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故事:那些年那些事

时间:2023-06-15 08:27:55 经典美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美文故事:那些年那些事(共8篇)由网友“波砸快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美文故事:那些年那些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文故事:那些年那些事

篇1:年事诗歌

年事诗歌

骑着白马,跨出雁门

腋下,驾起年味的春风

那山,那雪,那旷野

我感悟了白杨挺直的脊梁

白雪,肤脂如玉俯在山野

那是雁门关外娇美的公主

两耳春风的语声里

我是走在公主视野里的王子

恒山为樽,浑河泛出酒香

酌满的杯子里,装足了浓情

猴年的浑州之暖

温润了生活的丰厚与吉利

三十年埋藏的佳酿之纯

在我体内燃出地心那股火焰

我嗅着,用独有的.阳刚

在炼化凤凰涅槃后那丸魂魄

塞北的天与地,在春的裂变中

我闻得春风拔动筝弦的羽之声

我听懂了冬天白雪瑶池雪藏的故事

从此,猴年开始了劈天裂石的灵动

恒宗入云,桑干河入海

雁门客的长安风云,更加丰满

篇2:细碎年事作文

细碎年事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命运的年轮无止尽的旋转,将踉踉跄跄地我们包裹其中,只留下一些细细碎碎的记忆聚拢,那好像是心的温度。

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似乎在不断地冲击着周围的气息,一场磅礴大雨仓促地打乱了我缓慢的步伐,还来不及去咒骂,狂风、大雨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肆无忌惮地冲击着地面。我无奈地钻进了一家书店,望着寂静出奇的气氛,与暴雨敲打窗户的声响显得格格不入,明亮的玻璃被打的伤痕累累,雨珠歪歪扭扭的趟了下来,突然想起书中“银河倒泻”那无以名状的汹涌。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我的心情却被这洪水般的大雨彻底地冲垮了。

站在书店门口,天空依旧灰得可怕,如同我的心情:蒙着一层黑纱,飘渺又及不真实。对于漫长无期的等待,我理智的开始阅读。看着街上置办年货却被雨水抽打着的人们,似乎又加深了我对着大雨的厌恶。书店的大门突然发出一声无法掩饰的声响,踉踉跄跄地闯进一个身影,水滴顺着他的衣衫碰撞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明镜”。很快,书店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只留下了小男孩的喘息声。人们各自把玩着手中的书,时不时看看外面肆虐的暴雨。

小男孩简练的越过一个个的书架挑选着书本,在人们都专于做自己的事情时,一声巨响再次传到了人们耳中,纷纷抬起头看发生了什么事,我垂下眼,望向声源处。只见小男孩狼狈的趴在地上,书本带着尘土甩了出去。

“怎么回事?这么不小心。”说完中年男子又极不情愿的瞥了男孩一眼。人们看了看窗外又恢复了沉寂。而小男孩却像闹脾气一般盘腿一坐,赖在了地上,这似乎并不影响到人们。几十分钟后,男孩依旧一动不动。也许是有些“碍眼”吧,我走过去,朝他伸出了手:“起来吧。”他一愣,迅速抓住我的手,笨拙的站起来爬到我耳边朝我嘻嘻一笑说:“姐姐,你是好人。”我心中一惊,莫名的滋味升了上来,心中也不由奇怪:“为什么啊?”

“因为,奶奶说,好人的手势热乎乎的啊。”

我一时不知作何反应,只得离开,望着手中的.书,我已经全然没了趣味。我反复摸着自己的手,独自嘀咕:“是热的吗?外面还下着雨呢,这么冷。”

雨停后,我逃一般的回到家,不断思索。

当大年三十的绚丽夜幕徐徐升起,我才领悟到―――过年了,那手分明是热的。

是那手暖吗?是那人。是那人暖吗?是那心。手的温暖,是人的温暖,人的温暖,是心的温暖。

心的温暖,其实是爱的温暖啊!我将这细碎年事锁在心底,在伸手的瞬间,我好像看见了“快乐”,是他的快乐和我的快乐!

初二:李季芸

篇3:悠悠年事散文

悠悠年事散文

打米面

一进腊月,就嗅得到年的气息了。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有霜冻。“霜后暖”,这样的天气是绝佳了。母亲在晚饭后发话:“把米面磨出来,明早打米面。”这要磨的米面,是前几天洗净米,再用清水浸泡几天,磨成面糊,以备用。

第二天,起一个大早。天色微明,呵气成霜。锅洞里,架着木柴段,生起熊熊的火。母亲在一只铁盒(打米面的工具。铝铁制成,一尺见方,半寸高的边沿。一般是两只,便于交替使用。)里,抹一点香油,再舀上一勺搅匀的面糊,拿在手里四下晃一晃,面糊就在铁盒里摊匀。掀开锅盖,锅里热水沸腾,把摊了米糊的铁盒下锅蒸。三五分钟后,面糊就成了一张面皮。起锅,拿一根筷子四围一划拉,揭起面皮(先前,铁盒里抹上香油,就为了揭面皮的时候不粘连。),放在我早已伸过去的一张米筛上。面皮一半摊在米筛里,一半挂在米筛外。我端走米筛,把面皮挂在竹篙上晾。晾至稍干,取下来叠放在一起。等到太阳出来,母亲也蒸完了面,坐在阳光下,把一张张面皮卷成圈,切成面,晒干。这晒干的面,好吃,有韧劲,香味也足,算是奢侈品。

让我感到快乐的时光,其实就是帮母亲晾面皮。跺着冻得麻木的脚,跑来跑去。有时,蹭到锅洞口,把脚放在那里烤一会儿。但心里还是快乐,因为,刚起锅的面皮,洒上糖,卷成圈儿,趁热吃,味道也绝佳。吃饱了,跑跑腿当然不在话下。

炸年货

腊月里,准备过年的食物,还有一件事情是炸制年货。

面粉,加水、糖精、发酵粉,和成面,软硬度适中,揉成面团,拿擀面杖擀成一张面饼,再用刀子划成食指宽度的一条条面块,面块再分成筷子粗细的一根根面条,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色,捞起来,它的.名字就换了,桃酥。它是年中待客的一碟食物,搁在瓜子、花生之间,它多了一层亮丽的色泽,格外引人注目。

糯米饭,加山芋粉,肉末,生姜,蒜泥,盐,搓成一个个饭团。炸制成的圆子,是年后饭桌上火锅里的一道必备菜肴。也有富裕人家,用纯肉末炸制的肉团。

豆腐压成较硬的块状,切成拇指宽度、食指长度的块,炸成的食物,也换了名字,生腐。字典里找不着“生腐”这个词,但它在我们的生活里是寻常物象。人是最勤奋的,也是最赋予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所以,生活才如此新鲜。

炸制年货的事情,小孩子们多半是插不上手的。但,孩子们在厨房与堂屋之间来来去去,拿一些东西,做一些可以做的活儿,嗅着飘散的香油气味,写一会儿作业,翻一会儿闲书,间或听见村庄里偶尔传过来一两声爆竹的声响。那是哪个顽皮的孩子,捡了哪家婚事放的爆竹捻子。闲着没事了,擦一根火柴,点一根,扔老远,“啪”。又点一根,“啪”。年的脚步,就在这样的气息与声响里近了,更近了。

幼年时光,最快乐的,莫过于年了。

“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这句谚语里,包含了“年”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那些与年有关的往事,点点滴滴都是温馨。

篇4:乡村年事散文

乡村年事散文

在都市的人们普遍感慨“年味淡了”时,在商洛的乡村,却依然延续和洋溢着浓郁的年味,主题依然是“祭奠祖先、天地神灵,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

不过要说年味,确切地说从进入腊月开始,乡村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然而,乡村严格意义上的过年,则是从农历的腊月初五“煮五豆”就拉开了序幕,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过了一个完整年。

在乡村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五豆腊八二十三,过年还有七八天”。这里所说的五豆,其实就是“煮五豆”,通常是把玉米、小麦、大米、小豆、黄豆等掺杂在一起煮着吃,寓意五谷丰登,期盼着来年能有个好收成。这里所说的腊八,其实就是“吃腊八”。 吃腊八粥这个习俗影响比较深远,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只是腊八粥的花样和品种有所不同而已。在商洛乡村,腊八粥就是红、白萝卜、白菜、肥、瘦肉丁、豆腐丁、花生米、大豆和大米等一起煮成粥,通过喝腊八粥这种形式来祈求新年的丰收和吉祥幸福。这里所说的二十三,其实就是“祭灶日”,也是人们常说的“过小年”。关于“祭灶日”,在乡村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庇护和监督这一家的吉凶祸福。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为了感谢灶王爷对一家老小的庇护,以及让其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就成了“祭灶日”,人们在 “灶王爷”神位或“灶神“画像前,点上几炷香,供上糖果、面点等祭品,来祭奠和答谢灶神,可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祥瑞”。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将自家院落和房前屋后沉积的烟尘和四处牵附的蜘蛛罗网打扫干净,寓意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当然,有送自然就有接。在乡村,接灶一般在除夕夜,仪式相对简单些,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几炷香就可以了。

几乎从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开始,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和过年扯上了撇不清的瓜葛,繁忙的乡村就只剩下了“过年”这一个主题。

贴春联、请门神、选年画、剪窗花,买鞭炮、添新衣、置糖果、理头发等这些春节最基本的元素和习俗,固然一个也不能少。尤其是贴春联寓意和范围,远远超出了城市。在乡村里,除了在大小门上贴春联,就连院落的树木、猪圈、鸡舍,甚至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都要贴上“满园春光”、“猪羊满圈”、“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抬头见喜”“ 槽头兴旺”、“出行平安”,以及大小不等的“福”字的“贤条”,以表达人们纳新祈福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寄托。

杀鸡宰猪,做豆腐、蒸花馍、炸年糕……这些琐碎而繁杂的事务,将腊月的每个日子都填充得满满的,容不得任何人有偷懒和喘息的时光。因为,在乡村过年的习俗中,腊月里准备的各类食物基本上要够一个正月吃。只是,近几年,随着交通的日渐便利,物品贸易的迅猛发达,以及市场的日趋繁荣,人们的饮食观念变得更加理智和科学,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和新鲜与否,人们准备的食物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数量却呈下降趋势。

越过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才是家家户户“守岁”、“全年”的时刻。此时,过年该准备和张罗的都一应俱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上了春联,挂起了灯笼,一家老老少少围在摆满糖果和丰盛年夜饭(团年饭)的桌子旁,收看着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和和美美,其乐融融,诉说着对去岁的留恋之情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在乡村,一家人一年的辛苦操劳,就是为了除夕这一天的团聚、团圆和平安、健康,并有“宁穷一年,不穷一餐”的民谚。特别是当午夜交正子时,乡村上空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响彻天宇,五彩斑斓的烟花把夜空装点的分外妖娆,也除夕的热闹欢庆气氛推向了高潮。

当然,在乡村,过年祭奠祖先和亡灵也是一出重头戏。除夕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去自家先辈或故去的亲人的坟茔,烧纸钱、放鞭炮等,一方面告诉这一年家里的变化,另一方面为了郑重其事地请他们回家过年。到了正月十五前夕,各家各户又要去先辈的'坟茔烧纸钱、放鞭炮、送灯笼等,一方面预示着过年接近尾声,送他们入土为安,另一方面照亮他们“回家”的路,以防迷路。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乡村的孩子们便迫不及待早早起床,着上新衣,戴上新帽,穿着新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意味着全家在新年里开门大吉。过年,除了祭祖、祈福外,在乡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礼节就是走亲访友的拜年,所以流传着“拜年拜到正月半”之说,而且拜年也是有讲究和规矩可循的。初一拜本家,初二拜丈人(岳父岳母),初三拜娘舅(舅父舅母),初四拜表亲(姑父姑母和姨父姨母),初五财神日,不外出拜年,初六以后走访亲朋好友,而且以亲友的亲疏先后顺序一直拜到正月十五为止,拜年就算正式结束。因此在正月十五前,各家各户的掌柜,就要统筹安排拜年的次序,准备充足的礼品和一定数量的“压岁钱”。对一些大户人家,正月初一本家男女老少要齐聚一堂,举行集体的拜祭先人(逝去的祖辈)仪式,然后操办丰盛的宴席会餐庆祝新年。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吃饺子时,人们习惯在里面包上硬币、糖果、花生等,而且各有说法。若吃到硬币,意味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吃到糖果,则意味着日子越过越甜;吃到花生,意味着延年益寿。

拜年期间,未满十八岁或者未婚者都要向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赏赐给孩子们,希望晚辈健康成长、年年有余钱花。现在虽然磕头拜年的仪式在很大程度上已消失,但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却一直延续着,而且压岁钱的数额也在与日俱增。如今,乡村的拜年方式也慢慢与城市接轨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开始流行。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更富时代气息。当然,无论拜年形式和花样怎么变,但人们发自内心对亲友的真挚祝愿、祝福,以及对新年的美好憧憬和希冀,依然是拜年永恒的主题。

在乡村,自大年三十起,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不准向外泼水,不准扫地倒垃圾,以防“财源外流”,如果地面脏得非扫不可,只能晚上扫,还要从外向里扫。夫妻到岳父母家或亲友家,晚上不能同时就寝,重孝子七天不进他人家,三年内不结婚,不能给至亲拜年。正月除五,俗称“破五”,寓意此前种种禁忌过此日即可破。初五一大早,要烧香、放鞭炮,把几天积攒下来的垃圾选择一个十字路口倒掉,即所谓的“送五穷”,暗含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送出去,把吉祥和好运迎进来。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以吃元宵、赏花灯和各种形式多样的民间自娱自乐的社火表演活动,将乡村除旧迎新的过年喜庆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因而形式也十分隆重。

在乡村,“闹社火”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其乐趣、奥妙和玄机全在这一个“闹”。正月初六后,以村、乡、镇等为单元,群众自发组织,集耍狮子、舞大龙、划旱船、扭秧歌、跑竹马、踩高跷、抬芯子等形式为一体的各种社火队,便陆陆续续、大摇大摆地走街串巷,走村串户,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般来说,每年的社火表演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

在每个社火队都有一名执事,也称伞头,他既是社火队的“明星”,也是社会队的“台柱子”。社火表演的好坏,执事的说唱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执事通常手持一把伞,走在社火队最前面,是个名副其实的引路人。他手里的伞把随着锣鼓的节奏不停旋转,嘴里念念有词,能面对不同的对象,用乡里俚语编一些吉祥祝愿的调皮话、顺口溜为唱词,来渲染气氛,博得乡亲邻里的高兴和喜爱,讨得一些好彩头和好回报。当然,一个出色的执事,不仅要对周遭的各种乡俗和环境很熟悉,而且能随机应变,出口成章,雅俗共赏,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叫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满心欢喜。有时,不同社火队之间为了抢占地盘,还经常摆擂台比技艺,不仅增加社火的竞争性、艺术性,而且增加了社火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也为活跃和丰富社火的内容和形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过了元宵节,乡村的年事才算画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也昭示着新的一年真正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乡村的田间地头渐渐变得人头攒动,不甘平庸的年轻人,又成群结队、背井离乡,踏上外出打工挣钱之路,人们在辛勤的劳作中编织和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憧憬着下一个新年的早点到来。

篇5:细碎年事作文

细碎年事作文

命运的时针不停在旋转,将跌跌撞撞的我们包裹在其中。摸索它留下的痕迹,总有突兀隆起的几点消磨不尽。此刻脑海中映现的这件事,格外清晰,仿佛是昨日重现,细细碎碎地聚拢,便永难忘却。

一切发生得太突然,似乎与周围浓浓的年味有些冲突。刚从考试前线下来的我还没来得及向父母抱怨题目,一个不好的消息便肆无忌惮地冲撞着我的神经。赶回家中,望着疼得蜷成一团的.奶奶,一股洪水便涌进了身体的罅隙里,只能拼命睁大双眼阻拦住那即将奔涌而出的泪泊。我仿佛在片刻之间明白了文章里所谈的“死一般的痛”的感觉。

站在医院的门口,天空依然灰蒙蒙的,如同我的心情:蒙着一层黑纱,缥缈又极不真实。望望街上,置办年货的人们早早便在选购,脸上洋溢着喜庆欢乐的笑容,而这一切与我如同隔世。我走进病房,奶奶醒了,那张昨日还拧成一团的脸已经舒展开来,但苍白的脸上还是写满了疲惫。到了中午,疼痛又一次袭来。哥哥立马开来了车,要转去城里医院。坐在车上,奶奶疼得直冒汗,她紧握住我的手,她的手虽然抖着,却如此温暖有力。几十分钟后,奶奶住进了病房,护士为她扎针输液。我站在窗前,俯视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与行人:冬日里难得的阳光铺满了整个城市,一切都闪着耀眼的光,大大小小的店门口都挂上了大红灯笼,灯笼随着风在空中打着转儿,似乎在向新的一年招着手。

当满脸疲惫的奶奶渐渐苏醒过来,我们脸上写满的忧愁便也随阳光蒸发了。奶奶缓缓睁开眼,说的第一句话却令家人哭笑不得:“我在天上还是地下?”我知道,欢笑声的背后涌起的,却是淡淡的忧伤。

当大年三十的绚丽夜幕徐徐升起,我才恍悟到――过年了。奶奶看着电视,脸上笑开了花儿,可是,我分明看见,她的手,不被察觉地捂着刀口,那份疼痛似乎甚微,却还在,也留在了我的心上。外面,漫天的烟花交织成最绚丽的画面,照亮了地上欢呼雀跃的人们,而我却无法沉浸在这欢乐的气氛中。细品奶奶也八十多岁了,或许她最终等不到我们这些孙辈长大成人,而我们今天要做的,不是为了未来而悲伤,而是要用自己的精力与爱意,温暖她那不多的岁月。

今年春节的细碎年事,虽不曾有往年喜庆快乐的气氛,但却让我的内心波澜起伏,感怀不已,我想,我会将它深锁在心中,解析成一串美好的回忆。

篇6:年事唯美散文

年事唯美散文

婆婆年纪大了,体格也越来越弱,她终于决定下放权力。过年她不想再操持,而是决定以农村老宅做根据地,仨儿子轮班围着她过年,当然,待客的所有菜蔬、物品谁的班谁承包。当班的一家不走亲戚,专门在家伺候客人。

20**年春节,该我们上阵了,我和老公很早就谋划,一定让大伙过一个开心年。按婆婆的要求,我们腊月二十七进入阵地,要持续战斗到正月初三。我知道,有些客人不在计划内,所以我嘱咐婆婆不论哪一天,只要有客人来就给我们电话,我回来做饭。我婆婆笑得特别灿烂。

第一天

我们回到家,公婆正和老叔公公坐炕上说话,老叔公公给哥嫂提拎一兜鸡蛋来,看样子能有20个吧。老婶走两年了,光棍儿子也不管他,整天就知道东家跑西家串地去耍钱,连饭也不做,80岁的他糟蹋得更不像人样了。留他吃中饭,他婉拒,说自己吃不完花不完,就是身体不行了,儿子还不孝顺,活一天受一天了。本来很好的心情,被他坏了一半。他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往前挪,比蜗牛快不了多少,看着心里就难受。

老叔公公走了,我们一阵唏嘘感叹。走到今天这地步,能怨别人吗?十年前,本村有人给他儿子说媳妇,姑娘是个哑巴,但特别精,人家女方就图姑娘在身边好照应,老叔公公可好,跟人家女方要一大堆条件,来了个“地覆天翻”,好像人家姑娘不嫁他家就找不着主似的,结果可想而知。自家没什么条件,还瞎折腾事儿,自那以后就没有媒人登门了。所以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们一家是解决不了老叔公公的问题,只能是炖了肉给他送几块,蒸了包子馒头给他送一兜。放下这个话题,婆婆就叨叨自己干不了活,否则早晨就和好发面了,我听出又着急蒸馒头了。于是告诉她,吃的馒头我带来了,蒸馒头就明天吧,蒸多了净吃剩的不说,天不冷还得长毛。我告诉她啥也不用管,坐炕上等着吃饭就成。婆婆依然拄着拐棍在屋里转悠,呼呼地喘,跟拉风箱好有一比,听着就觉得自己气管犯堵。婆婆终于没忍住,冲我说,吃完中饭就和面吧,晚上蒸。我无奈地笑笑,告诉她晚上一准蒸馒头,她才上了炕。

我招呼老公洗猪肉,安排炖肉,婆婆闻声又出溜下炕,拿个小马扎坐旁边看着我们。嘴里叨叨唠唠,什么肉买多了吃不了会坏的,什么瘦肉太多肥肉太少,不绝于耳。我们听着,有一句没一句应着。把肉放锅里,添凉水打算冒一冒,这样更干净。没想到婆婆又阻止,她说炖肉不忙,先做午饭,只得中止。我再次劝她上了炕,我示意老公找木头点火冒肉,我做午饭。不料,婆婆又杵在我们眼前,她说冒出来也行,但不要炖了。我和老公一对眼,扭脸偷偷笑。老公炒菜的当儿,我和好了面。

吃完饭,我刷完锅洗完碗倒头就睡,地板脏点就脏点吧,我必须休息,万一累个好歹,饭没人做婆婆会着急的。醒来时,老公已经把肉炖熟了,肉香飘满屋子的各个角落。把肉捞进瓷盆,肉汤舀进铝盆,锅里放平铝篦子,一块块肉码在上面,就着热锅在篦子空隙往锅底撒红糖,盖锅再点把火,糖糊了,烟便顺着锅盖边缘蹿出来,三五分钟工夫,掀开锅盖,白花花的肉便红头挂色了,香气更浓了几分,很是诱人。这个过程叫熏肉。听我们说肉色泽不错,婆婆又下炕来看,被烟呛得咳咳的,我们使劲劝她才进屋。

接下来,我安排淀粉,用肉汤和淀粉打晾糕。婆婆又闪到了我们眼前,坐小马扎上剥葱、切葱、剁姜末,任我们怎么说,就是不动地方,直到我们把她切的葱姜末儿放进盆里,她才像完成重大使命似的颤颤巍巍进里屋去了。

锅里搁点油,老公开始烧火,我把淀粉和肉汤搅匀,刚想倒进锅里,婆婆喊我,告诉我得搁酱油。我赶紧把盆放一边,寻酱油瓶子倒入适量,还没等我搅动,婆婆终于不放心,又站我跟前,说酱油还是少,在婆婆指挥下,我一点点往里加,直到她老人家满意为止。倒锅里容易,搅拌是累活儿,老公承包。

最后一项蒸馒头。老公打点锅,我揉面,揉到胳膊发酸。烧火二十分钟,馒头熟了。婆婆坐炕头上大声命令,把锅盖掀开,把馒头挪动一下,粘锅就不好了。老公听罢动作好快啊,把馒头下面的屉布一提溜,白白的大馒头在篦子上骨碌碌乱滚,馒头皮都粘掉了,像头发浓密的人长了吃毛癣。我觉得可惜了。婆婆出来瞅了瞅说难看的自己吃,没粘掉皮的留着待客,就放心地上炕了。

老公热菜的工夫,我熬了一锅玉米渣子粥,热腾腾,香喷喷。晚饭一家人吃得很滋润。收拾完毕,终于可以休息了,我扎进小冷屋钻进被窝,在并不明亮的灯光下读老三的《郴州请将我挥霍》,真幸福。

第二天

早晨一睁眼,六点。昨儿忙活一天,真累了,睡觉很香甜,可见平时失眠是闲的。

醒醒盹,我又沉浸在喜爱的文字里,越看越不想动。平时十点起床的婆婆,居然七点就拄着拐棍溜达了,她走一步,我的心就颤一下。既然心不安了,不如赶紧穿好衣服去做饭。

饭好后,我又和了一大盆发面。然后吃饭,收拾,过年就这套活儿。快晌午的时候,弟媳提着一个黑色塑料兜过来了,说过年了不知给我们添点啥,见小卖部里刚到的鱼新鲜,就买了九条大鲫鱼。我拿个大盆盛上水,把鱼放进去,个个摇头摆尾活蹦乱跳,搅起的水花直往盆外翻了,真喜人。

婆婆一见乐了,啥也没说就奔冰箱去了,从冷冻室提溜出一兜冻得硬梆梆的已经煎好的小鲫鱼,在我眼前一晃,要我中午熬着吃。我心里这个乐啊,昨儿她老人家还说留着招待客人呢。我跟她说,冻得太实了,化不开,若想吃,就吃新鲜的`。最后鱼没熬成,我怕她老人家疼得慌,她那点小心思我知道,总怕招待客人的东西少。其实,我早就告诉她了,到了我们家班儿不用担心,一定会大大方方,菜蔬、主食绝对要富富有余,可她又怕我们浪费钱,真是操不完的心。

中午又蒸了一大锅白馒头,累得我直不起腰来。没来得及休息,我和老公开车去县城取前几天定好的熟食,顺便还要买菜。路上老公说,给我婆婆去银行取住院报销的钱(春天我婆婆住院整整一百天),我不明白老公为啥赶这热闹来。老公说过年了,为的是让老太太高兴。我觉得忒有道理,到县城兵分两路,他去银行,我进了菜店。

买完菜回到自己的窝,我扎床上又看小说,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电话询问老公,他说队伍太长,要我耐心等待。五点整,老公进家门,从他龇牙咧嘴的面部表情可以推断,钱到手了。提上买的东西赶紧回返,怕老太太着急晚饭。

回到家才知道,小屋人满为患,大姑姐、三姑姐带着儿孙在呢。挽留他们吃晚饭,三姑姐说啥也不肯,带着俩孙女的她还要回家吃药,最近她眼底出血,视力模糊。于是给俩孩子捎上刚买来的河蟹,放行。大姑姐我是断然不让走的,因为没有大姐夫了,她一年到头不上家,轮流给四个闺女看孩子,唯一的儿子刚从外地回来,还没有结婚,娘俩回家也是冷屋子冷炕,吃不好喝不好的。我留她娘俩住下,也迎合婆婆的心,因为今年过年的东西都是我们安排,我若不主动,婆婆怕不好开口。这样两好搁一好,好上加好。

问大姑姐有何打算,她说没啥,就想蒸锅馒头。我告诉她好说,晚饭后我就又和一大盆面,第二天一早蒸,回家时让她带着。其实大姐有钱,孩子们混得也都不错,可我总是觉得失去了丈夫的大姐很可怜,我心疼她。这,她知道,我婆婆也知道。

说话间,我家老大和小叔子家的侄女结伴而归,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老爷子、老太太更是喜上眉梢,拉住孙子孙女嘘寒问暖。

里屋谈笑风生,外屋忙作一团。我熬一锅粥,整几个刚买来的菜,拿出一瓶我酿制的葡萄酒,吃的吃,喝的喝,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年第一次学酿葡萄酒,亲朋好友都夸我手艺不错,我自己也觉得比较成功,因为打开酒坛子,满屋清香四溢。滤出杂质,也就落了半坛酒,我自己没喝两口,全都与人分享了。分享是一种别样的快乐!

第三天

早晨七点半了,也听不见外屋有动静,想到要给大姑姐蒸馒头,我便穿衣下床。我们住的屋子一年四季不住人,阴冷阴冷的,好像四处都冒冷气,跟冰箱差不多,也好,头脑想不清醒都不行。

到外屋掀开面盆,盖板粘了一层面,起得太晚了。大姑姐也起来帮忙了,她蒸馒头,我熬粥、炒菜,外加再和一盆面。半个小时,三十多个白胖胖的馒头出锅,粥菜上桌。饭后,大姑姐要回家,中途还去看病人,给她带上馒头和晾糕,捎上看病人的礼品(省得她花钱再买),送她坐上外甥的车,娘俩满意而归。

不大会儿,我三个侄子来了(老爸去世,年后要守孝),山南海北侃一通,他们说还要去看大姑二姑,驾车离去。紧接着,姑婆婆家的二表妹带着儿子进了家门,又少不了一番照应,留下一兜鸡蛋走了。

我终于可以安心收拾早晨饭桌的“残局”了,活没干完,煤气炉子又挤进我眼帘,起先锃明瓦亮能照见人影的炉盘,被一层黑乎乎的油污盖得严严实实,不细看,跟出土文物似的。我一声没吭,又找清洁球和洗洁精擦拭,婆婆见我忙碌,自是客气一番,并说他儿子(我老公)那天想擦洗她没让。我忍不住朗声大笑,逗婆婆说,真偏心,说到底还是疼儿子啊!婆婆也呵呵地笑。清理二十分钟,炉子基本恢复原貌,看着心里就痛快。

晌午时分,大哥大嫂带着七岁的女儿回来了,捎来的驴肉、牛肉、大虾、葡萄酒等,分门别类放好,开始做中饭。又一锅大馒头,又一锅肉菜,又一锅米粥,又一顿热热闹闹的中饭,又一通忙忙活活的收拾。本想饭后午睡,大娘婆婆家的大哥和二嫂来看公婆了,又陪着说一顿。送走他们,又该安排剁肉馅,三十中午要蒸包子,晚上要包饺子。过年,安排吃的日程太紧了,几乎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剁完肉馅,公公、大哥、大嫂和我老公忙里偷闲码长城,我自己扎冷屋里记下今天的经历。

日记没写完,回娘家的弟媳电话来了,邀我们晚饭去她家吃,给侄女过生日。不用说,又是一桌子盘子碗子,而且八点前吃不上饭,因为天就要黑了,他们还在路上。

第四天

大年三十吃完早晨的大锅菜,我就把昨晚和的一大盆面加点小苏打揉好,搁置备用,然后剁白菜、切韭菜,调好肉馅儿,十点一过就开始蒸包子。

婆婆又下炕来,拐棍敲得地板砖“NN”响,瞅了瞅忙得不亦乐乎的我,破天荒没说话。冲着抱柴火的儿子(我老公)开了腔,让他去找前年她外孙给买的一对大红灯笼挂门楼上。老公笑笑说,那忙什么,打点锅蒸包子要紧。包子入了锅,我蹲在那儿烧火,坐在炕头的婆婆又招呼他儿子,问灯笼找着没有,听说没找见,老太太出溜下炕踱到西屋翻箱倒柜,还是没发现踪影。老太太累得呼呼喘,坐炕沿自言自语,哪儿去了呢?

看到这情景,我小声命令老公接着找,按老太太的印象仔细翻,找不着怕老太太成心病。不一会儿,老公怀抱一团红,站在我眼前。我一努嘴儿,老公抱进屋里给老太太看,老太太乐了,叫收拾好,立马挂起来。

老公坦言,前年,外甥买来红灯笼晚上挂上,天没亮就摘下来了,还是老太太的命令呢。大伙都睡了,老太太忽然记起那年我们老婶婆婆去世,挂红灯笼招人笑话,老太太忐忑不安,说自己一宿没睡。老公问老太太记得不,她说忘了。如今大伯去世不满一年,挂红灯笼恐怕不合适。婆婆说不碍事儿,哥们儿,平辈儿,不碍事儿的。老公说,您说成就成。婆婆一听,又犹豫了,思考半分钟的样子,终于拿定主意,不挂就不挂吧。

十一点包子熟了。今年的包子有特色,面软但有口劲,馅儿香但不油腻,大家都说好吃,老公又少不了N瑟一阵子,逗得家人直乐。

十二点整,家里的男丁带上鞭炮、纸钱去祭祖,我们女人在家里打扫收拾,准备晚上的大餐和明早的饺子。

晚饭弄了十个菜,都是老爷子钦点的,酒是红白两种,饮料类随便喝。孩子们都乖乖地吃,老爷子却兴奋得不得了,当然酒精起了很大作用。婆婆想压制公公的热情,被公公高声训斥,我们打着圆场,总算吃完这顿饭。包饺子是累活儿,因为隔夜放,所以面要硬,轧剂子费劲,捏饺子边同样费劲,一不小心煮饺子时露馅儿可不是好兆头。

紧赶慢赶,春节联欢晚会前完工。公公为首打麻将,孩子们看晚会,婆婆说累钻了被窝,我炕上坐着看几眼电视,瞄几眼手机。公公嗓门很大,八十有二的人了,体格依然健硕,精神更好。婆婆就跟他没有可比性了,年龄比他小一岁,身体状况比他坏十倍,不过,闯过一次鬼门关,到今天这样我们都知足,她老人家自己也知足。

第五天

晨曦微露,吃完饺子,我们妯娌仨就围着村子拜望乡亲。天一点也不冷,也没有风,弟妹带着我和大嫂东串西串。村还是这个村,需要拜访的还是这些人,虽然嫁过来二十多年了,可大多一年才见一回面,所以该不认识的人们还是不认识。

刚结婚时,初一早晨要挨门挨户走,转遍村子得两三个小时,累得腿酸。现在,人们意识到,此种形式实在没什么意义,就慢慢淡化了,走几家亲近的或合得来的,便都散去,趁早去亲戚家拜年了。

篇7:少年事随笔

少年事随笔

12岁的时候,我有过少年的友情,是和学校里的一个同龄女孩。她的家和我的家隔了城市中央的一条河流。夏天下着暴雨的午后,我记得她撑伞等在楼梯的下端,来接我去她家里吃冰激凌。潮湿的阴影里,她的面容像皎洁的一朵山茶。我们在大雨中光着脚踩水。在她宽敞的家里一边吃冰激凌一边看诗集。然后疲倦之后拥抱着睡在一起。她的浓密的长发散发出清香,在睡意朦胧的时候兜了我一头一脸。我用手去拨。窗外是滂沱的雨声。

那时候我是一个不常和父母在一起的女孩。喜欢写诗歌。晚上睡觉的时候会面无表情地流下眼泪。她的家庭不幸福,父母感情不和,时有争执。然后有一天,父亲突然失踪。我们有彼此隐秘而艰涩的疼痛。都还没有长大,是肿胀的纯洁的花苞。想在彼此的灵魂里寻找一条通往世界的途径。而这个进入的切口,只能是给予彼此的爱。虽然这种爱,因为某种绝望,显得盲目而决绝。充满纠缠。我记得我们每天写信。即使在同一个班级里,每天都在见面。时间在剧烈的感情里,总是不够用。我们在信里写,我爱你。就像对这个尚未展开旅途的世界说,我要出发。

这种感情,现在看来,其实已经如同一场初恋。

这段往事,使我对女性之间的友情,一直保持着某种信仰。我们就像两个敏感的贫乏的孩子,彼此拥抱取暖。这样纯洁静好的陪伴。

彼此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有悲喜,有失落。很多记忆因为被埋葬,已经深不可测。

现在想起来,17岁之前的生活,也许是一生中最为残酷而凄艳的岁月。青春像一段黑暗的火车隧道,呼啸着奔驰。后来,我们很快就各自恋爱了。那时候总是以为恋爱能够彻底地拯救自己的孤独。是在付出很多代价,耗费掉很多时间之后,才能够知道,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10多年以后,我早已离开那个在市区中心有一条河流的南方城市。从南到北,一路在不同的城市里迁徙,寻找能够停留的地方。我开始写书,出版小说。我的生活,日益的桀骜和颠簸。但是少年时,我曾对她说过,我以后会写书,因为我要让别人知道我的疼痛。我们的疼痛。所有人的疼痛。

她最终嫁给了一个淳朴沉默的男子。结婚生子,平淡的工作。过着安稳的生活。

有很长一段时间,彼此失去了音讯。

然后,有一年夏天,我回家。偶然联系到了她。于是就去见她。我还记得她最喜欢吃香蕉,在附近的水果店里买了一大串香蕉。还有打着花苞的深红石竹。依然是暴雨的夏日午后。窗外是滂沱的雨声。她的长发已经不见,扎粗糙的髻。憨稚的1岁幼儿在她的怀里酣睡。在彼此经历过了那么多繁华至极的.恋爱之后,她已做了母亲。而我,依然孤身一人。我们没什么话说,一径地微笑。沉默。她让我看房间里一大缸的热带鱼。空气中有寻常生活的奶粉和灰尘的气味。我看到墙壁上她16岁时候的照片。我也一直把自己的一张少年时候的黑白照片带在身边。照片这样陈旧,而少女时候的笑容,却明亮得耀眼。我们还是有着一模一样的喜好。和过去一样。

告别的时候,她送我。我把她的孩子抱在怀里。那小小的男婴,粉白可爱。生命的延续让人惘然。我们凭借着曾经给予对方的温暖和激情,已经长大。那段少年时的感情,就如同彼此寄居的蛹。当灵魂长出翅膀,各奔东西,蛹就成了透明的空壳。

10多年以后,我们各自成为虽然心怀感伤但甘心承担的女子。没有什么怨悔。在大雨中,平静地挥手告别。

当然,成年以后,也会继续拥有友情及对待友情的方式。心有愉悦,偶尔彼此相约。相处洁净并且节制。在上海,我曾遇见数个美丽而个性独特的女子。她们做自由撰稿,做唱片,做网络……我们在台风的夜里行走于大街上,用手护着打火机给彼此点燃一根烟。偶尔去酒吧买醉,聊起男人和点滴的往事,已然云淡风轻的口吻。从不把彼此带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我们成为朋友。隔着一段距离,小心而轻柔,触摸对方的手指,却已经不需要皮肤的温度。

成年的友情,只能是给对方一些时间。我们都如此清醒,看到了时光的界限。

少年时那般潮水汹涌的友情,已经不见。经历过诸多人性的苍凉和命运的多舛,已不再需要倾心的付出去探知未来的结局。我们知道,最终我们是会长大的。疼痛会过去的。

而那些爱过的人,也就消失了。

篇8:少年事随笔散文

少年事随笔散文

揉着一头凌乱的湿发,慢悠悠的走到阳台上,看着远处的灯火通明。“你几岁了!头发不吹干就来外面吹冷风啊!”那很久以前的温暖的声音已经被岁月打磨的只剩下沙哑和不耐。快步走回房间,插上电吹风,慢慢得把这一头长发吹干。“一天到晚除了发呆就是对着电脑,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为的谁啊!”刚刚做到电脑边,耳边又是一阵碎碎念。快速在键盘上敲打出一句话:

我想去绍兴的小镇,看洞庭的湖景,听杭城花开的声音。

然后保存关机。我想我早该习惯,习惯这耳边的魔音,心中却不知为何生出烦躁还夹杂着那么一丝丝的苦涩。“吃饭了,磨磨蹭蹭干什么呢!做什么都那么慢,怪不得学习也学不好。”你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家长总能把所有事情和成绩联系起来一样。

下午的化学课在炽热的阳光的阳光中,在老师不标准的普通话与那些拼命学习的同学奋笔疾书的声音行进着。懒洋洋的向外看,外面桂花树上有不断停留的小鸟在嬉闹,哎!如果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下午该有多好啊!好不容易挨到下课,瘫倒在桌子上补觉,“同桌,同桌,看!帅哥经过哦!”我们拥有这个年纪特有的情窦初开。纤长挺拔的男生,带着冷漠的气息与淡淡的书卷气息,那么有距离,却又那么简单的让自己的心开始乱撞。“哎哎。我见过他,考试都去会议室的,一看就是高材生,和我们这一群没走出过教学楼考试的人根本不是同一世界的啊!”原来,原来成绩也好,怪不得总觉得他那么远。“要是我有机会和他说话,我一定来一句‘君,吾男神也!’”“算了吧,你可别把人家吓跑了。”把头埋进臂弯里,听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心中更加苦涩。他那么优秀,那么我呢,长相平凡,成绩永远在中下游徘徊,既没有纤纤细手谈得了钢琴,也没有优秀背景撑得住门面,丢到大街上再找不出来的平凡高中生。想人家正眼都难吧!其实从第一次与他在小店门口擦肩而过便记住了他,也曾偷偷像同学打听过他的QQ之类的,可以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去加他。

“爱你,是身处三万英尺高空,真切而绝望。”

一回家就把自己得个签改成了这个,然后盯着屏幕发呆良久。我与他,相差的又何止三万英尺。努力甩甩脑袋,赶走那些烦恼的小情绪,还有好多物理题目不会呢,怎么可以让这些情绪影响,可是总是事与愿违,越想不要想,越是在脑中回旋不去。想起前两年很火的电影,《那些年》,那里的柯景腾,为了追求沈佳宜不惜举办拳击赛,如果可以,我相信我也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他,我喜欢你,很喜欢你,就像最后柯景腾会勇敢的扑上去亲新郎一样。只是想说明,真的,很喜欢你。

也许女生真的是特别会想象的一种生物,例如睡前的我,再还没进入梦乡之前,便已经开始做梦这件事,想象着明日的物理考试能够走运,然后逆转上次69变为96,然后华丽丽的走进会议室,刚好又坐在他后面,然后传试卷的时候可以近距离观察他的侧脸。“大晚上的`,还不睡觉,明天又要迟到啊!你成绩能好才怪呢!以后当当清洁公也蛮有味道的,奥!”背后传来母亲鄙夷的声音以及特意拉长的尾音,忍不住转过身,偷偷擦掉悄然滑落的泪,不知为何,总会在一瞬间,被刺激的体无完肤。

而后半月,再未见过他,即使是远远的,也未曾有。不过倒是从老师口中听到不到关于以往学姐暗恋男生,然后稀奇古怪的追求方法。其中一个我记忆最深,那个性子极好的物理老师在批评课代表时顺便提及的一个女生,因为喜欢,想要换位子,当老师们都同意她换到那个男生旁边时,女生却说,只想换到男生周围两米的位子,然后以那个男生为圆心,做半径为2米的圆,就这么坐一圈。听到这里,大伙都笑开了,也有几对情侣偷偷趁着空隙互相瞄上几眼的。那一日,阳光透过树叶,打进来,一直照进心里。

那个午后,趴在桌子上,阳光从窗户中透过来,打在头上。桌子上,我好像看见多年前母亲坐在阳台为我补裤子,阳光也是打在她头发上。又感觉依稀身处那个午后,他走过我们的教室门前,阳光洒了他全身。

那一刻,被一种想哭的冲动占有……

阳光如斯美好,少年我为何怅惘……

生命中的感恩美文

我的故事优秀美文

花落时撞见阳光美文

名家美文欣赏励志篇

那年城南-情感美文

青春没有回车键美文摘抄

心历情感美文

善良成就人生传奇美文摘抄

优秀的文字美文

记忆的影子-故事美文

美文故事:那些年那些事
《美文故事:那些年那些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文故事:那些年那些事(共8篇)】相关文章:

美文:80后岁月2023-07-30

有关于旅行的优秀美文2023-02-15

穷人的大学的励志美文2022-09-05

美文:三分禅2022-12-01

情感美文:岁月的走笔2022-12-12

Of beauty励志美文2022-05-16

400字美文摘抄2023-01-11

让生命过的丰盈充实优秀美文2023-04-01

五月的怀念经典美文2024-05-20

美文摘抄:最心寒的不过只是人心202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