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是一家》教学反思(精选9篇)由网友“律坛怪侠杨金柱”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56个民族是一家》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篇1:《56个民族是一家》教学反思
《56个民族是一家》教学反思
值得深思的一课
这学期品德的活动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参加完了品德的现场教案设计着实让我捏了一把汗,面对仅有的两张复印好的课文纸,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需要写出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而且还要有设计意图,对我这个平时对品德也不是特别钻研的新手来说,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不知是不是侥幸,我的教案设计居然进入了决赛,接下来我很清楚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我将面对的是什么。
在一次又一次的纠结中我选择了上课的内容就是设计教案比赛的内容——《56个民族是一家》。运动会后是快乐的临安小旅游,但我并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感受大自然的春意盎然。在相对充足准备的情况下我准备了第一次的试教。结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非常失败。上课前我就没有太大的信心,对学生的课前资料搜集的布置也不是十分明确,所以上课时学生都是被我牵着走的,问下去的问题也很少有人能答得出来,更糟糕的是40分钟的上课时间我只上了25分钟就草草结束了。一节课下来后尽管师傅没有太严厉的批评我,可我已经羞愧得无地自容了。
专家就是专家,师傅蔡校一眼就看出课在设计时目标不明确,内容选择有很大的问题,于是我干脆把上课的内容换成了《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个时候离正式比赛的时间还有15天,一切几乎从零开始。分析了教材后我一方面重新设计了教案,按不同的民族来分析各自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另一方面抓紧时间搜集所有需要的视频、音乐、图片、相关知识点的资料。一边琢磨一边设想,我总感觉到的,课堂教学不够扎实,蜻蜓点水。五大少数民族每个内容都说了,也就说不到实处了,说不够深了。两个课时的内容我几乎在一节课里面就完成了。课时划分这么重要的点我却忽视了。
最后在师傅的指点下我确定突破原来五大少数民族都讲,广而不精的缺点,试图从“美食、歌舞、礼仪”三方面来学习五大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获得情感的升华。我在设计时以此为出发点,在课堂上也力求努力实现。
一、挖掘身边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资源,如果我们能加以巧妙利用,定会让我们的品社教学如虎添翼。我在新课开始设计了“民族美食知多少”的作业练习题,以连线、选择、判断的形式出现。在学生交流了各地的著名水果后后我又出示了一组新疆的水果图,看到新鲜而又熟悉的水果,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新疆的距离,老师还把新疆特产葡萄干奖励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品尝,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师生平等对话,展开教育教学唱歌,他就通过唱歌的方式来介绍民族的特色有的擅长跳舞,她就选择跳一跳新疆舞。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提升。
一节品德课看似只有40分钟,老师背后需要花更多的心血才能在课堂上应答自如,这也是对品德老师一项巨大的挑战。尽管在正式的比赛课堂上还因为紧张存在一些小小的遗憾,但是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而且真正学到了一些东西,懂得了一些知识,我觉得这就是一节课的价值所在了。
篇2:小学品德与生活《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品德与生活《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案例反思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强调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走进儿童的生活,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拓展他们心灵的空间。
作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师,当我面对同一节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教学时,只因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使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出现不同,从而在三个班教出了三个不同的结果。面对这三个不同的结果,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
第一次探究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好大的一个家》主题单元中的第一课,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我国的民族认知和民族团结教育。第一堂课的教学,我按照传统的做法,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和教参,直到自认为所有的内容都吃透了,也准备充分了,才走进课堂。我预料: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民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生活中没有人为民族挂牌。因此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学生的提问。上课了,我用问话的形式开了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民族’这个词吗?”
生:“知道!”
“你喜欢哪个民族?”
生:(沉默,茫然,没有回答)
“那你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威海族的。”
生:“中国族的。”
……
孩子们没有任何疑问,也没有任何兴趣,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于是,我费尽了口舌,从民族的生活习惯到民族的风俗文化,自认为很尽力、很到位、很清楚地讲了一节课,但从学生的表情看,“民族”留给孩子们的仍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遥远的感觉,他们并没有获取知识的快感和对这一主题的深刻认知。我知道我失败了。
后面还有两个班要上这一课,我应该怎么办?
第二次探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使学生成为“乐之者”,才能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于是,我想到了多媒体对孩子的巨大吸引力。我重新备课,利用网络技术下载了大量的民族生活图片,并精心选取了几个人口较多的民族(蒙古、维吾尔、藏族、傣族、朝鲜)风俗的音像片段,经过剪裁重新组合,还利用这些资源,制成了精美的拼图游戏。把整堂课设计成教师提供资料、学生有选择地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的学习过程。
新的一课开始了——
“哇!——”,“啊!——”在一片惊叹声,几十双小眼儿不由自主地瞪得圆圆的,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
“真美!”
“真好!”
“蒙古人接待客人真有趣!”
“维吾尔族人的房子真漂亮!”
“傣族人的孔雀舞真好看!”
……
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用动感的画面,多变的音响把人的思维、情感带入某一时空,实现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和认识,这是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当孩子们的眼前出现美丽的葡萄架,一望无际的草原,奔腾的马群,热闹的泼水节,隆重的望果节……“民族”的一切都在撞击着他们的心灵。
孩子们坐在电脑前,迫不及待地点击着画面。
拼图游戏开始了,几个小脑袋这一堆、那一簇地凑在一起,嘀嘀咕咕、指指点点,不一会儿,成功后此起彼伏的低呼声又充盈着教室的每一角落……
信息技术带来的人机互动的学习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这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对民族知识的探究。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里有一份激动:我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一堂课上得确实很成功!
回到办公室,我兴奋地回味着刚才课堂上的一幕幕情景,高兴之余,我心里掠过一丝疑问:难道这一课就真的这么好吗?就没有一点遗憾和不足吗?能称得上是一堂完美无缺、经得起推敲的课吗?我重新审视这堂课。
我发现,孩子们在这堂课中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惊喜和好奇,而其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却没有被凸显出来,“品德”与“生活”两个词被淡化。
第三次探究
我重新进行思考:课标对这一内容的要求是什么?这一课的编写目的又是什么?我的教学是否很好地达到了这一要求?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我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我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吗?还有哪些地方资源没有被我充分利用?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这篇文章编写的目的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对于国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正确地进行交往,才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这才是我们这一课的核心。而这一点,我原来忽略了。于是,我豁然开朗:原来我这一堂课的轰轰烈烈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的翻版,我不过是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罢了。我还有一个班的课要上,我决定再次重新设计这堂课。
我查阅了威海族方面的有关资料,发现威海有46个少数民族居住,我回想我所接触的少数民族,我们班的学生中就有从延边地区来的朝鲜族,我们在华联门口繁华的街道上,还常常会看到从新疆来卖葡萄干的维吾尔
族人和卖土特产的西藏人……我找到了设计灵感。
新的一堂课又开始了。我精神焕发地走进了教室。
“小朋友,林老师是汉族人,每到春节,我们全家人都要凑到一起包饺子吃。到了元宵节,要吃汤圆……你呢?能告诉我,你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我也是汉族的,过春节我们家还要剪窗花呢!”
生:“我也是,过春节一定要吃鱼!”
……
“有没有不是汉族的小朋友?”
生:我是鲜族的。
“能给我们说说你们家里人都爱吃什么?过什么节?怎样过节吗?”
生:我家爱吃打糕。过节时大家要凑到一起比赛打秋千,还要比赛走,是顶着一个大坛子走……
从自己、自己身边的人认起,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了解、认识民族,这让孩子们感到“民族”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种真切的感受让孩子轻松地理解了“民族”这个词。
接下来,我又贯穿运用了上节课的多媒体精华,最后,我还特意增加了一个环节:
“小朋友,如果现在你到了蒙古族,主人为你唱了祝酒歌,献了哈达,你会怎么做?
(一生表演接受哈达,敬天地后喝酒的动作)
“如果你到了傣族,人们向你身上泼了一大盆水,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感到很幸福,泼的水越多,说明他们送给我的祝福越多。”
“如果有别的民族的人到我们威海来,你会怎样招待他们?”
生:“请他吃威海的大虾!”
生:若是回族的,不能用猪肉招待客人。
生:“带他游刘公岛!”
……
一份亲情增加在孩子们的心中。这时音乐响起来:“56个民族,56枝花……”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此时的歌声已分明融入了孩子们的幸福和自豪,孩子们的心灵空间被拓宽了。
体会和感悟
一堂课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结果,这使我感触很深。我理解到,越是生活的,越是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帮助孩子们学会“做人”,才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品德对一个孩子来说,影响着他一生的成长。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教师,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
篇3:《兄弟姐妹是一家》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各个方面向幼儿介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幼儿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不是很了解,只有个别孩子知道我们有55个民族,但他们是少数民族却只知甚少。
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我将挂图中出现的少数民族的资料都整理了出来,因为幼儿的前期经验很少,对于不同民族的服饰只能发现颜色以及长短方面的不同,幼儿能表达的东西很少,大多数都是在听老师的讲述,为了引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我特意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了解的少数民族,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来说说他们的服饰、他们的民俗,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比较想说,也很爱听我对少数民族的介绍。了解了几个民族后,为了巩固这些所学,我就又组织了一次小小的比赛,我说出民族的特色,请孩子们猜民族,孩子们的兴趣就高涨了起来,然后又进行了我说少数民族,请孩子们说他们的特色,比比谁说得多。一个活动下来,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最吸引孩子的是新疆维吾尔族和傣族和回族。最后环节处理得不好,因为谈话类的活动时间长了之后,孩子们的兴趣就逐渐变淡,我就匆匆收场了,这个环节应该把教室里的民族服饰利用起来,老师穿上这套民族服饰,和孩子们跳一段藏族的舞蹈。
我日后在上这类活动时,应该多给孩子前期的`欣赏,可以看些视频,或则收集些图片,让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课后我布置了一些口头作业,作为一个课后延伸,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在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多看看关于少数民族的电视,比如西藏台的频道就有介绍西藏的风俗的,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他们的风俗,让孩子们喜欢少数民族,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篇4:《兄弟姐妹是一家》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我通过课件的设计及图片、文字的插入,让幼儿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到我国少数民族的特点。
上课伊始,我以“请大家来做客”的小游戏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同时随机插入本节课的主题:兄弟姐妹是一家。以告诉幼儿我们各民族之间是亲人一样的团结友爱的关系。用家人来代替各民族间的关系会令幼儿更易理解。并简单介绍了本民族也就是汉族的特点。
接下来我开始带领孩子们迎接客人们的到来。我分别从服饰特点,饮食习惯,居住特色几个方面介绍了少数民族中比较熟知的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在观看幻灯片时兴致很高,全都盯着屏幕看。而且还会告诉我他们发现的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起到了一定的图片传播效果。在我进行文字介绍时,孩子们也会认真的听我讲解,有些孩子还会告诉我他们在旅游时看到过的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也乐于与同伴交流。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的很流畅。
在最后活动结束时,我又对孩子们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渲染。不少孩子对于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等良好品质都有了解,但因为年龄较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有时还是会与同伴闹别扭或者动手。但在我讲解各少数民族之间都是相亲相爱的时候,孩子们却能够很好的理解。我想如果在日常我们能够多对幼儿进行友善有爱的心理建设,班级会变得更团结向上。所以在这节社会课后,我会经常向孩子们讲一些友善和谐的美德故事,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让班上的孩子都能够更懂得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相亲相爱。
篇5: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融地理、社会、文化、品德教育于一体,关注主题目标,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关联,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首先让学生以欣赏《青藏高原》导入,奠定情感基调,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民族服饰、饮食习惯、历史文化、习俗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大团结的情感。
本节课所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不管是课前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内的展示交流,五年级的学生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之间的分工及配合都十分默契。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经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资料的展示交流,步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充分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讲到藏族的礼仪,教了学生几句常用的藏语,当我讲到献哈达的礼仪,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件非常真诚而又庄重的事情。又通过对藏族人民服装服饰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明白了西藏自治区海拔高,天气特殊,早晚温差大。最后播放了《珠穆朗玛》这首歌曲来结束本课,使学生形成了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和态度。
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情景陶醉,理念开放,充分让学生展示。教学设计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和展示不但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的精神,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述汉藏之间的关系时,对文成公主的部分没有加以深刻的了解,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也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通过ppt的形式进行了泛泛的展示,这是本节课我没有设计到的地方。今后在课堂上要注意把握时间,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要有针对性地肯定、鼓励和补充。在讨论展示活动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将其深化和提升到既定的目标。
篇6:《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课,融地理、社会、文化、品德教育于一体,关注主题目标,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关联,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我上这节课属于异地教学,上课的学生我并不了解。上课前我先到五年(4)班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收集关于藏族的资料,告诉他们,汇报展示的方式可以是绘画、图片或照片、实物、唱歌和跳舞。我星期二布置任务,星期四第二节上课。
星期四一早,我到五年(4)班了解他们收集资料的情况,发现除了一个小组是收集了文字资料准备以读来汇报,其他小组都制作了PPT,这是我始料不及,没有想到他们都能制作PPT。我一一把他们的PPT复制到教室电脑平台的桌面上。
刚上课,我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奠定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了解了西藏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服饰、饮食、历史、文化、习俗等都是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拉近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掀起学习与活动的'热潮,构建民族一家亲的认识,提升民族大团结的情感。
在讲课过程中,我有选择性地选了四个小组上来展示介绍PPT的内容,余下的讨论交流。在巡堂的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表情很沮丧,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很用心去收集了资料,花了很多时间制作PPT,但是却没有机会展示,所以感到遗憾。为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我把电脑桌面的PPT全都让大家看了一遍,发现同学们做的PPT很精美,质量并不亚于老师的,在播放的过程中,大家看得很认真、投入,我觉得即使浪费点时间也是值得的。
讲到藏族的礼仪,我教了大家几句常用的藏语,大家很感兴趣,当我讲到献哈达的礼仪,我请了两位同学上来表演,由于哈达只是道具,学生表演的时候不够庄重,我觉这个时候,我应该马上进行引导,并自己亲自示范,相信效果会更好。
上完课,我们集中在工作室评课,大家对我这节课好的做法进行了肯定,同时也给我提了宝贵的意见。
好的方面是:注重体现主体的自主性。此课内容涉及面广,所承载的信息量大,需要课前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课内加以展示、交流。不管是课前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内的展示交流,都是学生或独立或合作加以完成的,学习成了学生们自已的事。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再配以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步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情景陶醉,理念开放,充分让学生展示,敢于开放学生,放手让学生展示。教学设计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和展示资料不但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的精神,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足的地方:讲述藏汉之间的关系要加重“文成公主”的笔墨,藏族的宗教信仰最好展示图片说明。要指导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当学生展示完资料之后应该在学生讲的基础上及时补充材料。
篇7:民族一家亲教学反思
《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融地理、社会、文化、品德教育于一体,关注主题目标,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内外的关联,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首先让学生以欣赏《青藏高原》导入,奠定情感基调,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民族服饰、饮食习惯、历史文化、习俗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大团结的情感。
本节课所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不管是课前的收集整理,还是课内的展示交流,五年级的学生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之间的分工及配合都十分默契。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经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资料的展示交流,步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充分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讲到藏族的礼仪,教了学生几句常用的`藏语,当我讲到献哈达的礼仪,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明白这是一件非常真诚而又庄重的事情。又通过对藏族人民服装服饰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明白了西藏自治区海拔高,天气特殊,早晚温差大。最后播放了《珠穆朗玛》这首歌曲来结束本课,使学生形成了尊重藏族人民和民族团结的情感和态度。
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情景陶醉,理念开放,充分让学生展示。教学设计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和展示不但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的精神,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述汉藏之间的关系时,对文成公主的部分没有加以深刻的了解,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也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通过ppt的形式进行了泛泛的展示,这是本节课我没有设计到的地方。今后在课堂上要注意把握时间,以及对学生的评价语,要有针对性地肯定、鼓励和补充。在讨论展示活动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将其深化和提升到既定的目标。
篇8:语文《天下儿童是一家》教学反思
语文《天下儿童是一家》教学反思
教学培智语文第六册儿歌《天下儿童是一家》,我是按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根据本班学生智力程度、理解知识能力,让这群特殊的教育群体能尝试主动、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的学习方法,让教师转换教学角色,施教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这些我将尝试做到。这篇课文的教法及教学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课教学取得成功的地方:一、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句子的兴趣,通过看图体会词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学词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汉字是由哪几个部件构成,从而体会生字的'构字特点,把这些文字的形状与具体形象的画面两相对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从中悟出生字的构字特点和词语的意思;二、“二动”参与儿歌教学。所谓二动即:“动口”,借助拼音将儿歌正确流利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助,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互学共进、团结友爱的精神;“动脑”,让学生按照儿歌内容续编内容,通过让学生续编儿歌的方法,既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看到自己续编出来的内容,学生们是多么开心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是素质教育基本要求,我还将儿歌编成小小品的形式让学生练习朗读,使学生乐学易记,从而使课堂尽显愉悦气氛。
本篇课文教学的不足之处:课堂上时间把握不好,在以小品的形式朗诵儿歌时只顾及部分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没有充分利用儿歌,忽视了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意思,使字、词教学与儿歌有脱节现象,对于练习、巩固性作业没有将范围扩展。
篇9: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是一家》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是一家》
一、提示:
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通过活动,让孩子进一步熟悉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家人,了解自己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体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引发幼儿关心家人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美好,激发幼儿热爱家的情感。
二、目标:
1、懂得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
2、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美好,激发幼儿热爱家的情感。
三、准备:
短文《我们是一家》《我爱我家》歌曲磁带,各种手工材料和绘画材料。
四、过程:
1、听歌曲《我爱我家》导入,提问:小朋友,你爱你的家吗?你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他们爱你吗?------幼儿自由回答。
过渡:有个小朋友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2、欣赏短文,老师诵读短文,引导幼儿欣赏。
3、谈话:
①、老师引导幼儿组讨论自己有家庭成员,以及其职业和每天做的事情,问:小朋友们,你的家里都有谁?他们每天都做什么?幼儿自由和同伴们说一说,老师来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谈话。
②、老师引导幼儿园集体谈话,请幼儿用日常谈话方式在大家面前说一说自己对家人的感情。
提问: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么爱你的'?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妈吗?你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幼儿自由讨论,老师注意事项激发幼儿对家人爱的情感,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爱的表达方式,如:给爷爷奶奶捶背,给爸爸倒水,帮妈妈择菜等。
③、过渡:小朋友,我们今天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制作一个小礼物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吧!你可能画一幅画,折一只小动物,也可以捏一个小泥人等等。
④、手工制作:老师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成小礼物。
五、建议:
激发对家人爱的情感,并想到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可请幼儿表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欣赏班级照片和歌曲《大中国》,让幼儿逐步了解家的概念,大家庭是由一个一个小家庭组成的,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在学习儿歌中采用填空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第一个环节我分三个等次让幼儿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个环节我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的,这就体现了《纲要》中提到的个体差异中的水平发展的差异,能力倾向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原有经验差异。幼儿有了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心理特征,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 心连心教学反思
★ 共同体活动方案
★ 散步教学反思
★ 散步教学反思
【《56个民族是一家》教学反思(精选9篇)】相关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后教学反思2022-11-24
散步课堂反思2022-06-16
《世界儿童是一家》教案2023-10-12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2022-12-10
散步的教学反思2024-04-28
《散步》教学实录2024-03-02
小班音乐亲亲热热在一起教案2024-03-12
大班社会教学总结报告2022-04-30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2022-12-06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小书城》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