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锦集14篇)由网友“城猎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2:古诗两首之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 学习目标:
1 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首古诗中的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 懂得要热爱家乡。
二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学习难点:体会情感
三 学习方法:感情朗读
四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 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图意
2 揭示课题。
3 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同桌互相读,互评
3 质疑,同学互答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 范读,模仿朗读
2 多种形式读,读出感情
3 配乐练习读
4 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5 多种形式读,评议
6 试着背诵
自由背 同桌互背 有感情诵读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 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 出示要写的字
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五)拓展练习
“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会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第二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其中的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感情
3 懂得珍惜友情
二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
学习难点:体会感情
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谁送别谁呢?
诗人离开时的心情怎样 ?
2 揭题,读题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学习要认的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3 同桌互读课文,互帮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 试着按节奏读,指名读
2 有韵味读,读出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
3 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4 多种形式朗读
5 自由背诵,自我表现背诵
(四)书写指导
1 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 指名读,说说识计方法
3 范写临摹
4 练习写字
(五)拓展活动
诵读表演
[古诗两首之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
1.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
人物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二课时: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第二课时: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二课时: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预习古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现在就请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背的古诗最多,不能重复。
学生背诵古诗 激发兴趣 学习新知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两首古诗。
一、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3.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二、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草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再自由读诗,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观察。
4、小组讨论后汇报。
(6)教师小结:读到此句诗时,大家的心中对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觉,说一说。
5、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爱吗?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赞美、喜爱)
6、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三、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自由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一径深:一条小路长长的 急走:快跑
3、出示挂图,学生观察理解诗歌
4、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
5、这么美的春天该怎么读呢?
(用快乐、喜欢的语气读)
6、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美丽的地方,他看到孩子们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追赶黄蝶,他会怎么吟诵这首诗?谁来当诗人吟这首诗。
7、全班齐诵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这首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未: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1)“离离原上草”广阔的大地上长满了青草。
(2)看到这么多的草,你惊讶吗?读出你的感受来。
(3)“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
(4)教师小结:“一岁一枯荣”是大自然的规律
(5)看春秋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方式记忆学习生字,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 听写生字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枯 野火烧不尽 景 美丽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荣 春风吹又生人 可爱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5: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篇6:古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9、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小结
秋天是一个团圆的季节,诗人触景生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秋天。
(五)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老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小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
人物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
10、风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学习生字新词。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 憧憬 依然 踪影 似乎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心情
找风筝
四人一小组讨论。
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小结。
同学们,自己动手做风筝,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2.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小结
同学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就找到了童年。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2.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 10、风筝
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项原则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 难受
11、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4.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 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读课文,生感知内容。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四.小结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
三.总结
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四作业.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板书: 11、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丰收 欢乐
带来冬天的消息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5)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四.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
3、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4、感情朗读。
5、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五、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五、板书设计: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田野 匆来去匆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a、语言引述: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 评选最佳展示员。
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的教学。
3.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让学生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让学生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试着背背对子歌。
三、总结:
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行我会填、趣味语文的教学。
3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口头填空“匆匆地( )”“快活地( )”。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各人在书上填写。
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绕口令比赛。
教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下一次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古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7: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古诗两首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是新课标新增的一首诗。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同学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课前先给同学较充沛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我给出一个预习计划:
1、先读、圈、注:
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
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
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
新课教学基本依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同学们纷纷主动读字读诗、讲自身的理解、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身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但由于现在未到残荷败菊的时候,所以同学对此感受不深,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似乎是书本和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山行》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充沛结合画图,以便让同学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我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很好的解释“寒山”的意思,以至于不能让同学很好的理解诗歌的意思。以至于我没能完成教学目标,这是在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错误。原本诗歌就是很美的,教师就要从多方面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有了这次失误,我会在以后更加的努力钻研教材,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学好古诗词的方法
一、紧扣诗题,了解内容
有些古诗,诗题便是内容的眼,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主要写了夏夜词人在黄沙道上见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在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这首诗写诗人夜晚在船上的见闻。学习这类古诗时,应先理解题目,然后紧扣题目,让学生猜想内容,在猜想过程中了解诗人写作的内容。
二、围绕诗句,猜想主题
由于古诗短小、精悍,因而留给我们联想的空间极为广阔,也正因为诗歌以极简略表现极丰富,所以读诗时难免靠“猜想”,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把握住有限的诗句,去了解诗歌的主题: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个人胸臆,或痛斥朝政腐败,或自怜悲惨身世……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面是写残花并不是无情的,到来年春天它便化作泥土去滋养、保护花朵,其实是在暗喻自己,虽然遭到迫害,但理想与信念是不会变的。这一点是需要学生去猜想的。
三、把握重点,品味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形象,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如花、草、山、河等表现主观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还应透过这些事物的表象,看到内蕴的情感。如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何“烟”会“直”?为何“长河”会“圆”?其实这诗句写出了边塞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同时“圆”字给人以亲切而略带苍茫的感受,这也是当时被排挤出京城的王维的内心感受。
四、了解作者、历史背景
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如文天祥写作《过零丁洋》时,正值宋兵被金兵围攻,宋军面临着兵败的危险,看到这一切,作为接触爱国将领的文天祥,发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叹。可是,由于朝廷的腐败无能,他眼见报国无望,最后以一句流传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五、反复诵读,悟出诗情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对于小学古诗教学来说应该是个关键。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时古诗课堂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篇8:古诗两首:绝句、白发白帝城(人教版上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西岭、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 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 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 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三、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内容:
1. 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 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四、 汇报学习情况。
1. 汇报朗读和生字掌握情况。
(1) 指名朗读,看看是否能读得正确、流利。
(2) “鹭、含、岭”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好记吗?
(3) 集体朗读。
2.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1)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大意。
(2) 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4) 你能说说三、四两行诗句的意思吗?
(5) 这两行诗句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6) 大家再认真读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 你认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1)学生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背诵。
五、 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1. 这首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数量,“黄鹂”对“白鹭”是鸟对鸟名。诗人将它们对得多么工整啊!这首诗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对子,你能试着将它们找出来吗?
2. 注意这些地方,再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六、 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七、 布置作业。
背诵
第二课时
一、 汇报课后自学的古诗《绝句》。
二、 导入新课。
三、 介绍诗人。
四、 解题。
五、 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 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 利用注释读懂这首诗。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六、 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要求:
1. 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 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 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七、 汇报自学情况。
1. 汇报朗读和自学生字的情况。书写生字。
2.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 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 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5. 指导朗读一二两行诗。
6. 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 这两行诗讲了行船之快。指导朗读。
八、 体会诗人心情。
1. 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2. 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
3. 试想: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怎么欣喜呢?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 背诵。
九、 总结。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把行船写得惊心动魄,表达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十、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早 发 白 帝 城
黄鹂 千 一 闻猿声啼 山河壮美
白鹭 ↓ →←
绝句 → 千秋雪 ← 生机勃勃 里 日 见万重山 心情愉快
(热 爱) 万里船
[古诗两首:绝句、白发白帝城(人教版上册)(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古诗两首 学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1、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设计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设计 1、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古诗,让学生打开心窗,放飞想象,受到美的熏陶。
2、朗读感悟法:通过教师的范读以及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理解古诗的内容。
前置性学习设计 1、熟读并尝试背诵两首古诗。
2、借助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3、画出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
4、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背诵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导入。
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收获,整体感知。
1、抽读古诗
2、提出问题
三、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1、熟读古诗,创设意境 :学生齐读古诗,并想象,如你是大诗人李白,在敬亭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与孤相同意义的词,让学生体会出李白的孤独并朗读出来。
2、指导朗读。
四、对比读,深化美。
1、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2、理解诗意。
【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诗词,了解意思,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难点:读诗词,想意境,感悟语言美。
【生字全解】
识字:徽、螺、谐。
写字:绵、亭、潭、螺、谐。
重点指导:亭:下面不要写成:子
【辨多音字】
mó (打磨)
磨 mò (石磨)
【词语全解】
闲:悠闲。 厌:满足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近反义词】
近义词:和谐--和睦
【诗句赏析】
(一)《独坐敬亭山》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2、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在看着我,x好像再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过。
一、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交流相关资料。
二、学习《独坐敬亭山》
1、用自己的画说说从插图看到了什么?
强调“厌”的古今不同意。
2、再读古诗,读流利读准确。
3、思考:李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读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幽静。
5、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白纸画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画面。
三、学习《望洞庭》
1、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3、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五、拓展延伸
交流搜集的山水风光的古诗或名句。
六、布置作业
1、背一背: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2、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把它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李白、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二)《望洞庭》
1、“湖光秋月两相和”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2、“潭面无风镜未磨” 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3、“遥望洞庭山水翠”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4、“白银盘里一青螺” 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篇章指导】
本课理解句意是难点,可要求学生把初读理解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再做点拨。
【写作特点】
《独坐敬亭山》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4、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shuǐtán hé xié qing luó
( ) ( ) ( )
2、默写《独坐敬亭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个 人 修 改 创 新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山相对 课后反思
[古诗两首 学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10: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中启发想象,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
1、 喜欢背诵古诗
2、 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采取范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熟读成诵。
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与学法
师:创设情境、示范朗读、参与讨论。
生:自读、讨论、想象、诵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 读懂第一首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3、 朗读背诵《赠刘景文》。
一、 导入第一首古诗
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又叫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奥,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板书试题:赠刘景文)
二、 师配乐泛读古诗,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 自学古诗
1、 自由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 指名朗读。
3、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名朗读。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4、 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荷尽:荷花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课件展现画面) 犹:还 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挺立在寒风中。(课件展现画面)
四、再读感悟,启发想象
1. 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的菊花的花枝还傲霜斗寒冷。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深秋时节。
2、师再次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CAI出示相关秋景图,学生欣赏。
五、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这么美得景色,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
自由练读 -- 挑战读 -- 齐读
2、熟读成诵。
六、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 刘 枝 记,学生边认读边观察。
2、说说识记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首”字。
笔顺:
4、学生书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总结
1、指名背诵《赠刘景文》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吗?
八、课时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读懂《山行》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诗
1、指名背诵《赠刘景文》
2、齐背
3、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释题并简介作者。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1、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2、师范读古诗,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1、小组合作学习,读准读通古诗,相互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得问题大家讨论。
2、每组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3、讨论点拨。
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白云深处:山中白云飘起的地方。
坐:因为 晚:指深秋 霜叶:指枫叶。
四、再读感悟诗意
1、生边看图边朗读,从图中感悟诗意。
2、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师描述诗意,生边听边想象。
抬头远望,有一条石头小路盘旋而上,顺着这条路再一直向上看去,还能看见一缕缕白云后面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因为喜爱这深秋枫叶的黄昏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车来,仔细的欣赏。啊,经过霜打的枫叶树叶,红的比早春二月的花儿还要鲜艳呀。
4、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吟诵。
5、一齐背诵这首诗。
五、知道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枫、于,让学生认读。
2、讲讲识记方法。
3、师范写,生临写。
六、拓展活动
请分别背诵一首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板书设计(略)
七、课时作业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教案]
篇1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抓“劝”“更”“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
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触景情更深。
过渡: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师:配乐读诗)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
预设: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
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
(3)世事难料情难舍。
过渡: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远?
预设: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
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
介绍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
(板书:悟诗情)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
(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大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方法运用,自主解读。
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师生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4.汇报:
(1)读准音。
(2)明诗意。指名汇报、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5.对比学习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
王维借雨、柳、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呢?
多元理解“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
理解“孤帆”“尽”“唯”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
6.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以上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前进。构建一个实践性的语文课堂。)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怀。
1.你还了解哪些描写送别的诗。
2.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
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3.今天我们共渡了四十分钟,马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
4.老师与学生话别,共勉。
(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巧抓真实送别情境,为学生的多元表达搭建平台。使师生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再次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悟诗情
目 酒明诗意
情知诗音
篇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学生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学生才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⑴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⑵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⑴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读悟意境:
⑴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⑵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篇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2、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1、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2、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4、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5、练习背诵。
三、练写生字,抄写古诗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抄写《望天门山》。
四、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回顾上一首诗的学习过程,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
2、交流展示:
⑴ 展示朗读或背诵。
⑵ 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 背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默写《望天门山》。
2、配乐情境朗诵。
二、想象画面
1、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诗,想象它所描述的画面,与同桌相互说一说。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想象。
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也可用几句话描述。
3、交流各人想象的画面。
三、拓展活动
1、交流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
2、召开祖国山河美古诗朗诵会。
篇1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会写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视频《瀑布》,教学课件《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 绝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视频,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瀑布》,设疑,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怎么样来写瀑布的。
二、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播放教学课件中“课文诵读”部分,学生听读课文。
4、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练习用钢笔描红。
以上教学过程结合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内容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播放课件中的“诗文赏析”部分,学生拓展学习相关内容。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先播放课件中绝句的“课文诵读”部分,学生先听读,然后再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五、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以上教学过程结合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锦集14篇)】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9-17
畅当《登鹳雀楼》诗歌鉴赏(西师版二年级上册)2022-05-2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023-11-12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2024-04-03
人教五下语文教学计划2022-06-22
二年级语文上册北京教案2023-10-17
散文诗两首教案2024-03-13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公开课说课稿2022-08-01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2023-09-23
上学期七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