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意语文》有感(通用16篇)由网友“居家夫人”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读《诗意语文》有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读《诗意语文》有感
进入五年级后,我比之前备课更加精细了。每次备课都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各种资料,但上课的效果总不尽如人意。如何追求更高的备课效率呢?我翻开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他在书中关于教师如何进行文本细读的详细描述,让我这个年青语文老师茅塞顿开,也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次重新审视。
什么是文本细读?王崧舟老师在他的《诗意语文》一书中说道,文本细读就是引导学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在字里行间阅读。而慢下来,沉入词语,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文本细读的功夫,却非一日之功!王老师举了他讲《小珊迪》一课前进行文本细读的例子,他以自己对语言的敏感,从每个词语、每句话中窥斑见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可见他细读文本的功夫之深。然而,只有这样的文本细读,才能读出文本的味道和神韵来。
文本细读的功夫怎么练?首先在备课时,打开课文,先是干干净净地读。去教参之蔽,去教材分析之蔽,去他人言述之蔽。在读中始终保持对文本的敏感和警觉,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其次,让自己走进文本,成为文本生活中的角色。你要不断问自己,这究竟在写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写?为什么只能这样写?用意何在?启示何在?在你千万次的问中,文本就被你掰开了,揉碎了,最后被你消化了,吸收了。当你真正练就了文本细读这一功夫,教材这一关才算通过,而此时驾驭课堂才会游刃有余。
读至此,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花大量时间备课,课堂效率却不高。那是因为我对文本细读得不够,对教材没有熟烂于心,就无法自如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要想课堂高效,必须静下心来进行文本细读。
其实,文本细读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多远,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深、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美,你对文本细读也就有多美!所以,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和精神高度,才能真正从文本中读出神韵来。而实现这些的唯一途径,就是多读书,会读书,用书堆起底蕴来。
篇2:读《诗意语文》
什么是底蕴?王菘舟老师说:“打个比方,有点像水库蓄水。千岛湖,是杭州一个著名的风景点,蓄水180亿立方米,比西湖大3000多倍,够可以了;三峡呢,那就更不得了,39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比两个千岛湖还要大。这就是底蕴,蓄水量越大,底蕴越深、越厚。”
在他看来,人的底蕴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级的生命能量。没有底蕴,或者底蕴不厚实,哪怕你学会了全套的降龙十八掌,那也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没有杀伤力和战斗力。他说:“有些人课可以上得很漂亮,一片锦绣,万般风情,现场能把你唬得晕头转向、不思不想。但是,过一阵子你再这么一回味,一咀嚼,你会发现,这种课经不起推敲,花样繁多,漏洞百出,真正留下来的东西像孔乙己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他的问题不出在技巧本身,他的技巧可以玩得非常娴熟;他问题也不是出在设计和架构上,他的设计和架构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很有创意。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依我看,还是底蕴不够,能量太小。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
我非常赞同王菘舟老师的观点。语文是最具教学个性的学科,面对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灵动、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迥然不同,这源于教师的个性特征及语文功底。每学期的学校公开课上我们也总能看到令人赞叹的精彩的课堂,咀嚼反思,感到语文教学的艺术设计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之本还是教师的知识底蕴。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中国文化灿烂古老,博大精深,语文教师作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使者,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质的人。同时,新课程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每一篇课文不仅涉及到学科基础知识,而且关联着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土尘埃。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完成“传承文化”这神圣而艰巨的使命,重中之重就是加强文化素养,积淀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么,这底蕴从哪儿来呢?王菘舟老师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他的藏书有六千多册!随时随地都在读书。这让我想起了窦桂梅老师,自1995年到,她的阅读量达到数百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多万的文摘卡片。难怪他们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教材和课堂,成为令人敬仰的名师!原因在于他们充满感情和兴趣地投入了阅读的海洋,积淀了宽厚和坚实的文化底蕴。
读了文章,反观自己,“名师”我自然无法企及,但“阅读”咱也可以!阅读精美的文字,享受温暖的阳光从文字中散发出来!读书永远不晚!从现在起我也要用读书这剂心灵鸡汤来滋养正在“气虚”的自己。“以内养外”“补血养颜”――腹有诗书气自华!底气足了,课堂上才会时时处处闪现亮点。
当然,文化底蕴不是一天两天,读一本书两本书的事,也不是一个“作秀”的过程,它是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对人文精神的提炼,对现实生活的体验,需要不断地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它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追求。如果我们把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当成自身的一种生理所需,理所当然地去读书,去感受生活。那么你的谈吐、人格,还有你的课堂所展现的魅力慢慢地也会像名师的课堂一样是“光芒万丈”的,而绝非是“一米阳光&rdquo
篇3: 读《语文》有感
初中三年的六册《语文》此时正静静地卧在书案的一角,我忍不住翻阅它们,一页一页,一行一行。这三年的时光竟是在这些纤弱的铅字陪伴下度过的,稚嫩的笔迹与粗略的勾勒也在不经意间成了一道风景。
虽然已读过不知多少遍,我终究还是愿意再去找寻字里行间的秘密,这也是《语文》特有的魅力。
这一篇篇或精巧或豪迈的文章竟是那样的耐读,乍读之下,似已领会其主旨,可是再读几遍,竟是另一番体会。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字,此刻幻化成神奇的魔术师,丰富的含义有些让人“顾此失彼”起来。读《语文》与欣赏乐曲倒有几分神似,你永远无法想到作者如何能把简单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欣赏者感到韵味十足。
在这些字字珠玑的文字背后,同样看到不同的时代所留下的烙印。在祥子身上,可以瞥见尚未远去的那个时代的残酷;在保尔身上可以闻见硝烟的血腥;在于勒身上,可以瞧见金钱的悲哀。这些我未曾经历的时代通过一幕幕纸上的情景剧,毫无保留地将美与丑展现在我面前。由此,我便领会了“历史使人明智”。
由于升学的需要,我必须把《语文》彻头彻尾地细细研读,通过这三年,我早已明晓,《语文》早已不单单是得分的工具,它是社会的另一扇窗,是成长的必经之门。读《语文》其实是在经历成长,读得越深,为成长汲取的养分也就越多,我读《语文》之目的,更在于此。
《语文》,这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朋友,越发像一坛老酒,越品越醇香,我读《语文》,我爱《语文》。
篇4: 读《语文》有感
提起《小学语文报》,许多小朋友都不陌生。《小学语文报》是每一个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它不但给我们带来了乐趣,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还使我们增长了知识。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句话果真不假。最近,我们总是利用课间时间来交流、学习《小学语文报》,并且相互交流读报经验。有的说:“我最喜欢《七彩课外》。”有的说:“我最喜欢《友谊红飘带》,是它让我交上了朋友。”……
而我最喜欢的栏目既不是那五彩缤纷的《七彩课外》,也不是帮你提高写作能力的《作文大课堂》,而是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帮你学课文》。
以前,一上语文课我就头疼,老师提问的时候,我总是不敢把手举起来,偶尔几次,也是“结结巴巴”。我每次把手举得很低,一次又一次地逃避老师的目光,心想:老师,千万别叫我,千万别叫我。但是自从结认了《小学语文报》就和以前截然不同了,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老师还表扬我了呢。不瞒你说,现在我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可是名列前茅的!这可得归功于《小学语文报》。
以后,我还得多向《小学语文报》这位良师益友学习,使我的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篇5: 读《语文》有感
《七彩语文》这本书大家也该熟悉,认识吧!这本书介绍了我们应该如何写好作文,怎样写作文,这些都是重点!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这本书的重要点。
早上,我翻开了这厚厚的书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刚没一会儿,我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看着看着,我找到了里面的重点,写作文必须要贴身实际,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写每一篇作文,这里面的一篇作文深深吸引了我,名字叫《冬雪》这篇作文结识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把真实感情给流露了出来,一句句优美的句子令我陶醉,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到底为什么呢?原来他是跟据《七彩语文》重点来写作文的,我明白了作文的重点,以后就会写好作文了。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能跟据重点来做好每件事呢?其中我们的中国的短道速滑运动员王蒙是根据技巧来赢得比赛,20xx-比赛,王蒙连续取得冠军,打破了中国0的突破,每次练习,她都抓住重点练习,是的自己的成绩只限向上,就是这种努力,王蒙连连取得冠军,为中国挣了一口气,不出所料,20xx的冬奥运动会她又取得了几枚金牌,在世界历史上令人敬佩。是啊,想想他们,想想自己,你们不觉的惭愧吗?如果知道,那就一起去用方法努力,做聪明的自己。
在最近这都时间里里,我就用了好方法解决了问题,在做数学的时候,我由于不大懂,所以不点会做,绞尽脑汁也没想出,这时,我想到了《七彩语文》,再用公式一个个写下来,照着公式做出了每一题,原来只要找准技巧,就能做出每件事。为了能使我的文章更上一层楼,我把《七彩语文》看了好几遍。
《七彩语文》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作文有了新的看法!我从中感受到:做任何事要找准技巧,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搂!
篇6: 读《语文》有感
这个月,我认真阅读了全国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一书,收获很多。在书中,余老师从教师的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大方面和我们分享了他宝贵的思想财富,每一页文字都给我心灵的滋润。
耐力是一种成长智慧。余老师用自己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潜心研究与思考,他总有那么多的事情做。这不由得让自己想起我们的教学生活,课上完,作业批改后,时间就这样悄悄地从手指间划过,今天重复着昨天,空虚之中无聊,无聊中又空虚着。而余老师呢?他说,“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将生命、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当教师的人如果能关注自身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乐趣,也就有了人生中最好的心情――快乐之心。
教学更是处处有智慧。余老师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书中有很多具体可用的教学方法,在书中,余老师不光是阐述了每一种方法的好处,还在每一种方法后面安排了具体的案例分析,这也加深了我的理解,让我可以不断尝试,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艺,同时也让我更有信心去活学活用。在余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系中,“板块式思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看完这一章后,我又深切的感受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策划教学思路,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清晰,二是简明。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有一种困扰,就是既想把课上的步骤清晰,又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涵盖,备课时不知不觉就显得很繁琐,板块式设计给了我很好的启发。“‘板块式思路’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呈‘块状’。这种‘块状’设计,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活动,着眼于能力的训练,以‘教学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当然,最让我惊喜的是余老师不仅仅是介绍了“板块思路”的好处,他还介绍了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十种设计角度,如重点突出、活动充分、情境生动等等,让我可以灵活选用,大胆实践。
坚持治学,谋求进步,是一种智慧。从书中我看到了学习到了余老师的治学方法,如自建仓库法、案例分析法、课文读写法等多种治学方法。这都既让我有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也使我倍感惭愧,使我意识到作为教师,为了做得更好,应该有优秀的治学方法,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坚持研究,提升自己,因为研究能让我们做得更好。
总的来说,虽只读了一本书,但收获远不止这些,思考还要继续,教学还要实践提高,我要付出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一定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努力。
篇7: 读《语文》有感
晨岚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无论做什么事都格外用心,从服装的搭配,到导入语的设计,甚至于每个细节预设的话语她都要求尽善尽美,没有一点瑕疵。从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她的用心和执着。
晨岚的讲座题目是《品味朗读,感悟语文魅力》,一直以来我就固执地认为――朗读是语文老师必备的基本功,它就如我们的“三笔两画”一样要深入师心。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然而现在有些老师为了完成课堂计划,为了节约时间,把读的环节给缩水了。其实学生自己读出来的感情比我们强加给他们的感情,他们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所以如何读,哪些题材该采用哪种方式的读就非常关键了,这需要老师用心研究。
晨岚的讲座涉及的方面非常全,而且还有专业理论做支撑,她已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我还是比较欣赏她的课堂教学方面设计的那个环节。用自己的课堂实例来解说如何在自己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在不同的课堂,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采用的引导方式也不相同,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在她众多的课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处:一处是她教授《桥》(记不清课题)时,用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互换角色读,整堂课书声琅琅,让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形象;另一处是教一年级的《荷叶圆圆》,这个课堂气氛更是活跃,边读边用动作模拟出重点动词的含义,看到那群可爱的孩子和晨岚伴着动听的诵读翩翩起舞,我被他们陶醉了,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怎能不喜爱呢?
在介绍诵读技巧时,晨岚的朗诵让我随之欢喜,随之流泪。她在范读《秋天的怀念》时,我的眼泪悄悄滑下,我分明看到晨岚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晨岚做到了。
我也是一个喜欢诵读的人,每每遇到美文总想拿来分享给学生,孩子们也愿意听我朗读。因多次参加群里的诵读活动,我的朗读水平也有了一些提高,其实我想套用小贤在写作上分享的一句话:只有量的变化,才能有质的变化。读的多了,听的多了,在这方面处处留心,朗读的水平就会有质的改变。
晨岚的讲座我个人认为有些面面俱到,我们都知道,处处涉及就会有所偏颇,不如抓住一个切入点深化细化。就如海哥所说的从课堂教学入手,具体研究何时,或者何种题材适合哪种朗读的方式,老师该在什么时候范读效果最好。
其实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能够分享如此专业的讲座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专家,我们的榜样,就是这样的民间专家才是我们最愿意学习的楷模。
篇8: 读《语文》有感
读《小学语文报》有感砂子塘小学 六(3)班 李益霖这个寒假,我在家阅读了小学语文报专号刊,专号刊有许多内容,社会语言中的约定俗成是我最喜欢的一项,读《小学语文报》有感作文。举个例子说:放鞭炮的是为了驱邪,但事实已经证明,放鞭炮与驱邪无关,而且燃放是还有污染环境,那为什么人们还要放鞭炮呢?这就是以前流传下来的习惯,所以人们就按照以前人的做法来做。习惯,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如果是好习惯,想不做都不行,要是是坏习惯,那就很难改变了。我有一次亲生经历:我们家住六楼,由于水压太小,所以爸爸就买了一个增加水压的机器,小学二年级作文《读《小学语文报》有感作文》。最近我们家的水管重新换了一个,水压增大了,所以那个加压的机器就没用了,但是并没有拆掉。有一天,我要用热水的时候,在打开排气扇的同时也打开了加压器的开关,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这做法,就没太在意,为此爸爸没少批评我,于是,我费了好长的时间才改掉这个习惯。如果没有习惯的话,我们每天都要多想好多事,所以还得感谢它。如果你想没有坏习惯的话,就要从现在做起,多养成好习惯,这样才能做个完善的人。话又说回来了,我只读了小学语文报的一点点内容,就能有这们多体会和感受,看来我现在就要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啊。
篇9: 读《语文》有感
读了《别了,语文课》这篇文章后,我又重新认识到了国语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有趣。可以让人读到痴迷的程度。
一个叫陈小允的学生,他很不喜欢上国语课。听到妈妈说要移民到中美洲后。他很开心。可当他知道移民后,从此就要忘记自己的母语,他又感到非常伤心。在临走前,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怀使他永远忘不了自己的祖国。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发现国语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还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国语一直陪伴着我们长大,还传递给我们各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掌握了学习的许多方法,如果碰到难题,还可以自己去找答案,自己理解。国语也让我们知道了读书的种种乐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国语,将来就可以在社会上很好地发挥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
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一个文盲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国语,结果成为了一位小说家。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我非常敬佩这位叔叔。他虽然以前不识字,可是他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又恢复了他该有的知识。
读《别了,语文课》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只要你读得懂,能理解,就什么都会了。
篇10: 读《语文》有感
最近读完了俞玉萍老师的《漫步大语文的教与学》,感受颇深。在书中,我们可以探究作者俞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
俞老师,笔名快乐鱼,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语文教师,百合班班主任。
她的语文教育丰盈着孩子们的灵性,她的学生无须做题,而是每天快乐地穿行在经典的长廊,与大师对话。
她所教的班命名为百合班,百合班把班歌唱到了中央电视台,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无数家庭心向往之。她的“百合班”正风靡网络,百合班的孩子向着明亮那方生长着身体与心灵的枝叶,渴望像百合一样绽放生命的美丽。三年的时间,每个孩子精读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三年的时间,每个孩子留下了近三十万字的赏读作品。百合班没有挑灯夜战的题海战术,没有双休日的流行补习,却以最经济的时间取得了每年中考成绩的遥遥领先,养成了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俞玉萍老师绝不为考试教语文。她认为,如果,我们的孩子这种题目怎么背,那种题目怎么背;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根据考试的题目类型去套题,只知道背知识,那么,他的好奇心怎会不泯灭?他的思考力怎能不丧失?而一个失去了思考力的人是多么可怕,他的答案装得越多,他就越愚蠢。
俞玉萍老师教阅读。她说教阅读是为了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让孩子能与真善美的世界沟通,让他们的目光能够穿透现实生活,与古今中外的种种优秀交流。
所以,除了教科书外,她让她的孩子们阅读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名人传记。他们读刘墉,读林清玄,读周涛,读史铁生,读刘亮程,也读庄子、孔子以及当代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
俞玉萍老师认为语文有如阳光。她说我不知道语文是什么,但我敢说语文像什么。
语文有如阳光,无处不在。
书本中有语文,因为有文字,有思想,有感情。
自然中有语文,因为有色彩,有声音,有形象。
艺术中有语文,因为有灵感,有智慧,有启示。
生活中有语文,因为有真诚,有善良,有美好。
心灵中有语文,因为有想象,有思维,有创造
……
阳光阅读、阳光课堂、阳光生活、阳光心灵。俞玉萍老师为了生活的纯净,光明与温暖,选择了让语文与阳光同行。
让孩子养成关爱他人的品质,快乐生活,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孩子们就能永远生活在快乐之中,他们的幸福指数也会不断提升。
俞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浸润书香,一路享受着教育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篇11: 读《语文》有感
近一个月来,我一直在阅读着宋运来老师的《魅力语文教师的修炼》,感受着其中的内涵。可能有人会问,一个月才读一本书,还是在假期,那也没正经的去看呀!我要告诉你那是你不知道我看的遍数,真是爱不释手,受益匪浅啊。
虽然也在教学岗位上摸爬滚打十多年了,但是有一些困惑却一直解不开。比如说:这么多年以来让我备受折磨的学生作文的批改。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我都要先帮其修改一遍,初步合格后誊写到作文本上,再精细的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复批一遍。每次写批语时也总是绞尽脑汁,但是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之后,没有一名学生细看评语的,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的幅度也不大,真可谓是费力不讨好。再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时习惯于带学生深入的理解词句。但有时往往课堂气氛很好,一个问题就变样了……诸如此类,还有其他的一些现象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但是我说的这两个例子在宋老师的书中都找到了答案。
一、要善于做个懒教师。
在宋老师的《真够懒的,一篇篇习作居然没有教师的评语》一文中,他以童漫作文《小鸟的家园》第2课时片段教学为例讲述了他在40分钟之内是如何带领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的,做到了不仅有等第,还有眉批与尾批,还有好词、好句、好段的圈圈画画,勾勾改改。此外,面对学生的习作,他没有鸡蛋里挑骨头,而是排骨缝里找肉丝,一旦找到肉丝就把它变成了排骨。很好的建立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他还告诉我们说:师懒学生勤。教师要善于做个懒教师,在培养孩子自我习作、自我修改作文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放手,还孩子自我学习的时间,生长的空间,教师只在该出手之地出手,如,学生写的评语处是否语言通顺、有错别字,文章里的错别字只告诉师者有几个就行了,找出来错误之处那是学生自己的事。
二、要学会见好就收。
在宋老师的《从缄默知识到感受性教学》一文中写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年轻教师上《秋天的怀念》一课。该教师对课文中“央求”一词的处理,引起了宋老师的关注。教者一句“你们谁见过央求的神色吗?”把学生引入了一个想象的情境,学生在“夺秤砣”的故事情景中,意会了“央求”一词,也理解了“央求”一词的内在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老师的再次追问“你怎么理解?”学生用“请求”一词对答不仅显得苍白,且有画蛇添足之嫌。
从这个例子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身为一名教者,在课前我们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要灵活的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要学会见好就收。
篇12:读《对抗语文》有感
读《对抗语文》有感
何宗斌妈妈
暑假,顾老师推荐《对抗语文》给家长看,一开始看到书名,我很纳闷,一个语文老师,推荐《对抗语文》给我们看,难不成要跟语文这门学科“作对”?不可能,一定是这本书里有不一样的语文。
我怀着一颗好奇心,看看作者到底是怎么个对抗法,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我把这本书看完了。书中作者提到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对教材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书中推荐了好多的书名,都是我没看过的,突然间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以前给孩子在选书时,也很迷惘,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对于外国文学,哪个翻译的、哪家出版社出版的质量最好。自己无所适从。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如获珍宝,我将这本书再次阅读,对书中提到的书名,进行了一一整理,这样更加便于自己日后购买、阅读。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思考过,语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在这边书的开篇,几个“语文是什么”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语文就是:“认写文字,阅读经典”。这么来说,我的学生生涯,只认了箩筐大几个字,阅读压根就没有过。好在是有我的儿子,有儿子老师的引导,让我重拾书本,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
有统计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不到五本,而美国是二十五本,日本四十本,以色列六十四本。超重的工作负担和浮躁的心态,让很多成年人缺乏必要的阅读量,很多人都只爱炒股、洗脚、看电视、打游戏,自己的生活乏味无趣,有如何能指导和陪伴孩子学习。
在阅读的过程中,当我看到以下内容,不知不觉在书上划上横线。我个人觉得在育儿的路上,这些锦句可以时刻提醒我,值得珍藏,共勉自己。
如果一名学生不懂得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尊重自然生命的个性价值,他们就不会懂得:无论多少堆落叶,都代表不了一棵树。
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自我价值认同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就能不能很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怎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健康心智、健全体魄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公民。人生是长跑、而不短跑。
孩子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也许跑出一百米就累倒了。慢的孩子,说不定走了两万米都神闲气定。有时候慢就是快,这是我们祖先的高级智慧,“只争朝夕”的人很难明白。
做父母的只要给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健全、懂得乐观处事,和顺待人,其他的路,就由他自己走吧。
我们自己的孩子,应该把他当成宝贝来看。爱他们就给他们自由,给他们减压。
和孩子一起长大,一旦孩子有了阅读和探索的兴趣,我们就没什么烦心事了,只需要怀着欣赏的心态,感受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美好,他们以后的道路,自己会去探索、去发现。
相信孩子,让他们阅读,让他们自己感悟。他们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聪明。
从小学到高中,总共十二年的时间,在这十二年间,一定有各种事情发生,一定有些美好的记忆可以发掘出来留存在人生的硬盘里,那是什么?是同学间的友爱?是自由探索新知的欣喜?是得到理解的宽慰?是和老师之间深刻的情感交流和彼此在一起相处那么长时间之后一旦毕业离别而产生了难以释怀的伤感;还是更多的苦涩记忆?是漫长无尽的作业和作假的人生?这些经验应该积累在学生们身上,成为他们人生中精神财富的原始积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未来。我们无需着急,只能等待。我们既不刻意施肥浇水,也不能揠苗助长。让这颗小树苗自由地生长,享受阳光雨露,迎接狂风暴雨。
我对孩子的期盼不高,希望他长大后,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健康的身体,有聪慧的心智,有诚实的性格,有自由交流的愿望,并拥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即便是简单的幸福,也要珍惜,即便是很大的痛苦,也要克服。
考试成绩只能证明你在学校里的成功,不能证明你日后人生的'成功。
阅读那些卓越的文学作品,不应该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追问人生的意义,让我们的人生价值更加多元,更加丰满。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当一个落后分子,需要有点自我安慰的能力。我对自己的孩子,憧憬着他能到香港去念书,到美国去读研究生。这是个美丽的幻想,而这种念头一旦起来,就会收不住缰绳,跑的无边无际。也许英国更好、也许北欧更适合。既然改变不了“丛林世界”,那就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格非说;孩子是宠不坏的。
我最高的理想,就是平安。
痛苦和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
父母关心孩子不能太着急,小孩子成长要有一个过程,他们在学习里已经承受很大的压力,父母应该给他们减压,而不是加砖。
好不容易放假了,为何不让孩子多玩玩呢?父母要把目光从考试和测评的成绩中移开,看看别的地方――退一步就能看见蓝天白云,脚底下就是小桥流水,除了成绩之外,我的孩子还有什么优点?我要更多地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故意去找他的缺点。
一个时代的崩溃,是从人心的衰颓开始的。但一个国家的崩溃,首先从文化的崩溃开始。读好的历史,可以让自己拥有更高的眼光,更清晰的思辨。
《开明国语课本》定位和目标极为明确,以母语教育为本,传递传统核心文化价值,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精髓及新式教育思想,将新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机融合。这些教材不仅着眼于传达的传统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宽宏地容纳了世界最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学生不是训诫和管教,而是引导和培育。并不以单一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能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从而在国家仍然积弱时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大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语文是人类文明的底层操作系统。
语文的目标:独立自由地思想,准确流畅地表达。
语文的定义: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年级小,理解力不够,要趁着记忆力最好时多诵读经典,多背诵还能促进记忆力。他们不必全部都理解,也可以先囫囵吞枣背诵,记在脑子里,像水牛吃草时,先存着,()再慢慢反刍消化。经典作品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有用的精神营养,而且会随着你的成长,随着你理解力的增强,给你带来不同的感悟。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因为他们都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思考、积累,千锤百炼磨练好自己的技艺之后才写出来的。
读外国文学,如何找出满意的版本:第一要全译本。第二要名家名译。第三是专业的出版社。国内的出版社中,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丛书时相对比较好的。少儿书籍出版中,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这件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可能也不错,但具体版本具体分析才行。至于经典名著,我个人推荐过去的的名家旧译本。现在专业读者比较认同的网格本、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丛书等,是比较信赖的名品。
任何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着真善美的情怀,其核心价值观一定是正面的。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价值观会更完善,他的境界会更美好,同时他会有自己独立见解,很少会陷入盲从和愚蠢。他从阅读中获得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篇13: 读《七彩语文》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七彩语文》的课外读物,它教给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如:怎样写作文,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如何来寻找写作文的素材,像我这种年纪比较适合看哪些书……自从读过那本书以后,我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常常能够得到高分,沈老师(语文老师)还帮我投稿了一篇写蚕的作文呢。当然了,这完完全全是《七彩语文》的功劳。
而且,《七彩语文》不仅教会了我写作文的方法,还告诉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如:做人不能贪心;和朋友相处要肝胆相照;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还有很多很多。
如今,我定购《七彩语文》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我也从中领悟到了坚毅的力量,团结的可贵,自信的重要,顽强的精神……对我来说,《七彩语文》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我相信读了这本书,你们或多或少地都会有所收获,对我来说,《七彩语文》是我亦师亦友的伙伴!
篇14: 读《七彩语文》有感
在四年级前半学期,我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朋友____《七彩语文》。
《七彩语文》带我走进一座漂亮的书迷乐园,书迷乐园里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等待着我一页页去读。一群活泼可爱的汉字精灵正在做着各种游戏。附近还有一个神奇的口语交际厅,她让我变的口齿灵利。读《七彩语文》让我知道了语文也是一个百花园,她滋养着我的心灵,装点着我的生命,给我以美的享受。《七彩语文》带我走上快乐幸福的语文学习之路,带我走进语文的百花园。
读《把注意的焦点也投向自已》让我懂得了不要总把注意的焦点投向别人,试试把注意的焦点也投向自已;读《和爷爷散步》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都 是语文;读《父子情》让我懂得了父爱的伟大;读《黑夜的精灵》让我懂得了要安全用电;读《荷包蛋中的智慧》让我懂得了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还让我懂得了吃亏的人往往是那些一肚子坏心眼的人,一个人当你为别人着想的时候,生活也就把幸运送给了你;读《标准答案》让我明白了一个不起眼的原因有时就会使结局全盘改变……
读书是快乐的,读《七彩语文》更是快乐的。因为她能让我看到一个别样的世界。美丽的童话王国,奇妙的魔幻天地,丰富的书迷世界,纵横千年的历史画卷……
读《七彩语文》是幸福的,因为它能带我穿越时空,和遥远的朋友交流,与心目中的英雄对话,听智慧老人讲故事。
读《七彩语文》还让我知道了怎样读书与摘抄。读书和摘抄要个准备一个本子,一个用于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一个用于记录读一篇文章的感悟与文章结构,这样可以在写作文时派上大用场,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优美。
篇15: 读《七彩语文》有感
最近,我看了《七彩语文》这本书。这本书里蕴藏着许多知识:它用一篇篇文章启示我们要爱国,用一件件事例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其中,我最喜欢《微笑着面对》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恩科西,陆幼青,臧涛,他们在最后的时光里,不但没有失落,并且坦然地用微笑面对一切,启示我们要微笑着面对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要顽强地与它们作斗争。
当我读到“臧涛33岁不幸患了癌症,丈夫在她最危险的时刻不但没有给他支持和关爱,反而抛弃了她”时,我不禁对臧涛的.身世感到痛苦,而当我读到“她没有放弃,而是登上《开心辞典》的银幕,微笑着答题”时,我又不由对她的从容感到无比敬佩。
我掩卷深思,不禁联想到了我自己:大约是7岁那年,我坐在外公的电瓶车上和外公去逛街。忽然,一辆摩托车飞驰而来,把外公的车撞翻了,我“扑通”一声倒在地上,电瓶车正好压在我的脚上,把我的脚压得青一块,紫一块。由于地面的摩擦,我的手也被摔得破了皮。我一看不得了,立即当街号啕大哭,路上的人多来看热闹。后来,爸爸带我去拍了X光片,只是皮肉伤而已,一点也不碍事,想起自己大哭的场面,我的脸立即红了一半。
人生没有跨不过的坎儿,故事里的主人公面对死亡,还是微笑着,而我只是一点小伤就哭成这样,真丢人呀!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微笑着面对,就没什么大不了。
篇16:语文的诗意
语文的诗意
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如此地远离诗歌和诗意?语文教学中诗的失落和诗意的苍白 是现代高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当代教育急功近利的集中表现抑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长河中的一 段逆流?
我爱文学特别爱诗歌。从屈原、李白到莎士比亚和普希金、从郭小川、舒婷到裴多菲和雪莱,诗滋润了我 的爱心,培育了我的正义和批判情怀,也给了我诗意般的人生和追求。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从“不学诗,无以言”的孔子时代,到 唐朝设科举取士,官员经由科考出身,必须通晓诗律。民间也以读诗懂诗为荣,自庙堂至市井,到处是诗,到 处是诗人,也到处是诗教。章回小说无诗不足以成体,散文随笔无诗不足以传神。喜幛、挽联、墓志铭以至奏 折文书都有诗体或诗句。日常运用,生活教育,俗谚格言,诗深入民间,化入生活,雅俗共赏,“经夫妇,美 教化,厚人伦”。诗灌溉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热爱诗歌,阅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 华文明的温馨里。
在我看来,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 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文饭诗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 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语文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 感染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呼唤着诗歌和诗意的回归。不仅教材和教学内容应以文学作品为主,更重要的是, 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诗的本质是创造,诗的灵魂是创造 。追求语文的诗意,就是追求语文的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 ”语文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创造自己思想的过程。人物形象不可概念化,段落划分可以见仁见智,一篇作文更应 该允许一百个学生有一百种写法。语文,应该诗意地栖息或永驻在艺术及创造的殿堂。从现代文明意义上来说 ,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陶行知先生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 魂的粮食。”诗歌就是真正的“灵魂的粮食”。陶行知先生还说:“我们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我要 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地扩大去,使每个中国的人民、世界 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创造,这三大支柱是语文学科也是学生精神生 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语文,要时时奏响学生心中的诗的琴弦,使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鲜明的想像创 造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在语文面前,每一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
追求语文的诗意吧!把充满热情的青春情怀还给学生,把健全人格的自由发展还给学生!
★ 游子吟的教学反思
★ 春晓说课稿
★ 浪淘沙的教学设计
★ 古诗教学设计
【读《诗意语文》有感(通用16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静夜思教学设计2023-01-23
关于《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2022-09-28
第六册《古诗》教学设计2022-10-01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2022-08-15
《端午》古诗赏析语文教案2024-01-23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清平乐村居》教学教案四年级2022-04-30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设计2022-04-30
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022-10-11
题西林壁的优秀教学设计2024-01-17
12《古诗》教学设计之四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