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后感(推荐19篇)由网友“xixi努力学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爱读后感,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 爱是什么读后感
爱是什么读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篇感人的课文――《爱是什么》。
上完了课文,我反反复复地读了《爱是什么》,我不禁想起了爸爸关爱我的事来。
记得我刚上四年级的`时候,开学第一周,我感冒了,爸爸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要住院治疗。”我听到这个消息就很伤心。我住院了,全家人就更忙了。妈妈忙着上班,妹妹要读书。就只有爸爸一个人照顾我。爸爸陪我住院时问我:“女儿,你想吃什么东西吗?”我想:爸爸一个人照顾我。我什么东西都不要。我说:“我什么都不要。”可是,爸爸转身就出了病房走。一会儿,爸爸回来了。爸爸手里提着我喜欢吃的东西――臭豆腐。爸爸高兴地说:“女儿,快吃臭豆腐吧!”我感动得快要流泪了,于是大口大口地吃臭豆腐。
过了几天我的病就好了,真该歇歇爸爸对我的关照。
因此,从这篇课文,我懂得了,爱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爱是亲人对自己的一种关心照顾。
篇2:《爱》读后感
我看了一篇《爱地球》的童谣,这篇童谣写得很好。
童谣中的“你爱兽,我爱鸟“和“你栽树,我种草”写出了人们爱地球环境所采取的行动。而“地球妈妈咧嘴笑”和“地球妈妈直夸好”说明了保护好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球妈妈才高兴。这篇童谣告诉我们保护环境,爱地球,才能使地球变得更美。
这让我联想到生活中,一个小细节就能破坏环境。随手扔一个塑料袋,一年下来就有三百多个,而塑料袋的降解至少要四五十年,那要占用多少土地啊。再如,吸收废气,排出氧气的树木,正日渐减少,被人类肆意砍伐,尽管我也觉得这些还是需要的,比如造纸、造笔、家具等,但砍伐无度,太影响环境了。
还有,早上有些锻炼的人踏进西湖边的草坪里,手抓着树枝,把脚提起荡来荡去。我觉得,运动是好的,但这种方式不好,树枝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有些地方都磨平了,有些树枝已断裂。草坪外白纸黑字地写着:“请勿踏入”。真不知道那些人是不识字,还是明知故犯。
如果再这么发展下去,树叶变得枯黄,不断掉落,草坪露出黄土,风一刮,到处尘土飞扬,积少成多,沙尘暴离人们的家园越来越近了。
我希望不要这样,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篇3:《爱》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赵静写的“超级无敌的爱”,书里的人物蔡波波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调查任务,把爸爸妈妈的不节约用水的习惯都记录下来,她先去调查妈妈的习惯再去调查妈妈的习惯。第二天同学们说她是为了表现自己,她不能这样出卖爸爸妈妈,还说她“大义灭亲”。
蔡波波没想到会这样,她的心都快要碎了。
一大早她妈妈就兴高采烈的跑进卫生间,把水放得哗哗响,还问蔡波波她漂亮不漂亮。蔡波波不理她,觉得自己像妈妈手中的木偶人。后来她妈妈的朋友梅阿姨来了,她的儿子只有四岁多,蔡波波的妈妈叫蔡波波和小弟弟玩去,自己跟梅阿姨说话,梅阿姨说:“哇,现在蔡波波都长这么大了,我记得上次她一岁多的时候我去抱她,她还在我身上撒了泡尿呢!”然后大家都笑起来,只有蔡波波没笑。
后来梅阿姨才意识到她说的那句话让蔡波波出丑,就赶紧换了上话题。
梅阿姨说:“呵呵,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真懂事,好乖巧啊。”后来梅阿姨走了…
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很多,如:不能为了表现自己而去出卖别人;要学会关爱别人。
篇4:《爱》读后感
世上最淳朴的是什么?世上最温馨的是什么?亲情。世上最温暖的地方哪儿?家。
是啊,一个家只要有了亲情有了爱,便能克服一切困难。但事实并未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一所民房里,前后藏了300多名受伤或被日军追捕的抗联战士!但是,经过了那次很少有人知道真相的事件后,便很少再有抗联战士来躲在此处。直到‘文革’时。他即将被处死时,一位当年躲在此处的战士前来讲述真相时,大家才了解到当时他的内心是经过了多久的犹豫多大的痛苦才做出来的……
“房子的主人是一个极普通的中年人,姓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那些在这藏过身的人都叫他爸爸。许多次,在鬼子面前,这位老爸爸都不顾自己的安危保护着那些孩子。甚至有一次,鬼子用刀砍下了他妻子的头,他都没有说出抗联战士的藏身之处。”可是,这样的人,又是为什么会遭受着人们的鄙夷和唾弃呢?“因为有一次,他出卖了两个抗联战士,致使那两人惨遭鬼子杀害。
那一天,鬼子包围了这所房子。当时,房子中藏了14个人,夹壁墙藏着十二个人,还有两个藏在壁柜的夹层里。鬼子没搜到抗联战士,恼羞成怒,便下令要烧房子。老爸爸听后,突然说:‘不要烧房子,那是我祖上留下的,烧了,我就没有家了,我告诉你们藏在哪儿!’老爸爸将他们带到了壁柜前,鬼子很快将他们搜出来,砍了他们的头。自始至终,那两个战士没说一句话。鬼子走了,那十二个人从夹壁墙里出来,纷纷说他的不是。从此,再也没有抗联战士来他这里避难,那是老爸爸最后一次参加抗联。直到最后,一位当年躲在此处的战士前来讲述真相,那一次,他出卖的两个战士是他的亲生儿子!”
是的,这里是真正的家,因为,有这样一所房子,因为,有那样一种崇高的爱!
今天我们再读这篇文章,会有何感想呢?这样的博爱又如何去报答呢?
篇5:《爱》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让自己感动而无以忘怀的书:《无声的爱》。文中的哑桥是个被遗弃的小孩,天生聋哑,在屈老仙人的帮助下,他懂得用手语交流,待人谦和,与同龄人邱菊花成为朋友,在总为小事插嘴的讨厌邻居金嫂扑火,抢救钱财时不幸受伤;为别人送亲自采的姜木子。他用爱帮助人,用行动保护每个人。
读到这儿,再想想自己,便十分羞愧,我会像哑桥般待人友善吗?我听过一个故事:曾经有个穷苦的女孩,她只有一顶帽子一个面包一件外套一条打补丁的裙子。她每遇到一个苦孩子就把东西分给他,最后她只有一条裙子了,冻得蹲在地上,她的诚意感动了上天,她便成了一位富人。 生活中多少人是“慈善家",又有多少人是"受困者",有人掉进"泥潭",你是该在看热闹,还是该扶他一把呢? 我来回答:扶!如果你帮了他,以后你有困难他也会帮你,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嘛! 如果每个人都有爱,世界就没有战争、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有和平、笑容和幸福。
在读《无声的爱》时,我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在哑桥被误会时,我为他打报不平;在哑桥开心时,我也会有满足感;在哑桥唯一的亲人屈老仙人去世后,我悲伤、痛苦。。总之,我好似与书融为一体,我敬佩屈老仙人那种"只为人看病,不求他人财”的精神,我爱书中的好人:哑桥、菊花、邱糍粑、邱绣花也希望对好人有偏见的人能改邪归正,如:金嫂这个斤斤计较的人。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我哼着《爱的奉献》回忆起那本美好的《无声的爱》
篇6:《爱》读后感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母的爱如同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避风港,不管何时遇到了困难,挫折,都能在这避风港中得到安慰。今天,我读了一篇感人的文章――《超越生命的爱》,这篇文章使我颇有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13岁的女孩和她的母亲在感情上出现了分裂,母亲不管怎样为她忙碌,也不能使她快乐起来。20xx年2月,她们去雪山上滑雪,由于缺乏经验,偏离了滑雪道迷了路,这时又遇到了可怕的雪崩,她们在雪山上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女儿因为体力不支晕倒。等到醒来时,才发现自己在医院里,而母亲已经去世了。原来,母亲为了救她,割断了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艰难爬行,染红了一大片雪,终于使直升机发现了目标,救了她。
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为了女儿生命的延续,她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刻,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自己的女儿救出来,护送到安全地带。而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雪崩地带,这样的希望该是多么渺茫,但是,这位母亲并没有放弃任何一线希望,尽管母女二人曾经出现过感情上的裂痕,但母亲对女儿的爱,却一如既往。这使我联想到了我的母亲,她爱唠叨,但也是为我好,刮风时,她提醒我多加点衣服,下雨时,她提醒我上学记得带伞,有时,我也会不耐烦,但母亲总是在背后默默地爱着我,为我奉献着。学走路时,母亲不厌其烦的叮嘱我要小心;牙牙学语时,母亲耐心地教我识拼音,认字;我上学了,母亲每天早上为我系红领巾,收拾衣服……在这里,我要对天底下所有的母亲说:谢谢你们,给了我们茁长成长的环境,给了我们物质上的一切,精神上的安慰……谢谢你们!
冰心奶奶说过:“世界上若没有了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是啊,这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会变得这么美好,这么多姿多彩!
篇7:《爱》读后感
刚上高三,《与爱同行》这本书就跟平时的书籍一样被发了下来。我本来以为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平时看看就行,翻了几页后,里面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继续看了下去。当我看完它时,才真正感慨爱原来无处不在,爱原来一直陪伴着我。
这本书里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无欺,每一个主人公都是满怀着爱,去帮助、去报答、去关心,这些爱是无尽的,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这些爱值得我们所敬仰。
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爱只是昙花一现,有的爱可能是一生一世,有的爱只是默默;有的爱可能是清晰可见;有的爱只是虚渺,有的爱可能是大无边的......
有些爱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从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还有不同的社会,但一方有难,另一方就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都是无需理由的。
是理解,是包容,是接纳,因为有爱,你愿意去理解包容他,你愿意去关心他,你愿意去帮助他改变得更好。
爱的方式多样,那就要看我们如何去传递。被爱的人如春,有爱的人如夏。
有一次,我乘公交车回家,车上有很多人,很挤,但我却抢到了一个坐位(我心里暗自高兴着)。我拿出Mp3,听着音乐,好像周围什么事都与我无关。忽然,一个急刹车,车子狠狠地抖动了一下,使我的脑袋撞到了前一个车背上,这才使我注意到在我旁边站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刚才那个急刹车使她差一点滑倒,我的心中产生一个念头:把这个位子让给这位妇女。但是,这车上这么挤,站着可不是很难受吗?忽然又一个急刹车,这位阿姨抱着孩子扑在我身上。我毅然决定了,摘下Mp3,站起身来,对那位阿姨说:“阿姨,您到我这儿来坐吧。”阿姨高兴的答谢着,脸上溢出了幸福的表情。而我呢,虽然站着很不舒服,拉着扶手,手很软,但是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久久没能平息。
也许许多人都这样认为,自己帮助别人,自己就会付出代价,但是你何曾想过付出的代价虽然有一丝丝苦味,而收获的滋味比蜜糖还要甜呢?
可能大家都听说了从普通人成为英雄的人物――文花枝。她是湖南省湘潭新天地旅社的一名导游。20xx年8月28日下午,陕西省洛川县境内210国道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正前往延安的旅游车与一辆超速改道的货车迎面相撞,导致6人死亡,22人受伤,其中15人重伤,现场惨不忍睹!文花枝听到了大家的呻吟声,就不顾一切地安慰大家:“大家一定要坚持,等待救援,要活着出去!”当文花枝拼命地安慰他们时,却不知道自己的伤比他们还重。不久,救援队伍来了,当救援人员要先救她时,她却请求先救游客。最后,游客纷纷获救,她却因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而必须实施左腿高位截肢,当所有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时,都被深深地震撼了!她献出了一份爱心,而得到无数人的爱心,由一个平凡的人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真可谓:枝折了,花儿仍然坚强!
篇8: 《爱》读后感
同学的妈妈送了我本《心灵鸡汤》,里面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尤其是那个《爱》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可敬可佩的老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失了一条腿,走路总是要拄着拐杖,经过潮湿的地方总会滑到。他的学生们看了十分心痛。
有一次,一位有心的同学在拖地时特意留下了一块砖那么宽的干地方,让他的老师走。这是非常细微的举动,但却无言的表达了学生们的尊师之情。其实,学生们不只是留下了一块砖大小的干地,更是在自己的心中留下了一块砖的位置给老师。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爱的真谛:爱,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豪言壮语;爱,有时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和你玩躲猫猫;爱,有时也是刻骨铭心地,它会像大树深深扎根于你的心田;人生道路上,有爱相伴,生活会更加美好!爱,会像一根接力棒,永不停息地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幸福快乐……
看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啊!
篇9: 《爱》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读了《感悟母爱》这本书,它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有103个真情故事。在这本书里,它可以让我们懂得母爱是伟大无私的,为了孩子,母亲甘愿付出一切。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在这103个真情故事里,最让我伤心、难忘的一个故事是《疯娘》,它讲述了一个疯女子流落到一个村庄,那个村的人都笑话她,骂她,她还经常当众大小便,每天披头散发,见人就傻笑。村里有个奶奶因为家里很穷,儿子娶不到老婆而收留了她做儿媳,结果她还生了个儿子叫小树。疯娘很想抱抱小树,可她是个疯子,他们害怕疯娘把陔子掉在地上。直到有一天,小树考上了中学,娘天天走九十里山路给小树送饭,娘在一次给小树送饭时,发现了小树最喜欢吃她在路上摘的野桃,于是她天天摘野桃给小树吃,可是有一天,在给小树摘野桃时娘不小从悬崖上摔死了,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石头。小树伤心极了,连石头也陪着他流泪。读完这个故事,我已经泪流满面,紧紧地抱着妈妈,这就是妈妈对孩子的爱,即使她神志不清,也是清醒的。
除了这些之外,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故事很感人。
我终于懂得了,妈妈的爱就像一件温暖的外衣,时时温暖着我,保护着我;妈妈的爱就像一把伴伞,时时为你遮风挡雨。
篇10:如果爱读后感
如果爱读后感
因为布布我差点跟《如果爱》失之交臂。嘿嘿,说明我和布布同志虽然有很多交集也有很多不同,所以我们偶尔的交流才会象干柴遇到烈火我们需要不断的相互学习以汲取对方身上的营养。一个msn上的同学问我看没看《如果爱》,我引用了布布的若干论点,大意是应该不好看。他很深沉的说很好的说不好看的都是没有看懂(布布同志呀!),他看了两遍了还打算进电影院看第三遍。我素来相信别人跟我一样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正常人,他们沉迷必是有理由的,况且鱼翅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我不吃点总觉得有点吃亏,所以我托着腮隔着屏幕说:我会看的。
今天上午我们进行普通话考试培训――我坐了整整三个小时(我开始理解上课说话睡觉的学生了,也许我老了我坐不住我翻来覆去恨不得揭竿而起但是我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力克制住了)听那个认真的老教师讲解普通话,普通话的道道太多了你们知道吗?比如“一直”的“一”应该读第一声,可是“一致”的“一”应该读第二声,“不过”的“不”应该读第二声,但是“不能”的“不”应该读第四声。天哪你们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你们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么?
讲到后来我无比惊惧的发现我根本不会讲话了。我恨他!
在极度的自卑的压抑中我悲凉的预测,下周日我的普通话考试凶多吉少。所以当我孤独地飘荡在天桥上看到一个跟我一样衣衫褴褛的讨生活的哥们,我不由得不惺惺相惜,他卖盗版DVD我讲盗版普通话我没有理由不去抚慰他,所以我半推半就的买了他几张碟。
――――――――前天写的,算是序,下为正文。
说起周迅,是个很有争议的人,那天我看了一篇八卦文,把她和张柏芝进行比较,我觉得挺有意思――她们二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律的瘦,一律的漂亮,一律的有灵气,一律的哑嗓子,一律的情感易受伤害但是还是坚持爱,她们的男友都跟王菲有着亲密的关系,现在她们主演的电影也在同一时间播映,据说两个导演的夫人女友还在对骂。
我个人认为周迅非常漂亮,灵气逼人,胜过张柏芝,但是几乎很多男孩子都不喜欢她,一提起她就满脸鄙夷之色,这倒真是咄咄怪事。
有一年我买了一张《恋爱中的宝贝》,这个片子让西西倒足了胃口,我咬着牙关坚持了很久还是没有看明白看到后来倒是有点毛骨悚然,我相信周迅对片子的理解,但是那非我们常人能及,所以我想也许她走火入魔了。
进入正题。《如果爱》的片头让我想起王家卫的文艺片,我很喜欢旁白的声音,也喜欢开头的那些旁白。很快是歌舞出场――布布说没有什么好听的歌,我倒是觉得都挺好听,歌词写的也好。歌舞片我看的少――《红磨坊》我没有看完,记得那天看的时候太困了就睡了,大概情节也不是很吸引人,只记得支支哇哇唱得让我睡觉都不踏实――我老了,听着觉得吵。
不过今天我觉得歌词余韵悠长。其实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一个为了事业而背叛爱情的女演员,她很幸福是有两个人真心的爱她,很不幸是因为她似乎两个都爱――这个片子过程中好几次让我非常感动,一回是周迅离开金城武,她拖着包出门了金城武急急趴在窗户边看她,她停住了,在雪地里,只看见她的高筒靴,她忽然猛地踹了栅栏一脚震得窗户砰砰作响然后她就奔跑着消失了。一回是看周迅躺在雪地里,象婴儿一样纯净无辜绝望。周迅有一张婴儿般的面孔,但是她有着最沧桑的声音和思想,这种强烈的反差细想进去还是很伤感的。我喜欢台词中的一句:如果她们跟我一样经受过那些苦,她们也会跟我一样。
我一直相信:苦难会让你变得更会保护自己,很多自私的人都是源于此,不过这不是原谅的借口。
还有一回是金城武(看了十面埋伏以后我一点没觉得他多么帅,不过今天我觉得他确实很好)在清晨把周迅扔在北京的旧房子里,周迅打开录音机听到他的留言,并没有太多惊讶,只是微微睁大了眼。而金城武这厢并不能真的能做到放弃,在机场忽然疯狂往回跑去寻找周迅――其实这样的情节我没少看,但是这回我还是深深深深被打动了。爱,剪不断理还乱。
张歌神唱得自然是无与伦比,其实我以前总觉得张学友比较搞笑,大概是看了太多他年轻时候拍的喜剧片,反而忽略了他的唱歌,但是这次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张学友,他老了,沧桑了,却更有男人气质了,他的形象高大了很多。他的歌词也非常有意思。尤其是那几句。
我只想听你说,你到底爱不爱我?现在就给我回答。
不,不要回答。因为,你是爱我的。
也许,你是爱我的。
一步一步的退让,当真是十分的辛酸,我忍不住微笑了。
好的电影会有很多经典台词,据说《无极》里边的煽情却让观众频频笑场――并不是含泪的笑,说明还是没有打动人心。《如果爱》里边有很多经典的台词,我印象深的有以下: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角,但是在别人眼里,也许她早已被剪切了。
你要记住,最爱你的人永远都是你自己。
我会保留这盘磁带,因为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这样说话。
恨的那个人远远比被恨的人痛苦。
最痛苦的莫过于爱上一个我鄙视的人,为此我鄙视我自己。
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
张学友的歌声为片子增色不少――布布说可惜张唱得不多,嘿嘿,我怎么觉得就他唱得最多?
这部片子让我深入其中并且感到痛苦,因为我不知道怎么结局是最圆满的,所以当张学友唱到:宁可当初我没有遇到你,我是深有同感的。爱本身很沉重,况且是辜负的爱。
结局是开放式的结尾,陈科辛导演也说,他相信周迅还是跟张学友好了,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好的初衷但是也有感情,而且还有经济基础。
在网上搜了一些评论,说金城武代表“记住”,周迅代表“忘记”,张学友代表“嫉妒”。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诠释,现在我当老师后有了很多职业病,突出的表现就是喜欢总结个一二三。看这部片子我总结如下:
1、真正的爱是痛苦的宽容。
2、爱和人品好坏无关。
3、如果爱无法抉择,那么成为回忆吧――妈的,确实太痛苦了
4、恨能释放爱,其实是暂时的――有一种东西确实能超越死亡,那还是爱。
这个观后感爱来爱去的太肉麻了:)
下午搜到一篇博克,很有趣,说夫妻俩去看《如果爱》,回来妻子说:周迅有时候也很好看。老公说:金城武有时候也挺好看。
结论是:他们两好不好看要看运气了:)
刚才不小心在电视上看到春春,赶上了一个尾巴我太郁闷了,电视这东西太不靠谱了。
一个台在放上海的国际模特大赛,老外模特长得一个模样,那身胚子太让我羡慕了,想到这辈子下辈子我的女儿的女儿也不定有指望长那么高我真是有点绝望。
又不小心进了中央六台,居然是张艺谋《千里单骑》的一个什么发布会,很隆重啊,虽然我赶上的又是一个尾巴――不过我觉得陈凯歌会很郁闷的。也许差之毫厘,但是隔之千里,现在好像网站上头条都换成《千里单骑》了,而这个成本要低很多呀。被动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做人难。
篇11:《简?爱》读后感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蒂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简?爱这样的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19世纪英国文坛“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19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以自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摧残、凌辱的孤儿,如何在犹如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自强、独立、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事。
简?爱是个孤儿,也是个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女子。开头用了太长的篇幅来叙述她幼时的情景: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百般凌辱,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痛苦的折磨。也许正是这样,才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定不屈的精神,她以顽强的意志,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的生活,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引起了故事中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师与男主人公之间历经磨难的爱情。
但是我感觉到的是,在叙述简爱这个人物时,夏洛特不曾将自己离开这个躯壳,所以她也没有用全知角度叙述。如此一来,她所描述的差不多可以认定是她的意见。那么,我在简爱中,看到的是某种情绪化的自卑,而后是近乎于传奇的爱情——惟其传奇性,昭示了某种不真实与幻想性——和最后一个几乎有点硬凑的结尾。这段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差异而充满激烈碰撞的爱情,在打动身为贵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时,也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苍白故事,而是简爱勇敢果决地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
夏洛蒂?勃朗特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简爱发出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对于平等、独立、完整、自由的坚持和追求。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篇12:张爱玲《爱》读后感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爱情动人,亦伤人。是牵挂,亦是负累。会欣喜,亦会悲忧。有收获,亦有缺憾。
读了《爱》我忽然意识到,喜欢怀念过去的人其实未必是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才更加的怀念,也或许是因为心里有着对曾经美好的向往。念旧并不是渺小的沙,也许也并没有大到关乎人的`道德品性,但是过去的一切无一不需要经历时间的积蓄和沉积。如果缺少了这个经历和过程,再过于浮夸和喧哗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爱》写到“有些爱,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等命运垂顾,留时间解答。现在所经历的苦难笑一笑,都有甜蜜的回味。”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归宿。有些爱,我们确实只能交给命运,等时间为我们一一作答。因为没有谁会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寻找所谓的心灵慰藉,现下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太多的言不由衷,只有我们自己释然了,明白了,剩下的才会是暮然回首的那份感慨和那份无憾的回忆。
太阳每一天都要升起又落下,月亮每一天也有落下再升起。生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迎接白天又送走黑夜,我们送走了黑夜又再次迎来白天。年年如此,岁岁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过是渺小的一粒沙,每天都苦苦的挣扎着,带着一点点对生活的无可奈何,可我们又在太阳一次又一次升起的时候找寻希望,努力生活。
浅笑淡然,隔着这一程山水,守这那一份妄念。爱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可能像是一团火,真挚而又热烈,时间的打磨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成长的一份包容。对迟暮之年来说,爱像是一壶醇香的酒。岁月的流逝,让爱这杯酒早就芬芳四溢。幸福往往不在于我们占有了什么,更在于我们成长的过程。在人生的长河中,有的人忙着欣赏沿途的风景,而有的人努力让自己成为最靓丽的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追求,它不尽然是相同的,但人生的美好其实是一程多彩的旅途,我们在这段旅程中存留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本真,才能去体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那份淡然。
读了《爱》我明白了花总有一天会凋谢,但是花儿谢了还有幽幽清香,而青春谢了就音信全无,摸不到寻不着。人这一生,就是循环往复,我们在日复一日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生活就像是单行线,无法回头,只能向前,而正是这样的信念,我们急急缓缓,跌跌撞撞才有了这大千世界,才有了这诸般色彩。
生活尽管千疮百孔,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存在所以我们苦苦的追寻,所以我们才懂得了什么叫做生的希望,死的意义。《爱》告诉我们,对生付诸努力,尊重时间,同样尊重生命,这就是人生。
篇13:张爱玲《爱》读后感
张爱玲的散文《爱》短小精悍、洗尽铅华、脍炙人口,不是传奇,胜似传奇,让人叹为观止,堪称最美爱情悲剧。
开头一段,仅为四字,故事性极强,引人入胜。“这是真的”,其真实感不仅体现在对比技巧的真实,还体现在回忆的真实感和叙事的真实性。
为何提及“小康之家”,无论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都不大可能被拐卖,小康之家之说,表明故事的真实性,也反映出事物的普遍性。“生得美”写出了女子的绝世之美,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则落入俗套,“生得美”说明了一生下来就是美人胚子,无需任何修饰,纯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跟潮汕方言“生好”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赞人“女大十八变”并非好话,有之前很丑或者整容之嫌。“被亲眷拐了”,深深的凄美之感便升腾而起,因为美的东西有价值,一旦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那就是悲剧。这里先是“月白”,其实为凄景、凄物,再是“各自走开了”,意味着唯一的幸福瞬间幻灭,到了“就这样就完了”,让人感觉到美好的事物或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接踵而至的是无尽的苦难,痛苦又漫长,刚好印证了“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与美好甜蜜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女子刻骨铭心,“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从前那最温柔最触及灵魂深处的人和物,以至于“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青人”,让人怜惜不已、感慨万分。
爱,要怎么说出口?“噢,你也在这里吗?”是“我爱你”的张氏语言,含蓄美,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而“说了一声”和“问一声”,看似相似,其实略有不同,前者更倾向于明知故问,脉脉含情。后者,已然是冷冷的陈述,或者是热烈之后的凄怆。
“春天的晚上”和“后门口的桃树下”,看似简单,实为化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于无形,营造出美好、朦胧的爱情氛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意境雄浑辽阔,与微信登录界面神似,时空感强烈,存在着巨大的张力美,比起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爱》从绚烂始,以平淡终,凄美至极,有如一颗璀璨明珠,集爱情、时空、人性等永恒主题于方寸之间,今昔感强烈,物是人非,葱绿配桃红的苍凉,闪烁在浩瀚散文之中,让人爱不释手。
篇14:张爱玲《爱》读后感
一直很喜欢张爱玲。都说张爱玲的小说好,散文更好。她的小说大部分渗透着一种苍凉,使读者常陷入一种很深很沉的痛与窒息的压抑状态,而她的散文却常是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张爱玲的文章向来深刻,她的这篇《爱》很短小,却又很精美。有着散文的质朴,同时又有小说的情节。它描写了一段短暂的爱情情感片断,却又将这个片断化为了永远。
《爱》描写了一个很美的故事:春天里一个月色朦胧的晚上,她邂逅了他。轻轻地,他问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么?”就这一句问候,却胜似无尽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她的心。世事的变化无法预料,女孩的命运十分坎坷,他们没能再相见。老了的时候,她依然怀念那相见短暂却是她一生中最绚丽的瞬间,依然记得那句“噢,你也在这里么?”
这篇文章的结构如它的故事一样简单,开头交代“这是真的”,这是作者的坦言,简单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让人只能相信。在他们分别时也只用了一句:“就这样就完了。”无声的美让人感到一种缺憾,这种美变成生命唯以回味的爱恋,现实的无奈同时让这份爱恋倍受时间无情的煎熬。文章的结尾写的犹为精彩:“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人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刚巧赶上了”。 这句话构成一段美丽而没有结果的缘,一切世间的缘分原来也就这么简单。作者一她高度的敏锐力和浓厚的文学功底时刻捕捉着情感的触动与两极感受的隐性描写,夹杂着理想与现实中的碰撞,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美的无奈与缺憾。故事从高潮忽地结束了,纯净的故事中暗含残缺的情爱之美,更拓展了读者解读荒凉的无限可能性。
张爱玲写这篇文章可能也正是自己当时心情的感悟,她是聪明的,可对待爱情她又是那么得不理智,可能爱到深处,明知不好,还是会义无返顾,张爱玲就是那种女子,她重感情,可不幸的是她没有遇到对的人。她对胡兰成爱的那么深,而忽略了他的缺点,包容他的缺点。这篇文章也可能是她当时心情的写照,有种初恋的情怀,同时也有着一种迷茫。对他们爱情的不敢确定。然而不管胡兰成是怎么样的人张爱玲对他的爱可以说都是纯的,一如文中的感情那么干净。
人生总遇到许多的事,而永远记得的却不多。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年后她依然记得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个人。可想那时的意境是多么的美,在她的心中的印象是多么深刻,所以她甚至记得她穿的衣服。
春天的晚上,桃树之下的邂逅,无言的默契,这是一种萌动的情恋,却又有着如此动人的力量。无限的感情只化作那轻轻的问候“噢,你也在这里么?”就只这一句,生怕更多的言语,都会惊动周围的小生命,破坏了无声的美。彼此固守着那一段距离,那一份清泉般的美丽。相比那些直白的海誓山盟,这句简单的问候显得简洁、纯净,静与动的比照,恰恰给我们留下如诗的空白,更让人心底泛起爱的涟漪。人世间那么多轰轰烈烈的爱情,而这件却显得如此朴实、纯净。为爱无声的守候,这是一种萌动的情意,却又有动人的美与力量。
人生没有永恒的瞬间,美丽的东西总是极容易失去。蓦然回首事,一切都已成回忆,或朦胧或清晰。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不管结果如何,都将是美的时刻。他们相遇了,没有抗争,没有厮守,却比无数相守的爱情更纯净,只是短暂的停留,之后各自走开。他们的相遇也许是偶然,偶尔间的相遇,当然不会停留太久;然而命运中又有许多的必然,他们的相见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让她那惨淡的人生多些色彩。张爱玲仅用了一点笔墨,却把那一晚那一刻化成了生命的永恒,成了她日后悲凉人生的一个闪亮温馨点。
《爱》中的故事具有诗一样的意境,清新而洁净,纤尘不染叙述简朴而冷净,但冷净中又有种让人不能释怀的意味。这正是张爱玲的深,她用那么简短的文字,却给人无穷的想象,读这篇文章,那种意境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形成、演绎,直到它结束了,却又使人陷入无尽的回味之中。
文中的主人翁都没留下名字,只用了“他”和“她”作为代称,更具有代表性。“他”和“她”不仅仅是两个人,而是许许多多人的影子,他们的感情更是无数纯爱的代表。张爱玲用内心的伤感和挚爱,品味着这随时间而去的爱的幸福和痛苦。
看了张爱玲的《爱》,突然感觉世间的爱原来不仅仅是相守,也不需要一定直白地说出来,只要两个人心灵相通便是最美妙的。故事中的她是不幸的,人生坎坷不平,然而她又是幸福的,在她最美的时刻,她遇见了他,并留下了美好的瞬间,而这瞬间可以穿越岁月,永不褪色。生活中有的东西不要经历太多,有那么几件永远记得,想起来感觉幸福的也就够了。
一生中,只有那句刻骨铭心的话维系着两颗跳动的心,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默契,如黑夜里的一个亮点,支撑着一个人的理性灵魂。这种寓平静中的“轰轰烈烈”,也许,这就是张爱玲散文《爱》的魔力。
《爱》给人的最大感触就在于它所表达的爱的纯净,于千万人之中,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他们没有想太多,有的只是那份单纯的情感,这是幸福的,也是令人向往的。这种爱虽然不是完美的,然而无声的缺憾也是一种美的演绎。这种爱具有无法超越的美,这种美超越了时间,超越了俗世中的许许多多,更成为一种永恒……
篇15:张爱玲《爱》读后感
读张爱玲的《爱》,不仅读出了那种情窦初开的悸动,更是读出了人生的遗憾和凄美。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有一个村庄小康人家的女孩子,约摸十五六岁,花样的年华,生得美,上门说媒的人都快踏破她家的门槛,但她却无动于衷。她穿着月白的衣衫,静静地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纯美的画面定格在她永远的记忆之中。她今生也许无法忘记,对门住的那个沉默寡言却目清眉秀讨人喜欢的年轻小伙,竟然主动开口和她说话。她做梦也没有想到,激动而甜蜜的感觉顿时涌遍全身。仿佛就在这一刹那间,她觉得自己心中的爱情鸟,拍着翅膀扑扑扑地飞向了他,这种感觉,更强烈地坚定了她渴望的爱情信念。她觉得自己这辈子终究要跟着他,无论天涯还是海角,都会义无反顾。
这,就是爱。教人沉醉,又让人迷恋。
遗憾的是,当他开口说出,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他也没有再说什么。两人静静地立着,各自走开了。
美好的初恋,有时像一朵含苞未放的鲜花。还未来得及在温柔的春风中盛放,就被一场突至而来的暴雨打落在地。后来,她被拐卖了。拐卖她的人贩子,不是什么强盗土匪,而是她的亲眷,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
无数次历险和饱经风霜后,她再也回不到从前。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唯有挥之不去怀念,伴随着深深的喟叹,祭奠着青春时那夜桃树下美好的画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个穿着白衣衫,被皎洁的月光洒满一身的姑娘,究竟在何方?那个帅气的小伙子,还会记得芊芊玉手扶桃树的那个纯美的姑娘么?两颗青春的火热心跳,是否被满枝的花瓣窥见和保存?
春风不语。被命运捉弄的人儿,就像被时光扔进静静流淌的河流中去。即使泪流满面,水底的游鱼也不会知道心痛的感觉。
在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湿润了。不是我脆弱,而是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人世相遇的时光中,千万别错过了握手和表白。错过了,也许就不会再来了。
篇16:规矩和爱读后感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天职,是本能,可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呢?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一书,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给孩子的爱应该是有规矩的爱,而不是溺爱,不是宠爱。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一出生,我们仿佛就成了奴隶,为了孩子,考虑很多,甚至从胎教开始就做了很多努力,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而实际上我们最终变成了孩子的奴隶。读了《规矩和爱》有这样几句话我被深深触动。
“先做父母,再教育孩子”,读了这句话,我心里一颤。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怎么怎么样,不听话,不爱学习等等,其实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学会怎么样做父母,却去抱怨孩子的行为不能让大人满意。
子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点都没错。在家里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里首先要干净卫生,其次要讲文明懂礼貌,再次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俗话说言传身教,一定不假,我们做父母的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不能奢望你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你坐在那里玩着手机,孩子能够不受影响的进行学习;不能奢望每天在外面应酬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回到家,还能看到孩子自己坐在书桌旁在独立写作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我们也都懂得,但往往我们忽视了自己应该做到的说到的,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环境,却陷入了要求孩子去听话去学习,而自己的行为不妥的境地,我们没有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却成为了他坏习惯的诱导者。
原来,教育孩子也是门学问,想教育好他们,我们先要学习如何做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父母。
下面几段话,也是读了《规矩和爱》后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一、为人父母教育也是艺术,它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1、别以为生孩子就是父母;
2、为人父母要谦卑;
3、为人父母需要专业培训;
4、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
二、为人父母基本原则之一。
1、不占有原则
2、规矩和爱统一原则,
3、情商先于智商原则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做人,再做学问。
4、和孩子共同成长原则。
三、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宠”方法过严,易失子女之爱心;过宽则易失子女之敬意。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
这段话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遇到这样的问题。对孩子过于严厉,甚至有时动了棍棒,打手……而为什么没什么效果呢?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吃饭时不安心,手里要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玩游戏;学习时思想开小差,写了几分钟就想着要休息。到底为什么?我反思,主要是方法不对,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没有约束,原则过宽,过宽最终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了敬意。而一旦大人发现孩子学习效率底下着急时又发脾气甚而动了棍棒,打了孩子一顿,又犯了方法过严的错误,最后在心平气和孩子沟通时,孩子说爸爸妈妈对他不好,谁谁从来他(她)爸爸妈妈都没有打过他,等等。如何给孩子一个有益的疏导,给孩子树立一个可行有益的行为规范,真的需要认真思考。严与宽的尺度如何掌握,真的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揣摩。
父母爱孩子,父母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要先学习做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严和宽的尺度,要给孩子有规矩的爱。
做规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敬畏感。这句话是《规矩和爱》书上说的,说的太棒了。书上教导我们给孩子树立规矩应该注意的几点,我感觉很有启发。
1、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君子之心,常有敬畏。
2、做规矩需要树立权威。
3、做规矩不能随便。
《规矩和爱》真是一本好书,做父母的必读的一本书,它让我们懂得了如何从做好父母开始,去给孩子建立规矩;它告诉我们规矩建立时应注意的问题,给规矩以权威,让孩子对规矩产生敬畏感;它告诉我们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严宽有度、是有规矩的爱,而不应该是无原则的溺爱或宠爱。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那我们就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摸索教育的方法,与我们的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篇17:规矩和爱读后感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王涛的著作《规矩和爱》里贯穿的一条主线,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呆板的居高临下的束缚。
这几天读了这本书,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三十年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现在学学,虽然不是学有所用,但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女儿小的时候,忙里偷闲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读物,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自己的成长环境,就是那种严父严母形的家庭。很少体验过父母爱的温暖,常常听到父母数落我们儿女的口头禅,好像我们都不是父母眼里的最优秀的孩子,也很少听到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因为都是服从父母的教诲和指令,也就没有过现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没有过青春期的朝阳感受,直到女儿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次对她乱花钱的管教过为严厉,引起女儿强烈的反抗“难道我们小孩子就没有自己可以喜欢的事情吗?”使我猛醒:我自然而然的传承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惩罚严厉了。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父母对我的言传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人要热情善良、做事要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不徒有虚名等等都是精华的要传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闪失,小的打坏了一个碗,大的办错一件事,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谨慎,惊恐惊慌的。要给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宽容,和自由成张的空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
这本书的第一章节:学做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
1、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现在80后和90后的的年轻父母们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受宠于自己的父母,还不知道怎样做好父母的儿女的时候,就成为了孩子的父母,有的就把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往往在初为父母惊喜中,感到自己的幸福和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做父母得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有的家长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当初我就多余生你,现在恨得真想把你再塞回我的肚子里”所以我们要理性的学习,父母本能的爱会随着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爱”而慢慢消失,因此,我们要趁着这份本能的爱在自己身上还没有淡化,越来越强烈,父母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的堤坝,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2: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
“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摘自于本章节的篇首)。
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他们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也有的家长以自己的工作事业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老人代管,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特别是母亲)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3: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从事最多的岗位,它的岗位重要,专业要求也很高,可以我们上岗前都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培训,我们缺失的是学习意识、缺失的是谦卑的态度和缺少父母教育的资源。
不是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了,生孩子只是证明你有了生理上的生育能力,不代表你已经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们中国式的妈妈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直至大学毕业了,还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四体不勤,四六不懂都不是毛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4:为人父母要谦卑
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自然、理工科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远远超过我们的祖先,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
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5:为人父母需要专业培训: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他们都在接受,怎样和他们交流?怎样引导他们?都是崭新的课题,无论《三字经》还是《朱子家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懂得传统教育的原理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与时俱进。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在面对不同孩子,不同环境时,创造性地把基本的原理发扬光大。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
6: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
《圣经》的《箴言》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君王所罗门写给自己孩子和世人的训言。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不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可惜很多年轻的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我们身体力行的,教育便是水到渠成的。古人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
篇18:《爱和自由》读后感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每个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那这份爱到底是什么?“爱是忍耐,爱是慈祥,对他们不动怒,只是喜欢,凡事包容,凡事相信,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爱是尊重,是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独立的发展下去。
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我们做父母的都是爱孩子的,就是打他、骂他,都说是为他们好,其实不是这样的,你把自己的遗憾和梦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们背着父母沉重的寄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很累的,父母要为孩子想一想,要和他们沟通和理解,才知道他们的想法和理想,在孩子面前成人都以权威自居,我说的都是对的,都是为你好,你那么小你什么都做不了,你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成人固守着自己的信念,没办法站在平等的角度去观察孩子,更没办法观察到孩子的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给孩子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环境!然后成人就开始抱怨这孩子真不乖,带孩子真是折磨人啊。这也许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所谓的“问题”。如果不能了解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是需要条件的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这一规律,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一直困扰着我们。
书中说到的发展和潜力,他们要掌握技能和智力,孩子们的感觉来于内部,因为大人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这样的孩子有发展前景吗?在他们的生命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与挑战,从而才会成熟和优秀,所以家长要配合老师的工作,保证心态正常,孩子就不会那么恐慌,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这样才能给孩子的潜力得到发展。
爱和自由并重把爱带给孩子的时候,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自由,多加指导和相信,在这些环境下才能自由的成长,一定会快乐,坚强充满伟大的创造力和勇气。
篇19:规矩和爱读后感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入人心的,为数可不多。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简爱》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归纳出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作者描写的主人公简是一位身材矮小,容貌平凡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圣洁、美好的生活。她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唾弃;表姐的蔑视和冷漠;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人格力量。
在她的爱人罗切斯特面前,她也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位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使得这位牧师深深地爱上了她,但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毅然选择了离开。在美好富裕生活的诱惑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的个人尊严,这是简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地方。
小说的结尾是圆满幸福的,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被他的疯妻烧毁了,他的眼睛也瞎了,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正是这样一个状况,使简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了幸福。
小说告诉我们,人最美好的生活是尊严加爱,虽然有时我会觉得结局过于完美,甚至有点不太真实。但是我依然被这份真情所感动着。在当今社会,人们都似乎位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了爱情,很少有人会像简那样为了爱情,为了人格而抛弃所有。
【爱读后感(推荐19篇)】相关文章:
《简?爱》的读后感作文2024-05-11
关于教育读后感350字以上2023-05-09
马小跳爱科学初中读后感作文2023-03-07
初一读后感:爱很简单,教育很复杂600字作文2023-06-18
小王子读后感作文600字2022-09-14
简爱读后感8002022-07-26
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2023-08-20
初中作文:简爱读后感2023-12-04
2022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2024-01-07
爱的教育个人读后感600字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