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狗”为你分享18篇“不朽的马克思读后感”,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不朽的马克思》,分上下两集,共100分钟,凝结了幕后制片方大量心血的一部影片——制作的辛勤付出,绘图的精致,巧妙的镜头。对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显示公园四季变化的一组照片快速切换,正如台词所说的“一切事物永远处在矛盾和发展之中”。看完该片之后能对马克思的一生及其系统思想有一个大概和粗浅的了解,影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要真正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精髓,只得去读马克思的著作。
书是要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的,有些甚至要抄写一遍,如此,才能和作者有一个真正的“对话”,更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我近日开始抄写一些文章了,不管属于专业与否,觉得写得很好的,有选择性地会摘抄一下,这给我带来很大收获。我抄写了一些文章以后,才明白读一遍和抄写一遍的体悟深度完完全全是不一样的。抄写过程中,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写下每一个字的心理,我脑海中有时会不断浮现作者伏案创作的画面,我的思想也尽量和作者保持一致。抄写,是最能把握文章细微之处变化和作者真实意思的。如果仅仅是读,在文字的跳跃之间便总会不自觉掺入自己主观看法,而抄写就完全尊重作者原意了,一点不漏,完成了对作者思想的全吸收。这就是画家李可染先生说的“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吧,画家临摹好比是读书“抄写”的过程,都是在尽最大程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
在不久的将来要开始读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了,但不急于开始读,先把手头的几本书(老板给的)先读几遍,争取最大程度领悟其精髓,再开始下一阶段的阅读。我这么多年以来啊,读书确实着急了。高中之前,升学压力大,除应试内容外,书看得很少。上大学之后,急功近利,曾扬言大学要看600多本书,最后因为目标太不切实际,反正自己也做不到,索性放弃,加之那时也没养成读书的习惯,所以整个大学四年也基本没读书。研究生两年里,第一年在学校看书也很少,第二年来单位了,倒是看了一些书。
分析我自大学以来的读书态度,读书意识是有的,但急功近利,重数量轻质量,也没学会看书。看完《永远的马克思》,另外一点深切的感受是,能读书非常重要,马克思把自己称之为“读书的机器”,他在大英图书馆十年如一日地读书,临终之前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也是在读书。他的看书能力太强了,也特别会做读书笔记。我想,读书笔记不仅记录他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很多也是摘抄,这是必然的。会读书真的很重要,很多博士也没有掌握这个能力。我常在想,我什么时候学会读书了,我也就开始走上通往成功的快车道了,否则,永远都徘徊在成功的外围圈。说点题外话,我不读博士,就是因为自己读书能力还不行。不过,对于读书能力,我倒是一点不担忧,我现在才__6岁,哪怕是打碎了重新培养,时间也是充足的。和很多人比,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不晚了。很多人到了36、46、56岁也没掌握这个能力,我何惧之有。
最后,今天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愿未来盛世中国,如马克思所预言。
篇2:《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在周末空暇之余,观看了电视文献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该片分上下两集,共100分钟,讲述了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主创团队在国外大量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档案、文献资料,并赴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应该、俄罗斯等地实地拍摄,力求真实地反映马克思成长、生活、研究理论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人生历程和思想轨迹。观看该片后,感受颇多。
本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创立、形成、转变、成熟的构建过程为主要线索,沿着马克思的人生足迹,实地拍摄马克思工作、生活的实地,以及手稿文献等珍贵文物,真实反映马克思的人生轨迹,刻画马克思的性格、形象,讲述马克思的生活故事,体现马克思的伟大精神。上集以写作《共产党宣言》为核心内容。通过马克思的童年时代、青年时代、大学时期等成长历程,构建马克思思想轨迹。他中学立下“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不仅与终身的革命伴侣燕妮结出了爱情的果实,还结识了一生的革命战友恩格斯,从此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并肩战斗。下集讲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刻画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领袖品质。31岁的马克思流亡到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靠典当和赊账以及恩格斯的资助度日,他的四个孩子先后夭折。但马克思没有向苦难的生活低头,他依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研读了大量著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断攀登。
节目形象展现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__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奥妙所在。
影片制作精良,风格大气,全方位,多层次,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一部生动、鲜活、好看、大众化的作品,没有用演员情景再现,而是努力还原真实的历史氛围,引领观众走进马克思时代。在融媒体传播过程中,制作的五个短视频先声夺人,《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片头诞生记》《风雨同舟荣与共,有一种友谊叫马恩》《屡经磨难,真理路上步履不停》《马克思与燕妮,让人动容的爱情》《不休的马克思》等,有的运用了H5技术,都产生10万+以上的巨大影响力和良好的传播效果。
文献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逻辑严密,思想性强,画面品质高,艺术感染力强,很好地用电视化手段呈现了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特别是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形象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是一部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扛鼎作品。
篇3:《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__年是马克思诞辰__周年。为了营造浓厚纪念氛围,深刻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不朽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思想,进一步深入了解马克思生平,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马克思的奋斗经历中汲取智慧力量,5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我认真观看了此纪录片,感想颇多。
该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创立、形成、转变、成熟的构建过程为主要线索,沿着马克思的人生足迹,实地拍摄马克思工作、生活的实地,以及手稿文献等珍贵文物,真实反映马克思的人生轨迹,刻画马克思的性格、形象,讲述马克思的生活故事,体现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观看后,作为基层检察干警的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工作信念,马克思一生不为钱、也不为权,为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这个信仰一往无前,目标始终统一如一,追寻梦想的过程中种.种困难面前。这让我更加懂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道理。他不为困难所压倒,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更需要这种努力奋斗的精神,将学习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让中国梦早日实现。
通过观看记录片,使我对马克思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马克思没有伟大的职业,却用他的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并未之奋斗了一生。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干警,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聚焦检察事业的发展是广大群众关心、期盼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扎实工作,勤奋学习,加强法律监督,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和检察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干警,我们要主动学习马克思的精神,要不断努力,不断地开拓自己,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检察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篇4:《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与政治家、科学家、军人和宗教人士不同,很少有思想家能真正改变历史进程,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马克思却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说,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建立在笛卡尔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图思想武装起来的游击队,或者以黑格尔的理论为指导的工会组织。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主义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照此说法,_前的5月5日,“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开始思想了”。这仅仅是个伟大的开始,时至今日,我们还在万里之外隆重纪念,不息传承。我们要传承好通向真理的“思想密码”,即传承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传承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传承好“为人类世界谋大同”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学懂弄懂做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讲话教会我们如何做实、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就要同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它是实际的、具体的、科学的、发展的;要和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矛盾的转变、生产力发展等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实际的普遍真理。同时,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新时代中国化的新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成为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主义。
通过学习马克思诞辰_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们应结合手头工作,站好每一岗、干好每一事、负好每一责,为新时代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篇5:《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指导中央党的历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了2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在5月3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我认真的观看了此纪录片,感想颇多。
马克思没有伟大的职业,却用他的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莫失莫忘,他就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壮丽史诗,该片生动再现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矢志不渝躬身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人生画卷,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进步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片中珍贵资料影像、实地探访、专家访谈和艺术动画相得益彰,珍藏的历史记忆与鲜活的当代实际交互共鸣,为观众开启一场走近伟人探寻真理、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致敬之旅。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作为一名正在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首先,我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在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芳华,无悔青春;其次,是要有坚定的像马克思一样的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认准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漫步荆棘人生路。
篇6:《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让我感想颇多。
18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德国西南部的千年古城特里尔。没有上过小学的马克思在深受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父亲的指导下接受了启蒙教育。特里尔中学民主自由的氛围让__岁的马克思就立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宏大志向。1835年10月,马克思开启了他的大学时代,从波恩大学到柏林大学,从一幅刻画着马克思最早形象的石板画到“博士俱乐部”中慷慨激昂的年轻人,奋发读书,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不满__3岁的马克思凭借一篇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为了追寻真理,与旧世界的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马克思先后做过《莱茵报》的主笔、《德法年鉴》的主编,在此期间他不但与终身的爱人燕妮结出了爱情的果实,与一生的革命挚友恩格斯开始了伟大的事业,而且在思想上也完成了从唯心主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19世纪上半叶,风云激荡的欧洲大陆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驰骋的疆场。从德国到法国,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从欧洲大陆到大洋的彼岸,马克思为了革命事业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甚至成为没有任何国籍的“世界的公民”。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宣告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无产阶级战斗檄文《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者的革命号角!此时,马克思__9岁,恩格斯__7岁。
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在抵达伦敦后,马克思立即展开了对救济各国革命流亡者的工作,和恩格斯一起创办杂志总结革命经验和宣传革命理论。在伦敦,在艰难困苦的流亡生活中,马克思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关心和支持各国工人运动,老朋友恩格斯在经济上和研究上都给予了马克思无私的帮助。经过长达数十年辛勤工作,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出了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
马克思没有伟大的职业,却用他的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莫失莫忘,他就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__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习马克思的精神,我们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开拓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7:《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__年是马克思诞辰__周年,5月4日上午十点我观看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感想颇多。该片展现了思想着的、执着的、真实的马克思,展现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理论贡献。
今天我们以纪念的方式来展示马克思这位伟大人物所具有的不朽价值与重大意义,斯人已逝,理论长存,伟业长存。纪念并非目的本身,__年后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继承、更好地继续前行。今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致力于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致力于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马克思,一个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名字,“马克思主义”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初中开始学习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模糊的概念,到高中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深入学习,再到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专业课程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予我坚定的信念,指导我的工作和生活。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依旧毅然决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断攀登。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作为一名正在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首先,我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在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芳华,无悔青春;其次,是要有坚定的像马克思一样的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认准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漫步荆棘人生路。
篇8:《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__年是马克思诞辰_00周年,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由中宣部指导,中央党的历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两集文献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5月3日至6日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综合、纪录、科教、新闻频道播出,吸引9661.9万电视观众收看,在央视网多终端累计覆盖人数超过6._亿。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_00周年大会上说,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
《不朽的马克思》上集以写作《共产党宣言》为核心内容。通过马克思童年时代、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追溯他的思想发展轨迹。他中学立下“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并成为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他不仅与终身的革命伴侣燕妮结出爱情的果实,还结识了一生的革命战友恩格斯,并肩为无产阶级事业战斗。下集重点讲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刻画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领袖品质。31岁的马克思流亡到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靠典当和赊账以及恩格斯的资助度日,在短短的5年内有3个孩子先后夭折。但他没有向苦难低头,依旧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研读大量著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经常查阅“蓝皮书”,这是英国下议院授权出版的类似年鉴性质的报告和统计资料。但当我看到这部蓝皮书时十分惊讶,因为光目录就有十几卷,每一卷目录都有几百页。这么庞大的资料,马克思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去阅读和研究,这让我感触颇深。
我特别想让大家关注这部纪录片,看看面对重要人生节点时,马克思是怎样思考和选择的。在讲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的“历史性会面”时,我们这样描述:“这是那个时代两位最优秀的青年的会面。”向观众传达:1844年,马克思__6岁,恩格斯还不到__4岁。现在__0多岁的青年可能在学校读书,可能在为工作发愁,可能在为恋爱苦恼,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在关心人类解放这个大问题。他们应该是当代青年最好的榜样。片中还特别提到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考试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__岁的马克思就确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尽管他一生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但“目标始终如一”。
再想想现实的的我们毕业面临职业选择时曾一度迷茫,工作几年后因为自己曾经的梦想没有实现而再度迷失方向,不管干什么总觉得不适合自己,想要高薪并且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优美的办公环境、完美的爱人等等,但似乎都没有如愿。讨厌那句“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可现实就是这样,明明知道自己有严重拖延症,却对提高工作效率讳莫如深。渐渐地,曾经想要改变世界的你突然不见了,最可怕的是现在的你终于慢慢变成曾经自己最讨厌的人。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选择了最有利于自生发展的领域。重新选择,改变方向从来都不晚,或许我们不能像马克思一样____岁就能明确方向,并坚守到底。毕竟有一本书曾说迷茫是人生常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放弃改变的决心,停止想太多做太少,现在的我们最缺的就是执行力。不懂得东西记得翻开书本,或请教专业人士,当自身的才华撑得起你的野心,这时的目标才有意义。明确目标勇于实践,才能发现自己所长,专注职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希望我们都能从马克思身上借鉴选择的方法,以及面对困难的坚守信念。成为想象中最好的自己。
篇9:《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_00周年,中宣部指导中央党的历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了_集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在5月3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我认真的观看了此纪录片,感想颇多。
18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德国西南部的千年古城特里尔。没有上过小学的马克思在深受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父亲的指导下接受了启蒙教育。特里尔中学民主自由的氛围让_岁的马克思就立下了“为人类而工作”的宏大志向。1835年10月,马克思开启了他的大学时代,从波恩大学到柏林大学,从一幅刻画着马克思最早形象的石板画到“博士俱乐部”中慷慨激昂的年轻人,奋发读书,勤于思考,笔耕不辍,不满_3岁的马克思凭借一篇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为了追寻真理,与旧世界的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马克思先后做过《莱茵报》的主笔、《德法年鉴》的主编,在此期间他不但与终身的爱人燕妮结出了爱情的果实,与一生的革命挚友恩格斯开始了伟大的事业,而且在思想上也完成了从唯心主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19世纪上半叶,风云激荡的欧洲大陆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驰骋的疆场。从德国到法国,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从欧洲大陆到大洋的彼岸,马克思为了革命事业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甚至成为没有任何国籍的“世界的公民”。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宣告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无产阶级战斗檄文《共产党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者的革命号角!此时,马克思_9岁,恩格斯_7岁。
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在抵达伦敦后,马克思立即展开了对救济各国革命流亡者的工作,和恩格斯一起创办杂志总结革命经验和宣传革命理论。在伦敦,在艰难困苦的流亡生活中,马克思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理论,关心和支持各国工人运动,老朋友恩格斯在经济上和研究上都给予了马克思无私的帮助。经过长达数十年辛勤工作,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出了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
马克思没有伟大的职业,却用他的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莫失莫忘,他就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要学习马克思的精神,我们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开拓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10:《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说起马克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老师给我们观看了影片《不朽的马克思》,受益良多。这个影片展现了思想着的、执着的、真实的马克思,展现了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理论贡献。《不朽的马克思》分为上下集,上集以写作《共产党宣言》为核心内容。通过马克思的童年时代、青年时代、大学时期等成长历程,构建马克思思想轨迹。他中学立下“为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不仅与终身的革命伴侣燕妮结出了爱情的果实,还结识了一生的革命战友恩格斯,从此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并肩战斗。下集讲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刻画马克思“目标始终如一”的革命领袖品质。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长期居无定所,马克思克服了贫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依旧毅然决然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理论武器,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断攀登。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人生写照。
《不朽的马克思》给我们展现了马克思的人生足迹,马克思工作、生活的实地,以及手稿文献等珍贵文物,真实反映马克思的人生轨迹,刻画马克思的性格、形象,讲述马克思的生活故事,体现马克思的伟大精神。让我更加了解到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人类事业奋斗。
马克思虽然没有伟大的职业,但他却用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了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当代青年最好的榜样。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为之不懈奋斗,要像马克思一样有坚定的坚持不懈、不为艰险的精神,希望我们都能从马克思身上学到坚强,以及面对困难的坚守信念,成为更好的自己。
篇11:《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二零一八年五月五日,是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两百年前今天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在德国出生的犹太小孩是怎样影响和改变世界近代史和发展的。可以说,我们今天仍然身处在由马克思所打开的历史空间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在21世纪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里仍需聆听他的言说与奥义,究竟是什么魅力使得他至今仍占据着人类真理和道义的神圣高地。
马克思从十七岁时便立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志向,在德国当时还是专制主义的时候,跟英国法国无法相提并论时,马克思已经在报社发表共产主义精神,辩论专制主义。
而马克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阶段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学说的本质。凡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不主张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不主张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理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重视理论,首先需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统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理论所具有的批判的、否定的、辩证法的精神背后离不开深切的、深厚的、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了,更准确地说是马克思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了从自由、思考、奉献三个维度把握职业的原则,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理想。
他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这是对人类科学思想的两大贡献。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念中,劳动是历史的本源,生产力是历史的最终推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把生产力看作人的能力,生产力之深度和广度实际上是人的能力的深度和广度。这里蕴含着马克思对劳动者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的高扬与赞美。而剩余价值理论的中心思想揭示出,死的过去的资本对活的现在的人及其劳动的剥夺。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物化以及被剥夺,实际是工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物化或丧失,是人的非人化。
在批判的、革命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下面蕴含着马克思对工人阶级以及一切劳动者的最深切的、最深厚的爱的情怀。
毫不怯弱的实践第一的理论品格,毫不放弃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主席也曾说过实践是第一检测力,为人民服务。
而在今天的我们来说,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支持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虽然我们不能成为马克思,但是马克思精神与我们同在。
篇12:《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不朽的马克思》。两集纪录片分别讲述马克思的生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再现马克思传奇伟大一生,受到广泛关注。我们一定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文献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逻辑严密,思想性强,画面品质高,艺术感染力强,很好地用电视化手段呈现了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特别是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形象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是一部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扛鼎作品。
《不朽的马克思》生动再现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矢志不渝躬身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人生画卷,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进步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深远影响。
篇13:《不朽》读后感
我是中学的时候第一次看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集的,这一篇是《青青边愁》这本散文集的的第一篇,所以印象尤为深刻,如今有机会又把书找了出来,再读一次,还是对这一篇最为钟意。
关于游记散文,不得不说的是另一位大陆的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无论学界评价怎样,他的文章读起来是美的。我以为的美的游记散文,不是将景色描绘的多么迷人,而是表达作者自己观景的感想,发散出来的思考,是那些比景色更深一层的精神上的体悟。两位余先生都是此中的大家,只不过一个通过历史,一个透过哲学。
“不朽”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抽象概念,古往今来似乎似乎谁都能说上几句,而文人们又大多多愁善感,常常被他所“伴生”的`物是人非所牵绊。
我一直认为不朽是一个相对名词,因为有“朽”所以才会有“不朽”,所以在人们提到它时往往不是说什么永恒不变,而是先说什么变了。
在记述前往英国西敏古寺的行程时,先生所说“变”是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历代诗人们,而不变的是那堆雕刻各色形象的雕塑吗?不是的,“他”说:“传神尽在阿睹,画龙端待点睛。”不朽的是那些顽石眼睛中透露的,是世人们需要用精神去体悟的历代先辈的灵魂――或者说是他们的思想。
为什么常常会有人说黑夜是灵感迸发的源泉,为什么在作文是常常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因为寂静创造孤独,而孤独能让你的精神与不朽的载体相触。在无声处,看着一尊尊模样各异的雕塑,心里会想什么?庸人们怕是会因对鬼祟的恐惧而早早逃离,而智者,则是看着那些雕塑思考更多:“帝王与布衣,俗众与僧侣,同一拱巍巍的屋顶下,鼾息相闻。”这是平等。
有的人看到变与不变的建筑会想到沧海桑田,前尘不在,就像余秋雨先生给那汪秀美的湖泊写的那样:“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有的人在变与不变中看到的是永恒的思想,就像余光中先生在那座英国寺庙里写的那样:“时间,你带的走歌者带不走歌。”两者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不过是一个为民族文脉发声,一个为人类精神作颂罢了。
其实读了那么多的游记散文,自己也曾经作过几篇,初成时还沾沾自喜,但后来再看却是问题一堆。只抒情的文章犹如空中楼阁一触即溃,不得深思,只叙事的文章走马观花,有目无神。读书,心生向往;落笔,方知浅薄。
话又说回来,不朽,是一堆顽石吗?
非也,恰如辛弃疾评价朱熹: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篇14: 不朽读后感
这个世界时非常强大的,它要布置给每个人如苦难历练般的事情,而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也超乎想象地强大着。即使承受那么多事,绝望或者哭泣,也依然能够顽强地活下来,将那些不朽的变成须臾,淡然经过,以及让所有须臾化为不朽,累计永恒。
看完就想:曾经抗拒地哀叫地连呼吸都困难、双腿都麻木的长跑,现在想起来也只是空洞的形容词堆集。曾经用圆珠笔在纸上用力撕划的事情,蒙着头躲在被子里哭的事情,指甲嵌进手掌里的事情,现在也模糊地被一阵风吹跑。
所有的痛苦与绝望都化作须臾,像彗星的闪光,总有一天我们会笑着说出。
曾经在公车上被让座的老奶奶和蔼的笑和嘘寒问暖,只是“水果湖”到“中南医院”的距离,却持续地闪着光。
曾经在眼睛余光里看到的同桌护着桌角怕我磕到头的手,那么小的一个片段,却像电影场那样被定格重播,持续供暖。
所有的温柔与幸福都凝成不朽,像稳定的炭黑,不起眼却自古长存。
【时间煮雨】以“我们那时候”开头的独白。讲述了因为某篇文章哭的稀里哗啦的过去。放学回家准时调台到哪里哪里,《情深深雨蒙蒙》要开始了,打算着要用哪张台历包哪本书,封面上的字要妈妈来写。因为第二天春游而在床上翻滚了很久才睡……很难理解的过去对吧,以“我们不会懂”作结。
时间把万物煮成雨水,浇灌了它们覆盖旧时的`灿烂。
那些只对我们来浇,很好很好的事。
【给爸爸的情书】本来不觉得爸爸有什么过人之处,可是看完之后发现,爸爸没有自制斗篷,可是在每一个下雨天带伞带雨衣准时地让焦急的我找到他的身影。爸爸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可是会在每一次我用眼泪和绝望得不知所措的语言面对他时,用低沉却温暖地嗓音告诉我,它们都会过去的,总有一天那些痛苦你会笑着说出。爸爸逐渐忘记了年轻时候骄傲得想要环游世界的想法,潜心研究着女儿不感冒的配方。
爸爸,我用我偷来的魔法口诀“啊布拉久星卡山”“琪衬拉法斯态”你听见了吗?
――爸爸不要老。爸爸我爱你。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柔软的世界。
篇15:观看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人庄严宣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5月21日下午一点三十分,彩虹城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文献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
该片讲述了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拍摄团队大量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手稿档案、文献资料,并赴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等地实地拍摄,真实地反映马克思成长、生活、研究理论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人生历程和思想轨迹,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特别是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形象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
正因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才开天辟地出现了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周年的讲话中,满怀激情地感谢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彩虹城社区党支部对党员提出要求: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论作为增强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的重要方式,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活学活用中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通过此次学习活动,党员对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热情。进一步坚定了学习并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篇16:不朽-咸咸读后感
不朽-咸咸读后感
阿涅丝,阿涅丝……我的心底一直在呼唤的一个名字。这段时期以来,确切地说也许是天性使然,我一直有一种妄想逃离的愿望。与昆德拉《不朽》中的阿涅丝惊人的相似,我也梦想来到一个自然的环境中,过着简朴的生活,消失在繁尘和喧嚣背后,消失在喜欢的人、讨厌的人、无所谓的人……各种各样的面孔背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丰富迷人的面孔变得狰狞和可恶起来,我开始讨厌面孔,因而更加悲切地热爱起大自然。阿涅丝也如此,她酷爱原始森林,幻想着住在靠近森林的小屋子里,一个人孤独地生活。阿涅丝喜欢孤独,她的世俗的生活可谓顺利、美满,然而她的心中始终有个力量:到大自然中去,一个人孤独地活着……这种执着的愿望象海水的暗力,越来越汹涌,终于将她推上难以承受的生命浪尖。
她注定要回到孤独,不是吗?她喜欢舍弃。与妹妹洛拉不同,阿涅丝有一个向上的身体和向下的脑袋,“身体如火焰升腾而起,头却微微下垂,凝视地面,抱着怀疑的态度……”她的人生哲学是做减法,阿涅丝总想让自己消失在别人的视线之外,而洛拉,总是喋喋不休地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加法,以证实自己的存在。洛拉有一副向下的躯体和向上的脑袋,“充满幻想,昂首向天,身体下坠……”
许多人在世上想变得不朽。渴望世俗的不朽使人们产生无数的追逐竞赛。阿涅丝不在乎,就算长时间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又如何,她要的是真实的自我灵魂的不朽。阿涅丝是幸运的,她做出了独居瑞士的决定,她要回巴黎告诉丈夫和女儿这一决定,却很快在一场意外中丧生。在她死亡之即,她面上的微笑透露了一个秘密:她知道自己要死了,她感到快乐,因为她已踏上理想的路,她的灵魂飞越肉体去向真正美丽的不朽境地。
人是如此的相同,又是如此的不同。与淡然的阿涅丝相比,小说中还有一个加法代表者:超时空的贝蒂娜。贝蒂娜也在创造不朽。她耗费了大量心机,想创造世俗的不朽,她千方百计地成为年迈的歌德的情人,并在歌德死后贡献了大量不尽真实的资料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不朽。然而现今看来,她那流传下来的“不朽”和克里斯蒂安娜这根会咬人的大肉肠留给人们的笑料相比较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还有阿涅丝的妹妹洛拉,当洛拉和贝尔纳的感情出现一点点问题时,她惊慌了,要以一切手段来证明她对他的重要性,甚至不惜用自杀来要挟所有的人。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让别人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对于那些把世俗玩弄得无比娴熟的人来说,愿望转化成权利,他们胜利了,他们是人权的斗士,他们能够最快地找到他们的价值。而阿涅丝不会这样做。如果要靠与别人的“斗争”来体现自身的存在,她宁愿不要。对于阿涅丝,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所以她宁可象一片羽毛,轻轻地飘走。
阿涅丝死了,短暂的悲伤很快被忘却。洛拉和阿涅丝的丈夫保罗结了婚,并生活得快乐美满。有些人的幸福注定是要建立在对某个标的物(可能是羡慕的人)的“复制”的基础上。打个比方说,如果洛拉在年青时遇见了未婚的保罗,他们结了婚,也许他们过得并不会太好。洛拉从小就崇拜阿涅丝,从她那个迷人的手势开始,她也学阿涅丝的手势,阿涅丝喜欢戴墨镜,她也戴,以至于阿涅丝放弃了墨镜;阿涅丝有丈夫,但洛拉相信自己更适合他。洛拉在不知不觉间“复制”着姐姐阿涅丝。过度的复制会变成一种抢夺,或者说成为一种侵略。但洛拉喜欢这种复制(侵略),她通过这些行为找到了自我的存在。
可我要说的是阿涅丝的死。阿涅丝的离去(形式上的消亡)是必然。她讨厌这个满是面孔的世界,如果(请不要觉得奇怪和惊讶),如果能够象阿涅丝那样遇上一场车祸,迅速地离开人世,这将是一件多大的喜事!生是上帝赐予的最大的礼物吗?不,死亡才是上帝给于人类的最大的恩赐。上帝对阿涅丝是仁慈的,她消失得如此迅速、及时,仿佛一阵风吹过的涟漪,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不留下一丝痕迹,也不给人多添一点麻烦,甚至还留下一种别样的微笑。至此,阿涅丝的死变得多么美好!阿涅丝的死让我羡慕和向往。
一种淡淡的凄楚。我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却期待着完美的死亡。矛盾吗?其实并不。因为我的内心孤独。有的人的灵魂总是孤独的,不知幸或不幸,我恰是这样的一人。到乡村去,住在小小的院落里,离大自然近一点,瞧瞧这个充满了丑陋的世界,只剩下手里的一捧鲜花可以称得上美丽……这样的暇想萦绕脑中已经很久。所以当我看见阿涅丝,这个坦然地做减法的阿涅丝,我是那么的熟悉,我想叫住她,等等我……等等我。
夜色渐渐地沉了下来,我走到宽大的玻璃窗前,揉揉酸胀的双眼,望向窗外亦幻亦真的俗世景象。我好象看见大片苍绿的原始森林,高大笔直的丛丛林间,一阵阵白茫茫的雾气飘过,忽尔袭来,忽而褪去,好似少女用双手高举着洁白的纱,在林中轻快地穿梭奔跑。那缈缈的雾气(轻纱)片片飞来,又片片飞去。
那是阿涅丝梦寐已久的原始森林。森林中道路分成一条条小路,小路再分成一条条小径。阿涅丝穿着松针和白桦树叶织就的衣裳,只是个背影,看不见面孔,或许根本就没有了面孔。她的手里捧着一束蓝色的勿忘我,这是她在俗世唯一愿意见到的东西。阿涅丝踩着地面厚厚的落叶,越走越远,消失在茫茫的深雾里。
兰波的诗成句地飞来,带着亮光,短暂地隐现后,光影渐渐淡去,而后散作一个个字符,坠落在莽莽森林的草丛里,落叶里,泥土里。
――在蔚蓝的夏夜,我会漫步小径,麦芒轻轻刺痒,踏着细草嫩木……我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去想……我走得很远,像波希米亚人一样,漫游自然……
篇17:《英雄不朽》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为“英雄不朽”。一共有四堂课,分别是“爱国”、“勇敢”、“团结”和“自强”。汇集了各个年龄段的嘉宾,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共同来缅怀这段历史以及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堂课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1937年12月,日军调集飞机、大炮等一切强大的火力,攻占了南京城。为了彻底摧毁中国人反抗的精神和勇气,日军在这座千年古城进行了一场恐怖血腥的大屠杀。后来这场大屠杀越来越残忍,越来越疯狂。两名日本军官竟相约进行比赛,看谁先杀死一百个中国人。
这段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该遗忘的耻辱,更是不能从历史书上抹杀的。让我们铭记国耻,振兴中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作为一名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该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机枪口;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不做俘虏,而跳下悬崖,英勇就义……
他们是伟大的英雄儿女,他们是英勇的革命烈士,他们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们为国捐躯,勇于献身。他们的'名字被深深地刻在历史长河中,被刻在人们心里。
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勇敢、团结、自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篇18:《英雄不朽》读后感
刚刚读完《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其中令我深有感触的不是这篇文章中的,而是这中那英雄的灵魂和那碑身四面的十块大浮雕上的内容。
在我的印象中,啊!许多英雄的灵魂就在这里,他们不再离开。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恢复当年的神勇,等待那灵魂的新生,到那时他们还要来祖国、建设祖国。那些模糊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若隐若现,他们像约好了一样,手指一同指向前方。某种突来的力量,促使着我朝那个方向走去……
之后回想那十块浮雕使我若有所思,浮雕上的内容大多与战争有关,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内乱和与的冲突?我认为这中国的内乱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不团结和的心理。与的冲突时由于当时者的,所以被外国人瞧不起。不管怎样,俗话说,以和为贵。战争一发。没有了经济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别的国家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战争的发生,恶性循环。如果中国团结起来,不起二心,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一来,国家机会越来越强,别的国家就不敢瞧不起中国,那种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那浮雕上的青年们,举着旗帜,共同呐喊,赶走侵略者。人山人海,气势恢宏。青年们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了国家,小我又有什么呢?留下的是人们对你的赞美。
虽然说这篇课文已经读了很多遍,但依然令我回味无穷。回想着那一幕幕的壮景,宏伟、高大。
★ 1000字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不朽的马克思读后感(共18篇)】相关文章:
李硕勋烈士陵园观后感2023-07-26
烈士陵园观后感心得2022-09-21
烈士陵园观后感800字2022-09-05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2022-05-02
2022年烈士陵园观后感800字2023-06-08
去烈士陵园观后感2022-10-16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左右2023-10-20
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主席讲话精选学习心得精选2022-05-07
《水浒传》读后感与个人感悟20222023-06-06
龙华烈士陵园观后感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