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共15篇)由网友“小小理财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好家风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好家风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观后感
《好家风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好家风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播课,起初我对于什么是“家风”并不了解,观看直播后,我似懂非懂,妈妈耐心的给我举了“曾子杀猪”的例子。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他的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被闹得没办法,就对孩子说:“好孩子,你留在家里,我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终于留在了家里。过了一会,妻子回来了,曾子去准备杀猪。他的妻子连忙上去制止他说:“我刚才是和孩子闹着玩的,你怎么真的要杀呢?”曾子认真地对她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明天孩子学会了说谎话,糊弄你。再说了,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在心里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你以后再对他进行教育,他也许就不会听了。这样做,对我们的孩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最后,曾子还是坚持把猪杀了。父母要孩子做个诚实守信的人,那么他们首先也要当个诚实守信的父母,一诺千金。
我懂得好家风就是以身作则。“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是一个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里,也有家风,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善良的、有诚信的人。
人要有诚信,妈妈经常教育我要诚信待人。记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约好了一起去学校打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中午却下起了大雨,本来我把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约好了的事情,我赶忙穿上鞋准备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个同学没去怎么办?妈妈说:“你还是去吧!假如你不去,她去了怎么办?那同学们一定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学校,虽然那个同学没有来,但我放心多了,因为我是一个守信的孩子。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 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我们。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篇2:家长随笔――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随笔――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01
马康馨家长
金色的草房子,苦味的艾叶……这就是《草房子》里的油麻地。纸月是一个漂亮、文静、清纯而温柔的女孩。她干净,皮肤白,眼睛乌黑,所有褒义词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
纸月的身世很可怜,她没有爸爸妈妈,和又当爹又当妈的外婆相依为命,坎坷的命运使她更加乖巧懂事。纸月原先在板仓小学读书。为了躲避刘一水的欺负转到了油麻小学读书。没想到刘一水仍然欺负她,纸月为了不让外婆担心她没有告诉外婆,只是自己一个人流泪。纸月是一个善良坚强的女孩。纸月还是一个才女,写了一手好字,还会背许多古诗,还会朗诵,作文也写的非常棒。优秀的纸月却一点也没有骄傲。
纸月小小的年纪就承担了那么大的压力,经历了很多挫折。也许只有与困难抗争,你才能生存下来,纸月的经历能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正能量,她身上的所有优点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02
梁昊楠家长
《草房子》书中的主要人物是桑桑,写了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度过终身难忘的六年的故事。在这六年中他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发生的事情此起彼伏。在故事中,秃鹤是个善于表现,是个善良可爱的孩子,杜小康是个乐于分享,聪明的孩子,我最喜欢的人物当然是桑桑。桑桑聪明,爱帮助人,善于思考,他在纸月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帮助纸月,在秦大奶奶孤独时给秦大奶奶快乐,他在杜小康家一贫如洗的时候做杜小康小摊的第一位客人。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在看故事感觉身临其境,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着急,一起悲伤,一起害怕,一起快乐,一起愤怒,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员。希望我也有桑桑这样的好朋友。
这本书告诉我们,时间有限,要珍惜童年。要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
03
梁迎运家长
这个星期我只读了第二章纸月,最让我揪心的是纸月是从板仓来的,她却没有在板仓上学,而是转到了油麻地小学来,油麻地学校的校长起初是心疼孩子纸月上下学要走那么长的路,委屈了孩子,因此不是太同意纸月到油麻地学校来,可是他见纸月那么有恒心不怕路远,所以还是答应了,在当时那样的条件下,纸月要走那么远的路上学,现在的孩子被大人视为掌上明珠却不知到珍惜光阴,不知道好好学习。我觉得他们真的很对不起各位老师的辛勤教导。
各位老师你们辛苦啦。你们太辛苦啦。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你们深深的鞠上一躬!
04
董浩源家长
最近,我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名叫《草房子》。在书中,当我得知秃鹤为了弥补之前的过错,重新找回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在一年一度的小学文艺汇演中,主动请求并成功扮演一个不愿扮演的角色――秃头伪军连长,从而给学校争得了荣誉时,我真为秃鹤高兴,我不禁感到羞愧:而当我得知桑桑为考中学,不得不离开这片朝夕相处的草房子时,我已经泪眼模糊了!
05
许晶琳家长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喜欢繁重的作业,读不完的课外书,考不完的试,听不完的唠叨,关键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如何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是我们每个家长梦寐以求的愿望,看了曹文轩老师的《草房子》后,我觉得主要的是还得和孩子做朋友,接受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心底里没有负担的接受父母。
孩子的一生有很长的路要走,既有平坦,又有荆棘,看我们现在和孩子的选择了。
06
董婷家长
书中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小学里生活了六年,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经历了令他难忘和刻骨铭心的事情。
和主人公桑桑一起的一个小伙伴叫陆鹤,很可爱。他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从小就秃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同学们把他的帽子恶作剧的传来传去,让我想起了在学校时和同学们嬉戏打闹的情景。
我明白伙伴之间的友情是弥足珍贵的,书中人物对生活的热爱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07
梁@赫家长
这个星期天,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那里生活着调皮善良的桑桑,执着坚守尊严的秃鹤,内向优秀的纸月,性格倔强的细马,漂亮的白雀……在这么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纸月。纸月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
她浑身上下都是干干净净,嫩白的皮肤,乌黑的眼睛,长得清秀、漂亮。纸月的身世很可怜,他从小就没有爸爸妈妈,和又当爹又当妈的外婆相依为命,悲惨的命运使得她更加乖巧,懂事。
纸月在学校是个好学生,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字如其人,作文写的非常棒,很灵气,这么优秀的纸月却没有一点点傲气。
纸月这个农村的孩子留给我们是永久的回忆,她小小的年纪就承担那么大的挫折,压力,替她不平,也许只有困难抗争,你才能生存下来,纸月的经历给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我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以后在教育孩子中,要经得起挫折、压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要坚强的生活,做个优秀的人。
08
杨晨晨家长
纸月温柔娴静,在桑桑家住时,耐心的和柳柳说话,教柳柳背童谣,当早晨发现桑桑尿床时,只扫了一眼就走了,保护了桑桑的自尊,很贴心。当她受到板桥小学三个坏孩子欺负时,为了不让外婆担心,为了还能在油麻地上学,纸月承受了很多的难堪和委屈,即使老师批评也没有将实情讲出。当桑桑和三个坏孩子打架把事情闹大后,纸月和桑桑受到了孩子们的戏弄,桑桑为此数次与别人动手。纸月为了躲避,在下雪天独自一个人回家,她不想为桑桑带去麻烦,童年的情景在慢慢蔓延。
09
许忆罗家长
《草房子》是大作家曹文轩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生活在油麻地的一群孩子。他们真活泼,离奇的事发生在了他们身上。在那个年代,他们不玩电脑不看电视玩的是跳格子与捉迷藏,看的是戏。那些已被我们忘记的游戏出现在了他们身上。在书中作者说道:“美的力量绝不亚丁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美。”
是啊,美是人之本色,美永远也不会消失,不管你是美还是丑,只要你怀着一颗童心,那你就是美的。
10
王子轩家长
今天早上醒来,拿起书看了几页。从文中作者对秃鹤的外貌的描写形象,生动,对秃鹤的心理活动。环环相扣,把一个小孩的心理成长。父亲对孩子的不理解,秃鹤的与众不同是他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亲迈。父亲用生姜给他摸头。秃鹤要忍着火辣辣的刺痛。一动不动地坐着。任由父亲用姜片去擦着。
桑桑是一个聪明,顽皮,行动力强的孩子。他给鸽子做鸽笼,用蚊帐做渔网,不仅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也和小伙伴下河也用竹篮捞虾米,小鱼,捉螃蟹。想想现在的孩子。回到家不是手机,就是电脑,想像能力差,更别说自己动手做什么手工,有的工具都认不全。
11
王疆尧家长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桑桑的男孩。说了他的童年趣事;可爱的油麻地小学和他的一些好朋友,给他的童年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以为这是一本有益于孩子身心的书,也让我们大人想起遥远、温馨的童年生活。
12
王晶晶家长
这真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蒋一轮和白雀是天生地造的一对儿。 可就是因为那个倔脾气的白三,他棒打鸳鸯,硬是把他们拆散了真是有情人不能终成誊属啊!当然,这也少不了那个小白脸谷苇的错。人家蒋一轮和白雀身披彩风双飞翼,你非要见缝插针在这对鸳鸯中间横拦一棒,干嘛?君子要成人之美,你身为镇上的文书,连这个小小的道理都不懂,还不如罢了官回老家呢。
――读《草房子》随笔
13
赵艺钧家长
和孩子一起读《活着》,她说:妈妈,福贵的一生好悲惨啊,他的亲人都相继死去,就剩他一个人了,福贵好可怜!也许在孩子心中没有比福贵更惨的人吧,可她却通过《活着》看到了福贵的坚强,看到了他的改变,看到了他对亲人的珍惜,这就是读书给孩子最好的给养吧!
是啊!主人公在经历诸多地打击和苦难后依然坚强地活着,感恩,此刻的我们还活着,还有主动创造价值的机会,还有实现梦想的能力,原当下的我们,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把握生命的每一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苦难,坚强地活着,感恩每一天!
14
董涵家长
读了《活着》,我明白了人生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笔直的,就像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一样,只有活着才能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活着才能体会到挫折和不幸所带给我们的一切,才会更加珍惜。活着是一种证明,更是一种历练。生命原本脆弱,但只有一条,所以你要坚强的活着。读了以后都会知道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和平年代,解决了温饱,人都有些飘忘记 。
15
段梦园家长
读完后,我想起那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播种的苦难都长成一个新的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我们都会紧紧抓住希望。人生最可贵就是活在世上,所以我一直坚信只要活在世上就一定会创造奇迹!
16
王雅琪家长
读了《活着》之后,心情久久不平静……
我们的主人公从小娇生惯养,迷上赌嫖,最后将自己的财产输光了。他的父母,儿女和妻子以及孙子都相继离开了他,只剩他一个人。可他仍然坚强的活了下去。
看完之后,我佩服福贵的同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人能永远富贵吗?这个问题就跟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一直好下去,答案是可能会,但大多数不会。只有自己不但努力,才能一直取的好成绩。
为了孩子能有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应该从小磨练孩子,并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
17
王康宁随笔
我感觉福贵的一生都是奋斗,拼搏出来的,坐着等于不能得到钱,一生都不能福贵。
我同事也要像福贵一样,乐观地对待生活,哪怕是遇到挫折也没关系,不富裕也行,只要人没事就行,管它有钱没钱。
18
杨琼家长
从富贵家境由盛到衰的没落中,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事事无常。我们能做的就是,勇于接受现实,无论贫穷还是富有。让孩子懂得遇事宠辱不惊,受到打击也不要一蹶不振,相信一切都有希望。
19
李鑫铭家长
这篇文章是第一次读,虽然电视剧版的已经看过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不知何为辛苦,不知何为生活不易,这样的文章确定非常合适父母和孩子阅读,不管是父母还是孩了自己困难时,面对婚姻家庭,以及对孩子的责任感,教育是一场反思,生活亦是,反思从何而来,从阅读中,反思自己,时刻提醒看自己。
20
高梦瑶家长
《活着》讲述的时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
要说“活着”这个问题,说尖锐也尖锐,说平和也平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合适的时侯重视它。我们是否考虑过自己为什么要活着,还是终日忙碌,盲目的过着日子,不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合理的定位,我想,这应该需要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现在还无法下定论。活着,不仅是一个生存万式,更应该是一种对未来永不停止的追求,至于追求什么,怎么追求,就让简单真实的生活不断给予我的答案吧。
肩头披着太阳撒下的细碎阳光,心中感受着太阳播下的温暖,种下属于我自己的希望,我愿入一个不倒翁,珍惜着生活对我的厚爱。
21
王梦圆家长
文中的主人公福贵后半生厄运连连,死亡和灾难时刻伴随着他,可她却依然坚强的活着,没有以死来逃避非人的生活,而是乐观地活着,为什么他能不死不活而活下来?探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人间的温情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性格使然。福贵的一生体现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况,他的生存可以上升为一部生存寓意,从福贵的身上,可以学到面对苦难时的方法和态度;承受与乐观。
他是现代人如何面对生存困境的一个很好范型。
22
高志华家长
佘华想告诉每一个走进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的人,生命没有幸福和不幸福,生命仅仅只是活着,仅仅是一种存在。
是否在那已逝的十几年青葱岁月中,年轻的心所追求的幸福崇尚的荣誉只是一个笑话,或是一场梦境?是不是所有的追求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都是一个不可能的存在。
23
李怡阳家长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被刀割般的痛,割的很深,痛在全身,献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过日子。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读《活着》有感
24
梁若冰家长
我眼中的英子
――读《城南旧事》随笔
周末,和女儿一起读了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中的一篇《惠安馆》,让我体会到了友情和亲情的可贵。
英子是文中的主人公――“我”,她结识了住在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他们成为了朋友。后来,她又认识了一小女孩妞儿,偶然的机缘,她知道了秀贞和妞儿是母女。于是,她千方百计让她们母女团聚。最后,小桂子和秀贞离开北京,去寻找小桂子的亲生父亲。
英子是一个聪明,开朗,善解人意的小女孩,她对大人明令禁止接近的“疯子”秀贞,一开始就是带着同情去接近她。对自己的朋友妞儿,她是热心相助。秀贞和妞儿只有从英子这里,才得到了一点点慰藉。秀贞对妞儿感情是亲情是血缘使然,但英子对妞儿的帮助却友情。生而为人,善良是人不能舍弃的品质。要相信,善有善报,善良的人,一定会被世界温柔以待。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做一个善良的人。
读《俗世奇人》随笔
今天陪孩子读了《俗世奇人》燕子李三篇,使我深受感触。
李三生在黑暗的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李三的仗义精神使劳动人民有了精神寄托他的仗义令人民称赞,令官府痛恨。
通过读燕子李三篇,使孩子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应珍惜当下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早日成长。加油!孩子们!
25
段琼家长
读《青铜葵花》随笔
它记叙了一对兄妹和一个穷困潦倒但幸福的家庭的故事。这对兄妹感情深厚,一次,妹妹葵花要被接到城里,可没过几天葵花又回来了,,使读者看到了很轻松。清铜是个不幸的孩子,在大火中成了哑巴。但最后他用最大的力气还出了“葵花“的名字。
这一家历尽了坎坷,他们也很快了。他们这种坚强是那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的榜样。我想高所他们一个圆满的答案,就是不怕困难,坚强的走下去。
26
梁惠琳家长
读《西游记》随笔
在五一假期,我和孩子一起读了《西游记》这本书,书中讲的故事很有趣,前半部分讲了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的故事,这本书里,我和孩子最喜欢孙悟空,他原来是只石猴,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美猴王。我们要向孙悟空一样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袁凯杰家长随笔
读《燕子李三》有感
燕子李三,本文讲的是一位行侠仗义,偷富济贫的大侠。在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忽然出现了一位行侠仗义之人,在百姓眼里,这个人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但在河官府眼里他就是个贼。说一说立场不同,对一个人的评价就不同。
27
许晶奕家长
读《俗世奇人》随笔
今天,我和我的孩子一起读了《俗世奇人》的一百三十页到一百七十页。
这四十页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是燕子李三,他又一个坏习惯和一个好习惯:
他的好习惯是:每做一件事都会有一个记号记下来。
他的坏习惯是:会偷别人的东西。
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学习他的好习惯,做一个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的好孩子。
28
赵语嫣家长
读《西游记》随笔
第二~四回
看了这三章的故事,让我感受到故事情节十分紧凑,通过对孙悟空与各路神仙打斗,带动了读者们阅读的积极性,又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生动的写出了悟空被佛祖降伏和与老院主攀比的场景,反映了悟空太过自负和好胜心强的特点。
赵语嫣家长的随笔
读《西游记》随笔
这三章故事中第一章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两种表现手法来塑造八戒的形象。第二章告诉我们唯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三章故事都反映了八戒西行的意志不够坚定。
29
王怡佳家长
读《城南旧事》随笔
读了《惠安馆》文章,感觉真实感,很适合孩子们闲余时间补充一些,很好。潜与默化一些积极思想,面对生活要坚强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充满自信,热爱生活。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看了《我眼中的爸爸》对一个家庭的主要,他传输了家庭的家风,他的一言一行,做事风格,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人生观……做好当爸爸的家庭责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30
王佳雯家长
读《西游记》随笔
第一章,做什么事情要持之以恒。
第二章,做人要有礼貌。
第三章,要学会尊师重道。
第四章,做人要有理想。
第五章,做人不甘平庸。
第六章,做人要光明正大。
第七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第八章,吃点苦头才能悟出人生的奥妙与道理
第九章,做人都应该做到应尽的责任,不可以为了自己干损人利己的事。
第十章,做人要言而有信,最好不要与别人打赌。
31
金玉杰家长
读《俗世奇人》随笔
《俗世奇人》着本书讲的是在平凡的世间生活着各式各样的,独一无二的本领的人,在当时那算当上是赫赫有名。
他们每人只要有独一无二的绝技或者是另有绝活的,那就一定有绰号,比如说:像刷子李、刻砖刘、苏金散、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等等。津门人好把这种人拿手擅长的行为连在一起称呼。时间一长,名字不知道,倒知道一个响当当的绰号。
在刚看这本书的第一章《苏七块》时,我就一直在想,难道这本书里的这些人都有自己先天的能力?最让我感动的是;刷子李和苏金散,刷子李他刷完以后就不会有一个白颜色的小点;苏金散凭着他精湛的医技赢得民众的尊敬。读完这本书《俗世奇人》我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我们一个个生下来并不是天才,而是靠后天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汗水。”
32
李靓馨家长
读《俗世奇人》随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俗世奇人,平凡世界里的奇人。着本书中的奇人个个身怀绝技,谁不是“台上一份钟,台下十年功。”磨练出来的。
书中记录着18位奇人做事,他们之间有着豪情仗义的感情,又有让人笑破肚皮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就好像置身于大街小巷,眼看着一个个普通的人做着稀奇古怪的事一样。
我们身处的年代,和他们简直天壤之别,但我们也有属于我们的乐趣与精彩
人生天地之间,若自驹过隙,忽然而已。所以劝君惜取少年时,让自己也成为着平凡世界中最不平凡的那颗星吧。
篇3:对孩子怎样家庭教育是最好的
对孩子怎样家庭教育是最好的
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在我的家庭教育里,很轻松,我从来不对孩子大声叱喝,这样的家庭氛围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得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积极的参与到家庭重大事件的决策中。有一年,爱人想换车,不知道是买黑色的还是红色。后来让孩子参加到了这个问题的决策中,孩子给了建议是红色时尚,黑色经典,不会随着流行而被淘汰。就这样我们选择黑色。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的女儿今25岁了,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女儿成长的很快乐,我也很开心。
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来影响孩子
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他们总是赞美他。我的.女儿非常喜欢看书,是因为我们从小对女儿的影响,晚饭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拿着书本在学习,看书,这是我们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养成了女儿的好习惯。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方法。
严格要求孩子与关爱孩子一起进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我们既想办法为他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们会给他各式新奇的玩具,我们也会常常给他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对孩子严格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在学习中,我们对他严格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对他关爱有加,这就说明了,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双向的,要严格也要慈爱。
配合老师,做好家庭工作也要做好学校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更多的品德,做人道理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主要是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以后的人生做准备,找方向。家长只有配合老师,了解孩子想要什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然后配合老师的需要进行的家庭教育更加适合孩子,更能让孩子接受。
家庭教育,家长是老师,在人生的第一节课上,千万不要自己的孩子落后,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孩子出现任何不快乐!
篇4:什么是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一直是我一个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与追求,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李老师对学生执著的爱深深打动了我,我想重要的是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他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我在对比中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
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从李老师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似曾相识的自己,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更加的坚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具有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的情怀,需要自己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每天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一行,爱一行”。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尽我心去做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李老师说:“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做最好的自己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篇5:《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资料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用心主动,乐于理解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培根也以前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这些名言中,我们能够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孩子们都将会走上光明而完美的“星光大道”。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探究问题的答案。”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分类得出的,是指在教育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
篇6: 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心得体会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从而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随外在力量而行动的人,就是奴隶。”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得好,独立性差的孩子一定发展得比较差:这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也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我们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就会觉得孩子时时在进步,浑身是优点。
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搞好,积极努力地去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中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事业上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情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老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会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雅斯贝尔斯在该书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时,这位教师这样的回答,事实上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监督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就可以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当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这是一段我最喜欢的故事,因为我自己也常常面对这样的班级,有时候心里着急,就喜欢批评学生指责学生上课不认真,回去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经常怀疑学生的成绩都是作弊得来的。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鼓励学生建立自信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的好方法,却无法在实际中去做到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在责任心之外,不可避免的有功利心。考试的排名,每一次的质量分析,多年来象大石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总是微笑着说淡化排名,可是社会上却又特别重视学生的成绩。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忽略他们的纯真、可爱,忽视他们所成长的环境,他们叛逆背后隐藏的孤单与无助。看到这些学生我们常常很厌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成绩不好。在应试教育的畸形标杆下,我们无奈地把学生取得优秀成绩作为工作成功与失败的标尺。我们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目标,然后把压力转嫁给我们的学生,恨不得只用几天时间,就把他们教得绝顶聪明。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小”的重要。不要小看一分,不要忽略最细微的进步,不要忘记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怀,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由衷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动力。因为,自然界中最能打动与震撼人心的就是生命创造的奇迹。而我们创造奇迹的人应该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样,不为中高考成绩而折腰!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觉得这是作者对教育最好的理解,是世界上所有教育要抵达的本质!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很难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
篇7:共同抗击疫情,是最好医护家风的传承
共同抗击疫情,是最好医护家风的传承
走出医院大门,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工作一天的护理部主任詹宏博回到家中,而此刻,家中却冷冷清清,空无一人,因为他的爱人、儿子都在医院工作,今晚他们都去值夜班了。
“本来今年春节计划走走亲戚,朋友给儿子介绍的对象,让他们见见面,结果从大年二十八开始,我们一家三口就都奔医院加班去了。”詹宏博说。
作为护理部主任,詹宏博是有着30年工作经验的“老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守护患者安全,成了她工作的重心。医院的预检分诊点是她负责的工作之一,从房间建设、室内布置到人员安排、流程管理,她都事无巨细,各项工作在她的指导下有序迅速地建立起来。疫情来势凶猛,预检分诊点的人员都是紧急调配的,从培训到上岗再到成为一名合格的预检分诊员,詹宏博花费了大量心思,面命耳提认真教导每位护士。为了做好病人的问诊、流行病学史问询,让每位患者都能如实回答不漏诊,她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揣摩患者心理、软硬兼施,不漏查任何一个可疑病例。每天早晨预检分诊点交班,她都会参加,完善细节、补充流程、解决难题,是她每天的必备功课。疫情笼罩下的医务人员都是脆弱的,詹宏博最担心的是分诊点人员每天扛着12个小时的工作量、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会给她们造成心理问题,她每天都要和大家聊天,谁心情低落、谁想家了、谁家孩子病了、谁家家中有事,她都一一记在心间,再忙都会和她们谈心、疏导解决,成为护士们心中可敬又可爱的老大姐。
在召陵镇卫生院工作的李志明是詹宏博的爱人,他是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已经在医院坚守多天的他,好几天都没见过爱人和儿子,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和我爱人都是党员,应该冲在前面。”
和母亲同在一家医院上班的还有儿子李佳阳,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兵”,他腼腆地说:“我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深深影响着我,所以我毫不犹豫选择从医的道路,过几天我就要去发热门诊值班,我一定会拿好接力棒,把工作干好。”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一家三口并肩逆行,是最好的医护家风传承。
篇8:《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天气一天天变得凉爽起来,暑假很快要过去了,我的散漫享乐的假期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想起了领导放假时布置的任务:本假期要读一本和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不要读那些和自己工作无关的消遣类的文学书籍。
说实在的,我是不爱读书的人,最确切的说是根本安不下心读书,内心浮躁的我翻开书籍刚看几页,就想翻翻后面,想想这么多页的书,什么时间才能看完呀,内心有一种恐惧感,其实是自己对于阅读还是没有真正的热爱起来。一想起不爱阅读的人就是精神残疾这句话,我就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精神残疾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还不从书中寻找答案,怎么能治愈自己的疾病呢?
对我来说,读完一本书,只是简单的了解了书中的一些大致情节,并不能系统的认识整本书的结构,所以很多次翻开书,基本没有完整的耐着性子读完的。但是我的内心却又非常羡慕那些知识渊博的爱读书者,为他们那妙趣横生的语言折服,为他们笔下流淌的精美绝伦的文字而惊叹!看到一篇篇优美动情的文章,仿佛闻到了作者那丰富高贵的灵魂散发出来的香气。我认识到,我的内心还是喜欢文字的!或者说还是应该有内驱力的吧!
从旧书网上淘到《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选这本书的原因是想了解读书怎么会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因为我听说过《工作是最好的修行》一书,还有作者是一位__人,感觉很亲切。一位漂泊异乡的人能够成为教育局长,一定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大咖!
翻开作者的后记,知道了本书是一位特级教师十年来每周阅读一本书后撰写的500篇读有感中的其中50篇编辑而成的,我霎时就为作者这种阅读精神所感动。每周阅读一本书,撰写一篇读后感,这样的习惯已经坚持了整整十年,即使是出差过节,他也从没有懈怠过一次。一位局长,日常事务繁忙,没有整块的读书时间,每一本书都是在旅途、会议间隙、饭前饭后、睡觉之前的琐碎时间见缝插针中完成的,即使是到了深夜里11点钟,他的读书计划没有完成时也不会躺下疲惫的身子休息,他从没有对自己放松过要求一次,这样一做就是十年,读书写作像呼吸一样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了,别说里面的读后感内容了,这后记里的几句话已经足以让常人惊叹!
篇9:《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打开常生龙编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教学即创造”,就被书中介绍的名人教育理念所吸引。这一辑一共介绍十位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他们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创造。教学工作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我读完这一辑后最深的感悟。
在教学工作上,最容易做的是照本宣科。课堂上,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来上,不会有错,但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课,却需要老师的创造性。
学生为何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因多才多艺的老师的课堂是丰富的,是灵动的,老师自身的知识的博大和自身素养会影响到孩子。孩子欣赏博学多才的老师,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记得读师范时,“文选与写作”课是比较枯燥的课,而那位老师,每节课都是很快讲完课本上的知识,就会给我们讲他心中的《红楼梦》,讲细节,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就是因老师的讲解,才让我用心去读这部经典巨作,注重书中的细节部分,甚至跑到图书室寻找关于解读《红楼梦》的一些刊物和文章。看评论,会让我读得更深一些。写作课成了我的最爱,我喜欢老师的博学,期待他能给我们介绍更多的名著经典。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那些课文没有多少吸引力。这位老师把文选课上得丰富多彩,激发了我们去读经典名著的热情。也是从那时起,我才深深地爱上阅读与写作。
篇10:《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常龙生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常龙生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本书是在500多本书500多篇读后感中挑选出来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自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一、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根本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收获多多。
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局长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二、看书,人人都行,但是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委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念及家中书房里教育教学类书籍虽数量也已比较可观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分享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等,总感觉这类书籍都在尽力诉说“该怎样做”,即便内容上乘,与读者之间(至少是于资质平平的我而言)仍是隔着一点距离;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则从“要读书”这一本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定有心得,亦有一试之愿。不及文学作品之多,不过
篇11: 教师阅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心得体会
教师阅读《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心得体会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从而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随外在力量而行动的人,就是奴隶。”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得好,独立性差的孩子一定发展得比较差:这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也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我们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就会觉得孩子时时在进步,浑身是优点。
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搞好,积极努力地去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中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事业上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情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老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会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雅斯贝尔斯在该书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时,这位教师这样的回答,事实上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监督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就可以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当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这是一段我最喜欢的故事,因为我自己也常常面对这样的班级,有时候心里着急,就喜欢批评学生指责学生上课不认真,回去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经常怀疑学生的成绩都是作弊得来的。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鼓励学生建立自信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的好方法,却无法在实际中去做到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在责任心之外,不可避免的有功利心。考试的排名,每一次的质量分析,多年来象大石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总是微笑着说淡化排名,可是社会上却又特别重视学生的.成绩。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忽略他们的纯真、可爱,忽视他们所成长的环境,他们叛逆背后隐藏的孤单与无助。看到这些学生我们常常很厌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成绩不好。在应试教育的畸形标杆下,我们无奈地把学生取得优秀成绩作为工作成功与失败的标尺。我们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目标,然后把压力转嫁给我们的学生,恨不得只用几天时间,就把他们教得绝顶聪明。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小”的重要。不要小看一分,不要忽略最细微的进步,不要忘记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怀,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由衷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动力。因为,自然界中最能打动与震撼人心的就是生命创造的奇迹。而我们创造奇迹的人应该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样,不为中高考成绩而折腰!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觉得这是作者对教育最好的理解,是世界上所有教育要抵达的本质!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很难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
篇12:《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梗投射在书桌上,寂静的暖意挑逗着房间的寒气,我触摸着、温暖着、尽情的享受着这“幸福”的周末时光,窗外不是飘来热闹的说笑声,打破这周围的寂静。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寂寞。我独坐在窗台,凝望着手机群中的写作通知发呆。书桌上透过书页,一行小字映入眼帘:“坚持不懈的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的一次次的邂逅。”是啊,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摸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我再次翻开了那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
打开浸着墨香的书籍,发现这些似曾相识而今又经推敲修订过的文字,在作者亲切的“让我们读书吧”的自序中,浏览了被作者精心架构的五个小专辑,分别是“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既有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的研讨,也有教育名家教育启迪与唤醒,更有世界顶级国家教育成功的秘诀。足见作者的用心。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内在有着严密逻辑联系的教师阅读图谱。每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时,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现将阅读感受总结如下:
一、阅读激发了我的教育梦想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应当是我们所有当教师最美的梦想,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告诉我们: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追求分数至上的现实,微薄的工资收入,高强度的压力,职业倦怠也越来越明显,固然与收入和压力有关,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在工作中丧失了真我,像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天天带着面具生活,何言快乐?
在许多师生共处的日子里,自己也曾在课堂之外,经历过带着学生去野炊、去参观实践园等实践活动,活动后我立即整理拍照文字,记录活动专辑在教室里展示交流。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习作也取得来前所未有的成功。几年的时光过去了,学生们每次提起那段难忘的经历都激动和兴奋好久!
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也曾有过像于永正老师那样,在自己或长或短的教学生涯内,有过留给学生串串珍珠版精彩活动的难忘痕迹,也曾有过充当童心未泯教师的幸福体验。教育生活原来可以这么幸福的过,沉淀许久的教育梦想再阅读的体验中再次被点燃!
二、阅读刷新了我的课堂教育观
教学是一门充满艺术的创新科学,对教学技术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对学困生的转化,对提升教学质量策略,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教学技巧中“按部就班技巧”和“走动技巧”。
期中考试前,各级各班在授课完毕都在做试卷刷题,办公室内琳琅满目的各科试卷像小山似的排满了课桌,不得不感叹:真有点高考加工厂的硝烟弥漫!我也加入这场刷题的“战役”,生怕自己跟上步伐而影响全局,又到了评讲试卷时间,读后感(www.simayi.net)学生等着公布答案,往试卷上填写,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刚刚讲过的内容,依旧是错误百出,给答案,被动接受,再纠错,再出错,更过的时候抱怨学生怎么没记性!何曾想过,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并没有注意教给学生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流程。也难怪学生看似在课堂上似乎听明白了,等到动手时又无从下手。在阅读中,我注意到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前提是让他们把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流程,在此基础上再去自由发挥。如果把复杂的技能分解为若干任务,把复杂的技能分解为可以操作若干步骤,这样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在这个过程就会逐步提升。”按照这种方法的思路,我分专题制作了课件,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巩固此类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学生的准确率有了很大提高。原来课堂教学充满了挑战,技巧和艺术无处不在!
在三尺讲台耕耘,支点在哪里?如何再能让教室里每一个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你拥有整个教室?往日上课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七八十人的教学大班,拥挤的座位,狭窄的过道,侧着身子勉强通过的尴尬,让我时常把讲台作为支点,是不是的画弧线运动。视野的限制让教室里学生的动态不能及时尽收眼底。每次转身板书或低头伏案写字,总听到台下窃窃私语声,抬头凝视或刚做迈下脚步的动作,顿时鸦雀无声。我在心暗暗发誓:“看我逮着机会怎么收拾你们!”困惑了许久,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直到我有一天带着读书任务阅读到《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中国莱莫夫在《教无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中提到的“走动技巧”,才恍然大悟:“教师要在上课开始的前五分钟内,让学生意识到你已经拥有了整个教室的任何位置。”接下来的课堂上,我拉开了教室的座位,从讲台的踱步到台下的关注,不时在后排座位处停留,俯下身子点点学生的书写,鼓励的伸伸大拇指,做一个加油的鼓励!或在想要开口说话的男生旁边做一个禁止说话的暗示。随着关注度的提升,教室里窃窃私语声消失了,我心里掠过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三、阅读完善着我的师德素养
“用柔软的眼睛看待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找出任何一种和他深层对话的可能,那么您会发现您身边的孩子,正在开始学会微笑,那潜藏在内心的热情,也即将会大大地发光,大大地发热。”
没有了解,就没有有效沟通,没有有效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是相影响的伙伴,是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挡风雨;教师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师挺直腰板儿,就像一把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不难发现西方的教师们同样不遗余力地以“爱”为核心,生发了教育激情及各种教学智慧,引导状况百出的学生们在做人和学习上步入正轨,且使之继续进步;于漪老师在自传《岁月如歌》中写到,即使是在群魔乱舞的““””时期回想当初自己给患肺结核病的学生买药,给骨折又无钱的学生付医药费,给没钱的近视学生配眼镜等等以至于家境拮据,她依然没有后悔——“这样做图的什么?
带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感动与激励的点点滴滴自己也许做的还太少太少。也正如郭振先生所言:“教师有没有文化主要不在于教师的职称、职位,而在于教师有没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学识、生动的个性、感人的故事在学校流传。”
在此书的阅读中我的师德修养也在完善。
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你的第一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一个使自己幸福的人,也就能使别人幸福。”阅读之美,美在感悟;阅读之美,美在积累;阅读之美,美在常读常新。阅读能够促使教师的自身成长,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使教师享受教育成功带来的幸福。做一个幸福乐教的园丁,做一个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那就好还是让我们来读书吧!
篇1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作者对50本经典书籍阅读后阐发的感受。作者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书中有很多文章我在报刊上曾经阅读过,但打开浸着墨香的新书,发现这些似曾相识,而今,又经推敲修订过的文字,被作者精心架构在了五个小专辑里,足见作者的用心。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内在有着严密逻辑的教师阅读图谱。书中作者列举的书,我也曾跟着买了不少,但认真阅读,能够引发自己新的思考的书,不多。但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时,偶尔还会翻出对应的书籍,愈发感受到常生龙先生阅读的思考之深及论述之广。
常生龙先生的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育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朴实中显功夫,他的课堂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干巴巴的说教,但道理却深入人心。
再看其它专辑,同样可见作者多层面架构的心愿。所选著作涉及面广,作者有中外名家,也有一线教学精英、新秀。所列内容有方法介绍类,有前沿、理性的观念引领类,也有传统经典名著导读类。作者把这些内容有序列地搭配、组合在一起,呼应着每一辑的标题主旨。
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经典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教师如果有心,认真阅读每一辑的书目,犹如一张教师阅读图谱,若能按图索骥,闲暇时多读上几本,再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会收获多多。
看书,人人都行,但是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当然,这里除却休闲式的随性阅读。教师阅读专业类书籍,有时因为获取的信息比较直观,只需浏览即可,但更多时候是需要细心阅读的。常生龙先生的阅读态度是严谨的,我作为他的粉丝,曾读过他几百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使我受益匪浅。
有人说:“每个人总是能在阅读中找回自己。”常生龙先生的这种从阅读中生发个人观点,旁征博引,阐述多种论点的阅读方式,于我、于你、于他,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引领。尤其是在这个阅读泛化、网络阅读盛行的时代,真正能够做到静下心来,每周认真阅读一本纸质书籍,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指导。相信老师们阅读之后,也会有类似的感受。
回看《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全书共五辑,均设有小标题,其实每个标题都指向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具备的教育视野:“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虽然有些观点并不是常生龙先生首次提出的,但以书籍本身和书评组合起来阐释观点,实属罕见,让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亲切可感”,这是专业导向,更是专业指导。
我对本书的阅读不只是一篇篇单一的、零星的浏览,而是把每个专辑都综合起来归类阅读。拿“理论即支点”这部分来讲,本专辑涉及的作者都是中外名家,单读名家如陶行知、蒙台梭利的著作,我们也会有所收获。但经过作者这样巧妙编辑、组合,“为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儿童是成人之父”、“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占据未来制高点需具备的五种能力”……在这些小标题统领之下,多是作者深入浅出的对经典著作的解读。这对教师把握教育原则,是引领,更是感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是同读一本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满满的收获。很幸运地与《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及作者常生龙先生相遇,犹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篇14:《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自知读书甚少,尤其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更是很少涉猎。今年暑假,在学校要求下,耐下性子开始阅读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不想无心之举却收获颇丰。下面仅就我感触最深的两点谈一谈。
一、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了多年,但是考试制度仍让我对分数看得很重,对于考试经常出现的题目我会反复讲,多次练,即便这样仍然有不少学生记不住,考试丢分,我也因此常常责怪学生不认真,不用心。
读了《怎样让学生爱上学习》一篇,我才明白原来是大脑的自我系统在作怪。得不到学生自我系统的关注,无论老师讲的怎么卖力,知识如何重要,老师的讲解却根本无法进入他的认知系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充满情趣的讲课方式比教材内容更重要。
二、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习惯于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我,很想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多方尝试,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阅读了常先生《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一文后,我有所顿悟。首先要让学生对每节课充满期待;其次将课堂上的话语权让位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再者让坐在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充分的互动交流,而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参与的氛围和课堂文化上来,让学生与手头的学习内容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常生龙先生的这本书将精髓提炼、升华,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让阅读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我会继续认真研读,用其中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篇15:《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心得体会
寒假里我读了常生龙先生的一本专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书的封面是一句特有诗意的文字:“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打动我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邂逅的美妙,是阅读的神奇。毫无疑问,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这是一张有品质的阅读地图,作者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精选了50余部教育类著作,阐述从中得到的诸多收获,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这本书带领读者领略阅读之美,汲取教育智慧。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常生龙先生这样写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我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我亦有同感,书确实像开山的斧头,像涉水的轻舟,像茫茫大海上的灯塔。当你安静阅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心仪的观点跳出来,令你怦然心动,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在这本书中,透过理性而深刻的文字,你可以想象从读者到作者的那种神圣感责任感意义感。当很多人已经进入梦乡,常生龙先生依然在敲打键盘、用心思考——阅读时的幸福、写作时的畅快,该是一种多么自我的人生体验。
这本书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内在有着严密逻辑联系的教师阅读图谱。合上书本,我的脑海里,蹦出了几行字:
一、这是一本教师阅读图谱
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电影院》是课程开发层面的,《教室怎样与学生说话》是师生沟通层面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是教学方式层面的……多角度阐释了“教学即创造”的现代教学观。
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根本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教师如果有心,认真阅读每一辑的书目,犹如一张教师阅读图谱,若能按图索骥读上几本,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收获多多。
二、这是一本阅读方法指南
看书,人人都行,但是阅读,并不是人人都会。当然,这里除却休闲式的随性阅读。教师阅读专业类书籍,有时因为获取信息比较观点,只需浏览,但更多时候是需要细心阅读的。常生龙先生的阅读态度是严谨的,作为他的博客粉丝,读过他几百篇读后感,每一篇读后感都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我受益良多。
常局长阅读面很广,视野开阔,每篇读后感都是经由他对所读书阅读“消化”后酿出的阅读蜜糖。他的这种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对一线教师而言,无疑是一本方法指南。
翻阅《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里所介绍到的书籍,很多书籍我也读过,但如常局这样认真写读后感却很少,更别说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了。
有人说:“每个人总是阅读中找回自己。”常局长这种从阅读中生发个人观点,旁征博引引发多种论点的阅读方式,尤其是在这个阅读泛化、网络阅读盛行的时代,能静心每周认真阅读一本纸质书,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指导。
三、这是一本专业指导手册
回看本书五辑小标题,其实每个标题都指向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应具备的教育视野:“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虽然有些观点不是常局首次提出,但以小专辑图书书评组合起来阐释,让这些根本性理论变得“亲切可感”,是专业导向,也是专业指导。
拿“理论即支点”这部分来讲,本专辑涉及的作者都是中外名家,单读名家如陶行知、蒙台梭利的著作,我们也会有收获。但是经由作者这样一编辑组合,“为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儿童是成人之父”、“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占据未来制高点需具备的五种能力”……这些标题之下,多是作者深入浅出对经典著作的解读。这对教师把握教育原则,是引领,更是感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自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是我的感悟,是我的收获,满满的。很幸运地与《读书是最好的修行》一书及书作者的相遇,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营养,获取越来越多的精神财富;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
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工作而遮掩了的心扉。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
★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
【好家风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共15篇)】相关文章:
好家风伴我同行演讲稿2023-05-12
家教征文范文2022-05-07
《天府好家规》观后感2022-07-21
家风家训的讲话稿2023-01-11
家风心得体会2024-04-28
家教家风心得体会范文2022-11-26
传承良好的家风作文2022-11-27
优秀家风家训2022-10-09
2022家风家教主题活动个人心得体会2023-09-24
家风总结五年级作文800字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