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名言

时间:2022-09-14 07:56:33 名言格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秦牧名言(集锦10篇)由网友“鱼香肉丝包好吃”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秦牧名言,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秦牧名言

篇1:秦牧经典语录

秦牧经典语录

1、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

2、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能够激发起人们的美感,总是要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3、要把平常的东西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想象力,抓形象,用这比那,用那比这,使之相得益彰,才能达到平中有奇。

4、掌握知识一定得要求精确,错误的知识,有时比无知更加可怕。

5、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成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了。把阻力化成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这些缺陷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不正是些雄辩的例证吗?

6、那些最好的散文,有的使人想起了银光闪闪的匕首,有的使人想起了余音袅袅的洞箫,有的象明净无尘的水晶,有的象色彩鲜明的玛瑙……,一切的散文形式都应该提倡,各种形式都应该尽量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

7、优秀的书籍像一个智慧善良的长者,搀扶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

篇2:秦牧简介

秦牧

姓名:秦牧

原名:林觉夫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月19日

出生地:香港

原籍:广东澄海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

《秦牧杂文》1947,开明

《贱货》(中篇小说)1948,南国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初步》(文论)1948,生活

《洪秀全》(小说)1949,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合发行所

《珍茜姑娘》(短篇小说集)1950,广州南方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文论)1950,三联

《北京的祝福》(话剧)1951,香港南方书店

《黄金海岸》(中篇小说)1955,华南人民

《复员军人杜美宗》(报告文学)1956,广东人民

《回国》(儿童文学集)1956,少儿

《在化装晚会上》(儿童文学集)1957,广东人民

《蜜蜂和地球》(儿童文学集)1957,长江

《贝壳集》(散文集)1958,作家

《祖国的港市》1958,解放军战士社

《星下集》(杂文集)1958,广东人民

《花城》(散文集)1961,作家;增订本,1982,花城

《艺海拾贝》(文论)1962,上海文艺

《潮汐和船》(散文集)1994,作家

《长河浪花集》(散文集)1978,人文

《巨手》(儿童文学集)1979,人文

《长街灯语》(散文集)1979,百花

《花蜜和蜂刺》(散文集)1980.人文

《秦牧选集》(散文、小说等)1981,四川人民

《晴窗晨笔》(散文集)1981,花城

《北京漫笔》(散文集)1982,北京

《愤怒的海》(长篇小说)1982,湖南人民

《秦牧序跋集》1982,花城

《秦牧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选》(儿童文学集)1983,广东人民

《语林采英》(文选)1983,花城

《秋林红果》(散文集)1983,人文

《秦牧文集》(1—2集)1983——1985,春风(未出齐)

《秦牧自选集》(散文、小说等合集)1984,花城

《翡翠路》(散文集)1984,上海文艺

《秦牧旅游小品选》1984,河南人民

《秦牧华侨题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选》(散文、小说集)1984,福建人民

《塞上风情》(散文集)1985,广东旅游

《访龙的家乡》(散文集)1985,湖南人民

《秦牧知识小品选》1985,黄河

《地球龙迹》(散文集)1986,香港绿州出版公司

《和年轻人聊天》(散文集)1986,中青

《秦牧散文选》1987;人文

《大洋两岸集》(散文集)1987,花城

《盛宴前的疯子演说》(中、短篇小说选)1987,广西人民

《秦牧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选》(故事、童话集)1989,少儿

《华族与龙》(散文集)1989,人文

篇3:秦牧散文《仙人掌》

秦牧散文《仙人掌》

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在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有水,缺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的,凌空直上。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任尔什么跷瘠的泥土,它一扎下了根,似乎就在快乐地叫喊道:“这地方好得很,你就瞧我在这里繁荣生长吧!”它遍身是刺,什么野兽,都别想侵犯它;什么害虫,都别想啮食它。一片绿色的仙人掌折断跌到地面了,你以为它枯死了么?不!它用它的身体内的养分,又培育出另一片青春焕发的小仙人掌来,这才真叫做“落地生根”呢。这么雄赳赳的带刺的植物,谁料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有些仙人掌的花美丽极了。各国的国花,有梅花,有莲花,有玫瑰,有百合,你可想得到,在那遥远的,历史上抗暴英雄辈出的墨西哥,国花却是仙人掌!历代的人们在歌颂松柏的坚贞、梅竹的节操、莲花的傲视污泥、篱菊的勇斗西风……我想,仙人掌尤其应该享有人们的赞美。

有时,对着栽培在盆里的仙人掌,凝视着它们那生机蓬勃,“玉树临风”的样子,一些这样的诗句不由得飞掠过我的心头:

暗绿色的仙人掌,奇异的仙人掌,

仿佛是童话世界里的形象,

从生命摇篮里长出雄健的躯干,

轻快地对着跷土和太阳。.

日子不管怎样干旱,

它心里总流淌着清泉,

砂土不管怎样跷瘠,

它总有一张微笑的脸庞,

热气不管怎样猛烈,;

它偏能舒展着

美丽的花瓣

那带刺的大手仿佛总在摇摆

“我不相信,困难能够压死倔强的生命。”

仙人掌所以具有如此神奇的生命力,懂得一点植物知识的人都知道,它们的老家原本处于沙漠地带,在沙漠那样生活困难的环境里,酷热严寒、飞沙走石,厉害的亢旱、凶恶的暴风,日日夜夜,千年万代地锻炼着仙人掌,经过这样长期的“自然的选择”,仙人掌终于锻炼出现了这样一种使普通植物为之相形失色的倔强性格和卓特风貌,要不是这样,它老早就会被消灭掉,像其他好些古代植物似的,人们只能够在化石里找到它们的踪迹了。

在仙人掌的老家,譬如说墨西哥这类地方,野生的仙人掌可以长到一两丈高,就像大树一样。在我国,云南和广东的海南岛等地,仙人掌野生时也状貌惊人。我到过海南岛以南一些国防前哨的岛屿上,那里的仙人掌在海滩上长得竟像堆成小丘一般,什么地方它都可以长,甚至在岩石间的砂碛里,在树桩的腐木间,它们都长得欣欣向荣。这是一种黄褐色、掌形阔大的、针刺像钢针般锋利的仙人掌,结着枇杷大小、成熟时变成紫红色的美味果实。看到在海水浸灌的地方,它们长得那样充满青春的活力,我就禁不住想起一切旅行记中关于仙人掌奇迹的种种描绘了。

能够征服这些植物中的强者的,只有人类中的强者,这就是我们国防前哨的.战士们!

例如我所到过的一个小岛东瑁洲吧,它和另一个小岛像海南岛的眼睛似的,向前伸出屹立在南海的茫茫波涛中。这岛屿的海滩上,就是仙人掌密布的所在。但是据守卫海岛的战士们说,现在,比较他们刚刚登陆的时候,仙人掌不知道已经被锄掉多少了。十年前,他们从冰天雪地的东北来到这个一片暗绿色的海岛,当时这个岛屿上,哪里有什么田园、房屋、牧场、道路呢?到处都是仙人掌、仙人掌!当初这个小岛原是阒无人烟的。就是在今天,在可以登陆的沙滩以外,乱石纵横的岩岸地带,你仍然可以依稀看到一个保持着原始格调的热带岛屿的风貌。浩瀚无边的湛蓝的海洋,一道道波浪不断涌来,撞击在岩石上,发出了天崩地裂的吼声,喷溅着雪白的泡沫。海蟹在石头缝里穿行,藤壶、牡蛎密布在岩石上,海参在清澈的海水里蠕动,吐着青白色的粘液。在天空上,岩鹰正在滑翔。好一片天苍苍、海茫茫、寥廓空旷的景象!十年以前,全岛到处都是这样一派原始景色。日本侵略者曾经占据过这个小岛,他们败走的时候,把水井填塞灭迹了,把码头炸毁了,留下了生着锈斑的大炮。整个岛屿都被仙人掌和一人多高的野草占据了。所以人民战士刚登上这个岛屿的时候,就和登上一个原始荒岛一样。

于是人和自然就展开了一场猛烈的搏斗。那曾经转战在松花江边,冒着零下四十度的酷寒追歼过敌人的部队,现在来到了热得岩石和草莽都在冒着青烟的荒凉小岛。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比仙人掌在千年万代中所遭遇的一切也许还要困难得多。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了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那时,他们走一段短短的路程都要遇到好几条蛇。每天早上起身第一件事就是扑拍去被服上的毒虫。南方的炎夏,摄氏寒暑表的水银柱上升到三十七度。你知道,在地理书籍中,摄氏三十三度就给称为“酷热”了。在这样的气候中,艰苦劳动不要说,最困难的是水,比金子还要宝贵的水一点一滴都得从海南岛上运来。每四个人每天共用一面盆水,煮饭、烧菜、洗衣、洗澡,都靠它!在烈日如烤的时候,好些战士嘴唇都裂了,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却还在互相让水。在当时,你可以想见,让水比输血还需要更多的忘我精神呢!

草房搭起来了,却又碰到了十二级的台风。这样的台风一刮起来,挟带着瓢泼大雨,真有海啸山崩的气势。大海像开水沸腾一样,扬起了几丈高的巨浪。草房子一座座像火柴盒般给刮到海里去了。战士们把雨布、雨衣、被子盖着武器,用毛巾包起整个头面,只露出了一对眼睛。他们露天围着树木坐着,泡在狂风暴雨中,就这样度过了日日夜夜。好几十个小时没有吃过一口食物,直到风势稍煞了,炊事员在军锅上面压上了石头,倾注煤油生火,才勉强吃得成一顿饭。

当晴朗的日子到来的时候,他们就忙着芟除草莽,挖掘水井,在这到处暴露着岩石的小岛上,镐子大锤敲下去,碰到石块,往往火星飞溅,双手被震得发麻。一处地方找不到水源,就挖第二处。有时还挑灯夜战,汽灯照着井口,周围站满战士,争着为打井的人传递工具和搬运泥土。水井一口一口地挖出来了。于是就辟地种菜;但困难还多哪,井里出水不多,为了要淋好菜地,有些战士披星戴月就起身打水了,使水井的利用率提到最高的限度……。就是这样,海岛给一天天地建设起来了。

渐渐地整齐坚固的营房建筑起来了,大礼堂也有了。他们从海南岛运来了椰子树苗,开辟了一条椰荫大道;战士们又进一步美化起营房的环境来。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陆各地寄来了木麻黄、凤凰树的树种;美人蕉、四季花、百日红、鸡冠花……的花籽,这一切全给种起来了。他们还买了山羊、鸽子和鸡鸭的种苗,繁殖起来。山羊在这个没有天敌、不可能逃逸他去的小岛上生长得很快,除去被加菜吃掉的不算,几年来已经从起初的寥寥几只繁殖到几百只了。战士们又从海里摸起了色彩瑰丽、玲珑可爱的石花,堆成了小岛的模型,成为岛上花园里的一项独特的艺术品。当我们访问这个小岛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个生机蓬勃的美丽的地方了。在直通岛心的林荫大道的入口处,有一个牌楼矗立着,上面题有“海上家园”四个字。战士们远离家园,

就以海岛作为家园,他们离开亲人,但是全国人民都是他们的亲人。你想想吧,当你和这样的人物踏过还残存着一簇簇仙人掌的海滩地带,听着惊涛拍岸的声音,也听着他们叙述十年来开发守卫海岛的经历,再一路回到被花木簇拥着的营房中去时,你心中怎能不充满感奋的激情呢!

在最初解放的日子里,帝国主义的军舰时常在靠近这一带的公海游弋,有时还放肆地窜进我们的海疆来。现在,

在我们这些国防前线的阵地里,大炮正对着海面,战士们正日日夜夜地监视着海洋。敌人如果敢来侵犯,整个海洋都会沸腾起来;这些在地图上人们还没有见到的岛屿,全都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最猛烈的火焰的。

我们这些访问者,踏上这些原本仙人掌丛生的土地上,尚且感到这么巨大的激动,想想那些北战南征,一直从黑龙江来到这里的军官和战士们,那些亲手参加过开辟岛屿的英雄们,他们经历过风暴、饥渴、困顿、辛劳,一手把荒凉的小岛变成战士家园,他们自己的感动更有多大呵。当小轮来到这里,拉起“有人来了”的信号的时候,怪不得岛上的主人是那样的高兴,总是急步从山上赶到海滩,并且老是爱和客人作长夜谈了。怪不得有些战士退役,弟兄们送他们到海滩,本来整天笑嘻嘻的汉子,却禁不住淌下惜别的泪水了。坐船的和站在海水里的,相对遥望,一直到看不见了为止,这是战斗的同志的感情呵!

有一些地方,你访问过一次,你就会一辈子牢牢记住它。这些小小的岛屿就是这样的地方。一个这样荒凉的小岛,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祖国还有哪一寸土地不能建成乐园呢!我始终忘不了离开海岛那天早晨的情景:初升的太阳,在湛蓝的海面上镀上一层璀璨的色彩。看着海水冲击着岩石,岩石屹立不动。看着亲爱的军官和战士们站在海滩上,那里正蔓生着一簇簇仙人掌,我想起了坚强、勇敢、无畏、魄力,这样一串的字眼。如果我们以物喻人,可以形容某些人具有松树的风格、海洋的怀抱的话,何尝不可以加上一笔,形容有一种人具有仙人掌的性格呢!信仰和锻炼,使多少人变成了无坚不摧的英雄!就正像千年万代大自然的锻炼,使地球出现了仙人掌这么一种植物似的!呵,一别之后,我总是忘不了那墨绿色的岛屿,那簇生着仙人掌的海滩,那迎着海风微笑屹立着的战士们坚毅的形象!

篇4:秦牧:彩蝶树

秦牧:彩蝶树

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可是,洋紫荆――原名“羊蹄甲” 的花,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既不是草本植物,又不是灌木盆 栽,而是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有人摆卖这种花? 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尽管如此,洋紫荆仍不失为南 国一种极为出色的鲜花。站在紫荆树下,但见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 好像走进了梦幻境界,也令人禁不住想起云南驰名四方的蝴蝶泉……

洋紫荆的花和叶长得十分有趣。它的花有五片花冠,四片对称地分裂两 侧,一片翘起在上方,布满色调颇浓的彩斑,很像兰花的花舌,因此有人称 它为“兰花树”。三色堇在南方被人叫做“蝴蝶花”,其实,这顶桂冠戴在豆 科植物洋紫荆的头上,也是合适的。

不知道洋紫荆有几个不同花色种类的人,每每以为它们不断在变幻着颜色,像被称做“娇容三变”的木芙蓉似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是紫荆树的家 族,为了献出色彩缤纷的鲜花而进行着接力赛跑哩!你看,从隆冬到暮春, 洋紫荆陆续开花,紫色、红色、粉红色,次第开放,要足足闹腾好几个月。 最先开花的是紫色那一种,花期竟是在寒风凛冽的春节前夕,和炮仗花、梅花同时绽开花蕾。它着实可以称得上是南国的报春使者!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仿佛羊 蹄一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末端凹了 进去,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 友。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在高纬度地方,人们大概是看不到这种洋紫荆的。我有一个朋友,由于喜爱这种花树,特意起了个带“荆”字的名字,抗日战争时期,他北上延安 参加革命,后来牺牲了。他的妹妹回南方省亲的时候,特意采了洋紫荆的几 片叶子和花朵,夹在书里带回北方,好让孩子们知道“荆”字的来历,生命 本应该这样地繁花似锦呵!

在紫荆盛开的时候,我很喜欢站在树下,闻闻它的幽香,端详它那一串串彩蝶似的花朵,观赏它那对称得出奇的羊蒂般的叶子。清风吹来,落英缤 纷,花瓣撒满了头、肩,我也不想拂掉它,心中禁不住引起一串遐想:…… 在古老的年代,有这么一对侠义的朋友,一个为崇高的目标牺牲了。另一个 也奋起斗争,用慷慨壮烈的死为人民纾难,为至友复仇。他们死后被葬在一起,埋骨的地方就长出这么一株紫荆树――朋友树来,每片叶子都互相对称,五彩缤纷的蝴蝶也成群飞来凭吊,不愿离去……。

这样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友谊,这样动人的故事,人世间,生活里是的确存在的,它值得讴歌,并且令人想到可以编出一个美丽的童话。

站在满树蝴蝶的紫荆树下,我不禁想入非非了。

篇5:秦牧散文《彩蝶树》

秦牧散文《彩蝶树》

秦牧,19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中国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其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

彩蝶树

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可是,洋紫荆——原名“羊蹄甲” 的花,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既不是草本植物,又不是灌木盆 栽,而是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有人摆卖这种花? 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尽管如此,洋紫荆仍不失为南 国一种极为出色的鲜花。站在紫荆树下,但见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 好像走进了梦幻境界,也令人禁不住想起云南驰名四方的蝴蝶泉……

洋紫荆的花和叶长得十分有趣。它的花有五片花冠,四片对称地分裂两 侧,一片翘起在上方,布满色调颇浓的彩斑,很像兰花的花舌,因此有人称 它为“兰花树”。三色堇在南方被人叫做“蝴蝶花”,其实,这顶桂冠戴在豆 科植物洋紫荆的头上,也是合适的。

不知道洋紫荆有几个不同花色种类的人,每每以为它们不断在变幻着颜色,像被称做“娇容三变”的木芙蓉似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是紫荆树的家 族,为了献出色彩缤纷的鲜花而进行着接力赛跑哩!你看,从隆冬到暮春, 洋紫荆陆续开花,紫色、红色、粉红色,次第开放,要足足闹腾好几个月。 最先开花的是紫色那一种,花期竟是在寒风凛冽的春节前夕,和炮仗花、梅花同时绽开花蕾。它着实可以称得上是南国的报春使者!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仿佛羊 蹄一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末端凹了 进去,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 友。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在高纬度地方,人们大概是看不到这种洋紫荆的。我有一个朋友,由于喜爱这种花树,特意起了个带“荆”字的'名字,抗日战争时期,他北上延安 参加革命,后来牺牲了。他的妹妹回南方省亲的时候,特意采了洋紫荆的几 片叶子和花朵,夹在书里带回北方,好让孩子们知道“荆”字的来历,生命 本应该这样地繁花似锦呵!

在紫荆盛开的时候,我很喜欢站在树下,闻闻它的幽香,端详它那一串串彩蝶似的花朵,观赏它那对称得出奇的羊蒂般的叶子。清风吹来,落英缤 纷,花瓣撒满了头、肩,我也不想拂掉它,心中禁不住引起一串遐想:…… 在古老的年代,有这么一对侠义的朋友,一个为崇高的目标牺牲了。另一个 也奋起斗争,用慷慨壮烈的死为人民纾难,为至友复仇。他们死后被葬在一起,埋骨的地方就长出这么一株紫荆树——朋友树来,每片叶子都互相对称,五彩缤纷的蝴蝶也成群飞来凭吊,不愿离去……。

这样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友谊,这样动人的故事,人世间,生活里是的确存在的,它值得讴歌,并且令人想到可以编出一个美丽的童话。

站在满树蝴蝶的紫荆树下,我不禁想入非非了。

篇6:秦牧散文《蛇与庄稼》

秦牧散文《蛇与庄稼》

哲学家杜国庠同志在世的时候,每当谈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总喜欢讲这么一个故事:几十年前,潮汕地区有过一次“八二风灾”,那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的海啸,在暴风雨中海水倒灌上了陆地,带咸味的洪水把许多村落都给淹没了,灾区居民死亡数字异常巨大。至今年老的人回忆起来仍有余痛。

灾祸过后,好些地区田园总是收成不好,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后来有些老农想出了一种奇怪的办法,他们托人到外地去买了一批蛇回来,把它们放生到田间去,那一造,果然获得了丰盛的收成。许多人都不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还是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巨大的洪水把田野和坡地淹没的时候,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而田鼠,却比较会窜出来游水向树木上、高山上逃命,因此,水灾过后,田鼠由于失去了蛇这种天敌,繁殖得异常迅速,这样,田园就由于鼠患的过度严重而歉收了。老农买蛇放到田里,又重新建立了蛇对田鼠的制约关系,这样,田园就又得到好收成了。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往往就是这样,所以,简单看问题是最误事的。

杜老谈这个故事有好几次,我每次倾听的时候,却总是有一种新鲜感。就是在他逝世以后,每逢见到一些在彼此关系上比较错综复杂的事情,仍禁不住想起这个故事来。

在自然界中,这一类的事情真如“恒河沙数”,“简单联系”的事情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复杂联系”的事情,不是深入探讨,就没法揭开谜底了。而当这一类事情的秘密已经被人和盘托出的时候,我们乍听起来就会觉得奇特、奥妙、有趣,其实它们本身原也很平常,不过是在因果关系上错综一些罢了。达尔文讲过,在英国好些地方,看哪个村落的猫多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样,因为苜蓿需要蜜蜂来做虫媒,而园里田鼠太多的时候,蜜蜂的活动效率就会降低;但是当养猫多的时候,田鼠就不可能太猖獗,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丰歉构成了关系。这事情的道理,和杜老讲的那个故事是异曲同工的。

假如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单纯的,没有什么复杂的连锁关系,那么要认识万事万物就像打一个喷嚏那么容易了。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可以烧东西;水可以灭火……。这样的事情还不好懂吗?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简单联系的之外,还有更多是复杂联系的',这就不是那么容易一目了然了。最近各地大办畜牧业,我听到,有些公社,母猪一律留种。原以为这样做,养猪事业一定可以迅速发展了,但谁知不然,“母猪一律留种”的公社反不如“母猪选择留种”的公社养猪成绩好,因为前一种公社,虽然繁殖的小猪很多,但是因为病弱的小猪比例很大,成活率小,而病猪又容易把疫病传染给健壮的猪。这样一来,养猪的成绩就落后于“母猪选择留种”、生下来的小猪只只健壮的公社了。像这一类的事情,对于思想比较简单的人,真像是当头棒喝。

高明的棋手,走这一步棋的时候,就预先想到下几步棋各种各样的可能,不只是一种可能,而是有多种变化的可能,因此着着提防,设法堵死那些不利的可能性,并使某一有利的可能性发展为必然性。因此这样的棋手,下起棋来,有时一着棋就要考虑很长的时间。但正因为头脑缜密和考虑周全的缘故,这才使他们成其为卓越的棋手。

越能够掌握事物间复杂联系的规律的,做起事情来就越顺当,“太意外”、“想不到”之类的事情也就越少。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原就是复杂联系着的。

正因为世界上存在着把蛇放到田里,庄稼竟然获得丰收;“逢母必留”,养猪事业反而比较落后这一类的事情,说明“博学切问,所以广知”、“孤莫孤于自恃”这一类道理的宝贵。

说明人要实事求是地掌握事物的变化,不仅要努力掌握前人的科学经验,努力从实践中补充新知;而且,尤其重要的,是要调查研究,要倾听群众的话。那种以为“万物皆备于我”,把群众的话当做耳边风的人,是没有不吃亏的。因为他们实际上连最起码的常识也没有。

篇7:秦牧抒情文:浮士德小插曲

当报上登出歌德故居被毁,那千万人凭吊的小住宅变成—堆瓦砾,而且,屋前象征和平的橡树竟变成绞刑架的消息时,—个老德国留学生惘然地告诉我:他和一本德文《浮土德》的美丽悲哀的故事。

他十几年前在德国一个拍卖场上发见一本精装的早期出版的《浮士德》,里面有异常精美的十帧插图,这本书曾经许多名人阅读过,老威廉皇帝读完之后在上面签了一个名字。

显然的,这是一本名贵的,甚至有点古董气的书。公开拍卖开始了,大家都想要这本书,于是我们这位朋友和许多德国人竞争着,起初他出几个马克,以后人家加到几十个马克,最后他出到七十几个马克,势在必得,但那些德国人竞争的热情也末稍杀。

忽然,拍卖员把铃一摇,笑着宣称道:“这位东方朋友看样子很喜欢这本书,我们大家不如本地主之谊,让给他罢!”那些竞争者们听了热烈鼓掌表示同意,于是这位留学生以七十几个马克买了那本宝贵的书。

回国后不久战事爆发,这位朋友在战场上,每次躲空袭,什么东西都不带,口袋里却藏着那本书,但在一次大规模的轰炸下,他受了伤,那本书也被炸得粉碎。……最后的结局使我们想起歌德的故居和那株染了血的老橡树。

这位朋友叙述这段往事,不胜感慨的神情和声调,使我想起大概将终生不忘歌德与《浮土德》,那本书毁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书的精神已经感染了人。歌德的故居毁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新的德国能够更重视歌德的遗泽,一如新俄时代印了更多的普式庚,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一样,普式庚,托尔斯泰等人的白骨销毁了有什么关系呢?

人类文化史上的大浩劫,秦始皇焚书,尼罗皇杀教徒,亚历山大城的火,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杀戮……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角落的文化精神为之真正中断死亡!这种精神离开简帛、芦叶卷、蜡板、纸张,躲藏在人们的脑中、心中、舌尖上,向同一生活阶层的人辗转传达,机会一来,又体现于简帛、芦叶卷、纸张中,想到这一层,我真要发狂地想到我们现在的一箪之食,一瓢之饮,里面就有古贤哲们当年身体中的一滴泪水,一粒元素细胞,我们现在的一个思想,一阵感情,一种潜意识,都曾经受过无数古人的感染……想起这一层,我们真是喜悦而又颤栗。“求生的人不需要立碑碣”,西方的法西斯毁了歌德的故居,东方的法西斯铲平了鲁迅坟头的碑碣,行为如出一辙,但可断言,坟里的人如果有知,决不为自己悲,坟里的人如果能冷笑,那种笑声一定充满了坚决与轻蔑。

【流氓经】

默涵兄在《垂死的“流氓文化”》一文中提到御用文人的无能,慨然于中国这个腐败专权的统治集团中的人物,如果写《流氓经》、《杀人术》……也许可以写得精彩,对文化一 类的事实在是不内行的。但这个腐败专横的统治集团扮演伪君子已经垂廿年,到今天,在全中国老百姓一片呻吟叹息声中,这群官僚党棍仍旧拉长面孔装正经,喝血的嘴口口圣贤,声声国家,怎么肯写《流氓经》呢?但是知“公仆”者莫如我们这些小百姓,知压迫者莫如受压迫者,所以我愿意为此辈一画脸谱。

中国人的口头禅中,有一句叫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或者为“三十六着,走为上着”。这话首次出现于唐人著述的史书中,以后越流行越广,终至成为一句无人不知的口头禅。除了“走”,其他三十五计是什么呢?线装书中极难稽考,但普通人有这么一说:其他的“三十五计”就是什么“金蝉脱壳”,“借刀杀人”,“欲擒故纵”,“李代桃僵”,“张冠李戴”,“笑里藏刀”,“掩耳盗铃”,“含血喷人”,“狡兔三 窟”,“朝三暮四”,“釜底抽薪”,“下井投石”,“斩草除根”,“顺手牵羊”等等,反正这一类的所谓“成语”流传极多,举一反三 ,不难想见其一般内容。这一说本十分牵强附会,因为从来没有一部经史子集这么解释过,而且那些四个字四个字的成语,出处各自不同。例如“李代桃僵”,出自《汉乐府》,“掩耳盗铃”,是李渊读《吕览》的感慨,“朝三暮四”,见《庄子》,“金蝉脱壳”出自关汉卿曲,“斩草除根”,见于魏收《移文》,三十六计包含这些内容,大概出自明清人的.臆度拼凑,但却臆度拼凑得十分好。这些内容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流氓的精神,“三十六计”无妨称之为流氓的经典,流氓的哲学。姑不论唐人著作中所说的“三十六计”内容是否如此这般,但当作一种流氓精神看待,可谓得其神髓。我们无妨把世俗所说的“三十六计”,认为就是某种人生活信条的总汇,这是一种破坏一切,利用一切,自私第一 ,小我至上的生活哲学。

篇8:秦牧:榕树的美髯

秦牧:榕树的美髯

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木棉、石栗、椰树、棕榈、凤凰树、木麻黄……这些树木,自然都洋溢着亚热带的情调,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在和南方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点来说,谁也比不上榕树。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桠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着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着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古代南方有“榕不过吉”(赣南的吉安)的俗谚,这种长江流域的人们难得是一见的树木,在南方却随处都有它们的踪迹。榕树的树子(和无花果一样,其实它的发育了的囊状的花托)很小,只有一粒黄豆大小,淡红带紫。我们坐在榕树底下乘凉,有时不知不觉,可以被撒个满身。把玩着那些柔嫩的榕子,真禁不住赞美造物的神奇。谁想得到,这么小一粒榕子,培育成长起来,竟可以成为参天大树,甚至形成一片小树林呢!自然,榕树最奇特的毕竟是它的根,气根落地又成树干,这就使得古老的榕树形成了一个个的穹窿门,可以让儿童穿来穿去地捉迷藏。它的地下的根也气势雄伟,往往在树干的底座形成了一团盘根错节的突起物,假如是城市街道旁的榕树,那拱起的树根甚至能使水泥地面都为之迸裂。南方有些乡村,在榕树的基座灌上一层一两尺厚的水泥,造成一个和树身紧连在一起的平滑的圆台,这就使得“榕树下”更加成为一个纳凉消夏的好去处了。榕树躯干雄伟,绿叶参天,没有强劲深远的根是难以支撑树身的。因此,它的地下根又很能够“纵深发展”,向四面八方蔓延(),一直爬到极深和极远的地方。根深叶茂,这使得一株大榕树的树荫,多么像一个露天的礼堂呀,怪不得几百年前,就有人称誉它们做“榕厦”了。

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在名山胜地的悬崖峭壁上,我甚至看过一些榕树,不需要多少泥土,也能够成长。一粒榕树种子落在峭壁上,依靠石头隙里一点点儿的泥土,好家伙!它成长起来了。它的根不能钻进坚硬的石头,就攀附在石壁上成长,在这种场合,这些根简直像一条条钢筋似的,它们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把石壁上的一点一滴的营养,都兼收并蓄,输送到树身去了。因此,你在石壁上看到有一株扭曲了的榕树在泰然地成长,一点也用不着惊奇。这样重视它的根的树木,在适宜的气候之中,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生长的呢!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株榕树是自然枯死的。如果不是由于雷殛,不是由于斩伐,它似乎可以千年百代地活下去。正因为榕树具有这样神奇的生命力,在旧时代,一株老榕身上常常被人贴满了祈福禳祸的红纸,甚至在树根处给人插上了香烛,有好些迷信的老妇还在向它们焚香膜拜

篇9:秦牧:鲸吞牛食法

秦牧:鲸吞牛食法

著名散文家秦牧的作品, 以知识广博而著称.在他的文章里, 古今中外, 天文地理, 无不涉及, 仿佛他的文章都是用知识的珍珠编织而成的, 光彩夺目, 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在感叹之余, 常常要提出一个问题: 秦牧是怎样拥有如此丰富的知识的呢?

秦牧自己曾公开过这个秘密, 他告诉人们, 他的文章材料之所以比较丰富, 主要得益于读书.他的读书方法叫做`鲸吞牛食'法.

所谓`鲸吞', 指的`是泛读.鲸可说是海中的动物之王, 身体其大无比, 它以捕食鱼虾为生.它吃食时不是一条一条地吃, 也不是一把一把地吃 (那样是填不饱肚子的) , 而是边游动边张开山洞似的大口, 让鱼虾进入它的口中.然后将嘴一闭, 排出海水, 吞下鱼虾, 它这一口吃下去的鱼虾, 往往一条小船都装不下.泛览读书时, 也应像鲸吃食一样, 张开大口, 生吞活剥, 尽可能多装一些进去.只有这样, 获取的信息量才会大, 积累的知识才能丰富.

所谓`牛食', 指的是精读.大家知道, 牛白天在野外吃草, 晚上回到圈里嘴巴还在一动一动地嚼, 这叫做`反刍'.牛就是通过反刍, 把吃下去的食料嚼烂嚼细, 化作养分, 为身体所吸收.读书也一样, 如果只是一味地`鲸吞', 就会犯消化不良症, 于身体无补.读有的书, 就应该像牛那样细细地反刍, 消化吸收.

有位研究治学的专家在评价秦牧的`鲸吞牛食法'时说: `鲸吞与牛食需互相结合, 调配得当.一味鲸吞者, 会流于肤浅, 一味牛食者会造成寡闻.什么内容精读, 什么内容泛读, 与学习方向有关, 要具体对待.'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篇10:秦牧:故里的红头船

秦牧:故里的红头船

一个人,有时认识一椿事情,需要十分悠长的时间。

关个世纪以前,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随父母侨居于新加坡。那时,每隔若干年,我们就要搬家一次。有一次搬家,新居恰好面对新加坡河。

新加城河,那时密密麻麻靠满了驳船。轮船到达海面,驳船就把货物转载到新加坡河,由苦力把大米、咸杂、瓷器、土产之类的东西搁在肩膀上,搬运上岸,放进岸畔星罗棋布的货栈之中。

我常常坐在骑楼,观赏新加坡河的一幅幅生动图景。中国苦力(那时新加坡还未独立,仍是英国殖民地,没有所谓新加坡籍华人)的劳动本领是非常敬人的。他们大抵裸露着上体,在肩上披一块搭布,手裹持着一把短柄铁钩,用这来钩取货物,搁到肩上,一百公斤一包的暹罗(泰国)大米,用竹篦笼罩着的中国咸菜、冬菜缸、盐水、荔枝之类,他们都能够把它搁在肩上,在一条狭窄的跳板上疾走,上岸的时候,还能够腾出一只手来,接过工头发给他们的竹签(这是在搬运完毕的时候,赖以结算工资的筹码)。他们一列列走在摇晃的跳板上的时候,构成了一幅异常生动的中国劳动者海外谋生、勤奋辛劳的图景。

熙熙攘攘的新加坡河上,除了这些热闹的劳动场面以外,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我这个异邦少年的注意。那就是有一种船,船头漆成红色,并且书上两颗圆圆的大眼睛。木船本来就有点象浮出水面的鱼,书上这么一对眼睛,鱼的形象,就更加突出了。听长辈们说,这叫做“红头船”。当昔年海上没有输船或者输船是很少的时候,粤东的居民,就是乘坐这种红头船出洋,来到新加坡和东南亚各国的。

三十年代的红头船,倒不一定仍然经常来往于祖国和新加坡之间,那大抵是当地居民“仿古法制”,藉以纪念先人,也用来驳运东西的一种产物。

“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父亲破产了,我们一群兄弟姐妹随他回国。澄海的樟林镇,就是我们的故乡。初抵国门,觉得什么事都新鲜,都想接触,不久,我就把“红头船”的事情置之脑后了。

故乡有许多特别的事物,吸引了我。首先,是当时已经显得有点破败的一个内地小镇,为什么竟有那么多夸耀门第家声的人家呢?这些第宅,各各大门上挂着“大夫第”、“陕西世家”、“种玉世家”、“颖川世家”之类的牌匾。河边有一座“天后宫”,香炎鼎盛。照一般状况,凡是船民、渔民众多的地方,才有许多人到天后宫去卜回旅程吉凶,祷求风调雨顺;为什么这儿也有一座天后宫呢?故乡并没有多少船民和渔民呀!还有,这个小镇里,市街上竟有不少可口的食品在出售,什么肉粽、饼食之类,其制作精美的程度,并不逊于后来我在国内好些大城市里所见到的。小贩多极了,各种小食竞奇斗巧程度,也是我在许多内陆小镇里很少见到的。当时我只认为大概是由于这里华侨众多的缘故,并没有想到,它是蕴藏着更加深远的根源的。

我们家附近有一条小河,河面并不很宽。我们常在河中游泳和捕鱼。小河里面,不但可以捕到鳗鲡、甲鱼、鲫鱼、泥虾,有时还可以捕到一种扁蟹,它的甲壳里蟹黄极多,淹制起来,风味极美。这种小蟹,各地都很少见到。据渔民们说:它只出产在咸水淡水交界的区域,我们有时喝到的河水也有咸味,这就可见,我们家乡离海很近,有时海水涨潮,是会倒灌进来的。

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些老头子,站在河岸上,慨叹道:“这条河现在比以前窄多了。你们年轻人不知道,从前,听老辈人说,这河是可以停靠很大很大的船舶的,从这裹真达‘外洋州府’呢!”

少年时期对这样的言语,听过也就算了,并没有怎么引起注意,更谈不上寻根究底了!我从青年时代起就离开家乡,高飞远走,此后数十年间,再也没有在家乡长住过,阔别之后,偶尔回去,也是行色匆匆,从没久留,对于家乡的印象,终于象久历沧桑的照片一样,斑驳迷离了。

解放后,不断听()到一些消息,现在潮汕一带,不断发掘出一些古代航海的遗物,有一次还发掘出一条大体完整的几百年前的红头船的遗骸,不禁为之神往。想起几百年前,人们带着一点寒怆的行李,乘着简陋的红头船,以咸鱼、虾酱、酸菜、腌罗卜送饭,在风浪中飘泊,分别到达当时的安南、暹罗、东印度群岛、新加坡、马来西来的情景,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这些人,也就是东南亚各国地生华人的祖先了。马六甲那儿的古老的华人坟墓,石碑上的纪年,不但有清初的,也还有明代的呢!

年前,读了一些史料,又有了新的收获,知道我的家乡樟林,原来在汕头未开埠以前,已经是一个着名的港口了。清初,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它渐渐崛起,那时它河道宽阔,离海又近,在康熙、雍正、乾垄嘉庆之世,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城镇,粤东以至福建许多地方,人们都到这儿集中乘红头船出洋。以后,汕头开埠了,它才逐渐没落。这些史料使我豁然开朗。那儿为什么有香火鼎盛的天后宫呢!为什么集中了那么多的大户人家呢?这是历史的流风余韵!我们少年时代为什么能够在河裹捉到咸水、淡水交界处才有的小蟹?老年人为什么在河滨停产时发出那样的感慨?这一来,各种零碎的事象都可以贯串起来了。

1985年我访问新加坡

高中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喜剧。真实作文

简洁的爱读书的名言9

现代劝人读书的名言警句

现代的读书名言名句

名人的数字读书技巧

描写心灵的名人名言

名人读书的方法有那些

秦牧散文《彩蝶树》

秦琼简介

秦牧名言
《秦牧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秦牧名言(集锦10篇)】相关文章:

李牧简介2023-06-10

从古至今读书的名人格言2022-05-08

古人是如何读书的2023-07-23

收藏阳光(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2-12-02

简短的读书名人名言2024-02-20

关于心灵的名人名言2022-11-07

读书技巧之如何做读书笔记2022-07-23

数字图书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上册)2022-12-02

《高考浙江卷语文教案》收2022-05-02

散文写作方法2022-11-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