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共19篇)由网友“关于莉莉周”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九年级部编版历史知识点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
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3月
2.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1)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3)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四、巴黎和会
1.时间:19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1)时间:1919年6月
(2)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梳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40—1688年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结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下来
(三)美国的诞生
时间:1775—1783年
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建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四)法国.和拿破仑帝国
1.法国.
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2.拿破仑帝国:17,军人出身的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18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动战争。
(五)“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要发明成果: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气机投入使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③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④18,美国人富尔顿制造除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克莱蒙号”。
(六)血腥的资本积累
1.罪恶的“三角贸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2)线路:从欧洲出发到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出卖,然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3)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4)影响: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给黑奴带来了悲惨的命运;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二、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狠抓细节
初中阶段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点照顾细节知识点,且考试时题量大,每题的分值不高。同学们往往一点一点把分数丢掉,成绩就不太理想了。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好细节知识点的掌握,争取不漏掉细节的分数。
2.温故知新,注重对比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初一、初二的知识,历史知识是要常翻常看,才能点滴积累,取得进步。另外,在学习中,注重古今对比、中外对比,把自己的思维放在特定的时空考虑问题。
3.多练多看,强调创新
在北京今年首次进行历史中考后,一个趋势是注重对同学们自主创新能力的考察。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例如:让同学们设计一次展览,并根据主题选区历史资料等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调动历史基础的同时,有自发的动手能力。
篇2: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
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
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
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进步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局限性: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才享有。⑸罗马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
③公元前2c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繁荣强盛
④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建立罗马帝国
⑤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开始。
⑧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1.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
4.列宁找到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的标志: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5.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8.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
9.华盛顿会议的受益国:美国;的受害国:中国;受限制最厉害的国家:日本。
10.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由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
12.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1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
1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
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2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2.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23.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的负债国:美国。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的经济体:欧盟。的政治体:联合国。
26.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
27.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
28.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中东问题的本质:领土争端。
29.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美国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30.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31.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32.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挑战:,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
33.我国政府应对全球化趋势的最主要措施:加入WTO。
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篇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一切成败得失都在我们自己,然而我们往往说是无意的”,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思潮是
A.人文主义 B. 自由主义
C.专制主义 D. 神权主义
2.《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集中体现了:
A. 市民阶层的利益 B. 世俗贵族的利益
C. 资产阶级的利益 D. 封建教主的利益
3.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资料卡片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应是
A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条件
C.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D.美国南北战争的正义性
4.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在这里所说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5.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主要表明
A.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B.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C.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
D.蒸汽和机器是工业革命的起因
6.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以艰辛的劳动获取大量生物进化的证据,从而雄辩地论证了造物主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 B. 爱迪生
C. 爱因斯坦 D. 达尔文
7.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 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 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上述材料表达的信息不包括
A.改革的目的 B.沙皇的矛盾心理
C.改革可能会不彻底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8.改革开放是永恒的主题。日本是近代亚洲个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 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地实施了: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天皇专制 D.幕府将军的统治
9.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消除障碍
C.避免 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
10.历史老师强调:“亚非拉的无限财宝,无限的良田沃壤,迅速的养肥了欧洲,刺激了生产,引起了工业革命。”由此判断,该老师正在讲述
A.西欧城市兴起的表现 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D.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
11.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持第三种观点的人的主要依据是
A.一战是世界性战争 B.一战是掠夺性战争
C.一战是破坏性战争 D.一战是正义性战争
12.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是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战争!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二月革命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13.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要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该填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14.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表示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排”这一地区,美国曾倡议召开了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5.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方人士纷纷前往某国取经。它的经济的一枝独秀和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一名记者从该国回去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间 ,“计划”成为最时髦的词。文中的“某国”应该是
A.苏联 B.波兰
C.印度 D.中国
16.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 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A.面对分裂势力的挑战,美国通过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B.面 对一战带来的灾难,列宁领导了俄国十 月革命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D.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美国采取措施,调整资本主义制度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C.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
18.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德国闪击波兰
C.英法对德宣战 D.德军开始进攻苏联
19.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A. 雅尔塔会议 B. 波茨坦会议
C.《联合国家宣言》 D.中共七大
20.当今世界有许多重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抵抗邪恶和暴力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三国协约建立 B.三国同盟形成
C.《慕尼黑协定》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2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人类的浩 劫
C.《九国公约》签订于1922年 D.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22.“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 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丘吉尔“铁幕演说”
23.196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核战狂人》中,将美国和苏联领导人塑造为极为愚蠢的人,正是他们的不合理政策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受到核战争的威胁。这部电影的拍摄背景应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的进 行 D.苏联解体
24.引发“南斯拉夫一 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华约建立 B.美苏争霸
C.古巴导弹危机 D.东欧剧变
2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下列一组标志所涉及的产业,最能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的是
A.中国李宁 B.美国微软
C.德国奔驰 D.美国麦当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事,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司法解释权。三者平等独立,但互相制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的中国皇帝的权力与材料二英国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有何重要作用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说出人类 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煤炭开采) 材料二(石油开采)
请回答:
(1)请分别找出与材料一、二图示所反映 的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产生的影响。(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引人注目,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材料一 1850——187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12%,德国是2.7%;1870——190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德国是4.8%。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14%,德国达到14.3%。
材料二 德国大事年表(1871——19)
时间 史 实
1871年 德国从普法战争中获得50亿法郎赔款,割占法国煤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8年 德国政府发布了实行保护贸易制度的第一个声明
1886年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
19 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德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6分)
(3)这一时期德国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9.(14分)近代,欧洲曾经是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然而到了20世纪,欧洲逐渐衰落,后来,欧洲人通过团结协作,终于走向复兴,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认识欧洲。
【欧洲的兴起】
(1)欧洲人掀起的哪一场运动使人们认识到“人的力量的伟大”?(2分)
(2)在欧洲发生的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大事指什么(2分)
【欧洲的恩怨】
(3)20世纪上半期,由于历史恩怨,欧洲国家之间爆发了两次大规模战争,并且波及到整个世界,它们使欧洲国家元气大伤。这两次战争都以战败告终的国家是哪一个?(2分)
【欧洲的联合】
(4)20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国“相逢一笑抿恩仇”,开始走向联合,到20世纪末,欧洲人终于成立了世界上的经济体,这个经济体是指什么组织?(2分)该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4分)
【欧洲的启示】
(5)从“欧洲的恩怨”到“欧洲的联合”演变的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初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5A 6D 7D 8B 9B 10D 11B 12A 13C 14B 15A 16C 17B 18C 19A 20D 21B 22A 23C 24D 25B
二、非选择题(不必拘泥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如有其他它答法,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6.(1)君主专制(或封建专制)(2)中国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2分);英国 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法律)的制约。(2分)(3)防止专制的出现。(4)由人治到法治;由独裁到民主。
27.(1)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内燃机的使用和推广(2分)。 (2)煤炭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但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
篇4:部编版九年级历史试卷
1.对古迹一边保护,一边利用,让古代文明帮当代人赚钱,是各国的生财之道。下列哪一古代建筑是埃及的生财之道
A、泰姬陵B、圣索菲亚大教堂C、金字塔D、雅典卫城
2.比尔是斯巴达城邦的一位小商人,他说雅典的民主政治很民主,就兴冲冲地带领全家搬到雅典居住。在下一届公民大会召开时,他认识到
A、他全家都有资格可以参加
B、只有他和儿子作为男性公民可以参加
C、只有他作为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
D、他以及全家都没有资格可以参加
3.古代日本从中国获益良多,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甚至文字也是从汉字演变而来,以中国政治制度为蓝本的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大化改新标志着
A、日本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B、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C、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D、日本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
4.“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
A、《天方夜谭》B、《马可?波罗行纪》
C、《俄底浦斯王》D、《荷马史诗》
5.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6.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②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脏会议③会议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④两个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下列条约中哪一些包括含有损害中国权益的条款
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③《四国条约》④《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
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B、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C、“新政”使美国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里程碑
9.1934年,在美国一家咖啡馆里,四位老朋友的谈话中,能反应当年社会实际情况的是
A、威廉:我不能把现金存入任何一家银行
B、汤姆:我的农场白白屠宰了大批牲畜,损失惨重
C、玛丽:我长时间在工厂做工却得不到工资保障
D、杰克:我失业半年后,在田纳西水库工程工地找到了工作
10.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A、德军突袭波兰B、日军偷袭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诺曼底登陆
1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的关键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D、柏林战役
12.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最关键因素是
A、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
B、美国原子弹对日本法西斯的震慑作用
C、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的打击D、反法西斯盟国的通力合作
1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包括
①进行社会经济改革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③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④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的地区是
A、中部和西部B、东部和中部
C、西部和南部D、中部和南部
15.当今世界上的经济体是
A、欧盟B、联合国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主观卷)45分
二、简答题(8分)
16.请阅读下列①—⑧条,将相关史实的序号填在题后相应的国别表格中。
①由于一战的影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这里开始
③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④18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
⑤攻占巴士底狱(如右图)
⑥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⑧提出建国际联盟的建议但最终没有参加
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遥遥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据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4%,出口贸易占32.4%(1947年数字),黄金储备占74.5%,是世界上的资本输出国,纽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美国拥有的经济规模和市场、的科学技术,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国正是凭借自己的强大经济实力和优势,采取种.种措施,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
(2)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什么启示?(4分)
四、分析说明题(12分)
1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回顾历史,我们认识到:当人类面临着共同挑战的时候,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能够联合起来,战胜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的。
请回答:
(1)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消灭的有哪两个欧洲法西斯国家?(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战胜法西斯势力联合起来,协调行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6分)
(3)结合上述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请你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向联合国建议怎样去应对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4分)
五、探究题(15分)
19.北京奥运凸显和谐世界理念,其开幕式的文艺展示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和”字,体现了中国以和为贵、和谐世界的思想主题。“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欣赏“和谐”画卷(4分)
(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二马可?波罗一行离开威尼斯
(1)一中的商路又叫什么?(1分)图二中,马可?波罗是哪国人?(1分)他离开威尼斯后在哪个国家生活了?(1分)
(2)以上图片主要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哪种方式?(1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8分)
图三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四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图五: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
(3)图三的情况最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1分)
(4)图四中的黑奴要被运到何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2分)
(5)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的目的是什么?最终导致什么后果?(2分)
(6)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归纳历影响“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3分)
步骤三:学史明智,描述“和谐”美景(3分)
(7)通过上述探究,你可能会获得一些启示,请你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和谐世界”应该是怎样的?
二、16、
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
④⑤⑥②⑦⑧
①③
四、18、(1)德国、意大利。(2)①为反对共同敌人(法西斯),美、英、苏、中等许多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②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美、英、苏、中等国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3)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者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篇5:部编版九年级历史试卷
1、你走在繁华的长沙街头,经常会看到金发碧眼的欧洲人、黝黑健壮的非洲人。导致人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
A、不同饮食习惯长期影响的结果 B、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C、不同语言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D、不同文化背景长期影响的结果
2. 世界上人们广泛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原本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请问它是什么人发明的【 】
A、印度人 B、巴比伦人 C、埃及人 D、中国人
3. 3208月,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这项体育盛会发源于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源的【 】
A、古代埃及 B、古代罗马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希腊
4.14-16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下列事件为新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的是【 】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法国大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 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战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神学文化的复兴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以 下不属于它们共同主张的是【 】
A.自由 B.平等 C.民主 D.民族独立
7.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对华盛顿、克伦威尔、拿破仑三人的正确认识【 】
A.都曾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B.都领导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C.都竭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都领导人民了封建专制统治
8.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史实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9.一位美国青年,想了解自己国际的历史,并决定按照独立战争的进程进行一次实地考察,下列考察路线正确的是【 】
①来克星顿 ②波士顿 ③萨拉托加 ④约克镇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10.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52家,18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1.在下列图中的人物不属于亚洲和美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领导人的是【 】
A. B. C. D.
12. 备受同学们喜爱的NBA球星多是黑人。历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美洲有关的史实是【 】
A.光荣革命 B.三角贸易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13. 今年()是人类历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权诞生143周年。这一政权是【 】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巴黎公社D.工兵苏维埃政府
14.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日本社会深远影响的是【 】
A.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B.建立常备军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加强中央集权
15.“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 】
A.英国圈地运动中出现的“羊吃人”的悲剧 B.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人奴隶的处境
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D.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16. 下列四个历史名词中,不是名不副实的是【 】
A.文艺复兴 B.倒幕运动 C.印第安人 D.阿拉伯数字
17.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作为首次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代表,你在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能看到的最新科技成果应是 【 】
18.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突出的特点是【 】
A.发明者大都是有经验的工人或技师 B.导致生产力迅速提高
C.电的发明和广发应用 D.大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场
19.20是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恐怖主义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威胁,当年引发一战的恐怖主义事件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波士顿倾茶事件 C.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建立
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20.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参加国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多 30多个国家 3000多万人 3400多亿美元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历的空前浩劫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21.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双方死伤70多万,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 】
A.索姆河战役 B.马恩河战役 C.日德兰战役 D.凡尔登战役
22. “一切成败得失都在我们自己,然而我们往往说是无意的”,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思潮是【 】
A.人文主义 B.神权主义 C.专制主义 D.启蒙思想
23.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在这里所说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24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席卷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 。”这里英国正在进行的“变革”指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25.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获得成功的第一次典型革命历史事件是【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B.巴黎公社成立 C.苏俄十月革命胜利 D.新中国成立
二、组合列举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3分)
邮票记载着历史,请将纪念邮票按要求填入下面的括号中(只填写英文字母)。
[来源:学科网]
A 纪念开辟新航路的邮票 B 纪念美国独立的邮票 C纪念巴黎公社成立邮票
1.他是世界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
2.他的活动给当地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又有利于人类的进步
3.它是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6分。辨析下列史实的正误,先判断正误,在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再加以改正,每题2分)
追求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 】⑴《权利法案》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被马克思誉为“第一部人权宣言”。
改正:
【 】⑵1848年《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诞生。
改正:
【 】⑶林肯总统颁布《宅地法》,使广大黑人奴隶获得解放。
改正:
四、材料解析题(第1题9分,第2题16分,共25分)
1. 材料一:马克思说:“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资本论》
材料二:
⑴根据材料一,历英国最早于何时、通过什么机构“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各1分)
⑵1857—1859年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这次起义涌现的杰出女英雄是谁?(1分)
⑶材料二的过程简图反映了近代世界中哪一罪恶事件的历史?(2分)请你在图上把它补充完整。(2分)
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殖民主义的认识。(2分)
2. 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新 -课- 标-第- 一-网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 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 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 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回顾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1870~19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
年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1870年 23% 13% 32% 10%
1913年 38% 16% 14% 6%
材料三 ……欧 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 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⑴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有利经济条件是什么?(2分) 并举 出两个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科技成果。(2分)
⑵根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产值被哪两国超过?(2分)请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两例证明。(2分)
⑶材料三中“欧洲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其中核心矛盾是哪一对?(2分)
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与材料二所反映问题间有何联系?(4分)
五、分析探究题:(本题16分)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国出现了新一波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和革命浪潮。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悲惨,频繁。同一时期,日本仍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不断渗透,国内矛盾尖锐。
⑴为了摆脱困境,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各1分,共计2分)
材料二: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 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要好些。
⑵从材料二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改革的三个方面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分)
⑶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的改革对两国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⑷与日俄改革几乎同时,中国也进行一场“师夷长技”的改革,这场改革的名称是什么?(2分)它主张学习西方什么?(1分)
材料三:随着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奴隶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林肯政府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林肯政府在战争初期……提出维护宪法和联邦统一的口号。
⑸林肯政府时期的南北战争具有什么性质?(1分)战争结果主要历史作用和影响是什么?(3分)
⑹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又是什么因素推动着这一潮流前进?(2分)
参考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D C D D C C D B A B C C D D C C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D A C B C
二. B、A、C
三.(1)× 《拿破仑法典》改为《独立宣言》
(2)× 《人权宣言》改为《共产党宣言》
(3)× 《宅地法》改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四.1.(1)、16或17世纪初(1分)、东印度公司(1分)。
(2)章西女王(1分)
(3)、“三角贸易”(2分)非洲(下)美洲(左)(2分)
(4)、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或完成了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所需的资金、市场、原料、劳动力等);但也给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分)
2.(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分);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瓦特蒸汽机、火车等(2个2分)
(2)美国、德国(2分)德国人本茨发明汽 车或奥托发明内燃机;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或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2分)
(3)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2分) 英德矛盾(2分)
(4)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这种不平衡(2分)
五.(1)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各1分)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各1点2分)
(3)都结束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使两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
(4)洋务运动(2分);学习西方技术(或制造枪炮战舰的技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也可)(1分)
(5)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分)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1分),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分)
(6)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1分)
篇6:部编版教学反思
《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夫妻俩生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枣核利用自己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为民解恨的事。一副勤劳聪明、不畏强暴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枣核是如何惩治县官的。
2。通过描写枣核的动作描写,感受枣核的小英雄形象。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巧设表格,突破重难点。
本堂课的重难点是“枣核惩治县官妙处在哪里”。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落,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以枣核利用自身身材小巧灵活惩治了县官、教训了衙役们、为百姓们报仇雪恨的经过,创设表格,逐层递进,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枣核这一人物形象顿时跃然纸上。在讲解表格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枣核语言动作中的重点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深入地朗读,既培养了语感,又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2。巧补空白,拓展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教到“枣核惩治县官”时,我适时地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围观庄稼人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会说些什么。然后出示设计的写话练习。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想象他们最想说的话。学生兴趣盎然,思绪如泉涌流淌于笔尖。不一会,一段段精彩、动情的人物内心独白跃然纸上,妙语如珠,入情入境,想象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枣核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足之处
1。时间没把握好,前松后紧,读写结合没有在课上完成。在复习检测时可省略有关内容把节省下的时间用到学习下面主要内容上面来。
2。朗读欠缺,只注重朗读指导,忽略了学生尝试朗读,应让学生亲自体验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巧妙处。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设置悬念,揭示课题。接着初读课文,感知引疑。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然后合作探究、美读课文。小组讨论枣核是如何惩治县官为民解恨的?全班交流。最后深化专题,体验情感。用自己的话试着复述课文。
《枣核》教学反思
《枣核》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故事记述了山脚下一户农民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一年又一年,他不会长大,但是他人小,身事情都能做,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枣核既勤快又聪明,他为了农民斗衙役戏县官。
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地方向。课堂上用一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其次,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枣核》这则民间故事如能巧妙讲解,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在理清了故事情节,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枣核勤快聪明有正义之心,枣核的父母淳朴善良,县官奴役百姓,衙役助纣为虐,危害乡民。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熟读之后,让学生尝试表演故事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
本节课的亮点:一是学生的创新:在“展示评价”上,大部分学生能有理
有据,有条有理,口齿清晰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二是学生讨论问题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节课由于准备仓促,但也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这节课上积累了词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学会了概括课文的方法并认识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个人觉得学生收获还是颇丰的。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上要求的一课要有一得吧。总觉得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
首先,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而本课的教学,我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问题全是我设计的,虽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学生是被动学习,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意识未得到增强。其次,因为本课主题不难理解,我所设计的问题也都较浅显,难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授课内容多停留在教参层面,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思考不多,挖掘不够深刻。
篇7:部编版教学反思
今天的语文课很成功,孩子在课堂积极踊跃地抢着回答问题,把平时我们训练的基本常规精彩地展示了出来。
下面跟大家交流我的学科思想及设计理念。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三年级我们重点训练了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学习课文之前会给学生自主学习单,学生根据学习单上的要求一步一步地进行预习,除了最基本的熟读课文,标自然段,画生字词语,我们会根据不同课文设置不同的预习内容。比如有的课文需要学生重点理解一些词语,就会让学生提前查词典理解词语意思。就拿《太阳》这篇课文来说,它处在第五单元,而这个单元就是让学生关注神奇的科技世界,留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因为本课预习的重点就是查找关于太阳的资料,课堂交流,重点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
本课所抓的重点交流的.词语、易错的生字也是来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单。总之,了解学情是我们上课的前提,我们备课不仅仅是要理清我们课堂的流程,更重要的我们要知道学生的起点是什么,哪些内容是学生掌握不好的、需要老师帮助的。教学内容找准了,我们再考虑用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来突破这个重难点。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第二,《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以前学生也接触过说明文,但都不要求学生了解这些说明方法,这一课是正儿八经地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首先帮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1-3段讲太阳的特点,远、大、热。第4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5-8段主要讲太阳跟我们人类的关系。在处理课文时也不能面面俱到,每段都讲,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在讲太阳特点的时候,我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数字、反问句,指导学生把这一段读好,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的远,又能帮学生学会方法,那学生学会了方法,自然就会把这种朗读的方法运用到两面两段的学习中。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是非常的精彩的。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精彩也应该由学生来演绎,当老师把目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上,关注学生的需求,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篇8:部编版教学反思
急需改进的两个环节:
一、特殊的言语表达形式教学时: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本段文字的教学预期达到两个层面目标:
1.出示: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读
再出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读
通过与原文的对比,让孩子明白:这样的反复,秘妙在于强调了母亲工作的样子和状态。
2.出示:背直起来了,这是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这是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是我的母亲?读
再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读
通过与原文的对比,让孩子明白:作者除了想突出母亲工作的样子,更深深地将难以相信、震憾等情感无形地藏于这样的反复中。
思考:虽然厘清了文本的'教学层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缺乏相应的细致的操作策略,尤其是在达成第一层面目标的时候,孩子对这样的反复找不到感觉。该如何引导?孩子对这段话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我有否倾听?孩子还找不到感觉,或者还不能很好地表达时,我如何艺术地等待?
二、最后环节拓展阅读的处理时:
课末,放了两个摘自《母亲》的描写母亲的片段。旨在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1.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2.丰富慈母形象。(乐观、爱干净、也有害怕……)3.达到从课文《慈母情深》到小说《母亲》再到整部书《慈母情深》的荐读效果。
因为课堂容量本身就大,导致拓展阅读不能很好地发挥效果。可以不放这个环节吗?略读课文一定要一篇带多篇吗?如果放,理想的操作策略是什么?孩子们真的会因为这样一堂课而去关注《母亲》、关注《慈母情深》吗?思考,继续思考……
篇9:部编版教学反思
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刻画出某个人呈现某种情感时的样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样子写具体。怎样使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整个过程注重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参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在评价修改环节,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篇10: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部编版
第11课 古代日本
1、6世纪前的日本
(1)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 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2)武士集团: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强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夺权: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其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大权旁落。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5)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篇11: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部编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3)传播: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
(1)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影响:伴随着帝国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3、阿拉伯文化
(1)发展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支付与译著同重量的黄金稿酬。
(2)表现: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改造了古代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由阿拉伯人创造;“西医”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3)影响: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篇12: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部编版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农业的新变化:
(1)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农村纷纷开展了什么运动?具体情况如何?
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这一运动兴起后,农奴的处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或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土地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4)租地农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
(5)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富裕农民(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6)农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地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远销东方。
2、手工业方面的新变化
(1)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农村变化的同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2)分散手工工场是怎样出现的?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租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3)集中手工工场是怎样出现的?
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套,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集中手工工场具有什么特点?
商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雇用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
商人与完全出卖劳动力的工人之间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三、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地产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
富裕农民、骑士和乡绅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中的市民阶层:
(1)市民阶层形成:
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2)政治权利的扩大:
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篇13: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部编版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 社会根源:
马可波罗在行纪中描述了东方的富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的向往。
3.商业因素: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
4.客观条件:
地圆学说的流行、“罗盘”导航技术及造船技术也取得了突破。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航海家及及航海成就:
A、迪亚士和他的航海
(1)时 间:1487--1488年
(2)资助国:葡萄牙
(3)路 线: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到达了非洲的好望角
(4)成 就: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B、达·伽马及航海成就
(1)时 间:1497--1498
(2)资助国:葡萄牙
(3)路线及成就: 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到达印度西海岸。
C、哥伦布及航海成就
(1)时 间:1492年8月
(2)资助国:西班牙
(3)路线及成就: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等。接下来的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
D、麦哲伦船队及航海成就
(1)背 景:
哥伦布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达到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
(2)时 间:1519--1522
(3)资助国: 西班牙
(4)路 线: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实现全球航行。
(5)意 义: 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5.四位航海家航海顺序: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1)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篇14: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部编版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2.兴起的时间、地点:14世纪 意大利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4.性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5.方式:
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有继承,更有创新。
6. 意义或影响:
(1)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之久。
(2)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但丁
1.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
2.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
(1)《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2)表达的思想: 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级的情感与理想。
3.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指的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三、达·芬奇
1.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
2.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指的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3.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四、莎士比亚
1.文艺复兴向外传播时间及范围:15、16世纪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2.莎士比亚的成就及体现的思想内容?
(1)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诗篇。
(2)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3.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篇15: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1、人类的形成
⑴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演变而来;
⑵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⑶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⑷劳动创造了人;
⑸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或标志:
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⑹三大人种形成于晚期智人时期;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人种的差异只是生理特征的差异,而没有优劣之别;
⑺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这两个社会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在父系氏族社会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及其发源地:
①古代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前3500年)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前3500年)
③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岸流域(前进500年)
④中国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前2100年)
3、亚非古代四大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征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位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线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大河流域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含义:尼罗河孕育了埃及和埃及文明
5、对金字塔的认识
①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
②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
③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⑤金字塔是埃及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⑥金字塔是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6、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①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
②内容: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专政。
③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目的: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④汉谟拉比法典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⑤历史意义:是现存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7、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①形成:是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严格等级的制度;
②内容: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同,权利与义务也不同,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统治阶级、特权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地位悲惨。
③种姓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的标志
④种姓制度的实质:印度的等级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⑤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制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不良影响。
8、西方文明之源
⑴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⑵雅典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6c成为共和国,
③公元前5c后半期达到全盛。
⑶雅典的全盛:
①时期:公元前5c后半期(希波战争之后)
②当政者:伯利克里(政绩)
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权利,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雅典达到全盛的表现:
a、经济上,经济繁荣;
b、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c、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⑷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进步性: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局限性: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人口少数的奴隶主阶级才享有。⑸罗马的发展:
①公元前8c建立城邦
②公元前5建立共和国
③公元前2c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繁荣强盛
④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建立罗马帝国
⑤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开始。
⑧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
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过程:
6,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篇16: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世界古代史
(一)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2.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三)西方文明之源
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4.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5.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伊斯兰教的产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
(五)中古欧洲社会
1.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3.改革结果: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4.公元1世纪,耶稣创立了。
(六):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
⑴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
⑵古代世界的三大战争:希波战争、亚力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
(七)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阿拉伯数字;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
2.亚欧商业往来的途径:丝绸之路。
3.阿拉伯的辉煌文化:创立完整的代数学;巴格达医院院长阿齐斯写成外科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医生依本?西拿著有《医典》。
4.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典型人物:马可?波罗完成《马可?波罗行纪》。
(八)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文字的出现: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腓尼基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40—1688年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结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下来
(三)美国的诞生
时间:1775—1783年
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建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四)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法国大革命
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2.拿破仑帝国:17,军人出身的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18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发动战争。
(五)“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要发明成果: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气机投入使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③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④18,美国人富尔顿制造除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克莱蒙号”。
(六)血腥的资本积累
1.罪恶的“三角贸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2)线路:从欧洲出发到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出卖,然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3)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4)影响: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给黑奴带来了悲惨的命运;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二、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狠抓细节
初中阶段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点照顾细节知识点,且考试时题量大,每题的分值不高。同学们往往一点一点把分数丢掉,成绩就不太理想了。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好细节知识点的掌握,争取不漏掉细节的分数。
2.温故知新,注重对比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初一、初二的知识,历史知识是要常翻常看,才能点滴积累,取得进步。另外,在学习中,注重古今对比、中外对比,把自己的思维放在特定的时空考虑问题。
3.多练多看,强调创新
在北京今年首次进行历史中考后,一个趋势是注重对同学们自主创新能力的考察。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例如:让同学们设计一次展览,并根据主题选区历史资料等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调动历史基础的同时,有自发的动手能力
篇17: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部编版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篇18: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部编版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篇19: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部编版
第3课 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
①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 《跳水》教学反思
★ 部编版教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共19篇)】相关文章:
端午粽PPT(共33张)(部编本 一年级下册教学课件)2024-02-01
部编版《田忌赛马》的教学反思2022-08-14
部编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023-03-19
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023-12-01
部编版高一语文教学反思2022-12-04
关于音乐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023-08-23
四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4-04-18
部编版五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古诗》2022-05-12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2023-10-20
《黄河颂》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