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精选14篇))由网友“dem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
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一年级音乐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欣赏,创编,器乐,歌唱教学等等几乎每堂课都有涉及。也听了很多其他老师的课,但细细想一想,包括自己在内,课堂上是热闹了,但几乎都没有对学生的歌唱教学的环节做出很好的处理。
为了学生的体验和创造力培养的需要,这一切都很重要。但作为有歌唱内容的音乐课,没有听到学生动听的声音,确是一种遗憾。直到我去秀城实验听了一堂《蜗牛与黄鹂鸟》。
这堂课主要是歌唱教学,《蜗牛与黄鹂鸟》应该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曲子,怎样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教学确实要花一番功夫。上课教师就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做文章,让学生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不同语气,不同学生对这些动物的'语气也都有着他们不同的见解,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他们的不同的身体语言,不仅使歌曲的艺术形象非常丰满,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能。
从中不难看出,歌唱教学是要淡化技能,不能不要技能,我们要寻求“化技能于无痕”的歌唱教学方法,让歌唱教学这一块内容丰满起来。
篇2: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加教研员李老师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1、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年度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学习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我的小绵羊》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我的小绵羊》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小绵羊的叫声,然后问道:“如果把小绵羊的叫声加入到歌曲演唱当中可以吗?你认为加到哪儿比较合适?”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于是按照大家的建议师生一起合作演唱,比较哪种方法或哪些方法效果比较好,哪些方法不可取,然后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绵羊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篇3:唱歌教学反思
在农村小学,许多音乐课常常成了“唱歌课”,因为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在兼课老师的心目中,音乐课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因此,一节音乐课一唱到底,一节课唱下来,学生唱得累老师教得也累。半学期没过,音乐课本上的歌唱完了,剩下的音乐课时间只能每次翻来覆去唱那些歌,使音乐课变得乏味,又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嗓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许多老师把“音乐课”就叫成“唱歌课”,总以为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课的任务,其他的什么也不用教;也可能与教师自身的水平有关,因为是兼课,本身懂得不多,那又怎么去教学生呢?结果,就可能造成这种结局:几年音乐课下来,学生只学会唱几首歌,别的什么也不懂或似懂非懂。
怎么改变农村音乐课的这种状况呢?
1、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课本上安排了丰富的内容:除了唱歌,还有欣赏、律动、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乐理知识等等。教师首先要转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安排这些内容,学唱歌曲之外,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曲子,做一做律动,拍一拍节奏,玩一玩音乐游戏,学一些乐理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既动口又动耳手脚并用,又充实脑袋,那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不高吗?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懂音乐。
2、降低难度,变视唱为模唱(哼唱)
在学唱歌曲之前,一般来说总要学唱歌谱。许多音乐教师总以为农村学生音乐素质低,不识谱,学唱歌谱就免了。其实,唱好歌谱对于唱好歌曲有很大的帮助。()但低年级学生不识谱,怎么办呢?那么就让学生跟着琴来哼唱(或模唱),有时用“呜”的声音、有时用“啊”的声音、有时用“啦”的声音,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容易多了,而且多变的声音,也不易使学生疲劳。
3、改变形式,按节奏读歌词
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种做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合适。一可以记住歌词,二可以帮助学生唱准每个字的时值。具体操作时,可以先跟老师分句读,几遍之后再齐读。较长较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让学生都记住歌词。熟练之后还可以拍手读,更能起到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4、放宽要求,不操之过急
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较难。这时,老师可能会这样想:这么简单的动作、这么简单的游戏,教了一节课,你们也不会,真笨!以后再也不搞这样的活动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城里的孩子也一样,可能农村孩子的这个过程更长些。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可以参加活动或游戏,特别兴奋,往往根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堂上显得一团糟。这时,可千万不要急,乱它一会又如何呢?比如:一年级第二册第六课有一个音乐游戏DDD接龙,刚开始做这个游戏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到处乱跑,根本不像是在做游戏。在第三次音乐课时又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练习,临近下课时总算有些像模像样了 。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做这个游戏时学生总是特别的高兴,也越做也好了。
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游戏、律动,学生上音课的积极性很高,一听要做游戏总是特别兴奋。为了能参加游戏,对于这之前的活动,总能积极地参与,听得也特别认真。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音乐课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唱歌,更要让他们学会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快乐。
篇4:唱歌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对于科学活动的学习兴趣浓厚,幼儿常常可以在科学中想一想,动手做一做,通过各种感官活动来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在本次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中,我的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1.让幼儿以大胆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并运用“弹、 吹、 拍、 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与声音的关系,这两条为主来开展活动的。
在本次科学活动的中,我出示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常见,都是幼儿熟悉的。
比如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先出示了一个空的瓶子,让幼儿听听瓶子会发出声音吗?小班的幼儿对于声音、动作等十分敏感,因此一个导入环节就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我让幼儿猜想怎么样才可以让瓶子发出声音来,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我们班幼儿的思维还是蛮好的,都能很好地回应教师。有猜想就要有操作验证的环节,所以接下来我让幼儿操作玩一玩瓶子,看看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瓶子发出声音,会唱歌。以上几个环节幼儿与教师的互动都是蛮好的。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出示了许多的材料,让幼儿用材料来制作一个会唱歌的瓶宝宝,比如黄豆、绿豆、红豆、棉花、海绵、珠子等平常常见的材料。在制作这个环节中我缺少了一个猜测环节,如果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让幼儿先想一想哪些材料放进瓶子中,摇一摇可以发出声音来,接下来再去让幼儿操作,验证,这样的环节就比较好了。还有在这个操作的环节中,有个别幼儿可能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我的要求是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放入到瓶子中,但是个别幼儿在瓶子中放进去了几种材料,这样与我的设想又有点出入了,就不能验证出来致谢是什么材料才可以让瓶宝宝唱歌了。
在这个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中,我发现自己在组织科学活动的不足之处,让我了解要如何能更好的上好一节科学活动,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体验到乐趣,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篇5:唱歌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正确认读12个生字。
借助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会讲故事。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听。
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天上飞的、又地上跑的。它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为了增进彼此的友谊,他们决定隔一段时间就举行一次联欢会。接下来的故事是围绕小黄莺讲的,老是想学完这节课由你们来讲故事,好吗?(出示小黄莺头饰)
导入环节老师吸引人的故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讲故事的语气、方法,同时激发孩子讲的欲望。
生;好
师:打开书第24课《小黄莺唱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同组交流难记的字,并正确认识12个二类字。
第一次读课文要让孩子们互相帮助交流字的记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多种字的记忆方法。因为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划出了二类字。本次读课文也是让学生在熟悉一下二类字的字形及字音。
接下来就是老师出示几只带有二类字的小白兔,让孩子们帮小白兔找到写有字音的小房子。可爱的小动物激发了孩子认字的兴趣。
老师范读课文,让孩子从老师合理的语气中感受朗读技巧。
让学生再读课文,模仿老师的语气,并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师: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黄莺第一次唱歌是最后一个上台的。
师:为什么小黄莺最后一个上台的?
生:因为小黄莺不敢上台表演,所以最后没办法才上台的。
生:因为小黄莺胆小,所以最后上台。
师:她唱得怎么样?
生:唱得不好听。
生:因为小黄莺胆小,害怕了声音抖了,所以唱得不好听。
生:我知道小黄莺第二次唱歌唱得非常好。
师:为什么第二次唱得好听了?
生:小黄莺胆子大了,唱得就好听了。
生:因为小黄莺练习了很多次,所以就唱得好听了。
生:我还知道第一次小黄莺没唱好,是因为它缺乏自信,后来经过练习就有自信了,所以就唱好了。
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因为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预习非常到位,所以课文的主要内容很快就树立出来了。此时老师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适时知道朗读。
师:小黄莺两次唱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生:因为这都是妈妈鼓励的结果。
师:找到妈妈鼓励的话语读一读。(指导朗读)
从朗读中指导记忆两次唱歌的时间,及唱的结果。
师:故事学完了,你能把故事试着讲出来吗?现在小组内讲一讲,可以小组成员帮一帮。
组内讲故事时,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达到了每组由至少一名同学会讲了。
接下来在全班面前讲的同学,老师给戴上了小黄莺头饰,讲得好的老师发给了一个由老师制作的小黄莺的精美图片。
本节课教学安排合理,环节紧凑,尤其在交流主要课文内容阶段,使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给所有的学生思考和参与交流的机会。而且老师就是通过学生的交流随机板书,肯定孩子能力的同时,更激发孩子探究知识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施交互式学习,让我体会到了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凡是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老师千万不能代替。如果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都由我讲解给孩子们的话,我想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不会那么深刻,而且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孩子当堂就能讲出故事内容。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获取知识,锻炼技能,体验情感,使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篇6:唱歌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花喜鹊和小乌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6册第二课的一节歌唱课,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与小乌鸦的“品格”,前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却“还真有人夸”,后者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也有人讨厌他”。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写照,发人深思。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地表达了两只鸟的形象,两处的“呀哈哈”是发自内心的笑声,耐人寻味。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同时初步认识下滑音和波音记号。
2、这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进行深思,并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踏踏实实做人。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这首儿童寓言歌曲的情绪。
2、处理歌曲中的修饰符号,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四、教学难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音的唱法,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
2、歌曲中音程跳跃大,要求同学用听唱法完成歌曲。
五、教学准备:电教平台、课件
六、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候。
2、发声练习,用花喜鹊和乌鸦的叫声唱下旋律。
13531
小乌鸦:Wuwuwuwuwu-
花喜鹊:呀呀呀呀呀-
【激兴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分别叫“花喜鹊”和“小乌鸦”,而他们之间有一个寓言故事。大家想知道吗?(学生回答: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
旁白:在某一农村里,一位农民伯伯正在为秋天的收成而烦恼着。他在农场里走来走去,嘴里不断地说着:“今年的收成会是怎样呢?”这时候一只花喜鹊飞来了,它说:“农民伯伯,你可不用忧愁,现在的麦苗都已经长得够好了!你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秋天的丰收吧!”农民伯伯听了后开心地笑着说:“哈哈,是吗?是吗?”就在这时,小乌鸦也飞过来了,他看了看麦苗说:“虽然现在的麦苗看上去是很好的,但是农民伯伯你一定要在麦田上加上保护膜,要不台风来了就损失惨重!”农民伯伯有点不怀疑的态度,说:“你说的话可信吗?”
师:同学们,究竟花喜鹊和小乌鸦谁能正真帮到农民解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花喜鹊和小乌鸦》,答案就在歌曲里面了!(设计意图:用故事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后面揭开寓言故事的道理做好铺垫。)
【寓教于乐】
1、完整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师:听一遍录音,从歌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和速度?(学生讨论、回答)(情绪:活泼地,速度:稍快)
2、打开课本,聆听第二遍录音。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现在我们听第二遍,看看大家有没有听出什么新的发现?找一找有没有咱们以前没见过的标记。(学生举手回答)听完第二遍后:
师:大家都找得非常仔细,那么为什么这个作曲家要把这两个标记写上去呢?它们到底会让歌曲发生什么变化?大家请听教师作一个示范!(设计意图:师较为明显地通过对比做示范,使学生感受带上标志时,使歌曲的感觉发生了如何的变化。)
师:就是有了它们两个特别的朋友,歌曲马上变得活泼、幽默、风趣。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名字。(下滑音,波音)
师:它们名字分别叫下滑音和波音,都是用来修饰它所在的音符,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唱这句。(师引导学生一同唱有下滑音和波音的这个乐句,这样的演唱能更好的表现出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形象。)
3、听教师范唱一遍,把教师换气的地方用笔标上换气记号。(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聆听发现出,教师换气的地方也正是休止符出现的地方,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活泼。)
4、教师教唱
(1)教师钢琴伴奏,要求学生用la音轻声模唱。(设计意图: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启发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把两种性格不同的小动物心情表现出来。)
(2)教师再次用钢琴伴奏,师生分句演唱歌曲,随范唱学唱歌词。
(3)师生再次演唱,学生唱好下滑音和波音,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出来。
【创造表现】
师:这首歌曲里面两个主人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现在我们分男女同学进行比赛,“花喜鹊”由女同学演唱,“小乌鸦”则由男同学演唱。
比赛完之后,教师点评。并让学生找出歌词中最能表现花喜鹊和小乌鸦性格的句子。(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歌唱比赛对歌曲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在这时让他们自己找出描写两只小动物性格的句子,为后面引申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埋下伏笔。)
【完美结课】
刚开始故事的幻灯片再次打开。
师:但是突然一阵闪电从天边划下,狂风开始向这边袭来。如果你是哪位农民伯伯的话,当初能接纳小乌鸦的意见,那么现在的麦田会怎样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在学生的畅所欲言中结束本课!
【教后反思】
《花喜鹊和小乌鸦》这是一首有趣的儿童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故事,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段评价了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花喜鹊是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但是还真有人夸,小乌鸦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也有人讨厌他,这首歌曲告诉学生看人不能只看外表,做人要实实在在。
虽然这首歌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小乌鸦实事求是的品格,但是,我更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学生怀有一颗爱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让人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篇7:唱歌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歌表演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 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2。 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森林狂想曲》使学生自己发现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如知了、蟾蜍、青蛙、猴子等等的叫声。再由两只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 、p 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这节音乐课,让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我本身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歌曲学生大部分能够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我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在让学生歌表演的环节中,由于我自身对舞蹈不精通,没法给予学生很好的舞蹈动作提示,学生没办法很好的进行表演,这个环节显得课堂不够活泼。
课堂中对教学的组织,我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一年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很好的组织一堂有趣、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 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只能用 “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 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篇8:唱歌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环节比较清晰,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的,随机式的提问,重、难点的解决都比较恰当。能够从学科角度出发,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和理解,从与学生一起分析歌曲,感受歌曲的故事情节。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以视唱的形式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听录音机范唱,复听,熟悉歌词,了解衬词,画出衬词,就知道歌曲内容了。接着慢慢跟琴声唱出歌词。但讲过去之后我又觉得这个过程显得太仓促,学生缺少一个过渡的环节。我应该让学生多听几遍范唱,并让学生养成安静地听赏的好习惯。要强调听,就是用耳朵听,嘴里不要唱,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唱时,可让学生先用最小的声音唱,一遍之后用稍大一点的声音,最后再放开声音唱,有这样的过渡,学生才更容易唱好歌曲。
当然,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从本节课来看,我感觉我存在于失误,首先让学生读歌词时应先了解一下“节奏型”,再加入歌词就容易一些了。“歌词创编”是第一次创编我没想到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在创编之前应先给学生示范一次就好了。
我觉得上音乐课并不只是为了教学生唱会一首歌,而是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的兴趣,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积累一些音乐经验,学会准确地描述音乐、表现音乐和鉴赏音乐。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篇9: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的教学反思
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的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利用生动的语言、传情的教态和板图结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
1、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1)巧借古诗教学。
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的运动时用: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讲气候时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
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可吟诵李白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短短四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湍湍急流,秀丽风光一览无余;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2)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
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3)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
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球全容纳,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没左右和上下”(宇宙);“千颗星,万颗星,北天星星数它明,有它给你指方向,夜里航行不用灯”(北极星);“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然后开始讲新课,效果不错。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用圆规画圆”――太原;“大言不惭”――海口;“银河渡口”――天津。
2、形象的描述与板图结合。
如讲锋面雨带随夏季风在我国东部移动的规律时,一边画略图,一边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
每年5月份,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趁机登陆,在南岭一带受到冷空气的阻挡,冷暖两种气团在此交锋,这里首先进入雨季,珠江水流开始上涨。尔后,夏季风的“援兵”赶来,势力增大,于6月份向北挺进到长江流域。冷暖空气又在江淮之间交锋,势均力敌,相持摆动一个月左右,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的天气,因此时恰逢黄梅成熟季节,人们称这时的降水为“梅雨”。“梅雨”结束后,夏季风乘胜北进,势如破竹,于7―8月份连克华北和东北,夏季风一统神州。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冬季风不甘失败,马上气势汹汹,大兵压境。在9月份,夏季风被迫退到长江流域,10月份无可奈何地离开大陆。就这样锋面雨带随夏季风有规律地移动,造成了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而北方则开始晚、结束早的特征。
篇10:《谁唱歌》教学反思
《谁唱歌》是一首有趣的问答歌,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幼儿做出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动作,然后带上头饰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演唱歌曲,体会问答歌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说说:“除了刚才我们唱到的小动物外,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是怎样叫的?”进行歌词替换,此环节是活动的难点。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较高,积极举手发言,以生活经验结合想象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演唱歌曲,活动气氛活跃。尤其是幼儿带上小动物的头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唱歌,回答森林爷爷的提问此环节,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兴致较高,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还体验到问答歌的乐趣。
篇11:《谁唱歌》教学反思
《谁唱歌》这是一首轻松、活跃的儿童歌曲。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和心理特征,我让学生通过复习歌曲、游戏、说、唱、演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对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每一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都有我的设计意图,首先通过一首小动物唱歌,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氛围,然后用游戏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首歌的难点,再让学生边听范唱的同时,边感受歌曲的旋律,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学唱歌曲环节以聆听为主,第一次聆听感受歌曲情绪、第二次聆听以找出歌曲中的小动物、第三次聆听找出小动物的叫声,直接试唱,对附点音符多唱几遍突破难点,最后通过表演及续编歌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使课堂得到拓展,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篇12:《谁唱歌》教学反思
《谁唱歌》这是一首轻松、活跃的儿童歌曲。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和心理特征,我让学生通过复习歌曲、游戏、说、唱、演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对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每一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都有我的设计意图,首先通过一首小动物唱歌,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氛围,然后用游戏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首歌的难点,再让学生边听范唱的同时,边感受歌曲的旋律,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段乐的学习,学习歌曲,最后通过表演及续编歌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使课堂得到拓展,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说说不足之处吧:我利用头饰调动孩子的表演的积极性,如何去让孩子拿头饰是个问题要加以思所。还有要加强老师的板书的书写方法,今后要多练学。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我们作为音乐传播者教育者,传播尽善尽美的音乐文化是我们的使命,我觉得这堂音乐课学生们的兴趣盎然,在歌声和笑声中度过了愉快的.一节课。
篇13:《谁唱歌》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具有童趣的歌曲,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四唱”。
1、引发兴趣唱;
2、发现难点唱;
3、学习节奏唱;
4、创编歌词唱。
学生基本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能够体会歌曲欢快的情绪,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同时掌握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
根据听课教师建议以及自己实践后的感悟,发现在最后一个环节的创编歌词唱还需要完善,因为是小动物的歌曲,所以在备课时应不仅仅只注意到PPT的制作,还可以制作一些小动物的头饰,更加立体真是,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评价机制上,仅仅只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也会显得比较单调,应思考看看还可以才用更多更好的方式。
篇14:《谁唱歌》教学反思
《谁唱歌》是一首有趣的问答歌,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幼儿做出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动作,然后带上头饰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演唱歌曲,体会问答歌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说说:“除了刚才我们唱到的小动物外,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是怎样叫的?”进行歌词替换,此环节是活动的难点。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较高,积极举手发言,以生活经验结合想象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演唱歌曲,活动气氛活跃。尤其是幼儿带上小动物的头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唱歌,回答森林爷爷的提问此环节,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兴致较高,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还体验到问答歌的乐趣。不过,此活动在解决难点歌词创编这一环节时,由于我的设计不够完善和引导语具有启发性不够,导致幼儿没能创编出歌词,而是演唱我预先创编好的歌词,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预想的效果。今后,我在引导幼儿歌词创编时,会多加注意自己的引导语,并结合活动的内容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准备教具、设计提问,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扩展幼儿的思维进行歌词创编。
★ 欢乐颂 教学反思
【唱歌要用形象的语言教学反思(精选14篇)】相关文章:
《春雨沙沙沙》教案2023-08-01
《蹦蹦跳跳身体好》教案2022-08-10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搬椅子》2023-09-20
小班音乐亲亲热热在一起教案2024-03-12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2024-03-27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反思2022-12-18
《小竹桥》音乐教案2022-06-04
《小狗抬轿》幼儿园大班教案2022-10-25
《钟》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2023-03-29
音乐听觉感受能力的教学反思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