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教学反思(推荐18篇)由网友“宇宙不管修”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赛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赛马》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欣赏课,是一首二胡独奏曲目,描写了蒙古族人民在节日中赛马的热烈景象,作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音乐性格热情奔放,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场景;第二部分情绪兴奋将,抒发了人们在节日里的欢乐心情,其中前半部分节奏轻快活泼,后半部分伴奏奏出主题旋律,第三部分再现的方式变奏第一部分,情绪更为高涨。
这堂课设计的环节比较多,有模唱主题旋律,模仿骑马动作,模拟二胡演奏,听范唱画旋律线等方式,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而言准备比较充分,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较为沉闷。讲的环节比较多,忽略欣赏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应该让学生多听多表现,用发散的思维来欣赏这堂课的内容,多注意用启发问答法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适当的删除一些环节。
今后的音乐课我应该多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多听多练多表现。
篇2:《赛马》的教学反思
这节音乐欣赏课《赛马》中有精彩的环节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了解得不多。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的了解到我国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合理运用了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方面的风情画面,配合优美的内蒙古《赛马》,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并很自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2、拥有丰富的内容: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教师采用初听、分段听和完整听,来指导学生学会“初步感受音乐——听音乐发挥想象——表现音乐“的欣赏方法。在整个过程中,为了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凳子、道具及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赛马》,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教师与学生一起跳起了蒙古族舞蹈,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带到了场面热烈的赛马场上。激起了学生对草原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同时,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学生们更深一步了解蒙古族牧民的风土人情,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
3、面向全体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不会被图片或动画所取代,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是为音乐服务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与心得,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篇3:《赛马》的教学反思
我们果班组进行了体育赛课活动,我为大家展示一节体育活动《赛马》。本次活动目标有两个:1、掌握跑马步的技能技巧,积极参与跑马步的训练。2、学习与同伴合作赛马的技能,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一、开始部分
开始部分是一个热身活动,老师先带领幼儿一列纵队随着音乐围圈慢跑、加速跑、反方向跑,然后小朋友圆圈立定站好,老师带着幼儿做热身活动。我觉得在这一环节做得还是挺好的,如果在做准备动作时让孩子多做一遍就更好了。
二、基本部分
这一环节是该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我先交代学习内容,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知识示范跑马步;接着老师示范讲解,幼儿自由练习跑马步,请个别幼儿示范,幼儿再次来回练习跑马步;最后是集体合作游戏《赛马》。孩子们在这一环节学习的兴趣很高,都能够积极参与练习跑马步和游戏。但我在语言引导方面做得不够好,没有跟随孩子指导。导致孩子在练习和游戏时,场面乱,不听从指挥。
三、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和评价幼儿的表现,交流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更加热爱体育活动,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我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放松和评价这一环节还没做到位就匆匆结束了。
整节活动结束后,经过李园长的点评,我觉得语言在体育活动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语言是向幼儿说明动作的要领,指导幼儿掌握动作的技能技巧。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获得运动成效,我与大家分享几点体会:
(1)合理运用引导性语言。在教学中,老师应联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引导幼儿学习。例如在学习跑马步和集体游戏时,不但要先讲清游戏的方法,还要讲解游戏时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引导性的理性教育,能促使幼儿大脑积极思维,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多采用表扬性语言。表扬为主,正面教育,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如“这一组排得最整齐!”“这位小朋友学跑马步跑得真神气!”“这位小朋友真勇敢!”等等。这些简短的表扬性语言,肯定和鼓励了受表扬的幼儿,同时也给其他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3)合理采用勉励性语言。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对不会跑马步的幼儿,教师用勉励的语气说:“你来看看我的手怎么样我的脚怎么样,学一学,我和你一起跑!”这样幼儿们听了不但乐意参加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这要比训斥好得多。
(4)适当采用幽默性的语言。在体育活动中,老师的的幽默语言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改正学习错误,减轻幼儿心理压力,调整情绪,消除疲劳以及提高幼儿对课的兴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运用好语言艺术,让幼儿在激励中前进,在引导、启示中醒悟,在提示中明确,在幽默、趣味中发展。这样,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层次及活动具体内容,正确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体育活动中语言的特性,将语言艺术与体育活动有利的结合在一起,结合幼儿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体育活动在幼儿园中更好的开展起来!
篇4:《赛马》的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等理念的指导下,我上了《赛马》这一节欣赏课。我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1、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在分段细听时,采用体态律动与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初听感受音乐特点,充分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空间,帮助学生轻松地感受音乐,联想情境。然后利用视频手段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并在模仿赛马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在细听A段时,学生通过模仿打马鞭和万马奔腾的体态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激烈的赛马场面时,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3、针对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精心设计制作了图形谱,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生在看谱、划谱、唱谱的过程中,轻松地感受到音乐的段落以及主题旋律,听辩出B乐段的三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启发学生对已学过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进行回忆,并运用到本曲中,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我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特别是创编伴奏过程中,我留出了充足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地板鼓和凳子鼓的演奏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性表现的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体现出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的理念。当学生用打击乐器成功地模仿马蹄声、马鞭声,用串铃模仿马铃声时,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成功的喜悦,突破了教学难点。
5、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肯定学生,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每一个环节都能为个别差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适时给予评价。如当听到B乐段的三个层次时,我提问学生音乐情绪变得怎样了?当时一个学生说变得“温柔”了,我马上给予鼓励:“对,这种感受是对的,但能换一个准确的词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回答:“柔和”。我高兴地表扬:“你很棒,就是这种感觉”。我相信,这一定让那个学生受到了激励。一节课完了,我感觉到全体学生都能精神饱满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提高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还学会了协作的学习,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二、有待提高之处:
1、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我本想把二胡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触摸,试着拨弦,加深对我国民族乐器的了解,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但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我把这一教学环节删减了。今后,我会给学生补上这一环节,让他们充分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2、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正处于转折阶段,本节课在引导他们入情入景体验感受方面还要多下苦功夫。
以上是我上课的一点心得与感受,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及同行们批评指正,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篇5:《赛马》的教学反思
二胡独奏曲《赛马》是小学音乐第五册中的一首聆听曲目。音乐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三段体。乐曲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它以二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骏马在草原上狂奔的情景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了表达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乐曲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刻画了赛马场上马儿飞奔的沸腾场景,第二段音乐抒发了人们在节日赛马的欢乐情绪,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部分再现,使赛马场面又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律动引发学生的兴趣,体验乐曲,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内容;以打击乐器的伴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悟,以及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以总分总的形式展开。首先是了解草原文化,初听乐曲,感受基本情绪,并认识演奏的乐器二胡。然后分段细听,第一段着重从律动出发,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了解乐曲基调,加上简单声势;第二段在律动之外,又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与所听到的音乐进行交流;打击乐器的节奏进行变化后延入到第三乐段,实现比赛快到终点时的气氛与前几段的比较,并加入人声的节奏,重现赛场的白热化。最后,总体感受乐曲,把律动与声势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住听,并尝试培养学生好的聆听习惯,从细处入手,努力与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靠拢。
篇6:《赛马》的教学反思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创造。通过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
这节音乐欣赏课《赛马》中有精彩的环节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了解得不多。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的了解到我国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合理运用了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方面的风情画面,配合优美的内蒙古《赛马》,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并很自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2、拥有丰富的内容: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教师采用初听、分段听和完整听,来指导学生学会“初步感受音乐--听音乐发挥想象--表现音乐“的欣赏方法。在整个过程中,为了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凳子、道具及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赛马》,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教师与学生一起跳起了蒙古族舞蹈,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带到了场面热烈的赛马场上。激起了学生对草原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同时,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学生们更深一步了解蒙古族牧民的风土人情,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
3、面向全体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不会被图片或动画所取代,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是为音乐服务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与心得,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篇7:《赛马》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觉得这节课还有一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一、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正处于转折阶段,本节课还要在引导他们入情入景体验感受方面还要多下苦功夫。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我建议把二胡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触摸,试着拨弦,加深对我国民族乐器的了解,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二、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将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段感受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境,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尤其在乐段分析处理中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们在欣赏中敢于想象,敢于表现。教师可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在分段细听时,采用体态律动与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轻松地感受音乐,联想情境。然后利用视频手段创设情境,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并在模仿赛马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
三、应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师的讲解、介绍,学生就会缺乏兴趣,厌倦音乐欣赏课。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建议带领学生去电教室上课,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大屏幕上时而出现骑手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赛马热烈场面,时而又出现人们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闲娱乐的场面。欣赏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强了对作品的了解。通过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其积极的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潜在价值功能,以音乐的角度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只有开放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篇8:《赛马》优秀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求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了解得不多。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的了解到我国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合理运用了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方面的风情画面,配合优美的内蒙古《赛马》,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并很自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2、拥有丰富的内容: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教师采用初听、分段听和完整听,来指导学生学会“初步感受音乐--听音乐发挥想象--表现音乐“的欣赏方法。在整个过程中,为了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使用凳子、道具及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赛马》,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教师与学生一起跳起了蒙古族舞蹈,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带到了场面热烈的赛马场上。激起了学生对草原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同时,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学生们更深一步了解蒙古族牧民的风土人情,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
3、面向全体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不会被图片或动画所取代,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是为音乐服务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与心得,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赛马》教学建议
新课标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自然生命,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我觉得这节课还有一些可以提高的地方:
一、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正处于转折阶段,本节课还要在引导他们入情入景体验感受方面还要多下苦功夫。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我建议把二胡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触摸,试着拨弦,加深对我国民族乐器的了解,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二、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将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段感受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境,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尤其在乐段分析处理中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们在欣赏中敢于想象,敢于表现。教师可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在分段细听时,采用体态律动与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轻松地感受音乐,联想情境。然后利用视频手段创设情境,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并在模仿赛马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
三、应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师的讲解、介绍,学生就会缺乏兴趣,厌倦音乐欣赏课。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建议带领学生去电教室上课,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大屏幕上时而出现骑手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赛马热烈场面,时而又出现人们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闲娱乐的场面。欣赏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强了对作品的了解。通过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其积极的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潜在价值功能,以音乐的角度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只有开放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篇9:《赛马》优秀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1、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在分段细听时,采用体态律动与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初听感受音乐特点,充分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空间,帮助学生轻松地感受音乐,联想情境。然后利用视频手段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并在模仿赛马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在细听A段时,学生通过模仿打马鞭和万马奔腾的体态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激烈的赛马场面时,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3、针对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精心设计制作了图形谱,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生在看谱、划谱、唱谱的过程中,轻松地感受到音乐的段落以及主题旋律,听辩出B乐段的三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启发学生对已学过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进行回忆,并运用到本曲中,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我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特别是创编伴奏过程中,我留出了充足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地板鼓和凳子鼓的演奏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性表现的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体现出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的理念。当学生用打击乐器成功地模仿马蹄声、马鞭声,用串铃模仿马铃声时,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成功的喜悦,突破了教学难点。
5、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肯定学生,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每一个环节都能为个别差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适时给予评价。如当听到B乐段的三个层次时,我提问学生音乐情绪变得怎样了?当时一个学生说变得“温柔”了,我马上给予鼓励:“对,这种感受是对的,但能换一个准确的词吗?”学生思考了一下,回答:“柔和”。我高兴地表扬:“你很棒,就是这种感觉”。我相信,这一定让那个学生受到了激励。一节课完了,我感觉到全体学生都能精神饱满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提高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还学会了协作的学习,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二、有待提高之处:
1、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我本想把二胡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触摸,试着拨弦,加深对我国民族乐器的了解,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但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我把这一教学环节删减了。今后,我会给学生补上这一环节,让他们充分感受我国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2、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正处于转折阶段,本节课在引导他们入情入景体验感受方面还要多下苦功夫。
以上是我上课的一点心得与感受,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及同行们批评指正,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篇10:写忌赛马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同学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而思维能力在语文素质各个构成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要凭借课文来进行,下面我就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同学的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谈两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田忌赛马》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协助大将田忌在赛马时以智胜了齐威王的故事.课文的文字浅显,情节简单,但读起来很有情趣,是训练同学思维的好资料.
这篇课文思维训练的重点是让同学弄清楚田忌,齐威王和孙膑三人的思路,其中孙膑的思维推理是难点.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以赛统领全篇,培养同学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善于全面地看问题,能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本性.小同学由于年龄小,往往把自身的思维过程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就要培养同学较全面的考虑问题,就要指导同学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基于此,我没有让同学按自然段的顺序逐段学习课文,而是紧扣题眼赛字,从整篇课文入手,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考虑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赛的,田忌为什么输给了齐威王;第二次赛马又是怎样赛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同学讨论,弄清楚同样的马,两次竞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通过充沛地考虑和讨论,同学不只知道两次赛马是谁胜谁负,而且明白了第一次赛马齐威王胜了是因为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点,再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进而我又引导同学联系全篇,理清了课文的条理.这样引导同学从整体入手,多方面地考虑问题,不但有利于同学较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促进了同学思维的广阔性的发展.
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训练同学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外表现象,发现事物的实质和规律.培养同学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同学深入地考虑问题,正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我在同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同学根据课后问题,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同学深入考虑问题的能力.我让同学考虑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来赢得竞赛胜利的好方法,而田忌却想不到,齐威王也始料不和呢激发了同学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此时我引导同学精读课文的第二部份,要求同学细读,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和词语,抓住这些语言文字进行默读考虑和朗读体味.我又用幻灯片出示了课后考虑练习2提出的三个句子,让同学通过朗读,考虑,再联系课文内容,知道这三个别句子体现了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同学学到这里,就能较顺利地通过人物的外部形象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过程,明白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乃是仔细观察,周密分析,认真推断的结果;而田忌失败后只是一味的烦恼,不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找出挽救之方法,自然是无回天之术;齐威王得意洋洋夸耀自身的马,根本没发现对手与自身的力量并不悬殊,所以再次竞赛时斗力不斗智,仍按原来的顺序出场,当然只有输得目瞪口呆了.
最后,我让同学看板书考虑课文内容,谈自身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同学贯通全文的考虑,必定是见仁见智,有话可说.至此,同学对课文蕴含着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肯定有所领悟,而同学思的能力也得到拓展,做到了学有所得.
篇11:《赛马三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简析:
《赛马三月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屋四”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白族少年为在三月街参加赛马和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表现了白族少年的聪明、机灵 、勇敢及对赛马的热爱,同时也教育大家学习他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文章选材典型有趣,语言浅显易懂,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活动参与意识与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
2、了解白族最盛大的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勇于参与的精神,教育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按发展顺序描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1、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其中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你能说出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
欣赏课件:各民族欢度自己节日的画面,学生欣赏课件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或相应节日名称 。
2、讲述:(画面定格在白族“三月街”上)白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这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三月街”,今天我们就跟随“快乐读书屋”(板书:快乐读书屋四 )走进白族的“三月街”看一看。
3、板书课题:赛马三月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谈话质疑,激趣导读。
我们知道“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那么“赛马三月街”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走进课文和小作者“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⑴自读释疑。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课题含义。
⑵汇报心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课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开火车”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并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2)集体交流,理清层次。(课文是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写的。)
(3)同桌互读、探究答案:
同桌按自然段互听互读,商议答案谈感受。
“三月街”热闹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赛马场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
“我”是怎么对待的,“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请你说说“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汇报朗读、谈感受。
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朗读相应的段落(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在此处进行范读课文。
3、迁移视线、换位思考,教育学生要遇事沉着不慌张。
讨论:如果是你遇到了这件事,你会怎么办?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办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拓展延伸
1、学生分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交流搜集到的各少数民族歌曲。
3、交流歌颂少数民族或民族大团结的赞歌、诗歌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整体感知 总结升华
孩子们,无论白族还是高山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民俗和文化。我们是祖**亲的孩子,56个民族密不可分 ,请记住美好幸福的生活源自祖国。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大中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请记住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中国。
篇12:《赛马三月》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教学设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用教材教”的指导思想,以教材为平台,培养学生动手搜集、整理信息(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资料)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各民族的传统节日,让学生知道幸福的生活源自祖国,进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今天《赛马三月街》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其实是很有悟性也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新课程改革总是强调要把课堂教给孩子们,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老师成为主导,要注重合作交流学习。我想如何去做,这也许真的是个探索的过程。尤其对于城乡的客观差距,不可避免地要分开来对待。农村的孩子胆小,思维不够活跃,不太敢说,那么就这一方面我就需要很好地去锻炼他们,比如多给更多的孩子上台表演的机会,多给他们单独朗读的机会,多给他们带读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认为学习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很难的事,只要从心底里喜欢上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每个孩子的身体里都蕴藏着无比巨大的等待着去挖掘的宝藏。
篇13:《赛马》教学设计参考
《赛马》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赛马》让同学感受大草原的辽阔,豪迈,培养同学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感受蒙古民歌的特点。
重点难点
一、了解内蒙古的风格
二、掌握主题音乐。
三、了解音乐的情绪。
课前
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备注
一、组织教学。
课堂常规。
二、初听音乐,想“这首乐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首乐曲是哪个民族的?”
三、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
《赛马》是黄海怀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三段体。
四、整体欣赏《赛马》
想“这首曲子可以分几段?整首曲子的总体气氛是什么?”
(可以让同学自由的进行讨论)
五、逐段的'进行分析:
第一乐段,情绪热烈豪放,以急促的宽紧相间的音型,坚定的运弓,鲜明的力度对比,刻画出赛马场上群吗奔腾的欢腾局面。
1=F2/4
635|635|635|65356535|65356535|6666|-------
第二乐段,取材于蒙古民歌《江旗》曲调轻快悠扬,抒发了人们在节日里的喜悦之情。
1=F2/4
36.1|5.3|561|6—|-------
之后是这一主题的三次变奏,第一次变奏用×××
××的固定节奏,音乐跳动活跃。第二次变奏由伴奏乐器演奏主题旋律。二胡用右手手指拨动内弦,奏出条约的分解和弦,富有趣味。第三次变奏采用加花的手法使得气氛更加欢快激昂。
六、律动。
1、让同学根据对整首乐曲的理解,描述一下“赛马”的热闹景象。
2、根据自身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示“赛马”的场景。
板书设计
赛马
内蒙古
草原:辽阔
赛马:热情、奔放、豪迈。
二胡独奏曲。
篇14:《赛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胡曲《赛马》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的聆听内容,黄海怀作曲。该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强有力的附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出发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飞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呈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乐曲第二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悠扬、柔美,歌唱性很强;这一主题旋律第一次反复时在演奏技巧上加以变化,富有节奏感;第二次反复时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独奏乐器二胡用指拨弦为主旋律伴奏,表现了内蒙古草原上骑手勇敢、豪放的性格。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使赛马的欢腾场面又一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敢于大胆地创编,对专注聆听音乐已有较好的习惯。但音乐视野不宽,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采用律动、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打击乐伴奏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二胡曲《赛马》。针对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采用图谱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另外,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通过观看二胡演奏家表演的短片,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激发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
3、能力目标:在律动、模仿与创编伴奏中,培养表现能力、创作能力、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乐段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难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六、教学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音响、多媒体等。
七、教学过程
篇15:《赛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策问题》属于数学广角的教学范畴,数学广角是以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传递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的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就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运用对策论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战国时期发生的《田忌赛马》中运用的对策论体现了我国古人丰富的运筹思想,对策论的方法也是运筹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至今在体育比赛中还经常用到。比如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就要根据不同对手来排兵布阵,这里就用到了对策论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储备相当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掌握了一些思想方法和探究策略,拥有了一定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态度。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学习积极性高。他们前面学习的运筹思想和优化意识,是自主探究本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让学生不断体验作为策略的价值才是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
1. 通过玩游戏和听故事等活动,探究获胜的对策,体验策略的重要性。
2. 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寻最优的应对策略
教学难点:感悟运用对策获胜的运筹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究对策。
师:你们平时都玩哪些游戏?
1.玩扑克牌,比大小。
游戏规则:双方每次各出一张牌比大小,先选牌者先出牌,采用三局两胜制。
第一次PK
教师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10、7、4和1、2、3,男、女生选牌。
师:你选择哪一组比大小?
(提示学生这里的1、2看作数字。)
师:选择1、2、3的同学总会输,实力太悬殊了!男生要求换牌!
(2)第二次PK
课件出示10、7、4和9、6、3两组牌,学生选牌,先选牌者先出牌,后出牌者怎么赢?
推送动画,两人一组进行游戏,并记录结果。
师:男生有多少应对的方法?请你写出来。
选手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获胜方
女生 10 7 4
男生1
男生2
男生3
男生4
男生5
男生6
……
师:你是怎么赢的?(引导学生说出用小牌对对方的最大的牌,剩下的两张牌要比对方的大。)试试!
从方案中你发现了什么?
男生赢的那次有什么高明之处?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高明之处的?
出示PPT。(策略)
(3)想一想:如果允许男生换一张牌,男生还会赢吗?你想换哪张?
(师动画演示。)
A . 换3。 换大肯定赢,如果换小呢?
3换成2或者1,还会赢吗?学生试。
用3 对哪张牌?
B. 换9。9换成8、7,结果换8还是赢,换成7就输了。
C. 换6。 6换成5、4,结果换5还是赢,换成4就输了。
师:想一想,如果要确保男生在比赛中获胜,男生的3张牌最小可以是什么? ( 1、8、5)(也就是说要确保有两张牌大过对方的牌。)
师:要想男生赢过女生,要具备什么条件?
① 要用最小的牌应对对方最大的牌,使对方最大的牌发挥最小的作用。
② 要有两张牌大过对方的牌。
③ 必须后出牌。(在和老师玩牌后出示)
(4)和老师玩牌。
老师谦让,学生先出,学生输。小结“必须后出牌”。
(5)第三次PK 。 10、7、4 对10、7、4
师:怎样出牌会赢?
实力相当,智者为王!
何为智者?
听听我国古代智者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验证对策。
1.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课件播放) 师:你知道孙膑用了什么对策让田忌转败为胜的吗?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师:是不是田忌一定要用孙膑这种策略才能赢齐威王呢?想验证一下吗? 师:表格验证,介绍填表方法
(1)学生填表,探讨田忌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
(2)汇报交流,验证田忌赛马最优策略的唯一性。师:填完表格,你发现齐威王一共赢了几次,田忌又赢了几次,田忌只有怎样才能赢?
(3)小结:田忌要想获胜要有什么条件? ①要让齐威王先出。 ② 用齐上――田下,齐中――田上,齐下――田中这样的策略才能赢。
后来,人们把这种通过调换顺序,以弱取胜的策略称为“田忌赛马”。
3. 想一想,你能用成语或者谚语来说说“玩牌游戏”和田忌赛马”的共同点吗?
小材大用 后发制人 扬长避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巩固练习
1.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一场拍球比赛, 我们班和四(2)班对阵:比赛规则是每班选派3名选手,三局两胜。
请看参加比赛队员的双方资料:
对方1分钟拍球个数: 1号20个 2号40个 3号60 个
我方1分钟拍球个数: 1号10个 2号30个 3号50 个
师:你们觉得我们班在比赛之前应该做些什么?利用怎样的策略获胜的可能性大? (必须知道每位选手的大致成绩,这样才能合理的利用对策获取胜利)
课件出示资料,师:请同学们帮助我排兵布阵,如何才能战胜四(2)班?
2. 摘星星游戏。
(四)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揭示课题: 策略
面对一次机会,一场竞技,我们光水平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己知彼,凡是讲究策略,才会取得胜利。有些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可以用一些数学策略来解决的,关键是要有善于运用策略的意识。希望“策略”意识走进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
课后,孩子们看到我总还是念念不忘“玩牌游戏”。现在回顾起来,我想自己最成功的地方,主要在抓住了孩子们“好玩”又“好胜”的心理。课的开始, 我就与孩子们做了用扑克牌比大小的游戏,,通过三次PK,和学生互动游戏,孩子们的情绪迅速被“点燃”,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并总结出取胜的策略方法。在第二次PK时,我给孩子们一张表格,孩子们很快就投入了探究的过程。 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在讨论, 因为他们都想自己一个人做出成绩来。大概, 5 分钟过去了,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但是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认为还没有找全。 其实我发现很多的孩子都已经找出了方法。 这个时候我通过教学软件展示他们的成果,来了一个“方法大展示”。孩子们畅所欲言,就这样,原本抽象的概念——“策略”,孩子们竟然自己理解得那么清晰。后面,我不失时机的把“最优策略” 搬出来,孩子们很快的得以领悟。
接下来又利用多媒体讲述了田忌赛马的故事, 我看到有的孩子就蠢蠢欲动, 甚至,有人似乎在嘀咕着取胜的方法。而我不是很想这么快就把取胜的方法说出来。于是,我来了个激将,“我今天就看看,哪一个聪明的孩子能把所有田忌取胜的方法找出来。” 再如通过说一说,田忌这种策略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 解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的巩固练习联系学生实际,运动会的拍球比赛和摘星星,让学生通过这节课所学解决问题,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里享受着成功, 体会着游戏的策略, 感受着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 遗憾的是我还是“小气” 地限制了孩子们游戏的时间, 如果再多一些时间就会有更多的孩子亲自体会到最优策略,那样知识会更扎实地印在孩子脑海中,且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当堂课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上完课,我想到了数学学者张奠宙讲的这样一句话: “数学思想方法是自然而平和的,我们不能把活生生的数学思考变成一堆符号让学生去死记,以至让美丽的数学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要真正发挥“数学广角”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 抓住孩子的心, 让孩子们在享受成功, 享受数学的快乐。
篇16:《赛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
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
2、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乐曲欢快激烈而又悠扬舒展的情绪,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能听辨三个乐段。
3、通过乐曲欣赏,能哼唱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在欣赏中感受乐曲情绪,并能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1、能听辨三个乐段;
2、能哼唱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
二胡、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赛马》是人音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音乐欣赏曲目,是我国作曲家黄海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它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庆自己的节日时,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乐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情绪热烈、奔放,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面。第二部分情绪悠扬舒展,刻画了骑手们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第三部分是第一段部分再现,情绪更为激烈,再次呈现了赛马的欢腾场面。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对音乐已经有了很大的兴趣,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逐渐增强,并有了探索创造的愿望。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从中年级开始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兴趣”等理念。教学中,我采用“体验、模仿、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生动细致地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二胡。
1、出示二胡,认识二胡。
2、请学生近距离接触二胡,了解二胡。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出示二胡,与学生进行互动,既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又达到“初步认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这一教学目的。)
二、初听全曲
1、师范奏《赛马》,听后请学生交流感受。
2、介绍作曲家:《赛马》是由我国著名二胡表演家作曲家黄海怀先生创作的。
三、新课学习
1、复听全曲
2、分段聆听
(1)聆听第一乐段
a、这段乐曲速度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
b、乐曲的力度有什么特点,节奏有什么特点?
出示节奏:
《赛马》教学设计
C、这种宽紧结合的节奏,让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画旋律线、唱节奏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情绪及力度、节奏的变化,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或声音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音乐。)
(2)、聆听第二乐段
聆听第二乐段主题旋律
a、乐曲情绪有什么变化?
b、简介:这是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作者引用了内蒙民歌《红旗》中的旋律,节奏舒展,旋律悠扬。
c、哼唱主题旋律。
聆听第二乐段抛弓、拨弦片段:模仿演奏动作。
完整聆听第二乐段,用哼唱,抛弓,拨弦等三种方法来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主题旋律,感受第二乐段悠扬舒展的节奏特点,并通过模仿抛弓、拨弦演奏动作,感受主题旋律两次变化演奏给人带来的不同体会。)
(3)聆听第三乐段
这段情绪和哪一段相似?
(设计意图:对比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激烈。)
3、完整聆听,分辨乐段。
四、拓展总结。
1、播放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视频。
2、维也纳金色大厅,世界顶级大厅,没想到我国的民族乐器也登台亮相了,看到这么多外国人给我们中国人鼓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是件多么光荣的事啊。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学习我国民族音乐,将来能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篇17: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赛马》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赛马》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知道乐曲的名称,初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和性质。
2、对中华民族乐器二胡有所认识。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内蒙古大草原环境(包括草原背景图及若干匹可抽拉的马)。
2、录音磁带:开飞机音乐、《赛马》乐曲。
3、民族乐器:二胡。
活动过程:
一、开飞机进活动室。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内蒙古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玩,我们开着飞机去吧。
2、指导幼儿看图。
师:多美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图片上还有什么?(蒙古人在骑马)对了,蒙古人民勤劳勇敢最爱骑马。哦,今天草原上还有一场热闹的比赛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吗?
二、初步欣赏乐曲《赛马》。
1、欣赏第一遍乐曲《赛马》后提问。
师:小朋友,听出来是一场什么比赛?(幼:是骑马比赛)对了,是蒙古人民在举行赛马比赛,你们是从哪里听出来是在赛马?(幼:有马跑的声音、有马叫的声音)
2、听故事、看图片欣赏乐曲《赛马》。
教师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各位观众,赛马比赛开始了。现在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枣红马,马背上的小伙子很得意。后面一匹大黄马追上来了,骑马的还是个小姑娘呢!多勇敢!加油呀,后面又有一匹大马追上来了,比赛越来越激烈。观众有的喊加油,有的跳起了舞。比赛继续进行着,快到终点,马儿都不愿落在后面,使劲跑,看,枣红马一大跨步过了终点,它高兴地叫起来,向大家报喜!
3、由“马叫”引起幼儿对二胡的兴趣。
师:赛马比赛结束了,你们有没有从音乐中听到枣红马在叫?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其实刚才音乐中的马叫声音不是真的马在叫,它是用一种乐器模仿出来的,有谁知道是什么乐器?
三、介绍二胡,分段欣赏,感受乐曲的内容及性质。
1、教师介绍二胡的构造、特点。
师: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是用木头制成的,有两根细细长长的叫弦。右手拿的叫弓,弓毛是用马尾做成的,弓一拉一推就会发出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用二胡模仿马叫的声音)听,这又是什么声音?(教师通过拨弦模仿马跑的声音,让幼儿了解“拨弦”。)
2、教师用二胡现场演奏《赛马》。
3、分段欣赏乐曲《赛马》,了解各乐段的不同内容及性质。
a教师演奏第一段。
提问:这一段音乐的速度怎么样?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讨论)
小结:第一段音乐的速度很快声音越来越响,好象比赛开始了,很多马从远处跑来。
师:小朋友,你们会骑马吗?现在老师来演奏第一段音乐,你们来赛马,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让草原上的马也跑起来,比一比哪匹马跑得快。(要求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b教师演奏第二乐段。
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好象看见了什么?(讨论)
小结:第二段音乐速度比第一段音乐慢,很优美、抒情,好象看赛马的观众在喝彩、送奶茶、拍手、跳舞。
c教师演奏第三段。
提问:第三段音乐的速度怎么样?这段音乐好象讲了些什么?(讨论)
小结:第三段音乐的速度更快,比赛更激烈,快到终点了,马儿飞快地向终点跑去,最后,取得胜利的大马高兴地叫起来。
四、区别三段音乐,巩固感受音乐的结构性质。
师:听,这是第几段?为什么?(放录音)
五、通过身体动作的表演进一步感受乐曲。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举行赛马比赛?好,我们一起骑上马,比赛马上开始。
活动反思:
在音乐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篇18:三年级音乐欣赏课赛马教学反思
三年级音乐欣赏课赛马教学反思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枯燥的音乐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
本课课前我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因此,课堂上师生兴致盎然,气氛活跃,学生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学习,取得较好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听看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而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师的讲解、介绍,学生就会缺乏兴趣,厌倦音乐欣赏课。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尽量地运用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其积极的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本课在欣赏《赛马》时,我采用自制,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大屏幕上时而出现骑手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赛马热烈场面,时而又出现人们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闲娱乐的`场面。由于欣赏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
二、听唱结合,加深理解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一定要熟悉该作品的音乐主题,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唱音乐主题,是让学生熟悉主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方法。通过哼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音乐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跟随乐曲哼唱第二主题旋律,并运用图形谱来辅助学生学唱,通过学唱,学生不仅分辨出音乐主题的重复和变化,还能体会出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变化,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听动结合,体验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情感打动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欣赏教学应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来诱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体验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音乐实践,通过律动、演奏、舞蹈等,使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对音乐感情的体验,提高学生审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以双响筒、自制沙锤、手鼓、串铃等打击乐器表演模拟马蹄声、马铃声、马鞭声、欢呼声,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打击乐器环节中,该加入一些不同速度、力度设计,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表现马的“行进”、“慢跑”、“奔腾”的声音,来更好的体验感受跃马奔腾驰骋草原之时的欢快、自豪情感。
通过这节音乐欣赏课,我体会到,教师只有开放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赛马教学反思(推荐18篇)】相关文章:
田忌赛马说课稿2022-06-12
《赛马》教学备课教案2022-07-21
《赛马三月街》教学设计2022-09-30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大家动起来》2023-12-07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的舞会》2023-02-22
四年级《那达慕之歌》教学反思2023-06-16
大班音乐教案:大树桩你有几岁教案及教学反思2022-05-08
小学数学田忌赛马教学设计2023-01-13
田忌赛马数学课件2023-09-11
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