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3-07-22 07:30:22 名言格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冯梦龙的名人名言(共10篇)由网友“怀柔王子白敬亭”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冯梦龙的名人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冯梦龙的名人名言

篇1:冯梦龙的名人名言

冯梦龙的名人名言

1、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

2、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呆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5、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6、民未之礼,虽聚易散。

7、夫妻同道,父子同心。

8、志比精金,心如坚石。

9、含容终有益,任意是生灾。

10、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11、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12、夫妻同道,父子同心。

13、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呆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15、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6、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1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18、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19、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20、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21、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22、夫妻本是同林鸟。

23、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篇2: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鞒醯摹冻蹩膛陌妇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目录人物生平主要作品戏曲奇人文集简介收缩展开人物生平

冯梦龙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1646年。他生下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在这一年的前后,有许多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如凌蒙初(1644年),侯峒曾、黄淳耀、黄道周、吴应箕、夏允彝、祁彪佳、刘宗周(1645年),阮大钺、王思任(1646年),杨廷枢、陈子龙、夏完淳(1647年)等等,在战乱中死去。一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在异族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生于1574年(明万历二年),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冯梦桂)弟(冯梦雄)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雄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冯梦龙除了写诗文,主要精力在于写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他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古今烈女演义》、《广笑府》、《古今谭概》、《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而以选编“三言”的影响最大最广。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广,数量如此多的著作,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华有关外,也和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 冯梦龙从小好读书,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他曾在《麟经指月》一书的《发凡》中回忆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后来在家中著书。因热恋一个叫侯慧卿的歌妓,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他的《桂枝儿》《山歌》民歌集就是在那时创作的。 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七年(1634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以后回到家乡。 在天下动荡的局势中,在清兵南下时,他除了对反清积极进行宣传,刊行《中兴伟略》诸书之外,还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冯梦龙是一位爱国者,在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在思想上,冯梦龙受李卓吾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 在文学上,他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他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在《叙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文学主张,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他重视通俗文学的教化作用,在《古今小说序》中,认为“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通俗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这些见解对鄙视通俗文学的论调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的狂放,他对“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与歌儿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等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而难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 冯梦龙所编纂的这些书,从出版学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实用。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为书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使得冯梦龙的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场经济下的出版业的特色。在《智囊》一书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主要作品

冯梦龙勤于著作,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他六十一岁被任命为福建寿宁县的知县,在任四年,颇有政绩,曾编过当地的方志《寿宁待志》。到明末天下大乱,清兵入关,冯梦龙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从南下避兵祸的难民中收集材料,写成了《甲申纪事》、《中兴伟略》两部保存了珍贵历史资料的书。同时,冯梦龙也是通俗文学的全才,在民歌、戏曲、小说都有撰作,下面略作介绍: 话本・小说类(短篇小说):《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话本・将史类(长篇历史演义):《有夏至传》、《东周列国志》、《两汉至传》、《平妖传》、《新列国志》、《盘古至唐虞传》; 民歌类:《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夹竹桃顶真千家诗》; 笔记小品类:《智囊》、《古今谈概》、《情史》、《笑府》、《燕居笔记》; 戏曲类:撰作的有传奇《双雄记》、《万事足》二种;改订的则有《新灌园》、《酒家佣》、《女丈夫》、《量江记》、《精忠旗》、《梦磊记》、《洒雪堂》、《西楼楚江情》、《三会亲风流梦》、《双丸记》、《杀狗记》、《三报恩》等; 散曲、诗集、曲谱类:《宛转歌》和诗集《七乐斋稿》,均已失传,《太霞新奏》、《最娱情》、《墨憨斋传奇定本》等; 时事类:《王阳明出生靖难录》、《甲申纪事》、《中兴实录》、《中兴伟略》; 应举类:《春秋衡库》、《麟经指月》、《春秋别本大全》、《四书指月》、《春秋定旨参新》; 其他:《寿宁县志》、《折梅笺》、《楚辞句解评林》、《牌经》、《马吊脚例》等。

戏曲奇人

戏曲整理及其他冯梦龙作为戏曲家,主要活动是更定传奇,修订词谱以及在戏曲创作和表演上提出主张。至于冯梦龙创作的传奇作品,传世的只有《双雄记》和《万事足》两种,虽能守曲律,时出俊语,宜于演出,但所写之事,缺少现实意义。冯梦龙之所以重视更定和修谱工作,在于他看到当时传奇之作,“人翻窠臼,家画葫芦,传奇不奇,散套成套”(《曲律序》)的现象严重。为了纠正这种弊端,使之振兴,于是主张修订词谱,制订曲律,以期“悬完谱以俟当代之真才”(同前)。同时提出“词学三法”,强调调、韵、词三者不应偏废。在冯梦龙看来,一部优秀剧作,应该情真意新,韵严调协,词藻明白,文采斐然,案头场上,两擅其美。冯梦龙正是在这种主张驱使之下,从事传奇更定工作的。冯梦龙更定的作品达数十种之多,现可考者有17种,其中颇有不少名作,如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梦》,袁晋的《西楼记》,李玉的《一捧雪》、《人兽关》和《永团圆》,《占花魁》,以及《精忠旗》等。在更定过程中,冯梦龙强调关目的真实自然,合乎情理,突出中心,反对枝蔓。更定的《精忠旗》,便是以慷慨大节为主脑,突出岳飞忠君爱国和将士人民对他的爱戴。他还注重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刻画,使之生动鲜明。以更好地发挥“传奇之衮钺”的作用。在他更定的《酒家》中,就曾给各种人物以不同的个性特征,“虽妇人女子,胸中好丑,亦自了了”(《酒家序》)。对于音律,见原作落调失韵处,冯梦龙也总是按谱加以修改,以便于演唱。他要更定汤显祖《牡丹亭》的原因,便是认为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杰作,只是“案头之书,非当场之谱”(《风流梦小引》),冯梦龙更定的《牡丹亭》,与汤显祖原著的意趣,虽有所差异,但也的确使之便于用昆腔演唱。 《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著名昆曲剧目,便有采用冯梦龙定本的地方。冯梦龙更定传奇的工作,对于纠正创作脱离舞台的案头化偏向,繁荣明末戏曲,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戏曲表演艺术方面,冯梦龙也有不少精湛之论。他在《双雄记序》中提出,“歌者”必须识别调的宫商,音的清浊,不能“弄声随意”、“唇舌齿喉之无辨”。在更定传奇的眉评中,也时时“提示”演员,何处是“精神结穴”处,戏要做足;何曲演时不宜删略。要求演员应认真领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气质风度,以及其所处的艺术环境,演出神情和个性来。这表明冯梦龙在有意地探讨表演艺术的规律,并从理论上作了一些总结。 冯梦龙的散曲集《宛转歌》和诗集《七乐斋稿》,均已失传。从残存的数十首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散曲多“极摹别恨”之作。他的诗以通俗平易见长,虽不成诗家,但亦有可观之作。如在知县任上写的《催科》,其中便有“带青□早稻,垂白鬻孤孙”之句。正如钟惺所评:“下句更惨。二语出催科吏之口中,亦无可奈何之极矣。”(《明诗归》卷七) 此外,冯梦龙还曾参与校对精刻《水浒全传》,评纂《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并有笑话集、政论文等十余种传世,还撰有研究《春秋》的著作《麟经指月》。 明代文学是以小说、戏曲和民间歌曲的繁荣为特色的。小说、戏曲方面,颇有一些大作家,但在小说、戏曲、民间歌曲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明代唯冯梦龙一人而已。

文集简介

《冯梦龙集》卷一经学编(包括属于史部的《纲鉴统一》发凡,因文体相同),反映了冯氏的学识经历; 第二史志编,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卷三至卷六,分别阐述了冯梦龙对小说、笔记、民歌和戏曲等民间俗文学的见解和主张; 卷七遗诗编大都是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农民疾苦和妇女遭遇的同情,也有对一些人事的感言; 卷八逸事编是有关他生与、创作的遗闻轶事,是编者搜辑的,内中亦包括他的一 些佚文。 另外,卷前辑存有志方志记载、函牍文档、时文题咏等有关冯梦龙生平的原始资料;卷末附录冯梦龙的著述书目和冯梦龙的家庭材料,都是有所用而选录的。每则诗文后都有按语,一是注明出处,二起解题作用,三为介绍交游人物,也算是笺注吧。

篇3:冯梦龙简介

冯梦龙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署龙子犹,别号墨憨斋主人、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等。他自称是“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原籍属今之苏州市。冯梦龙生在这座文化名城中一个书香之家,又恰逢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出土之际,传统的孕育、时代的感召,把他这位天才造就成为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事业的第一功臣。冯梦龙弟兄三人,其兄梦桂是著名画家,其弟梦熊是著名诗人。三兄弟中,以冯梦龙的成就为最大,故有“吴下三冯,仲者为最”之说。

篇4:冯梦龙民间传说

冯梦龙民间传说——明 断 诬 陷 案

有一天,冯知县正坐堂。一个满脸血污、自称姜廷盛的汉子拖着个浑身是血、半死不活的人上堂来,他们身后跟着两个慌里慌张的村人。姜廷盛说自己是青竹岭的里长,早上和胞弟征粮到三望洋村,有个叫刘世童的刁民抢着一把宰猪刀来打劫,凶狠地砍伤了他的弟弟。说着,姜某推出战战兢兢躲在后边的两个村人:“这就是见证人!”证人偷看一下姜某的眼色后,一口咬定,姜某没半句假话,他们确实亲眼看见刘某舞刀伤人的。

冯知县亲自下堂验伤。果然,姜某的弟弟额上一处刀伤又深又大,血流不住,使人看了头皮发麻。冯知县先让人帮姜某弟弟止了血,包扎了伤口。

一会儿,刘世童赶来了。他叉手向前,分辩说,姜廷盛是自己砍了他弟弟一刀,他是想讹诈,陷害于人。

冯知县心里就嘀咕了:照天理人情,哪有哥哥砍伤自己弟弟的道理呢?再说大天白日砍人,怎么能讹诈得了人?看那廷盛满脸杀气,蓬头垢面,活像一个大蜘蛛,而刘世童衣冠整洁,对答从容,一点不像曾经打过架的样子。沉吟了片刻,冯知县下令将他们各自着保人带了去。

第二天晌午,冯知县坐了轿子出衙门,对所有人都说是去拜客。等到出了西门,他直奔三望洋,向老人小孩一一打听。家家都说是姜延盛自己砍伤弟弟。一个老头说,吵闹的时候姜某的亲姨妈吴氏还跑过来劝解过。吴氏就住在附近,冯知县找来一问,老太太支支吾吾,只说那是失手误伤的。有个小孩叫姜正传,是廷盛的本家,他说看见姜、刘吵架,是他跑去叫廷盛姨妈来的,他也说是姜廷盛伤了弟弟。

冯知县细细打听,才弄清了事情的始末。原来姜廷盛曾经因为里中役事,狠狠敲过刘世童的竹杠,刘世童不忿,曾告到县上。姜廷盛因此对他恨之入骨。姜廷盛弟弟有个没治的恶疾,终日病歪歪的,只会吃不会做,廷盛很讨厌。这会征粮,他便带了弟弟找到刘世童家去闹事,想一扭打起来,病得只剩一口气的弟弟准死,那时再好好地收拾姓刘的。刘世童当然不是榆木疙瘩,他看穿姜廷盛的心计,便东躲西避,硬是不愿和他们交手。姜廷盛气得暴跳如雷,又觉得大大的丢脸,正好人家猪肉案上放着一把白叶刀,他抓起来一丢,刀尖划破弟弟的前额,血把脸都糊住了。姜廷盛抹了血也搓到自己身上,这才风风火火赶进城里告状。

事情弄清了。冯知县把姜廷盛抓来,叫衙役将他扳翻在地,用大板打得他屁股开了花。打过,当堂叫保家来,叫他们伴送姜家弟弟回去治疗,如果没有死,那就算了;若有个三长两短,就着姜廷盛偿命。姜廷盛吓得屁滚尿流,小心护理,总算没事了。

钱王射潮的故事

由于杭州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当时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水患问题隋唐时期,江南运河的开通、西湖的浚治、三沙河的开挖大大缓解了杭州城的水患问题。但是,杭州东南部的钱塘江潮之患仍然没有解决,主要原因一是钱塘江的变道和江潮本身的巨大破坏力,二是工程技术条件的不足。

唐末五代**时期,海塘维修工程更趋废弛。可以说,钱塘江潮一直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心腹大患。

钱镠封王立国于杭州以后,下决心整治江潮。920xx年八月,钱镠发动了20万百姓开始修筑捍海石塘。最初采用的修筑手段仍是传统的版筑法,然而在沙质岸基上修成的土塘堤坝,根本经不起江涛昼夜冲激而迅即溃决,一时工程受阻。情急之下,钱镠一方面求助于神灵,另一方面改变筑塘方法,采用新的工程技术。

史载,钱镠令人“采山阳之竹”造箭3000支,以鸿鹭之羽毛装饰箭杆,再以“刚火之铁”制成箭头,又下令选用500架强弩和500名弓箭手,安置于候潮门外的叠雪楼,组成一支特殊的 “射潮军”(又称“水犀军”)。

每当潮水涌来,每人就向潮头齐射一箭,据说齐射五箭之后,潮头终被压制,避开杭州城,折向钱江南岸的西陵。钱镠将剩余的箭埋于候潮、通江门外的江滨,并在埋箭处镇以铁幢,立下誓言“铁坏此箭出”,表示震慑潮患的决心。另外,他又下令建造胥山祠,供奉潮神伍子胥,且写诗一章, 放人匣子封置于海门山,以求神佑潮息。这便是流传至今的“钱王射潮”的故事。

流传民间的“钱王射潮”故事,是对钱镠治理湖患的褒奖,但其由射潮而退潮的结果却未必真实,真正遏制潮患的,应是他采用的新海塘修筑法——“石囤木桩法”(或称 “竹笼木柱法”)。

△五代钱氏捍海塘结构示意图

鉴于版筑法筑成的土塘无法抵御江潮的冲击,钱镠采用了以石筑堤的新方法、新技术;在离岸数米处,取罗山之大木打下6排木桩,各排木柱中间交错使用装满巨石的竹笼和泥土填实,称作“泥塘”。泥塘之外,再植滉柱10余行,以析水势;泥塘之内,再叠石为堤,使之更加坚固。此后沙土渐积,堤岸益固。由此修成的石塘,从六和塔到艮山门,史称“钱氏捍海塘”或“钱氏石塘”。

钱氏捍海塘的修筑,有效地控制了钱塘江潮对杭州城区的冲击,使杭城百姓免遭江潮危害。它既是一项农田水利工程,又是一项保护杭州城郭的城建工程。史载,钱氏捍海塘建成之后,又另建龙山、浙江两闸,“ 启闭以时,故泥水不入”,有效地遏制了江潮倒灌。

这种土石结合的石囤木桩法,在中国海塘建筑史上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技术创新,其后宋元明时代的杭州海塘修筑均采用了这种技艺。1983 年在杭州江城路南星立交桥施工时,发现了钱氏石塘的遗迹,6行滉柱整齐排列。每根滉柱长约6米,直径13~39 厘米,滉柱后为装满石头的竹笼。20xx年在江城路以东原江城文化宫施工时。再次发现了钱氏捍海塘遗址。这充分说明了历史上记载的钱氏捍海塘是真实可信的。

篇5:冯梦龙语录

关于冯梦龙语录

1、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

2、彩云易做,皓月难圆。

3、军有归心,必无斗意。

4、只因一着错,满盘都是空。

5、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

6、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7、慢人者人亦慢之。

8、哑子尝黄柏,苦味直家知。

9、眼孔浅时无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谋。

10、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

11、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12、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

13、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萌。

14、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15、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16、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

17、天下无有不散筵席。

18、劝君莫饮无情水,醉后教人心意迷。

19、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20、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21、兵贵于精,不贵于多。

22、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如旱得云。

23、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24、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25、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26、官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

27、日往月来,星移斗换。

28、怒中之言,必有泄漏。

29、白玉隐于顽石里,黄金埋入污泥中。

3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31、任独者暗,任众者明。

32、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33、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34、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35、赌近盗,淫近杀。

36、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阴。

37、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38、石卵不敌,蛇龙不斗。

39、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40、一事真,百事真。

41、若要俏,添重孝。

42、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43、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44、千虚不如一实。

45、聪明了一世,蒙懂在一时。

46、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47、铁怕落炉,人怕落套。

48、经一失,长一智。

49、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50、斩草除根,萌芽不发。

51、妾楼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52、色欲乃忘身之本。

53、天下之事,理胜力为常,力胜理为变。

54、是是非非,号为信史。

55、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56、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57、要分离,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是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是官做了吏。

58、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59、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60、得闭口时须闭口,得放手时须放手。

61、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62、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63、无巧不成话。

64、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65、理胜者为强。

66、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

67、人心不足蛇吞象。

篇6:冯梦龙简介

论冯梦龙“三言”的中和之美

内容摘要:冯梦龙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此种独特的思想形式直接促成了“三言”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中和之美。主要体现在:“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情感形式和中和的叙事结构形式两方面,之所以如此,是冯梦龙企图通过儒雅与情俗之间的调适,来达到其“情教”的目的。

关键词:三言 中和之美 儒雅 情俗 调适

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它们的杰出代表。从表面上看,“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冯梦龙在对其进行编辑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编辑与修订便是冯梦龙的文本重构。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分辨出其思想的总体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三言”即是冯梦龙那种思想形式下的独具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形式,这具体体现在“三言”的审美情感形式,叙事结构模式等诸方面。

一、在儒雅与情俗之间进行调适的冯梦龙

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明代中晚期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具体表现在以道德信条为基础的国家统治机器迅速显出它的脆弱性。旧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实质上已不可避免地面临瓦解。在这种供广大听众消闲取乐的世俗小说由宋元时的涓涓细流发展成为江湖河海,由口头的说唱文学发展成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冯梦龙毕生所从事的通俗文学的整理与编辑工作,是与当时文艺环境分不开的,当时的主情思潮弥漫文坛,这一点对冯梦龙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但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文艺思想及审美倾向由有着自己的特色。即是他在对通俗文艺的整理与编辑的创作中本着坚持发扬儒学的基本精神,并包容其它文化思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冯梦龙所提倡宣扬的儒学精神是先秦的儒学精神,这里也包含了一些释、道思想,而不是宋明之际提倡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宋明理学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准确的说是封建等级制度及与其想适应的封建伦常的总称。二程说:“上下之分,尊卑义也,理之当也”,①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②这样理学禁锢下的人的感性的枷锁的时候,个体感性的高扬就成为必然。冯梦龙所提倡宣扬的先秦儒学就成为他高扬个体感性的一种方式。先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其道德伦理的核心是“仁”学,“仁”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本主义的人学,认所谓“爱人”、“爱众”为指归。而“爱人”、“爱众”就是尊重人的感性存在。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③子曰:“……汛爱众,而亲仁”④这也就是《孟子?离娄下》所说的“仁者爱人”,以及《礼记??中庸》说的“仁者,人也”孔子之所以重视“仁学”就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仁人才能推行礼制,不然“人而不仁,如礼何”⑤这与冯梦龙的文艺思想有着共同之处。冯梦龙就是借“三言”等通俗文学的创作让死气沉沉的晚明儒学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明正统文艺只讲理性,不讲情,似乎与伦理哲学,经学和史学等在理论上没有了区别,从而受到情真意切,不与诗文争名的中下层文艺的挑战,于是当时中晚明民俗文艺思潮兴起,大批进步文人学士激烈抨击正统诗论批评中的假道学,而通过儒学伦理文化批评的方式,重构以“情教”为中心的道德批评格局,发展民艺价值观和忧患政治人生观的统一。冯梦龙也是想借此方式来实现其“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具体到冯梦龙的“三言”,其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是孔子及整个儒家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总原则,在儒学体系中“仁”是总体的道德内容,“礼”是总体的道德规范,二者构成了儒学的总纲。如“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⑥“有子曰:‘孔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⑦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⑧

“中庸之道”在艺术上具体表现为“中和之美”。“中和之美”的美学理想对中国古代文艺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已积淀为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成为集体无意识。在明朝中晚期社会背景涵盖下的冯梦龙,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的接受了“中和之美”的熏陶,在“三言”这个白话短篇小说领域中垦拓出一片“中和之美”的艺术天地。我们不难看出,他编辑、整理“三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喻世”、“警世”、“醒世”唤醒世人改变世风。即如:“六经国史之外,凡著述,皆小说也,而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此《醒世恒言》所以继《明言》、《通言》而作也。” ⑨冯梦龙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中的进步文人,尽管其思想受到了市民意识的深刻影响,但基本方面还是站在回归先秦儒学精神的立场上。在儒雅与情俗之间进行中和的调适。因此,总的来说,他仍要求小说的内容“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以求“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警世通言序》)

另外,冯梦龙特别重视小说中描写的“男女之情”,他在《情史叙》中提出“情始于男女”,“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牵”只要加以正确导引,可使它“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以达到“情教”的目的,产生像《六经》一样的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在理论上反对在小说中描写色彩内容。《醒世恒言序》云:“若夫淫谭亵语,取快一时,贻秽百世”。冯梦龙在当时淫风特盛的晚明文坛发表这样的见解是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儒雅与情俗之间进行调适的结果。这一立场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序》中就指出:“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一二轻薄我恶少,初学拈笔,便思污衊世界,广摭污造,非荒诞不足法,则亵秽不忍闻,得罪名教,种业来世,莫此为甚。而且纸为之贵,无翼飞,不胫走,有识者为世道忧之,以功令历禁,宜其然也。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着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

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三言”的情感形式

“三言”在总体的情感形式上呈现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形式,在“三言”中我们看不到纯粹意义上的悲剧或喜剧。情感表达上通过悲喜交织,让悲喜趋向中和。通过这种情感形式使人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又不至于使人有过分强烈的情感刺激。这主要是由中国的文化传统决定的。“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发掘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⑩

为了论述的方便,在这里姑且借用“悲剧”、“喜剧”的概念来对“三言”中的一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作个简单的界定。

《杨思温燕山逢故夫》是个悲剧。爱情的离合悲欢被嵌入国破家亡的大框架中。杨思温只是陪衬人物,他因靖康事变,流落燕山,而对燕山元宵灯市,“情绪索然”初露悲剧倪端。遇见嫂子郑义娘,后者的遭遇加深了悲剧性。韩思厚出使金国,在秦楼题写吊妻词。杨韩晤面义娘丈夫韩思厚叙说与义娘生死离别境况,追寻义娘遗骨,得遇义娘鬼魂。义娘说:“太平之世,人鬼相分,今日之世,人鬼相杂。”愈见悲凉,但夫妇(人鬼)相见,相约决不辜负对方。悲中透出几分喜气。义娘虽死,而鬼魂时隐时现。以“喜”淡化悲剧性。韩背叛义娘,娶妻刘氏,义娘遭遇更令人同情,悲剧性得到强化。但紧接着魂附刘氏,揪骂韩思厚,在悲剧中掺入喜剧因素。最后义娘鬼魂把韩郑二人拽入水中,则稍快人心。无论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还是小说中的悲剧气氛,都未达到惨痛的地步,读者的心理也趋于平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王娇鸾百年长恨》都是爱情悲剧,前者写李甲与杜十娘的相爱过程,颇具喜剧色彩,直到高潮李甲才露嫌弃之心,且将她卖给孙富,杜十娘怒斥孙、李,抱匣沉江而死,悲剧始得完成,整篇小说悲愤而不低沉,女主人公虽沉江身亡,却在道义上获得胜利,李甲郁成狂疾,孙富奄奄而终,反面人物得到应有下场。悲剧性得到缓解中和。后者写王娇鸾与周廷章相爱,诗词酬答,全无一点悲剧痕迹。近结尾处,周廷章变心,王娇鸾自缢,悲剧仿佛在刹那间形成,由原初的郎情妾意突变为负心他求。但最终一顿乱棒打死周廷章,正义战胜了邪恶,悲剧性又得以缓解。

喜剧中的“中和之美”的情感形式,在“三言”中亦十分突出,“中和之美”在喜剧的本质上,表现为“乐而不淫”,即要求喜剧性不应过度,而要恰当。讽刺喜剧较之幽默喜剧,其讽刺,嘲弄的程度更为强烈,其主人公多为作者批判的对象,揭示其虚伪可笑的本质,撕破其毫无价值却伪装有价值的假面,用笑声去否定和鞭挞丑恶的人和事。而幽默喜剧对喜剧人物虽作某种讽刺,但程度较轻微,作者对喜剧人物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喜剧人物未必是坏人,只不过性格,行为具有某种弱点、缺陷,这是种轻松的喜剧。儒家的“中和之美”制约“三言”的喜剧艺术,造成讽刺喜剧少,幽默喜剧多的情况。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苏小妹三难新郎》《唐解元一笑姻缘》都属于幽默喜剧。讽刺喜剧仅《桂员外途穷忏悔》,《滕大尹鬼断家私》等二、三篇,但冷嘲热讽十分尖刻,桂富恩将仇报,作者对之予以严惩,安排了桂氏之妻及二子变犬,其女为妾,报答施金的喜剧情节。小说对桂家落难得施济时的感激涕零,掘得园中埋银别置产业时的虚伪狡诈,发迹后的倨傲负义,最终荡尽家产时的嗟伤忏悔,都刻画得活灵活现,也讽刺得淋漓尽致。更兼以夸张虚幻之笔,画出“变犬”结局,对假丑恶的鞭挞毫不留情。滕大尹始以正剧人物的面目出现,直至最后,他装神弄鬼,攫取千两黄金,把一坛黄金抬回衙内受用,才露出喜剧角色的真相。对此,作者嘲讽的态度十分严峻。

“三言”中的喜剧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大多把幽默戏剧与讽刺喜剧融与一篇之中,而以幽默喜剧为主导,将正剧因素注入喜剧,使喜剧性不至于过分浓烈,甚至悲喜交揉,以悲淡化喜,形成“谑而不戏”、“婉而多讽”的格调。《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的喜剧性在于“有老婆的翻没了老婆,没老婆的翻得了老婆”故事情节朝喜剧主人公愿望的对立面转化,构成诙谐有趣的情节。喜剧主人公梁尚宾乃冯梦龙鞭挞的对象,他与鲁学曾为表兄弟,鲁向其借衣,他因贪心,冒名顶替去会孟夫人,孟夫人不知,赠金银首饰,此一错也;梁向阿秀求欢,阿秀屈从,此二错也;滑稽的底蕴包含着悲剧性。梁走后,鲁求见,阿秀因已失身,赠金钗二股,叫鲁“别选良缘”,此三错也;阿秀自缢,此四错也。小说掺进了悲剧性。梁回家,无意中泄露了冒充之事,夫妻感情破裂,田氏与其离婚,此一正也。顾佥事告状,鲁屈打成招,此五错也。陈御史细审此案,微服出访,掌握物证,此二正也。梁尚宾不知陈御史身份、底细,把孟夫人所赠金银首饰换成银子,一味蒙在鼓里空欢喜,运用了喜剧“嘲弄”的手法,此三正也。阿秀附魂田氏,孟夫人认田氏为义女,把她嫁给鲁学曾,结局出人意料,真喜剧也。一篇之中,一错再错,而至五错。错者,误会或失误也。其中多属喜剧性。又有三正。正者,正剧因素也。阿秀的失身,亡身,则带有悲剧性。喜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一篇之中,梁尚宾是讽刺喜剧中的恶棍歹人形象,鲁诚实善良,是无辜受害者的形象,陈御史乃正剧中的人物,阿秀却是悲剧人物。无论人物,情节,总是喜剧性,悲剧性交织,主要倾向是喜剧性。把喜剧、悲剧这些矛盾对立的因素统一起来,使得小说不至于“过”喜,也不至于“不及”喜,而达到“中和之美”的理想境界。

“三言”的此种情感形式,与当时的市民文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市民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所谓常人,是指那些天真朴素,没有受过艺术教育与理论,却也没有文艺上任何主以及学说的成见的普通人。他们是古今一切文艺的最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文艺创作家(11)往往虽看不起他们,但他自己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之能传布与保存还靠这无名的大众。”而“常人犹爱以‘人性’附与万物,诗人,小孩,初民,这些十足的常人都相信‘花能解语’,‘西风在树林里叹息’”。(12)也就是说冯梦龙为了更好的达到“情教”的目的,必须尊重广大市民(常人)的审美习惯,接受心理。儒雅与情俗的内在调适在冯梦龙那里成为必然。

三、中和——“三言”的叙事结构形式

“三言”的叙事结构缺乏像西方小说那样强烈的戏剧冲突,在叙事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平和冲淡的结构形式。此种结构形式主要是通过让人物性格带上软弱性,局限性,当情节发展到严峻关头,以“中庸”、“中和”来冲淡缓解的方式来实现。这或多或少减轻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批判的锋芒与力度。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与三巧儿天作之合,感情笃厚,过了几年幸福的夫妻生活。小说在此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满的气氛,但由于蒋兴哥出门逾期未归,三巧儿寂寞难耐,又加以薛婆和陈商的引诱、挑逗,终于背叛与蒋的誓言与陈发生奸情,并将蒋兴哥所赠的传家之宝珍珠衫赠与陈商。后被蒋兴哥发觉,一纸休书将三巧儿送回娘家。情节发展到这里,似乎蒋兴哥与三巧儿的感情完全割绝,但是峰回路转,三巧儿被迫无奈嫁与吴杰进士做妾,蒋兴哥在吴杰所任县内因人命官司而受审。最终三巧儿与蒋兴哥久别重逢,抱头痛哭。当吴杰县主看出他们不是兄弟,而是夫妻时,让三巧儿重回蒋兴哥的身边。整个故事的发展呈现出平和的迹象。

《陈可常端阳仙化》吴七郡王的婢女新荷与人私通怀孕,受吴唆使,新荷诬陷和尚陈可常与她有染。陈可常被押至府衙,屈打成招,后真相大白。按照生活逻辑,必有一番抗挣,辩诬**。但在“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制约下,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安排陈可常不作任何的辩解,反而赋词说:“前生欠他债负”,坐化圆寂,以妥协求得和谐、宁静。《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莫稽恩将仇报,中举后将金玉奴推入江中欲淹死之,金玉奴被官员许德厚救起 ,认作女儿,入赘莫稽。“中庸之道”、“中和之美”在此决定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思想构思,对如此负心险恶之人竟然只安排了一顿篱竹细棒的痛打和“千薄幸,万薄幸”的一顿臭骂,便和好“比前加倍”。冲突的调和,使一出正剧或悲剧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还有一种形式,即悲剧主人公既有痛苦遭遇,又有幸福结局,二者矛盾统一,中和平衡。《玉堂春落难遇夫》中玉堂春与王景隆有段欢乐光阴,不久离散,玉堂春被鸨儿骗卖,身陷囹圄,几乎惨死,但结局为两人团聚。《乐小官团圆破毡笠》,《范鳅儿双镜重圆》等篇男女主人公历尽磨难,终于团圆。痛苦、灾难,悲剧性的遭遇,在叙事结构上用喜剧性的结尾来冲淡。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遵从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典型地体现了儒家:“中和之美”的美学理想。

“三言”的“中和之美”的艺术形式是冯梦龙在晚明对当时文坛的一种匡正与革新,为通俗世情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从单纯的伦理说教或色情描写中走出,成为一部儒雅与情俗,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高度融合的杰作,在中国小说史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注释:

①:《伊川易传》

②《朱熹文集》卷七《读大纪》

③《论语·颜渊》

④《论语·学而》

⑤《论语·八佾》

⑥《论语·雍也》

⑦《论语·学而》

⑧《礼记·中庸》

⑨《中国小说史略》第139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1月 第一版

⑩ 宗白华《中国艺术与社会》 《宗白华全集》第410页 安徽教育出版社

(11)(12) 宗白华 《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宗白华全集》第313页 安徽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① 游国恩等着《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版

② 章培恒 《中国文学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版

③ 李泽厚 《美的历程》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年版

④ 王运熙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版

⑤ 敏泽 《中国美学思想史》 齐鲁书社 1987年版

⑥ 宗白华 《宗白华全集》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版

⑦ 成复旺 《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⑧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

⑨ 钱穆 《国学概论》 商务印书馆 版

⑩ 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 19版

⑾《中国古典文学三百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⑿ 胡有清 《文艺学论纲》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⒀ 冯梦龙 《喻世明言》

⒁ 冯梦龙 《警世通言》

⒂ 冯梦龙 《醒世恒言》

the discussion of harmonious beauty of fengmenglong three common saying

author:huang shanwen director: xiangdong mei

abstract: while expressing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ideology by the humanity 揟hree common sayings?(which are very famous novels of ming dynasty) which were based on the creative rules of cooper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humanism. thus, the harmonious beauty was absolutely showed in his artistic forces, specifically embodied in the affection form as?pleasure but not wanton, sorrow but not sob?and in the form of narrative structure. mean while by harmonizing elegance and mundane mind, he brought about?affection education?/p>

keywords: three common sayings

harmonious beauty

mundane mind

harmonize

篇7:冯梦龙的名言

冯梦龙的名言

1. 怒中之言,必有泄漏。

2. 赌近盗,淫近杀。

3. 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

4. 劝君莫饮无情水,醉后教人心意迷。

5. 若要俏,添重孝。

6. 铁怕落炉,人怕落套。

7. 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8. 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

9. 千虚不如一实。

10.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萌。

11. 一事真,百事真。

12. 聪明了一世,蒙懂在一时。

13. 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14.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15. 只因一着错,满盘都是空。

16.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17. 日往月来,星移斗换。

18. 兵贵于精,不贵于多。

19. 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20. 眼孔浅时无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谋。

21. 要分离,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是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是官做了吏。

22. 妾楼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23. 白玉隐于顽石里,黄金埋入污泥中。

24. 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

25. 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26. 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27. 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如旱得云。

28. 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

29. 斩草除根,萌芽不发。

30. 军有归心,必无斗意。

31.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32.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33. 无巧不成话。

34. 石卵不敌,蛇龙不斗。

35.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36. 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

37. 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38. 哑子尝黄柏,苦味直家知。

39.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40.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41. 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阴。

42. 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

43. 理胜者为强。

44.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45. 天下之事,理胜力为常,力胜理为变。

46.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47.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48.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49. 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50. 得闭口时须闭口,得放手时须放手。

51. 慢人者人亦慢之。

52.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53. 彩云易做,皓月难圆。

54. 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55. 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56. 色欲乃忘身之本。

57.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58. 官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

59.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60. 经一失,长一智。

61.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62.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63.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64. 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

65. 兵事以民为本。

66. 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67.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68. 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

69. 德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70. 夫妻同道,父子同心。

71. 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

72. 家私不论尊卑。

73.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74. 酒是烧身销焰,气是无烟火药。

75. 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

76. 民未之礼,虽聚易散。

77. 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78.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79. 求快乐时非快乐,得便宜处失便宜。

80.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81. 人生于财,死于财,荣辱于财。

82. 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83. 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

84. 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

85.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86. 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

87.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88.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89. 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90.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91. 志比精金,心如坚石。

92. 清净莲花,污泥不染。

93. 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

94. 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95. 见势不趋,见威不惕。

96.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来。

97.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98. 宰相腹中撑得船过。

99. 人心不足蛇吞象。

100. 天下无有不散筵席。

篇8:冯梦龙的诗词

冯梦龙的诗词

珍珠衫——冯梦龙

《珍珠衫》又名《循环报》,后一个剧名明显表达了故事的主旨:善恶报应。故事是说,古时候襄阳府枣阳县商人蒋德(兴哥)外出经商,两年未归。其妻王三巧疑心丈夫有外遇,心绪烦闷之际,偶识来此经商的英俊青年陈商(即陈大郎)经薛婆牵线,两人坠入爱河。半年后,陈商暂别归乡,王三巧以珍珠衫相赠。

陈商归乡途中,恰巧与回家的蒋德相遇,并无意间说出自己与王三巧的恋情。蒋德闻知大怒,回家后即休了妻子王三巧。三巧后来嫁与广东吴知县为妾。

陈商闻听王三巧厄运以后,又悔又恨,以致一病不起。恰又逢心爱的珍珠衫“不翼而飞”,便失魂落魄而死。他一死,家遭劫难,从此家道败落。其妻平氏走投无路,欲自尽,却被村妇张嫂救起。后来。平氏经张嫂作媒再嫁,所嫁之人竟是蒋德。蒋德娶了陈商遗妻,又重新得到自己祖传之物珍珠衫。

这桩奇事尚未结束。后来,蒋德牵涉一桩人命案,情况危急。审案官员竟是王三巧现在的丈夫吴知县。三巧原来有负于前夫蒋德,今见前夫有难,遂从旁援手相救。蒋德念及往日夫妻情份,亦后悔自己当日休妻之举。幸得吴知县从旁成全,蒋、王二人终又破镜重圆。

由珍珠衫引出的.蒋德与王三巧的情感变故,表达了封建社会中男女间在婚姻上的种种心理矛盾,既有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鞭挞,同时也有对正常情爱的同情。故事曲折、感人,发人深省。

篇9:冯梦龙名言名句

冯梦龙名言名句

1、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

2、兵贵于精,不贵于多。

3、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4、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5、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

6、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7、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兵事以民为本。

9、天下无有不散筵席。

10、彩云易做,皓月难圆。

11、天下之事,理胜力为常,力胜理为变。

12、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13、民未之礼,虽聚易散。

14、夫妻同道,父子同心。

15、日往月来,星移斗换。

16、石卵不敌,蛇龙不斗。

17、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18、见势不趋,见威不惕。

19、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20、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21、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

22、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23、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24、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25、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6、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

27、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

28、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9、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

30、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萌。

31、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32、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33、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34、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35、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36、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37、清净莲花,污泥不染。

38、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

39、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

40、千虚不如一实。

41、斩草除根,萌芽不发。

42、无巧不成话。

43、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44、官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

45、军有归心,必无斗意。

46、德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47、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48、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

49、慢人者人亦慢之。

50、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51、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

52、白玉隐于顽石里,黄金埋入污泥中。

53、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54、酒是烧身销焰,气是无烟火药。

55、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

56、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57、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58、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59、哑子尝黄柏,苦味直家知。

60、求快乐时非快乐,得便宜处失便宜。

61、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62、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63、眼孔浅时无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谋。

64、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65、聪明了一世,蒙懂在一时。

66、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67、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

68、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69、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阴。

70、志比精金,心如坚石。

71、妾楼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72、得闭口时须闭口,得放手时须放手。

73、宰相腹中撑得船过。

74、赌近盗,淫近杀。

75、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76、理胜者为强。

77、要分离,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是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是官做了吏。

78、经一失,长一智。

79、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

80、家私不论尊卑。

81、只因一着错,满盘都是空。

82、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如旱得云。

83、一事真,百事真。

84、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85、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

86、若要俏,添重孝。

87、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88、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89、劝君莫饮无情水,醉后教人心意迷。

90、怒中之言,必有泄漏。

91、铁怕落炉,人怕落套。

92、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93、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94、人生于财,死于财,荣辱于财。

95、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来。

96、人心不足蛇吞象。

97、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98、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99、色欲乃忘身之本。

100、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章学诚名言名句张载名言名句张若虚名言名句

篇10:《冯梦龙传奇》观后感

昨天看了一部蔡国庆主演的电影,今天看了一部阎维文主演的电影,深深地为中国演员开始担忧,中国歌手都纷纷跨界挺进影视圈了,可见影视行业繁荣的程度,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正在向多元化迈进。

即便是歌手艺术家跨界演电影,却依然没有跨出影视娱乐圈的届。阎维文从老艺术家有底气的气质演绎一代清官冯梦龙,影片恰逢六月底上映,赶上了“七一”档,原本就是主旋律的片子更显得正能量满满。电影讲述年过花甲的冯梦龙受命千里赴寿宁从政的经历,通过种种英勇事迹,展现出了冯梦龙正直、亲民爱民和清正廉洁的人物形象,既传递了正能量,又让观者感受到了一代清官的一生,生而为人,也可以这样活着。

影片《冯梦龙传奇》并非是对过去人物的缅怀,而是对过去的“冯梦龙精神”的缅怀。整部片子通过刻画冯梦龙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具体的事件,更加具象的展现出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存在于过去,对于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依然受用。这不仅仅是回忆过去的片子,更多的是展现了现实主义的意义,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如何做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倾力付出的好官,如何能够有意义的度过一生,是这部片子最想要表达的主题。

即便是主旋律片子,但影片中年过花甲的冯梦龙生活的点滴,抗倭寇、禁溺女婴、倡导文教等英勇事迹的所作所为,是家国情怀,也是身为一个人内心的善意。看罢片子之后会令人思岑良多,而后会更加顿悟,一个人要达到怎样的境界,才能做到如冯梦龙那般的坚韧、坚持和坚守。不得不说阎维文老师是一位敬业的老师,从片中就能看到拍这部戏是注定要吃很多苦的,可电影中展现出来的却近乎还原了所有人对历史的想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到布景的一桌一椅,完全展现出了一部电影应该有的品质,过去没办法还原,但能做到最大限度的还原,依然要给这个剧组点赞。

所谓“两袖清风父母官”,人是贫穷的,但是内心中充满着那么多火热的善良的乐于奉献精神的人,即便两袖清风,但精神是巨大的财富。只要是看过关于冯梦龙的书的人,都会对他赞叹不已,不仅仅是佩服,而是震撼,这也恰恰反映出了为什么艺术家阎维文老师会愿意出演一部电影,愿意在如此年龄还选择跨界出演,并且是一部拍摄艰难的片子。据说阎维文老师在深入了解了冯梦龙这个人物后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他评价道“冯梦龙的人生经历就是中国传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真实写照和最高境界,因此他特别愿意把这位先贤的故事以及他所带来的正能量精神演绎给世人。

一位先贤,凭借着后人对他事迹的了解而被深深感动,并且会有后人愿意以他为主拍摄一部电影,这绝对是一代清官所带来的魅力,清官廉政的精神是不朽的。

略论冯梦龙的民歌观

国学经典名句励志名言荟萃

国学经典励志名言

品德修为对照检查材料

国学励志名句有哪些

关于励志古文的名言

名人关于宽容的名言

交流要宽容的名言警句

有关宽容的名人名言语录

友情的句子:关于友谊的诗句、名人名言

冯梦龙的名人名言
《冯梦龙的名人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冯梦龙的名人名言(共10篇)】相关文章:

简短的中国名人名言2022-04-30

给年轻人的名言警句2023-11-06

有关于宽容的励志名言2023-08-10

表示宽容待人的名言2023-08-22

新朋友的名言警句2022-05-06

关于节约用水名言警句标语2022-04-30

经典的中国名人名言2023-12-20

宽容待人的名言人生感悟签名2023-01-28

关于朋友的名人名言2023-09-12

勤奋是成功的名言警句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