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时间:2023-02-11 07:51:40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整理19篇)由网友“粉小伙”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欢迎参阅。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篇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绿洲,仙湖,这就组成了过去的罗布泊;沙漠,神秘,这乃现在的罗布泊,罗布泊,由美丽的仙湖变成恐怖的险湖,这又是谁造成的呢?是人类啊!如果你是罗布泊的一员,你会怎样?

假如我是罗布泊最后一条小溪,那往日的美姿,干净将会消逝,而会成了肮脏丑陋的巫婆样。那样的话,会有一天比一天多的生物死在我乌黑的长头发上,多么残忍啊!

假如我是罗布泊最后一条小溪,那往日的淙淙流水,叮叮当当的悦耳声将会消灭,成了干巴巴的老太婆,那样的话,会有一天比一天多的皱纹爬上我的脸,

小学生作文大全

这是为什么呀?还不是人类盲目地用水、引水、抽水而造就的丰功伟绩!多么伟大啊!

假如我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条小溪,我会努力地制造线索,让未来人和未来物知道我们都是怎样消逝的,让它们为我们报仇。但如果人类听我们的劝告,那将会两全其美:“人类啊,带上你们的盲镜吧!看清楚你们是在做什么啊!你们在破坏生态平衡,在污染环境,在毁灭你们自己的家园啊!快住手吧!”多么真诚啊!

......

篇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明如镜。20世纪70年代,仙湖消逝了,罗布泊从此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是谁造成这样的悲剧?

人们擅自将塔里木河改道。之后,由于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剧增,人们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水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塔里木河逐渐干涸,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这一切的一切的结果都是人类的贪婪所造成的。

不仅仅是罗布泊,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也在岁月中渐渐消瘦,敦煌的月牙泉也徘徊在死亡的边缘,不知何时会步了罗布泊的后尘。黄土高原由于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导致暴雨时节泥沙沉积,导致河堤决口,沙尘暴横行。

联想我们的现在,这个世界何尝不是也正在“消逝”吗?

一个白色的塑料袋,用完了就随手一扔,当我们看到塑料袋在天空中无忧无虑自由翱翔时,我们是否会拍手看那个塑料袋飞得多高啊!我们买完小零食,将撕下的包装袋直接扔到地上,我们是否会想起它会引起环境污染、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中?

如果我们克服开发的盲目性,认清自然规律、生态平衡,谋求生产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还会出现罗布泊这样的情况吗?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篇3: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它曾经是中国塔里木河下流的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那里像座仙湖,水面像作镜子一样,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是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但是由于人们忙目地建立抽水站,严重威胁了罗布泊的水资源,终于将塔里木河的水抽干了。于是罗布泊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大片死亡。这个生命的绿洲丧失了生命,变成为一个沙化,干涸的死湖。

联想我们的现在,我们何尝又不是在让我们可爱的世界像那样的消逝呢?

马路上,一辆辆的汽车何尝不是悠闲自得的排放一些黑黑的尾气呢?一些工厂的烟筒又何尝不是安然自乐的向天空撒下黑布呢?天上的黑布和地上的黑尾气把大地笼罩在黑笼之中,于是人类将面临着臭氧层的被破坏,空气质量的污染。但当人们只知道抱怨这些灾难时是否想过正是因为他们为了省几元钱的无尾气的汽油而引发了这些,是否想过他们为了方便把罪恶的烟筒伸向了天空。人类是自私的,只知道抱怨而不知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在河边,原本清澈的河水,如今浊乱不堪;原本水中有自由自在的小鱼,如今偶尔能看见一些水蚤;原本河边有绿绿的草丛,如今河边尽是垃圾。这些难道是外星人制造的吗?不是,当然不是,是人类。

可就是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那罪恶的废水排放到清澈的河水中,顿时清凉甘甜的河水被黑水所污染,这些废水就像一个巨大的恶魔它吞噬掉了水底精巧的石头,它吞噬掉了河水的美丽,它还吞噬掉了河边青翠的小草,但与此同时它还吞噬掉了我们人类自己。

面对这些,我们就像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一个白色的塑料袋,用完了就随手一扔,当我们看到塑料袋在天空中无忧无虑自由翱翔时,我们是否会拍手大笑看那个塑料袋飞得多高啊!一节废电池,随手一扔,当我们看到废电池静静的躺在草地上时,是否会想起它会引起环境污染,是否会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中?

篇4: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地球是一朵宇宙中的奇葩,是一个永不重回的奇迹与美丽。十亿年的时间酝酿了无数个生灵,十亿年的时间繁衍了壮烈的生命。而在这些巧夺天工的奇迹中,地球就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美丽。

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曾经的它,绿林环绕,一片苍茫的碧绿点缀着荒芜的边疆;曾经的它,流水落花,一片清澈纯净滋润了两岸的牛马;曾经的它,雁排长空,虎啸深山,一片秀丽清爽成为了动物的天堂。而现在,塔里木河的改道,两岸人口的.激增和“四盲”的施行,犹如一把把亮堂堂的匕首,狠狠地刺向罗布泊的心脏,终于,罗布泊的血液流干了,僵死在广袤的大西北。那胡杨林露出狰狞的面容,如木乃伊般伫立在漫天的黄沙中,又如一幅幅恐怖骷髅伸开阴深的魔爪。那就是罗布泊对人类似火燃烧的愤怒,那就是人类残忍的见证。

然而不仅仅是罗布泊,清秀的青海湖正在渐渐消瘦,温柔的月牙泉正徘徊在生死边缘。而这一切都是贪婪凶残的人类造成的,人类对大自然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人类就是那个万死难辞其咎的凶手!

罗布泊的消逝让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它只有一个,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它,那等待它的将是残忍的死亡啊!

当人类把一道道野味摆上餐桌;当人类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滥砍森林;当人类为了一时方便把垃圾随意乱丢,人类呀!你可曾想到过地球只有一个。据有关预测,2150年,全球将由于日渐严重的“温室效应"而越来越热,许多岛国将被大海淹没,到时,两极冰川融化,地球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不复存在,而生态系统将因为大量动植物的灭绝而彻底崩溃。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如果人类再不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影片《后天》中的场景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一上演,而地球上的所有河流也将会变成一个又一个罗布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如果它受到任何破坏,我们人类也不会好过。我们必须明白, 人类和地球血脉相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它只有一个,我们不能再沉溺于眼前的利益中,“保护环境,匹夫有责。”这个“匹夫”不是指除你之外的别人,而是首先应该包括你自己,为了不让世界上的河流再重演罗布泊的悲剧,为了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美丽与希冀。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篇5: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读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后,我感到无比痛心。罗布泊曾经是个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明如镜。却在20世纪70年代,仙湖消逝了,罗布泊从此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是谁造成这样的悲剧?

现实告诉我们,是人类。是那些不悔改的人类。他们只是一昧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却从不懂的感恩回报!人类以为自己是宇宙万物中智慧最高的生物,以为自己可以征服自然,殊不知在自然的眼中,人类不过犹如是沙漠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小沙子,根本无法与大自然抗衡,至于征服自然,不过是异想天开的幻想罢了,丝毫不切实际。因为人类的所作所为,受伤害的不是自然,而是人类自己,再这样下去,人类就是自寻死路啊!

为什么“仙湖”会“人间蒸发”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复仇?还是人类在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是人类的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把流往罗布湖的水源全部抽干,导致罗布泊上的植物因干旱而枯萎,动物因缺水而死亡,绿林环绕的罗布泊竟与广阔无垠的沙漠浑然一体,人类彻底扭转了罗布泊的命运,把罗布泊活生生地扼杀了。面对这些悲剧,人类不但没有自我反省,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并且变本加厉地让类似的悲剧继续上演!

如果人类再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久,罗布泊的命运就是地球的命运,人类最终都会灭绝:灰霾天气的日渐出现;地球逐年变暖;北方接踵而来的沙尘暴;近年来不少地方的连年干旱;不少地方河流湖泊的污染……怵目惊心。

所以在此我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建美好地球!

篇6: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以前的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罗布泊的水面像镜子一样,野鸭在水里嬉戏,小鸟欢愉的歌唱……可是现在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

罗布泊以前是那么的漂亮!

问题出现在近30年来,由于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急剧增加,各种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使塔里木河从 1321公里 干枯到不足 1000公里 。致使断了水的罗布泊变成了一个死湖、干胡。

以前胡杨林是牧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还有多种沙生植物,

现在胡杨林一片一片的倒下,可怜的它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愿倒下,那奇形怪状的枯枝表明了它的痛苦和最后一刻的挣扎。

悲剧并没有停止,现在还有很多的湖泊再慢慢的消失。

停手吧,人们!为了我们的家园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制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篇7: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读完这一篇文章我很惊讶,罗布泊以前竟然是一个仙湖?!而且人们说它的美景犹如置身塞外江南。在地图上它只不过是个戈壁滩,它只不过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方,有塔里木河的水灌注进罗布泊,虽然灌注进罗布泊的河是时令河,但是也不至于成为一个了无生机的戈壁滩。之后我知道了这仙湖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内流河,全长1321公里。但是人们把塔里木河由原来1321公里抽到现在不足1000公里长,312公里的河道干涸,之后罗布泊成为了一个死湖,干湖。然而,悲剧不断地在各地上演……

人们只是一味得向大自然索取,可是却一直没有回报。人们常说:知恩图报。人与人之间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和大自然呢?沉睡的人们赶快醒来吧!难道还要这样奢侈下去吗?无法停止吗?等到世界上的水干涸难到人们才能觉醒吗?到了那时后悔也就来不及了。现在全球温度上升,森林不断的减少,在南极上空臭氧出现了漏洞……难道这不是人类所为吗?难到真的要自取灭亡吗?让我们行动起来,来维护这微小,美丽而脆弱的家园。

篇8: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千年以前,我被风送入这片土地。

刚刚从土壤露出头时,我望着眼前的那片仙湖,心想我可真是幸运极了!

想像着扎根在其他地方的胡杨们正经受着风沙的侵袭,我禁不住暗自庆幸起来”瞧我扎根的这片土地,是神仙也向往的地方呢“。每当听着被风吹来的叶子,惊慌的诉说着干旱和风沙是多么可怕,我就会漫不经心的看着眼前的仙湖想“嗯。是很可怕,但那些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然而,好景不长,短短30年的时间里,罗布泊清澈的水越来越少,干旱和风沙一次比一次来的可怕,牛、羊、马、飞禽还有植物无一幸免。我坚强的挺立在那里,听着那些惨叫声,看着眼前的生命一个一个渐渐的消失。我仿佛还看到了二十年后的自己,向前方伸去的枯枝,静静的在痛若中死去。

当初,斯文・赫定、张骞来到这里,看着他们开心、惊讶的表情,听着他们的声声赞美,我们心中是那么的自豪。然而,我们将他们平安的送走后,却换来了这样的回报――杀身之祸。

无知又迂腐人类啊,请不要在打着“热爱自然”的名义,做着自私的事情!醒一醒吧,别让青海湖和月牙泉再从地球上消失了!!

篇9:《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人与自然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几乎没有生命能够存活,这样一个恐怖的地方,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碧波荡漾,牛马成群。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看你的了!)

戈( )壁滩 清澈( ) 记载( ) 万顷( )

远眺( ) 茁( )壮 水泵( ) 庇( )护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又快又准哦!)

边yuán________ 书jí_________ 和xù_________ 荡yàn_________

牲chù________ qī_________息 繁yǎn_______ zhǐ_________尺

四、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

1、沧海桑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吞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知识迁移

请欣赏并分析下面这篇文章!

长江水患与流域人口超载

近几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甲向环境过度地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

篇10:《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导入

听flash《月牙泉》

月牙泉歌词: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彷佛又回月牙泉。

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

师:歌声传递心声,说说歌者在歌声里传递出怎样的'心声?

生1:喜欢,想恋,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变化。

师: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带来精彩,有些变化会让人很心痛。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变化有关吗?

生2:有,题目中的“消逝”就是变化。

师:是什么消逝了?

生3:是仙湖消逝了,是水没有了,消逝了。

师:从地名“罗布泊”看,“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是“泊”的三点水消逝了。罗布泊的水消逝了,仙湖就消逝了。

二、内容感知

师:行走在罗布泊“水”的消逝间,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景象。

多媒体展示: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

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的?

5分钟后交流:

生4:“水充足――过去的罗布泊: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板书“绿洲”

生5:有“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有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

生6:“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水充足而且清澈,引来了许多的水禽嬉戏玩耍,是美丽的仙湖。 板书“仙湖”

师:文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

生7:有,张骞惊呆了,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斯文・赫定惊讶了,他乘舟游赏;还有第6段的“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说明人们有美好的生存环境,所以这里才热闹繁华 。

师:因为有充足的水,过去的罗布泊是绿洲是仙湖,周围热闹繁华。罗布人诗意地栖居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这个美丽的仙湖有多大?

生8: 20世纪1000多平方公里.

师:1000多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杭州西湖是5.65平方公里,大家可以折算一下,约是200个西湖的大小!(长兴区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养育了62万长兴人民!)

师:水干涸了,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生9: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生10: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师:板书“荒漠 死湖 ” 相对于过去的热闹繁华,现在是死寂恐怖,没有生命,难得有勇士去考察,也一去不复还了。

师:水,这么多的水,说没就没了,在20世纪70年代消失了!

现在是令人恐怖的戈壁!原因是什么?你能找一个关键的词来概括吗?

生11:是“盲目”。

师:盲目,就是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那么看不清的是什么? 又是对什么认识不清?

生12:看不清后果,对生态问题认识不清。

师: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还不止一个看不清,认识不清,连着有四个呢。作者说“四盲像巨大的吸水鬼。”说说巨大的吸水鬼有多大?(学生举例文中的数字说明)

这位同学很聪明,引用数据来说明吸水鬼的大。)

师:这绝对不会是那时人们的初衷,相信谁也不原意看到这样的结局,问题还是出在“盲目”上,决策的盲目,急功近利,只求索取,以为地球可以无止境地提供人所需要,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没有科学观。

三、情感体验

师:文字让我们触摸到罗布泊的美丽与恐怖,艺术家用独特视角来展现(播放今昔罗布泊的图片,放昔日罗布泊的图片时配上轻松悠闲的音乐)读了课文,看着这些照片,你的心情如何?

生13: 难过 愤怒 沉重……

师:作者吴刚在深入的调查和实地的考察中,他的感情一定比我们更深刻,也更复杂,他的这些情感隐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被文字里面的情感潜移默化,这就意味着你读懂了作品,和作者有了默契。

多媒体展示:

面对美丽罗布泊的消逝,

我从字里行间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我们细细地阅读文字,用心捕捉感受,圈点勾画,每人至少准备一处。 3分钟后,我们把个人找到的和体会到的先在小组里交流,智慧互补,相互触发。

交流体验到的感情,并用你的声音表达出你体会到的感情。

学生交流:

生14:“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不愿”“挣扎与痛苦”“求救”词,用拟人的修辞,描绘出胡杨的痛苦,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

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生1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句话,“裸露的胸膛和一道道肋骨” 也运用拟人的手法,在70度的高温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痛苦和无奈。我来读一读。

生16: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遗憾之情和强烈的谴责。

生17: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又”字,和 !说明作者的谴责悲愤之情。

师:你好象看到了老师的教案,一个副词“又”,说明相同的悲剧在重复,那么还知道有哪些悲剧在重复?

生18:还有,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 ,大有干涸之势

师:我看到一则有关青海湖的现状报道,青海湖,每年缩减一个杭州西湖的面积!课开始听到的“月牙泉”歌声中传递的担忧同样痛心的存在。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多媒体展示: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齐读后面两句。

请继续交流。

生19:“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排比的手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出强烈的求救声。

师:这句话怎么读,才能读出排比的气势,读出作者的呼吁之情?

生20:“救救”要读的一个比一个强,语气要强烈。(齐读)

师:老师也想说一句,最容易忽视的一处,第14段,“罗布泊消失了。” 一个短句,自成一段,可以感到作者面对惨状无言表达的痛心!

其实文中每一个词句,包括最客观的数字,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面对已经发生的悲剧,和依然在发生着的悲剧,作者在深深的忧患。

四、延伸体验

师:悲剧在重复,因而作者以强烈的呼吁结束课文,相信这呼吁也是同学们心中的呼吁,可老师在听同学的朗读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中,觉得作者字里行间一直在呼吁:在呼吁什么呢?请你来填。

多媒体展示:

救救青海湖,

救救月牙泉,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救救……

生:七嘴八舌:救救人类! 救救我们! 救救我们自己!……

师:我们把“救救我们自己”接在这句的后面,齐读一遍,读出振聋发聩的力量,让这呼吁让更多的人听见!

生:齐读。(读的效果很好)

师:还有一种呼吁,她或许很微弱,可我们绝不能漠视。那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棵奄奄一息的胡杨,她见证了几百年的历史,她有许多话要说……请拿出纸,写下来。

多媒体展示:

一棵挣扎的胡杨树图片。

“我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棵胡杨,我有许多话要说……”

交流3个。(交流略)做好点评。

五、课堂小结:

师:行走在美丽罗布泊的消逝间,行走在美好环境的消逝间,我们因痛苦而觉醒:吴刚觉醒了并且在用文字大声呼吁,我们也觉醒了…… 1994年联合国出台了“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现在已经有191个缔约方,相信人类的觉醒还不晚。相信:(多媒体展示)

造成悲剧的是人,

改变这一切的一定也是人!

王曜君老师点评:

范老师的课有三方面的优点:

1.在细微点拨中显示教学灵气。“水”的切入,有水才显灵性,抓住了水,就抓住了对比的本;对“盲目”的解读,抓住语言深入思维训练;对最后一段的朗读指导,补充内容,是主题的归纳,再次齐读,情感强化。

2.在周密预设中有效生成。内容感知、情感体验和最后的呼吁总共就三步,简单的设计,不失周密,有效生成下环环相扣,清晰流畅。

3.在理性解读中呈现人间悲情。今昔对比中呈现悲情,原因的理性分析中呈现悲情,文字中情感体验到作者的悲情,都在理性解读中呈现。

值得商榷处:

消逝原因的分析,不是一个“盲目”那么简单,老师的解读不够深,质疑精神缺乏;老师要学生达到的情感高潮还不到位。

总之,该课教学求简,思路清晰,设计定位尚未深远。

以上内容来自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篇1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导语我做了精心的设计:生物学家法布乐关于毛毛虫的实验。大自然中,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队伍行走。最前面的一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法布乐诱使领头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结果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直到几天后,毛毛虫被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了下来。这一精美的画面告诉学生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由此导入本文:人在有些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一设计确实有列于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除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应立足语文本位,语文意识,强化教学本文。为此,我在让学生很快的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紧扣文本,强调字、词的学习,揣摩语言,要求学生探究作者在写法上的四大技巧:1、对比手法;2、拟人手法;3、排比手法;4、直接抒情。学完之后,配以巩固练习,以使学生真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与人交流的机会。在语文课堂中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着想,单纯的让学生交流读文的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他们才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真性情。

由于自身的原因,总觉得自己不能给学生太多,不能给学生精确的引导,在部分问题的理解上也不解的比学生高明,点拨的也不够到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

篇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结合“研讨与练习”:“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4] [5]

篇1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水明如镜,被人们称为仙湖。而如今,它却变成荒漠戈壁,被人们喻为生命禁区。这里就是罗布泊。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看一下标题,你能从中品出哪些信息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生1: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罗布泊。

生2:从“消逝的仙湖”,可以看出罗布泊以前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生3:我觉得“消逝”这个词值得研究,作者为什么不用“消失”呢?

师:(目光中充满赞许)这个同学很善于思考。那谁能回答他的问题呢?

生:我想,“消失”是某种事物可以失而复得;而“消逝”则是失去了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

师(点头、微笑);嗯,说得有道理。那位还能就题目悟出一些信息呢?

生:我想,这个题目还向我们传达出:课文要讲述的是罗布泊的发展变化,原来的仙湖现在消逝了。

生;我认为,从“消逝的仙湖”还能品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美丽的仙湖消逝的惋惜之情。

师:(击掌鼓励)你品味的非常好,能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品出其中的情味,说明你很善于阅读。下面,让我们速读课文,注意两个要求:第一,画出文中你不认识的字,你认为容易写错、读错的字。划出来后,你就写到前面的黑板上。第二,画出文中描写罗布泊昔日景象和今日面貌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阅读。师巡视)

两分钟后,有学生上台写出自己画出的字。

师:那位同学上台把这些字的音加一下。(有生举手,师点其上台)

(师生一起点评)

师:谁能说一下昔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生1:昔日的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

生2:昔日的罗布泊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有遍地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生3:昔日的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

生4:(很自信地)昔日的罗布泊是一个生命的绿洲。

师:(微笑、点头)生命的绿洲,这种说法很精彩,你是怎样理解“生命的绿洲”?

生4:我认为,它可以孕育、繁衍、滋润生命,它是生命的乐土。

师:说得棒极了。那谁又知道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1: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寸草不生。

生2:现在的罗布泊是神秘的,天空中不见一只飞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飞越。

生3:现在的罗布泊是一个死湖、干湖。

生4:现在的罗布泊是一片生命的禁区。

师:“生命的禁区”,这种说法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现在罗布泊的特点。

二、品读感悟

师:同学们,从“生命的绿洲”到“生命的禁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恶果呢?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生:人口激增,需水量大,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师:文中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来形容人们怎样向塔里木河要水,谁能找出来。

生:“四盲”。也就是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师:作者把“四盲”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扫盲”比作巨大的“吸水鬼”。

师:归根结底,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生(齐声说):人!

师:同学们还记得开头的时候,一个同学说从题目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美丽的仙湖消逝的惋惜之情。谁能找出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读一下,读出这种感情。

生1: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变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师:他读出感情了吗?

(生摇头)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

生:“赞誉过”和“令人恐怖”这两个地方应该重读。

师:好,再读一次。

(生按照要求再读一次)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2: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师:应该怎样去读?

生2:“长达数百公里”,应该重读。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2:人类犯错误的重大和对绿色消逝的惋惜。

生3(痛苦地):那奇形怪状的树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师:你从中品出了什么?

生3:我感受到胡杨的痛苦,表明了对人类的强烈谴责之情。

生4(抒情地):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看那一道道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和无奈。

师:你从这句话中品位到什么?

生4: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而痛惜不已。

师:同学们对这些语言的品味非常到位。课文不仅有对罗布泊消失深表惋惜,还有对人的强烈谴责。作者是怎样谴责的?

生: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师(故作不解):你为什么把“人”字重读呢?

生:因为“又”字表明人类不止一次的制造这类悲剧。

师:那人类都制造了哪些类似的例子?

生1:因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地表裸露,而引发沙尘暴。

生2:我听说济南是一个著名的泉城,而趵突泉却接近断流。

生3:天津、上海等沿海大城市,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侵入地下水系统。

……

三、拓展延伸、人文关怀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感受到你们都很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下面,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自己的心声。

(生埋头写作,师巡回指导)

十五分钟后……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创作。

生1:我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了《罗布泊自述》。

我,就是那塔克拉玛沙漠边缘的罗布泊,我孤独地生活在那里,没有小草和我嬉戏,没有小溪为我唱歌,连小动物们也都远离了我。想想以前,我是多么美丽,我穿着那鲜绿的衣服,还有那小草、小花来为我的衣着作装点,牛马依偎在我的怀抱里,听我讲故事。我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自己就像花草树木和动物们的母亲,听它们说他们的烦恼,然后尽量安慰他们,有时也会和他们分享快乐。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塔里木河姐姐被那些可恶的人类糟蹋,导致她下半身的血液停止了流动。终于有理智的人站了出来,来帮助塔里木河姐姐解决疑难,这使那快要奄奄一息的她重新有了生命。

但由于她太善良了,每当人们来向她要水时,她毫不吝惜地给了他们,但人们并不知道感谢,反而无节制地来向她要水,人们威胁她,如果她不给,就毁掉她,她忍着,无可奈何,只好顺从。人们盲目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抽水,它们就像四大恶魔,夺取了姐姐的`性命,而姐姐是我唯一的依靠,没有了她,也就是我即将灭亡,我也就只好和那令人厌的塔克拉玛沙漠一起生活了,因为我别无选择。现在的我已经脱掉了那鲜绿的衣服,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我的胸膛里面藏着多么深的痛苦与无奈。从此,那些小东西,也离我而去了,我只有和那疯老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我处处忍让着,因为我还不足他身体的一半大,所以不得不服他,顺从他,让着他。

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人,我恨你们,我恨你们!你们这些自称自然间最聪明的生物,难道连这一点道理都不懂吗?伤害了我们,你们以为自己会过的很舒心,很快乐吗?不,你们错了,伤害我们就等于是伤害你们自己,如果我们都死了,那你们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人类啊!醒醒吧!停止你们做的“文明事”吧!

(生群起而热烈鼓掌)

师;说得太精彩了! “文明事”,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是以牺牲生态系统为代价的!

生2:我写了一份《保护环境倡议书》。

……人们往往用“生存环境的破坏”来换“钱”。殊不知,生态环境遭破坏后,却不能用“钱”将它恢复原貌。人们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到环境遭破坏后,是永远也不能回来的。把人类心中的那杆秤真正的放平,称称哪一个重。人类该觉醒了,制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吧!

师:不错!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十万、百万年,而破坏一个生态系统却很快!

师(结束语):同学们在这一节课内表现得非常好。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实践,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少扔一点垃圾,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那么,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天会更蓝,山会更青,水会更绿,空气会更清新,地球这个绿色的生命之舟一定会在茫茫宇宙中驶向永恒。

四、布置作业

下去之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看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你认为怎样解决,写出实践报告。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参与,下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要摆脱对课文的支离破碎的条分缕析。我在这节课中,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标题入手,从课文标题上获取信息,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长远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形式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接着,又让学生画出文中介绍昔日罗布泊和今日罗布泊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浏览,获取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到黑板上,这样,教师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还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容易写错、读错的字,目的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以点带面,以个别学生的学习经验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最后,让同学自己上黑板去解决问题,更是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生命的绿洲”到“生命的禁区”,学生会对这个悲剧深感痛心,对悲剧制造者极度的愤慨。我让学生涵泳体会,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对生态环境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把作者的这种人文关怀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自己的心声,这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朴素的环保意识。我还注意到语文课堂延伸,让学生走进社区,向周围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即使就教学过程而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写,这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实证。

篇14: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1.读准字音:

罗布泊( ) 栖( )息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萧瑟( )

和煦( ) 戈( )壁滩

2.解释词语:

萧瑟:

干涸:

吞噬:

裸露:

沧海桑田:

3.思考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②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作者情况及背景知识

吴岗,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现为中国农

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68米,面积约3006平方公里,其水源是塔里木河,后因塔里木河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并干涸。本文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探索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给我们带来的反思。在开发大西北的背景下,作者用历史的教训提醒人们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注重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2.体裁知识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和抒情性。

今日:神秘、沙漠――痛惜

昔日:绿洲、仙湖――向往

人为改变河道

消亡 人口激增、需水量猛长 愤怒

“四盲”吸水河抽干

悲剧:青海湖、月牙泉――焦虑

呼吁:悲剧未停止――急切

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解析】全文的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开头是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湖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1. 造成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解析】“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盲目”导致罗布泊干涸,周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乃至沙漠化。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干涸 罗布泊 沧海桑田

B. 吞噬 戈璧滩 广阔无垠

C. 萧瑟 栖息地 令人恐怖

D. 边缘 庇护所 饶有兴趣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繁衍 牲畜

欢娱 锐减

茁壮 掘堤

3.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代前,塔里木河下游 , ,岸边 , 。

A.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 林木茁壮 胡杨丛生

B.碧波荡漾 河水丰盈 胡杨丛生 林木茁壮

C.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 胡杨丛生 林木茁壮

D.碧波荡漾 河水丰盈 林木茁壮 胡杨丛生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 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河岸边胡桐丛生、林箐木壮。1925年至1927年,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 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 ,因在塔里木河中游修筑轮台大坝,又将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人多了,各种需求亦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人们便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引水口138处, 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④盲目开垦耕地灌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这“四 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塔里木河的长度由20世纪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 了,河岸边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随之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成为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4.第③段中“水从哪里来?”一句属于什么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有什么作用?

6.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连用了四个“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7.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海面上空,一架“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这就是赤潮现象。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②海水中的某些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或聚集,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显现红色、黄色或褐色,因此称为赤潮。

③赤潮的生成离不开环境因素,除了需要稳定的海水水体、适宜的水温(14―28℃) 和盐度(17―34%)以外,水体的富营养化――丰富的营养盐、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也是赤潮生成的关键因素。海水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废水、污水和废物污染造成的。由于海洋位于地球的最低位置,所以来自陆地各处的所有废物最终都要汇聚到海洋中去。含有大量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生活废水以及各种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排入江河后最后进入大海,就会给海水的富营养化创造条件。在温度、盐度适宜,海水水体稳定的情况下,海水的富营养化就会使赤潮生物(藻类等)迅速繁殖,海洋环境恶化,形成赤潮。

④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赤潮生物迅速繁殖,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大量的赤潮生物还能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食物链的正常循环。

⑤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再加上近年来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中国海域赤潮记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3次,60年代1次,70年代发生了9次,80年代发生了29次,90年代后,更是有增无减,仅1990年就发生了34次。这不仅使渔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近海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⑥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公有领域,它以浩淼和深邃不断净化着自身。然而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赤潮无疑在向人们示警:如果人类无止境地向大海排污弃浊,向它的广袤挑衅,最终失去的将是大海的壮丽,得到的是生命的毁灭。

8.结合本文内容,简述赤潮的生成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赤潮是如何成为海洋灾害的。(不得超过30字)

10.第⑤段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其中加点的两个“仅”字分别强调了什么?

11.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两例,并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答案

【预习作业】

1.罗布泊(pō) 栖(qī)息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露(lù) 萧瑟(sè)

和煦(xù) 戈(gē)壁滩

2.萧瑟:形容冷清、凄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吞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3.①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过去:“绿洲”“仙湖” 现在:“沙漠”“神秘”)

②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以及强烈的忧患意识。

【课堂训练】

1. B

2.

繁衍(yǎn) 牲畜(chù)

欢娱(yú) 锐减(ruì)

茁壮(zhuó) 掘堤(dī)

3.C

4.反问句。在近三十多年里,人们不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是盲目开发,严重破坏了大自然,因此这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极度的不满和愤慨。

5.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 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6.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此句连用四个“盲目”构成排比句,从而使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7.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8.人类大量地向海洋排放废水废物,才促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赤潮生物迅速繁殖,形成赤潮。

9.大量消耗氧气,释放毒素,影响光合作用,破坏海洋食物链。

10.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海域赤潮的发生日益频繁。 两个“仅”字,前一个强调赤潮发生次数的“少”,后一个则强调短时间内赤潮发生次数的“多”。

11.示例:列数字,如“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一句,具体说明了赤潮这种灾害的面积之大,危害之重。

篇15: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这是一篇呼吁生态环境保护的报告文学。用罗布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作为一篇报告文学,它那深沉的感情,抒情的笔调给读者带来深深的震撼。所以应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着重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来探究文章的震撼力量,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捕捉兴趣,情境导入

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住在月宫里的吴刚吧!吴刚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神话人物,他是汉代西河人,跟人学仙但犯有过错,所以就受到每天砍桂树的惩罚,这个神话寄寓着非常深沉的理念,即命运之残酷。让我们领悟到因为愚蠢而犯下了过错,就会受到严酷的甚至是万劫不复的惩罚。当然,此吴刚非彼吴刚,但是他的这篇文章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人类的愚蠢而带来的痛苦惩罚。让我们顺着吴刚沉痛的目光,看看这一片消逝了的仙湖──罗布泊。

(屏显1:卫星拍摄的罗布泊──“地球的大耳朵”。)

(屏显2: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以及罗布泊的具体位置。)

(屏显3:罗布泊的图片──“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昔日河床”)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笔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如有生字或生词,可把它写在黑板上,留待一起解决:

生词:

萧瑟

戈壁

沧海桑田

2、概括本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找出关键词:

学生交流,师总结:本文开头先说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危机,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作者用历史的教训,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警醒世人做好生态保护,以免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三、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请你读出你最想读的一段,并说出想读的理由或朗读时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我们的身边也不乏类似罗布泊这样的例子,比如说野生植被的破坏、鸟类等物种的减少以及农村垃圾的处理问题等等,请同学们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进行调查思考,写成一篇感情真挚的报告文学。

精彩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找出“萧瑟”这个词所在的语句,并把它读出来。

生2:但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师:根据句意,可以判断出“萧瑟”是什么意思?

生3:应该和“荒凉”意思差不多。

生:我觉得应该是荒寂、凄凉的意思。

师:使用的词很准确。就是指景色凄凉。那么戈壁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4:应该是沙漠的一种地貌特征吧。

师:好个“地貌特征”很有概括力。

生5:很荒凉的没有植物、没有水的地方。

师:我们可以把它们综合起来这样解释,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很

少的沙漠地区。哪位同学读一读“沧海桑田”所在的句子。

生6: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师:根据句意“沧海桑田”应该如何理解呢?

生7:以前是湖泊现在却是一片荒漠,“沧海桑田”用在这里表现了一种巨大的变化。

师:说的太好了!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一般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它在本文中正是变化很大的意思。

精彩片段二:

师:请你读出你最想读的一段,并说出想读的理由或朗读时的感受。

生1:“盲目增加耕地用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这个句子让我感觉非常沉重,人们的盲目造成了仙湖的消逝,人们的盲目造成了家园的毁灭,人们的盲目最终会为自己掘好坟墓。“‘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这个比喻句用的很好,既写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又谴责了人的急功近利的愚蠢。排比句也增强了作者的这种感情。

师:说得真好,你有一颗多么敏感的心灵啊,表达也是那么准确流畅,让老师忍不住想为你鼓掌。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生命力很强的胡杨林临死时的痛苦,也写出了目睹这一切的作者心灵的痛苦,更激发了阅读者心中的痛苦!

师:你的感觉那么敏锐,你的表达又是那么充满激情,让我们每个人都受到深深的感染。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

生5:“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这句话好就好在“瞬间”这个词,它写出了罗布泊消逝之快,也说明了罗布泊生命的脆弱,因为它到底是一个沙漠湖泊,人们应该保护它,但人们却让它30年间就消失了,表达了强烈的谴责之情。

师:说的真好!读出“瞬间”里包含的谴责的思想感情,让老师深深的佩服你!掌声鼓励!

生6:“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突然”也是写出了人们造成的破坏有多么快,饱含作者的痛惜之情。

师:这位同学所说的有一处我不敢苟同。

生7:我觉得“突然”不是指时间之快,而是从空间上来说的,写塔里木河下游干涸而使胡杨林这个绿色长城在此中断。

生8:“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句话直抒内心的沉重和痛苦。

生10:“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这句话运用数字的对比产生了令人震惊的效果。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十分精彩,看来大家对这篇课文理解得很不错,当然作者出色的文笔也帮助了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总结一下,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小组讨论交流。交流后请同学起来发言。

生1:强烈的对比,罗布泊过去与现在的鲜明对比让每个阅读者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

生2:还有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也增强了文章的这一效果。

生3:作者的每句话都饱含着深沉的感情,有的地方还直接抒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生4:我觉得数字的运用也很有震撼力,因为它比较真实准确。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也很全面,刚才这个同学谈到数字的真实,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也是真实的?

生5:引用的资料是真实的。

师:所反映的罗布泊也是真实的。这种真实的报道事件却又不乏抒情性文学性的体裁就是报告文学。

(屏显4: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篇16:《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作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作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绿洲,仙湖,这就组成了过去的罗布泊;沙漠,神秘,这乃现在的罗布泊。罗布泊,由美丽的仙湖变成恐怖的险湖,这又是谁造成的呢?是人类啊!如果你是罗布泊的一员,你会怎样?

(本网m.unjs.com欢迎您投稿)

假如我是罗布泊最后一条小溪,那往日的美姿,干净将会消逝,而会成了肮脏丑陋的巫婆样。那样的话,会有一天比一天多的生物死在我乌黑的长头发上,多么残忍啊!

假如我是罗布泊最后一条小溪,那往日的淙淙流水,叮叮当当的`悦耳声将会消灭,成了干巴巴的老太婆,那样的话,会有一天比一天多的皱纹爬上我的脸。这是为什么呀?还不是人类盲目地用水、引水、抽水而造就的丰功伟绩!多么伟大啊!

假如我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条小溪,我会努力地制造线索,让未来人和未来物知道我们都是怎样消逝的,让它们为我们报仇。但如果人类听我们的劝告,那将会两全其美:“人类啊,带上你们的盲镜吧!看清楚你们是在做什么啊!你们在破坏生态平衡,在污染环境,在毁灭你们自己的家园啊!快住手吧!”多么真诚啊!

……

(本网m.unjs.com欢迎您投稿)

是啊,让我们共同携手来保卫大自然,保卫我们的家园吧!

篇17: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预习

学习“读──读,写──写”。

2、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

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3、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

4、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整体感知:

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过去:

现在:

变化的原因:

二、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本题抓住课文表达方式的特点,作了适当提示,让我们揣摩富有表达效果的句子。)

直抒胸臆的句子(举例):

引用数据的句子(举例):

三、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研究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

2、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从根本上、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上探究。)

根本上:

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举例):

表达方式(举例):

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是描述的训练,又是口语的训练,又是想像的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本题沿着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让我们关注生态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生态问题是一个大概念,要打开思路,提出问题,研究对策。)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篇18: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和煦(xu4)干涸(he2)吞喽(shi4)裸索(luo3)戈壁滩(ge1)无垠(yin1)边缘(yuan2)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3、导语

探究质疑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三、合作、探究课文

(一)语言探究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提示:哪些语句使文章富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学生交流。

明确:本文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大大加强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二)写法探究

1.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请结合有关内容谈浮?

2.学生交流。

明确:举例子、列数据。

3.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口语训练:

假如你是一味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2.书面习作:

联系生活,谈谈你所知道的其他关于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并给有关部门写封信。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的罗布泊(绿洲、仙湖)

现在的罗布泊(消亡)

消亡的原因(改变河道、人口激增、“四盲”)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篇19: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一、根据课文,在横线上给拼音写汉字,在括号内给汉字注拼音,并解释底下加横线的字词:

萧瑟(sè)和煦(xù)干煦(hé)吞噬(shì)张骞(qiān)

荡漾(yàng)裸(luǒ)露无垠(yín)边缘(yuán)崩塌(ta)

绵(mián)延不绝浑(hǔn)然一体沧海桑田:原来的大海变成了农田,形容自然发生巨变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本文是报告文学,详细报道了罗布泊消失的过程、后果和原因。

1、看课文回答: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它原本有仙湖的美誉。

2、报告文学有其新闻性,就是其报道真实、具体、详尽。另外,本文又有其科普性,它普及了有关罗布泊自然变迁方面的科学知识。

(1)填写下表,了解罗布泊消失的过程与后果:

罗布泊的环境恶化的过程和后果

变化项目从四世纪至上世纪80年代(叙说顺序:时间顺序)

原本后来

气温变化阳光和煦夏季气温高达70℃

河流长度流量变化1321公里不足1000公里

牲畜种类数量变化牛羊成群

禽鸟种类数量变化野鸭鱼鸥小鸟天空不见一只飞鸟

植物种类数量变化万顷绿地遍地麦浪没有一棵小草

胡杨长势的变化780万亩420万亩

人类居住状况、劳作方式变化310户村民农耕,游牧逃离家园

水域面积变化两万平方公里水域干涸

耕地面积的变化5万亩耕地受到威胁

沙漠化的进程以每年3米至5米地速度向湖中推进

(2)请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个采用了下列说明方法的语句:

摹状貌: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列数据:以每年3米至5米地速度向湖中推进

作比较: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

举例子: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世界著名的内陆湖……

3、报告文学有其文学性。课文在描述和说明罗布泊的今昔变化时采用了各种修辞方法:

(1)判断下边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且说说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修辞:拟人。作用:生动描写野鸭、鱼鸥和小鸟的活动,写出它们的欢快心情,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修辞:比喻和拟人。作用:前者描写胡杨枯死时的情状,推测胡杨临死时精神状态;后者描写罗布泊干涸裸露时的形态,两者都表达作者痛惜和愤慨。

4、课文分析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作出归纳。

(1)盲目增加耕地用水(2)盲目修建水库截水(3)盲目掘堤引水(4)盲目建泵站抽水

5、请简单归纳塔里木河两岸动物、植物减少、死亡的情况,并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牛马、水鸟、飞禽在减少,万顷林木、遍地麦浪、防风林、胡杨林在减少甚至死亡,林木由780万亩减少到430万亩。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6、作者在报道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原因后为什么还专程去考察和报道当地防风林、胡杨林的退化死亡现象?

作者在报道了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后果和原因后,还专程去考察和报道塔里木河两岸防风林、胡杨林的退化死亡现象,是为了进一步反映塔里木河的萎缩不仅造成罗布泊的干涸,还导致两岸林木的减少和死亡,并由此而迅速加剧了当地沙漠化的速度。

7、读课文的最后三段,思考、回答问题:

(1)为什么在说完罗布泊的消逝之后,还要提及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的悲剧?

这是为了揭露类似罗布泊干涸的悲剧在中国境内不仅不是个别现象,而且还在扩散恶化,以便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警醒。

(2)这是什么写法?

这是由点到面的写法,由个别到一般的写法。

《罗布泊孩子》读后感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C(4-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罗布泊阅读题答案

数学微格教学随笔

微格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整理19篇)】相关文章:

菩萨兵语文初二下册教案2023-11-15

微格教学教案2022-09-02

通用格心得体会范文2022-10-13

微格实验-导入技能微格教案2022-06-03

初中八年级语文《春酒》优质教案设计2023-11-13

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2023-09-06

我的老师说课稿共2022-05-06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9-21

胡杨之地的阅读答案2023-04-26

初二下册期未语文作文2022-06-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