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时间:2022-04-30 01:44:15 其他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荼蘼”为你分享17篇“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篇1: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这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深深的感受到: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好教师需要有自己坚定的教育信念。这本书的主人公——雷夫老师在教育生涯中,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认清了自己人生的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这印证了一名好教师的成长是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们要让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数害怕惩罚才去做。好的教育往往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只告诉他们就要这样做。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我们常常很配合孩子的这种想法。学校教育有奖卡奖励制度,家庭教育也有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在雷夫看来,这样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以前我曾因学生做了好事而不要奖卡而感到困惑。其实这正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这个孩子不求奖赏的做法应该受到表扬才对。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这是现今班级孩子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孩子做事积极,可能只在班主任面前才这样。有的孩子做好事,并不是因为他觉得应该这样做,而是他觉得这样做某人会高兴。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至少让他们明白,当你做出选择之后,不要后悔。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有主见,才不会只会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我们有时把孩子们看得太死了,制定合理规则的同时,也要允许学生中有个别生的逾越现象。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清楚规则,并发自内心地愿意遵守,那么这是成功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就难免有些悲哀了!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仁慈是有感染力的。这需要老师有一双发现的眼晴,要在班级中寻找这样的榜样。并不断扩大每个学生对别人的影响力。作为老师的我也首先要做到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老师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雷夫老师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帮助我们建构了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

篇2:斯蒂芬·盖斯:微习惯【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微习惯》一书由[美]斯蒂芬·盖斯所著,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微习惯策略的科学原理表明了人们无法长期坚持大多数主流成长策略的原因,也揭示了人们长期坚持微习惯策略的可能性。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篇3:彼得·海斯勒:江城【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江城》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也就是《江城》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在19至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篇4:亚当·斯密:国富论【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3月,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7月17日在苏格兰爱丁堡去世。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篇5:詹姆斯·柯林斯:基业长青【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这不是一本描写能力卓越、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的书。也与高瞻远瞩的产品概念、高瞻远瞩的产品或高瞻远瞩的市场分析无关。也不谈拥有某种公司展望。本书所谈的问题更为重要、长久和真实。这是一本有关高瞻远瞩公司的书。”詹姆斯·C·柯林斯和杰里·I·波拉斯在这本富于创造性的书中这样写道。如何建立一个伟大并长胜不衰的公司?有思想的人们早已经厌倦了“年度流行语“般稍纵即逝的管理概念,他们渴求获得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管理思想。它打破了旧有神话,提供了新颖的见解,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的人提供了实际指导。

本书作者超越了连篇累牍的专业术语,拒绝追逐时尚,发现了使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全书有数百个具体的例子,并被组织成了紧密的实用概念框架,能够适用于各个层次的经理人与创业者。《基业长青》为在21世纪建立长期繁荣的组织提供了一个宏伟蓝图。

篇6: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随笔【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培根随笔》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写得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篇7:查尔斯·金斯莱:水孩子【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水孩子》为英国19世纪作家查尔斯·金斯莱所著的一部儿童文学,亦为其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作,首版于1863年。

《水孩子》描写一个扫烟囱的孤儿汤姆受到师父格林姆的虐待。一天,他们来到乡绅家扫烟囱时,汤姆因为迷路误入了乡绅的女儿艾丽的卧室,被认为是贼,并遭到众人追捕。汤姆逃脱后落入水中变成水孩子。后来艾丽也来到汤姆的海底世界,成了水孩子。汤姆因为仙女的指点,决心去遥远的地方寻找遭到惩罚的师父。他一路上历尽艰辛,游历了许多奇怪的国度,终于成长为一个热爱真理、正直、勇敢的人。

篇8: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24个比利》是一部依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多人格纪实长篇小说。故事主人公作比利.米利根(简称:比利)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本书的作者凯斯通过真人真事的传记式方式,记录了比利从童年到被捕后的详细精神状态和他的人格之间的交流和矛盾。

在书中,比利于1977年因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犯下三宗强奸罪和抢劫案而遭美国警方逮捕,在审讯中比利却对自己的罪行毫无记忆。经过精神检查,比利被诊断为罕见的多重人格分裂患者。因为其童年时父亲自杀,被继父虐待的情况下,比利的身体中逐渐产生了24个不同的人格。因此,比利被无罪释放,接受精神上的治疗。并一度成功将人格合一,是为第24种人格“老师”。可事情没有结束,因为治疗的失当,“老师”解体了而比利也重新回到了曾经的那种状态,甚至比过去的情况更加糟糕。在书的最后,比利又一次开始了治疗,整本书也再次戛然而止。

篇9:吉姆.柯林斯:再造卓越【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再造卓越》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吉姆.柯林斯。

为什么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公司、房利美这些业内翘楚纷纷陨落?为什么那么多卓越的公司难以基业长青?企业帝国是如何陨落的?我们又该如何尽早预测并避免这种局面出现?一个企业在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前颓势会延续多久?一个陷入衰退的企业又该如何自救?吉姆?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直面这些难题,认真分析了11家在历史上走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企业,并对这些企业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历时4年多的研究项目向我们揭示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和遭人遗忘或濒临灭亡。但即使企业已经陷入了衰退,它们仍然可以扭转乾坤。如果对于上述五个阶段能做到了然于胸,那么领导者就能极大地降低企业坠入谷底的机率。强者恒强并非世间法则。但衰落是可以避免的,衰落是可以察觉的,衰落是可以逆转的。

篇10: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道德情操论》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创作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

在该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该书是情感伦理学的早期代表作,对现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学有重要影响。

篇11:约翰·威廉斯:斯通纳【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子弟、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思考每个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作者约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篇12:诺丁斯:幸福与教育【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当父母们被问道:他们对孩子有什么愿望呢?父母们经常会说: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然而,为什么幸福很少被作为教育目的来论及呢?本书对“将幸福作为一种教育目的的话,我们会如何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书首先追问了什么是幸福。其次,又讨论了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去理解幸福。作者认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培养对于不幸福的容忍能力以及一种减轻他人痛苦的意愿。在对当代这个几乎只看重以经济指标衡量幸福和快乐的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本书谈到了持家、为人父母、珍爱住所、培养品格、人际关系的发展、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和参与民主生活方式等对于幸福的意义。最后,本书还对如何将学校和教室变成幸福的场所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篇13:艾利克斯·希尔: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讲述了生命的真正寓意与死亡的最好理解。它教会人们珍惜生命不惧怕死亡, 呈送给人们真切的感动和最伟大的爱。与当代一些其他作家描写的消极、阴沉的死亡全然不同的是,它真正唤醒起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感。从主人公哈里身上我懂得了不要对别人心怀怨恨, 当哪一天你永远不会醒来时,才追悔莫及。从在另一个世界寻找母亲150年的阿瑟身上我明白了:爱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你肯坚持,哪怕150年,你也可以找到爱的存在。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只热爱生命,不热爱死亡,就不 是真正的热爱生命。天蓝色的彼岸的意义就在让你的生命画上圆满的句号,死亡只是一个过程罢了。

《天蓝色的彼岸》主要内容

《天蓝色的彼岸》小说讲述了因车祸死去的小男孩哈里,牵挂着爸爸、妈妈、姐姐和朋友,在幽灵阿瑟的帮助下,重返人间和他们做最后的告别,表达自己生前未来得及说出的爱的故事。

主人公小男孩哈里经常和姐姐雅丹吵架,还管姐姐叫鸭蛋。一天他们又吵架了,哈里生气地对姐姐说:“我恨你,我再也不回来了。”然后就出门去买铅笔,结果被卡车撞倒而死去。哈里单纯可爱的灵魂如云朵般飘向了天堂,在天堂里遇到了古代的幽灵男孩子阿瑟。阿瑟拿着一枚纽扣在天堂里苦苦地徘徊,而不去天蓝色的彼岸重新轮回,是因为他要在天堂里凭借一枚纽扣寻找到妈妈,但到了他赶往天蓝色彼岸的时候,也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在阿瑟的帮助下,哈里完成了自己返回人间,安慰伤心的父母,向姐姐表达爱意,向自己的对手道歉。还有感受人间风的吹拂、雨的淋漓的愿望。然后他和阿瑟一起毫无遗憾地奔向了天蓝色的彼岸,等待新的轮回。

篇14:埃里希・凯斯特纳:飞翔的教室【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这是一个讲述友情,勇气和自信的故事。

五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敏感多思、擅长写作的约尼,绘画天才、学习尖子马丁,总也吃不饱的大块头马蒂亚斯,自卑怯懦的小个子乌利,头脑机智的塞巴斯蒂安,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因为有伯克博士和不抽烟的人的引导和帮助,使得他们的人生向着一个明朗的方向前进。

在圣诞节庆祝会上,他们共同演出的话剧《飞翔的教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伴随着《静静的夜晚,神圣的夜晚》的歌声,孩子们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篇15:马丁·林斯特龙:痛点【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痛点》一书由[美]马丁·林斯特龙所著,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大数据成为分析用户需求的一种惯性路径。世界首席品牌营销专家林斯特龙则指出,大数据连接了千百万的数据点,可以准确地产生相互关系。但是,当人类按照自己的习惯行动时,大数据分析通常不会十分准确。所以挖掘用户需求时,在大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个小群体的亲身观察和小数据常识,捕捉到这个社会群体所体现出的文化欲望。满足这些用户需求,击中痛点,则意味着将掌握无限的商机。

篇16: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是1月1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彼得·海斯勒,译者是李雪顺。

《纽约客》、《国家地理杂志》记者、著名旅行文学作家彼得·海斯勒最新力作

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工到企业家,追寻现代中国、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篇17:君特·格拉斯:铁皮鼓【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铁皮鼓》是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

全书由三部、四十六章构成。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让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在两个时空平面上叙述发生在德、波边境和但泽地区半个多世纪的事件。第一个平面是1952至1954年主人公奥斯卡,马采拉特因妄揽罪责蹲在精神病院写他的回忆。第二个平面是奥斯卡的回忆内容:他从1899年他的祖父母结婚开始一直写到1952年他进医院为止。

1980年,根据该小说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被搬上银幕,并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9年10月瑞士文学院在授予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时,称“《铁皮鼓》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吴章婷

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读后感

《成功无捷径――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读书笔记

说读书作文1000字

《阿加莎?克里斯蒂》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观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精选500字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笔记

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精选17篇)】相关文章:

读56号教室心得体会2022-05-07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500字2023-01-25

美国文学选读期末试卷2023-02-19

学校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24-04-28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000字2023-01-29

读书心得体会之教师诗意2023-04-06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阅读心得2023-08-03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22-05-0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读后感2022-12-30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