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读书的(锦集10篇)由网友“不渴空气”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古人是怎么读书的
我国古代学者读书方法经验漫谈
一、一目十行。
这话大家常用,出自《粱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诗云:“五更三点结漏,一目十行读书。”一眼看十行是不可能的,但用来形容读书敏捷,夸张得可以接受。当今科技飞跃发展,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要浏览大量书报,确实需要点“一目十行”的本领。
二、二分群书。
清末名家梁启超很会读书。他把每天所要读的书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的、粗读; 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格言还要精读。这种主次分明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不浅。
三、利用“三余”。
三国时代的有名教育家董遇,常教导他的学生要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宋代文豪欧阳修对崇敬他的人深有感慨地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当然,“三上”语有夸大,也不利于健康,不足为训,仪以此说明抓紧一切时间是何等重要。
四、读书“四到”。
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加了“手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好方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五、贵在“五用”。
现代伟大作家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这种“眼、口、手、心、脑”五到的提法更全面,收益更为显著,成为读书要诀。
六、学避“六蔽”。
古人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愚人、荡人、贼人、绞人、乱人、狂人,总之是不好的人。孔夫子曾经对弟子们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七、“七焚七录”。
明代末年有个大学问家叫张溥,他的读书法奇特,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他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叫“七录斋”。
八、“八面受敌”。
这是宋代全能大文豪苏东坡发明的极优读书法。他每读一本书,有计划地分作意义、故实、文物等几个方面,每次钻研一个方面,步步深入,效果显著。东坡说:“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方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九、辨明九事。
近人陈中凡钻研古籍,造诣极深。他总结为辨明九事:“一日别真伪; 二日识途径;三日明诂训; 四日辨章句;五日考故实; 六日通条理; 七日治经宜知家法; 八日治史应详察史实; 九日治诸子应知流别。”
十、十目一行。
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而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清代学者陆世仪就是用了“十目一行”读书法取得成功的。
百、百家百遍。
韩愈之所以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是从小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鲁迅先生曾形象地比喻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百家之书,还要熟读百遍。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学自如”。
千、日记千言。
韩愈自幼苦读,日记千言。叶奕绳谈到他学习的方法说:“每读一书……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每天记千把字,是好办法。
万、万卷万里。
杜甫深有体会地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汉代文史家司马迁总结治学经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读万卷书可接受先人的间接经验。我国地大物博,行万里路可以壮志知情,获得直接经验。两者结合,才使人的认识升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古代读书人的读书方法
古人读书讲遍数,从小训练,六、七岁上私塾,老师督促你遍数,教你读。每个人程度不一样,所以进度不相同,古时候的标准是课文展开你能够念多少行。一般上根人,很聪明、记性很好的小孩,可以念五百字。标准是什么?五百字这一篇课文,你念十遍就会背,以这个为标准,这是上根。中根的三百个字,下根一百个字。一百个字念十遍会背,下根;中根念三百个字,十遍会背。会背之后老师督促你背两百遍,为什么?不会忘记,到老都不会忘记。现在人不喜欢读书,喜欢看电视、看光碟。也行,光碟如果能看上十遍,你能记住,上根;二十遍能记住,中根;三十遍能记住,下根。我给诸位同修说,我是下根,我得到一片好的光碟,我不会少过三十遍。为什么?你才真的有印象,才能记住,记住之后才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依教奉行。对我在日常工作当中,它提供我反省,提供我改过自新,没有三十遍印象不深刻。最重要的还得常常温习,我们才能真正得受用。所学的东西不能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没用。要真学,要真干。所以对于老师、教主恭敬瞻仰。我们能做好了也给别人看,让别人懂得孝养父母、尊师重道,懂得的人多,做到的人多,这个世界就有救了。
古人阅读时的注意事项
1.阅读时切忌出声.人的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比眼睛和大脑的运动速度慢得多, 如果读出声就会降低阅读的速度.
2.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 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3.要一段一段地看书, 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 使句子变成字, 意思比较完整, 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 加快了阅读速度.
4.一目十行.在阅读不大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 不必逐句逐字地读, 可以略读, 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5.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 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公式等, 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6.先读头尾.在读一般论文时, 可先读文章的头尾.弄清文章的结论和主题, 使阅读的思路清晰, 便于理解文章内容, 可提高阅读速度.
篇2: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感想
其实,古人读书,目的并不相同,就相当多的人而言,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士人最理想的人生追求,欲实现这一理想,必须走读书入仕之路,即“学而优则仕”。正如一首古诗所说:“少年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历代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士人参政。如汉武帝时,设太学,实行读经入仕,将读书与仕途结合起来,故汉代便流传“遗子黄金百籝,不如教子一经。”(《汉书·夏侯胜传》)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无论何等出身,均可经过考试授官。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的渠道,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读书热情,尤其那些家境贫寒者,更是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争取入仕,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实现人生价值。
古人对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并带来丰厚的利益直言不讳。据传宋真宗赵恒曾写过一首《劝读诗》,形象地描述了读书的功利性: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于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元人孔齐在《至正直记》中也讲到了读书的功利作用:
谚云:“日进千文,不如一艺防身”。盖言习艺之人可终身得托也。艺之大者,莫如读书而成才广识,达则敬君泽民,流芳百世;穷则隐学受徒,亦能流芳百世。其次农桑最好,无荣无辱,惟尚勤力耳。其次工,次商,皆可托以养身。为子孙计,舍此之外,惟务假势力以取富,虽日进千文之钱,亦不免于衰败零落者,此理之必然也。故曰:“读书万倍利”,此之谓也。
在强烈的功利目的驱动下,古代许多士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苦读。西汉人倪宽入太学读书,因家贫,资用有困难,便为同学烧饭以自给。还替别人干农活,“带经而锄,休息则读诵。”(《汉书·倪宽传》)后被汉武帝启用,任御史大夫。匡衡好学,家贫,为读书,他不仅“凿壁借光”,还“庸作以供资用”。(《汉书·匡衡传》)汉元帝时为博士,后任丞相。
篇3:古人读书名言
古人读书名言
--(战国 子思 《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神童诗·劝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对联集锦》
●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清)袁牧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尚书·仲虺之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清)张月楼
●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郑板桥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明)唐寅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宋)郑耕老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宋)朱熹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诗纪要》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宋)程颢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论语·公冶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程颐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继续关注:
摘抄读书名言锦句摘抄读书名言著名人物的读书名言篇4: 古人读书名言
古人读书名言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孔子
4、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7、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1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7、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1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1、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22、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2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4、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能够有得也。——朱熹
2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6、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8、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2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那里方是长进。——朱熹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32、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33、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6、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唐斌
3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42、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
4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44、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45、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对联集锦》
4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49、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1、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52、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5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5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55、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5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5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8、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5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61、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6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63、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6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那里方是长进。——朱熹
65、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6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7、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6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7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71、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
72、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7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7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7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6、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7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78、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7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0、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8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82、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8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8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86、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8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8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9、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90、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91、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DD秦牧
9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94、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孔子
95、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96、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97、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9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100、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0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02、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10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0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07、开卷有益。——赵光义
10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0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10、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DD刘知几
111、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112、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DD朱熹
113、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1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5、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孔子
116、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117、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118、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DD苏轼
11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12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21、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122、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2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DD朱熹
12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5、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2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127、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DD袁枚
12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29、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1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31、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3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13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3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3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3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138、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
139、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140、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欧阳修
14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4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43、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44、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45、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146、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对联集锦》
14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48、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彭瑞淑
14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50、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
15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52、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15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1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5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5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157、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5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9、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60、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161、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16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63、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16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6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166、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孔子
167、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16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69、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17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72、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7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7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7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7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77、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78、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DD王安石
17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81、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18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8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8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85、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186、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18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8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89、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190、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19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92、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
19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94、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19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96、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胡达源
19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8、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19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20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01、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202、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20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04、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205、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20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20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08、读书不趁早,之后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209、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DD朱熹
21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1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12、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13、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21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15、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216、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周
217、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2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1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21、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22、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22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2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2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2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229、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30、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2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3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3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3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35、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23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23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38、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39、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
24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4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那里方是长进。——朱熹
24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43、开卷有益。——赵光义
24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45、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2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47、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48、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24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50、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251、读书不趁早,之后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25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25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54、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25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25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57、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258、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259、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26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6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62、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6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DD孟子
264、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左宗棠
26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那里方是长进。——朱熹
26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267、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26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6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0、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271、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
272、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7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27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DD孟子
27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那里方是长进。——朱熹
27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27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7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7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80、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28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82、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DD朱熹
28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8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8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28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8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8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8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9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29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92、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DD苏轼
29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9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9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96、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DD郑板桥
297、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那里方是长进。——朱熹
29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9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D孟子
30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0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30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03、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04、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左宗棠
305、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306、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30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0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09、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310、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311、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31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313、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戚继光
314、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315、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316、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31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18、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31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32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2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3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23、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324、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32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27、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32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29、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330、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33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32、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33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334、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3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36、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33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3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3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40、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341、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DD朱熹
34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4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4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4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那里方是长进。——朱熹
34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DD朱熹
347、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4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4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50、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篇5:古人读书名言
1.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2.勤动笔墨勤看书。
3.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6.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篇6:古人读书名言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0.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11.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12.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1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16.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17.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18.天道酬勤
1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2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2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32.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3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3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8.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3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40.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4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3.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4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4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9.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5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2.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53.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考尔德
5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5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6.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5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5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6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篇7:关于古人读书名言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学而》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礼记中庸》
3)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汉书董仲舒传》
4) 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
1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岳飞
1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子
篇8:关于古人读书名言
1)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2)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3)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4)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
6)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8)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
1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5)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篇9:关于古人读书名言
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9)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1)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12)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13)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14)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5)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16)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17) 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1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19)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篇10:古人读书名言
1)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8)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9)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0) 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1) 山之石,可以攻玉。
12)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3)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1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9)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0)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 古人励志成语故事
★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 国学礼记读后感
【古人是如何读书的(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2022-05-06
How do you make abanana smoothie?教案示2022-12-03
温暖的雪书阅读答案2023-09-27
关于阅读的好处的范文2022-08-11
古人谈读书(一)翻译2022-12-06
关于阅读的好处作文初中2023-01-08
胡适经典语录名言2022-04-30
《礼记》读后感2022-11-03
《孔孟论学习》学习教案2023-02-11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