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06 07:56:51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精选19篇)由网友“婆婆噻”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篇1: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掌握不好容易一节课讲不完。

在一开始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按照教材的思路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完以后,我自己总体感觉上有点不舒服,说不上来,就觉得乱,太碎,不系统。怎样才能让上课的效果更好一些呢?后来我想起了昨天听了一节吴老师的课,他是先让学生看书,再给出问题学生逐一回答,效果很好,这种方法我并没有试过,是否可以用用呢,于是我又将教案该了一遍,先让学生看一遍书,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这节课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最后我再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穿线、补漏、建立前后联系。

结果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果真和以前有所不同,学生很兴奋、很积极,知识点掌握的也很好,希望各位教师有兴趣也可以试一下。

篇2: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学生常常错误将人类社会中生产者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混淆。如将自己的父母错误理解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2、在连接食物链时,学生经常将箭头方向指向上一营养级。如草←兔←狐等。

3、在食物链:草、老鼠、鹰中,如鹰的数量大大减少,老鼠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学生容易理解成老鼠数量迅速增加,而不会想到随后又大大减少。

4、生态系统的组成一定要有生物和环境。如一条鱼、一个鱼群就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5、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有生产者才能成立。如草→兔→狐是一条食物链,但兔→狐就不是一条食物链。

篇3: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进入角色。生物圈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并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同学们,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中,有一个蓝、绿、白相称编织成美丽图案的地球,悬浮在茫茫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于是,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容易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境。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探知生物圈的范围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把舞台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角色扮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体验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

众所周知,信息能力是21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信息能力就是实现搜集信息与课程整合,即:知识不是教师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资料,组织学生课上讨论、整理分析资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我的引导答疑,最终弄清动植物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等,认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从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对学生给予了及时的评价,让他们有一种兴奋和喜悦。然后接着说:可以看出,人类可以借助自己的智慧突破自然的限制。请同学们继续想象,人类是否可以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呢?学生虽然众说纷纭,见解不一,但是从课堂的'气氛中足以看出他们积极主动、乐于参与,经过学生相互点评后我总结道:人的智慧虽然伟大,但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那么,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都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呢?解惑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能唤起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彰显独立的人格,弘扬主体性。所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职责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应更多地激励思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解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篇4: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位于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2课。在第1课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后,在第2课安排了探究活动,通过调查进一步巩固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我的家乡大兴安岭的一组优美的风景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进行了复习;再用惠荫园的一组照片提出问题“惠荫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激起学生探究的激情,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惠荫园内进行了科学调查,调查惠荫园内各种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合作探究整理完成调查报告,对调查的结果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调查惠荫园生态系统,感受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整理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合作实践中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学生观察、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重新建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让学生从心底里面产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从学中得到乐趣,进而转化为“爱学”、“会学”,从小学会“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

充分利用了惠荫园的教学资源,把课堂延伸到整个校园,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把书本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直观概念,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更深入,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激情,促进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篇5: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是联系比较紧密的。如说今年年初的南方雪灾,还有五月十二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以及生态农业的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所以说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习对于学生了解现实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现实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识。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在这里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态系统的含义,知道它既包括特定区域内的生物,还有这些生物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我们可以把学生领到学校的小池塘,在池塘边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什么是生态系统,当然老师要有相应的总结,从而使学生真正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关系。

1、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我们可以在池塘边让学生去发现哪些因素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那些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学生的寻找,最后老师总结,像水、空气、温度、湿度,包括池塘里的泥沙、石头、无机盐等等都是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一范畴的;像绿色植物、浮游藻类等呢我进行光合作用的都是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者;而水塘中的小鱼小虾等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都是消费者;当然其中还有像细菌真菌这样的生物都是分解者,还包括蚯蚓、秃鹰等腐食性的动物也是分解者。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学生联系到现实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

还有在这里要重点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这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营养关系

所谓营养关系实际上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池塘里自己找出食物链,画出食物网。在这个内容重要重点让学生探究的是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中第几营养级和几级消费者的关系,知道是哪一级的消费者就知道是第几个营养级。还有就是在食物网中人一种生物的消失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是增加还是减少。当从不同的路线分析出现不同的结果时,应当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就近原则。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答案,最后老师总结。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两个方面: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让学生思考“没有人像池塘中投过食物,为什么鱼儿还是能够快乐的活着?”这样学生们就会主动的找出能量的来源,老师可以主动引领他们去寻找能量流动的过程,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

2、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从周围的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回到周围环境的周期性循环。这一概念最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通过提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这个池塘中的物质没有消耗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好老师要强调地球上物质循环的过程(碳循环和氮循环)。

篇6: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久之而导致兴趣缺乏,厌学情绪自然而生。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去学习,教师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明显增多了。通过主动探究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课的教学目的性强。

本节课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

2、师生关系具有很大的平等性

整节课老师都非常和蔼,融入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师生间犹如朋友,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

3、设计思路具有很好的逻辑性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是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很强,且每个环节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手段、哪种形式、哪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⑴课下自学探究调查

⑵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

⑶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⑷分组合作培养了自信心和集体主义感

⑸DDT事件唤起学生对环境的保护

⑹学生畅所欲言为环保献计献策

4、教学不足应以重视

⑴教师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指导作用不够。

⑵学生答题错误时激励性的语言较少。

⑶教师把控教材的能力不足,当教学内容较多时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篇7: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1.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如果兔的数量无限增加下去,必然会将草吃光,将树皮啃掉,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但是,兔的数量增多,能够捕食兔的狐、鹰等动物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增多了,结果兔被大量捕食,数量也就减少下去,整个生态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由于大规模开垦西部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失去保护,终于导致一场“黑风暴”事件,刮走了3亿多吨土壤,全国冬小麦一年减产50多亿公斤。

篇8: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1.印度北部山区由于森林资源全部被砍光,引起1978年的特大洪水,结果20xx多人淹死,4万头牲畜被冲走。

2.在某地区由于有人大肆捕捉青蛙,用来喂食肉鸡,使得该地区的青蛙几乎濒于灭绝,结果黏虫失去了青蛙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

3.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的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逐级富集,水体→硅藻浮游植物→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石斑鱼→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含汞量达到10-20mg/kg,最高大50-60mg/kg,比原来含汞废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

篇9: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在新教材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既了解不同的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本节课的概念性知识很少,主要是让学生明确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生物圈的环保理念。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由此在教学目标制定中我把本节课定位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基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重点。

在教学目标落实中做到了,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圈范围示意图及图片观察生物圈范围示意图,学生能掌握生物圈的范围。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课文P28-29页图文内容,阐述每一种生态系统特点和作用,以“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为题,选代表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做到了学生能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但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学生理解还是不透彻,原因是以“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为题,选代表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表达,每一种生态系统特点和个认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后,学生往往难以从这个认识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老师给以适当的指导,时间不够,指导不到位,不能有效调控。

篇10: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在上生态系统这节课时,在课堂上引入了几个与知识有关的资料,结果学生的兴趣大增,是我深深感到,好的资料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这几个资料是:资料一、在草原的一个大牧场上,牧民放养着很多马、牛、羊等家畜,这里还生活着鹰、狼、兔、蛇、鼠、食虫鸟、食草昆虫等动物。这一片草长得非常好,可美中不足的是狼常常危害牧民的家畜。牧民们齐心协力,大量猎杀狼群。狼少了,家畜也不再丢失了,可牧民们很快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草地被严重破坏了,牧场上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同样的在草原的一个到牧场上,本来青草茵茵,虫飞鸟鸣,牛羊成群,一片生机昂然,由于连续的干旱天气,大片草原变成了干地,牧场上也不能放养这么多家畜了。

篇11: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1.我国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使桑、蚕、鱼的生产相互促进。

2.“北大荒”之称由来已久。清代一位著名诗人曾赋诗描绘“北大荒”情景:“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1947年解放军第一支垦荒部队开进北大荒腹地,创立了第一个“公营农场”,50年代中期王*将军率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60年代七十余万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投身垦荒事业,90年代十数万省内外农民挥汗黑土地,历经半个多世纪艰苦奋斗、开发建设,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是良田无际、稻麦飘香、城镇相望的北大仓。,垦田产量86.85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8.86%,粮食商品率达84%。

篇12: 《生态系统》的生物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是初中生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是联系比较紧密的。例如去年年初的南方雪灾,还有五月十二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都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到了我们现实的生活。所以说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以及学习对于学生了解现实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现实的例子去掌握新知识。

因为我校正在进行着教学改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能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相反,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引路,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得出正确的结论。《生态系统》这节内容,单从知识点来看,比较单一。学生需要掌握的就是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但是,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来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还能为后面的生产者等成分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作一简单的伏笔。在引出生态系统后,我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态系统的观察,逐个思考问题,目的在于引出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考虑到对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些名词,学生很难真切地理解,于是,我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对新知识的掌握与巩固,随堂的练习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得出食物链的概念后,我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两句谚语又提到练习中,他们是否都构成食物链了呢?八班的学生相当机灵,在略微思索后,都回答我说第一句不是食物链,因为生产者必须是食物链的起始点,对于此,我还是比较意外的,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居然那么快。随后,我又将食物链上升到以人为终点,请同学阅读小资料:汞与水俣病的内容,并进行讨论交流,此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趣味性,更多的是为说明人类亦是生态系统一员,破坏了生态系统等于毁灭人类自己,为之后的教学作铺垫。

回顾这节课,不管是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还是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还存在有以下一些不足:

本节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量比较大,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在课堂中,没有给学生太多的活动时间,包括几个讨论的练习题,时间比较紧促。幸好,由于八班学生的思维较快,因此在时间上,还算基本把握住了。

总的来说,这次的组内教研课,不管是从教学过程还是课堂上的控制、学生反应来看,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边教学边反思,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篇13:七年级生物教案:生态系统

预习提示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 和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部分和 部分。

3.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

(2)正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森林公园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分析该公园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该公园内所有的松树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观看,并分析讨论作答。

森林公园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草丛里、树林间栖息着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生物,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部分“养育”那里的所有生物,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所以,蒙山森林公园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可见,要判断某系统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就要分析其组成成分,只要具备了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其中必须成分是:非生物部分、生产者、分解者,但在自然界中不具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是很少的),就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个池塘、一片树林等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资料分析”,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关系;讨论: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细菌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分配角色并且讨论发言,阐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引导学生尝试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然后用展示正确的连接图;

讲解: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一般不超过6个营养级)的形式。

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绿色植物),数食物链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不能中途停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庞大,致使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关联着,这样就构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尝试连接图中的食物链,数一数共有多少条?并写出所有的食物链。然后与展示的正确食物网比较,你连接的完全正确吗?

通过听讲、讨论学会:

1.数食物链条数;

2.正确书写食物链;

3.尝试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

四、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提问:在一片草木茂盛的草原上生活的兔子,其数量能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为什么?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比较出哪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多,分析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讨论交流后认识到:

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地增长。因为,当兔子的数量急剧增加时,食物就会减少,兔的天敌也会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

要使我们的环境变好,就要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认真观察插图,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五、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播放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实例的图片,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

提问: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实例?若有的话,请举例。你对此持何种态度?有何建议?

课堂小结

小结: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

课堂测试

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2、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巩固测试

1、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草 B.食虫鸟 C.细菌 D.猪

2、20xx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撞击事件”,自此次恐怖活动之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遇了“炭疽热”的侵扰。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3、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 )

A.能量输入 B.能量输出 C.能量流动 D.能量交换

反馈测试答案:1.A 2.A 3.D

巩固练习答案:1.A 2 3

篇14:七年级生物教案:生态系统

【学习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生产者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1、自学教材P23,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认真分析P23的“资料分析”,思考教材中的三个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3、认真阅读P23―24的内容,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和作用,并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4、拓展反思

(1)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2)你父母每天上班劳动,创造劳动价值,他们是生产者吗?

学习任务二: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认真阅读教材P24―25,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自学教材P25,将插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然后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4、拓展反思:根据P25的“进一步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

学习任务三: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自学教材P26的内容,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阅读教材P26,结合插图,认真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思考P27的两个讨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4、拓展反思: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破坏,为什么?

三、系统总结

四、尝试应用

1、生物实验室中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

2、有些人爱吃蛙肉,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篇15:七年级生物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表达交流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①教学内容分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 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学生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抢答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3.搜集和整理资料: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去搜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事例” ,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角色扮演:安排几位同学在讲述食物链内容之前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即生动有趣,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又在复习了前面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引出前两者的关系——捕食关系,起到很好的承前起后的作用,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态系统的概念

1、结合影片中旁白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这一望无尽的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一个整体,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2、说出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讨论说出自己所知生态系统

1、结合同学们谈旅游时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向往,引入影片(美丽的大森林)一起进入向往的大森林,优美的景色配合充满诗情画意的读白,使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2、引导:这张网就是“生命之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沙漠(出示图片)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与不同环境相适应,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地球上有哪些不同生态系统?

提示、补充:校园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

1、说出森林里的动植物(草、猴、鸟蜘蛛、爬行动物……)

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以及真菌和周围的环境构成的。

2、讨论、发言:植物自己制造有机物(光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贮存在体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需要植物提供营养来源。

答:细菌和真菌能使动物体和植物体分解。

3、看影片后说出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4、做练习

1.看角色扮演(森林里的故事):六名同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 兔子 狐狸 虎 细菌 真菌。

观后回答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例如,草被兔吃,兔被狐吃,老虎吃其他动物,等等。

2、做练习

1、看图 引导:生态系统虽然千差万别,但包括哪些基本成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一片森林里除了树木,还包括那些成分?

补充,例如还有真菌(蘑菇)和细菌。

2、引导:谁能说一下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怎样养活自己的?

问:在森林里,每一天都有动植物死去、但他们的尸体并没有堆积如山,这是谁的功劳?

3、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

总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属于生物因素。而环境属于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等。

4.我们已经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大家做练习,说出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课件)

1、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真菌、细菌这些生物因素依据其发挥的作用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呢?相信看了下面的表演,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2、如果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用箭头连接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这就叫做一条食物链。说明食物链的连接形式,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连接下面几种生物。(课件)

食物网

3、(连图)25页。

生:老师,这么多条食物链在一起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

充分讨论,结论:许多生物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影响。

3、我们刚才连接的两条食物连,关系都很简单,但在真正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关系复杂。请看书P25页,用食物链把这些生物连起来。

大家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引出食物网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如果蛇的数量减少会怎样?

总结: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讨论结果: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食物就会缺乏,天敌也会增多,兔减少,草因兔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兔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

回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回答:草原会被破坏,再也长不出草来,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讨论)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就会超出它的自我调节范围,就会有负面影响。

1、提供资料: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得兔的数量剧增。兔的数量是否会无限增加?

提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在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2.师:同样是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牛羊,草原会有什么变化呢?

这个例子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总结:这个例子说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总结

知识

总结本节的四个知识点,板书

环保教育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搜集的资料(水污染、大气污染、沙尘暴……)

2、阅读,回答: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3、把全班发言整理、落实成文字,向全校发出环保倡议。

例:尽量购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垃圾污染;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料袋,把塑料袋多次使用。

尽量用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把旧电池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

1.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其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例子?

2、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图片(书中26页的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继续举例:日本的水俣病 农药DDT,4、50年后危害到南极企鹅

总结:这些例子都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珍惜环境吧!

3、引发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的保护生态环境?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内容多,时间紧,需要课前充分准备,对一些术语讲授时要注意准确性。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按照事先设计意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事谈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突出了情感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因为本节课信息量很大,知识点又多,学生容易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如课本上画食物链的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对于食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学生可能未完全理解,某些讨论活动教师未完全放开。如果延长为两个课时,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充分证明学生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表演的惟妙惟肖,今后应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挥。

八、个案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五个方面 ,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 和食物链、食物网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环保教育侧重于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以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直接让他们用一句话说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功能,是很困难的。反之让学生阅读教材,由于可以在书上直接找,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但又放弃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大好机会。我采取了折中的方法,先引导提问,之后播放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一一对应的三段影片,之后学生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脱口而出,并且有了形象的记忆,效果很好。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该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仍然抓住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安排角色扮演(森林里的故事):六名同学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草兔子 狐狸 虎 细菌 真菌。

剧本:

课前准备好几种生物头饰 ,包括树、兔、狐狸、老虎、细菌、真菌(蘑菇),六位同学上场,每人扮演一个角色,

旁白:在一片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生物,有活泼的小兔子,狡猾的狐狸,凶猛的老虎……,你们看,他们来了。

小草边唱边出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的我暖洋洋的,我可以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营养物质,不仅能养活我自己,而且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我是快乐的(面带悲伤)但是我也有伤悲。

兔子蹦跳出场:(快乐状)我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但是我的嘴可谗了(面对草)这绿油油的小草正合我意,我要把你吃掉,我是草食动物。

狐狸左顾右盼的出场(狡黠,悄声)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我要生存(面对兔子)正好这是一顿美餐,我要把你吃掉。

老虎:别在那狐假虎威了,我才是森林之王,我要把你们统统吃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充满热情)我是小草,我长大需要水,需要空气,太阳公公每天照在我身上暖烘烘的,我能利用这些光自己制造营养,我所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

兔(惊恐状):不好了,老虎来了,快逃啊。

真菌、细菌(搀扶出场)我是真菌,我是细菌。

细菌:你们能看见我吗?其实我很小,你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无处不在。

真菌、细菌:(得意状):别看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面对其他生物)我们能把你们的尸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会是怎样的?(摇头叹息)你们的尸体,将会堆积如山,你们还有生存空间吗?

通过角色扮演,并加以多媒体课件配合,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的简单易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掌握了知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观后学生轻松的回答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食物链的练习也做的很好。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让学生把食物链连成食物网,继续巩固食物网的概念,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篇16:七年级生物上册《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如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1.通过“生态系统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生态系统。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

复习: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入: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叫着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生阅读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学生分析:

如:水、水稻、水田,谁属于生态系统?说明理由。

如:一滴纯净水、一滴矿泉水、一滴池塘中的水,哪一个属于生态系统?说明理由。

强调: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域内,但地域的范围划分并固定。

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是指空气、阳光、水等非生命物质部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指的是哪些呢?

学生分析教材图片资料:

1.啄木鸟、昆虫幼虫、树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树→昆虫幼虫→啄木鸟(捕食关系)

2.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真菌可以将腐烂的树桩分解,分解的最终产物重新回到大自然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3.植物、动物、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并回答:

生产者:主要指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供植物及其他生物为食。

消费者:直接以及间接以植物为食,主要指动物。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回到自然界,供植物利用。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学生练习:

如: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进一步理解生产者、消费者的概念。

如: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能不能说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学生阅读图片资料,并分析: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描述四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概述: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循环系统中生产者与分解者刚好处在物质

变化的两端,不可缺少,同时,消费者的存在能进一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加强练习: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填空。

(三)、食物链和生物网

教师提问: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关系有哪些?

“民以食为天”,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关系就是捕食关系,以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形成的一条链,被称为食物链。

学生阅读食物链的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强调:

在这种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它们之间存在的是捕食关系。如用图解的方式来表示:“→”所指的是物质流动的方向。

学生练习:

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所包含的食物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学生分析资料:

1.图片中,共有几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哪一条?

学生叙述,教师补充。

共9条食物链;

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

2.在这生态系统中,假如蛇大量减少,其他生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流动的。物质呈循环流动,能量是递减的。

(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生分析: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羊、狼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师总结: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说明生态系统拥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自动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称为生态平衡。

学生分析图片资料: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教师总结: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许多生物,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

(五)、课堂总结

1.复习生态系统的组成

2.复习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食物链的表示方式。

3.强调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完成课后练习题

篇17:生态系统的七年级教学反思

生态系统的七年级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根据这一要求以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进行的“多媒体在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食物网,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时,由简单的食物链到复杂的食物网,由容易分辨的生产者、消费者到重难点的分解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技能方面:由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到画比较复杂的食物网。由发现问题“凯芭森林的变化”到解决问题“怎样维护生态平衡”,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情感价值观方面:由引导学生感受“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到激发他们到生活中自己调查分析“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蓝色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只有保护她才能更好地拥有她!

2、动画、短片的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伊始,我就通过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什么是食物链”,轻而易举地帮学生建立了食物链的科学概念,同时为画食物链、食物网打下了基础。中间部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屎壳郎”的短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降低了难度,也为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食物链中、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感知“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时,动画演示了食物网崩溃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

3、多媒体运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本课的教学中,画食物链和认识食物网都是重点,我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在多种生物间画食物链,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运用多媒体的注解功能汇总学生画出的'食物链,学生说哪一条就当堂画哪一条,最终,纵横交错的食物链形成网状,从而又形象地认识了食物网。

本课教学基本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也确实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有待改进的还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再个性化一点。

2、讨论第二个事例“粮食—→田鼠—→蛇—→人”时,还可以再深入一步。如:通过计算来了解“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的影响程度后,可以结合本校1500多名学生(或汶川某地区人民),每人每天吃0.5公斤大米,这些损失的粮食可供我们(他们)吃多少年?这样再一计算,人类不合理的做法最终会伤害自己的这种内在联系就更鲜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究竟损失多少粮食,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有多惨重,他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3、对“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教学探索还要继续下去,力求更娴熟更有效。

篇18: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教学反思

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匆忙中拍成录像课的。前1天上完高二(1)班后,突然决定在高二(11)班要拍一节录像课。

高二(1)班为实验班,(11)班为平行班,两个班课程内容和方式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在(1)班上完课后感觉有两点需要改进,尤其是在平行班:

1.原设计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以概念图形式引导分析,学生掌握一般,后来的调查反映印象并不深。试想改成练习题形式引导分析,可能效果要好一些。

2.原来学生讨论的生态系统是比较复杂的池塘生态系统(因为属于水乡,想来学生应当比较熟悉),可能是目前学生多脱离生活实际,且多为城区学生吧,学生并不是很了解,问题不少,学习也比较费时。对于平行班的讨论,可能会不易出结果而且影响进度,故改进为简洁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可能效果会更好些。事实上,感觉现在的.中学生对池塘生态系统的了解并不比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了解会多多少!

经改进后,再美化了一些图片,经过高二(11)班的录像检测,感觉总体还是不错的。

整上课堂引导、知识内容的逐个落实都还不错,讲练结合,多数知识都经引导得到了正确的认识,多数练习也反馈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应该说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面对两台摄相枪的缘故吧,学生有些拘谨,反应不够活跃。还有实在没有想到在讲授具体食物链的写法之前的讨论中,试写食物链竟然两个组没有找到一个完全正确的食物链!按理说,学生初中是学过这方面知识的,应该知道一些才是,可结果……真让人吃惊,不过在其他班好象不会这样,应该也有发挥失常和选错组的缘故吧!不过刚好,暴露了学生的全部错误,正好纠正。

再有一个就是时间把握还差一点,还有一个练习未完成,最后回答的一个学生易错题还是答错了……,期待再设法让他们活跃一些就好了。

篇19: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示例

七年级生物教师总结

初中七年级上生物教学计划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工作总结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七年级生物《生态系统》教学反思(精选19篇)】相关文章:

七上生物教学计划2022-09-17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反思2022-09-28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2023-12-01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2022-04-30

七年级教学反思2023-12-08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2022-10-23

七年级下册《土壤里的生物》教案2022-08-07

生物与环境范文2022-10-05

初一生物的教学反思2022-11-10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师教学计划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