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7 07:38:24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推荐20篇)由网友“LIU”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篇1: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篇2: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调温和些,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二、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教学本课,我感觉备课备得比较透彻,但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篇3: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今天把《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改成了第二课时,课堂气氛出奇的好,在讨论铁罐说话神态时,我找学生到前面来表演,做动作、表情,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给了我很多惊喜,如“轻蔑”一词,一个女生用一个“切”字,一歪头、一扭脸。直接就把这个词语完美呈现了。在一组同学分角色朗读后,一个学生直接挑衅说:“没有我们读的好!”

把课堂也是推到了一个高潮!“你是这么觉得的?那你来试一试吧!”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第一课时中,我没有把陶罐和铁罐的特点讲明白。如果在第一课时时可以出示这两个事物,让学生们来说一说、他们的特点。那故事最后的意义会更加明了的呈现出来。

最后,我还有一个感受。懂得了为什么讲公开课基本都是第二课时了。这节课的完整性更好,从之前老师带着学生们反复的度对话来体会人物性格,从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就感觉讲的很顺。

篇4: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教学重点为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由于在第七单元中类似课文已经学习过,再加上本文语言生动,贴近儿童实际,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

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通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篇5: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卢云老师主要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一、真读书,学语言

“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卢云老师能抓住“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读,尤其是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的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卢云老师做到了“读读悟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明知陶罐不敢碰,却还说你敢碰我吗?那铁是什么目的?

生:想把陶罐碰碎。

师:为了嘲笑它,抓住对方的弱点,嘲笑别人这就是——让学生去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找词:奚落。

紧贴语言,把多元理解与语言文字的品味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理解有根有据,引导学生在寻根问底的探究中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

二、朗读中拓展

课文中语言如此有涵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我们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教师要做到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把书读好,也不是把拓展思维训练放在朗读理解课文之后,而是让它穿插在朗读之中,处处有朗读,处处有延伸。教师还要运用精湛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评价、激励的话语融入学生的身心,学生在诵读中感悟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油然而生对陶罐的同情、赞美,朗读也水到渠成地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在读中感受读的乐趣,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

三、感受语言,亲近文本

教师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悟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出来,“创作”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立意或语言独特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课文个性化的感悟。如:我设计了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这样即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又使他们得到了人文的熏陶,使学生身心受到身心的洗礼。

陶罐:“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看见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习。”

陶罐:“你真谦虚,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你还那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你不要太骄傲了,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傲慢,你一定交不到朋友的。”这样积极创设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练笔,使学生把课文的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感悟化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心理,使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形象在心中不断扩大、丰满、立体化。

总之,卢云这节课让学生“真读书”、“学语言”、“重情趣”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读、思、悟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训练了表达。

篇6: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简短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教师的语言和引导的话语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路子。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我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我作为记者采访学生。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了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对课文分析,效果很好。

由此,我还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学生能看见课文中描写的形象。当然这种“看见”并非亲眼目睹,这是意象上一种的感受,是“仿佛看见”了。这“仿佛看见”虽不甚分明,却是活生生的,虽比不上照相式的“看见”清晰,却更为丰富,更为贴近儿童,而且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淡化内的分析理解,强调独特的体验。

篇7: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简短教学反思

《陶罐与铁罐》这个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渐渐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陶罐与铁罐的心理变化。

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奚落”这个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我设计成三个小板块,理解铁罐和陶罐的三次对话,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入手,让他们逐步了解陶罐与铁罐的语气,心理变化,并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品质,然后直奔文章的结局,了解他们的结局。让学生找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说说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中我们又看到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陶罐和铁罐?”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时容易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铁罐的朗读指导上,结果使得学生对陶罐的品质认识不够丰满。我教学设计,以认识铁罐和陶罐的品质入手,直截了当,不偏不倚,使学生对陶罐谦虚、宽容、善良、心中有他人等品质有了较深的认识,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取长补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机。至少,这样的教学我们就不能称之为“高效”了。我觉得教学过程中,预设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探讨的问题。

篇8: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反思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通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篇9: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从开始准备到最后呈现,经过了多次修改。在这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我苦恼、纠结、煎熬,不断推翻自己,最终豁然开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到了锻炼,有了不少收获。

这次执教的课文《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有以下几个特点:充满想象与幻想,常用拟人化的手法,故事生动有趣,曲折离奇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一个道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以对话推动情节,通过对话、神态描写表现人物个性品质这两个点都可以作为本课的语言训练点。考虑既要帮助孩子们建立一种文体意识,又要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同时也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接受程度,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描写,表现铁罐傲慢无礼和陶罐谦虚的个性品质的手法;初步了解童话,对童话所阐释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

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形式,故事浅显易懂,情节曲折离奇,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体。因此,我认为学习童话故事的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充满童心童趣、富有趣味性、让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如何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呢?分角色朗读表演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课堂上,在孩子们找到了提示陶罐和铁罐对话时神态的词语,并且对这些词语有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我提出要求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且将每一处对话的提示语剔出来,放在这一处对话的前面起一个提示神态表情的作用,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尽情地去展示表演。《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正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演塑造出了自己心目中陶罐和铁罐的形象。“表演者”“卖力”地表演,“观众们”也都看得津津有味,课堂也就趣味盎然了。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遗憾的一点是:我与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我的表情、动作、语气还不够到位,还不够夸张。朗读童话除了要求准确、流利以外,关键是“化妆”好角色。朗读时可以适当地把声音“化化妆”以加强表现力,朗读的音色因角色不同要有变化。为了逼真地表现出作品中的角色,可以进行模仿、夸张等。课堂上我没有做好这一点,对于角色的表现力上就差了些!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这样,才让我们不断追求,不断完善。

篇10:《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认识事物规律,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陶、谦、虚”等10个生字;理解“奚落、轻蔑、懦弱、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学习书面词语,二是理解句子联系,三是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一、学习书面词语

这课需要学习的词语包括:奚落、傲慢、懦弱、轻蔑、和睦相处、相提并论等,这些词语多是书面词语,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词语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把这些词语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奚落、轻蔑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懦弱是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相提并论”是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和睦相处则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理解。其余则放在教学中自然渗透。

比如,在教学“奚落”这个词语时,一开始,我用导入下文的方式,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学生读下面的对话,这样对奚落有个初步的了解,使用语言讽刺别人。那么在下面的教学中,读到课文的第四段,也就是铁罐讽刺陶罐的话时,我又回过头来,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话,让学生理解“奚落”的意思,轻蔑的意思,这样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容易读懂铁罐的傲慢,和对陶罐的嘲讽。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这样做,目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词语的存在,在词语的表达方式上揣摩体会。

二、感受句子之间的联系

中年级教学中,读懂段落并运用段落去表达是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这篇课文在三年级上册,我觉得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理解和学习段落做铺垫。

课文第一个场景里,铁罐的语气神态变化十分明显,由傲慢,到恼怒,再到火冒三丈,程度层层加深,我引导学生“铁罐一直在嘲笑陶罐的什么短处?”让学生回顾之前铁罐说了什么话,再读懂这些话都是围绕“陶罐易碎这个短处来说的”,这样也就更能体会铁罐的傲慢和他不听别人的解释、劝解,只是认准了自己的长处,更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这样的联系,学生也能感受到铁罐的蛮横无理。回过头来再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就会更深。

这样教,学生就会在课上对课文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同时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

三、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本篇课文说明了一定的道理,事物的强弱或者人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要发展地看问题。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更不能恃强凌弱――要和谐相处。

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气、表情、语言的词句,认真揣摩,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生动细致的画面,铁罐肆意欺凌弱者,他无缘无故地挑衅,侮辱对方时丝毫不留情面,总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强调自己身份不一般,强调别人没有资格和自己说话甚至没有资格表达观点,直至最后欲将对方置于死地。我从陶罐为突破口,渗透尊重别人、平等对待、和谐相处的思想,突破教学难点。这其中,我力求发展语言、感受文化、滋养心灵为一体。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评价不够及时,引导不够到位等等。

篇11:《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篇12:《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学习童话既是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是让学生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设计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国王御厨里的情景,让学生在读、思、议、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特点,探究铁罐骄傲的本质。

一、课堂实录

师:刚才大家学习、合作得特别好。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再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朗读比赛,怎么样?(学生特兴奋,跃跃欲试)

师: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教师指导、参与。)

师: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各组抢着比)

师:各组组长一先举手为先。(生轮读、抢读、评读)

(师生评选擂主,鼓掌祝贺)

师: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好不好?

生:(大声喊)好!

师:在画之前,请同学们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生找、读、想、画)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来画一画?(男、女同学各一名到黑板前画)

师: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嚣张,后来变为恼怒,大发雷霆。所以我把它画成眉毛竖起,两眼瞪得圆圆的。

女生:老师,我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平静的。它受到铁罐的奚落时,还是心平气和地跟铁罐讲理。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生点头表示同意)

师:谁能用恰当的词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生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请举手的同学到各自的图象下写一写。(学生板演)

师: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些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通过读、想、画之后,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

二、教学理念和特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信心。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以评选擂主的方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在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有的学生说。特别是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会。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段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片段的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得到珍视。

教学片段虽具有以上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分角色朗读找学习伙伴中,虽然充分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但学困生没有得到充分关注,因为学生在找伙伴时往往去找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学困生只能独坐一边了,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反而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别忘了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孩子!

篇13:《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朗读,是感受语言的重要方法。只有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用心去感悟,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习讨论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有目标、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朗读。我在教学中格外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但是,我在教《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却发现朗读训练并非易事。

引导学生读完课文后,我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到陶罐很谦虚,铁罐很骄傲。”一学生站起来回答。“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我又追问了一句。学生纷纷举手,(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还有“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等他们之间的对话。(读得很正确,但并无骄傲和谦虚之感)。我有些生气,严肃地说:“不行,应该把‘敢’字重读,(在‘敢’字上加三角,表示突出)读得重些,而且要有层次感,声调要高一些。谁能比他读得好?”(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读,有突出“敢”字,但无骄傲之感)。我又让大家一起来读,先读得轻一点,再逐渐读得重些。学生一齐读起来。接着我又让学生找出表示陶罐高兴的句子。学生都说:“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对!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陶罐高兴的.心情,但读的时候,要读出既高兴又谦虚的心情,谁再来试试?”我给予了肯定。(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读,读得挺符合老师的要求,“谢谢你们”读得很响亮)。很好!大家一起跟他学!

我马上大力赞赏。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的教学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的指导似乎也很有效,学生读得有轻有重,很有层次感,但是这样的训练却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觉:朗读只要读得有轻有重就是好。因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发现我的学生不管读哪篇课文,都读得轻重皆有,甚至出现了一字一顿的现象,这使我认识到,我的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了纠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的朗读去体会,感悟,如何读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朗读指导,贵在让学生自觉地体验到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主观情感上产生“我要读”的强烈愿望。以前,我侧重的是读法指导,忽视了学生的独自体验,缺少让学生体会揣摩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过程指点,这样的朗读游离于理解和体验之外,仅仅停留在声音的重轻了,也就失去了“抑扬顿挫”之感。从而就造成了学生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并没有真正领悟文章内容,也就无法进行有效地合作探究,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我想在教学过程中,读应该放在首位,但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真正读通、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根据内容与同学进行争论、交流,才算是真正的感悟了课文内容,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14: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小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接着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特别强化了“演一演”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但再成功的课堂也还是留有不足和遗憾,在这节课中,时间过于紧张、仓促,以致于在写的方面时间不够,只能留于作业形式。当然作业布置我也作了精心的设计。

总之,多尝试、多实践,我相信会更完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篇15: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朗读指导。朗读需要情境,需要激励。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孩子对朗读的兴趣是很好的方法。在教《陶罐与铁罐》时,让学生角色朗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老师表扬,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堂课的精读部分,即在学习铁罐的话时,紧紧抓住“傲慢”、“轻蔑”、“恼怒”、“火冒三丈”的神情提示语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读文反复朗读,使铁罐的形象越来越丰满。

尤其是指导学生理解“奚落”一词,学生版有点难度。课文2-9自然段都是铁罐在奚落陶罐,我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你敢碰我吗?懦弱的东西!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把你碰成碎片。”二是态度语气:傲慢、轻蔑、恼怒、火冒三丈。来理解奚落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让学生体会什么事奚落。然后出示:“用尖酸刻薄的话来说人不是,使人难堪”。领着学生在情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样的处理很好,完全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很重要。我们教师要多下功夫。

篇16: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作为第二个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我考虑了两种方案:一是按照课文中的顺序,依次讲解;另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印象最深的对话来分析理解。第一种教法的感觉是四平八稳,易操作,但是很死板,第二种方法灵活,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是因为课文中的四次对话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驾驭,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权衡之下,我选择了后者。正式上完课后,我感觉比试教的效果要好,但是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铁罐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学生就从课文中找出来了“傲慢”这个词,我接着提问,“傲慢”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傲慢的样子,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陶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地争着举手。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上台表演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2.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篇17:《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形象展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的生字、新词,并初步理解了寓言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则寓言。(板书:27、陶罐和铁罐)齐读。你们想不想进一步认识陶罐和铁罐这两个朋友呢?出示课件。

2、本则寓言是用了拟人的写法,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铁罐奚落的?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听录音朗读课文,让学生画出陶罐和铁罐对话。

2、出示幻灯,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内容。

3、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过程。(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它们对话原语气和神态变化。)

4、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语气和神态变化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傲慢谦虚

5、师生分角色对话。

6、铁罐为什么敢问陶罐说:“你敢碰我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易碎坚硬

7、分角色表演:同学们,虽然我们接触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有表演才华,那谁愿意上来表现一下呢?

8、师生评议。

9、过渡:同学们,随着时间在流逝,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会发生什么变化?

10、全班齐读11-17小节。

A、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显示:陶罐挖掘出来的样子的铁罐被氧化的过程。

B、从刚才的屏幕上看,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发表见解板书:耐保存易氧化

三、交流体会,明白道理。

1、老师启发:读完这篇课文,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及最后的不同下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小结。板书: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全面看问题。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今后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五、结束语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全面看问题,同时,老师也希望,让骄傲永远消失在我们身边,让谦虚永远陪伴着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吧!

篇18: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理解轻蔑一词时,我们结合课文插图,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有学生表演轻蔑的样子,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铁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纷纷练习。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加表情读、加动作读、小组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一节课上下来看到学生情绪高涨,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我觉得自己在课前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学生有合作,但体现不够。有时只是个形式,未体现合作的实效性。

篇19:《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一、读。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先请同学们自己初步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然后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学生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有的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有的认为陶罐不但谦虚,而且很善良。有的喜欢陶罐敢说真话,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了“人物”的整体形象特点。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并有层次地展开对话的朗读指导:第一层次的对话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在评议中理解,在理解中练读,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第二层次的对话,让孩子们自主读书、自己去发现两个罐子神态的变化,再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由练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第三层次的对话指导,以“恼怒”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加上自己的动作读书,与伙伴合作表演,来辅助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宽容。第四层次的朗读指导,用给动画片配音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三次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二、改。

先引导学生领悟这则寓言的寓意,学生理解的侧重点可能各有不同。如:1、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更不要以自己之长比人之短;3、人们应该胸怀宽广,善良真诚,不要像铁罐那样心胸狭窄,孤高自傲;4、长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短处,像铁罐虽然结实但容易氧化锈蚀,短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长处,像陶罐虽然易碎,但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这里,就有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确实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束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优点缺点陶罐美观易碎铁罐坚固丑陋

师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

学生分组边议边改,集体创造,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并不是让我们比美的。”“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和我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被摔得粉身碎骨,而铁罐却无羌。人们掘出铁罐,却找不到陶罐了……

这样学习就使自己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没有被教材所设定的思路限制住,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改故事我则放在了第二课时。

三、辩

学生在朗读人物对话时也总是少了一份神韵,师在课堂中按部就班地指导朗读对话,没融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中。教案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应把他们带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随着情节发展自然展开对话呢。老师不是在背教案上课,而是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感受这个生动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与学生们一起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铁罐,

“铁罐,你是在用怎样的态度奚落陶罐啊?”

“陶罐们,铁罐那么傲慢地奚落你们,我们就来和他来碰一碰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随着教师的一句句引拨,在这场对话中,学生们俨然把自己当作了铁罐和陶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绪也自然转换,读对话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陶罐在哪里?谁来为你们的陶罐家族争辩一下啊?”

一个个小陶罐们理直气壮地道出各自的优势。“我们陶罐不比铁罐差,我是工艺品,花纹很美。”“我们不会生锈。”“我们也很朴素、美观”。……

一句句的争辩,情真意切。学生通过角色转换,亲自走到故事中,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学生和教师一同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创新状态,学生读起来会入情入境。

篇20:《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文中词语的理解方式应该更多样化一些;一些学生在读文时读错字,说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忽视了部分学生把书读正确的落实;教学中读的方式还可以更多样化一些,让全体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当教师指导朗读后,学生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时该怎么办?在课堂上为了节约时间,我采取的是范读的方式,但这是否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在今后的教学路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部编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一面五星红旗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下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优秀作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三下人教版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推荐20篇)】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2022-09-03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陶罐和铁罐2022-08-15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练习4作文2022-10-07

三年级作文的教学反思2022-06-03

人教版新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023-01-18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4-03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2024-02-06

精品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023-03-28

人教版小学语文散文与欣赏2023-08-30

人教版小学英语说课稿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