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时间:2022-09-12 07:39:47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精选13篇)由网友“溜溜滴白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1:有效管理者读后感

有效管理者读后感

《有效管理者》的基本观念: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本书是杜拉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书中,杜拉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备以下6个特征:

1、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审慎的设定工作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过时的任务,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时间是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 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愿景和理念。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贡献?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绩效。

4、 选用高层管理者时,应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知道,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人无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要关心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 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地搜集需要的信息。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只做有效的决策。

《有效者管理》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它的课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即自我管理。盘点自身的资源,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创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给了我们什么资源呢?时间!我们的一生就是对时间的支出。 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话题之一。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除该亲力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管理的层次越高,任务越多越重,越显现出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看到某位管理者每天都被下属包围着,那么要不就是授权没做好,要不就是下属的工作能力太差。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管学习、工作或生活,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安排多项任务,但是在特定的时间我们只能面对和感受一个。心猿意马就不能投入,最终也发现不了自己的价值。这可以让我们做到既有效,而且高效。 此外,我们能贡献什么,应该是每个人都需要时常思考的问题。自己是否真的想在组织中有所发展,还是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对于分配给我们的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能想到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图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的机会。

摘抄精典句子:

1、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2、 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3、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4、 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5、 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6、 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7、 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8、 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9、 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10、 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1、 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12、 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13、 “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4、 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15、 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篇2: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一、作者简介及评价:

德鲁克19生于维也纳,著有数十部有关管理、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专著,大都成为管理者奉为圭皋的经典,并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发行全球。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其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商业周刊》称其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经济学人周刊》更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他被公认为是管理学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关现代组织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响,读者最广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鲁克同时还是多家有影响刊物(如《哈佛商业评论》)的专栏作者。

二、主要思想:

他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德鲁克荣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德鲁克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而“管理”曾经被认为是少数所谓的管理者的事情。德鲁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一个人都需要“自我管理”,当目标一旦确定后,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组织目标,行动起来的永远是个体或个人,他们应该是这样的:不是被别人驱赶着工作、而是自己驱赶自己奔向目标。

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序中说:一般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书的目标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

德鲁克通过讲故事般的叙述,以其卓越的睿智告诉人们: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是有助于提高机构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象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是可以教会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他认为,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

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这包括三个步骤: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

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他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5、有效的决策

他认为,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议论纷纷”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

以上是对德鲁克个人以及他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认识。

三、个人启示:

读了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给我启发最大的是第二章《认识自己的时间》中的一段话:“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些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的确激动人心,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对这些英雄人物大张旗鼓的表彰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建立避免发生这类突

发事件的机制。这是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

结合我国管理工作的种种案例,也充分证明这个道理。例如:过去政府应对许多特发性事件相对薄弱,平时疏于预防,而且政府行政结构对待突发性事件反映也不够灵敏,人员也没有具体分工,缺乏整体应对机制管理的有效性。

篇3: 有效的管理者

有人说“做一个好的管理者难,做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管理者更难。做一个的、有效的管理者难上加难”,但我要说,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把握住了做事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用人所长,就应来讲不太难。

找准自己的定位

管理者就应扮演的主角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监督者。不错,这是管理者要扮演的许多主角中的一种,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

在一次培训课上,我记录了学员推荐的管理者主角:管理者是船长、家长、、指挥家、将军、队长、教练……我想,这些都是对的,也都是很形象的比喻。在这些主角之外,我想个性提出我们作为管理者的另外一个主角:管理者就应是榜样。

许多次,我们被高层管理者请去当管理顾问的时候,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下方的人不诚实,下方的人不听指挥,下方的人没有创新意识,下方的人素质太差。很多次,我们发现,下方问题的根源在上方,在我们这些当的人没有扮演好我们就应扮演的主角DD榜样。

在易中DD西门子VDO流动的开学典礼上,我的DDVDO的老总阚雷博士在黑板上写下了CEO三个英文字母,然后问大家它的好处。所有的人都说:CEO等于首席执行官。阚博士说:“对,但首席执行官的E的好处是EDUCATION,是,是培训!”

我,他是对的,、培训我们的员工、下属是我们作为管理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也因此务必学会扮演首席官的主角。

在这么多的管理者可能扮演的主角里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呢?我,我们扮演的主角并无对错之分,只有适宜与否之分。当我们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我们务必是严格的监督者;当我们面临大风大浪时,我们务必是能给员工信心的船长、舵手;当我们应对激烈的时,我们务必是英勇善战的将军;当我们应对需要我们扶持的下属时,我们务必是优秀的教练和导师。

但通常,许多的管理者只善于演好一个主角,不善于扮演其他的主角。例如一个人可能是很好的人员(球星),但当你把他提拔起来做(队长)的时候,他可能表现极差。作为管理者,我们务必学会转换自己的主角;作为管理者,我们务必帮忙我们的下属学会转换主角。

把握好管理的原则

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结果导向。

用Malik教授的话说,管理是一种追求和取得成果的。管理质量的体现是效果,是做一件事情的结果。我们检验一个人、一个企业管理好坏的试金石是我们是否完成了任务、实现了,就像军队里是否打了胜仗一样。

结果导向的原则意味着,结果比过程更重要;优秀的管理者善于管头,而不太管脚。

这一点,经常引起相当大的争议。许多培训大师们教导管理者,要关注细节,要管好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好结果。

我,这是一个绝对的错误。关注过程的前提,是关注结果:只有当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才值得我们花精力在过程上。

我,这个错误的根源在于,这些培训师若把一个局部的经验(例如提高一个车间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为一个统一的管理原则。局部的改善(或效率的提升)对一些市场成熟的企业及行业确实是必要的,但我们作为管理者,就应首先关注结果,其次才是流程。

现实中,我们天天都能见到非结果导向在企业及管理者的大脑中兴风作浪,让我们迷失管理的方向:

大部分管理者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产出(结果)。如果你问一个管理者,他做出了什么成绩来,他通常告诉你的不是他的提高了多少,产量提高了多少,而是他花了多少在客户那里,他多么勤奋地管理着车间。

很多的管理者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似乎只要有苦劳就就应得到多的报酬;而事实上许多企业的机制也并不是在人们创造“功劳”。

许多人在追求,而非做企业的成果。但任何工作不可能只是带来,没有乏味、枯燥的一面。一个人工作上的往往是自己做出了业绩、完成了一项任务时的快感,而不是反过来,让人完成任务。

优秀的管理者知道:只有实实在在的结果、实实在在的业绩、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的,而你花多少、用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头、多么早地介入等等,都是次要的。作为管理者,我们要问一个人首要的问题永远是:你的业绩呢?

端正处事的方式

管理者以什么样的方式为人处事?信任!

即使在中国,我也这么说。没有信任,管理就只剩下赤裸裸的监督。一有机会,你管的事情就会出轨的。

为什么是信任?博弈论是这么说的:应对一个陌生人,你如何开局(两个选取:信任他或不信任他)对你自己最有利?答案是:信任对方对你自己最有利。

为什么?如果你不信任对方,博弈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如果你先信任他,再根据他的反应决定自己进一步的行动,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双方构成一个共赢的局面。

我知道你要说:现实中可没有这么简单。人心险恶,信任别人意味着自己吃亏。我已经有过多少次这样的经验。

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信任别人而遭受损失的经历。但问题是,作为管理者,如果我们没有潜质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一个信任的绿洲,我们一方面活得极没有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有效地完成我们作为管理者的任务。

作为管理者,我们如何建立信任?

我想,我们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做人的准则:

例如我们要勇于为我们的下属承担。在外人和上级面前,下属的错误就是我的错误。如果你的是这么做的,你肯定觉得他值得信赖;如果他不这么做,你肯定觉得这个人不可信。

例如我们的成功都是下属的成功;不好说“我的成就”,而是要说“我们的成就”。

例如要诚实。51%的500强企业都把诚实放在企业观的首位,没有诚实,无信任可言(当然我们知道,许多企业把诚实放在最前面,却做不到)。

例如要言行一致,说话算数。让别人对我们失去信任的最好的方法是说一套,做一套(而太多的管理者就是这么做的)。

最后,我们要学会不让别人利用我们的信任。当我向管理者强调信任的重要性时,许多人说,我不是不想信任别人,但如果他滥用我对他的信任怎样办?

惩罚他。让他知道失信的后果。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

管理的道理通常就是这么简单。我们大部分人的问题是,我们忘记了使用我们与生俱来的CommonSense(常人的决定力),而是听任复杂的管理理论让我们无所适从。

选用适宜的人

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务必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群众下能够正常地运行。”

换句话说,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透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一样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

如果我们那些盘踞在我们大脑中的错误观念,自己来决定一下我们周围的成功(以及的)管理者,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企业家、管理者的成功和智商高低并不成正比。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我中学同学里最成功的企业家不是考分最高、学习成绩最好的几位,而是当时最不受教师、重视的几位。

同样,一个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的,对成功也不是关键。我见过一些外向、善于言辞、善于的成功的管理者,也见过不少外向而的管理者。同样,我也见过不少内向却有极大力和号召力的管理者。

很多人把个人魅力当作成功管理者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我们睁开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一大批毫不起眼的、毫无魅力可言的、却极其成功的企业家、管理者。照“第五级管理”研究者的说法,恰恰是后一类人更容易取得成就,正因他们具备了取得成功的两个基本素质:一方面他们是极其谦虚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极其坚定、坚持之人。

因此,我们不应去寻找天才,不应去关心这些人是谁,他们的特质、、秉性如何,而是关心他们如何做事情,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把事情做正确

那么,有效管理者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拿产品的质量标准作一个比较,我们更严格的问题是:管理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我们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效率(efficiency)。经济学家给它的定义是“相同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用最少的投入取得相同的产出”。换句我们常人能弄明白的话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如何把事情做正确?我们通常透过关注做事情的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处处都把好关,那么产出自然是最高的。

但就管理而言,这是一个错误的质量标准,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什么这么说?正因这样一个标准让管理者把眼光放在细节,而不是管理的更为本质的目的:效果(effectiveness)。

效果是什么?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我们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就是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

让我们看一则寓言:阿拉伯国家有一个传说中像阿凡提一样的机智、神奇的人物,叫Nasrudin。Nasrudin和当地的大富翁一齐在市场上卖驴。大富翁的价格是500元一头,Nasrudin是80元一头(有点像无敌价格)。一段下来,大富翁根本卖不出去,缩水了许多。N。却变得越来越富有。大富翁不得已,设宴招待N,想把他灌醉后套出N。的秘密。

机会最之后了。大富翁问喝得有些不知南北的N。:“我让农民免费给我的驴子带给粮草,也不付他们工钱,但我的成本还是降不下来,不得已每头驴卖500元。你怎样能做到每头驴卖80元还能够?”N。回答他:“你偷了农民的草料以及;我做得比你简单:我直接偷了驴子来卖。”

我们自然不就应学N。去偷驴。但要知道两者的区别在于:N。在做“正确”的事情。大富翁在试图把事情做正确。

精选阅读(二):

一个有效管理者的11面镜子一般来说,经理人(主管)容易迷失、易犯的错误有11条,它应是我们可贵的检讨与反省的指标,就像一面无情的镜子,需要我们勇敢地应对它,从错误中学到宝贵的教训与经验,使自己成为一位成功而有效的主管。

许多许多的历史才能够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能够培养一点点文化。在这天看来,管理中有些传统的做法是一种错误,不管是过去还是此刻都就应避免。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不犯任何错误的人,也必定是一无所成的人。问题是我们要如何避免犯错误?一般来说,经理人(主管)容易迷失、易犯的错误有11条,应是我们可贵的检讨与反省的指标,就像一面无情的镜子,需要我们勇敢地应对它,从错误中学到宝贵的教训与经验,使自己成为一位成功而有效的主管。

拒绝承担个人职责

有一次一件事情出了差错,董事长把我叫去骂了一顿。我对董事长说这是我的错,我在董事长面前从来不会说这是谁的错。等我回到办公室,把几个副总叫过来,第一句话就告诉他们,刚才我被董事长骂的时候,可没有讲你们任何一个人的名字,我在他面前一人挑起全部的职责,可你们给我犯下这样貌的错误。

如果我在董事长面前说,这是徐副总的错,这是赵副总的'错,这是王副总的错,董事长只讲一句话:余总经理,我白请你了,如果这天都是他们的错,你在干什么?我要是被他这样貌说,我就没脸再呆下去。因此在董事长面前,我一肩挑起,这叫负起职责,错就是错嘛,干嘛要把职责推卸给别人呢?大胆地承认错误,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吸起经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效的管理者,总是会为事情的结果负起个人的职责,不轻易把麻烦传给别人。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挂了一条醒目的标语:bucketsstophere意思是问题到此为止,不再传给别人。每一位主管都就应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在的辩解,一种人在不停地表现。做主管的要尽量地表现,少去辩解,要敢于负起职责。当出现问题时,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当准备去请教你的时,先自问一下,有没有负担起自己的职责,是不是非进的门不可?总之,要时刻记住美国著名管理顾问史蒂文·布朗的一句话:管理者如果想发挥管理效能,务必得勇于承担职责。

不去启发下属

所谓启发,是指随人、随时、随地的教育。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看到下属不对,都能够启发,连门卫都能够启发,但是许多当主管的往往不愿意开启尊口。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文员在写信封,写错了,就立刻把其他人一齐叫过来说,各位请看,这信封的写法“刘总经理”4个字要一样大,“总经理”3个字不能小写,好像人家不配当总经理似的;名字反而大写是一个错误,名字要避讳,要小;后面写敬启,是错的,敬启是恭敬地打开,人家凭什么要恭敬地打开?写给人家总经理要写大启、君启或亲启,这样才有礼貌。

这叫机会教育,我在公司花很多时刻在教育上,但这都是辛苦在前,简单在后。千万别忘记,你的下属有70%的教育都是靠你。但有人说教育是部的事情,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一个主管应负七成的职责去教育他的下属,只有三成的职责是靠部门,而且部门只管基础性教育。真正的主管要做专业教育,不能“放牛吃草”,要抓住任何机会去启发你的下属。

只强调结果,不强调思想

人首先要有思想,然后才有想法,产生触动,最后变成行为,久了就变成习惯。行为要变成习惯是很难的。文学家陈之藩在《剑桥倒影》一书中有句话:许多许多的历史才能够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能够培养一点点文化。可见文化是多年的习惯,要养成习惯不是简单的事情。比如准时观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行为,如果把它变成一个习惯,就会构成文化。世界强国的时刻观念都是十分强的。

很多老总都喜爱讲一句话:不好告诉我过程,我只需要结果。这个话听起来很帅,很有个性,有风度。如果你是军长、师长,你能够命令部下带着们把那个山头给我攻下来,不好给我讲流多少血,我对血没有印象;不好跟我说死多少人,我不在乎,我只要求这天中午之前把那个山头给我攻下。不错,在军事上都强调这种观念,很多老总就喜爱有这种派头。但是,这天我们是干,不是叫下属去死。我们就应强调思想,你不扭转他的思想,讲100遍也没有用。

如果你的下属跟着你而思想没有长进,进来的时候和离开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你就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主管,他对你也会有怨恨。下属的思想是主管教育和灌输的,做主管的就应像教育自己的一样去教育他们。如果你没有教给他思想,他就没有想法,就不可能产生触动,没有触动就发展不出行为,没有行为就更不可能产生习惯。

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

每个人都要经历、学校和社会教育。他怎样教育的,我们已经管不着了;他的老师当初告诉他什么,我们也来不及追究了,主管应成为他们的“”,有职责去教育他们。问题是,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个性不一样,经历不一样,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那就应怎样教育呢?那就是拒绝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不能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比如批评人时,对脸皮厚的人,能够当众批评;对爱面子的人,要叫到办公室单独谈。

做主管的要费些心思,要去研究你的下属,从他们的行为、动作、眼神、语言、思想上去了解,去决定。如果他十分喜爱钱,就让他去做;他做事很仔细,能够让他干设计工作;看东西只看地上的人,适合守仓库;吃饭都用计算器的人就应做会计;婆婆妈妈的人去搞客户服务;坐不住的人就让他去做外勤。这叫用人用长处。最糟糕的是把人都看成一样,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学校培育出不一样的人,每个地方有不一样的文化、亚文化。作为主管,就应关注这些问题。我手下有个管理人员,他把权看得很重要,对钱没什么大的要求,我就把公司的印章交给他,每一天在办公室“嘣嘣嘣”的盖章,而且把他的位置放在办公室的中间,让大家都看着他,让他有一种权力感,结果他十分高兴。

对思想比较单纯、服从性比较高的人,我们能够给他工作指示,给他效率要求,给他预算控制,能够实行从上到下的直线管理;对于受过高等教育、敏感、见过世面、经历复杂、强调精神的人,要让他参与,要注重双向管理,不能搞单行道。一个公司到底用什么方法,没有完全的定式,有的强调制度,有的重视人性管理。一个公司凭一本人事规章是没什么用的,每个公司都有人事规章,而且大同小异。因此,管理要适应对象,不能一视同仁。

忘了公司的命脉:利润

有一天,一家公司的总裁在餐厅吃午饭。吃到一半,有4个熟悉的声音由隔壁的厢房传出。那些人的讨论相当热烈,他忍不住偷听,发觉是手下的几位高级主管在得意地谈起自己的部门。

总工程师说:“没人能跟我比,对一家公司的成功,贡献最大的部门就是生产部门。如果你们没有像样的产品,那等于什么也没有”经理抢着说:“错了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一点用都没有,除非你有强大的部门把它卖出去”

主管公司内部及公共关联的副总裁也有意见:“如果公司没有良好的形象,惨败是绝对的,没人会向一家他不信任的公司买产品”

“我认为你们的观点都太狭窄了”,主管的副总裁展开攻击:“我们都知道公司的力量在于它的员工,去掉强有力而且工作意愿高的员工,公司立刻陷于停顿”。

4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继续讨论,为他们的部门力争。直到总裁吃完午饭,讨论仍未结束,他离开餐厅时顺便在那间厢房门口停下“诸位,”他说,“我忍不住听了你们的讨论,很高兴你们能为自己的部门感到自豪,但是我不能不说,经验告诉我,你们没一个说得正确。在任何公司里,没有哪个部门能对公司的负责。如果你追究到问题的核心,你会发现管理一家成功的公司就像玩特技的人维持5个球在空中,其中4个球是白的,分别写着:产品、、企业与公共关联、员工,另外一个是红球。在任何时候,玩特技的人必须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绝不能让红球掉到地上,正因红球上写着两个字:利润”这位总裁的话绝对正确。没有利润,公司即使有最的产品,最好的形象,最有能耐的员工,最引人注目的财务基础,它还是很快就会陷入。

做主管的有四大职责,为股东创造利润,为社会谋求就业,为员工谋求福利,为消费者谋求品质。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创造利润,让公司有发展,是所有主管的首要职责。总公司考核你,最高主管评价你,只问一件事:有利润吗?当然,我们所谓的追求利润不是说要不择手段地去,而是要把追求利润看成是职责是目标,并且始终牢记心中。

只见问题,不看目标

作一个主管,要注意目标,就像游泳一样,要一边游,一边看前方,不好一头撞到池壁才知道到了。不好花太多时刻在小问题上,要多花时刻在目标上,如果一个主管把精力放在小问题上,就会忘记自己的目标,会丧失创造力,或者至少会逐渐枯竭。很多主管好像很忙,其实常常都是空忙,他们每一天花90%的时刻去做对公司只有10%的贡献,这种缺乏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只注意小处。

做事要看大原则,每一天上班先做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其它做不完的事要放下,一个人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

我们强调要看目标,并不是说不好看问题,问题必须要看,而且要看得仔细,正因问题就是机会。但只有站在目标的高度上看问题,问题才可能变成机会。因此,主管不好说我遇到了一个问题,要说我应对一个机会,这样的好处就不一样。如果专注于琐事,就难以看到真正的问题,也看不到机会。做不到这一点,你的对手就会抢先一步,正因行销学上有一句:凡是你想不到的,你的对手会帮你想到。

不当主管,只做哥们

做主管的要有自己的威严,在公司里不好坏了规矩,下属的脚一旦踩到你的肩膀上,接下来就是踩到你的头顶上。我们对下属要爱,要支持要奖励,但是他站在你的头上讲话就不能够,这叫没有伦理,坏了规矩。一个主管如果纵容下属最后会很难管理,他第一次破坏规矩就要开始处罚如果没有处罚,他就会成为一个“榜样”,公司的标准将被破坏,以后的事就难办了。

不少主管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是他常常期望在公司获得大家的支持,自己不够稳时,常常在公司套交情,用哥们义气把大家拢在一齐,但这样他讲话就会没有威严。原因何在?正因他没有把公司的要求和纪律看得十分重要,却把私人和个人功利看得更重,结果动之以情,把大家通通看成是哥们。人有时是这样貌的,你对他好,他反而不感恩,反而认为你这个人能够十分的随便。

在我们公司,男职员拍女职员的肩膀我是有意见的,男职员如果讲黄色笑话也是不允许的,这叫坏了规矩。有一次,在仓库我无意中听到一个男职员讲黄色笑话给一个女职员听,那女职员笑了笑。我立刻走过去告诉那位男职员:“这种笑话回去讲给你妈妈和你的姐妹听,如果你觉得不能讲,那么我们的职员也不能够,这叫公司伦理”我这话一说,他们显得十分困惑和尴尬。我的意思是,公司也要有伦理,如果这个时候我跟着他们一齐笑,那就等于把他们当成了哥们,就会破坏规矩,给管理带来麻烦。

因此我的下属和我在一齐,没有人能够随便和我开玩笑。我裁人时不用顾及太多,十分的凶狠。敢于这样做,就是正因平时我没有把他们当哥们,不欠他们的人情,裁人时能够不流下一滴眼泪。我这天很简单,正因实际上我十分恩爱下属,只是不期望他们把我当作难兄难弟,在公司就得遵守公司的规矩。

没有设定标准

英国有家公司,专做世界有名的杯盘,他们的产品摔坏的比合格出品的还要多。有个设计师专门摔盘子,每10个摔坏6个,合格的只有4个,但是订单订到3年以后,没货。公司不怕摔,摔坏的盘子全都计入其它盘子的成本。就这样还难以买到,为什么?那是精品,公司有高标准,具有尊严。

一个公司设定行为标准就是让公司有尊严,让公司的员工有尊严。公司没有标准,一个经理没有设计出标准,公司就会不成体统。如果你进了一家公司,人家问你是怎样进去的。你说,进去不容易啊,要笔试,要口试,要扒一层皮。反过来,如果你说,进来很容易啊,随便就进去了。人家会认为这公司不值得呆,没有经过筛选,没有严格的标准。人都有这种:你越是有一种行为标准,越是有一种绩效要求,他觉得越有尊严。

所谓标准,其实是一种誓约、一种尊严、一种品质。像德国的奔驰一样,在街上看到奔驰,你会想到什么?那是一种尊严。为什么有钱的人都喜爱买奔驰,如果制造商没有那样的标准,你会买它的车吗?一样的道理,谁能像奔驰那样有一种标准,谁就有尊严。公司有了标准,能够让员工感到在这种公司工作是一种荣耀。当一切有关的人把标准视为一种誓约,一种品质的要求,自尊心在公司就会变得愈来愈强,管理也就变得愈来愈简单。因此,主管不仅仅要执行标准,更要设立标准,只有具有管理标准,才会有高的管理绩效。

纵容潜质不足的人

有的主管喜爱在办公室寻找爱,寻找下属对他的爱。其实错了,管理不是比赛,看看谁的爱最多,不好当老好人。我在公司常常讲一句话:做人(是指不讲原则只和稀泥这样的人)就不好做事,做事就不好做人。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把位子让出来,让那些愿意当黑脸的人来当主管。这天公司交给你一个任务,是期望你能完成。而你怕得罪这个怕得罪那个,那么干脆就不好做。

古代的法家韩非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个精辟的论述,用这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主管只会压制自己,那叫怕;一个主管只会纠正自己,那叫乱;一个主管只会节省自己,那叫贱。主管没有必要告诉自己不好做这个不好做那个,纠正那里那里,总是为自己节省。有本事,自己乱七八糟,手下一切正常,每一天在外面应酬客户,公司平安无事,这叫厉害。如果你一天到晚穿得标标致致,台灯照着你孤独的背影工作到深夜,最后还口吐鲜血,积劳成疾,这叫犯贱。为什么?管理层就像金字塔,如果只是顶上有点烂,下方稳固,不会有什么大事;如果底下坏了,顶上再好,也会摇摇欲坠。因此,你要严格管理你的部属,纠正你的下手,叫你的组织去节省。如果主管只要求自己,等于是纵容潜质不足的人。

还有的老总喜爱找一个潜质比自己差的人作副手,副手也找一个潜质比他差的人作部下,这样下去,潜质越来越差,于是主管就总是说自己的部下不行,其实都是他当初自己造成的。中国人用人有一种地方观念,喜爱用与自己地域关联或人缘关联较近的人,哪怕他的潜质差些。这都是纵容潜质不足的人。过度纵容潜质不足的人,让那些没有潜质、不求上进的人留在组织里,对其他人来说不公平,于是大家都没有劲,结果是差的拖垮好的,最终拖垮了组织。

眼中只有超级明星

不好眼中只有超级明星,要强调精神。就像一个球队,如果只强调超级明星,不强调全体的,是难以取胜的。麦当劳有一句话,我们公司没有店长,店长是叫给外人听的。麦当劳的店长也要替客人点餐,这是公司总部的规定,全世界麦当劳的员工不分职位都要替客人点餐。他们体会到,公司能有这天的成功,靠的是全体员工,不是哪一个超级明星的功劳。

如果你把你那一行最顶尖的人全请到你公司去,那一年结束,还是只有一个人能挣得排行第一的位置。为什么?正因这么多顶尖好手根本不存在,而且就算他们存在,也只有一个第一,而其他的人得到的是落选者的头衔。一个公司真正的超级明星是很少的,公司大部分的业务都是那些一般的人做的。只重视超级明星,唯一的结果是降低管理绩效、减少公司业绩。

即使公司有超级巨星,也要淡化他的贡献,如果自己是超级巨星,更要有这种胸怀。主管要把90%的爱放在90%的人身上,不好把90%的爱放在10%的人身上,那样对另外90%的人不公平。凡是为公司作出贡献的人都应看成公司的英雄,这样公司就成了一个TEAM。

很多的公司去挖一些有名气的人,把他们当成超级明星请来,可我们常常听到没多久就是他们分道扬镳的结局。为什么?正因一些超级明星不会感恩,他们认为能有这天是自己的结果,不是公司栽培的结果;他们不合群,认为自己在公司是鹤立鸡群,而且还不妥协,碰到公司有难,还常常不愿意委屈自己;他们除了要求高薪以外,对公司没什么贡献。因此,做老总的不好眼中只有超级明星,要重视栽培部下,让部下变成明星。

在公司内部构成对立

有一次,我问董事长:他们在干什么?董事长严肃地望着我:他们是谁?我们楼下的维修工啊,我说。当时他这样貌问我,我没有反应过来。又有一次,我问:他们那个工程……,“他们是谁?”我还没说完,他就打断我的话问。这时我想起了上次同样的经历,立即意识到了是什么问题。我对董事长承认,我错了。董事长说:“余总,那里只有我们,没有他们”这件事情给我很深的教训。在公司内部,在顾客面前,不好说“他们”,要说“我们”。

作为主管,千万别小看这一字之差。举个例子,我在日航公司工作时曾到东京蛏田机场受训,有一次经过附近的一个超市,买了一盒杏仁豆腐,回去一吃,坏了。第二天我经过那里,进去跟营业员小姐说,我昨日买的杏仁豆腐是坏的。坏的?有没有带来?那个小姐问。我说,那又不值什么钱,我把它扔了,没关联,不好误会,我不是来要钱的。不不不,这是大事,你等一下。她说完就咚咚咚地跑到楼上,没多久,咚咚咚地跑了下来,旁边还有一个男士,手里拎着一个袋子,走到我面前说,先生,那里有5盒杏仁豆腐,保证是新鲜的,您拿去吃,这是您昨日买杏仁豆腐的钱,我们退回给您。我们店里卖出这样貌的豆腐是我们的羞耻,但是我们已经打了电话,供应商下个礼拜要来开会,我们要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先生,如果下个礼拜一您还经过那里,您有兴趣的话,能够来找我,我会告诉您我们哪里犯了错误。这以后,我经过那里时都会去买东西。为什么?我它,我这辈子在那里买的任何东西,他们都会负起职责。其实,当时那个小姐不是卖给我东西的那位,那个店长也不是,可他们没有说:这个不是我经手的,这是供应商的错,这是昨日那个小姐的错,这是你自己的错。而他们只说,这是“我们”的错

主管要常常强调“我们”的观念。如果有谁做错了什么,就是我们的错,然后去检讨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观念,就应从你的生涯开始就建立起来,久而久之就会构成一种习惯,最后在公司才不会构成对立,公司或你的部门就能真正团结成一个整体。

精选阅读(三):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超多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超多的决策。他们将精力集中于重要的决策,发奋解决少数处于概念明白最高水平的重要决定问题。有效的管理者致力于找出一种状况下的常量,深入思考策略性的和普遍性的东西,而不是“解决问题”。

因此,他们并不总是以决策的速度取胜;相反,他们认为使用太多的变量只能说明思路太散。有效的管理者试图了解决策的实质,以及决策务必满足的潜在的现实条件。他们想要的是效果而不是技巧,期望自己是合理的而不是聪明的。

根据每个案例的具体条件,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做决策什么时候腰依据已有的规律,什么时候要随机应变。他们知道最精明的决策是正确的和错误之间的妥协,并且明了这两者的区别。

管理者知道决策过程中最花时刻的步骤不是做出决策,而是将决定付诸实践,除非决策已经落实到工作中,否则它还不是一项决策,顶多算是一个好的意向。

这意味着,虽然最有效的决策本身是基于概念明白的最高层,但是行动应当尽量与执行任务人员的潜质相匹配。总之,有效的管理人员知道,决策有其自身的系统化过程,以及明确确定的要素。

篇4: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一、关于时间管理

许多有效的管理者都经常保存这样一种时间记录本,并每月定期拿出来看看。至少,有效的管理者每年定期做时间记录两次左右,每次持续三至四星期。每做完一次这样的记录,他们再重新考虑和规划自己的时间表。但是,六个月后,他们肯定都会发现,他们有逐渐陷入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的情况。时间的利用情况,定会随着实践得到改善。但是,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管理时间,才能避免让时间听其自然发展的情况。

二、关于企业文化

这个问题直接表明,与之有关的重要任务,并不在本组织范围之内,既不是上面的个别管理者,也不是下面的个别管理者。它把知识组织的现实情况突出出来:有效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具有各种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们共同完成的。这些人是自愿在一起配合工作的,他们这样做,是根据情况的必然发展和任务的需求,而不是根据正式的法定结构范围。

例如,在医院里——医院也许是现代知识组织中最复杂的——护士、营养学家、理疗医生、药剂师、药理学家、病理学家,和一系列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必须围绕着同一个病人工作,极少需要任何人进行有意识的指挥或管理。然而他们必须为一个共同目的一起工作,并且是根据一个总的行动计划:医生的治疗处方。在组织结构上,他们各自向自己的负责人汇报工作。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精通的专业知识进行工作。但是,每个人又要根据某个病人的特定情况、条件和需要,经常同别人交换情况。否则,他们的努力很可能有害无益。

在一家医院里,如果重视贡献已成了人们固有的习惯,大家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则几乎不称其为问题。在其他医院里,尽管行政当局通过各种委员会、职工会议、公报、号召等,竭力去实现信息交流和协调工作,但无论是触类旁通的信息交流,还是自发地自我组织成为以任务为中心的协作集体,都不会出现。

三、关于用人

完成任务的自然顺序则是,先有工作空缺然后再无色一个人去补上。这种做法极易把人引入歧途,即物色“勉强称职的人”——合乎最起码要求的人选。这样选出的人,当然总是平庸之辈。

医治这种弊病,有个广为宣传的“疗法”,那就是因人设事。但是,这种疗法,比疾病本身还糟糕——或许一个非常小和非常简单的组织,有可能例外。职务应该是客观的,也就是说,职务是由任务,而不是由人决定的。

因人设事行不通的原因是,在组织内,一项职务的界限、结果和地位所发生的每一变化,都会引起整个机构的一系列连锁变化。组织内的各种职务,都是相互依赖和交织在一起的。人们不能仅仅为了要替换某一个人的某一职务,而变更每一个人的工作和责任。因人设事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会造成职务的需求和现有人才之间的更大脱节。为了安全插某一个人,十几个人都要变动工作,受到牵连。

用人所长的第二条原则,是每项职务都必须在要求高低和范围大小上有伸缩性。然而,多数大型组织都不采取这种用人政策。他们倾向于把职务的范围限制得很小,似乎只有那些在一定的时间,按特定工作进行设计和加工的人们,才能做这项工作。

四、关于考核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用人时他们必须首先了解某个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看某个职务要求什么。这就是说,早在安排某个职务的决定之前,他们就对人的情况有过考虑,而且这种考虑与职务安排无关。

这条原则,是今天广泛采用的人事考核制度的依据,特别是用来定期考核知识工作者的依据。人事考核的目的是,必须对某人进行考核之后,才能决定他是否是晋升的合适人选。

实际上,许多管理者根本不理考核制度要他们做的那一套,他们根据自己的敏锐直觉。他们认为,当面考核毫无意思,因为它的重点也是找下级的缺点、毛病和错误。这种看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医生帮人看病那样。但是,如果把医生同病人之间的关系用于上、下级关系上,那他们几乎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下去。所以,管理者不肯用规定的考核制度是不足为奇的。

五、关于有效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因而总要设法引出不同意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是他不致被表面有理,实际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意见所骗。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选择余地,可以经过选择才做决策。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几个可选择的方案,当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缺陷或错误时,他不致在大雾中失去方向。不同意见也可以迫使他自己和他的.同事去想象。不同意见把近似有理的决策转化为正确的决策,进而转化为良好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既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某个行动方案的建议是正确的,所有其他方案一定是错误的;也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应首先找出人们持不同意见的原因。

六、全文总结

1、通向有效性的第一步是个方法问题:记录时间的实际使用情况,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第二步是要求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贡献上。到了这一步,管理者就要约束自己,考虑组织聘请自己担任管理工作的原因和他应该作出的贡献。最重要的,这些问题,要求管理者承担责任,而不是以做下级自居,仅满足于自己能“取悦上级领导”。换言之,如果管理者是自己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都集中在贡献上,他就必须要考虑目的和结果,而不是仅考虑方法。

3、发挥人之所长。管理者如果发挥人之所长,他就使个人的目的和组织的需要,个人的能力和组织的成果,个人的成就和组织的机会都结合起来了。

4、“重要的事情先做”。

5、有效的决策。

关于管理者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依靠自我培养,而不是靠培训。他必须要掌握知识和技能。他必须在任职期间,养成许多新的工作习惯,还必须不时地摈弃一些旧的工作习惯。除非管理者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的有效性,否则,不管他本人多厉害,这对他也是没有用处的。

组织并不会因为拥有更优秀的人才,而更为有效。它们拥有优秀人才,是因为它们激励人们按照他们的标准、习惯和风气去进行自我培养。其结果是,个人都对自己进行优秀的、集中的、有目的的自我培养,使自己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篇5: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有效的管理者》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书中提到,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别人信服。

书中提到做有效管理者的两大要点就是正确统筹时间,学会管理自己,我对这点十分认同。在管理时间上,正如书中所说,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有人有效的利用了时间。实际上利用好琐碎的时间正是我们需要做的,这样就比别人多出可利用的富余时间。在工作时,将工作内容进行有效规划,可以提高效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管理自己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给自己找借口。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要认清楚自己,认真剖析自我,找出自己性格、工作上的优点和缺点。在工作时重视发挥长处,在遇到困难时,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解决。既能发挥我们的优势,又能化短处为长处,才能有效的管理好自己。

作为一名高速公路监控人员,我需要做的是如何更高效的管理时间,管理我自己,更好的服务单位,服务万千司乘。我们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对监控视频进行有效监控,对收费员的缴费工作做好细致的观察,对于高速公路路段的安全畅通等做出及时的检查以及汇报工作,把握好问题解决的关键点,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对于自己的监控工作要专注,只有专注才能不断提升,显示出工作的专业性,不论是对于过往司乘缴费程序的了解,还是监控情况的记录,我们都要详细的知晓其具体操作流程,在监控中做好二次把关,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要加强与同事之间协作配合,做出高效的沟通交流,进而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管理好时间,管理好自己,这是开展良好工作的基础,也是让工作能够有效运行下去的保障。只有内心有了明确的规划,有了一套自我管理的法则,我们才能在工作历练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养成自己良好的品行和工作习惯,从而为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6: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在这本薄薄的书里,作者提出一个重要的定律: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德鲁克也给出了有效管理者必须养成的五种习惯:正确统筹时间;致力于对外界的贡献;重视发挥长处,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集中精力在少数主要领域;做有效地决策。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备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审慎的设定工作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过时的任务,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时间是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愿景和理念。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贡献?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绩效。

4、选用高层管理者时,应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知道,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人无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要关心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地搜集需要的信息。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只做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

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它的课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即自我管理。盘点自身的资源,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创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给了我们什么资源呢?时间!我们的一生就是对时间的支出。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话题之一。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除该亲力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

篇7: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一、关于时间管理

许多有效的管理者都经常保存这样一种时间记录本,并每月定期拿出来看看。至少,有效的管理者每年定期做时间记录两次左右,每次持续三至四星期。每做完一次这样的记录,他们再重新考虑和规划自己的时间表。但是,六个月后,他们肯定都会发现,他们有逐渐陷入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的情况。时间的利用情况,定会随着实践得到改善。但是,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管理时间,才能避免让时间听其自然发展的情况。

二、关于企业文化

“谁必须使用我的产出,才能使之有效?”

这个问题直接表明,与之有关的重要任务,并不在本组织范围之内,既不是上面的个别管理者,也不是下面的个别管理者。它把知识组织的现实情况突出出来:有效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具有各种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们共同完成的。这些人是自愿在一起配合工作的,他们这样做,是根据情况的必然发展和任务的需求,而不是根据正式的法定结构范围。

例如,在医院里——医院也许是现代知识组织中最复杂的——护士、营养学家、理疗医生、药剂师、X光医生、药理学家、病理学家,和一系列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必须围绕着同一个病人工作,极少需要任何人进行有意识的指挥或管理,。然而他们必须为一个共同目的一起工作,并且是根据一个总的行动计划:医生的治疗处方。在组织结构上,他们各自向自己的负责人汇报工作。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精通的专业知识进行工作。但是,每个人又要根据某个病人的特定情况、条件和需要,经常同别人交换情况。否则,他们的努力很可能有害无益。

在一家医院里,如果重视贡献已成了人们固有的习惯,大家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则几乎不称其为问题。在其他医院里,尽管行政当局通过各种委员会、职工会议、公报、号召等,竭力去实现信息交流和协调工作,但无论是触类旁通的信息交流,还是自发地自我组织成为以任务为中心的协作集体,都不会出现。

三、关于用人

完成任务的自然顺序则是,先有工作空缺然后再无色一个人去补上。这种做法极易把人引入歧途,即物色“勉强称职的人”——合乎最起码要求的人选。这样选出的人,当然总是平庸之辈。

医治这种弊病,有个广为宣传的“疗法”,那就是因人设事。但是,这种疗法,比疾病本身还糟糕——或许一个非常小和非常简单的组织,有可能例外。职务应该是客观的,也就是说,职务是由任务,而不是由人决定的。

因人设事行不通的原因是,在组织内,一项职务的界限、结果和地位所发生的每一变化,都会引起整个机构的一系列连锁变化。组织内的各种职务,都是相互依赖和交织在一起的。人们不能仅仅为了要替换某一个人的某一职务,而变更每一个人的工作和责任。因人设事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会造成职务的需求和现有人才之间的更大脱节。为了安全插某一个人,十几个人都要变动工作,受到牵连。

“考察组织的好坏,不是看它是否有天才,而是看它是否有能力是平常人取得不平常的成绩。”

用人所长的第二条原则,是每项职务都必须在要求高低和范围大小上有伸缩性。然而,多数大型组织都不采取这种用人政策。他们倾向于把职务的范围限制得很小,似乎只有那些在一定的时间,按特定工作进行设计和加工的人们,才能做这项工作。

四、关于考核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用人时他们必须首先了解某个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看某个职务要求什么。这就是说,早在安排某个职务的决定之前,他们就对人的情况有过考虑,而且这种考虑与职务安排无关。

这条原则,是今天广泛采用的人事考核制度的依据,特别是用来定期考核知识工作者的依据。人事考核的目的是,必须对某人进行考核之后,才能决定他是否是晋升的合适人选。

实际上,许多管理者根本不理考核制度要他们做的那一套,他们根据自己的敏锐直觉。他们认为,当面考核毫无意思,因为它的重点也是找下级的缺点、毛病和错误。这种看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医生帮人看病那样。但是,如果把医生同病人之间的关系用于上、下级关系上,那他们几乎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下去。所以,管理者不肯用规定的考核制度是不足为奇的。

五、关于有效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因而总要设法引出不同意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是他不致被表面有理,实际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意见所骗。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选择余地,可以经过选择才做决策。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几个可选择的方案,当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缺陷或错误时,他不致在大雾中失去方向。不同意见也可以迫使他自己和他的同事去想象。不同意见把近似有理的决策转化为正确的决策,进而转化为良好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既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某个行动方案的建议是正确的,所有其他方案一定是错误的;也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应首先找出人们持不同意见的原因。

六、全文总结

1、通向有效性的第一步是个方法问题:记录时间的实际使用情况,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第二步是要求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贡献上。到了这一步,管理者就要约束自己,考虑组织聘请自己担任管理工作的原因和他应该作出的贡献。最重要的,这些问题,要求管理者承担责任,而不是以做下级自居,仅满足于自己能“取悦上级领导”。换言之,如果管理者是自己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都集中在贡献上,他就必须要考虑目的和结果,而不是仅考虑方法。

3、发挥人之所长。管理者如果发挥人之所长,他就使个人的目的和组织的需要,个人的能力和组织的成果,个人的成就和组织的机会都结合起来了。

4、“重要的事情先做”。

5、有效的决策。

关于管理者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依靠自我培养,而不是靠培训。他必须要掌握知识和技能。他必须在任职期间,养成许多新的工作习惯,还必须不时地摈弃一些旧的工作习惯。除非管理者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的有效性,否则,不管他本人多厉害,这对他也是没有用处的。

组织并不会因为拥有更优秀的人才,而更为有效。它们拥有优秀人才,是因为它们激励人们按照他们的标准、习惯和风气去进行自我培养。其结果是,个人都对自己进行优秀的、集中的、有目的的自我培养,使自己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篇8: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彼得·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66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著。“十一”假期在书架中看到此书,重新翻来感受颇多,所谓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受用一生,该书精辟的见解和睿智的思想不断给人以新的启发和思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共分8章,贯穿着一个完整的逻辑,即组织的命运系于成果,组织的成果系于外部的机会,源于组织的有效决策;源于人的长处的发现和发挥,源于组织对人的“自我发展”的激励;最终这一切源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沿着这个逻辑我们才能明白:组织中的管理者是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终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要素:

一、改变管理思想

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有效的“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服从领导,也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或贡献意识,促进企业产生的工作成果。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没有腾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高层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中层管理者)。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务或内部复杂的关系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产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

二、善用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弄清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建立相应的成果意识和贡献意识,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工作中的琐事该放就放下,将能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关注于关键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源头或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文中举出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先生的一个实例:二次大战期间,霍普金斯已体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办公几个小时,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于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尔还对他钦佩备至,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务,当年美国政府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霍普金斯只是一个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视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应常自问:“对我所服务的组织,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我的责任是什么?”现实中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勤奋,而忽略成果,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而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有责任和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文中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管理顾问公司向委托机构提供服务,总是先花几天时间对管理人员进行前期询问,当问到:“您在贵公司服务,自认为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通常对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会计业务。”很少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任务,是向我们的经理提供他所需的资料,使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关注组织的直接成果(利润)、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战略)、培养与开发企业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困境。一个组织必须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在变幻无常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善于用人

组织是各类性格人的集合体,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用人之长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用下属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组织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岗位职责),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或需要“非凡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无法找到合适人选,也就无法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容人之量,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恶劣品行或-败”,绝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用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因为组织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要尽量发挥下属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组织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上级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短处。当年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缺乏战略知识和全局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这会影响到他发挥组织和策划的长处,对此设专人予以辅佐,以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尔将军成为一代将领。

2、发挥上司所长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下属必须根据上司的优势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上下一致,为组织绩效作出贡献。

3、发挥自己所长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上。

五、要事优先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抓装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最终往往是乱了章法、乱了方寸。

现实中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也不会启动。这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强大的原因。

六、有效决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的认识和方法。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代表)。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而是出于战略性的考虑,所以会与当时的“众所周知”的看法大不相同。

“善用时间、重视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篇9: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一直以来,我认为管理讲的是天分,讲求的是个人才能,注重的是个人魅力,而书本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的想法却改变了。德鲁克讲到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赋、个人才能、个人魅力,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提高。这样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和提高价值。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善用时间、讲求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及有效决策。可以说,德鲁克先生教了我们卓有成效的五招,这五招看似简单,但是要学好、学透,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地基础上,充分理解这五点的内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就谈谈我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读后感想。

一、时间管理——善用时间

读了德鲁克先生建议管理者在时间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平时大多数普通人浪费了大量的自认为没有浪费的时间。我深刻认识到,时间正是像德鲁克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资源。人这一生的时间有限,用于工作的时间更为有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做出影响组织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成就来,必须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

正如德鲁克先生教给我们的那样,首先要诊断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须亲力亲为的。然后是要统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己要有一种刻意的倾向,用短的零散时间去处理必须由自己处理的不费时的事情上,把大块的时间留下来去处理相对重要的费时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能把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时间资源利用好,可以说就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绩效管理——讲求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德鲁克先生的这句话直接道出了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才能看到组织的整体绩效,才能使我们卓有成效。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能够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因为他们重视贡献使自己拥有更高的视野,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篇10: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看到了关于用人方面的说法。德鲁克认为,人无完人。用人应当重点发挥人的长处而不要盯着短处。“样样皆通”很可能意味着一无是处。但是传统的西方企业的用人方法,或者是绩效考评方法,往往会导致“没有缺点的人”,结果也就是“仅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而日本企业则因为不能因为某人绩效不好而降级或者开除,所以干脆没有考评制度。德鲁克很怀疑日本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这种文化有关。

我已经体会过了这两种文化。的确,现在所在企业的考评制度,有看上去非常全面的评估点,年终考评时都要非常消耗精力的去做评比,可是真的有用么?很可能一个人在项目上费心费力,在考评时却因为每一个考评点上有明显的弱势,被比了下去。由于每个项目的难度,要求各不相同,很难比较两个不同项目上的人谁的贡献更大,而某些容易比较的点,比如证书的级别,下属人数,就会导致决定性的影响。结果是引导大家都在容易比较,容易量化的事情上花精力了,要确保自己没有容易被比下去的弱项。可是正如德鲁克所说:知识工作者的脑力劳动是否真的有效,其实是很难评估的。对项目经理来说,考出很多证书的人很可能不如埋头干活的人有效,下属十个人的组长也未必比一个带枪匹马的人更有效。但是公司上级如何裁决?

相比之下,以前的民营以及日资企业,倒是因为没有这么全面的评估,大家没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以更专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东西方的企业文化真的是截然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而东方人认为人性本善。西方企业不相信员工会自觉地努力工作,所以注重用制度防止员工偷懒,也就是重法治,而东方企业则相反地,重人治。很难说两个方向谁更好。我现在注意到的是,东方企业正在引进西方企业完善的制度,而西方企业则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的可以认为是人治的要求。

希望我在接触了这些不同的企业文化后,会成为更完美的管理者。

篇11:管理者如何有效开展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的信息流表达:信息时间域流――记忆;信息空间域流――宿原;信息时空域流――传播。下面是管理者如何有效开展沟通,请参考!

管理者如何有效开展沟通

一、沟通的重要作用

沟通对公司、对个人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现在管理学上有一种说法,管理就是沟通,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解决或改善。作为管理者来说,什么能力是最重要的呢?很多管理学家和大公司的负责人不约而同的给出了一个相同的答案:沟通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主管,沟通能力应占到80%,而其他能力只占20%,而没有经过有关培训和训练的主管,普遍的缺乏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各级主管需发现并重视沟通的重要作用,将培养自己的沟通意识和提高沟通技能上升到战略高度来加强,我们才能够进步得更快,企业才能够发展的更顺畅更高效。

对公司来说,有效沟通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种显著效果:

1、收集到有益的建议和智慧。通过沟通,可以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可以了解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想法和建议,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依据,为各级主管制订制度、措施、方法的正确性提供保证。可能职工的一个小小的建议,就能带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或效益的提高。

2、发现和解决公司内部问题,改进和提升企业绩效。通过沟通可以更充分的发现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公司的管理水平才会不断的提高,公司或部门的绩效才会不断提升。

3、提升和改进公司内各部门的合作。通过沟通,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只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实现相互的理解,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实现良好的协作。

沟通对各级主管工作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得到他人或下属的支持和信赖。沟通的过程就是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过程,是发挥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过程,通过沟通可以使自己的决策和主张得到员工的广泛支持和信赖,可以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成功的几率。

2、提高个人在公司或部门内外的影响力。沟通的过程就是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沟通,使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得到他人的广泛认同,自己的影响力必将得到提升。

3、获得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健康的人际关系。通过沟通,可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获得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4、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管理者。通过倾听员工的心声可以了解员工的感受,制定出符合员工期望和切合实际的制度和措施,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协作达到最佳效果,当然使管理者成为受欢迎的领导者。

5、充分激励下属的积极性。沟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的看法和感受,这本身就是体现对员工的尊重,能充分表明管理者对员工的建议、态度和看法的重视,如果在决策中能采用或考虑到员工的建议,对员工更是一种很好的肯定和激励。

二、企业忽视沟通的后果

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沟通管理,大家都消极地对待沟通,忽视沟通文化的话,那么这个企业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一种无所谓的企业文化。这种无所谓文化主要表现在员工对什么都无所谓,有什么问题或看法,既不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也不主动去找领导沟通寻求解决方法,而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任由问题存在或发展;管理者也对什么都无所谓,不仔细去观察和了解,不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对出现的问题推委拖延,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无所谓文化中,员工更注重行动而不是结果,管理者更注重布置任务而不是发现解决问题,工作缺乏主动性,结果当然就难以预料。长此以往,员工没有进取心,工作上缺乏激情和积极性,工作效率必然无法得到提高。同时缺乏沟通还将导致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人际关系冷漠,相互协作意识淡薄,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

三、沟通的时机选择

当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况,直接主管一定要与所属员工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也基本围绕特定范围展开:

1、阶段性绩效考评结束之前的绩效沟通。(这是最重要的一种沟通形式,也是最必须的,具体内容在下面单独阐述。)

2、员工工作职责、内容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需要向员工解释具体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同时征求员工对这种变化的看法,最后要对变化后的工作职责、内容进行重新确认。

3、员工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或某个具体工作目标未完成。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肯定要与员工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时的语气,要本着帮助其发现原因或认识到错误本质的目标,不要一味的指责和批评,要注意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同时要向员工表明沟通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和帮助其在工作上有所提高,而不是为了追究责任,希望其能坦陈分析原因。

4、员工表现出现明显变化,如表现异常优异或非常差。对表现优异的,要对表现突出的方面及时提出表扬,并可适当了解和分析其出现变化的原因,以加强和延续其良好势头。对表现非常差的,要向其指明表现不佳的现象,询问其遇到什么问题,帮助其找出原因和制订改进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给予指导和帮助。

5、员工工资、福利或其他利益发生重大变化。要说明变化的原因,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都要解释公司这么做的依据。尤其是减少时,更要阐述清楚公司对调整的慎重态度,并表明什么时间会再次做出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6、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看法。现在很多公司都设立了合理化建议奖,这体现了公司对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重视和希望,要求各级主管要按公司要求,对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要重视和鼓励,而沟通就是体现鼓励和重视的重要手段。如建议被采纳,应及时告诉员工并进行奖励,明确指出建议对公司发展的帮助,对员工提出这么好的建议表示感谢。如未采纳,也应告知未采纳的原因,表明公司和主管本人对其建议的重视,肯定其对公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其继续提出合理化建议。

7、员工之间出现矛盾或冲突时。要了解和分析出现矛盾的原因,进行调解,主要从双方的出发点、对方的优点、对工作的影响、矛盾的无足轻重等与双方分别进行沟通。涉及其他部门人员时,可以请其他部门主管帮助一起做工作。

8、员工对自己有误会时。作为一名合格的主管,首先要检点自己,看自身工作有无不妥或错误,如有则列出改进方案或措施,向员工道歉并说明自己改进的决心和措施,希望其能谅解。如因员工理解有误,需主动向员工解释理解有误的地方,帮助其重新认识,切忌指责员工或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任由误会不断加深。

9、新员工到岗、员工离开公司时。新员工到岗,直接主管要与其确定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要求和个人对他的殷切希望。通过沟通,对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帮助其制订学习和培训计划,使其尽快融入团队。员工辞职时,也要进行充分沟通,对其为公司所做贡献表示感谢,了解其辞职的真实原因和对公司的看法,便于今后更好的改进工作。对辞退的员工也要充分肯定其对公司的贡献,解释辞退的理由,并表明自己本人的态度,提供个人的建议,询问其对公司的看法。

10、公司经营状况、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情况一般采取正式公布或会议发布的形式向员工作出说明,但一些不便于大面积发布的,可采用私下沟通的形式通报。

11、员工生病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作为主管和同事,应关心员工的生活,了解和体谅其生活中的困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培养相互之间的感情,而不是单纯的工作上的关系。

一般来说,出现以上情况,各级主管应意识到,需要立即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而在其他时刻,主管可以随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内容和形式可以灵活掌握,只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即可。

四、沟通的内容

上面列出的11项沟通时机出现时,主管需就相应的内容与员工进行沟通。除了为上述特定的内容而开展的沟通以外,各级主管还可以在以下7个方面与所属员工随时开展有效的沟通:

1、公司或部门阶段性工作重点和方向。在向员工通报公司或部门工作重点和方向时,可以请员工就此分析自己该如何配合工作,具体方案如何,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提供哪些帮助等。

2、公司或部门的重大事件,如重要合同签定、经营业绩取得重大突破、部门工作获得表扬和广泛认可等。

3、公司、部门或个人表现优异的具体方面。尤其是员工个人在工作中的闪光点,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能发现并明确的提出表扬,可以是一个很细小的方面,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每位员工都有很多的优点我们没发现或没充分发挥出来。

4、所属员工或部门工作中需改进的方面及具体改进方案。有些工作可能做得也不错,但不是尽善尽美,可能有其他人做得更好,作为主管,可以就此引导员工进一步努力达到更好,或和员工一起探讨改进的方向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5、明确对下属工作上的期望,明确说明其工作对公司、部门工作的重要性。主管要经常和员工交流,表达你对他工作的认可和欣赏,你期望他怎么样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员工工作和公司整体工作尤其是阶段性工作重点的切合点,说明其工作完成效果对公司整体工作完成的影响和重要程度,以加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提升其使命感。

6、对工作方法、思路上自己的建议和个人经验。员工在工作上可能存在不完美之处,作为主管的你,应该给员工多提些建议,可以在工作方法、思路上给予提醒,将自己遇到类似问题时是怎么处理的告诉员工作为参考。

7、对公司其他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作为发现问题和了解与其他部门协作关系的一个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内部协作环节的问题。但这要求主管要掌握一个原则,只针对具体事实进行沟通,可以就自己知道的内容向员工作出解释,以消除误会和隔阂,但不要进行盲目归纳和总结,更不能脱离事实妄加评论。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公司内部协作状况,为提升协作效率奠定基础,又可以避免流言蜚语、小道消息的传播。

沟通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是绩效沟通,这里把绩效沟通的内容细化一下,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6个方面:

1、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应对照绩效考评表、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计划,就每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沟通,主管可以就岗位职责、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逐项讨论、确定。这主要是对员工过去一个阶段绩效考评结果交换看法,以寻求达成共识。

2、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优良表现,主要是挖掘下属工作中的闪光点,最好列出具体事例加以证明。这项沟通要求主管注意观察和发现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优秀方面,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扩大正面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做到这一点,主管首先要切实发现员工身上的闪光点,如一些不是员工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哪怕再小的事情)员工主动去完成,对待工作完成结果超出标准或预期很多等。但要注意不要表扬一些不值得表扬的行为,如员工应该做到的事情。其次要注意表扬一定要具体,表扬的内容要以事实为依据,态度要明确。

3、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应针对具体问题,明确指出员工工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请员工本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描述下一步该如何克服和改进,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4、描述公司领导或他人对下属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对正面的反馈,一定要及时告知员工具体表扬人和内容,并向员工为部门征得的荣誉表示感谢。对于负面的反馈,可以转述反馈的内容,根据不同情况(事实严重程度、员工个性特点等)确定是否需要说明反馈部门或人员。询问员工对反馈意见的看法,帮助制订改进措施,或和员工一起向有关部门解释原因,通报解决方案等。

5、帮助下属对需改进方面制订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需要的支持提供指导和帮助。

6、下一阶段绩效工作目标、计划的制订和确认。要点在于和员工一起讨论、确定工作目标、完成进度表和检查考核计划,让员工对完成的目标、阶段性目标、何时反馈等有明确的认识。

五、沟通的原则

沟通不是简单的你说我听,而是一个信息交流、思想统一、增强认同感、加强凝聚力的过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级主管需在实施过程中掌握一些原则和技巧。

1、要认识到下属或他人都有很多优点,但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一条也是我们反复讲的,作为主管,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员工,发现员工的优点并进行表扬,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惜我们很多时候都不用,一谈激励就是发奖金和考核,最终钱花的不少,而效果就是不明显。再重复一次,不断发现员工身上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很细小的举动,也要加以表扬,要记住表扬永远比批评的激励效果更好。只要每个主管都能坚持这样去做,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表现一定会越来越好。

2、沟通应是双向的。沟通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听,你既要讲,更要听对方讲,大家都真诚的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的发现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也才能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如果沟通过程中只有一方积极主动,而另一方消极应对,那么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

3、要注意积极倾听对方。光听是不够的,你还要积极的去倾听,去听清、听懂进而理解对方的意思,才能为良好的沟通打下基础。

4、维护对方的尊严。沟通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主管要充分尊重员工,无论是讲话的语气、语调、行为等都要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才能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5、沟通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沟通的形式是不固定的,没有哪一种形式是最好的,只有相对比较适合的,这就需要各级主管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沟通内容的不同而不断调整。

6、要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对方,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员工。每个人因自身定位、经历、环境的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们各级主管不要光从自身出发去考虑问题,要多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多了解员工的看法和建议,从其讲话或行为的动机、出发点去考虑,才能真正的理解对方,得出的结论才能更符合实际,沟通才会进行的更加顺利和有效。

7、有隔阂时要主动改善关系。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存在一些隔阂或误会是很正常的,这就更需要通过沟通来消除。作为主管,更应该从大局出发,表现出高姿态,主动找员工沟通以寻求改善关系。

六、沟通的两个重点:听、说。

很多时候,一提起沟通,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说什么,如何说服对方,其实沟通的基础是听,只有听清、听懂对方的话,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只有充分的理解对方,才能获得对方的理解。事实上说话时,我们还注意运用一些技巧,如当众表扬背后批评、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时机等,但在听别人讲话时,我们几乎一点也不注意讲究技巧。通常情况下良好的倾听需注意以下4个原则:

1、尊重别人的讲话。你尊重别人的同时,你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赢得尊重。你不尊重别人,当然也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的讲话需注意以下3个方面:保持目光的接触(要正对着讲话者、不时进行目光的交流);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在对方没讲完之前不要急于发表意见);集中注意力听,不做不相关的事情(如玩弄笔或纸、频繁的做动作)。

2、换位思考。不光是沟通过程中,在考虑任何涉及到人的问题时,都要注意换位思考,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一点。因为倾听不只是听谈话的表面内容,还需要从更深层次上领会其内涵,从谈话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考虑他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说话者需要的是什么?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达到什么目标?你必须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别人说话的真正含义。

3、激励。在倾听过程中,要运用积极的身体语言做出反馈,激发别人讲话的兴趣,尽量使其将真实的观点表达出来。丰富的面部表情、热情的态度、积极的响应都能表达对谈话者深层的欣赏和赞同,激发其讲话的兴趣,而不是机械式的点头或不理不睬。

4、对别人的讲话不要急于下结论,尤其是否定性的结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委婉的提出请对方思考。分歧较大时,可以暂时搁置,表示自己回去后再慎重考虑,同时请对方再考虑,努力达成共识,而不要将自身观点强加给员工。

良好的倾听,可以获得大量有益的信息,可以更好的理解对方,可以赢得信赖和支持。在听清、听懂对方的基础上,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以下6个错误做法:

1、不要只是指出问题,而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光指出问题而没有解决方案,容易被别人理解为指责和抱怨,而指责和抱怨从来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2、出现问题时只向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反映情况,而不要随意传播,否则很容易被理解为传播流言蜚语。对员工或他人有看法,最好直接向其本人提出,只要我们注意掌握适当的方法,维护对方的尊严,一般不会引起大的反感。正相反,强烈的反感往往来源于某些主管不负责任的将员工不足之处随意向无关人员传播。

3、控制自己评判他人的倾向。我们都有一种评判他人的倾向,从小看电影或电视时,我们一般都会问某人是好人或坏人,而当时的电视剧基本上也将人分为好人或坏人。但现在看来,你很难将一个人归结为好人或坏人,哪怕是罪大恶极的罪犯,在某些时候的表现可能也非常优秀,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因此在日常沟通中,要注意控制自己评判他人的倾向,因为你很难准确的评价一个人,而一旦有了一个定性,你可能就看不到对方的真实情况了,也不会取得沟通的预期效果。

4、无论是明确的还是含糊不清的,都要注意“因为”这个字眼,其后面的内容可能就是一个借口,使自己的错误或延误正当化、合理化,而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在出现问题时,我们注重的是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并解决它,而不是用“因为”来给自己辩解。作为主管,我们更需要作出表率。

5、不要威胁或给别人下最后通牒。既然是沟通,目的是帮助对方解决问题,我们应注意不要采用威胁式的语气,如“你怎么”“你再完不成,就将…”等字眼和语气,而多使用如“我们”“我们一起…”“…好不好”等字眼,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6、切忌猜测他人或他人行为的动机,因为我们一般倾向于依据自己的动机来评判自己的行为,而依据别人的行为判断他人的动机。如某天要干某件事而某位员工迟到了(行为),一般人潜意识里就认为是其工作太散漫、不负责任(动机),而如果自己迟到,则会有很多理由:堵车、昨晚加班、孩子生病等来为自己开脱,表明自己主观上不想迟到,肯定没有一个人会将自己归结为工作散漫、不负责任。因此作为主管,我们要注意控制自己评判他人动机的思维习惯,就事论事进行沟通。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说,但由于表达不当而造成的隔阂和效率低下无处不在,可见说明白自己的意思让他人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说服别人并赢得理解需掌握以下4个原则:

1、对事不对人(谈行为不谈个性)。沟通中对员工的表扬或批评,一定以事实为依据,尤其是批评时,只对错误的事实本身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要定性或下结论。

2、多提建议少些说教。对员工的工作,在沟通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多以建议的形式出现,可能更易于被接受。

3、注意顾及和理解对方的感受。沟通中要时刻注意顾及对方的感受,对方情绪比较激动时,首先表明对对方的理解,如“假如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这么做/可能还不如你”,这样更容易引起对方的信赖,然后将谈话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从而避免带着情绪去沟通。

4、抱着一个积极的态度去沟通,并对结果充满信心。要对员工充满信心,对沟通的结果充满信心,才能感染和影响员工,最终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七、提升沟通效果的技巧

1、多沟通一些美好的事物。如向他人描绘和想象公司或部门美丽的未来,向下属作出一个未来的承诺,这样的沟通可以给人以振奋和鼓舞,同时消除只有在业绩不佳时才开展沟通的印象,使员工对沟通持欢迎的态度。

2、注意请求和命令这两种指挥方法的灵活运用。重要、紧急事项或规章制度、决议的执行必须使用命令,是必须执行的;一般事项、征求意见和建议等可以适当采取请求的方式,以获得员工的支持和理解,但请求可能面临被拒绝的风险,主管应对拒绝做好准备,所以请求不可不用,但也不可多用。

3、重视欣赏和肯定的作用。注重发现和寻找员工工作中的闪光点,经常肯定和欣赏员工的表现和行为,他们就会表现的和你期望的一样。建议作为主管,每周至少肯定下属一项以上的表现比较优秀的方面,执行一段时间以后,你肯定会对员工有一个新的认识,员工也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4、要认识到表扬比批评更有效,强调优点、避免缺点,才能不断的提升和鼓舞士气。即使在批评之前,也要先考虑对方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肯定,至少表明自己希望其上进的态度,明确自己是欣赏他的。批评后,最好另外提出对他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5、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良好的沟通需要双方的真诚,只有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交流开放式的问题。沟通中的问题应是开放性的,避免出现选择题,而以讨论的形式出现,更能让员工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真实的答案。

7、重复对方的话。对对方提出的重要问题或形成的结果,适当重复对方的话,既可以增强自己的理解程度,体现对对方的尊重,还可以对问题和结果进行强化,激发对方的谈话兴趣,获得更为广泛的信息。

8、说出自己的理解。对对方提出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既可验证自己理解的准确程度,又加深对方的印象。这种方法在对方做出承诺时应用的效果会非常好。

以上就沟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忽视沟通的后果、沟通的时机选择、沟通的内容明细、沟通中应遵循的原则、沟通中听与说的技巧、提升沟通效果的技巧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当然正向前面所说的,沟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沟通过程中纯语言的作用是十分次要的,管理者的一个眼神、一个下意识的动作都可能对员工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可能比千言万语更加有效。总之沟通没有一定的成规,关键在于我们各级主管要充分重视沟通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留心观察、细细体会,一切从工作出发,找出对每个人最佳的沟通方式,必然将通过沟通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应该说,沟通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就象一个润滑剂,使公司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将公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使每个人工作起来更加愉快、更加高效。

[管理者如何有效开展沟通]

篇12: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接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一个上世纪初出生的美国学者,他能对我们国内今天的管理者提供多大的帮助呢?毕竟时代的进步,国情的不同,特别学校又不是企业,工作环境有较大的区别。但我看了部分章节后,逐渐被德鲁克教授的观点深深吸引,他就像是我们当中的老同事,碰到一些管理问题时,没有晦涩深奥难懂的理论,只是变换了一种角度,用一些生活中浅显的案列,来说明一些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的新理念、新举措。

目前,我在系部的管理工作中也碰到了一些“瓶颈”,虽然自己也很认真的去学习好的管理经验,也处处以身作则、勤谨认真的工作,但是工作的效果并不让人满意。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认识到还是自己的管理有效性不高,没有掌握方法与技巧,使得工作中一些环节达不到目标效果,最总影响到了整体工作的结果。下面谈谈我读了这本书的一些感想。

一、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在这本书中,德鲁克认为现代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数量日益增多,知识工作者通常要与其他人的成果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效益,因而管理者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知识工作者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率将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非常适用于学校今天的管理层,同样是大量知识工作者的组织,其实学校也好、系部管理也好最主要的问题是怎样贯彻好“自我管理”的思想,教师、班主任等这些岗位都是脑力工作者,无法像企业加工产品那样可以用“合格产品”的计件模式去评测工作的效果,只能通过管理层的有效的管理,创建出“每个教职工都是管理者,都能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的工作氛围,才能真正发挥出每个教职工的作用。

二、有效的管理者来自于实践的学习

一直以来,我认为管理讲的是天分,讲求的是个人才能,注重的是个人魅力,而书本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的想法却改变了。德鲁克讲到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赋、个人才能、个人魅力,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提高。虽然目前自己的管理工作碰到一些问题、挫折,但是每次问题的解决,不都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吗?不能被挫折打倒,但也不能在同样的挫折上被打倒“两次”,自己更要去学习、去总结失败的经验。

三、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培养五个思想习惯。

1、时间管理习惯,要学会善用时间。读了德鲁克先生建议管理者在时间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人这一生的时间有限,用于工作的时间更为有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做出影响组织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成就来,必须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我记得李涛院长经常在干部会上说这样一句话“你们干部不能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事务性的工作上,要学会分配时间,多做一些资源开发、新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这些重要的影响学校命运的工作”所以有效的管理不是自己每件事都过问、事无巨细都操心,而是善于分配时间,主要的时间段用于重点的工作项目,一些零散的时间可以处理事务性的工作。

2、绩效管理的习惯,重视贡献。“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德鲁克先生的这句话直接道出了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才能看到组织的整体绩效,才能使我们卓有成效。就像我在系部管理中,不要只看到本部门的工作效益,更要重视部门工作在学校今后发展未来中的贡献,不能只看到个人的发展情况,还要看清个人在部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和贡献,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3、人员管理的习惯,善用人才。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来共同完成任务”。可见,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这样整个组织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组织里的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的,作为管理者,能够充分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所在,并且想办法使其长处充分地发挥出来,充分发挥上司所长、自己所长、同事所长,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战斗力更强,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组织的突出特点正是内部成员所有长处的总和。发挥每个人的所长,也就是善用人才。

4、过程管理习惯,要事优先。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因为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在同一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也不见得真能做好,至于同时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谈了。为了达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们的才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集中一个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所以管理者要本着“要事优先”的原则,利用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优先做对组织有大的贡献的工作。德鲁克先生帮助我们总结得出了几条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即:重视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鲁克告诉我们的“要事优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则,对于年轻的管理者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他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决定优先事情的原则,而且还教育我们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对的事情。

5、决策管理的习惯,有效决策。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一项有效的决策常常在多种不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德鲁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决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在做出决策之前,都着眼于具有战略性的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随后,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时的五大特征,即:一是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二是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三是要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四是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五是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这部分的学习来说,我个人深刻认识来作为系部决策者,在我们决策时,要对事件本身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实质,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做好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绝对不能做“拍脑袋”的决定。

以前自己在系部管理中,对于如何有效管理知之甚少,只知道自己认真负责、努力工作,在知人善任,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做的也是很不够的,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使我懂得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篇13: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正如本书前言推荐序四所说,管理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讲如何管理别人,但本书讲的是如何让管理者管理自己,使管理者本身变得更加卓有成效。也正如德鲁克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的:“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这本书是关于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的书。

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前五章主要讲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最后两章讲管理者如何做决策。

第一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所谓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to do things right)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的能力。

知识工作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衡量知识工作主要应看其结果,而不是看机构的规模有多大或管理工作的繁简。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如果我们从工作的情形来替管理者下一个定义,我们简直可以说他是组织的囚徒。

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对管理者的有效性而言,最重要的人物,往往并不是管理者直接控制的下属,而是其他部门的人,即所谓“旁系人士”,或是管理者本人的上司。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与这些人主动接触,不能使这些人利用他的贡献,他本身就没有有效性可言。

具体地说,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组织之外。

下列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5. 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第二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这三个步骤,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1. 记录时间

2. 管理时间

3. 统一安排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时间是一项限制的因素。任何生产程序的产出量,都会受到最稀有资源的制约。而在我们称之为“工作成就”的生产程序中,最稀有的资源,就是时间。

这一点我非常欣赏现在的一位同事,她对时间的管理相当有条理,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好,工作效率也自然非常高,产出也是非常惊人。比如我们都知道在某段时间,我们最应该做的工作和事情是什么,但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其他的事情打断或者分心,而她可以迅速投入高效的工作状态,并且可以一直拒绝任何事情打扰,全神贯注地专注于该项工作。同时,这种条理性高效性也会贯穿整个工作,小到工作资料文档的规整、桌面的整齐程度、高效辅助工具的使用程度及利用率都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她真的很少加班,但总是把所有重要的工作完成得很好,并且能很好地把握工作的进度和做到方向不偏离。

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第三章 我能贡献什么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所谓有效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

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

第四章 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坚持因事设人而非因人设事,大致来说,四个原则:

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

2. 用人所长的第二个原则是: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

3. 第三个原则,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4. 第四个原则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有效的管理者,通常有一套与众不同的考评方式,第一步是列出对某人过去职务和现任职务所期望的贡献,再把某人的实际绩效记录与这项期望贡献相对照,然后检讨下面的四个问题:

1.哪方面的工作他确实做得很好?

2.因此,哪方面的工作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3.为了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再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

4.如果我有个儿子或女儿,我愿意让我的子女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吗?

身为他人下属者,尤其是年轻、聪明和有志向的人,通常都会以一位有魄力的上司为楷模而塑造自己。所以,一个组织如果有一位具有魄力但很腐败的管理者,恐怕这是最糟的事了。像这样的人,如果他自己单干,也许还可以;如果是在一个组织里,但是不让他管辖别人,也许他还能得到容忍;可是如果在组织中叫他当权,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正直的品格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个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诚实,则足以败事。所以人在这方面的缺点,不能仅视为绩效的限制。有这种缺点的人,没有资格做管理者。

第五章 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things 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 onething at a time)

第六章 决策的要素

决策的五个要素

1. 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 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的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 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 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 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第七章 有效的决策

个人见解和决策的关系

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所谓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间的选择,最多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

反面意见的运用

第一, 唯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

第二, 反面意见本身,正式决策所需的“另一方案”。

第三, 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

决策与电脑

第八章 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1.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

2. 管理者应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3.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4. “要事优先”和“掌握自己的时间”互为呼应。

5. 有效的决策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管理学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目标读后感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

企业员工《这是你的船》读后感1500字

《透视名师课堂管理》读后感

华为精神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读后感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有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危机管理》的读后感2023-03-17

教育教学论文读后感2022-10-28

华为销售法读后感2024-05-08

赋能读后感600字左右2023-05-13

彼得·德鲁克:必须培养管理者2022-07-02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后感六2022-11-1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教你做不平凡的事2022-11-19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022-11-04

赢在执行读后感2022-04-30

教学读后感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