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竞赛后的思考教学心得(精选11篇)由网友“海拉鲁丘丘大师”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习作竞赛后的思考教学心得,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习作竞赛后的思考教学心得
习作竞赛后的思考教学心得
成绩出来了,我们班的成绩很不理想,过90分的仅仅有8人。学生的习作反馈回来后,我仔细地看了每个孩子的竞赛作文,让我惊异的是平日写作文水平高的一些学生,在此次习作中却发挥失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把习作按分数段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细看,再综合起来看,我看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问题一——审题不清偏离主题
分数在70——80之间的学生,他们的习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审题不清。像小琳的习作写了两件事情,与习作的要求明显不符;小岩的习作没有写事,只在一味地抒情;小凯的习作在泛泛地谈多件事情,没有突出一件具体的事情;小民的习作写的是妈妈怎样关爱生病的姥姥,与习作的要求也是谬之千里;还有小健的习作写是地震中的小林浩怎样关爱同学的感人故事,都与此次习作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个原因也是造成平日习作优秀的学生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
问题二——选材不突出不典型
体现关爱的事情原本就无大小之分,只要你写得动情、感人就可。但有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和“关爱”扯在一起,就似乎有些牵强。如,小尹写的自己没带钢笔别的同学借给他笔用,小鑫写的自己一年级时摔跤时爸爸鼓励自己爬起来的事,小瀚写的自己摔跤时同学帮自己扶起来的事,这几个学生写的事情都很小,也很平常,对关爱的理解浮浅,而且写的语言平实,感情平淡,激不起读者的共鸣。
问题三——一件事情叙述不详
有些学生的习作,字数远远超过了400字,但仔细一看,开头引子部分太长,写了半页纸甚至是一页,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到该写事情的时候,却吝啬起文字来,一件具体的事情只写了个兔子尾巴长短,既没写出事情的详细经过,又没有表达出那种关爱的真情实感;事情写完后的结尾部分,本应该是言简意赅地总结,可有的学生又开始长篇大论,大发抒情,这种空洞的抒情只能带来假、大、空,又有什么意义呢?
问题四——题目太俗或文题不符
看看学生的习作题目:《关爱》《妈妈的关爱》《父母对我的`关怀》《同学的关爱》《同学的帮助》,这些题目太大太俗,表现不出关爱的真情。更可气的是有的学生竟然把这次习作的题目写成《我的同学》,这个题目明显的是写人,怎么能与此次习作内容相吻合呢?题目是习作的“眼睛”,正如一个人的眼睛的重要作用,如果眼睛不明亮清晰,又怎样打开心灵的这扇窗户呢?
这次习作竞赛让我们师生都找到了习作教学和习作书写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对学生习作的提高和教师习作的授课都是很重要的一步,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同时又给我们敲响了一次教和学的警钟。我相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习作水平会一步一步地提高起来。
篇2: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思考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思考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思考作者/周惠香
海沧区育才小学,福建厦门361026
摘要:三年级的学生面对习作,无从下手,总感觉好难好难。文章从教师平常的教学中摸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三年级孩子克服对习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习作顺利起步。
关键词:阅读文本素材有效活动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04-0019-02
三年级习作困难的学生,难在哪儿呢?主要是内容与表达。首先我们应当看到,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平时孩子们在一起也总是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但提起笔来就一片茫然,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言之无物。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孩子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以为作文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教师需通过各种手段引导让孩子明白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通顺的语言来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感情。让学生有信心。其次,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感性的东西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因此,学生在表达上往往会思维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语句表达不通顺,或缺乏真情实感,语言直白,难写生动。为了改变这种不乐观的教学状态,我在这年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立足阅读之本,吸收有益素材,让学生有样可学
1.读与写结合。小学课文只要留有想像的空间,教师都应尽可能安排给学生,让孩子去想去写。推前写原因,想后续结果,填空补细节。如,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后,不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机械仿写课文,而是让学生把握例段的本质特征,提示他们在生活中去观察、想象以下事物:宠物店中的`各种小生灵,水池中的鱼群,天空中的朵朵云彩,大海里的贝壳,小摊中的水果,公园里的不同石雕等,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事物的不同姿态,这样,学生心中虽有课文的“模式”,但并不受其限制,写出的习作更具个性。
2.看与写结合。(语文教学论文 )有声有色的阅读对促进三年级学生写作的一个有效方法。写童话是三年级习作一项重要内容,孩子们可以说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可他们写出来的童话故事不是生搬硬套经典童话,就是让人看不明白写的是怎样的故事。针对此情况,我采用了有声有色的阅读形式――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小短片或幼儿故事小短片(片长约为3 分钟左右)。使学生调动各种感官阅读,看短片中各种人物、动物的神态,肢体变化,听重要的解说词,想故事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编童话,学生有样可学,可借鉴,因此兴趣高,写出来的童话故事内容新奇。
二、开展有效活动,生成习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1.玩与写结合。为了调动学生观察的多种感官,引导他们掌握观察方法,课堂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寻宝活动、隔箱摸物大家猜、等待之中谁最急等,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全面观察别人,仔细审视自己,把“全”和“细”结合起来,从中获取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再如,学生对写景的文章总觉得不是找不到美丽的景物,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为此,我们可以开展摄影活动把金山小区、植物园等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拍摄下来,也可以到乡下把城里的孩子很少见到的稻田、蔬菜丰收的情景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通过媒体的再现,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帮助学生选择素材,在有效的时间里提炼自己所喜欢的习作内容。不仅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同时又想让同学共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于是就有了自己想表达的欲望,从而乐于动笔。2.演与写结合。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形象地感知,直接拥有写作材料,为写又亮起了一盏绿灯。教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习作《我们与环境》时,鉴于孩子对周边环境的漠视,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背景图片一条脏乱的小河,河面飘满了各种垃圾,远处的工厂还冒着滚滚黑烟,河岸上,光秃秃一片,寸草不生。请学生演一演森林里、小河里的各种动物。你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要求登台表演。于是就有了“金鱼”与“野兔”的精彩对话,又有了“青蛙搬家”的无奈,“垃圾桶心声”的有趣,“地球妈妈的美容”……真是各具情态、栩栩如生。习作的主题被学生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然后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想像丰富,幽默有趣,感情真挚。
三、插上想象翅膀,激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写得生动
1.创设氛围,铺设阶梯,让想象起飞。让三年级的孩子会想象,教师必须善于捕捉生活意象,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的兴趣。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小练笔的二次指导课上,我引导学生观察窗外那片翠绿的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很快地发现了树上那几只小麻雀。我又要求学生仔细看看那只时起时落的小麻雀,张开想象的翅膀,想想它在干什么呢?为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说“这只小麻雀可能是在愉快地歌唱舞蹈,可能是在和棕榈树说悄悄话,也可能是被我们的琅琅书声吸引而来……”想象让麻雀儿显得灵动,也间接表达了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又如,我班有几名学生在写家乡一处景色,同时选择了小区的凤凰树,但是写不出自己的感受,我让他们选择一个有风的日子,张开双臂,站在树下,这时一阵风吹过来,凤凰花瓣纷纷落下,有的写了“风来啦,凤凰树下起了红雨,洒落在我的脸上、身上、手上。”我继续启发,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们思索了一会儿,接着写道“我感到无比的舒畅,仿佛和那火红的花瓣融为一体,轻飘飘地飘入大地母亲的环抱”“我似乎穿着一件鲜艳的衣裳在风中轻轻地舞蹈”……多么动人的语言,多么美丽的想象。
2.激发情感,放飞自由,让想象精彩。孩子们在想象中抒发的是美的情怀,至善至美的心愿。这是符合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规律之理。教学《我会写儿童诗啦》时,我以儿童组诗――《太阳》《浪花》等走进学生的思维世界,与孩子们真诚对话,激发他们的情感,于是在孩子神奇的想象世界中迸发出了月牙是他们的跷跷板,是星星的滑滑梯;云海是他们的棉花糖;柳树在跳草裙舞;夕阳西下是喝醉酒的爸爸,星星、月亮、太阳是吉祥的一家……想象体现了孩子最具特色的童真,想象让孩子的创作充满生命。
篇3:关于小学习作教学及评语的一点思考
临泽县鸭暖乡华强小学 宋建海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的新要求:
1、在命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
2、在习作内容上,除了要求写纪实作文外,还要求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计划,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3、在习作体裁上,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休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
4、在习作指导上,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5、在习作评价上,要求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思考:习作教学要两手抓,一抓自主命题,自由作文,二是根据培养基本功的要求,抓好作文训练。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
在习作评语上也要改变传统的做法,从取材、立意、结构等方面入手面面俱到,说些正确的废话,学生不愿读,起不到什么作用。
从鼓励学生习作入手,尝试用上如下的评语:我为你的成功而喝彩。
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收获!
欣赏你的作品,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进步,应该是你永远的追求。
你的见解很独特。
特别的你,总会有特别的表现。
希望下次再给我一个惊喜。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我们班的作家非你莫属。
还可以用上形象的评语,于永正老师是这么做的:画上一个翘起的大拇指。学生都以能得到这个大拇指为荣。这不是比写多少不关痛痒的话都能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力吗?
评语也应当有个性:体现老师的个性,体现学生习作的个性。
请看一位老师的几则评语: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孤独”的作文。她的评语如下:太棒了!
仅仅凭这篇文章,就可以看得出来,你的定力不错,与老师不相上下。一个人有没有定力,决定了他或她今后能不能成功。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
这是一篇探讨情感的作文《放手的爱》。她的评语是:有弃才有取,有失才有得。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文笔精彩,富含哲理。
学生写了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其中说到小时侯有点调皮,父亲能够帮助他,却又缺乏耐心。她的旁批是:“你可以做到‘学而不厌’;你的老爸应该修炼‘诲人不倦’。”
文中还说,父亲后来想帮他,却已无能为力。旁批是:“这正是当今绝大多数家长的无奈。”
最后的总批是:“本文最大的优点是,有真情实感。认真修改一下,可以拿到高分;如果把字写得更规矩些,甚至可能拿到满分。修改方法之一:唤醒你的耳朵。也就是说,读给自己听,至少读三遍;只要用心读,你就能够发现并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
从以上三则极具个性的评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老师应抓住学生作文的最大优点和最大不足予以点评。基础知识如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不连贯等不足之处点明就行;教师应该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不该包办代替。
2、评语的内容,不必局限在章法技巧上。此三则评语是用笔与学生谈心,沟通情感,帮助学生解思想疙瘩,做心理抚慰。学生读了定会感到亲切,培受鼓舞,易于接受。
上述案例中的老师长期坚持这样做,班上学生乐于习作,渴望习作,习作水平普遍提高。
由此可见,情感沟通比技巧传授更为重要。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敞开胸怀,与学生展开“零距离”的心灵碰撞,撞出火花撞出激情,撞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和心灵之中沉睡的巨人。等到那巨人被撞醒,学生也敞开心扉主动笔谈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喜悦、他的烦恼、他的亲戚朋友、他的老师同学、他和他们之间的误解与理解、悲欢与离合……的时刻,你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成功啦!”
[关于小学习作教学及评语的一点思考]
篇4: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教学心得
小朋友:写好这篇作文,如何选材呢?
一篇优秀的创新作文,在选材方面应具备三个特点:一要真实,二要典型,三要新颖。
1.选材要真实。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应该选真实的材料,真实的材料,使人深信无疑,最有说服力。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过的事,我们与文章就有话可写。要想得到很多真实的材料,要睁大眼睛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有意识地去看,你的眼睛要像一台照相机一样,摄下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深深地留在你的脑海里。用你的耳朵倾听周围的一切,像一台收录机一样,录下那悦耳动听的话语,牢中地记在自己的心窝里。
大自然,教了我们许多知识,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发明了许多东西。记得有一次,我去上学,在地上看见了一群蚂蚁在搬东西,十分团结,这些蚂蚁教会了我学会了团结。有一次,我买了一盆含羞草,我碰了一下含羞草,它立刻缩了回去,我看见了,立刻想到不可以骄傲,一定要虚心,向含羞草学习!
你要认真地去参加每一次活动,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校外,你都要留心亲身经历的事。到那时写起作文来,就不愁没有真实的材制,就不愁写不出好的文章来。
2.选材要典型。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这样的材料能以一当十,具有典型意义。典型的材料,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它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要选出典型的材料,就要学会在比较中挑挑拣拣。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比较时,要强调一个“严”字;也就是要将我仍想到的符合题意的那些材料,一个个地从各个角度比一比,权衡一下,看看哪个材料最有说服力。这样,我们就不怕选不到典型的材料了。例如动物是我们的老师,自然生物也是我们的老师。这样素材是很多的,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冼、一件事、一个动物的启示来写。如:有的人从水母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风暴测试仪,有的人从荧火虫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人工冷灯……
3.选材要新颖。新颖的材料,就是说,材料本身既要新鲜不俗气,又要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风貌。新颖的材料,生动有趣,本身就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材要新颖,你必须学会思考。学会见别人所未见。,想别人所未想。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岸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的。我一直认为,人能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大自然中蕴涵着人生的许多哲理。就像月亮,月圆月缺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究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那日出日落,仿佛刚刚旭日初升,转眼间却已是星月稀疏。夜来香悄悄绽放,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一个个绚丽的生命的结束,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一季热闹的夏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生命虽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光彩,便可称得上永恒,不是吗!
篇5:大自然的启示习作教学心得
小朋友:要广开思路,就必须观察和体验。如何观察体验大自然呢?
这里,我简单地向大家介绍几点。
第一,会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从不同的方面来细致地观察。如何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呢?首先要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因为世界万物颜色丰富多彩,形态万千,各具特色,抓住颜色和姿态,最能展示景物的特点。如《秋天的田野》作者是这样观察和体验棉田和稻田的,“秋风吹过,棉桃咧开了嘴,吐出雪白的棉絮……微风吹来,金灿灿的稻穗频频点头,似乎在呼唤主人快来收割。”作者通过“白色”、“金灿灿”、“咧”、“吐”、“点头”等词语,描绘出一幅多彩的秋天景象。其次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观察景物可用眼去看,用鼻去闻,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换等等。这样观察,就会使感受丰富,描述事物具体、生动。
第二,能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来观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观察和联想,使眼中的景物有趣有情。观察时能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会人格化地观察景物的特征。观察时积极地联想。观察时要带着丰富、贴切的想象去观察事物。就是在观察人、景、物的同时,把见到的形状、姿态、颜色,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等,借助贴切、逼真、新奇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在实物与想象之间架起一座彩桥,使已有的印象更具体、更形象、更新颖。如观察早晨的雾时,展开了联想和想象:
早晨有雾的时候,整座象山笼罩在白茫茫中。不一会儿,乳白色的浓雾在流动,在减退,透过云流的缝隙,藏青色的石崖和小树隐约可见。(心得体会 )这时,远处的天边,微呈灰蓝,烟雾。在继续减退,变薄,薄得像一层轻纱。从这轻纱垂幕中看去,巨象的轮廓立即呈现在眼前,它正伸长了鼻子在江水中饮水呢。不知道是云雾在飘移,还是象山在蠕动,叫人觉得屹立在眼前的是头活象。再过一些时候,天空一片蔚蓝,薄雾又束成一条乳白的缎带,将象山围了一圈,好像这只大象站在这条光带之上飘动似的,神奇异常。
这两段文情并茂的文字,将作者所观察到的云、雾、石、崖、山树、象山,通过比喻,在实物与想象之间架起了一座彩桥,巧妙地把雾的颜色比喻成“乳白色”;把雾比喻成“烟”,薄得像“轻纱”,似“垂幕”;把象山比喻成象,而且“正伸长鼻子在江中饮水”,“蠕动”;把薄雾比喻成“缎带”、“光带”。如果只有细致的观察,而没有合理、贴切、奇特的想象,能使眼前的景物这样具体形象,有的简直活了一样吗?同时,在想象中又融进了多少强烈、感人的思想情感啊。
再如《草原》,把羊群比喻成绿毯上白色的“大花”,把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拟人化,说它们:“好像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把河比喻成“明如玻璃的带子”;把襟飘带比喻成“彩虹”等,都起到了使观察对象活灵活现,使想象神奇;新颖、真实的作用。
运用“联想观察法”的基本要领是:
1.首先要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把握外形、姿态、颜色、声音等特征,尤其是动态的.变化情况。
2.再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把观察到事物活化起来。
3.在想象、联想时,注意融进饱满、浓厚的思想感情,以便习作时情景交融,物具感情,真切感人。
篇6:教学心得:让思考成为习惯
教学心得:让思考成为习惯
小学科学课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科学课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并且富有个性地学习。而这一科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正与我校构建的幸福教育课堂文化,以及创设的以“生本”为基础,展现“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师生和谐的“生态”发展,为师生终生学习和成长奠基的“三生”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实践一年的“三生”幸福课堂模式让我对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探究不是盲目的,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课学习的目标。那么,指引学生不断深入探究的内驱动力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种动力是对问题的思考。科学研究绝大多数都是从问题开始,要么是在研究其他问题时产生新问题,要么是在观察事物与现象时发现新问题。问题离不开思考,离不开与原有认识的比较,或已有知识的推理等,因此我们认为,活动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思维是科学课堂的内核,是活动的灵魂,让思考成为习惯是学习科学课程的关键。
一、由观察出发,激发思考
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思考要从观察开始。观察也是思考,没有思考的观察,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发现。实践证明,观察和发现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正相关。
在《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开课中,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都会猜测:大的马铃薯会沉,小的马铃薯会浮。当我把大的马铃薯放入1 号杯中(盐水),小的马铃薯放入2 号杯子中(清水)时。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猜测完全不同,立刻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思考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马铃薯的问题,还是水的变化引起的。由观察引发的思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寻求其原因的探究活动之中。
学生观察的欲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只有创设让学生心动的问题性情境,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和问题意识,才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才能体现“三生”课堂的精神。
二、由实验深入,全面思考
科学实验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搜集信息、分析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科学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提出问题是思考使然,如果对一些现象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永远发现不了问题。假设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思考阶段,科学家进行实验,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也可能是“胡猜”。所以,在实验时,有关科学的结论,应让学生敞开思路无所顾忌地猜,甚至异想天开地想象。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想象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上《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们从“你能怎样看到空气的运动”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借助水观察到空气的运动。“空气有质量吗?”“怎么说明?”
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与大胆的猜测,他们开始设计、完善自己的实验。有一组同学运用天平、气球验证,最初做试验的气球大小略有不同,大家不信服,他们又改用完全一样的气球,但在天平上表现得不明显,最后他们借鉴别组的经验采用了平衡尺,终于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结束后,“压压气球变扁后又还原了是怎么回事”的问题再一次激发起孩子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他们设计用注射器压缩空气,制作了“空气”,发现弹出的“子弹”射程不同。大家又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和压缩空气有关”。通过反复实验他们发现:活塞拔出的'距离越长,子弹射得就越远(空气多,压缩的程度大,产生的弹力大)。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大家的思路立刻就被打开了。他们很快联系生活实际,发现了不少利用压缩空气的事例,如建筑施工用的气锤、气垫船的飞行、鹞式飞机的起降等等。
一位科学家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探究实验中,教师要抓住有关的内容和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测,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再通过实践去论证假设。在这样一种共同探究、质疑反思和相互启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进一步激活。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是实现“三真”的过程,其中充分体现了我校幸福课堂文化的内涵。
三、由评价点拨,促进思考
评价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并通过比较而实现的。我们要让学生思考、判断,想一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既是一次知识的再现,同时又是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反省。
“你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同学在这节课的学习状况作一个评价吗?”
“你怎样评价我们今天的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对这次活动,大家还有其它感兴趣的思考或问题吗?”
在幸福课堂的探索中,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当堂反馈。因此,在每一节科学课结束后,我们都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情感体验、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将他们在探究中那种妙不可言的感受和灵光突显的感触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对他人的促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幸福是现代教育最核心和最终极的价值理念,“有灵魂的教育”不仅有义务将孩子们培养成有用之人,更重要的是,将他们培育成幸福之人,教会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
那么我想,在科学课堂上,我们能给予学生的幸福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让思考成为习惯,并在科学活动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掌握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
篇7:让孩子的习作张扬个性教学心得
让孩子的习作张扬个性教学心得
要让孩子的作文尽显个性,就要把作文的自主权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的题目和素材,凭自己的好恶大胆立意,放飞想象,合理虚构,用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让自己的作文个性张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进行启发式指导,与学生一起审题,搜集材料,研究写作方案,调动和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自选题材
传统的命题作文,几十人一题,不分层次,要求单一,孩子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有话无法说,无话偏要说,从而导致孩子对作文产生讨厌、恐惧心理。作文题目应该让孩子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有求新、求异的广阔空间。作文题目限得太死,选材的范围太狭窄,孩子缺乏生活见闻,自然不想写,不愿写,写不出有个性的作文。因此,作文题目应该是开放式的,从每个孩子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出发,要么是半命题,让孩子可以补上自己的想说的'主题,要么就是孩子自由选择,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教师应帮助孩子回忆各自的生活经历。捕捉生活题材,在题材的处理上多作指导。写作素材来自孩子身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通过各种获取的信息资料。这些生活素材如何成为写作材料,要经过孩子自己的选择。选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与外界对孩子的感官刺激,孩子自身的语言积累以及不同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孩子在选择时以真为先,强化感官刺激,激活知识沉淀,挖掘情感体验,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体验最深刻、最可能表达的素材。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到大自然中去玩赏,到社会生活中去经历,成为生活的实践者、发现者、主人翁,进而拓宽源泉,让孩子有材可选,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2.大胆立意
由于我们过于看重作文的思想性,一味宣扬“立意要高”把“积极向上”作为写作立意的标准,造成孩子的作文大话、空话的漫延。这样既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也让孩子产生“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孩子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出来。孩子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空洞,他们已经有了自己朦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周围的一切有自己的判断,一些幼稚、不成熟的思想,正需要我们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在指导孩子写作立意时,应打破过去一件事情一个中心的僵化模式,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可以写事情积极的正面,也可以写不利的反面。不用所谓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而不强求一律。
3.放飞想象
合理的想象和适度的虚构也是写作的个性体现,我们强调孩子写真实的东西,绝不是让孩子呆板地刻录现实生活,相反更需要孩子放飞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孩子写作的个性空间。想象可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开阔写作思路,丰富作文内容。另外,想象带有明显的个性特色,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孩子深层次的个性世界。
4.倾吐心语
小学生的语言要有个性化,不是一定要形成某种语言风格,而是要求语言真实,能代表真情实感,能通过自己的组织体现趣味性。语言的个性也是写作表达要有自己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切勿强求。孩子的语言不能太成人化,成人要求的语言合理化,反而会束缚孩子的天真。我们常常对孩子作文中的“小大人”语言赞赏尤佳,其实在误导孩子脱离年龄现实,追求成人化,取悦老师。
总之,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作文,让孩子们能够自己飞扬出自己真实的个性,相信无论是对于他们作文的提高,还是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一定会一个很大的帮助的!
篇8:有关语文教学反思心得:关于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午,科任老师在办公室纷纷吐槽:现在孩子的语文水平实在太差了,知识点都知道,但换种表达,他们就转不过弯了。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听了只能苦笑。
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差并不是个别现象。不仅中学生,就算是大学生也无法幸免。最近,清华大学发出消息,今年九月开学,将会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而且必须覆盖所有本科生。可见,就算是国内最好的大学,最聪明的那批学生,同样面临写作与沟通的障碍。遑论四线城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呢。
仔细思考,问题的症结确实在课堂,在教师,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
语文课堂的现状
语文课无非几种类型:阅读课,写作课,还有为了考试而进行的复习课。其中,阅读课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就是讲课文。教学重点都停留在文章本身。概括内容,分析人物,赏析语言,体会主旨等等。每篇文章的讲解都似乎形成了模式,多讲一篇少讲一篇关系不大。而且侧重于答案本身而不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的阅读课,学生其实并不能掌握阅读的本领,继续下去,学生只会越来越讨厌语文。
再说作文课。学生从作文课上学到的写作知识几乎寥寥无几。练笔机会少,教师也无法坚持过程化训练。并且,为了考试而进行的记叙文写作其实实用性并不是很强。作文课往往成了点评课,欣赏范文课,单纯的技巧传授课。这样的课堂,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复习课更不用说。全套的答题技巧,模拟训练。长期呆在初三的老师,最终只能变成解题的机器,实在悲哀。
改变的关键在教师
语文课堂如何改变,当然得靠教师。芬兰教育之所以领先全球,就是因为有一批热衷钻研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的方式决定了课堂的质量,教师的眼界决定了课堂的高度。一个只注重分数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和一个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是有极大差别的(家庭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可为什么芬兰可以造就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而我们却只能靠个人成长呢?
主要原因,是跟教师地位有关。在芬兰,教师是极其受尊重的职业。只有最优秀的人才可以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这些人到了工作岗位上,还会继续深造,几乎所有人都将最终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教师的素质越高,自然课堂质量越高。
而在中国,教师的地位却岌岌可危。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家长一言不合便进行投诉,领导只看重成绩和安全。不仅如此,一般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得参与政府的各项活动。更关键是,公办学校一般都是一碗水端平,缺乏合适的教师激励机制。真是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学倦怠期总是无限期延长,教师自然而然也就丧失了钻研教学的热情了。
尽管如此,由于本身的职业使命感,大部分教师还是会兢兢业业地完成本职工作。而课堂现状之所以依旧没有改观,是因为教师对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在前不久天津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马云就曾说过: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按照以前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将来的孩子就真的找不到工作了。未来,我们跟机器人比谁聪明,谁记得快,谁背书背得好,谁算得快,根本没有机会赢。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创造力,要创新,让孩子有担当,有责任感,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观。这些东西是机器不具备的。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一个人的成长毕竟是由小时候决定的。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干的事情,是否有带领学生往这方面发展呢?要想孩子有全球观,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大视野;要想孩子有创新,课堂上就应该引导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要想孩子有担当,有责任,就必须创设情境,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锻炼自我,成就自我。只有教师肯突破自我,改变教学方式,教育的现状才可能真正改观。
公众号:罗老师用为文字记录生活
篇9:幼小衔接培训的思考教学心得
幼小衔接培训的思考教学心得
昨天参加了“北京延续性培训之三”教研活动,听了南园幼儿园纽媛老师的《数字8的分解》和古城小学计华老师一年级的《11―20各数的写法》,还听到老师们谈对北京之行的感受。首先,初为人师,我很珍惜能有这样学习的机会,个位老师的发言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1、我们希望孩子有怎样的成长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希望孩子能成长为有理想、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但我们总是在抱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责任心不强。反思自己的教育,作为老师,我真正放手让他们去做了么?我给了他们担当的机会么?我总是担心他们学不会、学不好,但是扶的太多却不利于他们成长。刚开学的头两天,我总是以为孩子们不会自己抄作业,所有的作业都是通过校讯通发送。但实际上,我们是否违背的建立校讯通的初衷:向社会公示作业、接受监督。而实施起来,几乎成了家长监督孩子的依据。后来看到班级女同学的一个记作业本,条理清晰,每写完一样作业都会在后面划上勾。原来孩子们成长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快。因此,为了孩子,要让他们学会担当,给他们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在行动中得到锻炼。
2、创“四声”课堂
生本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王主任这次讲话带给我们一个新的理念,创“四声”课堂,这四声包括孩子们的掌声、笑声、质疑声、辩论声。上好一节课,不是孩子们鸦雀无声,坐得规规矩矩就是好。真正的课堂应该充满活力,让孩子们有声。而说起掌声,我想到前几天我们班级举行乘法口诀比赛,比赛的内容是看谁的.乘法口诀说的最快。在最后两两对决中,一个孩子脱颖而出,但接下来让我感到吃惊的是,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孩子们就为这位胜出的孩子响起的热烈的掌声,而这些掌声来自于孩子的真心,与平常迎合老师所说的掌声不同,这样的掌声更像是一种“爱的鼓励”,他们会形成一支暖流,流进人的心底。我们要多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让课堂成为真实的、有活力的、有声的乐园。
篇10:习作教学重在激趣凸显个性的习作教学心得
习作教学重在激趣凸显个性的习作教学心得
一.习作教学重在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他自然就会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所以习作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激趣?我想,也许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引导学生把生活引进习作当中。
在习作教学当中,我们都会发现有些孩子非常害怕写作,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挤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非常痛苦,即使写出来了,也是干瘪无味的,这时我们老师也会感到非常头疼。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发现,不善于观察,不会激活生活储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领了。要善于指导学生把生活带进课堂当中、带进习作当中,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在课上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从而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在习作指导时又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把生活再现于习作当中。
2.多给予孩子鼓励、肯定的评价。
谁都希望被欣赏、被肯定,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习作,他当然希望自己的“杰作”能被别人欣赏,能受到老师的肯定,也许别人的欣赏和肯定就能激起他写作的兴趣和欲望,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应多采用正面评价,习作中并不缺乏闪光点,只是缺乏发现闪光点的眼睛,我们老师就应该有一双“发现闪光点的眼睛”,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可取之处,哪怕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感,那他们就会乐于表达,乐于写作。还有就是我们要尽可能把要求降低,让学生有“勇气”写作,在习作教学中可采用的“五星要求”,对于写作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标准,看谁达到的“星”最多,这样即使孩子达到了最低的或一般的要求,他都会有成就感,因为自己起码有一点或几点是被人肯定的,那他以后才会敢于写作,乐于写作。
二.习作教学要凸显个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习作的形式要不拘一格。
我们在习作当中不要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要过于限制习作的形式,应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体,让学生感到作文的表现形式很多,可写的内容很多,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学生写作的才华。
2.多鼓励学生互评互批。
一般情况,学生的作文都是由老师批改的,老师辛苦不说,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往往看一下评分就了事了,写作水平进步不大。如果让学生互评互批的话,学生的主体性就更凸显出来了,学生不仅仅是参与了写作的过程,还参与了评改的过程,学生就会感到自己除了动笔写作外还能给别人修改文章,能给别人建议,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一种成功感就会油然而生。长期以往,学生欣赏、修改文章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而由于主体性得到凸显,写作的积极性也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篇11:教学过程思考心得感悟:那一年,我们一起补过的高三
那一年,我们一起补过的高三
我从不避讳自己高中上过5年的事实,连父亲在我工作后开过的那个玩笑我也常常一笑了之。“可不得当高中老师吗?高中课本都快学过两遍了!”并且在那一届高三补习生的预备课上我又一次旧事重提,我想我对他们的感情就不仅止于感同身受了。
那一年是我教书的第四个年头,刚刚教完一轮的我暂时摆脱了刚入职时青涩无措,带着一丁点儿的心安理得和一个暑假的心理建设诚惶诚恐地接过高补年级3班和10班的教棒,开启了我职业生涯每年一级的第四级。
众所周知,能够在补习年级课堂上驰骋的老师一定是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应考对策,在帮助补习生提升考试分数、稳定备考情绪等方面有所建树。而我,何德何能?难道学校领导也知道了我的资深高中生经历,要我现身说法感化学生?我一边自我调侃,一边又在不遗余力地准备我的开学第一课。
那一天,骄阳似火,酷暑难当,我故作深沉地踱步迈进了高补3班,却意外地收获了学生们的阵阵惊叹声,有反应就好,我暗自叫好。师父之前说的那些不听课不理睬不抬头的“三不学生”好像在这个班里还不存在嘛。但转念又想,这些惊叹应该是送给我年龄的吧,毕竟在整个补习院里我是最资浅的,那这些惊叹里面应该还有质疑有好奇有……,然而不管有什么,我都得接招。
于是,我开课便痛说革命家史,虽然时隔多年,但那三次高考经历依然令我记忆犹新,也令他们大吃一惊。从考试分数到信心重建,从突击数学到成功逆袭,从科学备考到携手前行……那节课上,我所预设的共鸣、共感、共情等等全部命中,从下课时他们的掌声中我仿佛听到了一个值得期待的开端正在开启。
然而,事情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种一马平川、策马奔腾,事实上,那节课的“开门红”并未持续太久,在点缀了那个压抑暗淡的八月后一切似乎又回归于平静。刚刚经历过一次高考选拔的他们因为种种原因被淘汰出局,重拾心情重树信心重新坐进教室的他们有着对成功更深的渴望,所以不免有些急功近利。对于语文、英语这类长线学科他们的热情是低的,他们的努力是少的,他们的掌声也是昙花一现的。在之后的课堂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果然尴尬而不失礼貌地退回“三不学生”的行列,与我互不干涉,以期相安无事。这于我,一个年轻气盛的老师是不能忍受的,我一次次地点名提问,一次次地小组讨论,一次次地要求分享,学生们的回答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或是胡乱地抓过试卷盖在正在忙活的理科题上,或是索性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段时间,强烈的挫败感萦绕在我的心头。难道是我的课堂出了问题?或是我还未曾真正地理解他们?答案不得而知,直到那次冲突。
那是普通的一节课,一切都毫无征兆。我在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自认为难度系数较低,捡了一个低头做题的男生起来回答。一连叫了三遍,这个叫“安”的男生才慢慢抬头平静地看着我,缓缓地吐出了不轻不重的三个字:“我不会!”
“不会?不会站起来回答问题吗?”显然,他的态度惹恼了我。
“站起来也是不会!”他仿佛是嫌我打乱了他的做题思路,不阴不阳地回了我一句。
“站起来回答不会!”我提高音量,不依不饶地继续提出要求。
几轮下来,他极不情愿地懒懒起身,杵在那里。我打量着比我高近一头的他,他微黄的头发中隐藏着几缕倔强地卷曲着,紫堂色的脸上挂着不屑一顾的表情,他并不正眼看我,眼神在我身后游离着。看着他那玩世不恭地样子,我怒火中烧,愤愤地挤出几个字:“站到后面去!”估计他也觉得有点过分了,在我义正言辞地发布了处理结果后他竟然顺从了。一时间,我竟有点感谢他。感谢他在我尚未想好若被拒绝后的应急策略时挺身而出,感谢他在那样的时刻以他的屈服维护了我初为人师的那一点尊严,感谢他给我这个徒有情怀却无方法的青年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次的交锋我赢得有些勉强,本不打算再将此事重提,可是和我搭班的班主任赵大哥不答应,他试图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我的眼泪讨回一些说法,他的处理意见是说服教育加请家长。当天下午,我便在办公室见到了安的父亲,不老但很沧桑,一身庄稼汉的打扮,皱眉蹙额,眼里写满实诚,开口便道“对不起!对不起!”而且当着我的面就要收拾安。一时间,我又有些慌乱,我没有丝毫准备,就像我对安的公然顶撞没有丝毫准备一样。这时,赵大哥眼疾手快地拉过安父亲的手,并严厉地批评了他。在安嘟哝着向我道歉并被接受以后,安的父亲心满意足地走了。我想那时的我一定很傻,会不会像个被男同学欺负后找来家长撑腰的小女孩呢?
这件事情显然没有这么快终结,当天的晚读,安果然没来,我有点惴惴不安,正在我揣度着要不要去宿舍看看时,安被班主任提溜着进了教室,垂头丧气的,像个打败的兵,让人也有点心疼。下课后,我把他叫出了教室。我说:“老师想跟你聊聊!”我们沿路而行,来到了操场。“对不起!我没想叫你爸来。”我率先打破僵局。显然这份道歉让他有点始料未及,他松开一路上攥紧的拳头又开始不停地搓手:“老师,是我错了!”“你爸对你期望挺高的,就像当年我爸对我的期望。”听到了这句话,安抬起了头看着我,我继续沉浸在那份回忆里,“那年,高考失利的我主动要求去外地复读,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我爸带着我前前后后地办理报名手续,忙得满头大汗,可是,成了大姑娘的我最终也没好意思给爸爸擦擦汗,眼看着那颗颗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我记得,办完最后一个手续,我爸要送我去宿舍,他忽然拉起我的手,就像送刚入园的小朋友一样,小心翼翼又满是不舍。我的手躺在爸爸温暖的掌心里,满满的幸福,那份幸福一直持续到现在……你爸好像不太善于表达。”我话锋一转,又引到了安的父亲。安有点抱怨地说:“我爸是个农民,不会教育,他对我们兄弟三个就会打骂,我早都不想在家里呆了。”“所以,你想通过高考改变这一切?”“也许吧!这次再考不上我就去打工。”“你有没有想过,父亲只是不善于表达,其实他心里比谁都爱你。”安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看着脚尖。半晌,安说“其实我妈才疼我们呢,可是……去年……走了。”他哽咽了,我也沉默了,轻轻地递给了他一张纸巾。
也许是那张纸巾打破我们之间曾经剑拔弩张的僵局,也许是我的率先道歉填补了我们之间略不对等的鸿沟,也许是我们的故事里弥漫着彼此之间的悲喜……从那天起,我会有意无意地关注这个有点倔脾气的男生,会叫上三五同学与他一起在春风沉醉的夜晚畅谈理想,也会约上周末不回家的几个同学同他一道来我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在一起,不谈成绩,不说高考,你高谈你的足球王子,我细数我的娱乐鲜肉,你表演你的幽默段子,我阔论我的大道理想……
就这样,我们一起补过了高三,补过了青春幽暗的岁月。
又逢一年教师节,照例收到了安的祝福:“感谢您引领我从无知到有知,遍览世界的精彩;感谢您教导我从幼稚到成熟,体味世事的澎湃:感谢您呵护我从弱小到强大,品尝成长的悲喜。感谢珊珊老师陪我度过了美好的高补时代,您的严,您的爱,您的管,您的教,安将铭记一生。”脑海中不禁浮现了那张紫堂色的脸庞,掩映在那身橄榄绿的军装中,不俊朗却青春洋溢,恰如秋月春花,装点着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回味着我们一起补过的高三。
公众号:曲一奏雅
★ 辅导班教学计划
★ 有效技能心得体会
★ 我的教学感悟
【习作竞赛后的思考教学心得(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研计划2023-08-30
成长心得体会优秀2024-01-14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一学期)2022-04-30
文学社活动计划2023-06-27
教学比赛活动总结2023-02-14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2022-11-30
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计划设计2023-12-18
开放式个人简历2023-08-13
小学语文科研课题计划2022-04-30
四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计划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