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

时间:2022-09-18 09:34:42 语文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整理17篇)由网友“菅田琳宁死不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

篇1: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

关于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教学内容的添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是改变了过去教材天下一统的格局,社会、生活、实践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成为教学内容。死抱住练习册不放,必然导致视野狭隘。

五、实践活动的出新

活动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时娱乐,它对于解决当前困扰学校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一问题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不喜欢板着脸孔教学生学习,愿意用自己的热情和阳光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篇2: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论文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1.1多元化的试题模式

第一,命题形式体现趣味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试卷不再像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而是像老师们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教师通过在卷首、试题要求以及考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写下亲切、温馨的鼓励与提示,使整张试卷显得风趣且富有人情味,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师生平等的思想。

第二,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体系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只重视考查基本知识的模式,在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第三,命题灵活多样。一是要求命题主体的灵活性,比如由教师、学生个人、学习小组以及家长等多角度进行考试命题,以保证试题的新颖性与广泛性。二是要求形式的灵活,将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纳入小学生评价体系。

1.2动态的考试考查模式

第一,结合课堂教学。众所周知,课堂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平台,通过“随堂考”的形式,不仅能够检测出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且有利于考查活动的落实,并通过分散考查,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第二,结合其他活动。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的开展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我,比如通过组织诗歌朗诵会、体验小老师、编排课本剧等活动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与评价。

第三,建立成长记录袋。其中应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精彩日记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且能够作为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

1.3和谐的评价氛围

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完成考试计划的制定、考试题目的拟定以及考试落实。另外,教师通过成立学生评委会并对其进行专项培训,使其与教师一起承担评价工作,以减轻因考查项目过多而给教师带来的沉重负担与压力,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2.1着力优化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的优化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关键。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评价体系,阻碍了小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利用,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优化评价内容,全面地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对识字能力的考核,应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进行;阅读能力则应该包括朗读、精读以及略读、阅读等;另外,要注重对小学生常用知识、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基础写作能力以及听说能力等的评价,科学、合理、准确地对小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促使其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发展。

2.2全面优化评价标准

对评价标准的全面优化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价进行的前提与基础。过去,由于受到传统的落后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过分追求一元化,毫无例外地将小学生放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下进行评价,统一要求学生,这样的评价标准压制了小学生的个性,使其差异性无法体现,严重打击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影响其激励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必须全面地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优化,明确评价标准,转变思想观念,争取实现评价多元化。

2.3不断优化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不断优化是对小学语文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只有评价方法科学合理,才能保证评价标准的灵活掌握,才能实现正确评价。为此,我们必须对评价方法进行积极地改进,坚持“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定量评价是量化地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比较出学生在整个班级的具体位置;定性评价则是对小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差距所进行的检查与评定。然而,定量评价很容易会导致学生内部的竞争,且十分激烈,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两极分化,给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可以结合小学生语文教学的特点与目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评价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4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对教师作用进行积极的发挥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必然要求。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生则主要负责学,然而,想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科学的、正确的评价体系,就应该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外,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应该不断对其进行评价与研究。具体地,通过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以促使教师作用的发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实现,有利于考试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尤其是要注重对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的优化,同时积极发挥教师作用,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3: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论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倾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

1.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教学不只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

2.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组,分组要本着优差生相混合的原则,不能将优等生全放在一个组,也不能将差生全放在一个组。然后在每个组里选出一个组长,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讨论,讨论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其他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还可以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的组长,组长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师生关系并不平等。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能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对任课教师有好感时,才会主动去学习这名教师所教的课程,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这名教师,就会失去学习这名教师所教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质疑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就这一问题,师生之间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及时提问,教师则要耐心地解答。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尊重、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采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开始时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来引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这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间为学生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2.组织课堂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应该积极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游戏、竞猜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自己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利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公平与真实,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要对他们多进行鼓励,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课堂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完后,再让其他学生对刚才的答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在评价时首先要对好的方面进行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并且不断探究、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采取丰富多样的、恰当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4: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考试方式 教学评估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根源在于现行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方式不当。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机制,保证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语文教学改革似乎越改越让人感到困惑,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的确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的特点,但要真正实行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应该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遵循规律,按照语文自身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是必然的。但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让人感到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窄。

语文课堂上有几个学生能够坚持45分钟认真听课或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却是吃力不讨好。原因是什么呢?明眼人一看就清楚。都是考试惹的祸。学生都知道老师教的内容考试很少考,甚至根本就考不到。笔者曾经有过深切的体会。有一个学期三次考试,考前为学生做辅导,提一些重点,凡是背诵的课文都要认真准备,重点段落要背上,学生是听了我的话,认真复习,可是考试时却一点也没有考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评讲试卷时,我非常抱歉地对学生说,老师的功力还不够,下一次老师一定好好准备,尽量靠近考试题目。第二次考试之前,我真的下了一番功夫,把名篇名句弄得滚瓜烂熟,学生也准备得很充分,可是考试时,一题也没有碰上,我又一次汗颜。学生认为,听也没有多少效果,还不如考试时碰碰运气,能考多少是多少。但领导却要教师拿出成绩来,教师没有出色的考试成绩,怎么能是称职的教师?最终责任还在语文老师。

虽然从理论上讲,教学评估重结果更重过程,但现实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一些人看来,学生分数高,教师就是有水平,学生分数低,就是教师无能。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吗?

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你第一次比别的老师人平分少了0.1分,下一次你还少0.1分,这不是你老师的责任又是谁的责任呢?语文教学变成了行政干预,什么都要统一,有的单位还搞“四备”、“五步”、“六统一”,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

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的滞后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束缚了语文教师的手脚,使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机械的试题训练,枯燥无味。有一句话形容现今的语文教学现状非常贴切: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放眼今天的教育教学管理,公开场合高唱减轻学生负担,私下里却拼命地忙应试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位分管教学的领导直言不讳地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应试教育搞好了,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但没有成绩,没有升学率,素质教育再好也不行。更有甚者,竟赤裸裸地说,要放心大胆地抓升学率。如此,还有什么语文教学的改革可言?还谈什么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

课程是要改革,教学方式也应该与培养现代化的人才相适应。理论,谁都能说上一大套,可就是不能在实践时很好地贯彻落实。一会儿学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会儿又学衡水“三变五让”,红头文件发了,检查组也派了,年终总是取得了重大成果。依然故我。为了生存,语文教师不得不巧于应付,上面检查了,就来素质教育,检查组一走,立马忙应试。竞争成了教师的紧箍咒,最苦的还是学生。减轻学生的负担喊得震天响,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没有?结果是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三番五次地号召不准乱定教辅用书,可上级命令你购买的复习资料,能不购买吗?

什么都要行政命令,什么都要统一,结果遭殃的是语文教学,受苦的是广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其实,语文教学是不能统一的。如果能够统一,那么何不来一个全国统一,大家都学魏书生、于漪、冯梦龙的教学模式。他们的确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典范,可为什么全国至今也只有一个魏书生?原因很简单,语文教学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言的。

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评估方式,重结果,更重过程,全面评价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在人平均分上超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我们不能说,老教师就不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是综合的,语、修、逻、文,字、词、句、章哪一方面都要好,都要强,怎么能仅仅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呢?再说少一分或者少五分,语文的能力又能低多少?分数只是一种结果,并不能代表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仅仅以学生考分来论英雄,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大家都在为人平均分而奋斗,还有谁敢放心大胆地搞语文教学实验?还有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能够让语文教师轻装上阵,摸索语文教学的规律,也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个维度,从显性和隐性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的全新而又正确体现语文学科特性的评价策略,这是促成语文学科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只有加强对语文学科的综合评估,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绩,实事求是地肯定教师的劳动,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必须改变现行的考试方法。教什么就考什么,加大语文课文考查的力度。有许多优美的课文,就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为什么不能变成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考题?而偏要去找学生都不熟悉的文章为难学生呢?再说,那些文章阅读题答案设计者设计的答案就那么准确无误?笔者认为,语文考查完全可以用书本上的课文作为考试的材料,叶圣陶先生不是说过“教材是一个例子”吗?既然是“例子”,就应该也是考试的“例子”。

篇5:论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再思考

论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再思考

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师角色观念,更要求语文教师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师的角色进行深刻的反思.另外,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包括德、智、体、美、劳和个人特长等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不仅重视开发和培养智力因素,而且重视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且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作 者:孙玉  作者单位:盐城市双语小学,江苏,盐城,2244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新课程背景下开放性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网友来稿)

新课程背景下开放性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网友来稿)

吴轶云

现状:新课改就要进入实施的实质性阶段,尽管“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在中学教师的头脑里早已有之,但是,换一个视角,把目光从理论的说法中转向中学教室里的语文教学实践时,我们毫不费力地发现:一部分语文教师仍冲破不了应试教育的攀篱,陷入误区:教学时间定位的失控,把赶进度上课文放在首位,以准备考试为教学目的,又以高考手段不教学手段;以知识的灌输和题型训练代替能力培养,所谓的只顾高考希望之星的“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等等。他们在高考指挥棒的舞弄下,从事着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单调而枯燥枯,苦不堪言却又忠实地做着“分数”与“升学率”的奴隶。如此,虽然保证了每个学生有基本同一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但是不顾所有学生的资质、潜能、禀赋和学生自身发展方向的需求,按照一个“精彩”模子,以工业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生产着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产品,以迎合“高考”应试的需要。这种标准化、同一化的背后,使我们的一个一个富有个性、灵性的学生变成毫无特色的人。

思考: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着眼于人的个性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全面、和谐、而又充分的人格发展的完善。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就要与人才素质目标相结合,把教学生学语文与教学生做人相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明确地提出了“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并具体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社会生活中美的蕴含,并给课堂教学注入社会的热点和时代的活水;开放教学手段,我们的课堂教学向现代化、电教化、现实化方向发展;开放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开放师生关系,稳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等等。

探索:要把中学语文教学的开放落到实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是一个长期摸索、探讨的过程。我们觉得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开放性地确立语文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包括“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等。真的要达到这些目标,光教学生啃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指导学生完成新课标里面规定的必修内容外,应该积极开创选修内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学教师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选择需要,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自行设计选修内容。如诗歌与散文系列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朱自清散文鉴赏》《鲁迅杂文鉴赏》、《徐志摩诗歌鉴赏》等);小说与戏剧系列中的《中外小说选篇鉴赏》《中外戏剧选篇鉴赏》《中外小说戏剧名著精读》等;新闻与传记系列中的《新闻通讯的阅读和写作》《传记专书精读》等;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系列中的《语言文字专题》《演讲与辩论》等;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系列中的《中外文化论著选读》《先秦诸子论著选读》《中华文化寻根》《民俗文化专题》等。此外,也还可以由教师根据学校、学生的要求与地方特色编写一定的乡土教材,开发校本科研,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

二是要开放性地创造教学环境。语文学科实行开放式教学,必须构建开放性的结构体系,给学生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抓住语文环境课不放手。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课堂里,隔离在与社会几近绝缘的学校里,很容易导致他们思路闭塞、见识浅陋、视野狭窄,面对现代社会的变化束手无策,难以应付。所以,应把学生从课堂成都的胡同里引导出来,拓宽语文教育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循环。努力践行大语文教育观念。关于大语文教育,张孝纯先生认为“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的课程,也就是说大语文要求课内课外的高度和谐与统一,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把语文应用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在全面的体验和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增长才干、发展能力,获得全面的发展。现在很多学校在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正是很好的见证。

三是开放性地处理语文问题。一直来,中学语文教学围绕着考试转,死啃几本教材,似乎不容半点亵渎与非议。其实,中学语文教材体系已日趋陈旧落后,作品、作家距离现实生活毕竟久远,学生想从中捕捉真善美并扬弃假恶丑,难度颇大。再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文以载道”,相对稳定的有一张“国”字脸的语文教材自然跟不上时代潮流,滞后似乎是一定的了。所以,教师应主动掌握语文教材,大胆舍弃和补充教材。中学语文教材只是例子,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可以大用也可以小用,像魏书生老师一样广泛地向社会向生活要教材,向杂志刊物要教材。实际上,现代意义上的考试也要求我们这样做。近些年来,我们的考试也早就开始革新,一份语文试卷有着很重的素质与能力的份量,所考查的那些社会的热点、热门、热潮以及个人的思想行为、作风,它们都是正经八板的课本无从容纳的,另外,语文课堂的模式也不少,譬如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宁鸿彬的五步教学法等等,其积极作用自不可抹杀,但它们终究会束缚师生的手脚。“风异枝叶,态无一回。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对问题的看法,和事物的认识,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能用这些模式予以扼杀,而应针对实际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灵活地以课内带动课外,又以课外促进课内,从容地处理课堂问题。在开放中显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四是要开放性地组织语文活动。语文活动总脱离不了听、说、读、写的范畴,开放性教学中的语文活动亦是如此,只是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与实践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里就以听说为例吧。课堂固然是听力训练的主阵地,但课外更能赋以学生听话的广阔天地。所以,我们的听力训练要努力向课外延伸,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把课外的内容注入课内,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听话能力。众所周知,考试(指笔试)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视,但其局限性决定其作为唯一形式的地位必然会被推翻,说话能力的考查一定会纳入其中。能说会道的基础是广泛阅读,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学生把自己摄取到的知识出来,这本身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从中只起引导、纠正和提高的作用。教师要适应这一点,势必广读博览,丰富自我,如此,就形成了主动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听说如此,读写更不用说,倘若单是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教师只“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学生必成为高分低能儿或书呆子,不解人生世故,不明社会与生活的至理;七拼八凑出“应试八股”却满卷学生腔,不会交际应酬,不会调查分析,他们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作者邮箱: wu1yi2yun3@163.com

篇7: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或统一的标准模式,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主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本位,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成功有效的教育措施,我们的智慧和热情就能使新课程教育成为一条一浪高过一浪的澎湃长河.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 多媒体教育 与时俱进

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它告诉我们,作为一种文明与科学传承的载体,知识本身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建立科学方法的工具和手段.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既成事实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运用这些知识解析题目的能力.以这一任务为导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它没有完全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因此,我国中小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是现代科学和科学教育观对基础教育的呼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现代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和多元的教育方式,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主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本位.它不是一种新奇或另类的教育模式,而是一场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改革的不仅仅是课本内容,更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的改变,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语文课程改革对学生对老师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革命,正如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给深邃的夜空一片晶亮的感觉.但在形式纷呈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如何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如何坚持改革与创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构建和谐、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并全面提高受教育学生的素质,尚且需要千千万万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具体实践和不断探索.作为耕耘在五尺讲台上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来说,确立与科学的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消除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选择和创造适合于教育对象的教育行为方式,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深知正确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新课改原则方向的确立以及具体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的思索探讨,在获得一些初步经验和感悟的同时,不禁产生了对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新课改不是全盘否定和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孩子们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会学习的人.”这些论述告诉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倚重于一种稳定的模式,其侧重点在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新的课程观念则更关注人,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体系下的教学内容更加开放、灵活,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突破“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不是固守教案,而要设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他们积极提出问题,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短暂而有限,语言基础薄弱,我们在改变过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得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讲答时间.如果只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教学内容如何,学生懂与不懂,一味或尽量地减少“讲”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将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或“满堂答”,那么老师的角色即从传授者变成了主持人.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要以学生为主体就把课堂变得面目全非,学生和主体性不是简简单单的“满堂问”和“满堂答”.况且,语文教学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任务和目标,传统教学中的启发诱导的讲述法,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凭借丰富广博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讲述方法,创设情境,以声传情,将教师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感染、传递给学生,并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认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因此,我始终认为,在新课程体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和抛弃讲述法,该讲的时候还得要讲,该学生活动的时候就由学生活动.当然,教师的讲必须要围绕一个怎样讲的问题.如果说教师的讲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象反应,有利于学生理想情操的熏陶,那么,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是不能否定的.换句话说,我们在摒弃教师中心论的同时,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陷入另一个误区.只有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教学效果.

二、不能让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倡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多向合作互动.作为站在讲台上的一线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深刻认识 “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语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按照自主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以自主发展为宗旨,并让学生在愉快、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只有让学生的自主求知与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从知识权威者的“神坛”走下来,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中介者与合作者.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个开放型的教学观念,在这个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不小心,讲授可能变少了,展示的小黑板变多了,学生被分成了若干小组,选出了多名主持人;课桌的朝向也四面八方,课堂上写的、说的、站的、走的、趴的应有尽有……另一方面,在教师营造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后,部分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显得无所适从,在他们的意识中,你教我听、你授我学的习惯性心理依然很重.与此同时,在我们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想象的时候,如果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进入“胡思乱想”的空间,达不到自主、探究的真实目标,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会把合作探究当成一种游戏,天马行空,离题万里……学生们合作讨论学习了,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真正参与的学生不多,学到的东西很少,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一种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动”而不乱,“动”中有序.要让学生在这种互动状态下逐渐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述,学会交流.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做到“有所不为,但要有所为”,在课前对语文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的基础上,当好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学不离开教,才能保证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达到课改的真正目的.

三、语文课必须要教语文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有机统一体.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即语文是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科,这就规定了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工具性则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承担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任务.语文能力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语言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就小学语文教学说来,“听、说、读、写”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语文教学不管怎么改,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最终都必然要归结落实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最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语文教育教学的成效也只有在学生的“听、说、读、写”中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现.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多、快、好、省”,最大限度的消除以往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少、慢、差、费”的现象.

语文教学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人文性的载体,特别是在基础性的义务教育阶段,却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新课改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在新课程体系下的课堂上可能会增加一些揣摩与赏析,注重一些引导与讨论,追求课堂的精彩与热烈,甚至让课堂充斥着表演和竞赛.不经意中少了字词句教学,淡漠了写作指导,弱化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地位.一节课下来,才发现语文课唯独没有教语文,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属于语文方面的东西.

一位教育学家这样说,“语文课堂首先要实现语文的教学性,其次才能考虑语文的教育性.语言能力教学是首要的任务,思想情感、审美教育等是次要的任务,完成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语文课成为语文课的前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底线.” 我很赞同这一观点.无论如何,语文课必须要教语文,没有语文的课不能称作语文课.

四、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只能适度利用,语文课应该以“文”为本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能够创设出教材难以呈现的情景.毋庸置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着显着的优势,语文教学也要适时、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更好地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服务.但是,语文课程毕竟存在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语言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核心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经由学生自己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阅读、积累、思考才会逐步形成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倾心于花样繁多的各种彩色画面的截取、粘贴、播放,并且让林林总总的课件占据大量的语言学习的宝贵时间,那么这就有悖于语文科目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一旦被无原则、无目的地使用,有的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则会弄得语文老师自己都忘了是在教语文了.诚然,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是科学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多媒体手段如果使用得好,的确可以让语文课大放光彩,但先进的教学条件需要科学合理地去运用,不能违反教育教学规律,不能违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更不能违反语言学习的规律.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只有以课本为依据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多读、多写、多练、多积累,摈弃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浮华,以文为本,才能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目标,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走上质朴、真实的轨道.

五、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要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切实落到实处,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担负的职责.这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语文教师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掌握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育人基本原则,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探究新时期教育改革模式,大胆质疑,勇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一个学者型、研究型的姿态参与到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去,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或统一的标准模式,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我们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主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为本位,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成功有效的教育措施,我们的智慧和热情就能使新课程教育成为一条一浪高过一浪的澎湃长河.

参考文献:

(1)文哲,关于教学设计的若干思考,人民教育,.

(2)曹永鸣.构建生态课堂实现生命对话,人民教育,2003.

篇8: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

文/朱学民

为了适应新课改形势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课堂形式、学法指导、作业练习、社会实践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绝不是被动、消极、机械地承受教育者影响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着的人。因此,要提高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理念上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是育人而非制造机器,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才成长来开展,将学生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主题教育,使学生成为自主、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多种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真正让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愿意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大胆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三、创新教学形式,让课堂生动起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将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社会大环境,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课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使学生在兴趣中投入学习状态。所以创新课堂要注重体现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富有探究氛围。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使教学质量提高,就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作者单位 吉林省乾安县第四中学)

篇9:新课程下体育的教学设计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体育教学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必须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以及体育教学规律,课堂设计要丰富多彩,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身体素质特征等,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强度与密度,以更好地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规律以及防护措施,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设计

自从我国推出了基础教育关于各门课程的新课标以后,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体育教学的新要求与新内容,并开始在全国各大学校逐步施行。但也不难发现,传统教学的一些陋习以及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然存在,体育教学的反响与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体能素质与综合素养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关于体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如何完善与创新教学设计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下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活动更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较为复杂的教学对象、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变的环境、多样化的体育器材设施等影响因素,要想在确定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设计出巧妙生动的优质体育教学课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养都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但是就传统教学模式来看,教师往往将教学设计等同于教学备案,按照教学备案的固定格式与规范去设计,势必让体育课堂“黯然失色”,丧失活力与创新,教学活动也是“四平八稳”,追求教学目的与教学结果完全吻合。于是有着统一模板、固定教学方式的传统体育课设计就应运而生,还美其名曰:“目的明确、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殊不知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充满程序化、呆板化与机械化,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学发展也是缓慢而闭塞的。正是由于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所以新课程的推广变得阻力重重。

篇10:新课程下体育的教学设计思考

3.1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意识,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体育教学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建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意识,通过满足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整体健康水平,构建以提升学生认知、情感、技能、行为、品质等全方面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结构,融入生理、心理、体能、环境卫生、保健、营养、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知识,逐渐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健康习惯的养成。并将体育精神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以此来作为自己终身体育的目标。为未来良好运动习惯以及坚持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青蛙跳远来回30m的接力比赛,输赢的评判标准以每组的比赛用时来判断,并且让赢的一组来制订惩罚措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与体育锻炼意识。3.2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服务,是新课标改革的新要求,也是其核心问题。教师在体育教学实际的所有环节都应该及时转化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导,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差异性放在中心位置。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与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特征以及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不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内容。例如,可以根据男生与女生的生理、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不同来分类,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训练。对于女生的教学内容,教师主要可以选择花式跳绳、健美操、瑜伽等运动项目。而针对男生爱动爱跳、爆发力与身体素质强等特点,可以组织男生训练篮球、排球、短跑、跳远等项目。有时这两类运动项目也可以男女生共同练习,只不过教师应该制订不一样的训练标准,这样才能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运动效率达到最大化,从而大大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篇11:新课程下体育的教学设计思考

2.1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导。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因此教师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制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与差异性特征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服务。及时转化师生角色,建立翻转课堂与体验式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能轻松掌握运动技能以及防范措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强壮体魄,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2.2设计理念突出整体性。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不再是单纯、机械地传授一些基本的体育运动技巧,而是更着眼于教学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局关系上。它要求教师要运用教学技巧与教学工具,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与喜爱的课堂模式,除了学习到基本的技能本领外,还能锻炼学生的毅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他们树立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与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这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大亮点,它的聚焦点不在拘泥于传授知识与技能,有效的、多样的、创新的、以人为本的新体育教学设计应该能够体现在更多面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生命课堂”。2.3设计方法更系统化。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必须是基于教学资源全面与系统的分析的前提下的。体育教学资源纷繁复杂,需要教师具备整合优化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2.4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新课标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与学生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系统化地设计出课堂教学模式与内容,而教学过程却是不固定的,它会随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出教师的创作灵感,从而形成一堂堂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

篇12:新课程下体育的教学设计思考

体育教学组织通常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多样化措施,包括体育课堂队形队列、课堂常规、分组教学以及体育器材、设施的选择与运用等。4.1创新体育课堂常规。首先,教师要注意提升教学素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审视教学课堂以及学生的课堂行为,建立课堂与课后的反馈机制,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体育精神。其次,教学设计要突出弹性化特征,将教学设计的过程看成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学内容不应死板,要做到为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时间变更、教学内容更新等留有余地。最后还要对学生常规要求给予一定的尊重,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差异化特征,树立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课堂民主。基于这些前提,教师才可以制定出较为完善、公平、合理的课堂常规来维护课堂秩序以及保护学生权益。但应尽量做到与学生协商制定,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同感与服从意识。4.2队形队列的课堂设计。首先队形队列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互相交流,体育教学也是体现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方式下的纵向线式的队列队形。其次训练队形队列应该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训练队形队列时,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着重训练学生的队列意识以及团体意识,而不应强行依靠训练队形队列来严格控制学生的自由行动甚至是一些违纪行为。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教学精神,满足学生被认同与被信任的需求,尽可能由小组成员来自行整理队列。最后,训练队列队形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多运用手势、眼神、表情、语言传达给学生有效信息与期望,使学生能及时将所想所感反馈给教师,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4.3分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教学编班的方式。也就是指通过对行政班建制的方式来进行编班,这样的教学行政班建制的形式更为方便,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秩序以及学生的课堂行为,同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其次,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无论班级多少人,分组教学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是被运用得最为频繁的一种形式。一般分组形式主要包括:同质分组、随机分组、友伴型分组、异质分组等。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特点,创新出新型的分组形式,比如合作型分组教学、探究性分组教学等。

5结束语

实践表明,体育新课标的颁布,使得体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增强学生体魄、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作为新教学理念,广大的体育教师也逐渐投入更多的热情在体育教学改革上,与此同时,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工具、课堂氛围等都在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换言之,体育新课标的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作者:张艳红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齐玉松.新时期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研究[J].电子制作,(3):198.

[2]刘扉.体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回顾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91-94.

[3]蔡海春.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4(7):641-642.

[4]王学芳.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四要素——“新”“乐”“精”“实”[J].运动,(9):57-58.

[5]张振华,吴跃.体育有效教学五种练习设计与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2):84-87.

[6]马卫东.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33):104-105.

[7]汪美芳.体育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76-79.

[8]梁占歌,汪美芳.论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1):80-84.

[9]董翠香,党林秀,白永芳.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类”课程群建设与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95-99.

篇13: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本人想就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谈一些问题.

作 者:谢强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易县中学,河北,易县,0742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33.33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教学   教学思考  

篇14:新课程理念下情境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情境教学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第一学段的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就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人们对创设情境的意义理解不同,创设的情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与课标倡导的精神不相吻合,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引起了我对情境教学的思考.

作 者:赵静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东街学校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5: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语文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学生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语文教材,广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课堂教学本应该比其他学科更生动、活泼、有趣味,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目的,但目前的现状令人无比担忧,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课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作者介绍、字词、分层分段、概况段意、总结中心等,并且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有些基础知识确实需要记忆,但是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也要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甚至作文,也要求学生背范文,而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完全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与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很不符合。笔者认为,目前的语文教学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拿出勇气大胆积极地进行探索,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语文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一、幽默教学,快乐无穷

幽默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一句笑话,可能突破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点;一则幽默,可能让学生改掉长纠不正的坏习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可能把他的某种情感传给学生。好的情感传给学生,就能使学生兴奋,激起学习热情。有了学习热情,就可以使学生努力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由此看来,情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金钥匙,我们不可不精心待之。

如:笔者以“尝试”为题目让学生写作文,一个学生写得很成功,写他帮父亲到地里尝试浇水,有所感悟。但他的开头却是一句歌词:“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真高兴!”后来,笔者在班里宣读这篇作文,刚一开口,就模仿谢晓冬的音调唱了起来,一下就引得全班笑声不断,掌声不断,笔者继续往下朗读作文,其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探究中共享丰硕成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远比教给其正确答案更有价值,而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只是授之以鱼,鱼能冲一时之饥,而渔却能饱食终生。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并巩固知识。在教学中,笔者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景。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教学《范进中举》时,笔者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和的学生的疑问,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从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从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重点人物(范进、胡屠户)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分小组加以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要求每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多角度解读课文,力争做到对课文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自主阅读的延伸。讨论中,教师除了科学地设置问题外,应重在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悟课文,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创造出浓浓的师生情,师生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分享合作探究的丰硕成果。

三、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把竞争引入课堂,一可使学生培养竞争意识,便于今后更容易适应社会,二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竞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桌比赛、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朗诵比赛、口答比赛、速度比赛、准确率比赛各种形式,不一而足。笔者在教《宋定伯捉鬼》时,课前下达这样的指令:“看谁第一个能背诵全文。”指令下达后,同学们使出浑身解数,有边读边想的,有边提听边背的,教室里也异常活跃,其中有个同学仅用12分钟时间就能背诵全文,由于观念的更新,教法的更新,教法的改进,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应改变过去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沉闷的教学气氛,想方设法利用早读、班会、晚自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培养能力,给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开辟一片新天地。

1.一分钟讲话,逼其开口

所谓一分钟讲话,即每堂课有三位同学,每人讲话一分钟左右。内容不限,可以是新闻消息、名人轶事,也可以是知识介绍、格言警句,三位学生讲完后,有教师或学生进行三言两语的简评。一分钟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写作内容,因此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2.读书交流会

让学生把自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讲出了,讲的内容可以是国内大事、科学知识,也可以是轶闻趣事,还可以是读书心得或某书的评论。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又能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3.开辩论会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当今的热点新闻或可供辩论的课文作为题目,提前把题目告诉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例如笔者在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男女双方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们课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列举了许多古今中外及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辩论结束后,评出优胜小组和最佳辩手,并给予物质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举行模拟大赛

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可以模拟记者采访,可以模拟招聘应聘,也可以模拟课文中某个人物的衣着、对话、动作等,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笔者就让学生模拟孔乙己的衣着,满口之乎者也的话语,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既帮助学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扩大课外阅读量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语文教学要真正提高读写的能力,光学课本远远不够,必须扩大阅读量。为了应付考试,有的教师只讲几本篇目。对自读课文不闻不问,更不要说让学生读课外书了,只有多读,才能博采众长。课外阅读,学生要有自由涉猎的领域,教师也应进行系统的指导,还可以开设阅读欣赏课。无论采用哪种阅读形式,都要注意读写结合。有指导性的课外阅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有美的熏陶。

六、走出课堂,接近生活

语文教学不光是纸上谈兵,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地接触社会,贴近生活。要真正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听、去说、去观察。适当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去体验生活;到大自然中去进行美的熏陶;还可以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自然现象,风土人情,科技进步,感受时代气息,从生活中学习生动、鲜活的语言,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作文的形式写出自身的感受,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我们只有积极地进行思考,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新教育理念,集思广益,语文教学定能走出泥沼,开辟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黄世举.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建构[J].新课程・教育学术,(15).期

[2]彭欣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09(5).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ligh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should chang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and mo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by various forms so as to fully improve students’ all-round quality and break a new ground for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Chinese teaching; students

篇16: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一、语文教学现状

(一)关注名家(《教师之友》和“教育在线”上的几篇文章)

1、魏书生:《技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末路》

魏书生缺乏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关怀,缺乏站高望远的知识视野,缺乏对教育作为必要的乌托邦的切身理解,而只能成为一个对应试教育服服帖帖,对教学大纲亦步亦趋,惟技术论的、匠气十足的语文教师。

2、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

钱梦龙倡导和践行的“三主三式导读法”无疑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这一教学法虽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包装但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教法的范畴,还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重视基础、讲深讲透讲实的技巧化的翻版。

3、于漪:《一个曾经的偶像》

于漪孜孜追求的所谓“人文”,仍然是几十年未根本更易的在语文教育中进行的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无论是从“文道结合”的角度,还是从“文以载道”的角度,我们发现,更多的时候,于漪是以道为先的,有时甚至牺牲文,以文祭道。

4、“教育在线论坛”《不只是请教李镇西》

水云香君:一直有个想法,一直不敢提出。但为了核实一下,还是要请教李镇西老师。多次听人说,李镇西老师的课上的好,班主任当得优秀,可是学生考得不好。

李镇西:是的,我有过考不好的时候,而且我从不讳言,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过。相反,我特别辉煌的高考和中考成绩,我则很少提及。像魏书生那样的常胜将军,我的确不是。

特崇拜魏、李两位:魏的人生观,李的教育观。我以为,魏书生有大师的魔力,李镇西有诗人的气质。

(二)关注现状

1、教学目标虚化

新课标中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建议是“随文讲解”,一些老师对要不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到底哪些是有用的语文知识、采用何种方式教学语文知识等问题产生了认识上的混乱和偏差,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缺失、含糊。由于有些人对“训练”提出质疑,因而能力目标处于悬空状态。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情意目标本身模糊、隐性,更难落实。

2、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因此,有些教师,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与整合。语文课上成了知识常识拼盘课、五花八门杂烩课。语文课应该以语言和言语为核心,如果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语文课就会被上成思想教育课、民俗文化课、旅游观光课、艺术鉴赏课、手工制作课、科学知识普及课……势必导致语文课的变味、变质。

3、教学过程表演化

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如:将学生分成几个方队,设男女主持人各一名,教师则以评委的身份出现。课堂气氛如同娱乐节目或“智力大冲浪”那般热闹,参与者(最优秀的学生)的情绪也高涨,但多数学生由听老师讲课的听众,变成了看同学表演的观众。又如: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选出组长,抽到或领到讨论题,经过一番看似热烈的讨论,小组派出代表(大多是组长)发言,美其名曰这是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花架子。这样的阅读课似乎很“活”,实现了所谓的互动,实际上却走入了表演化的误区。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顺着文思、文情、文势自然流动的过程,是他们不断调动自己的人生积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是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灵受到触动、陶冶、洗礼的过程,是他们渐渐领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应该是集中的,情感是专注的,心灵是沉静的。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字里行间捕捉到关键的言语信息,深深地思考,形成独特感受和独立见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品出意味、情味,悟出为文之道和做人之理。

4、教学手段形式化

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出现了赶时髦、图形式的现象,不仅没有很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反而弱化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课文中有些能给学生带来丰富想像的文字描述,被一些教师变成了用幻灯打出的图画,结果使活生生的东西凝固、僵化了,使本可以由一个个大脑想像出一幅幅图画变成了教师大脑加工成的一幅画,这自然禁锢了学生的再造想像。

二、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1、在教学目标上,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完全可以自学,语文这个工具也只有*自学才能真正掌握。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

2、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忌讳面面俱到。教语文课,一般无须逐段地分析,更不应该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3、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教学的过程,本来应该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语言文字训练指的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其中重点是读和写的训练。

第二,语言文字训练包括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和训练语言。要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些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的句子、段落、篇章。积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读、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等。

第三,语言文字训练是凭借课文进行的。

4、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而不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

5、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和教师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是“首席”

(2)是“资源”

(3)是“关怀”

2、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的位置

阅读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要忘本(三个“本”依次指“文本”、“教学根本”、“阅读教学的本质”)。

(1)文本是有规定性的,“文本的规定性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结构,而对文本意义作随意理解和解释。”

(2)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语言活动。

(见“武进中学语文”《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两点认识》)

3、强调“读”

读(指朗读或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综合能力。

1、朗读能力首先表现在心理素质上。

2、朗读也体现一个人的识字能力。

3、朗读还体现一个人的理解能力。

4、朗读更体现一个人的语感能力。

四、关于语文习惯的培养

1、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3、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5、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6、养成做文摘的习惯

7、养高声朗读的习惯

8、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

9、养成批注文章的习惯

10、养成做阅读练习的习惯

11、养成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

1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13、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

14、养成写作提纲的习惯

15、养成研究文章题目的习惯

16、养成作文开头打草的习惯

17、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18、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19、养成课堂大胆发言的习惯

20、养成积极参加语文活动的习惯

篇17: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第一,要有整体性,序列性。

有些老师从初一起各老师便训练学生话题作文,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而且容易弄巧成拙。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选取自己擅长的一种文体。”如果事先没有作过各项文体训练,又怎么进行选取呢?所以我们说,初一就老老实实训练记叙文,初二则说明文和记叙文,初三上学年还要训练议论文,下学年便主攻话题作文,这便是整体性,序列性。

面批,可细批,可组织学生互改等。

第二,要重视讲评,分类讲评。老师在浏览全班学生的作文以后,对存在问题的代表性作文(根据要求)与学生共同探讨,进行批改。学生明确要求后,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有时需要反复修改,提升作文的档次。

不要只评讲优秀作文,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欣赏优秀作文的水平,而是提升自己作文档次的方法、技巧。

至于话题作文,它包括许多综合的技巧。有几点要强调:

1、选好标题,力求新意(标题好本身可加分)

2、开头不要过于追求词藻华丽而写些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入题要快,结尾应顺应文章,力求深刻。

3、要善于点题,与话题挂上钩。

4、营造“亮点”,特别是语言的生动性。

5、千万要写好字,要让老师赏心悦目地欣赏你的文章。

六、做一个快乐的语文老师

(一)乐观豁达

1、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1)对领导,不亢不卑;对同事,以诚相待。

对学生,平等,关爱。“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刻也不能忘了自己曾是学生”(李镇西)

(2)适应现实,不埋怨。改变自己就是发展自己。

(二)教书育人

1、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人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语文老师要有童心。

2、会学习,善思考,勤反思。

新课改下的高一数学教学体会

论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再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核心素养下的培训心得体会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优秀论文

学习《有效上课》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改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整理17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2023-10-23

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教学2022-07-21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2022-10-25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2022-06-23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2022-08-24

对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2022-11-02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初探论文2024-04-29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2022-08-13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022-05-08

教导主任培训工作心得体会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