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31 04:15:00 语文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枚金币》语文教学设计(集锦16篇)由网友“老高”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一枚金币》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枚金币》语文教学设计

篇1:《一枚金币》语文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人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三次看到金币被扔时5心情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儿子看到金币被扔时心情的变化。

四、课前准备:教学光盘。Powerpoint课件。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老人受不了时的心情。

1.学习第一部分(2-8自然段)体会:有这样的一个懒惰儿子,老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①指名读2-8自然段

②讨论:老人“受不了”什么?“再”字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③于是老人对妻子说出怎样的话来?哪些词语体现出老人的痛心?

④母亲有什么反应?母亲替儿子辩解的`话,谁来读?

⑤可老人坚决地说——

你怎么理解老人的话?(老人态度十分坚决,但并没有进一步断定儿子什么都不会干。但是,儿子懒惰,什么都不干的确是真的,所以老人坚决地说——要是儿子一枚金币都挣不来,无论如何也不把财产给他。

分角色朗读老人和妻子的对话。

过渡:这时,失望的父亲终于想出妙策,可以让儿子体验劳动的滋味。

(一枚金币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三)学习“儿子”与“父亲”的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1.默读课文9-28自然段,理解儿子“挣“钱的经过,同桌合作口头填屏幕上的表格。

2.指名口头填表后,进行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发现质疑。

(确定重点问题,引入阅读三次对话。)

①第一次“母亲”是怎样给儿子金币的?引读——

“母亲”这样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不对,这是纵容儿子骗他父亲。)

“父亲”怎样做?怎样说?引读——

“儿子”有什么反应呢?为什么还笑了起来,走开了?有没有心疼这枚金币的样子?为什么呢?(这枚金币并不是儿子“挣”来的。)

②第二次“母亲”又是怎样给儿子金币的?引读——

“儿子”为什么要跑两俄里路,跑得浑身冒汗呢?

“母亲”为什么要继续这样纵容儿子骗“父亲”呢?(溺爱)

“母亲”这样做,是帮了儿子还是害了儿子?

积累关于“汗”的成语。

“父亲”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引读——

谁能把此时此刻“父亲”的感受说出来?你又有什么感受?

听了父亲的话,儿子难过吗?(看来对这位花钱如流水的“儿子”来说,两枚硬币根本不算什么!这,就是“母亲”溺爱、纵容的结果。)

③还好,第三次这位母亲对儿子说了什么?谁来读?读到这儿,你的心里又有什么感觉?(这位母亲终于有些觉悟了……)

“儿子”听了母亲的话,走了,这回他去干活了吗?引读——

“儿子”都干了什么活/干得多辛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父亲”怎么做?怎么说?

“儿子”“受不了”什么?哪些行为表现他“受不了”?

理解:“当牛做马”“苦差使”

谁能读出“儿子”的感受?

(父亲扔了他挣来的一枚金币,他就受不了,父亲的钱也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他随意挥霍浪费,花去了多少金币啊,父亲该是多么受不了,这回他应该都体会到了吧!)

(四)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是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父亲用心良苦,要让儿子明白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实际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篇2:《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A重点指导惰的书写

B认识多音字差

2、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受不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两次,一次是老人受不了,一次是儿子受不了)

3、老人因为什么受不了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老人对儿子的失望之情。)

4、夫妻俩商讨的结果是什么?

5、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6、小组里读读这三次对话?找找儿子的表情、动作的句子重点读读

7、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8、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⑴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⑵读读这次对话,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9、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10、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12、小组间共同讨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 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篇3:《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A重点指导“惰”的书写

B认识多音字“差“

2、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受不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两次,一次是老人“受不了”,一次是儿子“受不了”)

3、老人因为什么“受不了”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老人对儿子的失望之情。)

4、夫妻俩商讨的结果是什么?

5、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6、小组里读读这三次对话?找找儿子的表情、动作的.句子重点读读

7、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8、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⑴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⑵读读这次对话,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9、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10、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12、小组间共同讨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篇4:《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感悟老人让儿子明白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

2、学习课文1——20自然段,了解前两枚金币的由来及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

2、根据文中三次出现金币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教学。

(1——13)、(14——20)、(21——28)。

三、学习课文1——20自然段。

了解两枚金币的由来及发生的故事。

四、指导有感朗读1——20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一枚金币》的1至20自然段,边说边板书课题。

来,让我们打开书再一起读读,进入课文共同回忆一下。

2、学生齐读1到20自然段。(注意读书的姿势;用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昨天学习的内容都想起来了吧,考考你们:谁发现儿子前两次拿回金币给父亲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答:发现相同的地方是:儿子的两枚金币都是妈妈给的,两次拿给父亲,父亲都把金币扔进火炉里,儿子两次都笑笑地走开了。

师:儿子笑笑走开了,你的理解是:(那不是他自己挣来的,他不在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枚金币,看看与前两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学习课文21——28自然段。(第三枚金币)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

师:认真读书,想想第三次与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一次妈妈说不行,儿子出去挣钱,父亲又扔,儿子抓金币,父亲相信。

师:这一部分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2、学生提问,教师归纳。

3、带着同学提出的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父亲为什么后来相信了?从哪看出是儿子自己挣的?

4、生答。(儿子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抓出金币,大声叫到)

师:同学们原来是从儿子的表现中知道的。

5、生再读25、26段,找找儿子的动作(忙跑、抓、叫到),感受当时的心情。

师:这里为什么用“抓”字,不用“拿”呢?

6、有感齐读25、26段。

师:刚才同学提出儿子这么爱钱,为什么妈妈给的两枚被扔进火炉,他不去抓。而自己挣的那一枚却从熊熊大火中抓出来呢?谁知道。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的句子。(23段)知道这枚金币是儿子自己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挣来的,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从中体会挣钱的辛苦。

7、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朗读。

8、指名读、评价。

9、多种形式练读。

三、领悟道理:

课文三次出现金币,你们懂得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呢?(通过自己劳动换来的是最珍贵的)

师:学到这,我们来讨论一下开课时提出的问题:课文里讲了三枚金币,为什么课题不叫三枚金币,而叫一枚金币呢?说说你的看法。生答

看来老人让儿子明白的道理,你们也明白了。挣钱要取之有道,靠劳动挣来。想想还有不理解的吗?

四、扩散思维。

师:想一想,儿子经过这一次自己辛苦挣钱,以后会怎样呢?

联系自己平时想想,钱不是你们自己挣来的,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你们是怎样做的?

通过学习,我们从中吸取好的信息,懂得一些道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书写生字。

1、读准字音,观察字形。

2、认真书写。

3、摘录好词、句。(摘录好词、句是个宝,要把这个宝记下来。)

板书:

一枚金币

父 子

扔 走

又扔 走

仍然扔受不了

篇5:《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 认识多音字:

B 指导书写

C 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

B 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教师小结,随机板书

[板书]

儿子父亲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七、教学后记:

篇6:《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桐城市东关小学 朱际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儿子前后的变化,理解父亲的做法。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懂得“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理解父亲的做法,学习通过语言反映人物性格。

2.懂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枚金币》(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懒惰省吃俭用挣钱当牛做马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对个性截然相反的父子,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深入课文,品读感悟

梳理三次“挣”钱的过程

1.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父子俩又是怎样对待这三枚金币的呢?

2.课件出示自学导航:自由朗读课文9--28自然段,小组合作口头填表格。

金币的来源

父亲的做法

儿子的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指名汇报。

4.请学生仔细观察表格,质疑,教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

(1)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着走开了?

a. 分角色朗读课文9—20自然段。

b. 采访母亲、父亲这两个角色。

(2)儿子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了?

剖析儿子 “受不了”原因

1.儿子为什么第三次“受不了”了?他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师生合作表演,学生评价。

2.齐读25和26自然段。

3.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比较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

儿子受不了啦,忙走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拿出来,大声说道。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4.指导朗读,教学反思》。

5.了解儿子受不了的原因。

(1)理解“当牛做马”和“苦差事”。

(2)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在这一星期里所受的苦以及他的想法。

(3)体会儿子看着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的心情。

(4)师引读:是啊,他受不了啦——(生接读: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6.联系实际,谈感受。

7.体会父亲此刻的心情,指导学生读老人的话:“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7. 指名说说老人坚持让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的原因。

8.分角色读课文第21--28自然段。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这一家三口说呢?请拿出笔,选择其中的一位写一写吧!

2.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学生识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四、布置作业:

(二选一)

1.具体写一次自己的劳动经历,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围绕一件具体的事,写一段三人对话,注意写出人物性格,并写好提示语。

【教学反思】

《一枚金币》一课故事情节虽简单,内涵却相当丰富。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提升能力。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再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自己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同时,我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品读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儿子“受不了”的句子,然后圈出关键词,写批注,最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即“找句子——圈关键词——写批注——读体会”四部曲,让学生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真正实现“自主探究”。

二、抓住情感线和相关的词句体验情感,做到长文短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儿子为什么前两次看到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笑着走开了?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了?”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并安排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思考,读中感受人物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

三、挖掘教材空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本课文质兼美,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丰富内涵,细细品味。例如: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四、置换角色,深入体会。

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可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分别去体验父亲、儿子心情,体会两个“受不了”。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到父亲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儿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此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挣那一枚金币的辛苦,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后来“受不了”的心情。在整个教学中,我注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情,体会文本的内涵,使他们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建立起对金钱与劳动的正确认识。

五、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儿子挣钱的辛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他吃了哪些苦。在学文的过程当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父辈们劳动的场景,进行语言表达。在学文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劳动经历,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指导了他们的行为。

篇7:《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词及多音字,学会积累新词。

2、感知反义词对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3、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思路。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及父亲“受不了”的心情

4、理解课文内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明白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懂得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围绕2次“受不了”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有感情朗读。

2、体会父亲用心良苦想让儿子懂得通过辛勤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的父母爱你吗?说说他们爱你的表现。

(生汇报)

2、我们知道父母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有一位父亲宁可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也决不留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什么呢?请看课文《一枚金币》。 [板书:一枚金币]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 [板书:父亲 儿子]

3、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又是怎样的一位儿子?划出相关词语。

4、引导学生通过两组反义词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板书:辛勤、省吃俭用 懒惰、花钱如流水]

5、课文中父亲与儿子共有几场对话?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三、品读父亲的“受不了”

1、师过渡:一位辛勤、省吃俭用的父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懒惰、花钱如流水,他当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你能用文中的一词来概括吗?

生汇报 [板书:受不了]

2、找出文中哪个句子写出老人的“受不了”?

3、填空引导理解父亲的感受: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 )地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4、指导带着不同感受同桌读或小组读

5、指名读

四、品读儿子的“受不了”

1、师过渡:这样的孩子放在谁家也“受不了”,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受不了”,谁受不了?找出相关的句子。

2、引导学生自行提问:儿子为什么受不了?

3、划出描写“受不了”原因的句子,抓重点词语与前两次扔金币进行对比,理解这一枚金币的来之不易。

[词语:前2次——笑了起来 走开了

这一次——忙跑到 抓出来 大声叫

当牛做马 整整一星期 苦差使]

适时引导想像:儿子在一星期里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

4、思考:当父亲将儿子辛苦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里时,儿子表现得怎样? (伤心 气愤 难以忍受……)

(1)适时引导思考:父亲扔进火炉里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

(2)师指导感情朗读此句,亦可按学生自己的感受读。

(还包含了儿子用辛勤的汗水换取的劳动成果)

5、师生配合读27、28自然段,感受父亲的心情变化。

(前:伤心 痛心 失望 后:欣慰 高兴 激动……)

6、说一说:

如果你就是儿子,当你真切感悟到父亲三次扔金币的用心良苦时,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揭示主题

父亲的用心良苦不但改变了儿子,也同时让我们明白到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懂得珍惜;只有亲身参与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的道理。

[板书:劳动 创造 财富 珍惜]

六、联系实际,谈话延伸

1、谈一谈: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你觉得怎么用才有意义?

2、金钱是辛勤劳动才获得的果实,除此以外,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也是我们劳动的果实?

[板书]

一枚金币

父亲 辛勤、省吃俭用

创造

“受不了” 劳动 财富

(珍惜)

儿子 懒惰、花钱如流水

篇8:《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教学既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思路,又要抓住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阅读理解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课文两处“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体会上,在此基础上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父亲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其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第三次为什么会这样呢?针对自己的质疑进行集体交流,还可以分角色读课文,进入情境,体会儿子心情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思考

1.老人是怎样教育儿子懂得这个道理的?(补充画批课文)

2.组织好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

学生先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理解。随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些语句。

这个环节展开生生互动,互相补充、质疑、评价对方的朗读……

1.第一部分(1~8自然段)

抓住“再也受不了了”一句体会老人寒心、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带着悲哀、痛心、无奈、失望的语气读这部分课文。

“老人坚决地说”读出毫不犹豫的语气来。对于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惯了的儿子,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

2.第二部分(9~20自然段)

抓住“儿子笑了起来”这一句,体会:一枚小小的金币对于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儿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联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所以“扔”金币的举动对儿子没有任何触动。

抓住“儿子又笑了起来”这一句,体会到儿子仍然无动于衷。

3.第三部分(21~28自然段)

读“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一句,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表演,体会:儿子这回是眼睁睁地看着爸爸把自己辛辛苦苦亲手挣来的一枚金币扔进火里,正因为这枚金币的来之不易,所以儿子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一枚小小的金币看起来不起眼,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懂得珍惜呀。

(四)分角色朗读第二、三部分课文,再次对比前后三次儿子的不同反应,充分感悟:父亲的做法妙在以让儿子亲身体验,代替枯燥的说教,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小组内可分工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本剧。)

(五)展开讨论:分析人物

此时你能来评价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吗?可以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不同描写,有根有据地运用书中的词语来评价,再加上自己的感受。要求语言流利,表达清楚。

小结

故事中的父亲对儿子没有一味的说教,而是用三次扔金币的方法来告诉儿子珍惜财富是获得财富的前提条件,劳动果实的获得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我们在享受时一定要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还应该知道劳动者的艰辛。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枚印制好的金币,请同学们将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浓缩为一句话或者几个词写在金币背面。写好后大家交流(分享收获)。

课后延伸

1.完成《语文伴你成长》册上的相关习题;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3.你打算怎样支配自己积攒的压岁钱?给自己设计一个小账本。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扔第一次:逛第二次:跑第三次:挣笑笑抓

五、教后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时抓住了两条线,一条是情节线,即引领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条是抓重点词句来感悟,如对话部分。为体现“文道统一”,在第一遍理解的基础上,二遍理解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而后又通过“评价人物”的方式进一步挖掘理解课文。

因为课文中的对话很多,所以这节课上尤其加强了朗读的指导,通过学生互相“评读”的形式展开,父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一样,事件也有极其相似之处,随着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人物情绪也在发生变化,要读出这种变化,朗读的语气就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在反复的“评读”过程中,学生的“读”确实表达出了父亲失望、痛苦、无奈和惊喜的情感变化以及儿子冷漠、自私、伤心和愤慨的情感变化。

篇9:《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二、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三、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A重点指导“惰”的书写

B认识多音字“差“

2、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受不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两次,一次是老人“受不了”,一次是儿子“受不了”)

3、老人因为什么“受不了”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老人对儿子的失望之情。)

4、夫妻俩商讨的结果是什么?

5、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6、小组里读读这三次对话?找找儿子的表情、动作的句子重点读读

7、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8、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⑴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⑵读读这次对话,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9、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10、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12、小组间共同讨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篇10:《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当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学习本课,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 导入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我们一起重温故事。

2. 放课件 、师范读。

3. 请孩子们说说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二 、 学习故事的经过

1. 过度:父亲要儿子去挣金币哪怕一枚也好,是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儿子最终有变化吗?这种变化是一次完成的吗?

2.默读9--28自然段,勾出父亲是怎样对待三枚金币的,感受下儿子的变化。

(1)学生勾画。

(2)找到后读一读。第一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二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三次,父亲扔,儿子抓。

(3) 同样三枚金币,价值相等,遭受同样的待遇,儿子的反映为什么截然不同,变化如此之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两次儿子对待金币的态度。

(4)读9—13自然段,说说儿子为什么笑?他在想什么?这时父亲是什么心情?

(5)读14—20自然段,儿子为什么会笑?父亲又是怎样?

师小结:这两枚金币都是妈妈给的,儿子对待金币没有一丝触动,只是一笑置之,可当父亲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儿子的反映完全不同了。

三、 学习故事的结果

1. 齐读句子。(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

2.从这一句找出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儿子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反映?

3.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体会道到的?(熊熊大火,非常心痛金币,以至于受不了)受不了是什么心情?为什么受不了?(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活)

4. 想想这整整一个星期中他会受哪些折磨,会吃哪些苦头,想想儿子会有什么变化?

5. 这种变化归工于谁?

(父亲多残忍呀,让儿子去受这样的罪,还三次把儿子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里去烧,你们的看法呢?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四、 深化中心

讨论:那请你们想想许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儿子靠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来到父亲坟前,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心理话。

五、 总结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板书设计:

爸爸 一扔 二扔 三扔

一枚金币

儿子 笑笑 抓

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

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在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理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很好的理解人物心情。

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篇11:《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围绕两次“受不了”,抓住相关的重点词: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辛勤、省吃俭用和懒惰、花钱如流水,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抓住“挣、当牛做马、苦差使”,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2)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意目标:

(1)让学生懂得至于亲自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老人与儿子的不同内心活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一枚金币》。

2、回忆主要内容。

打开书87页,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文章围绕一枚金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一位老人让自己的儿子去挣一枚金币的事)(板书:老人儿子挣)

3、回顾上节课的问题,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

围绕主要内容,上节课,我们提了个什么问题?老人为什么要让儿子去挣钱呢?(挣?)让我们先了解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课文,品味两个“受不了”

(一)品读父亲的“受不了”

1。学习故事的起因,明白老人受不了的原因。谁想为我们朗读1——8自然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他有一个怎么样的儿子?用三角形把相关词语勾下来。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两组反义词对父子的形象进行建立。

3、父亲看到儿子还是——是一种什么感受,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受不了)老人受不了什么?你从文中哪个句子看出老人受不了了?用波浪线勾画下来。指名读。通过解读“受不了”,感悟父亲的心情,并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

(二)品读儿子的“受不了”

1、默读9——28自然段。思考:

儿子几次将金币交给父亲呢?父亲怎么做的?儿子有什么表现?共同完成表格。

2、观察表格,父亲的做法与儿子的表现,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解决问题:为什么前两次父亲扔金币时,儿子的表现是笑?

4、品读“受不了”,把直接描写儿子受不了的句子勾下来,读一读,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儿子真的受不了了?齐读,体会儿子的受不了。同样是扔,为什这次么儿子会“受不了”呢?(挣)

这枚金币是怎么挣来的?(抓“当牛做马”“苦差使”“整整一星期”理解。)

5、他把这枚辛苦挣来的金币交给父亲时,父亲却仍然把金币扔进火炉里,不信任儿子,你想儿子会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这一句。

6、此时,在儿子眼里,父亲扔进火炉里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金币里包含了什么?

7、面对儿子的声声责问,老人说了什么?读——,老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地心情读。(高兴、激动 欣慰)老人欣慰的是什么?(板书:珍惜)

三、揭示主题

1、 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

四、拓展延伸

教后思: 文本的情味是实实在在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精彩词、句,进行分析、比较、推敲,这样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还能体会到作者谴词造句之精妙,从而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世界。品什么词?怎样品词?在《一枚金币》的教学中,我有了一些实际的体会:

一、抓住情感线和相关的词句体验情感。

语言文字为表情达意服务,作者往往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而写作,或直接表现,或于字里行间蕴藏情感。所以文章表现的情感是选择切入点时首先考虑的,许多课文感情基调明显,文章的情感就是行文的线索或主旨。

通过对《一枚金币》的深入解读,我们找到了“受不了”这个切入点。通过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朗读感悟,从而层层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丰富词语内容,激发朗读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丰富内涵,细细品味。

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三、引导质疑,品读词语。

一枚金币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处看表格质疑的环节表格中的重点词都是与“受不了”一词相关的,由学生对这些词进行质疑,也是对文本的思考,这样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也教给了学生品析词句要多问问为什么,才能理解深刻,认识到位,学生的语感也会由此提高。

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知识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篇12:《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懂得珍惜的道理;

2、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用三种对话形式续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物特点,揣摩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情,展开联想,读出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师指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金

币)对,这是一枚金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格鲁

吉亚的童话王国,去感受一枚金币给我们带来的

启迪。

2、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些同学们昨天的预习情况。

请看大屏幕。

二、开火车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带点的字注音。

仍然 逛街 辩解 苦差使 两俄里

筋疲力尽 省吃俭用 懒惰 受不了

(1)仍然、逛街、省吃俭用检查字音;

(2)辩解:区分“辩”与“辨”;

(3)苦差使:提问多音字读音;

(4)两俄里:理解词义(大约两公里);

(5)筋疲力尽:a理解词义 提问寓言故事的成语

(6)懒惰:a记字形 b反义词 c写两遍

(7)受不了:a检查字音 b理解词义 c用一句话说说有什么事

让你受不了?

2、学生汇报在什么情况下受不了?

过渡:是啊,《一枚金币》中的人物也和你们一样,也有受不

了的时候,他们是谁呢?因为什么受不了?

3、边说边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中描写了谁受不了了?为什

么?

三、浏览课文寻找“受不了”

1、生汇报父亲受不了

2、生汇报儿子受不了(师板书:父亲 儿子)

3、过渡:这是儿子第三次把金币交给父亲儿子受不了,那么

前两次为什么能受得了,而第三次受不了了呢?请大家默

读课文,完成屏幕上的表格。《一枚金币》

四、自学分组填表

过渡:分组填写描写母亲、父亲、儿子动作、态度的词语。

屏幕出示:

母亲

父亲

儿子

动作

态度

动作

态度

动作

态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五、学生汇报

1、三名学生汇报三次

2、师填表

3、(师指母亲那栏表)观察母亲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1)生回答:从前溺爱、包庇、袒护,现在醒悟

(2)师:母亲态度转变后,对儿子说了些什么呢?

屏幕出示:母亲的话

(3)师:你认为这段话应该怎样读?(认真、严肃、无奈)

就请你用(认真、严肃、无奈)的语气来读。

4、过渡:……儿子受不了啦,为什么?

屏幕出示:因为这枚金币是儿子( ),而父亲却把它扔进火

炉里,所以儿子受不了啦!

5、生用“因为……所以……”汇报

6、师:联系我们的生活儿子眼里的苦差事还有那些?

生用“因为……所以……”回答

7、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是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苦

差事”和“当牛作马”的意思的。

8、过渡:……儿子是怎样做的呢?

屏幕出示:(儿子那段话)

(1)出示

(2)学生齐读

(3)出示填空

(4)师:从这几个动词中体会到什么?(心情、道理)

师板书:珍惜劳动成果

(5)指名读

9、过渡:……儿子又说些什么呢?

10、屏幕出示:(爸爸,你疯啦!……扔进火炉里去烧!)

11、师:儿子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12、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文。

13、师范读。

14、出示课件:(完整)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

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了!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

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他扔进

火炉里去烧!”

15、师生合作读。

16、师:父亲看到儿子的表现激动地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

挣来的钱了!”

六、指导写作。

1、过渡:……此时此刻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

也写一段对话。

(1)在写之前老师想给大家点建议:

(2)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请你用上三种对话形式这样对话就不会显得单调。

2、生写对话

3、师评价

七、师总结。

儿子获得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不是)更是人生的一种启

迪,它让一个懒惰、花钱如流水的儿子,变成了勤劳、节约、懂

得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同时《一枚金币》这个故事也让同学们对

金钱有了新的认识。正像阿拉伯谚语说的那样:“劳动是幸福的

左手,节约是幸福的手。”只有用我们的两只手才能紧紧地抓住《一枚金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本着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对话的原则。紧紧抓住文

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从而层层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引导学生浏览文本,并让学生找到并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

(2)通过学生自学填表并且通过表格的对比,找到儿子“受不了”的原因。先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现实生活中儿子眼里的苦差使还有哪些?)理解“苦差使”、“当牛作马”的含义,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儿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父亲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而“受不了”时的心情。

(3)引发学生以对话的形式续写,进一步与文本对话,揭示中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当儿子听到年迈的父亲对自己的肯定,知道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不禁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此时此刻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用上三种对话形式,这样你的对话就不会显得那么单调了。)

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本节课我自始至终都关注着学生的个性体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自己的朗读中去。如:体会母亲的慈爱、严肃和儿子的“受不了”时,先请学生说一说她(他)当时是什么心情?然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中,读出每位学生对文本中人物不同的理解。

本节课不足之处:我建议学生写续写时用上三种对话形式,但当学生汇报时有个别同学只用了其中一种或两种,我当时应给予适时、适当的点拨。

篇13:《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

2、 懂得以诚实的劳动换来金钱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明白老人的用意 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由歌曲《一分钱》引出话题: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什么?并交流。由此引出“课文中的父亲眼里比金钱更重要的是 ”

二、研读课文

1、 听录音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把它简单完整地说出来吗?

(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是呀,可怜天下父母心,面对这样的儿子,老人实在是 板书(受不了)

他说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读出什么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2、于是,老人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说:“……

3、读这句话时,我们用怎样的语气?

4、默读课文填表

5、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么,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请小组合作填表

一枚金币

次 序

钱的来源

父亲怎样做

儿子怎样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针对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 (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

2、 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

3、想象儿子在劳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4、是呀,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教师指导朗读。

三、延伸,导行。

1、文章结尾父亲还会说什么?儿子会说什么?母亲呢?

2、这节课让你明白了什么?

你打算写下一句什么样的警言呢?

四、课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长辈又要给你们压岁钱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你们是怎样支配压岁钱的?布置学生课后分组调查访问,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

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

组员

原来怎么使用

学这一课后有什么改变

改变原因(或不改变原因)

五、布置作业

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儿子通过这次自己挣钱,以后会怎样?这一家三口会怎样?

篇14: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一、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疼爱,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总能满足,身上的零用钱从不缺少,因此,也养成了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希望通过这课文的学习,能让孩子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朗读并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学习要认识和要写的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

1.调查同学的压岁钱是怎样支配的'。

2.请学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自己挣十元钱。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是用什么方法挣来了十元钱?你是怎样支配这十元钱的?你在花这十元钱时和父母给你的零用钱时心情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呀,不是自己劳动挣来的钱就不知道珍惜。有位老人准备把自己辛苦一生积攒下来的财产送给别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一下。出示课题:一枚金币

(二)初读课文

1.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2.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生字,不会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学生初读课文后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讨,暂时解决不了的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思考。

4.这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把它简单完整地说出来吗?

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5.你能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吗?因为……所以……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所以……

(三)学习课文

1.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那么,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与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教师指导朗读。

(四)讨论

1.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2.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课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长辈又要给你们压岁钱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你们是怎样支配压岁钱的?布置学生课后分组调查访问,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在班上进行交流。

篇15: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钱的重要性

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

1、小组交流。

A认识多音字:

B指导书写

C理解生字新词:

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

2、朗读课文,想一想:

A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

B尝试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

儿子父亲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二)学习9-26段

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引导质疑;

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课堂:

今天学习了这文章后,你觉得这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本上。

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本上。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本上。

篇16:《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

2.了解人物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儿子“受不了啦”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0**年11月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枚一元的硬币,说说看到它你想起了什么?

2、出示一枚金币,导入课题,介绍文中的金币指的是外国的一种货币.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相检查摘录笔记完成情况

2、指名读词语,正音:懒惰两俄里筋疲力尽省吃俭用挣钱逛逛熊熊大火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口头填表格

次数金币来源父亲的做法儿子的反应

5、学生看表格质疑,教师提炼主要问题并板书。

(1)父亲为什么要把金币扔进火炉?

(2)妈妈为什么要给儿子金币?

(3)儿子为什么前两次只是笑着走开了,而最后一次却“受不了啦”?

......

三、引导学文。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儿子为什么前两次只是笑着走开了,而最后一次却“受不了啦”?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重点指导通过朗读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原因)

(1)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中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通过理解“跑”“抓”“大声叫”等词语体会儿子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2)“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当牛做马”“整整”“苦差使”“!”等体会这枚金币的.来之不易,从而进一步体会儿子的“受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两个自然段,读出儿子的伤心和愤慨。(通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师范读等形式加深理解)

四、拓展升华。

1、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可以对文中的父亲、母亲,也可以对文中的儿子,还可以对同学没们说。(指名说)

2、现在再看到这枚一元硬币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续写课文。想一想:今后该怎样支配压岁钱?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水中的金币作文

金米米理财活动方案

《金币》读后感150字作文

《一枚大头针》阅读答案汪志

《小狮子》说课稿

2022寒假四年级作文

鸡年纪念币发行计划

两只小狮子获奖说课稿

《一枚金币》语文教学设计
《《一枚金币》语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枚金币》语文教学设计(集锦16篇)】相关文章:

儿童故事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下)》2022-09-25

剧本-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新作文2023-07-07

应届毕业生招聘经典推理题目-海盗分金问题2022-04-29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语文天地八》教学设计2023-08-19

时间好似-作文2022-12-23

国际标准智商测试题目2022-09-10

10个最伟大的白手起家的成功人生2022-05-07

关于结婚的小故事:戒指2023-02-27

银质猴年纪念币发行公告2022-08-27

猴年纪念币发行公告+北京2022-12-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