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歇后语(共6篇)由网友“doky16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个臭皮匠歇后语,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三个臭皮匠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国有关的歇后语大全
1)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2)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3)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4)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5)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6)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7)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8)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9)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10)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1)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12)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3)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14)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15)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6)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7)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18)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19)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20)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21)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22)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23)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4)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5)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26)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 生非
27)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28)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29)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30)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31)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32)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33) 曹操转胎——疑心重
34) 曹操杀人——一乱来一气
35) 曹操用人——一唯才是举
36)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37)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38)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39)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40)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41)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42)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43)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44)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45)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46) 刘备卖草鞋——有货
47)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48) 刘备见孔明——如鱼得水
49) 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50) 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51) 刘皇叔哭荆州——拿眼泪吓人
52) 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53)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54) 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55)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著
56)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57) 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58)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59)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60)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61)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62)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63)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64)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65)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66)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67)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68)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69)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70)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71)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72)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73)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篇2:三个臭皮匠歇后语注解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最新注解
提到“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你们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但这句俗语中的“臭皮匠”,世人可是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丑皮匠”,一种认为是“臭裨将”。你知道其中来由吗?
三个臭皮匠——顶/赛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一、“皮匠”和“裨将”两个版本的故事
版本一:“丑皮匠”的故事
传说,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终于有工匠肯来造塔了,但还是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于是吴国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吴国没有一个人来揭榜。诸葛亮呢?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最后将皮葫芦埋在砂里,浇上铜水。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
版本二:“臭裨将”的依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能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讹传,即谐音讹传成俗语。“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见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怀恨在心,设计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军罚处置。其实,他就是想借这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可是,诸葛亮胸有成竹,不请工匠,也不买材料。他摇着鹅毛扇,迈开八字步,带上三个贴身随从,到江边转了一转,又到草料房走了一走,看过天气,料定第三天清早有大雾,就想出了巧妙求箭的办法。他叫三个随从准备二十只小船,两边插上草把子,围上青布幔,说是到时候自有妙用。
三个随从照诸葛亮的吩咐安置熨贴了,回来禀报说:“军师真会想心事!莫不是要把这些草把子船划到曹军水寨去,逗引他们放箭么?”
诸葛亮神秘地一笑,说:“这是军机大事,你们不要细问。”
三个随从互相使了个眼色,对诸葛亮说:“这个主意好是好,不过,要想受箭,就得把船划到水寨近边,万一他们看出了破绽,只见布幔不见人,就不会再钻军师的圈套了。”
“呃,倒也说得有理啊!你们都是眼眨眉毛支的傲角色,想出了什么高招啊?”
“我们都是裨将出身,刚才想了个法子,担保能瞒过曹兵。”
“能不能说给我听听呢?”
“军机大事请莫细问。你在周郎面前立了军令状,我们也在军师面前立个军令状吧。明天夜里要是不如你的意,甘受军法!”
第二天晚上,三个裨将请诸葛亮到江边查看,每只小船的船头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套上了皮衣、皮帽子,就象真人一样。诸葛亮点点头,笑着说:“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啊!” 第三天,趁着江上起了雾,诸葛亮带人驾起这二下只小船,到对江擂鼓呐喊,威武得很。岸上曹兵不晓得江东来了多少战船,又怕中了埋伏,只顾朝呐喊声地方放箭。 射了一阵,不见江东一兵一卒,曹兵起了疑心,停止放箭,派出眼睛尖、胆子大的,逼近江边去过细探查。这些人朦朦胧胧地看见只只船上都有士兵,戴着头盔,穿着铠甲,急忙大喊:“有人,真有人!”
这时,船上的鼓声更响了,呐喊声更高了,曹兵以为江东兵就要攻上岸来,又万箭齐发,射向小船。不一会,诸葛亮就“借”来了十万多支狼牙箭。
二、和“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相近的俗语还有:人多点子多 人多出韩信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篇3:三个臭皮匠歇后语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延伸: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
诸葛亮见魏延——见得离不得
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夸诸葛——自夸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弹)
孔明用计——神机妙算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鲁肃上了孔明船——尽办糊涂事
诸葛亮吊孝———假的
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摆八卦阵———内有奇文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诸葛亮六出祁山———图谋大业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弹琴———临危不乱
诸葛亮下东吴———心里有数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对降曹的议论———嗤之以鼻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戴相帽———大事已然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丢了荷包———没有计了
诸葛亮借雕翎———少箭(见)
诸葛亮坐西城———故弄玄虚
诸葛亮穿道袍———不是出家人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对魏延———见不得离不得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孔明拜北斗———自知要死
孔明练琵琶———老生常弹(谈)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篇4: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是民间俗语,已经熟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可是你有时偶尔一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讲干活吗?显然不是;是讲力量吗?三个人的力量显然比一个人大,显然这并非题中之义;是讲智谋吗?显然这才是这句俗语的要义,可是三个臭皮匠,他们可能连行军打仗都没有见过,怎么比得上诸葛亮呢?要知道诸葛亮是打仗的,讲军事的,这是哪门对哪门啊?如果要说群体的智慧,可也得和战争沾边啊,和战争没怎么沾边的三个臭皮匠,怎么能够比得上诸葛亮呢?显然,这比喻实在是有点问题。 皮匠,也就是城里街上或者村上做皮毛生意的,像做皮衣啦,皮棉啦,皮货啦,等等,今天也可能是做皮革生意的,他们当然有来自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只是这经验和智慧实在跟战争不沾边。对于诸葛亮和皮匠而言,显然是各有各的智慧,皮匠有皮匠的智慧,诸葛亮有诸葛亮的智慧;他们的智慧是不同的。拿皮匠的智慧去比作行军打仗的智慧,这是哪门跟哪门啊?他怎么能同习惯于行军打仗、天天讲谋略的诸葛亮比智慧呢?显然,这里面有个错位的问题。
简评:观点新颖,勤于思考,值得探讨。
篇5:三个臭皮匠的故事
传说,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终于有工匠肯来造塔了,但还是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于是吴国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吴国没有一个人来揭榜。诸葛亮呢?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最后将皮葫芦埋在砂里,浇上铜水。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联阅读3lian.com/zl/请保留
篇6:三个臭皮匠的故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能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的讹传,即谐音讹传成俗语。“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见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怀恨在心,设计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军罚处置。其实,他就是想借这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可是,诸葛亮胸有成竹,不请工匠,也不买材料。他摇着鹅毛扇,迈开八字步,带上三个贴身随从,到江边转了一转,又到草料房走了一走,看过天气,料定第三天清早有大雾,就想出了巧妙求箭的办法。他叫三个随从准备二十只小船,两边插上草把子,围上青布幔,说是到时候自有妙用。
三个随从照诸葛亮的吩咐安置熨贴了,回来禀报说:“军师真会想心事!莫不是要把这些草把子船划到曹军水寨去,逗引他们放箭么?”
诸葛亮神秘地一笑,说:“这是军机大事,你们不要细问。”
三个随从互相使了个眼色,对诸葛亮说:“这个主意好是好,不过,要想受箭,就得把船划到水寨近边,万一他们看出了破绽,只见布幔不见人,就不会再钻军师的圈套了。”
“呃,倒也说得有理啊!你们都是眼眨眉毛支的傲角色,想出了什么高招啊?”
“我们都是裨将出身,刚才想了个法子,担保能瞒过曹兵。”
“能不能说给我听听呢?”
“军机大事请莫细问。你在周郎面前立了军令状,我们也在军师面前立个军令状吧。明天夜里要是不如你的意,甘受军法!”
第二天晚上,三个裨将请诸葛亮到江边查看,每只小船的船头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套上了皮衣、皮帽子,就象真人一样。诸葛亮点点头,笑着说:“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啊!” 第三天,趁着江上起了雾,诸葛亮带人驾起这二下只小船,到对江擂鼓呐喊,威武得很。岸上曹兵不晓得江东来了多少战船,又怕中了埋伏,只顾朝呐喊声地方放箭。 射了一阵,不见江东一兵一卒,曹兵起了疑心,停止放箭,派出眼睛尖、胆子大的,逼近江边去过细探查。这些人朦朦胧胧地看见只只船上都有士兵,戴着头盔,穿着铠甲,急忙大喊:“有人,真有人!”
这时,船上的鼓声更响了,呐喊声更高了,曹兵以为江东兵就要攻上岸来,又万箭齐发,射向小船。不一会,诸葛亮就“借”来了十万多支狼牙箭。
★ 什么是歇后语
★ 有谐音的歇后语
★ 俗语谚语歇后语
★ 含有月亮的歇后语
★ 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共6篇)】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著名歇后语2023-11-05
小学五年级三国歇后语2022-08-25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2022-05-07
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及答案2023-11-21
简单经典的小学生歇后语2022-05-30
小学生学习的歇后语2022-11-12
一字的歇后语2023-06-05
《金瓶梅》歇后语连用的艺术妙用2022-05-07
我欣赏名著中的人物作文2022-09-16
小学生的经典歇后语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