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沉香救母》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课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吴正涛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想到了薛法根老师的课,想到了他富有特色的读中悟,悟中读,我何不让学生根据字词来体会呢?我怀着尝试的忐忑心情,让学生先回答了吴正涛的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消除了我的惶恐,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2
《沉香救母》是一个民间神话传说,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徐老师在上本课时,我觉得我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学习。
一、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上,学生的体会就不会很深刻。所以,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问父亲“我怎么没有妈妈呢?”从而体会出父亲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又难过又气愤懂得心情,然后再来指导学生重点读好这部分。
二、尊重个性、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如第四段中,徐老师让学生自己来说说,沉香的父亲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段话的。有的学生说是害怕,有的说难过……老师并没有多加评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朗读和表演来体现出他的感受。徐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
三、词句训练,重视积累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比较多的,对字词的巩固、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这就能减少课外机械地识记,抄写,提高识字的效率。所以,在课的一开始徐老师就出示了课文中的一些难读的字词,先指导学生读正确,再读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形式多样的词句训练,能帮助学生合理迁移,提高说话、习作能力。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的教学将重点放在了创设情境理解人物心理和说话训练上:
当讲到沉香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我问孩子们,为什么用“奔去”,而不用“走去”?引领孩子们角色换位,衔接上一个故事,从而体会沉香的救母心切。
第二小节是个重点,我让孩子们自学,把自己当成是沉香,一边读,一边想象路途的艰辛,并且找出描写沉香辛苦的词句,想一想为什么说他辛苦?孩子们通过自己朗读品味,通过角色换位,通过小组交流,找到了描写沉香辛苦的词句,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对沉香的敬佩。接着,在交流的基础上,我用语言创设了情境:沉香啊,你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你辛苦不辛苦啊?孩子们告诉我不辛苦,我又问:沉香啊,你为什么不感到辛苦?孩子们说:因为我要救妈妈。我继续问:沉香啊,你饿了怎么办?渴了怎么办?孩子们一一回答了我。我又问:沉香啊,你脚上的血泡是哪里来的?血痕又是哪里来的?你为什么一点都不在乎啊?孩子们用他们的理解准确了作了回答。这样的情境的创设,不知不觉就将孩子们引到了沉香的角色上,为更深刻理解沉香的心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第四小节,我说:当沉香站在华山脚下,想到自己马上就要见到妈妈了,心情如何?会想些什么?接着,教学完全文,我又让孩子们想象: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母子俩会说些什么?这个说话训练,我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孩子们的想象能力真是丰富,他们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也让我看到了他们已经长大了,知人间冷暖了。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4
这是一个生动的民间神话故事,深受学生喜欢,曾被拍摄成动画片《宝莲灯》。所以对于故事情节来说,孩子并不陌生。
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通过找出“救母心切、奔”这两个词,体会沉香一心救母的迫切心情,从而让学生读出感情。
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我紧扣“救母心切”作为文眼,请学生细细地品读,沉香为了救出妈妈,他“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以这个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重点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饥、捧、磨出一个个血泡、划下一道道血痕”这些字词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再通过交流进一步全面提升对文本的感悟。“沉香不在乎路途遥远,跋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饥挨饿,餐风饮露。”“沉香不在乎脚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学生以心灵诠释着文本,再造着文本,并且从文本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此时让积蓄情感得以升华,提炼深刻的内涵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学生的这些情感凝聚成一个喷涌点:“小朋友,沉香当时还只不过15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多的危险,老师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克服了,而且还“一点都不在乎”,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在教学最后,设计了一个延续,问:“沉香和妈妈见面了,他会说些什么?心情如何?”学生回答:“沉香心情很激动,他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学生又从文本中脱离出来了。学生有些困难,只能说出一两句,经老师提醒“妈妈看见沉香一身高较强的本领,他们会说些什么”或是“妈妈看见沉香身上伤痕累累会说些什么?”
整个教学过程中,总体教学思路较清晰,能过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值得大家学习,但随文识字不能只抓字的读音,还要学生理解词语,如,“深涧“这个词,可以让学生结合图,上去指一指,深涧就是山与山之间凹下去的部分。让学生进行句子的比较时,应让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应让学生自己说,让学生自己体会,而不是教师问那句话好,好在哪里?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5
本课是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述了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重点词“奔去”特出沉香救母心切。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通过抓住“翻过、跨过、划下、磨出”等词语及句子来表现沉香为了救母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精神,从而表现沉香救母心切和有孝心。在第二自然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一点也不在乎”引导学生讨论。他不在乎什么?他为什么不在乎?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第二自然段中,沉香救母心切,付出很多辛苦,当时我试着让学生用成语归纳沉香一路的艰辛,当时学生能说出“千辛万苦”此词语,对于“伤痕累累,跋山涉水,餐风饮露”这三个词语对于学生较不能灵活运用。
教学第四自然的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联系课件,想象母子团圆的感人场面及人物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对于“劈”可以让学生动作表演此字的意思,并充分展开说话练习,母子团圆时,沉香会对母亲说_____,母亲会对沉香说_____。由于指导不到位,学生说话联系只是干瘪瘪的几句话,课后想想,还是由于上课时对学生感情引导不深入,让学生感情没有得到渲染。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6
《沉香救母》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沉香的身上有许多好的品质,诸如坚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等,但是考虑到本单元的主题“人间亲情”,所以将沉香身上所有的品质定位于一点,就是他对母亲的孝心,正是他对母亲的一片挚爱之情,促使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救出母亲的。最终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会写“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用心体会沉香的品质。
课结束了,趁热打铁进行反思,本课在教学设计方面重点想突出语言文字训练,体现“语文味”,并在以下方面做几点尝试:
1、加强词语教学。
(1)词语教学:采用归类读词语的方式。我将课文的词语分为两字词语、四字词语和ABB式词语,加强积累。
(2)近义词教学: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让学生用“感动”“激动”填空,理解两个词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用“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这一句引入课文重点段。
2、重点突出、以读代讲
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直接切入课文的重点段第二段,引导学生自己默读,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沉香孝心的词语和句子,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在第四段教学中也是采用以读代讲的办法,老师的作用是重点点拨学生想象沉香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又如何日思夜想妈妈的,通过配乐读,老师引读的方法加强了朗读训练。
3、体味语言的表述方式
语文的根在语言,应该让学生体味到语言的妙处,感悟到不同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在第二段中我运用了词语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多少座”与“几座”将“多少道”与“几道”将“一个个”与“一个”将“一道道”一“一道”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到词语的意义,并进一步感受到沉香经受的磨难。
对于“日思夜想”这一词语的理解,让学生结合实际想象沉香白天里什么时候最想妈妈?晚上又是怎样想念妈妈的?由于学生有想念妈妈的亲身体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堂中的不足:
1、由于学生预习的差异,在认读词语时,个别学生认读有障碍,在纠错的过程中,用了很多时间,所以在处理课文时显得有些仓促,当学生找到最体现沉香孝心的句子时,没有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读后的感想。
2、拖堂。因为已经下课了,让学生想象母子见面时会说些什么显得仓促。
3、本堂课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比较重,课堂生成不够丰实。
4、生字教学内容少。本课只写一个生字,有点少,应该再写一个。
5、生字指导有些碎。可以让学生先从整体入手,观察字的左右结构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了解“救”是一个左右宽度基本相等的字,然后就重点笔画加以强调。
6、课始,让学生用三至五句话简要地说一说《沉香救母》(一)这个故事,这个要求过于拔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复述课文就不错了。课堂上从学生回答的效果来看,的确如此。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7
《沉香救母》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课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有学生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我先让学生先回答了这个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解决了疑问,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这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于是我就让学生与同桌讨论,接着交流,然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最后让学生写下一段通顺的话。附上学生的一篇习作: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后,妈妈就摸着沉香的头说:“好孩子,你委屈了。你的身体好吗?你过得好不好呀?你饿着没有呀……”沉香激动地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我心里很开心。妈妈,您在山下一定吃了很多苦,身体很虚弱了吧。好妈妈,让我背你回家吧!”说完,沉香就蹲下来让妈妈趴在自己的身上。妈妈连忙说:“乖孩子,妈妈的身体还行,就让我自己走吧。”说着就搀着沉香的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8
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之中。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学生特别喜欢情境教学,因为录像创设与文本息息相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愿学、乐学。本堂课,我始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好的机会让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课堂评价方面,深感教师的评价多,学生互评自评少。评价形式单一,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我不够重视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以后的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对这两个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样才使课堂评价更有价值。
此次尝试课后,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渗透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过程。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9
一节课结束,我想了很多,由于是公开课,我没有了平时的随意和随兴发挥,学生也由于我课前的思想教育而有所约束,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这节课的教学。
课前我 针对 学习目标,我首先确定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时主要的段落,教学的重点是:紧扣文中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紧扣文中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深入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爱”。创设情境,围绕“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像说话。
教学时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突破重难点:
1、抓关键字词体会沉香救母的急切心情。如第一自然段的“救母心切”,并且积累相关心情急切的词语。
2、通过句子比较,凸显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如:“一个个”、“一道道”与“一个”、“一道”的比较。并且出示了一组句子,进行填空。
3、创设情境,进行心灵对话,与人物产生共鸣。如:与沉香的心灵对话,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是什么,深入体会“一点也不在乎”。
4、抓住留白,想像说话,如: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体会沉香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5、结合本单元“亲情篇”的主题,拓展围绕母爱的小文章和名言,让文本得以延伸。
虽然我做了不少努力,但 仍有 许多 遗憾: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挖掘没有完全呈现,留白想象的句子由于 设计时有点难度, 学生答不上来,我越主代庖说了 ,也许按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延伸练习,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母子相见情景,没有充分展现,我想还是我的引导有所欠缺。
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但我 会一直 努力向更高地境界去攀登!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0
刚接触二年级的课文,我真有点束手无策,教学这么多年,一直停留在中高段教学,面对新的文本,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生,让我进入新的角色。低段老师不断指导我,低段教学重字词,重朗读,理解文本。教学的第一篇课文是《沉香救母(一)》,我反复研读教材,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神话故事,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我问孩子们有没有看过动画片《宝莲灯》,班上绝大多数都回答看过,很喜欢,还记忆犹新呢。因此对故事情节很熟悉,所以我想在课上不必再多加讲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抓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从表及里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在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沉香立志救母时,我抓住“再三、含着眼泪、恨不得、马上”等关键词来引导学生体会藏在父亲心中很久的苦痛和小沉香知道真相后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并通过表演小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来感悟沉香救母决心的坚定。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朗读,学生读出了沉香的心声。
在学习沉香拜师学艺这段时,我抓住“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等词语,再出示填空展开说话训练:寒冬腊月,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在一片冰天雪地中,沉香( );盛夏酷暑,烈日当空,把大地都要烤焦了,沉香( );清晨,天刚蒙蒙亮,沉香( );晚上,在皎洁的月光下,沉香 (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着,而且内容丰富精彩。特别是石钦同学,一边回答一边做着肢体动作,完全陶醉在沉香这一角色中,最后,我再采访沉香(石钦):天寒地冻,沉香,难道你不怕冷吗?烈日炎炎,沉香,难道你不怕热吗?这么晚了,你还在习武练功,沉香,你难道不累吗?石钦一一作着回答,慷慨激昂。通过这些说话和采访,让全班学生都在想象沉香练武的情景,从而将语言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感悟想象能力。再通过朗读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做到了抓住关键词句,立足语言训练,巧妙的创设情景,引导想象、角色扮演,从而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感悟品读,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都参与其中。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1
孩子们都非常爱看《宝莲灯》,对故事情节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可是能否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品读文字和人物呢?这是我教学《沉香救母》时,开始很担心的。为了既让
孩子们延续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信心,又在此基础上提高层次,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既然孩子们都看过,那么我就在初读课文之后,进行了复述课文的训练。学生爱把复述变成背诵课文,于是,我先让孩子们概括出小标题。比如,我在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找出哪个段落写了“沉香大战二郎神”,接下来以此为中点,让学生自己顺藤摸瓜,往前导,往后寻,逐渐概括出了“从未见母——了解真相——决心救母——拜师学艺——一路艰辛——战败二郎神——救出母亲”的小标题,学生徇着小标题的提示,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了故事的大致情节,以此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也因为学生对故事比较熟悉,因此原本看起来很难的概括小标题训练和复述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迎韧而解。
其次,我利用插图引导孩子认识沉香,让孩子说说沉香的样子,易于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富有趣味,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同时,课文彩图是文本主旨的形象直观地再现。如沉香“紧握拳头”、“紧蹙双眉”是沉香立志救母的外现。观察人物动作、表情,有利于孩子在第一时间感悟文本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为品读内化做好准备。同时,质疑“为什么紧握拳头、紧蹙双眉”,也是与文本对话的难点所在,有利于帮助孩子读时直扑难点。
第三,在学习到课文《沉香救母2》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我紧扣“不在乎”作为文眼,让学生细细地品读。沉香为了救出妈妈,他“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以这个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重点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饥、捧、磨出一个个血泡、划下一道道血痕”这些字词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再通过交流进一步全面提升对文本的感悟。“沉香不在乎长途地爬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饥挨饿,餐风饮露。”“沉香不在乎脚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以“他到底在乎的是什么?”为另一个升华点,引导学生谈“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对爱母,母爱,执着的理解,又一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2
我们常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可学生是活的主体,正因为这样,所以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产生,而这派生出来的问题如果能够注意生成的话,就很可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今天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课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吴正涛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想到了薛法根老师的课,想到了他富有特色的读中悟,悟中读,我何不让学生根据字词来体会呢?我怀着尝试的忐忑心情,让学生先回答了吴正涛的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消除了我的惶恐,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上完课,我还久久地为学生能有如此的理解骄傲,也为自己惭愧,如果没有吴正涛的“误打误撞”,这将是堂失败的课。
我对自己说,永远别小看你的学生,他们往往是你灵感的激发者,是你工作的改良源。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3
《沉香救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民间神话故事,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宝莲灯》,因此对故事情节很熟悉,在课上不必再多加讲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应当以抓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从表及里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在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沉香立志救母时,我抓住“再三、含着眼泪、恨不得、马上”等关键词来引导学生体会藏在父亲心中很久的苦痛和小沉香知道真相后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并通过表演小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来感悟沉香救母决心的坚定。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朗读,学生读出了沉香的心声。
在学习沉香拜师学艺这段时,我抓住“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腰酸背疼”等词语,再出示填空展开说话训练:寒冬腊月,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在一片冰天雪地中,沉香 ;盛夏酷暑,烈日当空,把大地都要烤焦了,沉香 ;清晨,天刚蒙蒙亮,沉香 ;晚上,在皎洁的月光下,沉香 。最后,我再采访沉香:天寒地冻,沉香,难道你不怕冷吗?烈日炎炎,沉香,难道你不怕热吗?这么晚了,你还在习武练功,沉香,你难道不累吗?通过说话和采访,让学生想象沉香练武的情景,从而将语言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感悟想象能力。再通过朗读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在教学中,立足语言训练,巧妙的创设情景引导想象、角色扮演,从而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感悟品读,应该更能增强教学效果。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4
前两天上《沉香救母》,孩子们都挺感兴趣的,因为大部分孩子都看过《宝莲灯》,看见他们那兴奋的劲头,我就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说那些他们印象深刻的情节。孩子们哗拉拉的讲开了,纷纷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沉香做了什么啦,里面有什么神仙啦……直到有一个孩子站起来问我:“老师,二郎神是沉香的舅舅,那也就是他妈妈的哥哥,那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妹妹压在华山底下呢?”听了他的问题,不少孩子也点头喊着“对呀对呀,为什么呢?”我便煞有介事的说:“因为仙女是不可以私自下凡的,这样做要触犯天条,罪很大,要受到惩罚的,那二郎神要听谁的命令啊?”“玉皇大帝。”“对了,天命不可违,所以二郎神要来捉仙女啊!”“哦!”看着孩子那似懂非懂的表情,真可爱!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表演,我在讲到“再三”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回答是指一次又一次,看到还有些孩子没吭声,我就点了两个男孩子到台上来演一演父亲和沉香。这两个孩子演得太好了,一个学生先问:“爸爸,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妈妈呢,我的妈妈呢?”“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沉香”又问,“爸爸,你快告诉我,我的妈妈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还是没有做声。于是,我们的“沉香”居然走上前一步,双手摇着爸爸的肩膀,大声又着急的问:“爸爸,您到底告诉我呀!快说呀!”看到这,台下的孩子们纷纷为他的逼真演出鼓掌,也更好的理解了“再三”的意思。这样解释词语的方法,比单调的查字典要来得有趣多了!
希望孩子们喜爱每一篇课文。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5
《沉香救母二》是《沉香救母一》的继续与延伸,主要写了沉香不畏艰险、劈山救母的过程,要求学生能体会出沉香英勇救母的赤诚之心,懂得从小就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这一单元都是体悟亲情、感情类的文章,低年级学生年纪小,从文章中不易体会出文中主人翁的感情,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动了一番脑筋
一开始,我从复习旧知导入,将《沉香救母一》中的五个成语导入进来,使学生回忆《沉香救母一》的内容,然后进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是使学生不仅复习了已学课文,巩固了知识,而且给新课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在课文行进过程中,我抓住了“孝心”为文眼展开全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们去画一画文中能体现沉香有孝心的句子,然后再来交流。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去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章中的真情。第一段中,我抓住“救母心切”展开,通过学生练说、师生表演的形式使学生理解这个词。第二段是重点段落,抓住文段中的动词、数量词,让学生体会沉香的不畏艰辛、救母心切,多种方式练读体会沉香的孝心。在讲到“高耸入云”时,让学生齐诵《咏华山》,从学生已有知识上拓展,让学生理解巍巍高山,体会山高,劈山救母的不易。最后设计设计沉香与母亲相见时会说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说一说,演一演。学生们开始演的时候容易笑场,后来改为师生共演这一段,效果比较好,基本达到预想的设计。
全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整体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最后一段理解“高耸入云”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板画。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有思考多了,做多了,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 沉香救母的说课稿
★ 反思一年级周记
【《沉香救母》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精彩的马戏》教案2023-10-19
小学二年级语文《聪明是什么》教案2023-05-24
小学二年级语文《春晓》教案2024-02-15
小学二年级语文《两个朋友》教案2023-02-01
《沉香救母》读后感读书心得500字2023-08-19
《旷野救母》读后感2022-06-14
《沉香救母》读后感2022-12-15
沉香救母读后感2022-05-08
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精选教案2023-07-16
传奇故事之劈山救母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