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教学反思1
作为老师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这段时间里,物理组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我的师傅涂源安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了我很多指导和意见。还有王鑫良老师,我们同是教高一3组,教的学生都是同一层次的,所以我都是和王老师保持同样的进度,作为新老师,很多课我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引入新课,有些课也不指导怎么讲才能让学生更加明白。所以我在上新课之前都是先听王老师的课,这样就能补上自己备课的时候漏掉的知识要点,王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同样还有王得寿老师,涂太平老师,朱晓庆老师他们对我这个新来的,毫无经验的都是耐心教导,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这里谢谢他们!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我带的4个班得到了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的成绩。看到成绩后我又高兴又失望,对于一个年轻老师来说,能取得第一的成绩是对我工作的一个肯定以及鼓励,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失望的是,同样是我在教,怎么还有两个班会相差几名。第五名是高一(16)班,第六名是高一(18)班。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16班是我教的四个班感觉上课最活跃效果也应该最好的一个班,班上的学生很活跃,有一些同学反应很快,这样就带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活跃,我觉得一个老师上课学生一定要在下面配合,这里的配合并不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下面,还要在听课的时候给老师一些信息,就是他对这个知识点的了解以及掌握程度。这样老师上课也就有了更多的激情,课堂效果也就相对好些。但是就这样我认为效果最好的班级考试却没有别的班好,怎么回事呢?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16班学生学习很浮躁,对于作业的完成很不重视,作业做得很马虎,就像是应付老师一样。相反,得了第一的17班平时学习很踏实作业做得很认真。对于理科的学习,课堂固然重要,课下的巩固复习同样必不可少。并且理科重点在于多练,只依靠于课堂的学习而课下完全不管它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对于16班的教学,以后我也要多花精力来督促他们作业的完成。
而对于18班,我也总结了一下,首先就是我自己的原因。18班我了解的太少了,每周只有3节课,每次上完课就走了,班上的学生我能叫出名字的人太少,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也不够了解,作业反馈也不及时。另外在18班的课堂效果也没有其他班上活跃,所以让我一时间忽略了班上的学习。虽然班上的平均分不够高,但是却有2个高分进入了年级的前20名。我觉得一个班的尖子生其实也是可以带动整个班的学习气氛的。应该对这样的同学多加表扬,使其他同学向他们看齐,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这样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总是有促进作用的!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同时我也会吸取过去两个月的经验教训,在教学方面多向其他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要多加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继续努力,加油!期待新的成绩!
物理教学反思2
这学期我们所选的教材为必修2的课程,刚开始就学习功和功率的知识,对于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功的表达式为W=FS,那时对S的理解是在力的方向盘上通过的距离,在高中S则表示位移,学生也易于接受,但高中的难度更大,经常出现力和位移不在同一方向上的情况,此时表达式变为新的W=FScosα,当在斜面上时,学生很容易认为α就是斜面的倾角,而且当夹角为钝角时,力F是做负功的,更多的情况会出现位移的大小不好确定,应该强调位移是作用点的对地位移特别在子弹射入木块的例子中得到了明显的验证。
在接下来的功率时,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基本可以过关,但对公式的区别,比如P=和P=Fv的关系和应用会时常弄错,没有去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同样当出现力和速度不在同一方向上时,需变形公式P=Fvcosα,学生对此,一时也难以理解,经常用错。
在讲述机械功的原理以及功和能之间的关系的这两部分内容,这属于过度性的一节,目的说明了任何机械都不能既省力又省位移,使他们明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后面机械效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要做好这部分的教学,关键在于列举大量的实例,并进行分析,让他们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而且在接下来的几节课后,要不断重复这句话,加强学生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很重要的一种题型就是汽车的起动问题,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两种起动模型的原理和过程变化量,抓住它们的相同结果,并结合P=Fv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题,此时还有较多的学生会误解为汽车的牵引力就是它受到的合力。另外,最多是误以为以恒定牵引力起动的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一直加速到最大速度,在计算匀加速运动的持续时间问题时,就会算错,这些的关键还是在于对运动的过程没有理解清楚,应配合图象加以理解。
物理教学反思3
连续教了多个九年级物理,转回身来到八年级,却不知道该如何上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第一节,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课堂中,重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既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同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的利用身边简单器材在课下进行小发明,小创作。
但是在课堂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不能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环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物理教学反思4
20xx年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本次我积极参加了镇第八届课堂教学比赛,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九年级 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
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物理教学反思5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教学研究者、教学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通过反思,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三、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
例如学了温度的测量后所做的反思是: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通过实验学习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使学生了解一般科学测量都要注意的问题和一般方法;让学生估计水(或教室)的温度然后再测量;探究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使用方法等,这些试验和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中也学到了一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因此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同时,对于教师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了许多。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各地也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物理教学反思6
初三年级师生全面进入复习阶段迎接中考,而上好复习课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升能力犹为重要。那么如何上好一堂物理复习课,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教学中总觉得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要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以至复习课上,许多学生往往会表现得很沉闷,老师的教学热情也因此大受挫伤,复习效率很低。我觉得在复习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要合适
选题时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野鸡”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初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中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二、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回想以往的授课,自己每节课都或多或少的落下一些内容,最后一算总帐,丢下了不少东西。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对所讲内容进行精简,只要是自己讲解的内容,学生必须做到听会。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评阅作业”几个有机的环节,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有一些学生在我讲课过程中听讲并不是很认真,出现了低头脱离教师讲解的现象,这样的孩子一般成绩都下降了。针对这一问题,我严厉的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只要自己讲课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认真抬头看教师,而且要形成固定的听讲习惯。还有授课过程中效率不高,给学生讲的试题比较少。在今后授课当中,我将努力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重视反馈,善待学生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
总体上来看,学生物理学习不可能样样都行,总有部分学生学得不够理想,但我们要正确归因,不能总是恕学生的“学”,我们更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多问一问自己:课堂是否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了?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我想:只要我们努力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重点、查漏补缺,我们大可不必去刻意追求所谓的系统全面,只要从我们自己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力争人人有所得、堂堂有所获就好。总复习冲刺阶段,或多或少总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模拟考试考得不理想,这时,我们走进学生的心里,要多关心、安慰他们,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都要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物理教学反思7
质量及其测量历来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其测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原本是用2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和托盘天平的结构;师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师示范操作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学生分组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1课时显得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讲台上放着一台托盘天平,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小且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低。
现在,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1、每一小组的课桌上放一台托盘天平,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并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
2、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学生分组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4、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5、师引导点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6、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
我改变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学生要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我采用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边玩边学,学习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物理教学反思8
从学校毕业到现在我已经从事初中六年多的物理教学,在这段时间里,我从初二物理教学到初三物理教学已经有了三个来回了。我们这批教师经历了第二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我自己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总结了一点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注意事项。
一.作为教师首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养成不断自我反思的习惯
俗话说:“教书三年先教自己”,要想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决不能只知道教死书,只有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作为教师自己对于自己的教学都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根本就不可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六年来我在实践中坚持写教后记,对不同的新教材认真研究,不断的写心得体会,通过三轮的初中物理教学发现每一轮的教学过程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见解,每一轮的教学方法都会有不同的创新,同样也会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识水平和学习的兴趣爱好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如果把握的不好,往往会出现学生目瞪可呆、不知所搓,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就变成了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这种古老的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几年来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课后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听课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他们更加适合怎样的授课方式。
2.注意观察学生对老师和书本所提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注重多举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尽可能的多用实验器材,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4.认真检查学生作业,定期的与学生就作业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的单独交流,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各种问题。
5.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工作的是一所农村学校,普遍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弱,经常不勤于思考,所以如果以全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授课,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而且学习的效果也肯定会不理想,我觉得对于这样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应该应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慢慢的培养思考能力,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丧失信心,因为只要兴趣上去了,他们的潜力是深不可测的,关键是对学习的兴趣。
三.认真备好课
备课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接受能力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注重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新教材对物理概念叙述通俗、简洁、浅显的特点,在教学上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为了使学生的自学目标明确,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要力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注意使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易接受、感兴趣。
物理概念、规律比较抽象,要求物理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要求趣、求新、求活。所谓求趣,即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物理学科持久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学习。
3.尽可能设计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实验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经常遇到探究实验,教师要设计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制作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让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分析
实验结果和成败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的能力。
四.注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心中应该有底,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或留下后遗症。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多做题目。
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点难点内容,做题是少不了的,理科教师必须通过做题来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多做题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解题能力
3.多向老教师请教。
在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情况下,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老教师的课,这样可以吸取教学经验,把握重点难点内容,还可以让自己走捷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点成熟,成为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
以上几点是我对教学的几点反思,也是我对教学方面的总结。由于教学年限尚少,内容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会不断的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教学,争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物理教学反思9
对摩擦现象, 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物理教学反思10
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总的教学思路:
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的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地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难点的突破:
1、本节课重难点是学会应用比值法揭示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因此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将学生分成12个小组,而每个实验小组只测出一种物质的体积、质量及比值,要求每个小组通过探究就课本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实验小组只测出了一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及其比值,别的物质的质量、体积与比值必须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才能获得,测量结束后,课堂中的交流活动比较活跃,同时,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得到改进和提高。实验结束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并进行了交流: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是相近的,但是,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其比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能说明是相同物质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过科学思维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这是培养煅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的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它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坚实基础。
2、对于g/cm3 与kg/m3单位的换算过程没有作强调,否则难点集中,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本节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区别二者的大小关系。
三、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分组探究用时偏长,没有反馈练习,不能知道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本节学习,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还不熟练,需要安排一节习题课进行巩固拓展。
3、在本节习题课中,还需要补充体积单位换算知识,让学生熟练m3、dm3、cm3的换算关系,还要明确l、ml的换算关系。
物理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教学课,通过上完本节课,我从两个方面来反思本节课。
一、本节课的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测量小车从斜面下滑平均速度的实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实验方案的反思,评估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能独立完成实验。
二、本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个别学生还不会正确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比如:有些机械停表一些是一圈30S,有些是一圈60S,分度值分别是0.1S和0.2S,有些是电子秒表,在测量长度是有些同学还不会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我应该在实验之前和学生一起复习一下秒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的不够,有些细节教学没注意,有些学生,先直接用单位为毫米的长度除以时间,得到的单位为毫米每秒,这个就体现了学生的单位换算还有待加强。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基本单位米每秒。
物理教学反思12
《走进分子世界》这一节是《从粒子到宇宙》向物质世界的两极进军。由于肉眼对微观世界看不见,学生在感知这些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对学生微观分子模型的引导。
在微观模型的选择上根据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做出答案。第一个是我是用粉笔在黑纸上画线再用放大镜放大,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一个个的微粒,并且空隙也能够看的清楚。第二个是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还有第三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我先是把水中加入了一些红墨水,然后倒入酒精,先是能看到一个分界面,混合之后,也能较明显地观察到体积的减小。这几点,同学们辩观察边分析,然后很自然就选择出模型2,这些对理解分子模型都非常重要。所以同学们一旦对分子模型有了一定印象之后,再后来的分子动理论就能较容易接受了。后面的关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其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和分子的作用力的实验现象都是很明显,联系知识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举例,学生的兴趣还是很浓的。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感觉时间比较紧张,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还可以下节课再进行拓展。
物理教学反思13
放大镜是生活中熟悉的用品 ,学生 对其成像习以为常 ! 利用 拍摄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的实验,能让学习者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
放大镜 成的像,完整 的 描述 应该是 正 立、放大 的 虚 像。但虚像和实像在这节书的最后才涉及到, 所以设计上跟《照相机》一样, 放在讲 授 《 虚像和实像 》 时 再进一步 加以小结,所以 在这节微课中就不提及了。
这是我第 三 次录制的微课 。 本来按计划我应该 拍摄《投影仪》这节微课的,但由于实验方面的拍摄我暂时没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先制作了《放大镜》。 我 坚持,用实验说明的效果,好过用 flash 动画,更优于图片,毕竟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但 个人 拍摄技术不精,因此 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 来录制实验, 今后要 在这方面恶补知识 。 我原以为,这节 微 课应该是很容易录制的,但还是 遭遇 了困难重重,何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物理教学反思14
摘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对策。
关键词:物理教师教学反思对策
教学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起步。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呼唤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思考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前段时间听了初中物理《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一课,课间教师面对学生的沉默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调整,仍然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把一个个材料及实验、一个个问题抛出,教师的“博学”与学生的“无知”更加扩大了师生的距离,压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如同石沉大海般无人应答,教师犹如滔滔不绝的导游在自说自语。
这堂课引发我的深思:新教材大大增加了物理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很明显这位教师有着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正是对课堂的教学情境及时反思和对策调整的能力。
(三)物理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该往前走”,是新课改中物理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新课改实施以来,物理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中,“旧”的消亡出现阵痛,“新”的孕育与产生是否有被“旧”的习惯吞噬的危险?面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在大班额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如何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调整知识结构?等等。在新课标实施的教学调研中,我听了另一位初中教师一节《平面镜》的课,学生对平面镜提出了许多教师想不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小镜子能照出很大的像?摩托车旁的镜是不是平面镜?说实话课堂上老师有些紧张,总担心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教师的智慧和灵活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以为学生只能描述如何探究自己的猜想,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并不满足于口头表述,说:“老师我想边做边表述行吗?”教师赶紧让他上讲台,全班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之后还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先将两只手电筒放在等距离的地方,看看像是否在我猜想的那个位置。”(逆向思维!太好了!)场面令我感动。实验结论的描述时,也有同学大胆质疑:我找到像的位置了,可是为什么像总会更高或更低些?教师动一动玻璃板之后,有时又能用不亮的手电筒接到像呢?这位同学对实验的评估,教师在自制教具时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因为玻璃板事先有要求做成垂直支架),这一来倒在课堂上让学生给解决了,这让我深信:学生的细致可以超出教师!
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物理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对策。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三、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和对策
(一)反思的内容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指导着行动,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纵观那些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外,更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师更为超前的教育观念,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物理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新理念的同时,就是要对以往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学习观、发展观、评价观等,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把教育观念统一向新课程。
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物理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等“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惟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听《平面镜》这节课过程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有些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如:(1)为什么小镜子能照很大的人的像?(2)摩托车旁的镜子是不是平面镜?在问题罗列后又立刻出示演示,虽演示能吸引学生,但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也许学生能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课后我作了学习情况调查,一位同学和我交谈说:“老师演示之前,我就猜到用蜡烛可找到像,因为在家我玩过镜子接火炬游戏”。看来教师低估了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教师在“二平面镜成虚像原理、三平面镜的应用”不敢放开,约只用了15分钟,特别对“虚像”这一难点没有突破,只用多媒体显示,且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简略,对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可能不利。对“潜望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也因时间仓促而未能完全分解展示给学生。
(二)三种有效对策
1.增强反思的意识
“一般说来,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物理教师的反思意识,首先来自于其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所教的不是纯粹的客观知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育;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的物体而是活生生的人。因此,绝不能以完成教学内容为自己的目标,而应该把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作为我们的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如何做到“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采取过程性、多主体的评价”作为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把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作为我们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惟有具备这样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物理教师才会去追求做一个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的卓越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2.提高反思的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是物理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缺乏理论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
,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迷茫也恰恰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通识和学科培训、听专家讲座、参与校本研究、参加进修和“研修”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物理教师提高教学行为反思的能力保障。教育科研与我们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具有辨证的关系。一方面,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科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苏霍姆林斯
基说,“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
3.掌握反思的操作方式和步骤
(1)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方式
①写教学后记。新课改后,物理课堂日显丰富与动态,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非常需要教师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为教学服务,这正是课堂成功之所在。《平面镜》这节课,课堂上应多用实验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物理。因而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提问为起点,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能提出许多问题。学生能独立完成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探究开始,教师备课时原计划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表达出设计实验的方案,没想到课堂上学生却是争先恐后地想表述,使整个45分钟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②做案例分析。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教学现象,及时收集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反复的分析与研究,并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也是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我校初二物理教师在“教学反思”活动时,交流发现初二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高,但活动时易失控,使得教师活动设计的预期目标与学生实际活动效果出现差距。这一典型教学现象就很值得思考分析,是一节课内安排活动过多而造成学生的兴奋性失控?是教师在活动前缺乏具体活动规则指导而造成无规则性失控?还是活动设计缺乏可行性时易造成操作性失控?为此我校初二年级的物理教师作了积极反思探究:一节课的活动量多少为宜;活动规则指导应包括哪些内容;活动设计如何贴近实际等,以期求得好的解决方法。像《平面镜》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③观摩他人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的“听”就包括对照自己进行分析和反思。
④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有条件的老师每学期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用摄像机摄下来,通过再现自己的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犹如“照镜子”一般,这是教学反思一种较好的手段。我第一次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觉得那简直不应该是自己,一节课下来“毛病”竟然如此之多。但是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去改掉这些“毛病”,哪怕小到一个眼神的运用。再看自己后来的上课录像,感觉“毛病”少了顺眼多了。
⑤用网络论坛交流。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教师的交流反思提供了新的手段。在教师网络论坛中,来自大江南北的老师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分界、身份高低,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交流形式。
(2)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自于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日常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成功的教学感悟,巧妙的教学设计,点滴的鲜活细节,也可以是问题的开始。问题,有些是教师自己总结发现,有些是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的,有些是同事互助发现的,有些则需要专家指点才能发现。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仅靠自我反思不能有效解决时,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同事合作,即时交流,相互指导十分重要也很有效。研究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因为避开上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问题,同事之间通过各抒己见,共同探究,能寻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物理教师可以通过相互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课题研究等来相互合作反思。第三步,专家帮助。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地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同事互助也常常会拘泥于同水平反复,存在易停留经验层次的缺陷,要把反思上升为教育理论,还需要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进行专业引领。
物理教学反思15
自从1997年新实验室建成,以及又经历了几次“普实”验收后,我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教学已成为我校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我们能注重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教学中操作,还能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的培养。可是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当重视实验教学的反思。现将我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反思器材准备和实验后的器材整理
每次实验教学完成之后,都应对此进行反思,看实验器材准备是否合理,实验结束后器材的整理是否得当。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本事。我曾教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是:给定一杯盐水、一架天平及砝码、一只量筒,要求学生利用给定器材测出盐水密度。同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现有学生把量筒装盐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称,还有学生把过多的盐水往地上倒。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中有学生操作不规范的一面,可是教师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盐水过多,超过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必须的浪费。实验结束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器材随意摆放、砝码未收回盒内、量筒放在桌子边,没放在安全的地方等。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实验原理
在实验结束后,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公式是η=W有W总=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F。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果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了总结,就会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明白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了实验操作。学生的独立动手本事会得到迅速提高,实验的兴趣也会增强。
三.反思实验方法及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固然很好,可是仍有一些方法和过程在具体的实验中会有必须问题或不足。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能够帮忙我们改善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实验结论更加信服。如惯性实验之一:在装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块纸板,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然后将纸板弹出去,鸡蛋由于惯性坚持静止状态而掉进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时,就算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容易将纸板弹翻,鸡蛋掉在地上而实验失败,我也遇到过这样问题。之后我发现本实验可进行如下改善:在纸板的另一边拴一根细绳,实验时水平的将纸板拉走(这一点很容易做到),鸡蛋就不易掉下来了,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四.反思实验现象
教师更应对实验现象进行反思。异常是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或与学生想象的不不相符时,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本事。例如“组成串、并联电路”实验中,两灯泡串联时发现一只灯泡亮,另一只灯泡暗,学生提出疑问:“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会同样亮,怎样会一只亮一只暗呢”为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这两只灯的灯丝长短绝对一样长吗对电流的作用会一样吗(2)学生学习了功率后,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决定灯泡亮度的是灯泡的实际功率,虽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但根据P=I2R可知实际功率的大小还取决于灯泡电阻。所以会出现灯泡一亮一暗的现象。经过对上述现象的反思,学生就理解了决定灯泡亮度的是实际功率,而不单是电流或电阻大小。当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应当有更多的反思,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 教学反思能力
★ 浅谈反思性教学
【物理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2023-09-23
反思性教学2023-01-23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2022-05-19
教学反思的作用2022-09-07
为什么进行教学反思2022-05-02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2022-09-12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2022-10-09
教师有效教学反思之准备及实施策略2023-06-20
反思性教学总结2023-02-13
我在成长教学反思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