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泰山成语故事(精选6篇)由网友“头疼”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安如泰山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安如泰山成语故事
安如泰山成语故事
解释: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篇2:安如泰山成语故事
关于安如泰山成语故事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篇3:安如泰山的成语故事
安如泰山的成语故事
西汉景帝时,吴王刘濞府中的一个郎中叫枚乘,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
吴国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恨,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颇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认识到了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
“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并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诸侯王也落得自杀和被杀。这个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识而名声大振。
后来,皇帝派人征召枚乘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就死在了途中。
——《上书谏吴王》
【求解驿站】像泰山一样安稳,不可动摇。形容十分稳固。
【活学活用】虽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新建的大坝却~。
【妙语点拨】大浪淘沙,只有那些远见卓识、善纳忠言的人,才能在历史舞台上优雅地演出。那些跳梁小丑们,纵使粉墨登场,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注定悲惨收场。
【近义】安如磐石、固若金汤
【反义】岌岌可危、危在旦夕、危如累卵
篇4:安如泰山的成语故事
安如泰山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篇5:关于安如泰山的成语故事
安如泰山的成语故事
西汉景帝时,吴王刘濞府中的一个郎中叫枚乘。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
吴国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恨,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颇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认识到了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
“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并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诸侯王也落得自杀和被杀。这个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识而名声大振。
后来,皇帝派人征召枚乘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就死在了途中。
——《上书谏吴王》
安如泰山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安如磐石、固若金汤
【反义】岌岌可危、危在旦夕、危如累卵
妙语点拨
大浪淘沙,只有那些远见卓识、善纳忠言的人,才能在历史舞台上优雅地演出。那些跳梁小丑们,纵使粉墨登场,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注定悲惨收场。
篇6:安如泰山成语故事及成语解释
【成语名字】安如泰山
【汉语拼音】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
“安如泰山”之“泰山”,【成语典故】作“太山”。“太山”即“泰山”。形容安定稳固如泰山一般,不可动摇。语本汉.焦赣《焦氏易林.卷一.坤之中孚》。
【成语典故】
汉.焦赣《焦氏易林.卷一.坤之中孚》
安如太山,福喜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成语注解】
1、焦延寿:西汉梁(今河南商邱南)人,字赣,为小黄令。治《易》学,着有《易林》十六卷。
2、典故或见于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3、太山:即泰山。起于山东省胶州湾西南,横亘省境中部,尽于运河东岸。主峰在泰安县北,为五岳中的东岳。
4、臻:至、到达。
〔参考数据〕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据《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引)
枚乘字叔,淮阴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队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絫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太山。今欲极天命之寿,敝无穷之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絫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以为大王惑也。
【成语出处】
1、汉.焦赣《焦氏易林.卷四.井之第四十八.谦卦》:“谦安如泰山,福禄屡臻。虽有狼虎,不能危身。”
2、汉.东方朔《灵棋经.卷上.第二十二安泰卦》:“象曰:『岁富月昌,土田开张。安如泰山,终无祸殃。』”
3、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俗呼外舅为泰山。……一云:泰者,高广之貌,可以依倚也。今人咸云安如泰山,亦是取广大之意耳。”
4、宋.方逢辰《蛟峰文集.卷七.讲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间尝论之,国土至广也,人民至众也,茍欲使之安如泰山,固如盘石,非上下之分定,不可也。”
5、《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孔明曰:『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
6、《东周列国志.第一三回》:“乃佯遣人致书子亹,约于首止,相会为盟。子亹大喜曰:『齐侯下交,吾国安如泰山矣!』欲使高渠弥祭足同往,祭足称疾不行。”
7、明.刘宗周〈与温员相公书〉:“使昔之立异同者,皆裹足而去,朝端之上亦见风恬浪息,无有不利于阁下,而阁下亦已安如泰山,否耶?”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安定稳固如泰山一般,不可动摇。
使用类别 用在“十分安稳”的表述上。
【安如泰山造句】
1、即使敌军以强大火力进攻,我军官兵依然安如泰山。
2、这个壮汉站在那里安如泰山,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
3、唯有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才能把国家保卫得安如泰山。
4、经过这次情势变化,他原本安如泰山的地位开始动摇了。
5、虽然被敌军包围,危机重重,王将军固守阵地安如泰山。
6、因为董事长领导有方,即使遇到金融风暴,这间公司仍能持续拓展业务,安如泰山。
辨识
【近义词】:安如盘石,固若金汤,岿然不动
【反义词】:危在旦夕,危如累卵,岌岌可危,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参考词语】:泰山之安
【汉语拼音】:tài shān zhī ān
【成语解释】:像泰山一般的安稳。见“安如泰山”条。
1、《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参考词语】:安若泰山
【汉语拼音】:ān ruò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即“安如泰山”。见“安如泰山”条。
1、《南史.卷八.梁本纪.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怵于邪说,即安荆楚。”
2、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七.奇对》:“朝登箕子之峰,危如累卵。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
【参考词语】:安于泰山
【汉语拼音】:ān y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比泰山还安稳。见“安如泰山”条。
1、唐.陈子昂〈谏政理书〉:“炀帝不悟,自以为天下安于泰山,方率百万之师,而有事于辽东。”
【参考词语】:稳如泰山
【汉语拼音】:wě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犹“安如泰山”。见“安如泰山”条。
1、《镜花缘.第三回》:“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
★ 有关黄河的成语
★ 黄河成语
★ 山 成语
★ 《伯牙绝弦》翻译
★ 描写山的成语
【安如泰山成语故事(精选6篇)】相关文章:
泰山介绍2023-05-19
介绍泰山导游词2023-02-18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2024-02-05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的成语2022-11-11
泰山_作文500字2022-10-28
伯牙绝弦翻译2022-05-29
关于山的成语2023-08-20
带为的成语2022-05-07
描写山很高的成语2023-01-13
杜甫诗三首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