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 在这些日子里,小春笋被大风,被大雨淋过,笋娃娃们,你们怕大风大雨吗?(齐 读这一句)

⑧你们多坚强啊! (板书:向上、向上、再向上)

过度: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来回想一下小春笋是怎样长大的 。

⑨配乐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课件将原文中的图片放映出来,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并重点朗读句子, 感受春笋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 】

4.熟读成诵

①课件出示课文填空,指名学生口头填写关键词

②给学生几分钟练习背诵

③指名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练习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用课件出示背诵填空题,方便、快捷,使课堂容量更加丰富,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5.总结拓展

尽管春笋嫩生生的像个娃娃,但它却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从地里冒出来, 并一节一节又一节地向上生长,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这是多么顽强的精神啊! 你想怎样表扬小春笋啊?(指名说)

6.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迎、冲、破、块”4 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学生交流字形时,我从 旁点拨和指导,示范板书,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 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年级下册语文《春笋》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寄冰》教案范本

小学二年级语文《池上》优质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春风带我去散步》精选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假如》教案设计

语文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年级语文下册《寄冰》教学设计(共18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的中班教学反思2022-11-18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12-1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2023-12-04

新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2-11-01

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2023-09-06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9-2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022-12-07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06-20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3-11-27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未来的房子作文300字2022-10-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